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2011年4月全国自考(刑法)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911625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类试卷]2011年4月全国自考(刑法)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自考类试卷]2011年4月全国自考(刑法)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自考类试卷]2011年4月全国自考(刑法)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自考类试卷]2011年4月全国自考(刑法)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自考类试卷]2011年4月全国自考(刑法)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 年 4 月全国自考(刑法)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刑法保护的范围具有广泛性(B)刑罚是最严厉的国家强制方法(C)刑法具有补充性(D)严重侵害法益的行为都是刑法惩罚的对象2 依我国刑法规定,适用保护管辖原则有一定的条件限制,这些条件中不包括 ( )(A)所犯之罪必须侵犯了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的利益(B)犯罪人必须年满 18 周岁(C)所犯之罪按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 3 年以上有期徒刑(D)所犯之罪按犯罪地的法律也应受处罚3 我国刑法对国内犯的基本适用原则是 ( )(A)属人管辖原则(B)保护管辖原则(C)属地管辖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4 不属于不

2、作为犯罪法律性质义务来源的是_体系的通用要求和指南。 ( )(A)道德义务(B)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C)职务或者业务要求的义务(D)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5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犯罪预备成立条件的是 ( )(A)主观上为了犯罪(B)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C)事实上已经着手实行犯罪(D)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6 _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 ( )(A)故意犯罪(B)实行犯罪(C)犯罪既遂(D)过失犯罪7 连续犯的特征不包括 ( )(A)数次行为具有连续性(B)数次行为的性质可以不同(C)数次行为必须触犯同一罪名(D)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故意8 我国刑罚的一般预防对象不包括 (

3、 )(A)已经犯罪的人(B)具有犯罪危险的人(C)可能犯罪的人(D)犯罪被害人9 下列属于刑罚处理方法的是 ( )(A)训诫(B)赔偿损失(C)赔礼道歉(D)罚金10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 ( )(A)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D)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11 我国刑法对犯罪进行分类,原则上是依据犯罪的( )(A)危害程度(B)对象(C)方法、手段(D)同类法益12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服务对象是 ( )(A)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B)境外的机构(C)境外

4、的人员(D)境外的组织13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主体是 ( )(A)依法被确定的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制造、销售企业(B)依法被指定的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制造、销售企业(C)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D)一般主体,但只限于自然人14 我国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以虚假的身份 证明骗领的信用卡,骗取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应构成( )(A)信用卡诈骗罪(B)妨害信用卡管理罪(C)金融凭证诈骗罪(D)诈骗罪15 我国刑法规定的报复陷害罪的主体是 ( )(A)国家工作人员(B)一般主体(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D)司法工作人员16 根据我国刑法规

5、定,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集体财产的行为,应构成 ( )(A)贪污罪(B)职务侵占罪(C)侵占罪(D)盗窃罪17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伪证罪的犯罪时间是 ( )(A)在案件侦查过程中(B)在案件审判过程巾(C)在诉讼过程中(D)在刑事诉讼过程中18 我国刑法规定的战时临阵脱逃罪的主体是 ( )(A)军人(B)参战军职人员(C)军人和民兵(D)现役军人19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行贿罪的主观方面是 ( )(A)故意(B)故意,且具有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C)故意,且具有谋利的目的(D)故意,且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20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主体是 (

6、)(A)司法工作人员(B)国家工作人员(C)行政执法人员(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二、多项选择题21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 ( )(A)法律主义(B)禁止事后法(C)禁止类推解释(D)禁止绝对不定期刑(E)明确性22 属于亲告罪的包括 ( )(A)强奸罪(B)侵占罪(C)侮辱罪(D)遗弃罪(E)虐待罪23 我国刑法规定的共同犯罪人包括 ( )(A)教唆犯(B)主犯(C)从犯(D)胁从犯(E)牵连犯24 依照我国刑法,缓刑的适用条件包括 ( )(A)适用对象限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B)适用对象限于被判处拘役或者 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C)不是累犯(D)根据犯罪人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

7、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E)必须是过失犯罪25 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的主要区别在于( )(A)犯罪主体不同(B)对象不完全相同(C)行为不同(D)故意内容不同(E)罪过形式不同三、名词解释26 刑法的溯及力27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28 累犯29 非法持有毒品罪四、判断题30 在共同犯罪的实行过程中,部分犯罪人放弃犯罪而其他犯罪人的行为达到既遂时,放弃犯罪者也成立犯罪既遂。 ( )(A)正确(B)错误31 我国刑法中的数罪并罚,只限于对一人所犯异种数罪的并罚,对同种数罪不予并罚。 ( )(A)正确(B)错误32 故意伤害自己身体的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 )(A)正确(B)错误33 因被勒索给予国

8、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仍然构成行贿罪。 ( )(A)正确(B)错误五、简答题34 紧急避险的概念及成立条件。35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主要法律特征是什么?36 一般自首的成立条件是什么?六、论述题37 试论述故意犯罪形态、故意犯罪阶段的联系与区别。七、案例分析题38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刘某,男,28 岁。某日晚,刘某趁张某(女,23 岁)不备,往其臀部扎了一针麻醉药致张某昏迷,刘某随即拿走张某的手提包(内有现金人民币 2000 余元)。刘某正欲离去,发现张某貌美,顿生歹意,便奸淫张某。张某在被奸淫的过程中苏醒,奋起反抗。刘某见状害怕罪行暴露,于是产生杀人灭口的念头,用地上的石块猛

9、击张某的头部致使张某死亡。刘某随即逃离现场。对刘某的行为应如何定罪处罚?为什么?2011 年 4 月全国自考(刑法)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换言之,刑法禁止的是犯罪行为;成文刑法总是具有局限性,一严重侵害法益的行为也可能被遗漏。刑法的不完整性,要求司法机关严格遵守罪刑法定原则。选项 D 错误;刑法具有补充性,即只有当一般部门法不能充分保护某种法益时,才由刑法保护;刑法规定的法律后果主要是刑罚。刑罚是国家最严厉的强制方法。选项 A、B 、C 表述一确。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保护管辖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不论本

10、国人还是外国人,其在国外的犯罪行为,只要侵犯了,本国利益或本国公民的法益,就适用本国刑法。适用保护管辖原则受到三个条件的限制:(1)所犯之罪必须侵犯了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的利益。(2)所犯之罪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 3 年以上有期徒刑。(3)所犯之罪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也应受处罚。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刑法对国内犯的基本适用原则是属地管辖原则。即一个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人不问其国籍,都有进行规制以维护本国秩序的权力。因此,一个国家对于发生在本国领域内的犯罪,不管行为人是谁,都适用本国刑法。属地管辖原则以国家主权和国家刑罚权为根据,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尊严与秩序,有利于刑罚效果的实现、诉讼程序

11、的展开。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不作为犯罪行为人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的法律性质的义务。这种义务的来源主要有:(1)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义务。(2)职务或者业务要求的义务。(3)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如合同行为、自愿接受行为等可能导致行为人负有实施一定积极行为的义务。(4)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如成年人带着儿童游泳时,负有保护儿童生命安全的义务。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作为一种犯罪形态的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情形。据此,犯罪预备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主观上为了犯罪,成立犯罪预备,要求行为人主观上为了犯罪。(2)

12、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3) 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4)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刑法第 25 条第 1 款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罹要求二人以上既有共同故意,又有共同行为,而且二者之间具有统一关系。二是共同犯罪的整体性。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在共同故意支配下实施犯罪行为形成的一个整体不是各个人行为的简单相加。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连续犯,是指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性质相同的数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连续犯的基本特征有:(1)必须是行为人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2)必须实

13、施性质相同的数个行为。(3)数次行为具有连续性。(4)数次行为必须触犯同一罪名。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刑罚预防犯罪的目的还包括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特殊预防,是指预防犯罪人重新犯罪。一般预防,是指预防尚未犯罪的人实施犯罪。一般预防的对象不是犯罪人,而是犯罪人以外的社会成员。主要包括:(1)具有犯罪危险的人。(2)容易犯罪的人。(3) 犯罪被害人,即直接或删接受到犯罪行为侵犯的人。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刑法第 37 条的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

14、处罚或者行政处分。”选项A、B、C 属于非刑罚处罚方法。罚金是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刑法第 23 条第 2 款的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首先,犯罪未遂应当负刑事责任。其次,由于刑法规定的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要确定,对于犯罪未遂是否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最后,在确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况下,要进一步确定是从轻处罚还是减轻处罚。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我国刑法典的分则将具体犯罪分为十类,每一章规定一类犯罪,其特点如下:首先,原则上依据犯罪的同类法益对犯罪进行分类。其次,总体上依据各类

15、犯罪的危害程度对类罪进行排列。再次,大体上依据犯罪的危害程度以及犯罪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具体犯罪进行安排。最后,基本上依据犯罪侵犯的主要法益对犯罪进行归类。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具有以下特征:(1)必须是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个人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2)行为表现为四种方式:窃取、刺探、窃取、收买、非法提供。(3)行为的对象是国家秘密或者情报。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犯罪主体既可以是已满 16 周岁、具有辨认控制能力的自然人,也可以是公司、企业、事业

16、单位、机关、团体。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日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利用信用书进行诈骗是指:(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3)冒用他人信用卡。(4)恶意透支。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本罪的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一般公民不可能实施上述行为,只能实施一种单纯的报复行为,触犯刑法的,应根据其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以其他犯罪论处。16 【正确答案】 B【

17、试题解析】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吞集体财产的,以职务侵占罪沦处;但是如果在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公共财物的,则成立贪污罪。对村民小组组长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村民小组集体财产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

18、为。构成此罪的行为人必须是在刑事诉讼中作虚假的征明、鉴定、记录、翻译,即在立案侦查后、审判终结前的过程中作伪证。在诉讼前作假证明包庇犯罪人的,成立包庇罪;在诉讼前作虚假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成立诬告陷害罪。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刑法第 424 条的规定,战时临阵脱逃罪是指参战军职人员在战时因贪生怕死、畏惧战斗而逃离部队或者战斗岗位的行为。因此战时临阵脱逃罪的主体是参战军职人员。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客观方面表现为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主观方面出于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

19、的行为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但为了利用对方的职务行为或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而故意,行贿。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是指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行为。主体必须是行政执法人员,即依法具有执行行政法职权的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客观方面表现为徇私舞弊,对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二、多项选择题21 【正确答案】 A,B,C,D,E【试题解析】 刑法第 3 条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

20、刑。”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1)法律主义(成文法主义) ,是指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必须是成文的法律;法官只能根据成文法律定罪量刑。(2)禁止事后法(禁止溯及既往),是指只能适用行为时的法律,而不得适用行为后的法律(溯及既往)。(3)禁止类推解释。(4)禁止绝对不定 (期)刑。(5)明确性,规定犯罪的法律条文必须清楚明确,使人能确切了解违法行为的内容,准确地确定犯罪行为与非犯罪行为的范围,以保障该规范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不会成为该规范适用的对象。(6)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7)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22 【正确答案】 B,C,E【试题解析】 亲告罪是指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根据刑法第 98

21、条的规定,告诉才处理,是指被害人告诉才处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告诉才处理的犯罪,由刑法明文规定;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均属于非亲告罪。我国刑法分则规定了 5种具体亲告罪,即侮辱罪、诽谤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和侵占罪。2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对共犯人的分类有两个标准:(1)分工分类法,即按照共犯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分工或行为的形式,将共犯人分为(共同)正犯、教唆犯、帮助犯(有的还加上一个组织犯)。(2)作用分类法,即依照共犯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将共犯人分为主犯、从犯(有的还加上一个胁从犯)

22、。24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根据刑法第 72 条、第 74 条的规定,适用缓刑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缓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或者 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2)根据犯罪人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3)必须不是累犯。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25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二者的主体要件相同,客观行为也有相似之处,其区别主要在于:(1)对象不完全相同:挪用资金罪的对象只能是本单位资金;而职务侵占罪的对象,除了本单位资金外,还可以是其他财物。(2)行为不同:挪用资金罪只是暂时占有、使用单位资金,因而只是侵犯了单位资金的

23、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职务侵占罪是将单位财物据为已有,因而侵犯了单位财物的所有权整体。(3)故意内容不同:挪用资金罪的行为人只是暂时占有、使用的故意,主观上具有归还资金的意图;职务侵占罪的行为人出于不法所有的故意,不具有归还的意图。三、名词解释26 【正确答案】 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后,对它生效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未确定的行为是否具有追溯适用效力,如果具有适用效力,则是有溯及力;否则就是没有溯及力。27 【正确答案】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28 【正确答案】 累犯是指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人。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

24、情况。29 【正确答案】 非法持有毒品罪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非法持有且数量较大的行为。四、判断题3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共同正犯中的一部分正犯中止自己的行为,但其他正犯的行为达到既遂时,各共同犯罪人均成立犯罪既遂。因为共同正犯者之间具有相互利用、相互补充的关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根据“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原则,放弃犯罪者仍成立犯罪既遂。3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对于判决宣告以前所犯的同种数罪一般不予并罚;但在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的“漏罪”与前罪相同的或者又犯与前罪性质相同的罪的,仍然要予以并罚。3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因为故意伤害罪的行为对象是他人的

25、身体。3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我国刑法规定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五、简答题34 【正确答案】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给另一较小或者同等法益造成损害的行为。其成立条件包括:(1)法益面临现实危险。(2)危险正在发生。(3)出于不得已而损害另一法益。(4)没有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35 【正确答案】 客观上表现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较大的行为;犯罪主体是生产者和销售者(或者答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主观上是故意。36 【正确答案】 其成立条件是:(1)犯

26、罪以后自动投案;(2)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六、论述题37 【正确答案】 (1)故意犯罪形态。故意犯罪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出现结局所呈现的状态,即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2)故意犯罪阶段。故意犯罪阶段是指故意犯罪在发展过程中所划分的段落,即具有不同特征、相互连接的具体过程。一般来说,直接故意犯罪存在犯罪预备阶段与犯罪实行阶段。(3)故意犯罪形态与故意犯罪阶段的关系。联系: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犯罪预备阶段只能出现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形态,在犯罪实行阶段只能出现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形态。区别:首先,犯罪形态是静止的行为状态,犯罪阶段则是动态的发展过程;其次,犯罪形态没有先后连续性,而犯罪阶段则具有连续性;最后,一个故意犯罪行为可能经过几个阶段,但不可能出现几种形态。七、案例分析题38 【正确答案】 (1)刘某采取麻醉的方法使张某不知反抗而当场劫走其财物的行为构成抢劫罪。(2)刘某趁张某处于不知反抗的状态丽实施奸淫行为,其行为构成强奸罪。(3)刘某在张某反抗时,为了灭口而实施杀人行为致使张某死亡,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4)对刘某应数罪并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