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A)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B)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C)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D)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2 在市场上,一台彩色电视的标价是 7000 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A)实在的货币 (B)信用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现金3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
2、矛盾4 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形成的前提是(A)劳动力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C)农民破产 (D)殖民掠夺5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货币应用于购买生产资料 (B)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C)劳动力成为商品 (D)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6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重要的特点是(A)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B)随着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C)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D)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7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是(A)能创造比自身价值大的价值(B)随着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C)劳动力的价值是借助于具体劳动
3、再创造出来而增殖(D)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8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价值是借助于(A)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B)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C)具体劳动再创造出来而增殖 (D)抽象劳动再创造出来而增殖9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A)劳动力 (B)劳动 (C)劳动力与劳动 (D)人身自由10 与其他商品相比,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A)由生产它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可以还原为劳动者维持自己及其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由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决定(D)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11 对于生产资料所有制,马
4、克思首先从经济意义和法律意义上作了区分。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A)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B)由占有生产资料的法律原则决定(C)以实际占有为基础(D)体现了现实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并表现了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12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是(A)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B)使劳动力成为商品(C)凭借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D)使社会两极分化13 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A)商品二因素原理 (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 (D)劳动二重性
5、原理14 剩余价值(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D)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15 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所谓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了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的形成过程,这里的“一定点” 指的是(A)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过程的点 (B)转移劳动力价值的过程的点(C)创造使用价值过程的点 (D)工人用于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16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A)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B)转移
6、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C)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D)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17 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是(A)商品的使用价值 (B)商品的价值(C)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D)劳动力的价值18 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A)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 (B)雇佣劳动者的必要劳动(C)雇佣劳动者的具体劳动 (D)雇佣劳动者的抽象劳动19 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A)预付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 (B)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C)固定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 (D)不变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20 资本的本质是一定的历史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资本是(A)剩余价值的
7、资本化 (B)剩余价值(C)可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D)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1 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是(A)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B)资本不同部分在周转中的不同方式(C)资本在循环中的不同职能(D)资本投入部门的不同22 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其依据是(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23 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 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
8、(A)超额剩余价值 (B)绝对剩余价值(C)相对剩余价值 (D)剩余价值24 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靠(A)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B)必要劳动时间不变但提高劳动强度(C)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D)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5 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A)单个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商品个别价值的结果(B)单个资本家压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C)资本家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增加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D)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26 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A)降低劳动力价值 (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27 绝对剩余价
9、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两种方法在资本主义不同时期的作用不同,这是由于(A)两者的前提条件不同 (B)两者的实现方式不同(C)两者的源泉不同 (D)两者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8 以下正确表达劳动力和劳动的选项是(A)劳动力是潜藏在人身体内的劳动能力(B)劳动是劳动力的支出(C)劳动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结合为条件(D)劳动不会成为商品,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29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B)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
10、C)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D)劳动力再生产所需生产资料的价值30 资本主义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关系是(A)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 (B)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C)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 (D)所有权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31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原凶在于它(A)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手段(B)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C)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过程(D)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决定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32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A)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B)价值增殖过程(C)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过程33 资
11、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A)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B)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C)单纯的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34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包括(A)创造出使用价值 (B)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C)再创造出劳动力价值 (D)实现价值增殖35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A)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B)转移劳动力自身的价值(C)新创造劳动力自身的价值 (D)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36 马克思指出:“ 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剩余价值(A)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
12、分价值(B)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C)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D)唯一源泉是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37 对资本理解正确的是(A)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B)资本不是物,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C)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D)货币即资本38 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表达正确的是(A)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那部分资本(B)可变资本是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C)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再创造出来(D)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创造出来,而且创造出的价值大于自身价值39 马克思把预付资本区分为
1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B)揭示了价值的源泉(C)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D)为理解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率等理论奠定了基础40 剩余价值率是(A)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C)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D)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或者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41 生产剩余价值的最基本方法有(A)延长工作日 (B)提高劳动强度(C)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D)降低产品质量42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是(A)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B)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剩余价值
14、量(C)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D)都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43 超额剩余价值(A)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形成的(B)是个别资本家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是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C)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D)对个别资本家来讲是暂时的44 在等价交换的基础上要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就必须(A)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价值 (B)降低劳动者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C)提高生产生活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D)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45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以下正确反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的是(A
1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46 资本积累(A)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B)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C)本质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D)源泉是剩余价值47 资本积累的规模,取决于剩余价值的数量以及剩余价值分割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在剩余价值分割比例既定的条件下,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A)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B)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
16、本的差额 (D)预付资本量的大小48 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客观必然性是由(A)社会再生产的形式决定的 (B)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C)社会进步规律决定的 (D)竞争规律决定的49 资本积累必然导致(A)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B)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C)资本家的财富不断增长,无产阶级贫闲化(D)资本主义的灭亡50 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A)资本循环 (B)资本积聚(C)资本周转 (D)资本集中51 资本的技术构成是(A)从物质形态考察的资本构成(B)反映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资本构成(C)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表现的资本构成(D)能够反映资本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构成三、分析
17、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52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领导干部应经常走出领导机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调查研究。同时,搞调研要避免出现“被调研” 现象,防止调查研究走过场。调查研究的过程,是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经常走出领导机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调查研究,非常有益于促进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有益于深切了解群众的需求、愿望和创造精神、实践经验。现在的交通通信手段越来越发达,获取信息的渠
18、道越来越多。但都不能代替领导干部亲力亲为的调查研究。因为直接与基层干部群众接触,面对面地了解情况和商讨问题,对领导干部在认识上和感受上所起的作用和间接听汇报、看材料是不同的。领导干部不论阅历多么丰富,不论从事哪一方面工作,都应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2011 年 11 月 16 日在出席中央党校 2011 年秋季学期第二批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请回答:(1)如何理解“调查研究的过程,是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的过程”?(2)从认识论上讲,领导干部为什么要“ 始终坚持”、 “不断加强”调查研究?(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哲学基础?考研政治(资本主义
19、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 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货币作为储藏手段,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或金属条块,C 正确。A 符合流通手段;B 符合价值尺度;D 符合流通手段,这三项都与题意不符合。【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题干明确提示一台彩色电视的标价是 7000 元,此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货币履行价值尺度职能时,观念的货币就可以了。C 是正确答案。D 与货币职能无关,实在的货币是流通手段的特点,信用货币是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
20、,所以,另三项错误。【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题中 A、B、C、D 四对矛盾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中存在着的矛盾,但基本矛盾是 C。因为这一矛盾是另三对矛盾产生的根源;它贯穿于简单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决定着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命运。【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必须从理解劳动力成为商品人手。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形成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的。所以,
21、A 正确。【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资本总公式运动中。买和卖即流通过程中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要获得剩余价值,货币所有者必须在市场上找到一种能创造出剩余价值的特殊商品,即劳动力。这就要求劳动力必须成为商品。能够自由买卖。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必要前提。A 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转化为资本也要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否则也不能成为不变资本。B 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根源。D 与题干无关。因此,只有 C 才是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四个选项的内容都与劳动力商品有关,而且内容本身都是正确
22、的,但从题目要求看,最符合题意的是 A。【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A 正确,B、D 内容都与劳动力商品有关,内容本身是正确的,但不符合题意。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不能创造价值,C 内容错误。【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D 正确。抽象劳动不是转移而是创造价值,具体劳动不创造价值,只创造使用价值,具体劳动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在一定条件下
23、可以成为商品,而劳动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成为商品。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本身并不是商品。A 正确。要注意区分劳动与劳动力。【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不同的国家或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自然条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决定着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构成是有区别的。这是劳动力商品区别于其他商品的突出特点。劳动力价值的最低界限是由生活上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D 项正确。A 项是共同点,B 项是劳动力价值的外在转化形式,C 项是错误的表述,劳动力的价值并
24、不由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决定,而是由生产它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因此,A、B、C 都不是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B 正确,A、C、D 是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资本主义是一种以雇佣剥削为特点的制度。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A 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决定性动机和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B 是雇佣劳动制度形成的前提;D 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造成
25、的社会后果,是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C 是唯一正确的选项。【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必须以劳动二重性原理为基础。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一方面通过具体劳动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并将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另一方面,通过抽象劳动创造出新的价值,并实现价值增殖。因此,正确选项只能是 D。上述的分析中也涉及商品的二因素,但关键的原理是劳动二重性原理。A 项有较大的干扰性。【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26、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使用创造了价值量大于劳动力价值的商品,资本家按商品价值出卖商品,不仪收回了资本的价值。而且获得了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产生,且在流通过程中通过商品的买卖而实现的,所以,正确的答案是 C。【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仅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同时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肩佣工人的劳动超过了用于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必要劳动)
27、的时间这个一定点的时间,都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D 正确。【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不仪是价值形成过程,而且是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形成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基础。价值形成过程既是活劳动所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又是物化劳动即生产资料的旧价值的转移过程。这两重过程是以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基础的。价值增殖过程则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一定点,就是工人用于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就是使工人整个的劳动时间超过这一定点,
28、使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成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也就是说,工人的整个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一部分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故正确选项为 D。【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雇佣工人的劳动,从劳动的性质上,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价值;从劳动时间上,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所以。A、B、D 都是错误的,只有 C 才是正确的。【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
29、质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雇佣劳动者的抽象劳动从劳动时间上,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所以,最符合题意的是 A。【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即 m=mv,在可变资本(v)不变的情况下,剩余价值(m)越多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应选 B 项。A、C、D 项是干扰项。这里要特别注意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区别。【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D 正
30、确,B 错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本积累;可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货币,A 、C 错误。【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可以有两种划分:根据在生产剩余价值中的作用不同,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根据周转方式或价值转移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产业资本在它的循环的过程中,采取了三种不同的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它们分别执行着不同的职能。资本由于投入不同的部门形成了产业资本等不同形式。A 正确。【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2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区分的依据是资本
31、周转方式的不同,区分的目的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同影响。A 项正确。C 项是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B、D 两项虽表述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部分差异,但末阐明两者在价值转移方式上的不同。【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2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个别价值同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题干所说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 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当然是超额剩余价值,A 项正确。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靠延长工作日即延长剩余劳
32、动时间而获得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下人的工作日长度不变,靠压缩必要劳动时间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剩余价值,它是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前提、为条件的,所以,B、C 错误,D 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需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也就是要降低相应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这要靠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同时要提高与这些生活资料有关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因此,相对剩余价值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全社
33、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通过资本家普遍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实现的。A 、B 项是绝对剩余价值取得的途径,C 项是超额剩余价值取得的途径。因此,D 是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各个资本家竞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必然结果。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是 D。C 项是获得绝对剩余价值的前提条件,A项是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的前提条件。B 项与题意不符。【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2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个别资本主义企业首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之高于部平均劳动生产率。这样它的商品的个别价值就会低于社会价值,而按
34、社会价值出售,就可以多得一部分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即超额剩余价值。可见,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追逐超额剩余价值,选项 B 正确。但随着所有企业都改进技术,新技术普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由此产生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所以选项 A、C、D 均不符合题意要求。【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2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上起着不同的作用。资本主义生产初期,
35、生产技术水平低,主要是手工劳动和手工工具,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加强剥削的主要方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人为缩短工作日的斗争加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就逐渐成为主要的剥削方法。在资本主义的现实生活中,这两种方法常常是同时被用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的。【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8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29 【正确答案】 A,B,C【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30 【正确答案】 A,
36、B,C,D【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3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日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口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剩余价值规律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全过程,所以它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32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
37、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A、B 正确。C、D 合起来,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实质,即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过程的统一,与题意不符。【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33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要素都被资本家所占有,由此决定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其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其二,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A 、B 正确。C、D 不是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所特有的。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不是单纯的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也不只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而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马克思指出:“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
38、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34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35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A 、D 正确。劳动力自身的价值不是由具体劳动转移的,也不是由具体劳动新创造的,而是由抽象劳动新创造的,劳动力新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36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37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
39、析】 A、B、C 正确,货币并不就是资本。货币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成为资本。D 不正确。【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38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其价值量没有变化。具体劳动不创造价值。C 错误,A、B、D 正确。【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39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价值的源泉是劳动,劳动二重性原理揭示了价值的源泉。B 项不符合题意。马克思把预付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A、C 、D 三项内容。【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40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B、D 正确。C
40、是利润率,A 内容错误。【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41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生产剩余价值的最基本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本题 A、B 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C 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A、B、C 正确,D 项错误。【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4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D 不是共同点。【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4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41、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某个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具有暂时性。因为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迫使每个资本家都必须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当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到先进企业水平时,原来的超额剩余价值(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就消失了,而相关部门生产的商品价值也下降了,最终导致劳动力价值下降,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由此可见,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家竞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44 【正确答案】 A,B,C,
42、D【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45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因为只有把工作日绝对地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才能生产出绝对剩余价值,也才有可能以此为起点,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进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所以,A 正确。A 正确,B 必定错误。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个别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来源是本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由于企业率先改进技术,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产生了超额剩余价值,所以,超额剩余价值是变相的相对
43、剩余价值,属于相对剩余价值范畴,C 正确。各个资本家竞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所以,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D 正确。【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46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47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48 【正确答案】 B,D【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49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50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在资本主义社会,实现单个(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有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B 、D
44、 正确。资本循环、资本周转是资本运行的内容。【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51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A、B、C 正确。资本的技术构成与资本价值构成是分别从自然形式和价值形式考察资本,D 项不是资本的技术构成的内容,是错误项。【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52 【正确答案】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的基础,而调企研究是领导干部基本的实践形式之一。领导干部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愿望,再经过头脑的思索和加工,才能形成符合实际的认识和工作方案。在这同时,领导干部自身的认识能力也会得到提高。(2)认识运动过程和基本规律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领导干部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出的政策和工作方案在实践中效果如何,还要通过调查研究进行检验;情况发生了变化,又要通过调查研究对其进行修正。坚持认识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就要“始终坚持” 、“不断加强”调查研究。(3)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正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认识从群众中来,主要是从群众的实践中来;认识回到实践中去,也主要是同到群众的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