[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843042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6 及答案与解析1 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也是一位公认的伟大教育家。所以说,对一位教师而言学不学教育学无所谓。请分析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代教育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功能。3 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4 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是什么?5 为什么当今的教学很注重形成性评价和强调教师与学生的自我评价?6 班主任应该如何对待班级的非正式群体?7 人的发展8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9 素质教育10 终身教育11 活动课程12 教学原则13 教学模式14 教学策略15 修养16 参照群体17 学校管理体制1

2、8 试述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9 教育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20 简述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并说明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教育策略。21 试分析教育与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22 什么是学制? 学制的类型有哪些 ?23 教科书编写应注意什么?24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体现在哪几个方面?25 如何认识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26 简述现代社会中教学评价改革的趋势。27 简述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相结合的原则。28 为什么说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9 简述教学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以及相互关系。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

3、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6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以上观点错误。这一观点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实践依据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这样才能避免盲目摸索,更有效率地实现教育目的。教育理论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意义重大。从理论功能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从实践意义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提高教学质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还可以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提供理论根基。缺少理论的指导,教育实践就难以取得成就。孔子是一位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他不仅拥有经

4、验,还有丰富的教育理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而时习”“温故知新” 等,都是孔子总结教育经验而提出来的教育理论。这些理论反过来直接指导了他的教育教学实践。因此,真正重视教育实践的人,是不应该也不会轻视教育理论的。【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 【正确答案】 现代教育的经济基础包含了两个问题:一是教育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二是教育自身具有经济功能,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1)教育发展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之所以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是因为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方式决定着劳动力的规格,进而也决定着教育所培养的

5、人的规格,尤其是人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规格。当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有了更为迅猛的提高,生产力发展对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要求也更为明显地表现出来。因此,当考虑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规格时,必须深刻把握当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育经费的支付能力直接影响着校舍建设、仪器设备配置、教材建设、教师待遇和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条件,成为决定教育事业发展速度和规模的主要因素;第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仅决定了社会为教育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也决定着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水平,进而决定着对

6、教育事业的需求水平。社会要求教育事业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保证提供足够数量的、适当比例的、各种规格的劳动力。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沿革。生产力发展一方面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对学校教育内容提出要求,要求学校培养的人必须掌握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因此,学校教育内容总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更新的。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沿革。学校的物资设备、教学实验仪器、组织管理所使用的某些工具和技术手段,都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地获得改善和提高。

7、(2)教育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教育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教育担负着培养劳动力的任务,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教育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通过教育培养、训练生产所需要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业人才。教育正是通过向各种生产部门输送经过培训的、更加熟练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的增长。教育可以促进科技发展,进而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科技革命深刻影响着社会,同时也将继续深刻地影响着未来社会。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来看,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首先促进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同时也有力地促进现代社会各领域和各层面的变化,而这些都依赖于教育的贡献。教育是

8、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以极为简约的方式同时也以极为广泛的形式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是促进科技与发展的重要手段。现代科技革命和科技发展与现代教育革命和教育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不只是有科技革命才有教育革命,而是同时有教育革命才有科技革命。【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3 【正确答案】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首先,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指人能够适应不同的劳动需求。没有劳动,社会和个人都不可能存在,更谈不上发展。其次,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智力

9、和体力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劳动分工中,劳动者智力与体力相分离的片面发展。全面发展的人将是体力与智力劳动相结合,在体力与智力上得到协调发展的人。最后,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先天和后天的各种才能、志趣、道德和审美能力的充分发展,即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个性领域的发展是“真正自由的王国”,个人从事自由活动的时间不断扩大,人的个性因此得到自由发展。(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相一致的。人的发展不是由人的意志和愿望决定的,也不是人性的自我发展,人的发展是由整个社会的发展所决定的。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直接针

10、对人的片面发展的事实提出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全面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指出了个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分工。劳动的分工是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种进步的现象,它对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分工的日趋精细,人的片面发展的程度也愈益加深,劳动成了一种毫无内容的机械运动,加之工人又被长期固定在某一操作上,因而这种劳动不仅造成了工人智力的荒废,同时也造成了工人身体的畸形。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里指出过:“它产生了特长和专业,同时也产生职业的痴呆。”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现代大工业生产不仅提出了个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性,而且也为个人的

11、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首先,大工业生产依靠的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劳动者通过学习掌握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从而使劳动者了解整个生产系统成为可能;其次,大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为缩短劳动时间、减轻劳动强度,使劳动者学技术、学文化、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成为可能。实现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可以看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特征是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实现这一理想唯一的方法是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是机械的教育与劳动的相加,它的内涵很丰富,包括理论与实践的结

12、合、学与用的结合、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的结合等。【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4 【正确答案】 (1)课程政策的发展趋势:第一,为了适应国际社会迅速发展的趋势,大多数国家的课程政策都强调社会协调、经济振兴和个人发展方面的目标;第二,开发既确保核心内容的学习,又为选修学科提供更多机会和课程框架;第三,确认了整体主义的课程取向,强调心智、情感、心理和精神向度的平衡,也强调了以儿童为中心、活动为本位的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促进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并鼓励自我导向学习;第四,尽管大多数国家的课程改革政策开发仍然是中央集权的,但在开发中却出现了尽可能征询多方面意见的趋势,对课程实施问题的决策制定则倾向于地方和

13、学校。(2)课程结构的发展趋势:第一,课程结构从内容本位转为与能力本位的多样化结合,以保证学生有效地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第二,调整课程结构,吸纳新出现的学科领域,这些新学科领域或者与既有学科(如环境教育)进行整合,或者作为独立学科(如增加外语学科) ;第三,小学和初中阶段诸学科的连续性日益增加。(3)课程实施的发展趋势:第一,课程实施的“ 忠实取向”( 即衡量教师在课程变革中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志是教师是否忠实地实施了上级提供的课程,忠实程度越高,则教师越成功)正被“ 相互适应取向 ”(即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国家、地方与学校彼此之间相互适应的过程)与“ 课程创生取向 ”(即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本质上是

14、教师和学生创生适合足迹与需求足迹课程的过程,国家、地方提供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的选择性的课程资源)所超越;第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其职业生涯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帮助教师理解课程与教师的变化,这是成功的课程变革的基本特征;第三,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科书一般是由政府资助提供,而补充材料通常是由政府和私营机构开发和传播。在课程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增加,多媒体的作用日益明显;第四,政府下达的课程要求弹性日益增大,以便学校能够充分考虑地方的情况和需要,做出更多的决策,用最好的方式实施课程政策;第五,许多国家优先强调教师和学校从事持续进行的“校本评定” 的能力。这主要有三

15、个目的:学校能够更有效地修订教学计划,监控学生的进步,为公共考试提供内在的基础。(4)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第一,“ 目标取向的评价” 正在被“过程取向的评价”和“ 主体取向的评价” 所超越。“评价即研究”“ 评价即合作性意见 ”等理念深入人心。“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被认为是基本的评价方略;第二,对课程体系本身的评价成为课程变革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许多国家主张运用多种策略对所推行的课程体系进行多角度评价。其中,把本国的课程推向世界、纳入国际组织及与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展开合作性评价被认为是有效的课程评价方略。【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5 【正确答案】 以往我们的教学只注重终结性教学,只注

16、重对学生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最大的缺点是只能甄别学生学习的优劣,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也不能促进教师的发展。而我们现在的教学是要努力地帮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促进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不放弃每一位学生。显然,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已不再适应教育的需要。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需要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还需要注重自我评价,这也是因为形成性评价、教师与学生的自我评价都有巨大的优势,促使教育评价方法多样化、主体多元化。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测评与反馈。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课堂作业与评议以及书面测验等,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及

17、时获得反馈信息。它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以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而不强调成绩的评定。教师自我评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方法、对学生的态度,以及处理教学工作事务等方面的自我评价。这种评价在现在的教学中能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改进教学方法,教师的发展也会带动学生的发展。学生自我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意味着他们开始懂得了要有意识地、细心而且严格地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分析、评价其正误、优劣,肯定自我的优点,找出差错与不足并加以改进,当学生有了这样的意识和习惯后能更重视和深刻领悟教师对自己的评价,甚至将二者结合起来用以加强个人学习动力,从而有利于培养

18、一个人的自我教育能力,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当然这需要一个较长的悉心培养的过程,应该从小做起。正因为教学评价改革中要求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以及这些评价方式本身的优点,使得当今教学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强调教师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6 【正确答案】 班级的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包括因志趣相投、感情融洽,或因邻居、亲友、老同学等关系以及其他需要而形成的学生群体。非正式群体有积极的一面,如它有活力,是学生进行交往所必需的,可以弥补正式集体活动之不足。但它也有消极的一面,因为成员不稳定,没有正式的组织机构和长远的活动计划,易受外部条件和内部人际关系变化的

19、影响等。如果班主任只看到非正式群体的优点,忽视其缺点,必然导致非正式群体放任自流的发展,甚至影响班级的团结,阻碍学生之间的交往。如果班主任因为非正式群体的缺点,就认为非正式群体是洪水猛兽,一定要取消,结果将不利于学生交往能力的发展,使班级缺少了活力,同时,非正式群体也无法根本取消,也会影响教师与学生的感情。所以,班主任应该正视非正式群体的优点与缺点,积极地引导其积极作用的发挥,尽量鼓励其发展,真诚对待各个非正式群体,关怀和尊重它,不可偏爱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也是班级不可或缺的小团体。具体的做法有很多,比如班主任要引导非正式群体的目标和班集体的目标一致,与班集体融洽相处;提拔非正式群体中的领导者

20、做小干部。但是也要学会因势利导,避免其消极作用的出现。即使出现了问题,只要班主任真诚帮助他们,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就可能缩小其不良影响,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7 【正确答案】 “ 人的发展 ”在教育心理学上,主要讨论的是个体发展问题。广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于人的一生。狭义的个体发展则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发展。人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生理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二是心理发展,包括认知的发展和个性的完善;三是社会发展,包括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的习得,成长为具有社会意识、人生态度和实践能力的

21、现实的社会个体,能够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人。人的发展的特点是未完成性和能动性,并呈现出自身的一些规律,如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8 【正确答案】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适应社会的发展,进而还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到了现代社会,单纯的经济发展并不能带来人类的幸福和崇高。人们要求高科技与高人文并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其核心在于人的合理生存与

22、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社会进步越来越要求充分认识和全面发挥教育的多种社会变迁功能。【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9 【正确答案】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不同。【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0 【正确答案】 终身教育思想始于 20 世纪 20 年代,在国际上流行于 20 世纪 60年代,特别是终身教育引论(保罗朗格朗)和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行,另一本是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出版后,终身教育成为指导未来教育的时代理念。此后出现的“学习化社会”“回归教育”思潮与实践,都是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影响下

23、产生的。终身教育的含义是人在一生各阶段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1 【正确答案】 开展活动课程的代表人物是杜威,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根据心理逻辑而编排的课程,具有生活性、实用性、开放性等特点。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是居于课程中心地位的,通过活动,把学生校内外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活动课程可以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也可以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活动课程种类繁多、灵活多样。但是活动课程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影响了系统的知识学习,

24、导致教育质量低下。【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2 【正确答案】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穿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3 【正确答案】 教学模式指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指导性的简约理念和可仿做的标准样式。它具有为完成某一任务而活动的方法特性,也属于方法范畴,但教学模式又不同于单一因素

25、的某种方法,它是在一定理念指导下的多种方法的特定组合。【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4 【正确答案】 教学策略是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的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在现代,指在一定教学观指导下,教师根据一定情境,合理处理教学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组织与调控教学活动而进行的谋划。【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5 【正确答案】 修养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修养包括立志、学习、反思、箴言、慎独等。运用修养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培养学生自我修养的兴趣与自觉性;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

26、6 【正确答案】 参照群体是指学生个人乐意把它的目标_、标准和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动机、调节自己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群体。通俗地说,参照群体是学生个人心目中向往和崇尚的群体。由于学生选择的和心目中向往的参照群体与他实际参加的学生正式群体往往不一致,因而给教育工作造成了极为复杂的情况。【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7 【正确答案】 学校管理体制是学校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的结合体,它是学校管理的枢纽,对学校管理功能的实现发挥着全局性、根本性和持久性的作用。学校管理体制包括学校组织机构体制和学校领导体制两个方面:前者规定了学校管理机构的设置,各机构的职、责、权划分及相互关系;后者规定了学校由谁领导和负责。【

27、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8 【正确答案】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异常迅速,表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征,并朝着以下趋势继续向前发展。(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扩大。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已经从微观的教育教学过程扩展到宏观的教育规划,从教育的内部关系扩展到教育的外部关系,从基础教育扩展到高等教育,从正规教育扩展到非正规教育,从学校教育扩展到社会教育,从正常儿童的教育扩展到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教育,从儿童、青少年的教育扩展到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等。(2)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当代教育学基础包括更加广阔的学科领域,如生理学、脑科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人类学、管理学等。(3)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28、就教育学研究的角度而言,有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等角度;就教育学研究的层次而言,也出现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咨询研究、开发研究等多种层次类型,它们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推动,构成教育学研究的完整体系。(4)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5)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当代教育学实践的发展也呼唤着教育理论的指导,并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强了大的社会动力,当代教育学研究者们所关心的是教育实践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6)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教育学只有不断地开

29、展、加强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促成教育学的健康快速发展。【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9 【正确答案】 我们可以将教育已有的历史发展分为两大时期:一是古代教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二是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1)古代教育的特点: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学校自产生以后,便曲折地向前发展,到了封建社会,学校的教育对象、规模和种类都在逐步扩大和增多;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原始社会没有阶级,因而原始社会的教育是没有阶级性

30、的。到了奴隶社会,教育便具有了阶级性,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在封建社会,教育的阶级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奴隶社会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离与对立的状况,反映在教育上就表现为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脱离。(2)现代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逐步普及。19 世纪中叶以后,各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了有关普及义务教育的法律,这些法律大多具有强制性;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逐渐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成为社会的公共话题,也成为政治家们优先考虑的社会问题;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在现代社会,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需要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学校教育与生产

31、劳动日益结合;教育制度逐步完善。教育系统的形成、教育事业的普及,推动了教育“ 制度化”的进程。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的进展、教育经验的积累,使“制度化教育” 趋于成熟。【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0 【正确答案】 个体因素主要指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的人生态度、价值理想、道德品质、知识结构、身体素质、个性特征等,其核心是人生态度和价值理想。个体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个体因素在个体发展中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学校、环境和遗传素质只是为个体提供了外在条件,这些条件能否发挥作用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最终完全取决于个体自己。(2)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人的

32、主观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在人的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并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人不仅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同时也是认识和改造自身的主体,并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体自身的过程中表现出人的主观能动性。(3)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人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会表现出人所特有的能动性。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影响个体对环境的选择,而且影响个体对环境的加工。(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人在发展中,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也发展起来,个体就能够逐步有目的地、自觉地影响自己的发展。它意味着人不仅能把握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能把自身的发展当作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能

33、进行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1 【正确答案】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教育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是由所在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决定的,而教育的发展变革也受制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变革。就是说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为谁服务的问题,但并非决定着教育的一切。(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宗旨和教育目的的性质。(5)政治经济制度制约部分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教育对政治有一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1)教育通过培

34、养人才为社会政治服务。(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首先,教育通过科学文化思想,提高人的民主观念,使公众具有民主意识;其次,教育不仅提高国民的政治素质,而且增加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和能力,它是使政治走向民主化的助推器;再次,教育民主化本身就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教育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政治服务。教育也能够利用社会上的一切机构和媒体,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造成一定的社会舆论,对社会公民产生影响,以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4)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指引导人们接受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形成适应于一定社会政治

35、制度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认同感,以及积极参与政治、监督政治的习惯与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对年轻一代尤为重要,通过这一过程确保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国家公民。政治社会化主要是通过教育进行的。【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2 【正确答案】 (1)学制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和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制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2)学制的类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种主要类型:一是双轨学制;二是单轨学制;三是分支型学制。原来的西欧学制属双轨学制,美国学制属单轨学制,苏联学制则是分支型学制

36、。双轨学制是在 1819 世纪的西欧,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学术性现代学校和新产生的供劳动人民子女入学的群众性现代学校,都同时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于是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简称双轨制: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中学;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单轨学制是美国发展起来的群众性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形式,不论贫富,所有国民的子女上同样的小学、中学和大学,从而形成了美国的单轨学制,简称单轨制。美国单轨制自下而上的结构是:小学、中学、大学。其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单轨制对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分支型学制是苏联创造的一种学制形式,既有单轨制的特点又有双轨制

37、的某些因素。它一开始并不分轨,而且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也有权进入对口的高等学校学习。苏联学制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分叉,是介于双轨制和单轨制之间的分支型学制。苏联学制的中学,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畅通,这是苏联学制的优点和特点。目前世界学制变革的趋势是双轨学制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义务教育延长到哪里,双轨学制并轨就要并到哪里,单轨学制是机会均等地普及教育的好形式。综合中学是双轨学制并轨的一种理想形式,因而综合中学化就成了现代中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3 【正确答案】 教科书(又称教材)是根据课程计划

38、、课程标准和学生接受能力编写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科书编写应注意: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科书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实用性;教科书的编写要同时兼顾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各年级教材的衔接性。【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4 【正确答案】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1)在具体课程目标方面,改变传统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

39、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2)在课程结构方面,改变传统过于注重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状况,开设综合课程,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必修课,其形式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和劳动与技术教育。(3)在课程内容选择方面,改变传统课程内容“ 繁、难、偏、旧” 和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现代技术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在课程实施方面,改变传统教学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40、、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在课程评价方面,改变传统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课程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方面的功能。课程评价要从终结性评价转变为与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机制。(6)在课程管理方面,改变传统课程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的弊端,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5 【正确答案】 (1)学生认识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获取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另一方面是获取间接经验,即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此外还包括以

41、各种现代技术形式表现的知识与信息,如磁带、录像带、电视、电影和网络等。(2)正确处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第一,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可以减少认识过程的盲目性,节省时间和精力,有效地避免人类历史上的偶然性和曲折,从而大大提高认识效率;使学生尽快获得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入广泛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创造有利条件。第二,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是学生没有亲身实践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个人的直接经验参与和帮助,是很难对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进行接受、理解、消化和巩固的,直接经验在学生的学习过

42、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所以,教学必须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才能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第三,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传统教学中我们只重视书本知识,在实用主义教育观的影响下,我们又只偏向于学生的个人经验,这些都是违反教学规律的。【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6 【正确答案】 加强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教学评价更加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扩充教学评价的对象,评价指标多样化;重视量化评价方法和执行评价方法相结合;教学评价的功能转变。【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7 【正确答案】 (1)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

43、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2)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续性相结合的原则的基本要求。组建教师集体,使校内教育影响一致;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互相配合;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影响保持连续、一致。【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8 【正确答案】 (1)教师是受一定社会的委托,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影响为职责的专门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表现为:第一,教师的特定活动对象是学生,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委托,对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与学生的关系是由此而产生的。第二,教

44、师术有专攻,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教师知之在先,知之较多,在知与不知的矛盾中教师处于矛盾的主导方面,教育计划、教育大纲主要靠教师去组织实施。第三,教师是年轻一代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9 【正确答案】 学校管理过程就是学校管理者依据科学的管理原则,为实现学校管理的预定目标,对学校管理对象诸因素进行管理的客观程序。其基本环节是:(1)计划:就是对学校工作目标的全面设计和统筹规划。它是学校管理过程的起始环节,在管理活动中起着指明方向、规划进程、统一步调、提高效率的作用;(2)实施:就是将计划付之行动,使学校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产生最大的实际效益与社会价值。学校管理者要做好组织、指导、协调和激励工作;(3)检查:就是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其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检查具有监督、考评和激励的作用;(4)总结:就是对学校管理过程的计划、实施、检查工作进行分析、评价等反思性活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学校管理过程的四个环节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循序渐进、首尾相连的有机整体。计划统率着管理全过程;实施是计划的执行;检查是对组织实施的监督与检验;总结则是对计划、实施、检查的总体分析与评价及其改进建议。各环节之间,都存在反馈回路,以便对工作产生反思、提高和促进作用。【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