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7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907826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7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7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7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7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7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 7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哲学是( )(A)人人都有的世界观(B)终极真理的理论体系(C)世界观的理论体系(D)包罗万象的“ 科学之科学”2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A)阶级性(B)科学性(C)革命性(D)实践性3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4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C

2、)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5 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A)科学实验活动(B)人类自身的生产(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D)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6 真理一元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对象( )(A)认识的条件只有一个(B)认识的手段只有一种(C)认识的方法只有一种(D)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7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变化和发展(C)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D)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8 不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A)法学(B)哲学(C

3、)语言学(D)伦理学9 群众观点不包括( )(A)重视群众工作的观点(B)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C)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10 人的价值是贡献与满足的统一,这是指( )(A)自由与必然的统一(B)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D)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11 社会进步是指( )(A)社会经济的发展(B)社会文化的发展(C)社会政治的发展(D)社会的全面发展12 在 1941 年毛泽东精辟论述“实事求是” 原则的著作是 ( )(A)= 反对党八股(B) 整顿党的作风(C) 改造我们的学习(D) 发刊词13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 )(

4、A)武装斗争(B)实事求是(C)独立自主(D)群众路线14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反帝反封建(B)农民同盟军(C)无产阶级领导(D)非资本主义前途15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是( )(A)参议会制度(B)多党合作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6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国民革命的影响(C)相当力量红军的存在(D)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7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是( )(A)兴国土地法(B) 井冈山土地法(C) 中国土地法大纲(D)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土地法18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

5、基础是( )(A)三民主义(B)民主主义(C)爱国主义(D)新三民主义19 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 )(A)民主制(B)集中制(C)党委制(D)民主集中制20 我国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采取的方针是( )(A)利用、限制(B)鼓励、支持、引导(C)积极领导、稳步前进(D)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21 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的观点的是 ( )(A)陈云(B)邓子恢(C)邓小平(D)毛泽东22 邓小平把当今时代主题概括为( )(A)和平与发展(B)改革与发展(C)发展现代科学技术(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3 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 )(A)加强

6、党的建设(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D)始终做到“ 三个代表”24 一种社会制度是否优越,从根本上说是看其能否促进( )(A)经济的发展(B)人民主权的确立(C)生产关系的发展(D)生产力的发展2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 )(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6 我国“三步走 ”战略的第二步是实现 ( )(A)小康(B)解决温饱(C)人民生活比较富裕(D)人民生活很富裕27 社会保障的根本目标是( )(A)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B)满足人们富裕

7、生活的需要(C)满足人们的小康生活需要(D)保证实现共同富裕28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 )(A)国民收入的分配原则(B)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配原则(C)全社会范围内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D)公有制范围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29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是邓小平( )(A)1978 年提出的(B) 1979 年提出的(C) 1980 年提出的(D)1992 年提出的30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当家作主(C)民主集中制(D)政治协商制度3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 )(A)培养“四有 ”公民(B)建立共同理想(C)实现共产主义(

8、D)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32 中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是( )(A)独立自主(B)加强对话,反对对抗(C)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D)加强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合作33 “一国两制 ”构想在实践中首先运用于解决 ( )(A)香港问题(B)澳门问题(C)台湾问题(D)香港和澳门问题34 中国工人阶级最可贵的同盟军是( )(A)农民(B)共产党(C)解放军(D)知识分子35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中提到的过渡时期是指 ( )(A)从旧中国向新中国过渡(B)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C)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D)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过渡36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有计划的商品

9、经济(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完善的保障体系(D)指导性计划的经济体制37 下列选项中属于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的是(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内容(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持续发展和联系性(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结构38 在真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A)真理是可知的(B)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C)真理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D)真理是完全正确的39 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 )(A)效率优先(B)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C)按劳

10、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D)人的素质不一样40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 )(A)思想的解放(B)精神动力(C)思想引导(D)政治保证二、简答题41 简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2 简述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43 简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辨析题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44 “有用就是真理 ”。45 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四、论述题46 试述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人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 7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

11、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2 【正确答案】 D3 【正确答案】 C4 【正确答案】 B5 【正确答案】 D6 【正确答案】 D7 【正确答案】 A8 【正确答案】 C9 【正确答案】 A10 【正确答案】 D11 【正确答案】 D12 【正确答案】 C13 【正确答案】 C14 【正确答案】 C15 【正确答案】 C16 【正确答案】 D17 【正确答案】 B18 【正确答案】 D19 【正确答案】 D20 【正确答案】 C21 【正确答案】 A22 【正确答案】 A23 【正确答案】 D24 【正确答案】 D25 【正确答案】 C26 【正确答案】 A27

12、【正确答案】 A28 【正确答案】 D29 【正确答案】 B30 【正确答案】 B31 【正确答案】 A32 【正确答案】 C33 【正确答案】 A34 【正确答案】 A35 【正确答案】 B36 【正确答案】 B37 【正确答案】 A38 【正确答案】 B39 【正确答案】 C40 【正确答案】 D二、简答题41 【正确答案】 (1)关于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唯心主义主张主观真理论,因而否认真理标准的客观性。旧唯物主义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用客观事物本身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因此,也不能正确解决真理标准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明确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科学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13、(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因此主观是否符合客观以及符合的程度如何。如不超出主观范围,不跟客观世界接触是根本无法解决的。同时,客观事物本身也不能充当真理的检验标准,因为客观事物是离开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的,不把主观认识同客观现实相比较,同样也无法解决真理检验标准的问题。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不仅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实践本身是直接的现实,同时又能把正确的理论直接变成现实。通过实践活动,就能够把原来指导实践的理论同现实相对照、相比较,检验出理论的认识是否符合客观以及符合程度如何,即检

14、验出理论是否具有真理性。42 【正确答案】 欢民是中国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天然的、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 80以上。农民阶级包括富农、中农和贫农,三者状况不同,对于革命的态度也不一样。富农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占农村人口的 5,他们有土地出租。又放高利贷,带有半封建性,但一般自己也参加劳动。在农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可能作为一份力量加入进来在反对地主的土地斗争中也可能保持中立。中农约占农村人口的20,一般不剥削别人,经济上能自给自足,政治上没有权力,受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压迫,“不但能够参加反帝国主义革命和土地革命并且能够接受

15、社会主义。因此,全部中农都可以成为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军。是重要的革命动力的一部分。中农态度的向背是决定革命胜负的一个因素。”贫农,连同雇农在内,约占农村人口的 70,贫农没有土地或有很少土地,是农村中的半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天然的、最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43 【正确答案】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是人们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本质上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技术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工艺和能力的总称,本质上是作为生产力的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作为理论形态、知识形态的力量,科学技术还不能直接实现对自

16、然的改造,必须加入生产过程,物化到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中去,才能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实现对自然界的改造。第一,通过教育和学习,科学技术可以转化为劳动者的经验和技能。第二,通过技术发明和创造,科学技术可以物化为劳动资料。第三,通过开发和创造,科学技术可以拓展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并创造出新的劳动对象。第四科学技术应用于管理过程,可以优化生产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以表示为:生产力科学技术 x(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首先,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中生产力的必要要素。在现代社会中,不掌握现代科技的劳动者和不包含

17、现代科技的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已不能成为现代社会的生产力要素了,必将为现代生产力所淘汰。其次,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中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要素。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水平上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远远跑到了生产发展的前面,往往是科学上有了重大进步,然后迅速转化为应用技术,形成新的生产力,即科学一技术一生产,而且这种转化的周期越来越短,已经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明显趋势。可以说。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首要的和最具革命性的推动力量,因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辨析题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44 【正确答案】 错误。把“

18、有用” 等同于真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1)真理是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所谓真理的客观性,一是指在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二是指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社会实践也是客观的。(2)真理既是客观的,也是一元的。所谓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特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只毙有一个而不能有两个或多个。(3)真理是有用的,但不是对人有用的东西都是真理。实用主义的真理观是主观真理论和真理多元沦。45 【正确答案】 错误。20 世纪 50 年代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

19、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统一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道路,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四、论述题46 【正确答案】 (1)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简单地说就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大小。人的个人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

20、系,简单地说就是社会对个人的满足程度。(2)人的价值是个人价值是社会价值的统一,简单地说就是贡献与满足的统一,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这要求我们:一方面,社会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个人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个人也必须努力对社会尽义务、担责任,尽可能地为社会多做贡献。我们主张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贡献与满足的统一。只讲对社会的贡献而不讲个人合理需要的满足,或只讲个人需要的满足而不肯为社会贡献,都是对人的价值的片面理解。(3)自我价值同社会价值除了相统一、相一致的一面外,也有不一致、相冲突的一面。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优越制度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了旧社会所无可比拟的条件和可能,另一方面,初级阶段相对落后的生产力和尚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能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充分的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为社会做奉献、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当自我价值同社会价值发生矛盾时,尤其提倡个人价值自觉地服从社会价值,有时甚至还要牺牲个人价值,去维护和实现社会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