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教育类(教育管理心理学)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912979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教育类(教育管理心理学)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教育类(教育管理心理学)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教育类(教育管理心理学)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教育类(教育管理心理学)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教育类(教育管理心理学)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自考教育类(教育管理心理学)模拟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属于“ 行为科学理论 ”这一学派代表人物的是 ( )(A)梅奥(B)西蒙(C)韦伯(D)法约尔2 与人际关系理论(或人群关系理论)相应的人性假设是 ( )(A)“经济人 ”假设(B) “社会人” 假设(C) “自我实现的人” 假设(D)“复杂人 ”的假设3 兴趣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 )(A)实践活动(B)社会生活条件(C)必要的知识和技能(D)自我教育4 有关激励的理论中,公平理论的提出者是 ( )(A)马斯洛(B)赫兹伯格(C)弗鲁姆(D)亚当斯5 调离原工作和生活环境,到新环境里去;改变气氛,给受挫者同情和温暖

2、。这是对待受挫者所采用的哪种方法? ( )(A)采取宽容的态度(B)提高认识分清是非(C)改变引起挫折的情境(D)精神发泄法6 态度的认知失调理论的提出者是 ( )(A)巴甫洛夫(B)霍夫兰德(C)海德(D)费斯廷格7 个体在群体压力影响下,放弃个人意见而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行为是( )(A)从众(B)服从(C)认同(D)模仿8 人与人之间直接进行的信息交流是 ( )(A)人际沟通(B)人际关系(C)人际反应(D)人际反馈9 关于冲突的作用,不仅接受冲突的存在,而且更进一步地鼓励冲突的存在,这种观点属于( )(A)传统的观点(B)人群关系理论的观点(C)互动理论的观点(D)现代的观

3、点10 区分建设性冲突与破坏性冲突的关键是看冲突双方的 ( )(A)目标是否一致(B)手段认识是否相同(C)行动是否一致(D)利益是否根本对立11 教育领导影响力构成中,下列不属于非权力性影响力因素的是 ( )(A)品格因素(B)才能因素(C)知识因素(D)职位因素12 文化与符号理论的五种领导力构成的领导力阶层中,处于最高阶层的是 ( )(A)文化力(B)符号力(C)教育力(D)技术力13 在领导者领导行为中起着保证作用的是 ( )(A)认知心理(B)思维心理(C)组织活动心理(D)个性心理14 有限理性决策理论的提出者是 ( )(A)迈尔(B)西蒙(C)特沃斯基(D)培纳15 在教育组织中

4、起着最主要作用的心理功能是 ( )(A)目标功能(B)权力功能(C)规范功能(D)协调功能二、简答题16 简述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实践意义。17 简述行为的定义及个体行为的共性。18 简述态度的三种表现。19 结合实际,论述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20 简述环境、社会心理环境和教育组织的社会心理环境的含义。三、论述题21 什么是性格? 根据人的性格差异,在教育管理中应注意哪些问题?22 什么是教育群体动力?联系实际论述影响教育群体动力的主要因素。四、案例分析题23 一所普通中学,虽然有较长的办学历史,也有过辉煌,但由于种种原因,却变成了现在这样毫无“ 个性”与特色的“鸡肋式”学校。新调来的校长决心

5、改变现状,力图使学校旧貌换新颜。他和他的领导班子想要制定一个详尽的方案。方案第一步希望从改变学校的环境和形象入手。请你运用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知识为这所学校出谋划策。全国自考教育类(教育管理心理学)模拟试卷 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韦伯和法约尔是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西蒙是现代管理学派的代表。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梅奥在霍桑实验后,基于“社会人”假设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或人群关系理论)。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没有实践活动,就不能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需要,也就不能产生与之相应的兴趣。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亚当斯 1965 年

6、在工资不公平时对工作质量的影响一文中提出公平理论。这个理论侧重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改变引起挫折的情境是对待受挫折者的有效办法之一。改变的办法有两种,一是调离原工作和生活环境,到新环境里去;二是改变气氛,给受挫者同情和温暖。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在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场”理沦的基础上于1957 年提出态度的认知失调理论。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从众的个体在群体压力的影响下,放弃个人意见而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行为。造成从众的原因主要是群体压力(即心理压力),而不是管理压力、舆论

7、压力。从众是个体出于自愿的放弃个人意见的行为。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人际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直接进行的信息交流,是人们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的手段所进行的各种直接的、实在的心理接触和心理交换。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互动理论即交互作用理论,这种理论不仅是接受冲突的存在,而且更进一步地鼓励冲突的存在。互动论者主张,一个平静、和谐、合作的群体可能会变得静止、冷漠,而且对改革和变迁会无动于衷。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建设性冲突双方对实现共同的目标都很关心,而破坏性冲突双方目标不同。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育领导影响力由两个方面构成: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

8、权力性影响力又称强制性影响,其主要因素是传统因素、职位因素和资历因素。非权力性影响力是由领导者本人素质和行为构成的,又称自然性影响力,包括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和感情因素。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文化力处于文化与符号理论金字塔的最高处。文化力是指学校领导者能阐明学校成员共同承认的价值观念、信念及办学宗旨,激励部属共同维护和创造校园文化的能力。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认知心理是领导者希望成功的基础,思维心理是领导者希望成功的关键,组织活动心理在领导者领导行为中起着保证作用。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决策理论。他认为,组织就

9、是由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织的系统,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他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合理决策上,运用控制论和决策分析方法,提出“有限理性决策论”。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育组织独特的规范性功能可以说是教育组织中起着最主要作用的心理功能。二、简答题16 【正确答案】 (1)有利于观察和判断教育工作者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能有预见性和针对性地处理好教育管理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的矛盾,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2)有利于改革教育管理工作,使教育管理工作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和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3)有利于加强教育管理者的自身教育,培养和调节教育管理

10、者的个性优秀品质,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水平。17 【正确答案】 (1)定义:行为是在外部刺激的影响下,经由主体内部的折射而产生的反应活动。(2)个体行为的共性:人的行为是有原因的。这种原因来自于外部的环境刺激或主体内部的需要。人的行为是有动机的。动机是引起人的行为的直接原因。人的行为是有目标的。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受意识支配的,不是盲目的。18 【正确答案】 (1)语言表现。当教育工作者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时,人们就可能看出他的态度。(2)情感表现。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因而态度在情感上表现得最为充分和最为丰富。(3)行为表现。态度所激起的行为反应与态度是一致的,可以从一个人的行为反应了解一

11、个人的态度。19 【正确答案】 态度的改变可以基于个人的直接经验,也可以基于来自他人的大众媒介的信息。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说服者。说服者即沟通者、通信传递者。说服者的权威性、可信赖性和受欢迎性都是影响说服的重要因素。(2)沟通的信息。从信息内容来看,世界上各种客观事物对人都有不同的意义,同一事物对不同的人也可能有不同的意义。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信念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价,确定其价值,再根据其价值确立自己的态度。说服性沟通受其内容的差距、畏惧感以及信息传递的手段和方式的影响。(3)沟通的情境。说服过程不是在说服者和说服对象之间孤立

12、地进行的,而是在一定的背景条件下进行的。这些背景条件或情境因素对于说服效果也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情景变量是预告、分心和重复。(4)信息的接受者目标。态度改变的难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接受者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原有信息的强度和个性因素。20 【正确答案】 (1)环境,指主体周围存在的客观情境,是生活主体以外与生活主体发生联系的外部客观世界。(2)社会心理环境,指人脑中对人的一切活动发生影响的环境事实,即对人的心理事件发生实际影响的环境。(3)教育组织的社会心理环境,指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对教育组织成员起影响作用的内部和外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总和,也就是指对教育组织成员产生影响作用的社

13、会生活环境。三、论述题21 【正确答案】 (1)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而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2)教育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一个人的性格首先是受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思想品德等因素的制约和调节。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是在人的后天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用性格榜样去培养性格。榜样是培养性格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启示作用、控制作用、调节作用和矫正作用。自我教育、自我调节。主观上的自我教育和自我调节,也是培养良好性格的有效途径。22 【正确答案】 (1)教育群体动力是指教育群体成员处于教育群体之中,往往会受到群体氛围、群体中

14、其他成员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于该个体独处时所表现的行为反应。(2)影响教育群体动力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群体规范。群体公认的或自然形成的群体成员思想、行为和评价的标准,这些标准能给群体成员提供行动的指南。群体压力。群体压力是群体对其成员的一种无形影响力,它使人们倾向于做出群体所认可或接受的行为反应。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是使群体成员固守在群体内的吸引力。群体舆论。群体舆论是群体内多数人对社会生活、群体活动、个人行为等事实所做出的内容一致的判断和评论。群体士气。群体士气是群体成员的群体意识,它与群体的凝聚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四、案例分析题23 【正确答案】 (1)校园文化建设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目的性原则。组织文化和组织环境的创设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规范原则。结合实际创设标准化、规范化的组织环境和组织文化。情境原则。组织文化和组织环境的创设要注意情境。参与原则。发动组织中每个成员积极投入和参与。有效原则。有效原则是良好组织文化和环境的条件。审美原则。要以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点为指导。(2)良好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有:领导率先示范。舆论积极导向。骨干带头,蔚然成风。开展思想工作,促进少数人从众。开发校园文化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