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魏晋南北朝)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847817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魏晋南北朝)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魏晋南北朝)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魏晋南北朝)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魏晋南北朝)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魏晋南北朝)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学基础(魏晋南北朝)模拟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夷陵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曹魏与孙吴(B)孙吴与蜀汉(C)蜀汉与西南少数民族(D)孙吴与东南少数民族2 中国历代王朝在认识到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性的基础上,都曾给予其一定的自主权,在行政管理上则实行羁縻的民族政策,下列选项中,属于羁縻政策的是( )(A)孙吴招抚山越(B)蜀汉控制南中(C)前秦征服鲜卑(D)曹操击败乌桓3 三国时期下列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黄河流域(B)西南地区(C)江东地区(D)荆州地区4

2、关于东晋末年农民起义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打乱了东晋王朝的统治秩序(B)连年战争破坏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使东晋的世家大族受到沉重打击(D)北府兵的控制权落人寒门地主之手5 我国灌钢法的发明是在( )(A)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6 后赵的建立者石勒在巩固自己的政权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不包括( )(A)笼络汉族士人,作为自己的幕僚(B)重用羯人和赵人,组成禁卫军(C)设立太学,提倡尊孔读经(D)提高本族人的社会和政治地位7 “封锢山泽 ”是指将山林圈为私有,不允许百姓开垦或者从事其他农业活动,下列选项中,实行了这一做法的是( )(A)前秦(B)北

3、魏(C)前燕(D)刘宋8 下列改革措施中,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的是( )(A)实行均田制(B)建立宗主督护(C)实行三长制(D)改用汉姓9 范缜的神灭论一书,将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 )(A)佛教转生来世的学说(B)寺院经济加重了百姓的负担(C)佛教在利用天命观进行欺诈(D)寺院影响到政治发展10 下列选项中,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手工业发展成就的是( )(A)冶铁业开始采用铸铁柔化技术(B)扬州成为著名的造纸业中心(C)秘色瓷已经在制瓷业中出现(D)养蚕缫丝技术开始向西方传播11 在北魏实行的三长制中,不包括( )(A)邻长(B)里长(C)乡长(D)党长12 北魏末年各民族大起义所造成的结果不包

4、括( )(A)使北魏末期的黑暗统治陷于崩溃(B)调整了原有的土地关系(C)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D)关陇集团开始登上历史舞台13 下列文学作品中,不属于南北朝时期的是( )(A)孔雀东南飞(B) 文心雕龙(C) 诗品(D)敕勒歌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4 六镇15 齐民要术16 九品混通17 部曲18 五刑19 衣冠南渡20 僧祗户21 单于台22 氐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23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臣昔与魏丞相高王并肩戮力,共平灾衅,扶危戴主,匡弼社稷。中兴以后,无役不从;天平及此,有事先出。攻城每陷,野

5、战必殄;筋力消于鞍甲,忠贞竭于寸心。乘藉机运,位阶鼎辅;宜应誓死罄节,仰报时恩,陨首流肠,溘焉罔贰。何言翰墨,一旦论此? 臣所恨义非死所,壮士弗为。臣不爱命,但恐死之无益耳。而丞相既遭疾患,政出子澄。澄天性险忌,触类猜嫉,谄谀迭进,共相构毁。而部分未周,累信赐召;不顾社稷之安危,惟恐私门之不植。甘言厚币,规灭忠梗。其父若殒,将何赐容。惧谗畏戮,拒而不返,遂观兵汝、颍,拥璟周、韩。乃与豫州刺史高成、广州刺史郎椿、襄州刺史李密、兖州刺史邢子才、南兖州刺史石长宣、齐州刺史许季良、东豫州刺史丘元征、洛州刺史朱浑愿、扬州刺史乐恂、北荆州刺史梅季昌、北扬州刺史元神和等,皆河南牧伯,大州帅长,各阴结私图,克

6、相影会,秣马潜戈,待时即发。函谷以东,瑕丘以西,咸愿归诚圣朝,息肩有道,戮力同心,死无二志。惟有青、徐数州,仅须折简,一驿走来,不劳经略。”梁书卷五十六请回答:所给材料出自于谁之口?并简述其在南北朝时期的活动。24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六月丁卯,诏曰:置官班禄,行之尚矣。周礼有食禄之典,二汉着受俸之秩。逮于魏晋,莫不聿稽往宪,以经纶治道。自中原丧乱,兹制中绝,先朝因循,未遑厘改。朕永鉴四方,求民之瘼,夙兴昧旦,至于忧勤。故宪章旧典,始班俸禄。罢诸商人,以简民事。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均预调为二匹之赋,即兼商用。虽有一时之烦,终克永逸之益。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变法改度,宜

7、为更始,其大赦天下,与之惟新。”魏书卷七上高祖孝文帝纪请概述北魏冯太后主持的改革内容。四、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25 简述士族的源流和在西晋的发展过程。26 简述六朝时期的侨州郡县。历史学基础(魏晋南北朝)模拟试卷 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公元 222 年,刘备率大军出巫峡,希望夺回被孙吴夺取的荆州。但是孙吴以陆逊为大都督,以逸待劳,用火攻的方式大败蜀军,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地点就在夷陵,在这次战争之后,蜀汉和

8、孙吴的势力达到了均衡,为了共同抵抗曹魏,之后又恢复了联盟的关系,考生需要对三国时期著名的战例有所了解。【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三国时的南中地区民族众多,关系复杂,且交通极为不便,蜀汉的控制薄弱,经过诸葛亮攻心为上的策略,对彝族首领孟获的七擒七纵,最终将南中平定,并在这里实行羁縻政策,任用本地或本民族的首领为地方官吏。考生应注意了解羁縻政策在历朝历代的沿革。【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曹魏所在的中原地区即黄河流域,本身是历史发展最长的地方,其他地区的发展时间尚短,再加上曾魏实行屯田制,屯田民由国家组织、保护,给予优惠的政策,为了经济

9、和军事的需要,还先后开凿和修整了许多的水利设施,所以这个时期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东晋末年,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前后延续十多年,遍及东晋全境,给东晋的统治集团和门阀世族以沉重的打击,但是由于起义给东南八郡的士族地主以沉重打击,所以使不少的土地回到了农民的手中,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炼钢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陶弘景的灌钢法就是把生铁和熟铁放在一起冶炼,再加以锻打,就可以成为优质的钢。考生应注意对南北朝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手

10、工业成就加以掌握。其他方面如制瓷业、纺织业、造船业和造纸业也有长足的进步。【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后赵政权是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政权之一,它的建立者石勒是十六国时期的代表人物,考生对此应有大致了解,可能在名词解释中出现。组成禁卫军的不包括赵人,因为羯人所称的赵人就是汉族人,是不可能组成禁卫军的。【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北魏的太武帝改革和孝文帝改革都是需要考生重点掌握的,注意区别两者的具体措施,其中建立宗主督护是太武帝时期的改革措施。【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1、】 范缜发展了魏晋以来的无神论思想,同佛教和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斗争,很明确地阐述了人生贫富的偶然性,反对佛教的因果报应学说。考生应注意对这个时期哲学思想的把握。【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1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三长制为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它代替了宗主督护作为地方的基层行政制度,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三长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考生要着重理解记忆。【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义是鲜卑、匈奴、汉族等民族的联合起义,共同反抗北魏的鲜卑贵族统治集团和汉族大

12、地主集团的斗争,D 项是错误的,其他三项都是这次起义的意义和影响。【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孔雀东南飞成于建安时期,并非南北朝时期;敕勒歌为北朝民歌,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则为南朝齐、梁时人;诗品是南朝梁人钟嵘所作。考生应对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有大致的了解,可能在细节题中出现。【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4 【正确答案】 北魏前期在都城平城以北边境设置的六个军镇,自西而东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主要是为了防御来自北方柔然的侵扰,拱卫首都平城。北魏前期中期,对六镇极为重视。北魏边镇置镇都大将

13、及僚属,镇下置戍,镇兵巡行防戍。六镇将领全由鲜卑贵族担任,戍防军人主要是鲜卑人。【试题解析】 六镇是北魏边防的重要建制,也包含了北魏同其他民族的交往。最重要的是六镇从创立到起义,其中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魏的社会矛盾,考生应注意对六镇具体情况的大致掌握,尤其是北魏末年民族大起义的影响。【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15 【正确答案】 齐民要术是中国北魏的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书名中的“齐民” ,指平民百姓。“ 要术” 指谋生方法。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它系统总结了在此以前中国北方的农业科学技术,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过重

14、大影响。【试题解析】 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甚至是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农学著作,不仅属于农业的范围,更多的是科学著作,考生需要对此着重把握。【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16 【正确答案】 九品混通是北魏前期实行的赋税制度。当时的正税一般为每户平均纳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但是按照北魏政府的规定,并不是简单的平均分担。而是由县令计赀定课,分为“三等九品” ,三等指的是将赋税按等级送到不同的地区,而九品指的就是赋税的等级。上三品的进入京师,中三品的进入别的州的重要粮仓,下三品的留在本州。这就是所谓的九品混通。【试题解析】 九品混通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府征收户调时的一种原则性规定。考生应

15、注意将这种赋税制度放在魏晋时期的多种赋税制度中一起来掌握,同时还要注意执行的效果以及后续的影响。【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17 【正确答案】 部曲在汉代本是军队编制的名称,大将军营有五部,部下有曲。联称泛指某人统率下的军队。东汉末黄巾起义和其后的军阀混战时,许多苦于战乱的农民都去请求武装的世族大姓保护,而世族大姓为聚众自保或出师作战,也需要充实武装力量,于是承袭了东汉以来私兵的传统,作战时是部曲,平时是佃客,即且耕且战的武装耕作者。【试题解析】 部曲和佃客一样,虽多是由宾客转变而成,但两者又有区别。佃客一定和土地有联系,部曲却不一定与土地有联系。部曲作为士兵应该绝对服从所属军官的命令,他们的主要

16、职责是作战。部曲活跃的时候,通常是军事行动频繁的时候。魏晋以后,佃客的身份卑微化,部曲地位也随之卑微化。【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18 【正确答案】 五刑有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之分。奴隶制五刑包括墨,劓,剕,宫,大辟。即墨刑在额头上刻字涂墨,劓刑割鼻子,剩刑砍脚,宫刑毁坏生殖器,大辟死刑,从夏代开始逐步确立,是一种野蛮的、不人道的、故意损伤受刑人肌体的刑罚。进入封建社会后,奴隶制肉刑开始逐渐被废除,封建五刑分别为笞、杖、徙、流、死,这标志着中国刑罚制度的重大进步。【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19 【正确答案】 衣冠南渡又称永嘉南渡,指西晋末年中原地区战乱,周边少数族内徙建立割据政权,酿成永嘉之乱,

17、中央朝廷受到威胁,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臣民南渡,史称“ 永嘉之乱 ”或者“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衣冠”,代表文明的意思,衣冠南渡即是中原文明南迁,晋朝首都迁至江东建康,自此史称东晋。【试题解析】 永嘉南渡虽然是因逃避战乱而起,但是客观上却使大批北方农民来到南方,对江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我国经济中心南移起到奠定基础的作用,考生应着重记忆这次人口迁徙的结果和影响。【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20 【正确答案】 是北魏创立的寺院经济的重要形式。“僧祗” ,意为“大众”。北魏太武帝灭佛之后,紧接着是一场更为狂热的佛教复兴运动。北魏的统治者利用佛教来巩固其统治,

18、所以在北魏时期,寺院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基本成为一种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其中有大批的普通劳动者,充当寺院的劳动力,成为寺院经济的一部分。【试题解析】 僧祗户是北魏寺院经济中很有代表性的部分,注意对其产生原因的掌握,此外,还有佛图户,也是寺院经济中的一部分。考生对这个时期的寺院经济要重点把握,将南北方的寺院经济对比来掌握。【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21 【正确答案】 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内迁,占据了广大的中原地区,同原有的汉人杂居,所以在少数民族的建立过程中,就要解决对胡人和汉人的统治问题。政治制度上,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多采用了“胡汉分治” 的政策,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其中用于专门管理和统治其他少数民

19、族的政治机构就叫做单于台,可见统治者对管理除汉族以外少数民族的重视。【试题解析】 由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存在着管理的差异性,所以十六国中大部分的政权实行“胡汉分治”的政策,并逐步将少数民族遗留的原始制度向封建制度进行过渡,这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的趋势,考生应注意同前后时代民族融合的特点结合来掌握。【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22 【正确答案】 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处陕甘川交边地区。西晋初年,关中氐、羌、渐为编户,赋役繁苛,常激起反抗。十六国中,氐族贵族曾建立前秦与后凉。历代氐族政权汉化很深,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统治阶级中的代表人物“王” 、“侯”已经形成,并多受中央王朝的封拜。氐族皆采用汉

20、族的姓氏,民族的经济与文化与羌族极相近,又受着汉族的强烈影响。【试题解析】 氐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胡之一,曾经在十六国时期建立了政权,尤其是前秦政权一度统一了北方,考生需要对这一时期的几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有基本的了解,掌握政权与民族之间的关系,还包括少数民族同汉族之间的关系。【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23 【正确答案】 出自南朝萧梁末年北齐降将侯景之口。侯景,原北魏怀朔镇戍兵,渐升为镇功曹史。北魏末年六镇起义时,侯景率部众投靠契胡族首长尔朱荣,参加镇压起义,因大破义军、活捉葛荣之功被擢升为定州刺史。高欢灭尔朱荣,侯景又叛归高欢。侯景

21、狡诈多变,残忍酷虐,但掠得财宝皆赏赐将士,故能得将士死力,所向多捷。历任东魏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司空、司徒、河南道大行台,拥兵10 万,专制河南,权力仅亚于高欢。东魏武定五年,高欢死,子高澄执政。侯景平素甚轻高澄,而澄则忌惮景叛乱,乃征调景入京,以剥夺其兵权。侯景惟恐被杀,于是投降西魏,但西魏亦调景入京,故景转而求降于萧梁。梁朝臣多表示反对,而梁武帝封景为河南王、大将军、大行台。梁武帝又遣将率军救援侯景,结果被东魏大败于寒山。东魏继而实施离间计,佯称与梁议和,挑拨侯景反梁。侯景本有作乱之心,遂暗中勾结野心篡位的梁武帝之侄萧正德作内应。梁太清二年,侯景发动叛乱,领兵南下,直抵长江。梁武帝完全没

22、有防范,命萧正德保卫京师,而萧正德却派船接侯景叛军过江,迎进建康。侯景纵兵抢掠,又命北人被没为奴者,皆令放免,加以任用。侯景过江时兵不过八千,马不过数百,但援军无统一指挥,多持观望态度,宗室诸王顿兵不前,只想保存实力以夺取皇位。侯景攻陷台城。城破之时,城中只剩下两三千人,尸骸堆积,血汁漂流,惨不忍睹。侯景又东略三吴,使富庶的长江下游地区“ 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 ”。侯景得势后,杀萧正德,软禁梁武帝。不久梁武帝忧死,侯景立萧纲为帝,又废杀萧纲立萧栋。天正元年,侯景终于废萧栋而称帝,国号汉。次年,梁将陈霸先、王僧辩大败侯景军,攻下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杀死。【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24

23、 【正确答案】 (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北魏官吏旧无俸禄,为澄清吏治,巩固统治,实行俸禄制。俸禄制就是由国家征收统一的租调,筹集禄银,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同时将班行俸禄与严惩贪赃紧密地联系起来,规定了在“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 的严厉惩治措施。(2)推行均田制。北方自西晋后期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以来兵戈不息,百姓流亡,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这就使得均田制的推行成为可能。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赋税收入,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即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平均分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不种则由政府收回。同时,鼓励开垦荒地,发展生产。(3)设立三长制。

24、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采纳大臣李冲的建议,实行三长制。规定:五家设一邻长;五邻设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三长制是北魏基层行政组织,其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推行均田制。(4)推行新的租调制。在实行三长制的同时,颁布与均田制相适应的新的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粟二石,帛或布一匹。这一制度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许多受庇于豪强的农民也纷纷转向政府,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增加了政府的收入。【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四、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25 【正确答案】 士族基本形成于西晋时期,但是源于汉魏。东汉末年由于九品官人法的实行,地方

25、上选人任用的决定权掌握在有势力的大族手中,他们可以随便地操控人员的任免,所以门荫成风,实际上不论政局的变化如何,基本上都没有撼动这些大族积累的世家资本,所以他们世代为官,享受荣华富贵的待遇。西晋时期,虽然当政者意识到来自士族的威胁,但是除了对其掌握的军权有一定的限制外,其他措施都没有起到限制士族的作用,占田制本来希望可以控制士族的规模,但是客观上却助长了士族集团的进一步膨胀,他们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占有大片的田地,加上他们非法占有的国家土地和强占自耕农的田地,规模之大,基本实现了自给,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土地的增加又使他们大量地招募宾客、部曲,大量的破产农民依附士族,帮助其进行生产,这些都

26、是士族权力扩大的标志,国家基本上无力对其进行有效的限制和控制,所以,也成了西晋政权最后瓦解的深层原因之一。【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26 【正确答案】 中国东晋南朝为流寓百姓设立的地方行政区划。由于它是寄治在别的州郡境内,故称侨。其后经过土断,许多寄治州郡获得实土。但因本是外地迁来,故继续称为侨州、侨郡、侨县。侨州郡县的名称始于东晋。西晋末,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导致北方汉族人民大量南迁,东晋政府遂在其聚居之地,以他们原籍州、郡、县的名称设立临时性的地方行政机构以登记和管理他们。这些人称侨人,州郡县称侨州郡县,而以流亡百姓中的大族担任刺史、太守、县令。侨州郡县的户籍是临时性的白籍,着籍的人享受免除调

27、役的优待。但是时间既久,他们与土著百姓杂居错处而户籍各别,负担不同,不但管理不便,而且影响赋役征发。于是东晋政府实行土断,并省侨郡县,所有侨人必须在居留之地编入正式户籍黄籍,与土著百姓同样负担调役。当时大族标榜郡望,为了照顾他们的利益,不能不保留一些北方郡邑的名称,很多侨州郡县机构仍保留下来,从所寄治的南方旧郡县中划出一部分土地作为它们的领土。十六国时期有几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又形成新的侨州郡县。过一段时期又分割原州、郡、县土地为其领土,于是州郡分割得愈多、愈小,而且还出现两郡同治一县和两州同治一郡的双头郡县。因此,南朝后期地方行政区划十分混乱,大体南朝侨置的州郡以在今鄂北及苏南、苏北、皖南者为多。北方政权也置侨州郡。设立侨州郡以统流人,是当时各国统治者争夺人口的一种手段,也是笼络大族首领的一种办法。隋统一全国后,废除这种办法,并省郡县,许多侨郡县废罢,但还是有不少名称保留下来。【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