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848855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 “语言是存在的家园 ”是 ( )的名言。(A)梅洛.庞蒂(B)萨特(C)海德格尔(D)维特根斯坦2 称典型人物为“ 熟悉的陌生人 ”的是( )。(A)恩格斯(B)别林斯基(C)巴尔扎克(D)高尔基3 下列哪一项不是文学言语的特点?( )(A)内指性(B)心理蕴含性(C)阻拒性(D)假定性4 提出“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的著名论断的是 ( )。(A)马克思(B)恩格斯(C)斯大林(D)希尔特5 文本6 文本和作品7 文学言语的心理内蕴

2、性8 文学语言的内指性9 典型环境10 典型11 圆形人物12 意象和意境13 原始意象14 文学形象15 审美意象16 文学作品的构成观17 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18 典型论19 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20 “有我之境 ”和“无我之境”21 意象22 审美意象的分类23 文学作品的言语层面有哪些特点?24 在文学文本中,语言有哪些审美功能?25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26 谈谈你对文学形象“ 合情合理 ”的理解。27 文学典型有哪些审美特征?28 结合作品分析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29 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30 如何理解“ 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31 结合“意境 ”的内

3、涵谈谈为什么对这一概念的解释会长期存在?32 恩格斯关于“ 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的论述,向文学创作提出了那些重要的要求? 其意义何在 ?33 举例论述文学形象与造型艺术的形象有什么不同,并解释其原因。34 举例说明意境创造中虚境与实境的特征。35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36 简论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37 试述文学语言的根本特征以及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关系。38 下面的话阐明了一种什么样的理论观点?请予以分析和评价。歌德说:“ 在一个探索个别以求一般的诗人和一个在个别中显出一般的诗人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一个产生出了比喻的文学,在这里个别只是作为一般的一个例证或者例子

4、;另一个才是诗歌的真正本性,即是说,只表达个别而毫不想到,或者说提到一般。”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5 【正确答案】 “ 文本” 也被译为 “本文”,它的本义是指一部文学作品的实际存在方式,

5、在现代批评理论语境中,文本泛指人们可以对其进行理解和解释的符号或符号链。这种从语言或话语而不是从作家的角度对文本的理解和解释,突出了文本的符号特性。文学文本是文学存在的现实形态,文学文本以书面语言或口头话语的形式将作家的审美意识物态化为语言实体。【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6 【正确答案】 文本是指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是语言艺术作品的基本存在方式。文本是作家创作出来供读者阅读而未被阅读的语言形态,而文学作品则是指已经被读者阅读并赋予了一定读法的语言形态。文本和作品的区别源于文学观念的变化。提到作品时,通常以作者为中心,视之为一个创造物,强调它是作家创

6、造并赋予其生命的产品,作者的原意被视为至高的权威;提到文本概念时,意在强调文本自身的意义和独特价值,强调作为审美对象的文学作品本身的相对独立性和本源性,可被再创造性,而作者赋予作品的意义相读者的理解都被放到了一旁。【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7 【正确答案】 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人类的语言符号,一般有两种功能,即指称功能和表现功能。一般普通言语,侧重运用它的指称功能。而且随着人类语言的发展,普通言语越来越走向抽象,指称功能大大增强,而表现功能也因渐渐脱离实际语境、与人的情感的、生活的分离而受到削弱。相反,文学言语则把语言的表现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文学言语中蕴含了

7、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含性。【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8 【正确答案】 就文学活动而言,人们面对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是艺术世界。艺术世界作为一个幻象的世界,它的逻辑与现实世界的逻辑是不同的。文学言语也不同于普通话语,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即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其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有时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只要符合艺术世界的逻辑就行了。【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9 【正确答案】 典型环境是艺术典型之一,是艺术作品中

8、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并驱使其行动的、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关系本质的特定具体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但最主要的还是决定人物思想性格的具体的、独特的、体现了时代特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社会环境。典型环境也是具体性与概括性的统一:它既是人物活动的具体、独特的环境,又体现人物所处的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的本质生活真实和历史发展趋势。典型环境主要是通过典型人物的活动和典型人物的相互关系展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只有在典型环境中才能形成和发展,而且每一个典型人物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典型环境。【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0 【正确答案】 典型是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的简称。典型人物是现

9、实主义叙事文学所创造的,在整体个性的表现中显示了某种社会历史蕴意的,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或人物性格。另一种解释: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一般又称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作品中人物的典型性,它的性格特征和艺术魅力都是通过“卓越的性格刻画” 来实现的,在人物塑造时处于艺术表现的中心地位。【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1 【正确答案】 圆形人物的性格比较丰富、复杂、立体感强。这种人物往往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性格轴心,同时又呈现出不同的性格侧面和性格层次,这些不同的性格侧面和性格层次相互交错融合,构成一个自给自足、气象万千的世界。

10、圆形人物是作者花大量笔墨着力描写的对象,其性格轴心及多侧面、多层次的性格特征,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显现出来,因而人物性格稳定而不凝固,给人一种流动感。这是一种动态型或发展型的人物塑造方式,它要求空间感和强调色彩。典型的圆形人物,其性格必然是一个带着各种色彩的多面体,它容量大,具有说不尽的性格内涵和多方面的审美意义,显示出多质、多义、多向的特点。【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2 【正确答案】 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即为艺术典型。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

11、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其次,意象创造是意境创造的基础和前提。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正确地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3 【正确答案】 原始意象是荣格提出的基本思想之一。原始意象是存在于无意识中的原始图像,但并不是来源于个人的经历,按荣格的解释,就是“人类远古的深层集体无意识” ,是自远古以来人类在生活中形成的、并且世代遗传下来的深层

12、心理经验,是一种亘古绵延、无所不在、四处渗透的最深远、最古老和最普遍的人类思想,即人类精神本体。【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4 【正确答案】 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不同性质的文学形象,有着它们不同的具体特征,要结合着对其高级形态的讨论才能看得更清楚。总之文学形象是人的知、情、意的精神结构有着某种对应的关系。这就形成了文学形象总体的系统性。这种系统性相对文学形象的一般形态可分为写实性形象、抒情性形象和表意性形象三种,其中高级形态也就是艺术止境形态则由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象征意想构成,成为独立互补的

13、三足鼎立的艺术至境结构。【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5 【正确答案】 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指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它具有如下特征:哲理性,象征性,荒诞性,抽象性。意象可以分为寓言式意象和符号式意象,其中符号式意象又可分为抽象型和具象型。【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6 【正确答案】 三国时期经学家王弼在对周易诠释时,详明地理清了“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它们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审美层次结构。黑格尔提出

14、“意蕴”说,认为艺术作品最先呈现给人的是它的外在形状,通过它可以追寻作品的意蕴和内容。波兰现象学派理论家英加登把文学作品的文本由表及里地分成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这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第二个层面即意义单元,是文学文本的核心层面;第三个层面是多重图式化的面貌,是由意义单元所呈现的事物的大略图影;第四个层面是再现客体,即通过虚拟而生成的“世界”。文学文本一般都具有这四个层面。【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7 【正确答案】 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通常分为三种即文学典型、文学意境、文学意象。其中,典型是现实型文学的表现形态,意境是理想型文学的表现形态,意

15、象是象征型文学的表现形态。【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8 【正确答案】 在西方 17 世纪以前,强调典型的普遍性和类型性,主张类型说。18 世纪以后,个性典型观占主导地位,开始重视共性到个性的转变。19 世纪 80 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趋于成熟,并占中心地位。20 世纪后,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典型论在中国:“阶级典型” 说“共性与个性统一”说 “共名”说“必然与偶然联系”说“个性出典型” 说“中介一特殊”说。【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9 【正确答案】 英国小说理论家 E.M.福斯特把小说人物分成两种,一是扁平

16、人物(flatcharacter),另一是圆形人物(roundcharacter)。扁平人物是“依循着一个单纯的理念或性质而被创造出来” ,并非 “真实人物”,近似一种“概念” 。小说家构思的情节支配着人物的行动。有些小说甚至摆明到以“仁慈”“勇敢”为角色取名。圆形人物则有复杂多面的个性及真实的思想感情,会根据不同的场景,做出不同的反应。在写作中,作者构思的情节,往往为配合人物而改变,甚至会发展出作者原先根本料想不到的阶段。【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20 【正确答案】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 和“无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 ”,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

17、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而所谓“ 无我之境 ”,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王国维认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 “无我之境 ”,作者自己虽出现在画面中,但他的情感却藏而不露,一切让读者自己从画面中去体会。【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21 【正确答案】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中。其古义是指用来表达某种抽象的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作为一个概念,“意象” 最早出现于汉代王充的论衡.乱龙里。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中心范畴,

18、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意境包括情与景两大因素和审美想象的空间,即“境” 。 “境”包括两个部分,即“ 象”和“象外之象”,又称实境和虚境。【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22 【正确答案】 从表意的方式这一角度着眼,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两种:寓言式意象和符号式意象。寓言式意象是指通过一则故事显示一种哲理或者观念,而这正是这则故事的主旨。其显著特征在于有故事情节。此类意象常见于叙事性作品,以叙事诗、小说和戏剧的形式,通过有情节的整体形象系统实现某种观念的表达。符号式意象是指不具有情节性的整体意象和单个意象。这类意象以它整体的或单个的形象特征,直接暗示和象征着某些观念

19、或哲理,其作用从本质上看,不过是一种表意的符号,所以称为符号式意象。它又分为两类:一类是抽象型,一类是具象型。【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23 【正确答案】 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除了人们经常提到的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文学作品的言语层面还有以下三个特点:(1)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就文学活动而言,人们面对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是艺术世界。艺术世界作为一个幻象的世界,它的逻辑与现实世界的逻辑是不同的。文学言语也不同于普通言语。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而文学言语则是内指性的,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有时它

20、也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只要与整个艺术世界氛围相统一就可以了。普通语言一般是“ 外指性 ”的,所指的事物必须与客观事物对应,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而文学语言则不求与外在世界的相符合,它是内指性的语言,指向作品本身,不必与现实世界相符合,只要能与作家所表现的愿望和作品所表现的世界一致就可以了。与科学用语等其他文体语言不同,文学语言的运用,却不在于传达准确的逻辑内容,它主要是营造一种能感染读者并使之动情的审美氛围,文学语言则使读者真实地感受人生和体验人生,获得心灵的陶冶。(2)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人类的语言符号,一般有两种功能,即指称功能和表现功能。一般普通言语,侧重

21、运用它的指称功能。文学言语则把语言的表现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文学言语中蕴含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含性。文学语言的主要功用是传达说话者和作者的情意和态度。文学家运用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也就是模糊语言的指代作用,加强语词的情感作用,使文学言语更具有心理蕴含性,更能表现作家的心理体验和感受。(3)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在谈到文学语言“ 陌生化” 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陌生化”作为语言构造的基本原则,它并不是纯形式、纯语言的,必须服从作家对生活体验和独特感觉的表达。必须与作品的审美效应和读者的审美体验相一致。文学语言的 “陌生化”在不同的体裁中有不同的表

22、现,对诗歌这样的体裁来说,“陌生化”的语言运用远比叙事性文学作品突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提出“陌生化”的理论,其主要对象也是针对诗的。【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24 【正确答案】 在文学文本中,语言具有如下审美功能:(1)传达审美信息。语言是一种传达信息的媒介,不同文本传达不同的信息,文学文本的语言所传达的是审美信息。由于要传达审美信息,文学文本要运用多种修辞方式以使审美信息的传达更加圆满、完美。为了达到给人新鲜的审美感受,常常需要在艺术上创新。而“ 陌生化 ”正是推陈出新的重要手段。借助多种修辞方式传达审美信息,务求传达方式的新颖独特,能够“道人所不道,到人所不到”

23、。艺术贵在独创,“反常化 ”正是推陈出新的重要手段。(2)造型性。文本语言层对审美意蕴的传达,是通过文学形象的创造来实现的,但仅仅用语言来呈现形象美的每一个细部,以求达到绘画美的逼真,这并不是文学语言之长。因此,文学语言的造型性主要表现为通过诱发读者的审美想象,来帮助读者建构审美意象。在伊利亚特中,荷马并不直接描写海伦的美,只写因为这个女人所引起的长达十年的战争结束后,当她出现在特洛伊长老们面前时所引起的惊赞,通过美所产生的暗示来激发读者的审美想象,从而完成了艺术形象的创造。(3)对独具特色的不同言语风格的显示(显示独特的言语风格)。对于一个独具创作特色的作家来讲,对言语的独创性、个性化的追求

24、使得他的作品必然体现出鲜明的语言风格。而正是不同的语言风格,使不同的作家、作品得以相互区别,从而获得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25 【正确答案】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即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1)文学言语层面,这里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它是由作家选择一定的语言材料,按照艺术世界的诗意逻辑创造的特殊言语系统,因此,文学言语除了人们经常提到的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还有以下三个特点。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普通言语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它必须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经

25、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并且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文学言语则是指向本文中的艺术世界,它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而要求与整个艺术世界氛围相统一。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语言符号一般有两种功能,即指称功能和表现功能。普通言语侧重于它的指称功能,而文学言语则把它的表现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文学言语中蕴含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含性。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又称“ 陌生化”。这是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来的,它针对的是“自动化 ”语言。所谓 “自动化”语言,是指那些过分熟悉的不再能引起人注意的言语。(2)文学形象层面:由文学言语构成的层面,还处于文学作品表层。读者在这

26、种文学言语的感染下,经过想象和联想,便可在头脑中唤起一系列相应的具体可感的文学形象,构成一个动人心弦的艺术世界,这就是文学作品的第二个层面即文学形象层面。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文学形象有如下基本特征: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文学形象,一方面是假定的,不是生活本身,有的甚至与生活本身的逻辑也不一致;另一方面,它又来自生活,能使人联想起生活,使人感到比真实的生活还真。这就是文学形象假定性与真实性相统一的特征。这中间虚拟性和假定性是文学形象的前提性条件。这就要求假定得合情合理。所谓“ 合理 ”

27、,是指文学形象真实性的客观规定性。 “合理”,有时也意味着合乎理想,凡是合乎读者理想的形象,读者也会认可。所谓“合情” ,是指文学形象必须反映人们的真实感受和真挚感情。而“合理” 与“合情”相比,“ 合情”的因素往往比“合理 ”更有能动性:一是可以把看来不真实的细节升华为艺术真实;二是当客观真理与主观情感发生矛盾时,艺术的原则是牵理就情。总之,文学形象是在“合情合理”的尺度上实现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文学形象是一般和个别的统一。文学形象总是具有“ 以少总多 ”“万取一收”的艺术效果,又称文学形象的概括性。文学形象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文学形象作为艺术概括的方式,则始终不摒弃个别,而且还要强化它、

28、突出它、丰富它,使个别成为独特的“这一个” ;与此同时,这个“个别”又与“一般”相联系、相结合,把个别与一般化同步进行,最终达到个别与一般相统一的境地。文学形象是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由于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它的形象不是直观的而是想象的,它形成可感的艺术形象主要靠读者的想象来完成。因此,作品首先要为这种想象提供一种限制性要素,使想象在一定范围按一定的性质和方向去发展,这就形成了文学形象确定性的一面;同时,在上述前提条件的制约下,文学作品还必须为读者的想象提供一种可发挥性要素,这就形成了文学形象的不确定的一面。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它的形象不是直观的而是想象的,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因此文学形

29、象与其他艺术形象相比,就具有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统一的特征。(3)文学意蕴层面,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由于形象具有指向性和包蕴性,就使意蕴层面呈现出多层次的丰富意蕴,一般又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历史内容层,有的形象本身就包含了一定的社会内容。有的文学作品的形象,虽然本身不含历史内容,但却暗示了一定的历史内容。哲学意味层,哲学是人对宇宙人生的普遍规律的最高一级的思考与概括,它属于形而上的层次,是抽象的;“意味” 则是一种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感知因素,它属于形而下的层次,是具象的。二者通过形象引发的联想在深层意蕴中的有机结合,便是我们所说的哲学意味。审美意蕴

30、层,并非只有历史内容、哲学意味俱全的作品才算上乘之作。有些文学作品的意蕴比较单纯,甚至仅有审美意蕴这个层次,也可能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26 【正确答案】 文学形象“合情合理” 是指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文学形象一方面是假定的,不是生活本身,有的甚至与生活本身的逻辑也不一致;另一方面,它又来自生活,能使人联想起生活,使人感到比真实的生活还真。这就是文学形象假定性与真实性相统一的特征。这中间虚拟性和假定性是文学形象的前提性条件,要使它与真实性统一起来,就必须要假定得合情合理。所谓“合理 ”,是指文学形象真实性的客观规定性。这个“理”就是指生

31、活的本质和规律,指人类社会的“ 现实关系 ”,文学形象所使用的一切虚拟性、假定性手段,都要为表现或揭示这种“ 现实关系 ”及其本质规律服务。因此,不管读者面对着多么荒诞虚妄的文学形象,他都可以用自己生活中体验到的“理” 加以衡量,如果是“合理”的,就认为是真实的,否则,就不真实。所谓“合理 ”,还意味着合乎理想。任何积极健康的理想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本质的发展规律,表达了人民群众真诚而美好的愿望,所以,一旦文学形象的虚拟性和假定性用来表达某种积极美好的理想时,文学形象也获得了艺术的真实性,具有了艺术生命。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和情节。所谓“合情 ”,是指文学形象必须反映人们真切的感受和真

32、挚的情感。真诚的意象。而合理与合情相比,“ 合情 ”的因素往往比合理更有能动性:一是可以把看来不真实的细节升华为艺术真实,如李白写道:“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二是当客观真理与主观感情发生矛盾时,在情与理不一致的情况下,艺术的原则是牵理就情,如牡丹亭中人能死而复生的情节。总之,文学形象就是在“合情合理” 的尺度内,实现了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27 【正确答案】 (1)典型性的特征。就内涵而言,“特征” 具有两种属性:它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首先,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

33、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其次,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 “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也就是要调动言语的特征性、细节的特征性、场景的特征性、事件的特征性等等,为反映和形成“总特征 ”服务。艺术实践证明,凡是把以上诸种因素调动得越充分、越集中,其人物的性格的总特征便越鲜明,越有可能成为文学典型。(2)典型的丰厚历史意蕴。人类之所以创造典型这种艺术至境形态,用黑格尔的话说,是想“ 从他本身召唤出来的东西中,认出他自己” ,是为了“观照自己、认识自己、思考自己” ,因而人类希望能从典型中 “欣赏的只是他自己的外在现实 ”,典型应当为人类“ 自己而存在 ”。说到底,人类创造典型,是为了人类

34、“直观自身”的审美需要,追求的是典型所应该具有的审美认识价值,看一看人是怎样在历史和现实中生活的,以及历史和现实的本来面貌如何。这样,凡是世界公认的典型,总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性格刻画,同时显示了“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 ,从而具有丰厚的历史意蕴。(3)典型的艺术魅力。典型的艺术魅力,主要来自典型独特的审美效果。这种审美效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文学典型以人的生命形式而呈现出无穷魅力。美国现代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因此它能“激发人们的美感”。而典型却是按人自身的生命形式创造的艺术形象,因而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特别具有满足人类在最充分的意义上“直观自身” 的审美价

35、值。这种艺术魅力首先在于典型以人的生命形式所展现的生命的斑斓色彩。正是具有了这种“灵魂的深度” ,才使文学典型更具有艺术魅力。典型的艺术魅力还来自它的真实性。要求典型具有的真实性,应含有更丰富深刻的历史意蕴。提倡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希望通过卓越的个性刻画能揭示出更多的政治和社会的真理,体现出历史的必然趋势。文学典型的真实性呈现的艺术魅力,并非仅在于它符合历史的尺度,还在于作家人格的真诚。真诚也是典型真实性的一个侧面,透过典型总是折射出作家最真诚的人格态度和情感评价。正是由于这种真挚的人格,它所铸造的典型也光华四射、感人至深,与典型的历史的真实,汇为一种夺魂摄魄的真实性,折射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36、文学典型的魅力还在于它合乎理想。黑格尔说:“ 艺术可以表现神圣的理想。”所以他把典型直接称为“ 理想 ”,并且认为它高于自然中的原型。这里所说的 “理想”,实际上就是人类的审美理想,而典型便是人类根据审美理想的范型模式创造的艺术至境形态,它已不是自然形态的东西,而是合乎人类心灵愿望的审美的升华物了。老舍在描述典型塑造的审美升华过程时这样写道:“创造是被这表现力催促着前进,非到极精不能满足自己。心灵里燃烧着,生命在艺术境域中活着,为要满足自己把宇宙擒在手里,深了还要深,美了还要美,非登峰造极不足消减渴望。”由于文学典型总是登峰造极地体现着审美理想,所以审美理想的魅力,也构成了文学典型的魅力。文学

37、典型的艺术魅力还来自它的新颖性。新颖性就是典型塑造的独创性。在文学典型的画廊里,绝不允许重复。别林斯基认为,在真正的艺术里,“一切形象都是新鲜的,具有独创性的,其中没有哪一个形象重复着另一个形象,每一个形象都凭它所特有的生命在生活”。所以,文学典型总是古今唯一的,以鲜活的生命形式呈现的十分独特的“ 这一个 ” (黑格尔语),别林斯基又称它为 “熟悉的陌生人”。新颖的东西,总是富有魅力的。文学典型的新颖性,也符合文学鉴赏的客观要求。【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28 【正确答案】 (1)典型人物是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是艺术上最完美、最成功的艺术形象。在典型人物身上应该既有

38、鲜明的独特个性,又能反映一定历史条件下的阶级、阶层或某些社会关系的本质。而典型环境是指文学作品中人物所生活的、能够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本质的特定环境,是特定的“这个” ,是富有特征的个别性和概括性的有机统一,它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一方面,典型人物必须生活在典型环境中,典型环境对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典型环境也只有通过典型人物的活动才能呈现出来,同时,人对他所处的环境又具有某种能动的反作用。(2)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关于创作的基本原则之一

39、,也是中国当代美学和各类文艺理论必须阐述的一个重要内容。恩格斯对现实主义的经典表述是“ 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科学的解释了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所谓环境,就是那种形成人物性格、“ 并促使他们行动” 的客观条件,人物性格往往是环绕着他的典型环境的产物,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典型人物在环境面前也并非永远处于被动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又是一个互相依存的关系,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同时“环境” 也是一个相对性范畴,例如,对于贾宝玉来说,

40、包括林黛玉在内的所有人物都属于他所生存的环境;而环绕林黛玉的环境,亦应自贾宝玉始。中外文学名著,尤其是现实主义作品,不可避免地要触及“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这一命题。现实主义小说 装在套子里的人就达到了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有机统一。别里科夫是一个典型形象,在这个人物身上,我们既可以了解 19 世纪末叶俄国的社会现实,同时又可以认识到在这一历史条件下生活的知识分子。在思想上,别里科夫对反动政府唯命是从,他维护着旧有的生活秩序,反对一切新生事物。他身上的这一特征是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一切反动、保守的知识分子的共性,偷听、告密是他们的一贯伎俩,他们实际上正是沙皇政府培植起来的鹰犬。然而,

41、之所以说别里科夫是一个典型形象,还因为他身上的极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我们的印象中,反动势力往往有着一副横行霸道、无恶不作的丑恶嘴脸,但别里科夫却不是如此,他胆小怕事,每天晚上,“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生怕会出什么事,生怕小贼溜进来”,一张漫画也让他心惊胆战,最后在华连卡的哈哈大笑声中一病不起,葬送了自己的性命,这就是别里科夫的个性。这篇小说反映的是 19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俄国社会。这个时期,沙皇为了巩固摇摇欲坠的封建政权,强化了警察统治,导致全国警探密布,革命者被流放,那是一个告密之风盛行的时代。在此情况下,一批知识分子屈服在沙皇的淫威之下,充当起了反动统治的帮凶,但也有一批如识分子不满于沙

42、皇政府的统治,一股推翻沙皇政府的浪潮正悄悄兴起这些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都得到了反映。综上所述,我们说别里科夫这个形象正是“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29 【正确答案】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文学意境的特征是:情景交融、韵味无穷和虚实相生。(1)情景交融是文学意境的表现特征,是文学形象中情感与景物因素相互融合而难以分离的状况。南宋范希文首先发现了意境的这一特征,他说:“情景相融而莫分也。”意思是说意境中有两大元素,情和景是交融在一起

43、分不开的。清代思想家王夫之也说过:“ 景中生情,情中含景 ”。这是意境的表现方法特征。情景交融有三种不同类型:景中藏情式,即藏情于景,情并不直接显示,而仅仅借助逼真的画面去间接表达,从而更显得情深意浓。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表面句句写景,而实际处处抒情,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情中见景式,即直接写情,不用写景而景却历历在目。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虽然重心在写情,但此情却令人想象丰富而复杂的历史情景和个人境遇。情景并藏式,即抒情与写景达到浑然一体的程度,属以上两类的综合型。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抒情和写景并举,情与景如水乳交融,浑然天成。(2)虚实相生是文学意境的结构特征,是文学形象中逼真的实

44、体空间与白此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之间相互生成的状况。意境是实境与虚境相互生成的结果。意境一般是由虚境和实境构成,实境是指逼真存在的景、形、境,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在意境结构中处于灵魂和统帅的地位;但虚境不能凭空产生,还必须靠实境的具体描绘来体现,是艺术表达的重心。由于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这就形成了意境的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3)韵味无穷是文学意境的审美特征,是文学形象中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效果。“韵味 ”是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和体势等因素共同构成的较为持久的美感效果,它在意境

45、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和集中。所谓“韵味” ,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意境结构的多层次和文学文本意蕴的多侧面,其中包含有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共同形成了意境的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不但有象中象、韵中韵、味中味,而且还有层出不穷的“象外之象”“味外之味”和“韵外之韵”,使人咀嚼不尽。意境的这三种基本特征集中地表达了中华民族抒情文学的审美理想,从而使它具有与典型、意象不同的楣对独立性,成为二者不可代替的人类审美理想的表现形态之一。【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30 【正确答案】 (1)典型的所谓“ 似曾相识”,是因为典型人物身上蕴涵了人生或人性中某

46、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以这种普遍性为媒介,典型人物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表现了我们共有的感受、情绪和思想。(2)说典型人物又是一个“ 不相识者”,强调了典型的独特性,那些人们都有的感情和思想,在他身上却表现得非常强烈、集中、富于个性;并以这种强烈、集中的个性化表现,显示了隐藏在人们熟视无睹的人生表现和生活现象之下的底蕴或奥秘。(3)别林斯基的这一说法道出了典型人物何以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的原因,表现了典型人物在表现人生上的独特审美价值。即典型就是对人生和人性的一种发现,一种敞开;典型的独创性就在于他能从人们熟视无睹的对象中发现奥秘;典型的永恒魅力就在于以这种发现和敞开提升了读者对人生和人性的感受

47、和理解。【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31 【正确答案】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从历代的研究看,意境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结为:两大因素、一个空间。两大因素就是指情与景,而一个空间则是指审美想象空间,这就是所谓“境” 。这个境包括两个部分,即“ 象”和“象外之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实境和虚境。文学意境的主要表现特征是情景交融,这是文学形象中情感与景物因素相互融合而难以分离的状况。意境一般是由虚境和实境构成,实境是指逼真存在的景、形、境,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由于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

48、这就形成了意境的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意境的另一个特征是,韵味无穷。所谓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多层次和文学本文意蕴的多侧面,其中包含有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共同形成了意境的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不但有象中象,韵中韵,味中味,而且还有层出不穷的“象外之象”“味外之味”和“韵外之韵”,让人咀嚼不尽。由于这些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韵味无穷的特点,使得意境概念与境界、情感等不断融合;同时,由于意境的概念历经千余年的沿革变化而导致内涵不断丰富起来,从而使得对意境这一概念的解释长期存在分歧。【知识模块】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32 【正确答案】 恩格斯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

49、物” 的命题科学地揭示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环绕着她的典型环境的产物。她自小多读诗书,才思聪慧使她善于思考;幼年丧母少了礼教束缚,有了个性自由的空间,但寄居贾府,客观环境与她自由的个性形成强烈冲突,造成了她与这个环境的格格不人。另一方面,典型人物在一定条件下对环境发生反作用。这种现象在无产阶级英雄典型那里表现得尤为充分,通过人物的努力,法庭可以变成讲台(高尔基的母亲),监狱可以变成战场(如红岩)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是互相依存的,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典型人物的刻画离不开典型环境,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言谈行动甚至心理都失去了依据,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典型环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失去了典型人物便失去了中心,环境便成了一盘散沙,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形成的可能。恩格斯的这个论断指出:文学创作不但要注意作品中人物及其相互关系的统一,而且还必须考虑到人物、人物关系和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的联系,求得三者的统一。只有作品中的人物及其相互关系艺术地再现了它所反映的时代的本质或本质的若干方面,才会具有典型性。实现恩格斯的这个要求,我们的文学创作就能在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