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849823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1999 年单选 在哲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2 1997 年单选 在工作中防止“ 过”或“小及”的关键在于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3 2001 年

2、单选 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论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义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做一个整体4 2011 年单选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 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选法,埘此,他解释道:“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凶为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A)注

3、重量的积累(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C)坚持适度原则(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5 2010 年单选 有一则箴占:“ 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闪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巾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6 2012 年单选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 90909090=?” 其答案是约59。90 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考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原理是( )(A)肯定中包含否定(B)量变引起质变(

4、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7 1998 年单选 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A)是_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8 1994 年单选 唯物辩证法认为( )(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9 2001 年单选“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

5、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宁宙诞生 fI 寸便已完全被确定了。” 这是( )(A)唯心主义决定论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C)非决定论的观点(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10 2007 年单选“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日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 )(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B)对人是否有利(C)现实巾有无根据和条件(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11 2000 年单选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

6、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2 2013 年单选 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 中他在某地劳动,有一天公社派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终于一个办法出来了。他把羊牵出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就割同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冈为他认识到,“ 羊吃草 ”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着 ( )(A)因果联系(B)必然联系(C)主观联系(D)本质联系13 1996 年单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4 1991 年

7、多选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B)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社会规律没有重复性(C)自然规律无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D)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自发的力鲢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E)自然舰律具有普遍性,社会规律不具有普遍性15 2006 年单选“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 ( )(A)人的认以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乍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16 1999 年单选 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

8、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 )(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C)人们狱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7 1990 年单选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A)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D)对客体的选择和重构18 2003 年单选 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 380nm(纳米)到 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股来说,700nm 为红色, 580nm 为黄色,510nm为绿色,47

9、0nm 为蓝色,400nm 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 )(A)人只能认以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B)人的感官所具有的乍理阈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C)人的感觉巾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丁和转换(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19 2006 年单选 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宁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20 2002 年单选 马克思说:“ 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

10、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了人的才能(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21 1991 年单选 判断埘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寓而义真实(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夼经过多次反复(D)对陔事物的理论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取得预期效果22 1991 年单选“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D)唯物主义与唯

11、心主义的埘立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3 2005 年多选 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 6 次信息接力” ,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24 2007 年多选 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

12、,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25 1998 年多选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26 2001 年多选1999 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 WTO 达成“ 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

13、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E)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27 2003 年多选 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渭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B)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一(E)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28

14、 1993 年多选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 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火系(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E)抽象和具体的关系29 1998 年多选 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30 1998 年多选 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 )(A)几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

15、堤,溃于蚁穴(E)为山几仞,功亏一篑31 1999 年多选 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 )(A)事物的自我否定(B)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C)包含肯定的否定(D)主观、任意的否定(E)抽象的否定32 1996 年多选 在下列命题中,属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是( )(A)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B)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同一的(C)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D)一切质变都优于量变(E)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的和非连续性的统一33 2008 年多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体现这种一致性的公式有( )(A)个别一般个别(B)实践 认识实践(C)群

16、众 领导群众(D)团结批评团结34 1997 年多选 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B)埘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C)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D)在埘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E)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35 2012 年多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B)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C)新牛事

17、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D)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牛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36 2009 年多选 邓小平说:“ 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两都是皋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这对我们实现思想理论创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 )(A)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B)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C)关注乍活实践的需要(D)尊重人民肿众的诉求37 42010 年多选 1989 年,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弗朗两斯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 ”,认为西方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 “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的统

18、治形式” 。然而, 20 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终结的小是历史而是两方的优越感。就在柏林墙倒塌 20 年后的 2009 年 11 月 9 日,BBC 公布了一份对27 国民众的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不满资本主义制度。此次渊杏的主办方之一的“全球扫描 ”公司主席米勒对媒体表示: “这说明随着 1989 年柏林墙的倒塌,资本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 )(A)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作为一种盲日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B)人类历史的发展的曲折性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前进性(C)一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不能否定所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19、D)人们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认识不能代替礼会发展的整个过程38 2009 年多选 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化“危” 为“机”。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有( )(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B)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C)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乍的(D)事不避难知难不难选择题39 2006 年多选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巾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 )(A)区分实践活动的丰体与客体(B)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C)实践上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D)完成、检验和坪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涮节

20、40 2000 年多选 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术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E)意识建构认识对象41 2008 年多选19 卅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 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C)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 r 的东两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D)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埘同一句格言的理

21、解是不同的42 2007 年多选2006 年 7 月 12 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 110 米栏比赛中,以 12 秒 88 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 13年之久的 12 秒 91 的世界纪求。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纪录时,没有一一丝沮丧:“ 我一点也不欠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 他说:“纪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 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 ( )(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43 2000 年多选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

22、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认识起源于经验(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皋础(E)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44 2002 年多选 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 、“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 ”、“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一思想表明了( )(A)知行不可分割(B)知行合一(C)知行相互促进(D)行先知后(E)行难知易45 1994 年多选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B)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C)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无限循环(D)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E)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

23、理性认识到实践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46 1997 年一些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 一阴一阳之谓道” 、“凡物必有合有合各有阴阳”、 “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万物莫不有埘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简析上述论点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方面的基本原理及其埘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47 1999 年1997 年,我阁经济在总体上出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面埘激烈的市场竞争,某鞋厂实行一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材料如下:材料

24、1存有效供给上做文章。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是,才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求的产晶明钾的企业家就在于创造出这种产品。于是他们着力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分流,二是风格风流,三是档次分流,四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流。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该厂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材料 2 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他们认为,生产出好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有好产品就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以后,

25、还要加强企业的市场建设。他们从柜台形象的树立、户外广告的设置和强化服务功能等三个方面大力进行市场建设,使生产(产品)与销售(市场) 比翼齐飞,鹏程万里。 材料 3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同规律是以各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他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公司和北方总公司;同时把分公司化小,由原来的 5 家分公司裂变为 28 家分公司,一个公司只管一个省份的销售,每个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销售策略。这种小公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略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请回答:(1)在上述三个材料中,某鞋厂分别处理的主要矛盾关系是什么?(2)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 1 中所讲的无

26、效供给和有效供给的关系。(3)通过材料 3,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场渗透力的?48 2000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旧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大成就,但也出现了某负面效应。请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学说,阐述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49 2008 年最近四用省搞了一次“ 医患换位体验” 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医牛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 50 年,忽然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时,感慨地说:

27、“站在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他后来在 亲尝我自己的药方 一书中写道:“ 如果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很不幸的是,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多年前,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头颈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刀。当手术结束时,屠教授低下身来说:“对不起,让您受苦了!” 这是屠教授手术后经常对病人说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撼。著名医学家裘法祖早年从医,曾在老师的带领下,为一名中年妇女进行开腹手术。手术后没儿天,那名妇女就去世了,经解剖发现,患者的死亡与手术并无关系。当时,裘法祖的老师轻轻说了句:“ 她是 4 个孩子的妈妈。

28、”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让裘法祖至今念念不忘,他知道这句话包含了多少情感,懂得了医牛的责任有多重大;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医生换位体验 ”活动中蕴含着何种哲理?(2)从人的本质属性说明为什么“ 医乍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3)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50 2011 年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同答问题。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垃圾总虽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带来的问题非常棘手,不产生垃圾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倡导大家减少垃圾,然而减到多少才是少?这里并没有一个标准,而且从总体上看,

29、牛产和消费必然产生垃圾,减少垃圾很可能抑制生产和消费。接着往后退,把垃圾收集起来填埋或焚烧,但填埋只是把垃圾从地上转移到地下,既与人争地,也有再次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隐患。焚烧不过是把污染从地上转移到空中,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于是,人们进一步追问:还有没有比填埋、焚烧更好的出路?这时候,一句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让人茅塞顿开,垃圾可以回收利用,乃再生资源。但变废为“ 宝”前提是垃圾的分类投放 别把垃圾放错了地方,何渭放错?到处乱扔是放错,收集对搅混在一起也是放错。不同的垃圾只有往不同的地方放,才能实现资源的价值。即使还免不了要填埋,焚烧那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也得把它们分出来。垃圾分类举手之

30、劳换出绿色,好处多多不言而喻,但如何让人们乐于分类,2009 年 5 月起,上海开始普遍推广新的垃圾分类概念,开展以“换出更绿色的上海” 为名义的“ 绿色账户 ”活动。,何为“绿色账户 ”?就是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积分换取环保小礼品:再生纸笔记本,绿色小植物,环保手电简上海推出“绿色账户 ”的实践表明,办法是可以想出来的,关键是愿不愿意琢磨,巾同的垃圾问题不比哪个国家小,我们只能“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摘编自人民日报(1)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2)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 没有退路就多想 m 路”。51 2009 年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一

31、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的望色、诊脉,开出两张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 是不是华佗开错了 ?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丁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太,病就好了,。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住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你们病症相似,但病冈相异,所以治之宦殊。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凋辩证施治。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蕴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请回答:(1)指出其

32、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2)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 ?52 1996 年试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评析下述观点。在科学活动巾,为了客观公正地观察和分析事实材料,避免“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 ,应当排除 1 头脑巾已有的理论认识和哲学的指导,使人们在观察中对一切已有的理论持“中立态度”。53 2003 年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们乐说儿方皋可堪此任。九方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公码。” 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你推荐

33、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答道: “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千里之马。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洒曲块。他按照书上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一一加以对照。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蟆。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九方皋相码方法的高明之处何在?(2)伯乐之子“相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为什么说儿方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54 2004 年闻一

34、多行一次给学牛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 7 嘛!”闻先生说: “不错。在数学领域里 2+5=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 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熙点点了。闻先生指着画说:“ 从整个画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腾,这难道不是 2+5=10000 吗?”运用认识论

35、相关原理分析下列问题:(1)既然在数学领域 2+5=7 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 2+5=10000 也是可能的?(2)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55 2007 年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答问题。成仿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他是出“文化人” 成为 “革命人”的典型之一、成仿吾究竞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作家丁玲在未跟他谋面之前,曾产生过一系列的“ 合理想象”:“在文学上,他主张浪漫主义。创造社最早就是这样主张的;他是从日本留学旧来的,一定很洋气,很潇洒,因为曾见过一些傲气十是的诗人,趾高气扬,高谈阔论;他存国外学军械制造,或许是

36、庄重严肃之人;他在黄埔军官学校担仟教官,一定有一种军人气概;他曾经跟鲁迅进行过革命文学队伍内部的文学论争,写过火气很重的文章。是不是有点张飞李逵式气质呢?” 后来,丁玲在陕北见到成仿吾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我想象的全错了” 。原来成仿吾是一个“土里土气、老实巴交的普通人”,一个尊重别人、热情、虚心、平等待人的人。丁玲十分后悔:“为什么我单单忽略了他是一个经过长征的革命干部、红军战士,一个正派憨厚的共产党员呢?”另据老红军杨定华回忆说,在长征巾见到的成仿吾完全是十兵的装扮:破旧的棉军衣,斜挎干粮袋,手持着一枝于杖。杨定华说,成仿吾在红军大学当政治教员。有人说出他的名字。但谁也不知道他是文学家。请运

37、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加以分析:(1)丁玲对成仿吾的“ 合理想象”为什么“全错了”?(2)丁玲对成仿吾认识的“ 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何启示 ?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唯物辨证法指出,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在于它把矛盾双方连接起来使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具体来说,矛盾一方自身的内部矛盾性可以为另一方利用来发展自己。例如,一种唯心主义批判另一种唯心主义时,往

38、往能提供有利于唯物主义的论据或方法,故 C 正确。 AD 讲的是矛盾的解决形式,B项说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而发展,均不合题意。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度及其适度原则的知识点。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超出度的范围,一个事物就转化为其他的事物。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是把握好事物的度。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的原则。因此,正确选项是 D。A 选项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是指矛盾分析法。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度及其适度原则知识点。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就在于是否超出度的范围。题干中的材料说的是想表现人物的某一品德,结果适得其反

39、,就是因为超出了一定的度。题干中的引文并不在说明刘备有忠厚与虚伪的两重性,也不在说明诸葛亮有多智与妖邪的两重性,而是在说适度原则。因此,正确选项是 B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度及其适度原则知识点。本题的关键词是“所谓优选问题”即“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言下之意是适度为合适,故选 C。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引起质变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这里的关键词是“坚持就是胜利”,溪水不断地冲击岩石,这是量变;最后使岩石的形状发生变化,这是质变。类似的题目还有:

40、滴水穿石、集腋成裘、积铢累寸等C 正确ABD 本身都没有错,但与题干不符合。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引起质变,一个事物不可能永远量变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将引起质变,故选 B。ACD 本身都没有错,但与题干不符合。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否定之否定运动的表现形式和实质内容。事物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题干问的是表现形式,故选 C。

41、AB 是事物发展的实质内容。D 是形而上学的循环论。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故选 D。必然性和偶然性都可以被认识、都可选择、意义都很重大,故 ABC 错误。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问题上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界限。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没有纯粹的必然性,也没有纯粹的偶然性。题干引用的机械决定论者拉普斯的一句话,承认客观必然性,但否认偶然性的存在及其作用。故属机械决定论。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

42、核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知识点。从质上、量上把握事物的可能性 从量上:把握可能性的大小一概率(或然率)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关系。唯物辨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包括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是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出现,各种物质形态都有其辩证运动和发展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思维发展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从内容和本质上说,是客观辩证法决定主观辩证法,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则不同。辩证法有

43、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辩证法( 黑格尔哲学)之分,前者是唯物主义哲学,后者是唯心主义哲学。故不选 BD。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辨证法的联系观,“羊吃草”与“割羊草”之间的关系不是因果联系,因为“羊吃草”不必然引起“剖羊草”,故 AB 错误。C 选项表述错误,联系是客观的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这体现的就是两个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D 为正确答案。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规律的含义和特点。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故选 C。A 选项,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是指理性认识。规律是“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

44、式”,是康德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故不选 B。“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是范畴,即概念,故不选D。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006 年以前多选题的正确答案可以是 1 个。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即社会规律产生于、存在于、起作用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故 D 正确。所有规律都是客观的、可重复起作用的、都没有阶级性、都具普遍性,故 ABCE 错误。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认

45、识的本质。“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出自马克思的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是一个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是认识主体能动地创造的过程。人的音乐感和音乐就是人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是说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是说在认识活动中主体人对客体的作用。因此,正确选项是 A。BC 是旧唯物主义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论观点。D 是唯心主义的观点。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感性认识和理性辩证关系原理。题干中“机遇”指偶然性的发

46、现,但这种“机遇”并不是纯粹偶然的,它的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唯有理论准备充分并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人,才有可能抓住、利用“机遇”,从“机遇”中找到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必然性,因此 B 正确。A 本身是错误观点。 CD 正确,但与题目无关。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认识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实践基础上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即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传递给人的信息进行选择和重构,而不是选择和重构客体,故 D 错误。A 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 是旧唯物主义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论观点。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认识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

47、识论是实践基础上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即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是具有复杂结构和进行活动的社会性的人,它在反映客体过程中,对所反映对象的内容进行选择、整理、改造、解释、猜想,等等,因此,由反映所形成的观念的映象,既是一种反映,又是一种创造,是一种创造性的反映。题干中“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说明了人的感觉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既表明人有感觉外界事物的能力,也表明人的感觉还有选择和加工事物信息的能动性。因此,正确选项是 C。选项 A 是感觉论观点,既可能是机械唯物论的观点,也可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选项 B 属于休谟的不可知

48、论的观点。选项 D 属于典型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认为意识是人脑的产物。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人的认识从何而采?这是认识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将认识发生的自然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认为实践在认识的发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即,任何认识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正确选项是 D。选项 A 错误,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真理的根本标准,凭借人的经验判断是非很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选项 B 提法是不科学、不准确的。选项 C 错误,正确提法是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

49、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是马克思的原话。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并不否认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但造成人们认识和才能差别的决定性原因是后天的社会实践,正确选项只能是B 人的 “才能”是先天生理素质与后天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故 A 错误。CD 是唯心主义观点。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认识的辩证过程认识:立程的一个周期是: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主体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感性认识,之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从实践到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改造世界,这是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这二次飞跃构成认识过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