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848854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 文学文本的意蕴层次中最主要的意蕴是( )。(首都师范大学 2001 年)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2 “语言是存在的家园 ”是 ( )的名言。(南开大学 1999 年)(A)梅洛庞蒂(B)萨特(C)海德格尔(D)维特根斯坦3 称典型人物为“ 熟悉的陌生人 ”的是( )。(南京大学 2002 年)(A)恩格斯(B)别林斯基(C)巴尔扎克(D)高尔基4 举例说明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5 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 举例说明

2、之。6 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7 什么是形象? 什么是典型 ?两者的关系怎样?8 恩格斯关于“ 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的论述。向文学创作提出了哪些重要的要求? 其意义何在?9 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10 本书所讲的“ 审美意象 ”与一般的意象有何不同 ?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1 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有什么区别?12 简论艺术形象。(复旦大学 1995 年)13 在文学文本中,语言有哪些审美功能?(华中师范大学 2000 年) 文学语言层的美学功能。(华中师范大学 2005 年)14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厦门大学 2000 年)15

3、 列出你说知道的几种文学文本层次理论。指出你认为相对合理的方式。并作具体阐述和论证。(北京师范大学 2001 年)16 试描述俄国形式主义的基本理论,并作简要评论。(北京师范大学 2001 年)17 谈谈你对文学形象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的认识。(苏州大学 2003 年)18 文学典型的特征性。(北京师范大学 2003 年)19 文学意境? 文学意境的基本表现 ?对今天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前人对意象的几种见解?谈自己的认识 ?(北京师范大学 2003 年)20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北京大学 2004 年)21 典型22 特征化23 意境24 意象25 文本26 文学言语层面27 文学形象层面

4、28 文学意蕴层面29 文学语言。(首都师范大学 2001 年)30 审美意象。(北京师范大学 2002 年)31 典型。(北大 2005 年) 典型人物。(华中师范大学 2005 年)32 论意境与典型的共同点和区别。(南开大学 2000 年)33 结合“意境 ”的内涵谈谈为什么对这一概念的解释会长期存在着分歧?(首都师范大学 2001 年)34 以具体的作品为例,阐明文学形象与文学意象的差异。(四川大学 2001 年)35 结合具体作品实例分析文学作品各文本层次的特点。(北京师范大学 2002 年)36 结合作品,论述文学意境及其特征。(兰州大学 2004 年)37 结合作品。论述文学典型

5、及其特征。(兰州大学 2004 年) 典型性格是什么?有什么特征?(社会科学院 2005 年)38 试述文学语言的根本特征以及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关系。(北京大学 2005 年)39 谈谈你对文学形象“ 合情合理 ”的理解。(北京师范大学 2005 年)40 文学审美性与以丑为表现对象是否矛盾,为什么?(华中师范大学 2005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 【正确答案】 审美意蕴【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

6、符合题意的。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4 【正确答案】 (1)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普通言语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它必须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并且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文学言语则是指向本文中的艺术世界,它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而要求与整个艺术世界氛围相统一。例如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和“月是故乡明”,明显地违反客观现实,但它指向诗中特定的情境,因此只要符合艺术世界的诗意的逻辑就行了,不必经过现实生活的检验。(2)文学

7、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语言符号一般有两种功能,即指称功能与表现功能。普通言语侧重于它的指称功能,而文学言语则把它的表现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文学言语中蕴含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含性。文学言语中的词语,虽然表面上与普通言语一样,实际上已被赋予不同寻常的心理内涵。雪莱在西风颂中写道:“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里的“冬天”,“春天”都已被诗人那种希望、神往、憧憬的情绪浸泡过,与普通言语中的意义大不相同,更富于心理蕴含性了。(3)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这是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来的,指的是对语言进行陌生化处理后达到的效果,它针对的是“自动化”语言,即那些过

8、分熟悉的不再能引起人注意的言语。比如用“ 弹指间”来表示时间过得快,一开始显得很生动形象,但在被大量重复使用后,人们只把它当作一个干巴巴的符号,而不再有新鲜感。文学言语就是要力避这种言语的“自动化” 现象,设法把普通言语加工成陌生的,扭曲的,对人具有阻拒性的言语。这种言语可能不合语法,打破了人们理解的常规,甚至不易被人理解,但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在延长感知时间,增加感知难度的情况下,反而增强了它的审美效果,形成了文学言语的一大特色。如“表盘上的数字涂上了一种在黑夜闪光的绿色物质” ,这种物质显然是荧光粉。但阻拒性言语不能使用得过滥、过多,要用得恰到好处。【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

9、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5 【正确答案】 (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鲁迅笔下的阿 Q 形象原型据说是来自于他家原来的长工阿桂。阿桂有着贫雇农的生活特点,靠给人打短工过活。但是我们很明显地看到在阿 Q 身上有着更多的国民性的特点。鲁迅先生在塑造这个人物时已经对他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工,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的感情注入到阿Q 身上,使他成为世界文学画廊上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此外,在 聊斋志异中的狐仙鬼怪之类的形象也只不过是将人类的形象加以简单加工,将脖子拉长一些或是多加一只眼,是在客观生活基础上的主观想象。(2)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文学形象,一方面是假定的,不是生活本身,有的甚至与生活本

10、身的逻辑也不一致;另一方面,它又来自生活,能使人联想起生活,使人感到比生活还真。因此在文学作品中,但丁可以目睹地狱之苦,孙悟空可以大闹三界,草木虫鱼可以说话。这就是文学形象假定性与真实性相统一的特征,这中间虚拟性和假定性是文学形象的前提性条件,那么,怎样使它与真实性统一起来呢?这就要假定得合情合理。所谓“合理”,是指文学形象真实性的客观规定性,也就是指生活的本质和规律,不管读者面对着多么荒诞虚妄的文学形象,他都可以用自己生活中体验到的“理” 加以衡量,如读者觉得合理,就是真实,否则就是不真实。当然,“合理” 有时也意味着合乎理想,凡是合乎读者理想的形象,读者也会认可。所谓“合情“,是指文学形象

11、必须反映人们的真实感受和真挚感情。而合理与合情相比,“合情” 的因素往往比“合理“ 更有能动性:一是可以把看来不真实的细节升华为艺术真实,如李白写道:“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二是当客观真理与主观情感发生矛盾时,艺术的原则是牵理就情。总之,文学形象是在“合情合理“的尺度上实现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3)文学形象是一般和个别的统一。文学形象总是具有“以少总多” ,“万取一收”的艺术效果,又称文学形象的概括性。马致远天净沙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落魄天涯的失意文人的形象,但它却概括了整个时代千千万万个知识分子前途茫茫,归宿不定的痛苦,充分显示了文学的概括性。(4)文学形象是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

12、由于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它的形象不是直观的而是想象的,它形成可感的艺术形象主要靠读者的想象来完成。因此,作品首先要为这种想象提供一种限制性要素,使想象在一定范围,按一定的性质和方向去发展,这就形成了文学形象确定性的一面;同时,在上述前提条件的制导下,文学作品还必须为读者的想象提供一种可发挥性要素,这就形成了文学形象不确定性的一面。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作者通过对她的描写,告诉了我们许多仅属于她的特征。她的身份,她的美丽都是确定的;但她具体怎样美丽,具有怎样的相貌,怎样的气质神韵,作者的描写又是不确定的,只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留待自己去补充。【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6

13、 【正确答案】 文学典型有两大审美特征:鲜明的特征性和富于艺术魅力。鲜明的特征性主要指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其鲜明性来自两个层面:其一是具有一种别人不具备唯他才有的、能贯串其全部活动和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凡是世人公认的典型,无不具备这个总特征。如阿 Q 的“精神胜利法”,林黛玉的“ 多愁善感”便是别人所不具备的特征。其二是反映和形成总特征的局部特征,如特征性的人物语言、特征性的生活细节、特征性的场景等等。陆游的示儿临终的一句遗言,契诃夫笔下“打喷嚏 ”的一个细节,杜甫的 兵车行 的一个场景,都由于特征化而成为了传世之作。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艺术魅力的表现,即一个典型

14、所表现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这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这种生命的魅力具体表现为人物性格的丰富多彩。另一方面是艺术魅力的实质,即一个典型所具有的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藉性。这就是黑格尔提出的“灵魂的深度 ”。首先,要看文学典型在何种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解放自身的要求和改变现存秩序的愿望。其次是要看所显现的历史真实的程度。最后是要看性格和灵魂是否合乎理想。此外,在人物的身上还折射出作家人格的真诚。作家的至诚至真与人物的形象交织在一起,汇为一种摄魂夺魄的真实性与深刻性,从而使得人物形象辐射出无穷的艺术魅力。关于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一,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

15、中形成的。所谓环境,就是那种形成人物性格、并促成他们行动的客观条件。人物性格往往是环绕着他的典型环境的产物,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在一定的关系条件下形成其思想、情感、行为和作风,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就是环境影响人的一般表述。因此,孤立于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是不存在的。其二,典型人物在环境面前也并非永远处于被动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其三,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又是一个互相依存的关系,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离开了

16、典型环境,就无从产生典型人物;而没有典型人物,也无所谓典型环境;此典型人物就是彼典型人物的环境。【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7 【正确答案】 形象是文学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是作家艺术家审美认识的结果,是他们根据实际生活中的体验、认识创造出来的具体可感而又带有强烈感情色彩和具有审美价值的情境。典型是指那些既有鲜明的独创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表现了历史发展的某些必然规律,有较高真实性的形象。形象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共同特征,典型则是优秀的、进步的文学艺术的标志。任何典型都必定是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而形象却未必都具有典型性。所以,典型与形象既有联系又有区

17、别。【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8 【正确答案】 恩格斯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的命题科学地揭示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环绕着她的典型环境的产物。她自小多读诗书,才思聪慧使她善于思考;幼年丧母少了礼教束缚,有了个性自由的空间,但寄居贾府,客观环境与她自由的个性形成强烈冲突,造成了她与这个环境的格格不入。另一方面,典型人物在一定条件下对环境发生反作用。这种现象在无产阶级英雄典型那里表现得尤为充分,通过人物的努力,法庭可以变成讲台(高尔基的母亲),监狱可以变成战场(如红岩)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

18、物的关系是互相依存的,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典型人物的刻画离不开典型环境,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言谈行动甚至心理都失去了依据,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典型环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失去了典型人物便失去了中心,环境便成了一盘散沙,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形成的可能。恩格斯的这个论断指出:文学创作不但要注意作品中人物及其相互关系的统一,而且还必须考虑到人物、人物关系和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的联系,求得三者的统一。只有作品中的人物及其相互关系艺术地再现了它所反映的时代的本质或本质的若干方面,才会具有典型性。实现恩格斯的这个要求,我们的文学创作就能在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准上达到新的高度。【知识模块】

19、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9 【正确答案】 文学意境有三个特征:其一,情景交融。南宋范唏文首先发现了意境的这一特征。他说:“情景交融而莫分也。“意思是说意境中有两大元素。情和景是交融在一起分不开的。清代思想家王夫之也说过“景中生情,情中含景” 。这是意境的表现方法特征。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看起来全是对客观景物的具体描写,但从那烟花三月、黄鹤楼头的美好景色中已透露出对友人的祝福,而在写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时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表面上这首诗句句写景,实则句句抒情,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其二,虚实相生。是说意境一般是由虚境和实境构成,实境是指逼真

20、存在、文本中直接描写了的景、形、境,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在意境结构中处于灵魂和统帅的地位。但虚境不能凭空产生,还必须靠实境的具体描绘来体现,实境是艺术表达的重心。由于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这就形成了意境的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南宋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一诗描写诗人游一座花园,但园中无人,在怅惘之际,忽见一枝红杏怒放,伸出墙外,这是实境。但诗人不得进门的遗憾,由一枝红杏引起的怦然心动的愉悦,以及由此引起的对满园春色的推测与联想则是由实境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便是虚境。其三,韵味无穷。所谓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

21、含的多层次和文学本文意蕴的多侧面,其中包含有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共同形成了意境的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不但有象中象,韵中韵,味中味,而且还有层出不穷的“象外之象” ,“味外之味”和“ 韵外之韵“,让你咀嚼不尽。唐朝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个独立苍茫的诗人,一座兀然耸立的高台。同时我们又可以体会到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和天才末路的痛苦。在这之外,对宇宙对人生的苍凉感更是扑面而来,让我们回味无穷。意境的这三种基本特征集中地表达了中华民族抒情文学的审美理想,从而使它具有与典型、意象不同的相对独立性,成为二

22、者不可代替的人类审美理想的表现形态之一。【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0 【正确答案】 一般的意象主要有:心理意象、内心意象、泛化意象、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的审美意象。其中,泛化意象是文艺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泛称,基本上相当于“艺术形象” 或“形象“ 这个概念。本书所讲的“审美意象” 则指的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指导下创造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它不仅是观念意象的高级形态,也与典型、意境一样,属于艺术至境的高级形象形态之一。审美意象有如下基本特征:其一,审美意象的本质

23、特征是哲理性。中国古代把意象看成是表达“ 至理“的手段,20 世纪现代派文学艺术也把表达哲理和观念看作是意象创造的目的和最高审美理想。这就决定意象从本质上讲,就是“表意之象“。反之,也就不能称之为意象,更不能称为审美意象了。其二,审美意象的表现手法特征,往往在于象征性。这里所说的象征是一种狭义的象征。也就是说,意象实际上已成为某种“ 意义” 的载体。这种形象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于是象征也成了一种判定一个形象是否为审美意象的尺度。其三,意象的形象特征往往具有荒诞性。中外文论都已揭示了审美意象往往是一种有悖常规的形象,它的外在形态的荒诞奇怪和内在事理

24、的有悖常理构成了“荒诞“的双重内涵。审美意象一般都是通过形象上的“愈出愈奇“和事理上的“不可思议”引起人们的思考。即使有的意象不具有外在的荒诞性,也必然含有某种内在的荒诞性,如等待戈多等。所以,“荒诞” 是审美意象很普遍的特征。其四,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是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由于意象在本质上是以表达哲理为目的的“表意之象 ”,所以它的创作思维过程是从抽象到具象的。如艾略特所说的那样:要为思想寻找“ 客观对应物 ”。而物象的选择和形象的设计是受抽象思维即 “意“的制约的。其五,审美意象的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由于在创造意象时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便使意象鉴赏思维的特点变成了审美“求解” 的过程

25、。即从对具体形象的揣摩、思考达到对哲理观念的领悟,人们的审美心理也变成了猜测的过程。但是好的象征意象,又往往使人始终也难得出最为确切的结论,好象有无数个“解” 。这是因为一方面作家有意隐藏自己的立意,以求神秘含蓄;另一方面是作家选择的象征物,对于作家来说虽是他为思想创造的“对应物” ,但是读者并不了解作者的思路,而只能凭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去“猜想” ,这样,不同的读者便会 “猜”出不同的意义来,有的甚至南辕北辙。这便是审美意象多义性的原因。【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1 【正确答案】 首先圆形人物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这类人物在小说中往往都是多义与

26、多变的人物。这类人物的特点是性格有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而扁形人物是指文学作品中性格缺少变化或性格特征突出而单一的人物。这类人物的特点是性格没有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其次,圆形人物基本特征是:圆形人物的塑造打破了好的全好、坏的全坏的简单分类方法,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刻画人物形象,更真实、更深入地揭示人性的复杂、丰富,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这种塑造人物的方法给读者一种多侧面、立体可感的印象,往往能够带来心灵的震动。而扁形人物基本特征是:为一般而寻找特殊,共性对个性占有优势,直接以纯净的性格形态出现,能够比较明确、直接、集中地反映人物地典型化。其艺术特征明显体现为单一性、稳定性和和谐性。【知识模块】 文学作

27、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2 【正确答案】 (1)艺术形象是具体的感性的现象形态,是文学作品中用文学言语构造的具有审美倾向的具体可感的形象或情景。它是作家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是客观生活审美的再现、主观情意的审美表现与审美的艺术形式的三元结构的有机统一。客观生活现象经过创作主体选择和过滤后融入艺术形象。作家将审美意识灌注其中,具有审美倾向性,并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把前两者体现出来。(2)艺术形象具有真实性:一方面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另一方面是源于客观生活的真实,主观情感的真诚。(3)文学形象的审美特征具体表现为:具体可感性,审美倾向性和艺术概括性。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是体现于想象之中的。读

28、者阅读文字时调动记忆贮存中与之相应的表象,通过想象产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的感受。文学作品中的形象都是具体可感的。审美倾向性是指作家灌注于具体形象身上的审美的主观情意(也可说是文学形象身上融进的作者的审美理想、情趣与对生活的审美评价)。它是艺术形象与非艺术形象的分水岭。任何文学形象都具有审美倾向性,能令读者产生审美情感反应。有些文学形象的审美倾向是多元的、复杂的。文学形象既是具体的,又是概括的;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形象的艺术概括性来源于作家审美意识,包括艺术形象的内涵、艺术形象的外观形式与塑造形象的文学语言的概括性。通过欣赏文学形象能使人直接感受实际生

29、活的感性形态,在审美观照中把握自然与社会;文学形象还是作品艺术价值的直接体现,是文学欣赏与批评的具体起点。【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3 【正确答案】 在文学文本中,语言具有如下审美功能:(1)传达审美信息。语言是一种传达信息的媒介,不同文本传达不同的信息,文学文本的语言所传达的是审美信息。由于要传达审美信息,文学文本要运用多种修辞方式以使审美信息的传达更加圆满、完美。为了达到给人新鲜的审美感受,常常需要在艺术上创新。而“陌生化“ 正是推陈出新的重要手段。(2)造型性。文本语言层对审美意蕴的传达,是通过文学形象的创造来实现的,但仅仅用语言来呈现形象美的每一个细部,以求

30、达到绘画美的逼真,这并不是文学语言之长。因此,文学语言的造型性主要表现为通过诱发读者的审美想象,来帮助读者建构审美意象。在伊里亚特中,荷马并不直接写海伦的美,只写为这个女人所引起的长达十年的战争结束后,当海伦出现在特洛亚长老们面前时所引起的惊赞,通过美所产生的暗示来激发读者的审美想象,从而完成了艺术形象的创造。(3)对独具特色的不同言语风格的显示。对于一个独具创作特色的作家来讲,对言语的独创性、个性化的追求使得他的作品必然体现出鲜明的语言风格。而正是不同的语言风格,使不同的作家、作品得以相互区别,从而获得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4 【正确答

31、案】 这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关于意境的分类方法。所谓“有我之境”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如杜甫的春望,道出了作者历经战乱,特别是目睹安史之乱后京城的破败景象的痛苦心情,花草与鸟儿因人的心情而有了泪与惊,这就是“有我之境” ;所谓 “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作者自己虽出现在画面中,但他的情感却藏而不露,一切让读者自己从画面中去体会。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无我”只是就表面境象而言,并不是没有情感和倾向。【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5 【正确答案】 文本指由作者写成而

32、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文学文本的构成通常被看成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中国古代的周易系辞提出的“言、象、意 ”被理解为广义的文本构成的三要素。三国时期的王弼对其进行了具体的阐释。在西方,黑格尔提出了“意蕴说“。他认为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和内容。进入现代,波兰现象学家英加登把文学作品的文本由表及里地分成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这属于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第二个层面,即意义单元,是由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所传达的意义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核心层面;第三个层面是多重图式化面貌,是由意义单元所呈现的事物的大略图影,包含着若干“未定

33、点” 而有待于读者去具体化。第四个层面是再现客体,即通过虚拟而生成的“世界” 。综合古今中外对文本层次的探讨,我们从总体上可以将文本分为三个大的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这个系统中的言语和一般言语有明显的不同,它具有内指性、心理蕴含性和阻拒性。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它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又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文学意蕴层面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由于形象

34、具有指向性和包孕性,就使意蕴层面呈现出多层次的丰富意蕴,一般又分为三个不同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和审美意蕴层。【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6 【正确答案】 俄国形式主义是 1914 至 1930 年在俄罗斯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流派。其主要理论是:文学作品是“意识之外的现实” 。形式主义强调的是作为客观现实的艺术作品,而不管作者和接受者的主观意识如何;文学创作的根本艺术宗旨不在于审美目的,而在于审美过程。要使人们重新地审美地感知原来的事物,就应该采取“陌生化 ”手段;文学批评的任务是要研究文学性,深入文学系统内部去研究文学的形式和结构;主要采用现代语言学的方法作为文

35、学批评可以运用的主要方法。从理论上来说,俄国形式主义者从形式的角度来规定文艺的本质,把文艺创作视为一种表现形式;从批评实践上来看,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主张与批评实践并不完全一致,就本质而言,它还没有超出唯美主义的范围,是 19 世纪唯美主义的延续。在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中,他们一边强调唯艺术形式的分析,一边又不得不涉及作品的内容。直到后来结构主义、符号学派的产生,批评才真正开始摆脱内容,走上语言学、语义学批评的道路。【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7 【正确答案】 文学与科学认识对象的基本方式都是概括,但科学概括在概括过程中要不断地摒弃个别,使科学概括最后在抽象的、一般的领域

36、中运行。而文学形象作为艺术概括的方式,则始终不摒弃个别,而且还要强化它、突出它、丰富它,使个别成为独特的“ 这一个 “;与此同时,这个“个别“又与“一般“相联系、相结合,把个别与一般化同步进行,最终达到个别与一般相统一的境地。如马致远的天净沙,它首先表现为一种现象的、个别的、具体的形象画面,然而它却是那个时代落魄天涯、羁旅异乡的人,特别是失意文人的痛苦心情的真实写照。画面呈现的虽是个别失意文人的凄苦情境,但它却概括了整个时代千千万万个知识分子前途茫茫、归宿不定的痛苦,有“ 以少总多 ”、“万取一收”的艺术效果,充分显示了文学形象的概括性,是个别与一般的完美统一。【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37、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8 【正确答案】 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它比一般文学形象更富于特征性。鲜明的特征性主要指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其鲜明性来自两个层面:其一是具有一种别人不具备唯他才有的、能贯串其全部活动和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凡是世人公认的典型,无不具备这个总特征。如阿 Q 的“ 精神胜利法”,林黛玉的“多愁善感”便是别人所不具备的特征。其二是反映和形成总特征的局部特征,如特征性的人物语言、特征性的生活细节、特征性的场景等等。陆游的示儿临终的一句遗言,契诃夫笔下“ 打喷嚏 ”的一个细节,杜甫的 兵车行的一个场景,都由于特征化而成为了传世之作。【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

38、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9 【正确答案】 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文学意境的主要表现特征是情景交融。这是文学形象中情感与景物因素相互融合而难以分离的状况。情景交融有三种不同类型:第一,景中藏情式,即藏情于景,情并不直接显示,而仅仅借助逼真的画面去间接表达,从而更显得情深意浓。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表面句句写景,而实际处处抒情,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二,情中见景式,即直抒胸臆,不用写景而景却历历在目。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虽然重心在写情,但此情却令人想象到丰富而复杂的历史情景和个人境遇。第三情景并茂式,

39、即抒情与写景在这里达到浑然一体的程度,属以上两类的综合型。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抒情和写景并举,情与景如水乳交融,浑然天成。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指用来表达某种抽象观念或哲理的艺术形象。它的最早源头可以上溯到周易。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王充的论衡里。在汉代以前,“ 意象” 一词被理解为 “表意之象”,是圣人们用象征手法创造的艺术形象。刘勰从艺术构思角度出发,认为意象构成包括主体之情和外物形象,诗人凭借外物形象驰骋想象,外物形象又在诗人的情意之中孕育成审美意象。这就是所谓的“神用象通”。清代王夫之则以情、景关系的分析,对意象的特点和意象的创造作了深刻的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情

40、景说。认为“情” 和“景”是审美意象构成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因素,既阐明了意象在结构上的特点,又揭示了意象创造的途径,可以说是对意象范畴的一次总结。现在我们常常提到的意象通常指的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指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它具有如下特征:哲理性,象征性,荒诞性,抽象性。苏轼的名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总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通过从远近高低各个不同侧面观赏庐山景致的体会,表达出一种哲理观念。卡夫卡的变形记里的人变成甲虫的描写,具体地揭示了作家有关

41、现实境遇的非人性性质的抽象观念。【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20 【正确答案】 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典型人物在环境面前也并非永远处于被动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它们是一个互相依存的关系,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21 【正确答案】 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一般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作品中人物的典型性,它的性格特征和艺术魅力都是通过“ 卓越的性格刻画 ”

42、来实现的,在人物塑造时处于艺术表现的中心地位。【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22 【正确答案】 是写实性作品中最基本的表现方法,即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特征” ,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个事件,一个人物或一种人物关系,高明的作家可以通过特征化使之变为传世之作。【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23 【正确答案】 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意象的空间。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审美范畴,也是我们民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知识模

43、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24 【正确答案】 这里主要指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25 【正确答案】 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分为三个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26 【正确答案】 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这个系统中的言语与一般的言语有明显不同:作为文学言语,它不但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还具有内

44、指性、心理蕴含性和阻拒性。因而它是一种审美性的语言。【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27 【正确答案】 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它具有如下特征: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28 【正确答案】 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它一般又可以分出三个不同的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和审美意蕴层。【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29 【正确答案】 广义的

45、文学语言是指在人们口语的基础上规范化了的全民语言;狭义的文学语言则专指作家用以塑造艺术形象的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学语言的主要特征:音乐性、形象性、含蓄性与情感性。在叙事作品中,文学语言可分为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人物语言即指作品中的人物的外部语言和内心语言,作用主要是从自身的角度表现人物的性格,同时有时对作品中其他相关的人或事也给予间接的表现;叙述人语言即指作品的叙述人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描写场景、抒发情感、评判议论的语言。叙述人语言不仅直接参与艺术形象的塑造,而且还起着把作品中的各种各样的人物语言联结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作用。抒情作品中,分为景语和情语。与普通语言相比,文学言语具有内

46、指性、心理蕴含性和阻拒性。【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30 【正确答案】 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它具有如下特征:哲理性,象征性,荒诞性,抽象性。可以分为寓言式意象和符号式意象。其中符号式意象又可分为抽象型和具象型。【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31 【正确答案】 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一般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作品中人物的典型性,它的性格特征和艺

47、术魅力都是通过“卓越的性格刻画” 来实现的,在人物塑造时处于艺术表现的中心地位。【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32 【正确答案】 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两者都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体现着人类的审美理想。但两者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意境的表现特征是情景交融,在作品中或是景中寄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或是情中见景,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或是情景并茂,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在结构上则将虚境和实境很好地结合起来,于情景之中生发出不尽的言外之意,使得读者在欣赏过程中

48、体会到无穷韵味,得到美的享受。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则表现为具有特征性和富于艺术魅力。其特征性表现在人物形象的总体和局部上,如一提到林黛玉,人们就会想起“多愁善感”,一提到阿 Q,就会联系到“ 精神胜利法”。而这些总体特征往往要通过言语、动作等细节来表现。其艺术魅力一方面是来自性格显示的生命的魅力,另一方面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阿 Q 的形象之所以让人难以忘怀,主要是这个人物身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记号,集中反映出国民性的弱点,更是因为在他背后还站着一个爱恨交织的鲁迅。透过阿 Q 可悲可笑的“行状” 我们不难体会到一个爱国者的伟大人格。与两者的不同特点相对应,意境成为了理想型文学的基本形态,而典型

49、则成为了写实型文学的基本形态。【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33 【正确答案】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从历代的研究看,意境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结为:两大因素、一个空间。两大因素就是指情与景,而一个空间则是指审美想象空间,这就是所谓“境” 。这个境包括两个部分,即“ 象”和“象外之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实境和虚境。文学意境的主要表现特征是情景交融,这是文学形象中情感与景物因素相互融合而难以分离的状况。意境一般是由虚境和实境构成,实境是指逼真存在的景、形、境,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由于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这就形成了意境的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意境的另一个特征是,韵味无穷。所谓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多层次和文学本文意蕴的多侧面,其中包含有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共同形成了意境的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不但有象中象,韵中韵,味中味,而且还有层出不穷的“象外之象” ,“味外之味”和“韵外之韵”,让人咀嚼不尽。由于这些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韵味无穷的特点,使得意境概念与境界、情感等不断融合;同时,由于意境的概念历经千余年的沿革变化而导致内涵不断丰富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