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6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知识、技能与能力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能力和知识关系不大,与技能关系紧密(B)能力是知识和技能的总和(C)能力与知识和技能无关(D)能力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2 下列关于能力、才能和天才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A)多种能力结合在一起构成才能(B)天才是能力的高度发展的结果(C)天才是能力的独特结合(D)天才是天生的3 小张在感受音乐节奏和区别旋律方面有杰出的表现。他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A)一般能力(B)特殊能力(C)创造能力(D)分析能力4 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发展的能力是(A)液体能力(B)晶体能力(C)记忆
2、能力(D)观察能力5 在编制适用于不同文化的文化公平测验时,一般测量的是(A)液体能力(B)晶体能力(C)特殊能力(D)模仿能力6 卡特尔将受到后天文化教育影响的智力称为(A)情绪智力(B)晶体智力(C)空间智力(D)流体智力7 处理意外事故的能力属于(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液体能力8 提出能力的二因素说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斯皮尔曼(C)卡特尔(D)瑟斯顿9 斯皮尔曼提出了能力的二因素说,这两种能力的因素是指(A)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B)晶体能力和流体能力(C)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D)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10 提出智力多元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加德纳(B)斯腾伯
3、格(C)瑟斯顿(D)吉尔福特11 下列对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中理论与能力的匹配正确的是(A)成分亚理论一分析性智力;情境亚理论一实践性智力;经验亚理论一创造性智力(B)成分亚理论一实践性智力;情境亚理论一分析性智力;经验亚理论一创造性智力(C)成分亚理论一分析性智力;情境亚理论一创造性智力;经验亚理论一实践性智力(D)成分亚理论一创造性智力;情境亚理论一实践性智力;经验亚理论一分析性智力12 一位教师遇到教学问题时,他以学过的理论为依据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根据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完成这项活动主要依赖的智力是(A)分析性智力(B)创造性智力(C)实践性智力(D)应用性智力13 智力的 P
4、ASS 模型中的最高层次是(A)注意系统(B)信息加工系统(C)计划系统(D)执行系统14 某 5 岁儿童的智龄是 6 岁,他的比率智商分数是(A)100(B) 120(C) 130(D)140二、多选题15 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律有(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频因律16 具有行为主义思想的心理学家有(A)华生(B)斯金纳(C)班杜拉(D)苛勒17 下面的心理学家提出的理论具有强化论思想的有(A)桑代克(B)托尔曼(C)斯金纳(D)班杜拉18 下列属于一级强化物的是(A)食物(B)安全(C)温暖(D)金钱19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A)注意过程(B)保持过程(C)动作再现过程
5、(D)动机过程20 布鲁纳提出的学科基本结构包括(A)学科基本概念(B)学科基本原理(C)发现学习的态度(D)发现学习的方法21 布鲁纳提出的学科学习的基本过程包括(A)知识的获得(B)知识的转化(C)知识的评价(D)知识的应用22 布鲁纳认为,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经历了几种表征系统的阶段,即(A)动作性表征(B)映像性表征(C)知识性表征(D)符号性表征23 奥苏伯尔提出的教学原则包括(A)渐进分化原则(B)直观性原则(C)综合贯通原则(D)可接受性原则24 具有认知思想的心理学家有(A)布鲁纳(B)斯金纳(C)托尔曼(D)苛勒25 建构主义学习观包括(A)学习的主动建构性(B)学习的社会互
6、动性(C)学习的情境性(D)学习的目的性26 根据知识及其应用的复杂多变程度,斯皮罗等把知识分为(A)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B)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C)陈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27 班杜拉提出的强化类型有(A)外部强化(B)间接强化(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28 在奥苏伯尔看来,有意义学习的前提包括(A)学习材料应具有逻辑意义(B)学习者应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C)学习者需积极主动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D)学习者拥有同化学习材料的先前知识三、简答题29 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并分析这一理论在实践中发生的作用。30 简述自我效能感的来源。31 比较掌握目标定向学习者和成绩目标定向学习者的各种表
7、现。32 简述波斯纳(Posner) 关于概念转变条件的论述及其教育意义。33 简述加里培林关于心智技能形成的论述及其教育意义。34 用经典实验说明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及其教育意义。四、综合题34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 1:一天,三岁的萨米走进幼儿园的积木区小组。“那是我们的指挥塔” ,他指着一个书架的角落对万斯和琳内特说:“开始倒数” ,萨米发出命令。他用一个小的木制积木假装对讲机,并对着它讲“5,6,2,4,1,发射!” 琳内特让一个洋娃娃按一个假装的按钮,然后火箭就发射了。材料 2:走进幼儿园,孩子们在玩耍着:小明注视着另一些儿童玩玩具车、搭积木;东东、壮壮、璐璐坐在一起,各自
8、玩自己的玩具车、拼图;陈陈、安安各自玩积木,有时他们交换积木;琪琪、淘淘、超超一起玩拼图,他们轮流拼图片。35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材料 1 中萨米参与的游戏类型是什么?36 阐述皮亚杰关于儿童游戏发展阶段的看法。37 根据帕顿的观点,材料 2 中的各组儿童参与的游戏类型是什么?38 阐述帕顿关于儿童游戏类型的观点。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6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但只有那些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因此本题选 D。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人们要完成某种活动,要同时依靠多种能力的结合
9、,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叫才能。能力的高度发展称天才。天才是能力的独特结合,它使人顺利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某些复杂的活动。天才不是天生的,它离不开社会历史和时代的要求,也离不开个人的勤奋和努力。因此本题选 D。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特殊能力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音乐家区别旋律的能力、音乐表象能力以及感受音乐节奏的能力属于特殊能力。因此本题选 B。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
10、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晶体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成人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因此本题选 B。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液体能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液体能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其个别差异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因此在编制适用于不同文化的文化公平测验时,多以液体能力作为不同文化背景者智力比较的基础。因此本题选 A。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卡特尔根据智力在一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以及能力和先天禀赋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将智力分为液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其中晶体智力决定于后天的学习。因此本题选 B。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社交能力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
11、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力、判断决策能力、调解纠纷能力、处理意外事故的能力等。因此本题选 C。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桑代克提出的理论是独立因素说,认为人的能力由许多独立的成分或能力构成。斯皮尔曼提出的理论是二因素说,认为能力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构成。斯皮尔曼的学生卡特尔将斯皮尔曼提出的一般因素分为晶体能力和液体能力(流体能力) 。瑟斯顿提出的理论是群因素论,认为智力包括七个因素。因此本题选B。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斯皮尔曼提出的理论是二因素说,认为能力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构成。因此本题选 A。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提出智力多元理论的是美国心
12、理学家加德纳。斯腾伯格提出的理论是智力三元论。瑟斯顿提出的理论是智力的群因素论。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因此本题选 A。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三元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分别是分析性智力、实践性智力和创造性智力,他提出了三种理论来解释这三种智力,分别是成分亚理论、情境亚理论和经验亚理论。因此本题选 A。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实践性智力涉及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包括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本题选 C。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PAss(Planning-arousal-simultaneous-successive)是指“计划-注意-
13、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它包含了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其中注意系统又称注意一唤醒 (arousal)系统,它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统称为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三个系统协调合作,保证了一切智力活动的运行。因此本题选 C。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比率智商的公式,比率智商等于(智龄年龄)100=120。因此本题选 B。二、多选题15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律有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准备律是指只有当有机体准备接受某种事物的时候,这种事物才能够成为令人满意的事物。效果律是指情境与某反应间联结因伴随着满
14、意的结果而增强,因伴随着烦恼的结果而减弱。练习律是指一个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使用律),不经常使用其力量会减弱(失用律 )。16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虽蕴含了认知的思想,但仍以行为的形成为研究重点。苛勒等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心理学家是早期认知观点的持有者。17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桑代克提出的效果律具有斯金纳提出的强化论的思想,换句话说,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受到了桑代克效果律的影响。18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直接能够满足生理需要的强化物被称之为一级强化物。金钱不能直
15、接满足人的生理需要。1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四个过程,分别是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2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布鲁纳强调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科基本结构,学科基本结构不仅应该包括该学科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也应该包括如何获得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态度和方法,即发现学习的态度和发现学习的方法。21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布鲁纳认为学习时差不多同时发生三个过程,分别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新知识的获得是指对新知识的记忆。知识的转化是指超越给定信息,运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合
16、新任务。评价是指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检查经过转化后的知识是否适合新的任务、运用得是否正确、是否合理。本题涉及的过程是知识的转化。22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布鲁纳受到维果茨基工具说的影响,认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使用三种不同的工具进行生活和思考,导致有三种表征形式,分别是使用生产工具时产生的动作性表征、使用篝火等知觉工具时产生的映像性表征以及使用语言符号等抽象符号时产生的符号性表征。23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奥苏伯尔提出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的教学原则。渐进分化原则要求教学时从一般和抽象的知识开始教,渐次教那些更为具体的知识,保证下位学习或类属学习的顺利进行。综合贯通原
17、则则是在学生学习了具体的知识之后,再去学习抽象概括性水平较高的知识,以保证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的进行。24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早期的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有苛勒等格式塔学派心理学家、托尔曼,20 世纪中后期具有影响的认知取向的学习理论家有布鲁纳和奥苏伯尔。斯金纳则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25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应具备三种特征: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主动建构性是指学习者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发展智慧。社会互动性是指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进行学习。情境性是指学习者要在知识发生的场景进行学习。26 【正确答案】
18、 A,B【试题解析】 斯皮罗(spiro)根据知识及其应用的复杂程度将知识分为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和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安德森(Anderson)根据信息的表征方式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27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班杜拉将强化分为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强化属于外部强化,也叫直接强化。观察到榜样行为的后果,同样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属于替代强化。人们对达到自己预期标准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以激励自己,这是自我强化。2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包括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客观条件是指学习材料本身要具备逻辑意
19、义,主要条件是指学习者要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具备同化新知识的认知结构、学习者积极主动地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因此本题选 ABCD。三、简答题29 【正确答案】 (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斯金纳使用强化理论对学习本身的论述就是对学习动机的论述。个体的行为因受到强化而发生的概率增加就是动机增强,个体的行为因受到惩罚而发生的概率降低就是动机减弱。(2)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的作用当个体缺失学习动机时,使用强化原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强化,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当个体具有强大的内在学习动机时,使用强化原理奖励学生的学习行为,可能使学生的学习与强化物联系起来,会削弱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试题解析】
20、本题考查的是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的内容。在分析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时,要联系到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分类的内容,既看到强化对外在动机的激发作用,又要看到它对内在动机的削弱作用。强化原理是一剂良药,但要对症下药。30 【正确答案】 自我效能感的来源即影响自我效能感信息源,包括:(1)行为的成败经验行为的成败经验指经由操作所获得的信息或直接经验,它对自我效能的形成影响最大。(2)替代性经验替代性经验指个体能够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关于自我可能性的认识。这种通过观察示范行为而获得的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的形成有巨大影响。(3)言语劝说言语劝说包括他人的暗示、说服性告诫、建议、劝告以
21、及自我规劝。言语劝说用以说服人们相信自己的能力,确立行动的目标,去做以前不曾做过的事情。因言语劝说与自身经验联系不大,所以对自我效能影响也不很大。(4)情绪的唤起班杜拉认为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高度的情绪唤起和紧张的生理状态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对成功的预期水准。烦恼、疲劳也会使人感到难以胜任所承担的任务,降低自我效能感。(5)情境条件不同的环境所提供给人们的信息是大不一样的,某些情境比其他情境更难以适应与控制。当一个人进入一个陌生而易引起个体焦虑的情境中时,会降低自我效能水平与强度。【试题解析】 由于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行为影响很大,如何加强对其培养就成为教育实践中的一大课题。可
22、从自我效能感的来源的角度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31 【正确答案】 掌握目标定向学习者以学习和掌握为目标,认为从事成就活动的意义在于掌握、理解任务,提高自身能力;成就目标定向学习者以证明自身能力为目标,认为努力完成任务的理由是要证明自己有胜任该项工作的能力,认为比别人做得好才叫成功。两类学习者在以下各方面的表现存在差异:(1)归因模式。掌握目标定向学习者的归因模式是适应性的,将失败归于不够努力,认为结果是由个人努力情况决定的。成就目标定向学习者的归因模式是非适应性的,将失败归因于能力的不足。(2)情感反应。掌握目标定向学习者对努力取得的成功感到自豪和满足,对努力不够感到内疚,对学习抱有积
23、极态度,对学习有内在兴趣。成就目标定向学习者失败后产生消极情绪。(3)认知表现。掌握目标定向学习者为了掌握目标,尽力使用深层加工策略进行学习。成就目标定向学习者只是为了取得高分,更易采用表层加工策略进行学习。(4)行为表现。掌握目标定向学习者选择较有挑战性的任务,较敢于冒险,对新任务较开放,有较高的成就水平。成就目标定向学习者选择容易的任务,较少冒险,较少具有尝试新任务的意愿,有较低的成就水平。【试题解析】 两类学习者目标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在归因模式、情感反应、认知表现和行为表现上的不同。32 【正确答案】 (1)波斯纳是关于概念转变比较有影响的研究者,认为概念转变需具备的条件有:第一,对原有概
24、念不满。第二,新概念的可理解性。第三,新概念的合理性。第四,新概念的有效性。(2)波斯纳关于概念转变的教育意义。第一,引发新旧概念的冲突,使学习者对原有概念不满。第二,注意对新概念的教学,使学习者能够理解新的概念并明晰其合理性。第三,举出大量能够使用新的概念解释的事例,使学习者明了新概念的有效性。【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错误概念的转变的内容。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所拥有的朴素知识是影响学习科学知识效果的很重要的因素。如果学生所掌握的朴素知识与科学知识相悖就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因为学生所掌握的朴素知识是通过生活经验获得的,往往比较顽固。因此根据波斯纳提出的概念转变的条件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是非常
25、必要的。33 【正确答案】 (1)加里培林关于心智活动的五阶段理论。第一阶段,活动的定向基础阶段。第二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第三阶段,有声言语阶段。第四阶段,无声的“ 外部 ”言语阶段。第五阶段,内部言语阶段。(2)加里培林心智活动五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这一理论强调心智技能的学习过程是由外向内的内化过程,因此在心智技能教学中要注意心智技能的“ 内化 ”过程的实现,要注意学习的循序渐进性,不能越过某一或某些阶段。【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心智技能形成的内容。心智技能的学习有两个难点,一个是它发生在头脑内部,看不见摸不着。一个是它属于技能的范畴,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而获得。因此加里培林的理论
26、很有启示意义,要求教师通过可视化的手段首先使学生能够看到心智技能的操作,然后逐渐内化。34 【正确答案】 (1)贾德通过水下击靶实验证明其提出的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1908 年贾德进行了一个著名的“水下击靶” 实验。该实验以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为被试,根据教师的评定把他们分为能力相等的甲、乙两组,训练他们射击水中的靶子。其中甲组在练习射击之前学习了光学折射原理,乙组则不学习该原理。在射击潜于水下 305 厘米的靶子时这两组的成绩基本相同,这说明理论并不能代替实地的练习;但当情境改变,把靶子置于水下 1016 厘米时,学习过折光原理的甲组同学不论在速度上还是在准确度上,都大大超过了没有学过光学折
27、射原理的乙组同学。贾德认为这是由于甲组被试在第一次射击中将折射原理概括化,并运用到特殊情境中去了。(2)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迁移产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组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概括化的知识是迁移的本质,知识的概括化水平越高,迁移的范围和可能性越大。(3)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的教育意义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应教给学生适应某些情境的原理和原则。【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习迁移理论的内容。所有迁移的理论都在讨论的问题是两种学习之所以能够发生迁移,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联。学习迁移概括化理论强化两种学习可以用同一原理解释。四、综合题35 【正确答案】 萨米参与的游戏类型是假装游戏,根据皮亚
28、杰的观点,假装游戏属于象征性游戏。【试题解析】 皮亚杰是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对儿童游戏类型的发展进行研究的,而帕顿则是从社会交往程度的角度探索儿童游戏的各种水平。36 【正确答案】 皮亚杰关于儿童游戏发展阶段的看法:皮亚杰从儿童认知发展角度将儿童游戏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练习性游戏阶段 (0 2 岁)这是个体游戏发展的第一阶段,也称感觉运动游戏和机能性游戏阶段。儿童主要靠动作和感觉来认识客观事物,游戏的动力在于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获得快感。儿童的游戏形式经常是反复性的动作,如绕着屋子里走或跑,反复地扔一个玩具等。象征性游戏阶段 (2 7 岁)儿童在这个阶段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语言,但不能完全依赖语言进行
29、思维。主要通过表象来进行思维。幼儿的象征性游戏主要是能够以物代物、以人代入、以假想的情境或行动,将现实生活反映出来。如扮过家家、扮医生等。规则游戏阶段 (711 、12 岁)当儿童的思维发展达到能破除“自我中心化” 后,即儿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来看问题时,就能学会用别人的观点来校正自己的观点。在游戏中,儿童在同伴之间会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试题解析】 皮亚杰是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对儿童游戏类型的发展进行研究的,而帕顿则是从社会交往程度的角度探索儿童游戏的各种水平。37 【正确答案】 根据帕顿的观点:小明参与的游戏类型是:无所事事的行为。东东、壮壮、璐璐参与的游戏类型是:平行游戏。陈陈、安安参与的游戏
30、类型是:同伴游戏。琪琪、淘淘、超超参与的游戏类型是:合作游戏。【试题解析】 皮亚杰是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对儿童游戏类型的发展进行研究的,而帕顿则是从社会交往程度的角度探索儿童游戏的各种水平。38 【正确答案】 帕顿关于儿童游戏类型的观点:帕顿将儿童在自由游戏中的社会交往程度分为六个水平:无所事事的行为:指的是一种无目的的活动,如儿童在一边发呆、乱跑、来回走动,对其他小朋友游戏不感兴趣。幼儿经常会发生,每个年龄段都有,而年龄越小越多些。旁观行为:儿童长时间地站在游戏活动以外,看别人游戏,自己不参与游戏过程。23 岁较多,但不是儿童游戏的主流,一般发生在幼儿对新情境的适应时。如幼儿园中初入园的儿童身上
31、发生较多些。独自游戏:指儿童独自一个人玩,对别人的游戏不感兴趣。主要发生在 23岁前。平行游戏:儿童与其他人一起玩相同或相似的玩具或游戏方式。但相互之间不联系,也不相互影响。这一阶段游戏的特点是相互模仿地游戏。24 岁间幼儿这种游戏达到高峰。同伴游戏:是指幼儿能在一起玩,也会互借玩具,但没有合作,也没有游戏目标,没有规则的游戏,各自按自己愿望玩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交谈,但是属于各人说各人的话,互不搭界。是一种缺乏共同组织的游戏。4 岁以上达到高峰。合作游戏:是指有组织、有规则,甚至有领袖的共同游戏活动。游戏有共同的目标。如幼儿园中的分组游戏,或者对抗类游戏,下棋等都是合作游戏。5 岁以后儿童形成合作游戏。【试题解析】 皮亚杰是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对儿童游戏类型的发展进行研究的,而帕顿则是从社会交往程度的角度探索儿童游戏的各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