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4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0 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读图完成问题。1 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 )。(A)新月形沙丘(B)山地梯田(C)三角洲平原(D)滨海沙滩2 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是( )。(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B)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C)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D)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2 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3 关于图中、 、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指变质作用(
2、B) 指搬运作用(C) 指成岩作用(D)指火山喷发作用4 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地震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4 2011 年 7 月 17 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据材料回答问题。5 当中山站“ 第一次日出”时,若在天津观测太阳,太阳位于观测者的 ( )。(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6 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 )。(A)30 天左右(B) 50 天左右(C
3、) 70 天左右(D)90 天左右6 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 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图)价值 7446 亿美元的工程机械定单,据此完成问题。7 甲国位于( ) 。(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8 2011 年 6 月 21 日,该定单的首批产品从徐州发货。这一日,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 )。(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B)徐州的白昼较短(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9 该批产品运往甲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A)好望角(B)苏伊士运河(C)巴拿马运河(D)麦哲伦海峡9 近年来,中国进入了制造业发展的真正考验期,优衣库、耐克、富士康、船井电机
4、、歌乐、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加快了撤离中国的步伐,一些知名外资企业,如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 等均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业基地回迁本土。据此回答问题。10 近年来很多世界知名企业迁出中国另在他国设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外资企业寻求更优的创新环境(B)与中国的经济转型有关(C)中国制造业面临过剩(D)劳动成本的改变11 在华外企回流到其母国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下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促进本国矿产资源开发(B)有利于缓解我国的环境压力(C)有利于增加本国的就业机会(D)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11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 2 亿人以上,且
5、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问题。12 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城乡间人口流动农业专业化发展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B) (C) (D)13 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14 气象谚语有“ 露重见晴天 ”的说法。对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
6、降温快15 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分别指的地区是( ) 。(A)新疆、西藏(B)云南、西藏(C)贵州、山西(D)新疆、贵州16 和俗语“一场秋雨一场寒” 有关的天气系统是( )。16 2011 年 11 月 28 日至 12 月 9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完成问题。17 2009 年我国政府提出,到 2020 年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4050,,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推广太阳能、核能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增加森林面积提高单位 GDP 能耗(A)
7、(B) (C) (D)18 据下表分析,德班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18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近年来卫星多次监测到海湾上空出现沙尘暴,读图完成问题。19 图中的沙尘主要来源于( )。(A)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B)北美西部高原的草原(C)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火山(D)图示地区裸露的河岸20 卫星最不可能监测到沙尘暴的季节是( )。(A)北半球春季(B)北半球夏季(C)北半球秋季(D)北半球冬季21 通过对卫星监测结果的分析,发现该地区的沙尘暴的频率和影响程度日趋加剧,可能原因是( ) 。(A)板块活跃,火山喷发加剧(B)全球变暖,冰川
8、持续消退(C)资源开采,地表植被破坏(D)环流异常,西风风力增强21 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 21 万年(图甲)、距今 5 千年(图乙)和距今 5 百年(图丙) 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问题。22 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23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 )。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运用 GPS 对野外
9、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运用 GIS 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A)(B) (C) (D)23 人均 GDP 和人均 GDP 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 GDP 和人均 GDP 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 X 轴表示人均 GDP 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 轴表示人均 GDP 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 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完成问题。24 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D)
10、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25 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B)广西较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二、简答题26 简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地理必修一中“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的标准要求。27 在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地理教育有哪些特殊的功能?三、材料分析题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 年 5 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 之称的 1000 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
11、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 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 级 )日数。要求:28 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29 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30 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3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学习“ 对流层高度每升高 1km 温度降低 6”的教学片段。师:我们知道“ 神舟七号 ”在太空中的飞行高度是 340km,大家计算一下翟志刚太空行走时,太空中的温度是多少?生:每升高 1km,温度降低 6,那么应该是-2040。师:真的有那么低吗?生:材
12、料二学习“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的教学片段。师:我们在学习“ 三圈环流 ”时,曾经作过一个前提假设,还记得是什么吗 ?生:假设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是均匀的。师:对!也就是说只有在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均匀的前提下,三圈环流在地球上才真实存在。那么三圈环流在地球上真实存在吗?生:当然,在南半球就存在。师:对!那是因为在南半球几乎都是海洋。对于北半球来说,我们知道海陆是相间分布的,那么真实的气压带、风带在北半球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要求:31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教学中的哪种提问方法?有什么优点?32 除了材料中运用的教学提问方法,还有哪些提问方法?结合具体内容设计说明。33 安
13、徽省某教师在进行普通高中地理必修 1“太阳高度” 的教学时,拟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实践活动。阅读该教师所设计的活动指导方案,回答下列问题。以“测量学校旗杆的影子来研究太阳高度” 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方案第一步:指导学生选题先进行太阳高度方面的知识铺垫(如:教师通过绘图对“太阳高度” 及“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和区分两个概念;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掌握“正午太阳高度 ”的计算方法),激发学生研究太阳高度时空变化规律的兴趣,在进行研究性选题策略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确定研究课题。第二步:指导学生实施研究研究过程如下:(1)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2)利用指南针确定以旗杆为中
14、心的基本方位,并在地面上标注出来;(3)观察旗杆影子指向正北时,记录此时的北京时间,算出当地时间与北京时间的差值;(4)9 月 15 日 10 月 15 日期间,在当地时间 8 点、10 点、12 点、14 点、16 点测量旗杆影子的长度和方向,并记录数据。第三步:指导学生形成研究成果,提出改进建议让学生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如下分析:(1)观测期间一天中不同时刻旗杆的影子长度和方向的变化反映了什么?(2)观测期间每天当地时间 12 时,旗杆影子的方向有什么特征?(3)观测期间每天当地时间 12 时,旗杆影子的长度变化反映了什么?学生根据测量数据,探究以上三个问题,形成研究成果或总结性报告,并接受其
15、他课题小组的质疑,反思本小组的研究成果是否需要进一步论证。要求:请根据地理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对该指导方案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四、教学设计题33 阅读关于“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材料二人教版教科书中关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的内容。从全球来讲,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案
16、例 1赤道低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全年处于赤道低压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全年皆夏,年平均气温在 26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 2000 毫米以上,且全年分配比较均匀,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纬度 40 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性暖湿气团的影响,年降水量一般在 7001000 毫米之间,终年湿润;气温年变化较小,冬不冷夏不热,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的形成纬度 30 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干燥;冬季副热带高压南移,此地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形成地中
17、海气候。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耍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要求:34 试对本节课的教学背景进行分析。35 依据教学背景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4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图中等高线较为密集,地势起伏较大,并且图是地区的海拔超过了1000 米,应该为山地地形。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地形图可知,图示区域西部和北部地势较高,河流自北向南流,而水渠靠近河流的一端海拔较低,水渠水汇人河流。3 【正确答案】
18、 D【试题解析】 根据物质循环的关系,是化学沉积作用,如石灰岩;是成岩作用,如石英砂岩;则是风化作用;是火山喷发。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地球内部圈层的纽带;导致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而非地球内能的释放;火山活动会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中;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会使低温和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对地球内部的稳定影响不大。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中山站刚刚经历极夜,第一次日出的时刻应该为正午 12 时,中山站位于东 5 区,那此时北京时间应为 15 时。北京时间为 15 时时,在天津的观测者应该能在西南方观测到太阳。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
19、析】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中山站的极夜时间应该为应该被夏至日(6 月 22 日) 平分,夏至日到极夜结束是约 25 天的时间,那么整个极夜的持续时间应该为 50 天左右。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经纬网,易得出此国家位于南美洲。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徐州纬度大约为 34N,位于甲国首都偏北方向;6 月 21 日是夏至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大约位于 23N,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79,甲国首都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77,故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选项 A 正确。夏至日前后,越往北白昼越长,故徐州的白昼较长,B 项错误;由于徐州位于直射点以北,徐州的正午物影朝向正北,而甲
20、国首都位于直射点以南,正午物影朝南,C 项错误;由于两地分别处于太阳直射点的两边。两地日出方位角不同,D 项错误。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甲国位于南美洲的北部,通往中国的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过巴拿马运河、横穿太平洋。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地发展,人工工资不断增长,导致劳动力成本增加是各企业另在他国设厂的主要原因。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外企回流其母国可以增加本国的就业机会,缓解我国环境压力,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这种回流现象与本国的矿产资源开发没有直接联系。故选A。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城市的工业、服务业
21、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促进了人口向城市流动,大量的劳动力进入城市,会使小农经营的农业发生转变,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人口的流动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区域协调发展会使各个区域都有较好的就业机会,减缓流动人口的增长;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不会提高城市化的水平,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才能提升城市化的水平。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露重见晴天”,说明云层少,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幅度大,水汽因降温快而大量凝结成露,预示着第二天白天为晴天。15 【正确答案】 D16 【正确答案】 C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降低二氧化碳
22、的排放量应从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森林吸收两方面人手。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图可知,该地终年温度高于 15,应为热带,半年降水多,半年降水少,为热带草原气候。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图示沙尘暴的分布区域判断,沙尘暴来源于河口泥沙沉积物,D 对:根据纬度可知该地吹极地东风,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纬度低,在该地西南方向,A 错;北美西部高原的草原位于该地南面,B 错;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火山在该地西部,C 错。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北半球夏季该地河流水量大,裸露的河岸少。陆地上植被覆盖率高,最不可能吹起沙尘,故选 B。春、秋、冬季或是植被少,或是径流量小,裸露河岸面
23、积大,沙尘暴的可能性大。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该地区的沙尘暴的频率和影响程度日趋加剧,说明近年来每年都在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冰川持续消退导致,B 对。火山喷发不会持续加剧,西风风力不会持续增强,A、D 错。资源开采,破坏植被面积不是每年都增加,C 错。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云杉的分布主要和全球的气温有关,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在甲时期纬度最低,冰盖范围大,说明甲时期气温最低;而乙时期相比丙时期,云杉分布区的北界要纬度更高,说明乙时期到丙时期,温度略有下降,云杉分布区南移。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云杉分布图,首先是要通过 GPS 获取位置
24、信息,之后建立数据库,最后利用 GIS 进行分析和输出。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从图中可以得知,山西的人均 GDP 增长率和人均 GDP 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值分别为 07 和 08,而湖北的则为 13 和 1,山西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湖北,A 错;上海的人均 GDP 增长率和人均 GDP 与全国平均值的比值为 05和 21 左右,而江苏则为 11 和 18,江苏的经济发展速度高于上海,B 对;由前面的条件可知,湖北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C 错:而广西的人均 GDP 增长率与全的比值为 12 左右,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山
25、西的万元产值能耗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该优化工业结构。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3)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4)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5)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6)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7)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7 【正确答案】 (1)能使受教育者了解自然环境变化、发展的规律以及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
26、观。(2)能使受教育者认识人类必须控制自身的生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3)能使受教育者重视经济研究,以适应社会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树立正确的经济观。(4)能使受教育者获得和扩大国际知识,促进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及树立全球观念。(5)能帮助受教育者用发展、系统、综合的观点和方法,学会预测人地关系发展的方向。三、材料分析题28 【正确答案】 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29 【正确答案】 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 ”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 70天)。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30 【正确答案
27、】 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31 【正确答案】 材料一属于设置陷阱法,针对学生作业中常出现的错误进行提问,让学生从正确与错误的对比中辨明是非,以提高思维的全面性、正确性、逻辑性和批判性。本案例中,教帅成功地设置了陷阱,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高度每升高1km 温度降低 6”只是针对在对流层中。材料二运用了铺垫法,在讲授新知识前,提问本课所联系到的旧知识,为新知识的传授铺平道路,以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为地理学习的积极思维创造条件,同时又能降低思维的难度。本例中,通过“三圈环流” 知识点前提假设的
28、回顾,很自然地过渡到了“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上,让学生感到有理有据。32 【正确答案】 发散法,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在授课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正反面多途径去思考。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 一节时,所有知识点都是围绕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展开的。在课程结束时,不妨作如下设问:假如地球不自转会怎样? 假如黄赤交角不存在会怎样? 当然这样的假如不可能真的发生,但这种发散性的提问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球运动造成的种种现象的理解,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33 【正确答案】 指导方案的优点:整个活动环节设置(选题实施研讨)符合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在具体的实施环节,实施过程由浅入
29、深,层层递进,内容非常翔实;活动的可操作性强。指导方案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第一步:指导学生选题” 部分:不应该直接呈现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应该做完实验后让学生探究推算。“第三步:知道学生形成研究成果” 部分:呈现了三个问题,应该在最后补充两个归纳总结性的问题:根据搜集到的数据,计算 9 月 15 日10 月 15 日期间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推测安徽正午太阳高度角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关系,用几何相关知识推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应该添加第四步,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进行点拨、总结和归纳,对学生的实践探究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四、教学设计题34 【正确答案】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
30、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是在讲授三圈环流、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联系实际的应用,是各级考试中对三圈环流分布知识考查的切入点。所以根据不同气候类型的成因的差异,选取重点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和地中海气候进行气候分布和气候特征描述的细致讲解,意在使学生通过案例学习掌握分析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关系的方法。学生情况:本节课是气压带、风带的第二课时,是在学习气压带、风带形成、分布和移动规律之后联系实际,学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对气候产生影响的一节课,由于学生还未养成地理学科学习习惯,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稍显不足,气压
31、带、风带分布与气候之间的联系很难建立。所以复习引入新课,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读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是初中阶段地理学习的重点,但是时间间隔比较久,所以也要在本课之前强化训练。35 【正确答案】 【参考设计】教学过程要点:1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了解到三圈环流能促进热量和水汽交换,是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气压带、风带如何影响气候? 我们通过几种气候类型来分析一下。首先,请同学们回顾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完成学案。2复习铺垫(学案) :提问气压带、风带的名称、位置及其干湿状况。3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在地图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32、图中找出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地区,说出它大致的纬度位置。学生看图例,找分布,总结大致位置。出示热带雨林气候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让学生说出气候特征。(适当指导)设问:这个地区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征呢?这与气压带、风带有什么联系呢?带领学生用胶片与气候类型分布图叠加,探究气压带、风带对热带雨林气候的影响。(分布和特征)通过问题链完成探究过程:控制三个地区的是什么气压带或风带?这个气压带或风带具有什么干湿性质?根据以上两个问题,由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充沛,在赤道两侧地区的平原和低地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这就是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4总结分析思路和方法世界气
33、候分布图中找出气候类型:读纬度说出其分布位置:通过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说出气候特征:附上胶片,说出控制的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及干湿性质:得出结论。5通过学生对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自主学习,巩固单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6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找出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地区:出示地中海气候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让学生说出气候特征(适当指导)。提出问题: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明显存在季节差异,与气压带、风带有什么联系呢?学生通过上述学习方法总结气压带、风带对地中海气候的影响。7小结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对气候的分布和特征的影响可以分为两类: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和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其他影响因素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