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中医外科学练习试卷4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887882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类试卷]中医外科学练习试卷4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医学类试卷]中医外科学练习试卷4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医学类试卷]中医外科学练习试卷4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医学类试卷]中医外科学练习试卷4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医学类试卷]中医外科学练习试卷4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医外科学练习试卷 44 及答案与解析0 A真武汤合附桂八味丸 B六味地黄丸合大补阴丸 C四君子汤合丹栀逍遥散 D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 E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1 红蝴蝶疮患者,面有紫斑,胸胁胀满,腹胀纳呆。治宜用( )2 红蝴蝶疮患者,面浮肢肿,胸胁胀满,尿少不渴。治宜用( )2 A金锁固精九 B济生肾气丸 C真武汤 D附子理中丸 E调元肾气丸 3 治疗前列腺炎肾阳虚损证,应首选( )4 治疗前列腺增生肾阳不足证,应首选( )4 A阳和汤合化坚二陈丸加减 B五子衍宗丸 C橘核丸 D程氏萆薜分清饮 E龙胆泻肝汤 5 患者阴茎背侧可触及条索状结块,皮色不变,温度正常,无明显压痛,阴茎勃起时可发生

2、弯曲或疼痛,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滑,治宜( )6 男性患者,不育,精子数少,小腹急满,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脉弦滑,治宜用( )6 A阳和汤 B泻热汤 C橘核汤 D滋阴除湿汤 E化坚二陈丸 7 慢性子痈气滞痰凝证选方宜用( )8 囊痈湿热下注证选方宜用( )8 A寒湿之邪 B肾阴不足 C气滞血瘀 D痰凝阻络 E血虚瘀阻 9 脱疽发病的主要病因是( )10 股肿发病的主要病因是( )11 患者,男,30 岁。便后肛门部疼痛、出血反复发作 10 年。检查:肛门外观截石位 6 点有结缔组织外痔,并有梭形裂口通向肛内,边缘不齐,创面较深,术中见肛管狭窄明显。应首选的治疗措施是( )(A)注射疗法(B

3、)扩肛疗法(C)切除疗法(D)纵切横缝(E)肛裂切开12 张某,女,52 岁。左乳癌晚期,破溃外翻如菜花,疮口渗流血水,面色苍白,动则气短,身体瘦弱,不思饮食,舌淡红,脉沉细无力。其治法是( )(A)疏肝解郁(B)扶正解毒(C)调理冲任(D)化痰散结(E)调补气血13 患者,男,70 岁。进行性排尿困难 2 年。症见精神不振,面色无华,畏寒喜暖,腰酸膝冷,尿线细,余沥不尽,夜尿 34 次/夜,舌质淡润,舌苔薄白,脉沉细。其证候是( )(A)湿热下注(B)脾肾气虚(C)肾阴亏虚(D)肾阳不足(E)气滞血瘀14 某男性患者,会阴、少腹、睾丸坠胀不适,或有血尿、血精,舌紫或有瘀点,脉沉涩。属于慢性前

4、列腺炎的( )(A)气滞血瘀证(B)湿热蕴结证(C)阴虚火旺证(D)肾阳虚损证(E)心肾不交证15 在外科疾病中,下面对痰饮瘀血的认识正确的为( )(A)仅是病理产物(B)既是病理产物,在一定条件下又为病因(C)在任何条件下都是病因(D)痰饮常常单独为病(E)瘀血常常单独为病16 下列关于外科学的主要发病机制哪一项不正确( )(A)邪盛正衰(B)脏腑失和(C)经络阻塞(D)痰饮瘀血(E)气血凝滞17 中医外科学在辨阴证、阳证时,以下错误的是 ( )(A)急性发作的病属阳;慢性发作的病属阴(B)病发于皮肉的属阳;发于血脉、筋骨的属阴(C)红活焮赤的属阳;紫暗或皮色不变的属阴(D)坚硬如石,或柔软

5、如棉的属阳;肿块软硬适度,溃后渐消的属阴(E)肿胀形势高起的属阳;平坦下陷的属阴18 湿邪所致皮肤病的特点是( )(A)发生迅速,游走不定,泛发全身(B)皮色鲜红,或痒或痛,多发于人体上部(C)皮损多形性,常患于下部,缠绵难愈(D)皮肤甲错,色黯,多见于慢性皮肤病(E)瘙痒剧烈,或互相传染19 辨溃疡,“ 疮面呈翻花或如岩穴 ”属( )(A)瘰疬溃疡(B)麻风溃疡(C)梅毒溃疡(D)岩性溃疡(E)流痰溃疡20 下列不属于辨脓方法的是( )(A)按触法(B)透光法(C)切开法(D)穿刺法(E)点压法21 中医外科内治法中的“托法” 适用于( )(A)外疡中期,正虚毒盛(B)初期肿疡(C)溃疡后期

6、(D)肿疡疮形已成者(E)外科非化脓性疾病22 在下列中医外科的手术疗法中,治疗机制相同的是( )(A)烙法与挂线法(B)烙法与砭镰法(C)烙法与结扎法(D)挂线法与结扎法(E)切开法与砭镰法23 关节区的脓肿切开术,应用下列哪一种方法切开( )(A)放射状切开(B)尽量沿皮肤自然纹理切开(C)从侧方切开(D)横切口、弧形切口或“S”形切口切开(E)纵形切开24 丹毒的主要病因病机是( )(A)风温夹痰凝结经络(B)风温湿热蕴结肌肤(C)火邪侵犯,血分有热,郁于肌肤(D)经络阻塞,气血凝滞(E)暑湿热毒流注肌间25 疖的临床特征是( )(A)红肿热痛,突起根深,范围大(B)红肿热痛,突起根浅,

7、范围小(C)红肿热痛,稍高起皮肤,迅速扩散成片(D)红肿热痛,范围大,中央有多个脓头(E)皮肤红斑,灼热疼痛,有簇集性水疱26 红丝疔好发于( )(A)前臂外侧(B)小腿外侧(C)小腿内侧(D)颈部两旁(E)足背27 颈痈的病因病机是( )(A)风温、风热挟痰蕴结少阳、阳明之络(B)风温毒邪客于肺胃,积热上蕴,挟痰凝结(C)心脾湿热,火毒流于小肠,结于脐中,以致血凝毒滞而成(D)湿热火毒蕴结,营气不从,逆于肉里(E)肝郁化火,挟痰蕴结中医外科学练习试卷 44 答案与解析【知识模块】 中医外科学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外科学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外科学【知识模块】

8、中医外科学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症肾阳不足证都首选济生肾气丸。【知识模块】 中医外科学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外科学【知识模块】 中医外科学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患者阴茎背侧可触及条索状结块,皮色不变,温度正常,无明显压痛,阴茎勃起时可发生弯曲或疼痛,可诊断为阴茎痰核;根据皮色不变,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滑,可辨证为痰浊凝结证,治宜阳和汤合化坚二陈丸加减。【知识模块】 中医外科学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患者男性不育,精子数少,小腹急满,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脉弦滑,可辨证为湿热下注型,治宜程氏萆清饮。【知识模块】

9、中医外科学【知识模块】 中医外科学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外科学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外科学【知识模块】 中医外科学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外科学1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外科学1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外科学12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外科学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察的是前列腺增生症的辨证分型,由题中所见症状可辨证为肾阳不足。【知识模块】 中医外科学1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外科学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痰饮瘀血均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在一定条件下,又能作用于某

10、些器官导致新的病理变化,产生继发病证,所以痰饮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在一定条件下又为病因。【知识模块】 中医外科学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外科发病的主要机制为: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故痰饮瘀血不是外科学的发病学机制。【知识模块】 中医外科学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肿块软硬适度,溃后渐消的属阳;坚硬如石,或柔软如棉的属阴。【知识模块】 中医外科学1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外科学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旨在考察溃疡形态的辨证,岩性溃疡,疮面多呈翻花如岩穴;瘰疬溃疡,疮口有空腔或伴漏管,疮面肉色不鲜,脓液清稀,夹有败絮状物;流痰溃疡

11、,疮口呈凹陷形,常伴漏管形成;麻风溃疡,呈穿凿形,可深及骨部;梅毒性溃疡,其边缘削直而如凿成或略微内凹,基底面高低不平。【知识模块】 中医外科学2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外科学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托法是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内陷,适用于外疡中期,即成脓期,分为补托法和透托法,补托法用于正虚毒盛;透托法用于毒气虽盛,而正气未衰者。【知识模块】 中医外科学2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挂线法的机制是利用挂线的紧箍作用,促使气血阻绝,肌肉坏死,最终达到切开的目的;结扎法的机制是通过结扎,促使患病部位经络阻塞,气血不通,致病变组织逐渐坏

12、死、脱落。所以,挂线法与结扎法的机制相同。【知识模块】 中医外科学2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乳房部应以乳头为中心,放射形切开,免伤乳囊;面部脓肿应尽量沿皮肤的自然纹理切开;手指脓肿,应从侧方切开;关节区附近的脓肿,切口尽量避免损坏关节;若为关节区脓肿,一般施行横切口、弧形切口或“S”形切口切开,因为纵切口在瘢痕形成后易影响关节功能。【知识模块】 中医外科学2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丹毒的主要病因病机是由于素体血分有热,外受火毒,热毒蕴结,郁阻肌肤而发;或由于皮肤黏膜破伤,毒邪乘隙侵入而成。【知识模块】 中医外科学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疖的临床特征是红肿热痛,突起根浅,范围小。【知识模块】 中医外科学2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察疔疮的发病部位:托盘疔发于手掌中心,红丝疔好发于小腿内侧;蛇眼疔初起多局限于指(趾)甲一侧边缘的近端处,蛇头疔发于指(趾)端,蛇腹疔发于整个患指。【知识模块】 中医外科学2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颈痈为外感风温风热挟痰蕴结少阳阳明之络所致或因口腔疾患、头面感染而发。【知识模块】 中医外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