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849619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2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在( )。(A)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B) 20 世纪 2050 年代末(C) 20 世纪 6070 年代末(D)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2 1970 年( ) 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A)加涅(B)布鲁纳(C)奥苏贝尔(D)班杜3 运用准备性原则进行教学意味着( )。(A)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B)了解学习的认知发展准备(C)根据学生的准备状态教学(D)以上都对4 ( )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有些学生的知觉与思维方式以冲动为特征,而另外一些学生则以反思为特征

2、。(A)威特金(B)杰罗姆卡根(C)罗杰斯(D)布鲁纳5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 )。(A)消退(B)泛化(C)获得(D)分化6 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人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马斯洛(D)巴甫洛夫7 适合自由回忆学习研究范型的例子是( )。(A)记住中国各省名与相应省会名(B)记忆电话号码(C)记忆外语单词(D)记忆班级同学名字8 “发现学习 ”是( ) 提出的。(A)布鲁纳(B)苛勒(C)奥苏贝尔(D)加涅9 随机通达教学是依据( )学习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A)建构

3、主义(B)结构主义(C)行为主义(D)认知主义10 在( ) 情况下,动机对学习具有最大程度的促进作用。(A)动机强度较高(B)动机强度较低(C)动机强度适中(D)中等水平11 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B)苛勒(C)奥苏贝尔(D)贾德12 体现刺激或学习材料的相似程度和反应的相似程度与迁移之间的关系的理论是( )。(A)相同要素说(B)关系转化说(C)形式训练说(D)三维迁移模型二、多选题13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教育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 )。(A)研究如何应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B)研究如何应

4、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改革教育体制(C)研究如何应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优化教育系统(D)以上都对14 态度可以从各种学科的学习中获得,但更多的是从校外活动中和家庭中得到,加涅把态度分为:( ) 。(A)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B)对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喜爱的情感(C)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如爱国家(D)学习者用来管理他的学习过程的方式15 按照华生的观点,习惯的形成遵循( )。(A)准备律(B)频因律(C)近因律(D)效果律16 支架式教学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即( )。(A)预热(B)探索(C)独立探索(D)改变教材17 学习动机具有以下作用:( )。(A)引发作用(B)

5、定向作用(C)维持作用(D)调节作用三、简答题18 加涅关于学习水平的分类是什么?19 如何利用强化程式来教学习者习得并维持一个新行为?20 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有哪些?21 简要说明马斯洛的内在学习论。22 简述动机的强化理论。23 学习迁移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哪几种不同类型?四、综合题24 试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25 论述学生学习的特点。26 分析论述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27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如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28 如何在教育活动中贯彻“为迁移而教” 的思想?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2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6、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二、多选题13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4 【正确答案

7、】 A,B,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B,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6 【正确答案】 A,B,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7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三、简答题18 【正确答案】 1970 年,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1)信号学习。即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某种反应。其过程是:刺激一强化一反应。(2)刺激一反应学习。即操作性条件作用,与经典性条件作用不同,其过程是:情境一反应一强化。(3)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4)言语联想学习。也是一系列刺激一反应的联合,但它是由言语单位所联结的连锁。(5)辨别学习

8、。即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6)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学会对一类刺激作出同样的反应,也就是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7)规则学习。规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的联合。规则学习即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8)解决问题的学习。即在各种情况下,使用所学规则去解决问题。加涅的这一分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1971 年,加涅对这种分类进行修正,改为: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9 【正确答案】 在实际教育中,不想要的行为常常不明智地受到了强化。一个教师可能正在做间隔式的强化,一次侥幸就会使学

9、生永远记住这个行为,学生认识到如果他们一直恳求教师,教师就会最终答应他们的要求。所以在强化时应该遵循如下原则:(1)教新任务时,进行即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有一条重要的原理就是,后果紧跟行为比后果延缓要有效得多。即时反馈有两个作用:首先它使行为和后果之间的联系更为明确,其次它增加了反馈的信息的价值。(2)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随着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强化,逐渐地转到间隔式强化。(3)强化要保证做到朝正确方向促进或引导。不要坚持一开始就做到完美,不要强化不希望行为。【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0 【正确答案】 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包括:(1)学

10、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是指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用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就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1 【正确答案】 马斯洛认为,理想学校应反对外在学习,倡导内在学习。所谓内在学习,就是依靠学生内在驱动,充分开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学习。这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模式。这种内在教育的模式会促使学生自发地学习,打

11、破各种束缚人发展的清规戒律,自由地学他想学的任何课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2 【正确答案】 现代的 SR 心理学家不仅用强化来解释操作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起。该理论认为,引起动机同习得行为并无两样,都可用强化来解释。人们为什么具有某种行为倾向呢?按照现代 SR 心理学家的观点,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如果学生因学习而得到强化(如得到好成绩、教师和家长的赞扬等),他们就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得到强化(如没得到好分数或赞扬),就缺乏学习的动机作用;如果学生的学习受到了惩罚(如遭到同学或教师的嘲笑),则会产生避

12、免学习的动机。【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3 【正确答案】 (1)不同内容领域的迁移。从迁移发生的学习类型或领域上看,迁移不仅发生在知识和动作技能的学习中,同样也发生在情感和态度的学习和形成中。所以可以分为知识和理解的迁移、动作技能的迁移、态度和情感领域的学习迁移。(2)不同方向的迁移。按照不同的迁移方向,学习迁移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3)从迁移效果上看。学习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迁移;包括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活动所需要的时间或练习的次数减少,或使另一种学习的深度增加

13、或单位时间内的学习量增加,或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使学习者顺利地解决了面临的问题等情况。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的迁移;多指一种学习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如反应定势等对另一种学习的效率或准确性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或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所需的学习时间或所需的练习次增加或阻碍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知识的正确掌握等。(4)不同范围的迁移。从迁移发生的方式和范围看,迁移可以分为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特殊迁移是指某一领域或课题的学习直接对学习另一领域或课题所产生的影响。而非特殊迁移则是指迁移产生的原因还不明确,既可能是原理原则的迁移,也可能是态度的迁移。(5)不同程度的迁移。按照迁移的不同程度,可

14、以分为近迁移和远迁移。近迁移是指将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初的学习情境比较相似的情境中。远迁移是指个体能将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初的学习情境极不相似的其他情境中。(6)不同意识水平的迁移。依据迁移发生的自动化程度,可以将迁移分为低通路迁移和高通路迁移。低通路迁移是指反复练习的技能自动化的迁移,高通路迁移是指有意识地将在某一情境下习得的抽象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四、综合题24 【正确答案】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如下:(1)心理学思想与教育的早期结合。在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之前,历史上的一些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就曾运用心理学的观点,对教育问题进行过论述。这便是早期的

15、教育心理学思想。(2)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诞生需要满足三方面的条件,即科学的心理学体系、科学的方法和适当的人才。这些条件到了19 世纪后半叶至 20 世纪初期已基本具备了。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 Want,18321920)于 1879 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将实验法引人心理学研究,形成完整的心理学体系,并培养了一批心理学人才。其中冯特的学生莫依曼、霍尔、卡特尔等都曾为教育心理学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使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中心领域。(3)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

16、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初创时期(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在这一时期,随着心理学体系的建立、实验法的引入,为运用科学的心理学观点和方法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供了可能。但有关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哪些内容,意见并不统一。桑代克的研究及对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看法为这一时期的代表。发展时期(20 世纪 20 年代 50 年代末) 。在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吸取心理学各分支中与教育有关的内容,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成熟与完善时期(20 世纪 60 年代至今) 。在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进一步加强,并实现了理论成果的实际应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第一,内容日趋集中;第二,注意为学校教育

17、实践服务。(4)前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868 年,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对当时心理学的发展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1877 年,俄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发表的教育心理学,这是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1917 年十月革命后,尝试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发展教育心理学。20 世纪 30 年代以后,以理论探索为主,贡献较大的是维果斯基、布隆斯基和鲁宾斯坦。20 世纪 40 年代到 50 年代末,苏联教育心理学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研究,广泛采用自然实验法,综合性研究的科学性提高。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苏联教育心理学出现了一些重大变化:第一,理论思想活跃;第二

18、,加强了同学校教育工作的联系;第三,对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态度明显变化,吸取了心理测验等方面的研究成果。(5)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908 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以后潘菽等人还陆续编写过一些教科书。直到1949 年以前,多数是译述西方的,少有创见。建国初期受苏联心理学影响较大,全面学习前苏联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经验,批判桑代克的理论及心理测验技术。20世纪 60 年代初,结合教育实际进行研究,“文化大革命” 期间,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一度中断。目前,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发展较快,新的研究

19、成果不断涌现,并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5 【正确答案】 学生作为人类社会的成员,其学习活动同样也具有人类学习的一般特点。但由于学生在教育系统中的特殊地位,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又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类学习的特点,具有特殊性。(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因此它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有所不同。人类的认识是从实践开始,而学生的学习则未必如此,他们可以从学习现有的经验、理论、结论开始,同时补充以感性经验。虽然学生的学习也要求个人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但学生的实践活动也与成人不同,主要表现在他们的目的性上,而且从总体上来看,间接经验的学习形式是主要的,学生的学习不可能事

20、事从直接经验开始。(2)学生的学习是在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学生的学习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并达到社会的要求,因此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由于教师既掌握所教知识的内在联系,又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特点,因此能够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采用特殊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完成掌握前人经验的学习过程。(3)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学生的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环境,而是为了适应将来的环境,当学生意识不到他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的生活实践的关系时,就不愿意为学习付出努力。因此教师要注意用各种方法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的总之,学生的学习既有人类认识过程的一般特点,又有其特殊性。如果

21、不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就可能使学生的学习成人化,事事要求直接经验,或是放弃指导,强调生活即教育;或是只注意灌输,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被动的学习者。这些做法都有碍于学生发展。【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6 【正确答案】 (1)布鲁纳强调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布鲁纳告诫人们,不要把学生当成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他非常重视人的学习主动性。他提倡发现学习,因此有人称其为“认知一发现说” 。所谓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概念、规则等知识。(2)发现学习的特征是:强调学习过程。强调学生是积极的知识探究者。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

22、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不是为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提供能够独立探究的教学情境。教师教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要积极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获得知识。学生是这个过程的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究者。强调直觉思维。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强调直觉思维在学习中的作用,他认为,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不同,它是采取跃进、越级和走捷径的方式来思维的。直觉思维的形成一般不靠言语信息,不靠教师指示性的语言文字。直觉思维的本质是图像性或映像性的,所以,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应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语言化。强调内在动机。布鲁纳重视形成学生的内部动机,重视把

23、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发现活动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易受好奇心的驱使对结果感兴趣。布鲁纳把好奇心称为“ 学生内部动机的原形 ”。他认为,应让学生把向自己能力挑战作为主要动机,来代替同学间竞争。他提出要形成学生的能力动机,即使学生有一种求得才能的驱力,通过激励学生要提高自己才能的欲求,提高学习效率。发现学习强调信息的提取和组织。他认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提取。提取信息的关键在于如何组织信息,知道信息存在哪里和怎样才能提取。他把使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育目标,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3)布鲁纳提出的“ 学科知识结构的教学”、“强调教学的最佳顺序”及“ 学

24、习发现法”的观点,在当时对美国和其他国家都有很大影响。这种影响至今还存在。但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属于“ 过程一结构 ”思想体系,受唯心主义影响,学习时应注意。还有,他对学生的学习发现法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不加严格区分,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特殊性。他认为,“任何科目都可以按照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段的任何儿童” ,这脱离实际。【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7 【正确答案】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需要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的新颖性和启发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现在认知心理学认为,通过引起学生认知上的不和谐,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激发其学习兴

25、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2)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新颖的东西能激发人的兴趣,吸引人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如果不注意内容的新颖性,就会形成“一道汤” 、“老面孔”的局面,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学内容的新颖性不仅在讲授新课时要有所体现,即使复习课也要注意。复习课不是内容的简单重复,要善于推陈出新,力求使教学内容具有新异的知识,并提供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尽量避免内容和形式上的格式化。重视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应注意既不能脱离教材内容

26、一味追求所谓的趣味性,也不能单纯追求新颖而忽视学生自觉性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既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充满学习的积极性。(3)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大多数学生总是在主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被动学习活动中感到烦躁。而学习的主动性又往往是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操作实验和各种角色活动中发挥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搞“一言堂”,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提问,指导学生大胆设想,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获得极大的享受。【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8 【正确答案】 为迁移而教并非一种显性的单一课程,而是教师在充分理解迁移的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

27、上,在每一项教学活动中,在与学生的每一次正规与非正规的接触中都注意创设和利用有利于积极迁移的条件和教育契机,消除或避免不利因素,把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每一项教育活动中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整合学科内容。教师注意把各独立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即要注意各门学科的横向联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把在某一门学科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其他学科中去,例如,要学生关注历史与地理、几何与三角、化学与生物、数学与物理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2)加强知识联系。教师重视简单的知识技能与复杂的知识技能、新旧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教师要促使学生把已学过的内容迁移到新的学习内容中去。教师通过提问或简单的提示,有利于学生利用

28、已有知识,从而比较容易学习新的、比较复杂的内容。(3)强调概括总结。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一方面,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概括化的原理,培养和提高其概括总结的能力,充分利用原理、原则的迁移。另一方面,在讲解原理、原则时,要列举最大范围的例子,枚举各种变式,使学生正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同时应结合原理、原则的具体运用情境进行讲解和学习,使学生能脱离学习原理、原则的背景而把握其实质,并能在遇到该原理、原则适用的背景时,准确地运用原理、原则去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即达到对原理、原则的去情境化,以防止学生对某一原理、原则的理解和运用仅局限于习得该原理、原则时的情境的情况。(4)重视学习策略。教师要有意识地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帮他们掌握概括化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可教的,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教学生一些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将有助于学生学会认知学习,从而促进学习的迁移。(5)培养迁移意义。教师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反馈,当学生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决某一学科的问题时,应此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和改造学校的环境和气氛,增加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在每次学习前,还应该注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避免不良情绪、反应定势等消极心态产生的消极迁移。【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