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语言学概论(语言和社会)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913497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语言学概论(语言和社会)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语言学概论(语言和社会)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语言学概论(语言和社会)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语言学概论(语言和社会)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语言学概论(语言和社会)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自考语言学概论(语言和社会)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1 方言2 亲属语言3 社会方言4 语系5 谱系分类6 隐语7 共同语8 基础方言9 借词10 仿译词11 意译词12 双语现象13 语言转用14 洋泾浜语15 双言现象16 克里奥耳语17 语言规划18 语言政策19 语言规范化20 民族语言政策二、简答题21 简述劳动创造了语言。22 简述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23 简述社会方言与地域方言。24 简述“洋泾浜 ”名称来源及其特点。25 简述语言规划的内容。26 简述语言规划的过程。三、论述题27 试述语言发展的原因。28 试述语言随社会分化而分化。29 试述民族共同语产生的

2、原因及它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特征。30 试述地域方言间的区别和联系。31 试述语言转用的发生。32 试述双语阶段对语言转用的影响。33 试述汉语在吸收外来词汇成分方面的特点。全国自考语言学概论(语言和社会)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1 【正确答案】 通常指地域方言,它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分支。【知识模块】 语言和社会2 【正确答案】 是语言分化的产物,凡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若干种语言都是亲属语言。【知识模块】 语言和社会3 【正确答案】 一种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会群体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为“ 社会方言 ”。【知识模块】 语言和社会4

3、 【正确答案】 谱系分类中最大的类,凡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个语系。【知识模块】 语言和社会5 【正确答案】 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互相分开,这种分类叫语言的“谱系分类 ”。【知识模块】 语言和社会6 【正确答案】 是某些团伙所创造使用的秘密词语或语句。【知识模块】 语言和社会7 【正确答案】 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形式。【知识模块】 语言和社会8 【正确答案】 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叫基础方言。【知识模块】 语言和社会9 【正确答案】 也叫外来词,它主要指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都借自外语的词

4、。【知识模块】 语言和社会10 【正确答案】 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造成的词,这种词不仅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成方式。【知识模块】 语言和社会11 【正确答案】 词的语音形式和构词方式是本族语言的,词义来自外语的词。【知识模块】 语言和社会12 【正确答案】 指一个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它是民族的接触,尤其是民族杂居的产物。【知识模块】 语言和社会13 【正确答案】 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和融合而产生的一种重要语言现象,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知识模块】 语言和社会14 【正确答案】 这是

5、汉语对混杂语言的称呼,它指母语不同的人在相互交往时所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知识模块】 语言和社会15 【正确答案】 即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方言或分别使用共同语言和方言的社会现象。【知识模块】 语言和社会16 【正确答案】 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知识模块】 语言和社会17 【正确答案】 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做出的有组织的、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被称之为“ 语言规划 ”。【知识模块】 语言和社会18 【正确答案】 如果语言规划具有法律、法令或政令的形式,就被称做“语育政策”。【知识模块】 语言和社会19 【正确答案】 对语言中产

6、生的变化,既不能一概接受,也不能全盘否定,而是必须对它们做出评价和选择,这就是“语言规范化” 。【知识模块】 语言和社会20 【正确答案】 主要是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对待少数民族语言、如何规定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政治地位的政策。【知识模块】 语言和社会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劳动在语言起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劳动使得语言的产生成为一种社会需要;其次,劳动发展了原始人的思维,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心理条件;同时,劳动也改善了原始人的发音器官,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生理条件。【知识模块】 语言和社会22 【正确答案】 所谓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7、是说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演变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语言的发展有两个特点:渐变性和不平衡性。语言由语音、词汇、语法三大块组成。在这三大块当中,变化最快的是词汇。相比之下,语音和语法要稳定得多。这是因为,词汇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最密切,因而反应也最灵敏。语法是人类思维长期抽象化的结果,是组织语言材料的结构规则,新词按照这种规则构成,旧词的消亡也不会对它产生影响,在语言中可谓根深蒂固,因此,发展是很缓慢的。语音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没有必然的关系,所以它的发展速度也是相当缓慢的。即使在词汇这一块内部,各成分的发展速度也不平衡。词汇的发展较语音、语法要快,大多数是就其中的

8、一般词汇而言。基本词汇也是相当稳固的,即基本词汇的发展较之一般词汇要缓慢得多。同一语言现象的发展速度、发展方向在不同的地域内也可能不一致。【知识模块】 语言和社会23 【正确答案】 社会方言与地域方言不同。社会方言是适应社会分工的需要而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它和地域方言都属于全民语言的分支,但二者有以下几点差别:首先,地域方言是以地域上的分布划定范围的,而社会方言是依据社会上的阶级、阶层、集团、职业、文化教养等因素进行划分的。同一地域内一般只有一种地域方言,但却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社会方言。其次,地域方言的特点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社会方言的特点基本上表现在一般词

9、汇方面,即在词汇方面有些特殊词汇,语音、语法上即使有特点也不是主要的。最后,地域方言由于其语音系统、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与共同语不同,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发展为独立的语言;社会方言只在一般词汇上有某些特点,没有自己的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因此,它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发展成独立语言。【知识模块】 语言和社会24 【正确答案】 “ 洋泾浜 ”本是旧上海的一条河流,由于后来人们将其填平后辟为商埠,这一带的平民与外商接触时,互相使用一种既不是汉语也并非英语的语言通话,久而久之,人们就用洋泾浜来指代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旧中国的沿海城市,也发生在世界许多通商口岸。很显然,洋泾浜语是一定社会

10、条件下的产物,只用于同外国人交往的特殊场合,所以,它的使用范围比较狭窄。洋泾浜语的特点是:从语言功能上看,它只用于口头交际,即只有口头形式而没有书面形式;使用范围窄,在正常情况下,至少在产生的初期,只用于同外国人进行贸易等有限的交际活动,没有人把它当做母语或第一语言。洋泾浜语的发展前途大致有两个:或者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消亡,或者发展为混合语,成为某一地区人们通过的交际工具。【知识模块】 语言和社会25 【正确答案】 语言规划的内容有:在没有正式官方语言的国家里确定官方语言;在没有正式的民族共同语的民族内部选择基础方言确定民族共同语并加以推广;对有方言分歧的民族语言进行规范化;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

11、文字;对已有的文字进行改革;在多民族的国家中制定正确的民族语言政策等。【知识模块】 语言和社会26 【正确答案】 当语言中出现需要加以规范的语言现象时,语言学家可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和语言的社会功能的要求,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供社会公众参考,而后应该进行公开和广泛的讨论,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此基础上逐步产生能够为社会公众认可的规范,如果条件成熟,就可以由某个权威机构提出具体的意见,通过诸如教育机构、大众传媒等各个渠道向社会推行。这是语言规范的一般过程。【知识模块】 语言和社会三、论述题27 【正确答案】 语言的发展取决于两方面的原因。第一,社会的发展。这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

12、外部原因。首先,社会的进步推动了语言的发展。社会每前进一步,就必然带来一些新的事物、现象、认识和行为,要代表和反映这些新事物、新观点,就要创造一些新的词语,久而久之,语言的词汇就丰富起来了。另外,语育的发展还可以表现为:一些原来统一或比较统一的语言后来分化了,或分化为地域方言,或分化为几种不同的语言,与之相反,有些本来并不统一的语言或方言却走向了统一;同时,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语的情形也时有发生。另外,语义研究的深入和语法的日益完善也是语言发展的两个方面。而这种发展,则是社会发展的间接影响。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原因是语言结构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这是语言发展的内部原

13、因,它决定着语言发展的特殊方向。社会的进步和推动,决定了语言的可变性。但语言究竟如何变化,各个语言的发展结果为什么面貌迥异,则是由语言内部的各个要素互相影响造成的。在同样的社会条件、自然条件下,不同的语言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变化。如在汉语发展中由于语音发展的日趋简化,全浊声母和入声韵尾消失,造成大量的同音词,给交际带来不便。于是,大量的双音节词便产生了,从而使汉语的词汇系统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可见,同是语音的简化,却带来了不同的连锁反应。汉语的词汇面貌发生了改变,语法的格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一方面说明,语言是成系统的,其内部各个要素之问是彼此对立、彼此联系和彼此制约的,其中有一个要素起了变

14、化,就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另一方面也说明,由于各个语言原本在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构造上就不相同,因此,其相互影响的结果语言发展的方向也各不相同。【知识模块】 语言和社会28 【正确答案】 在社会分化和语言的发展演变这两个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个统一的语言会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社会的地域分化会导致语言的地域分化,在一种语言的内部形成不同的“地域方言” ,在一定的社会政治历史条件下还可能使一种语言的方言成为不同的“亲属语言” ;社会的社群分化会导致语言的社群分化,在一种语言或方言内部形成不同的“社会方言” 。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的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就

15、叫做“ 地域方言” 。比如北京话、广州话、上海话、长沙话、南昌话、厦门话等就都是现代汉语的方言。如果社会由不完全分化走向完全分化,分裂成几个各自完全独立的社会,那么各方言的社会政治地位就可能随之发生变化,由一种语言的分支转变为各自独立的语言。这种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做“亲属语言” 。亲属语言有共同的来源,这些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作亲属关系。比如汉语和藏语就是这种有共同来源的语言,它们都来自原始汉藏语,因此它们之间有亲属关系,是亲属语言。在一个语言社会中,不同的人说话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变体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的语育变体和特点叉同说话人的社会特征相关联,

16、同一定的社会群体联系在一起,这种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群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之为,“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也是一种语言内部的变体。社会方言是由同一定的社会因索相关的语官差异构成的,阶级和阶层、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宗教等社会因素都有可能对语言产生影响。【知识模块】 语言和社会29 【正确答案】 在一个人数众多、分布又广的国家和地区内,不同方言区的人们由于方言不同、彼此之间交往时往往发生很大困难,这就要求有一种共同的语言用做各方言区人们之间的交际工具,这种交际工具通称为民族共同语。因此,共同语即在一个统一的社会中说各种方言的人彼此交际时所使用的语言。它是与方言相对的一个概

17、念。例如,现代汉语普通话就是汉民族的共同语。不同方言区之间的交往决定了产生共同语的需要,但任何一个民族的共同语却不可能凭空杜撰。它都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同时又吸收其他方言的某些成分而形成的。比如,现代汉语普通话就是在我国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它里边又有着吴方言、湘方言、闽方言等方言中一些别具色彩的“营养成分” 。由于共同语既以一种方言为基础,又兼收其他方言的某些成分,同时,在语音上又以基础方言区内某一固定点的语音为标准。因此比起基础方言来,共同语的词汇更丰富,语法更精密,语音也更统一。【知识模块】 语言和社会30 【正确答案】 各地域方言间的差异可能表现在语言的各个方面。但一般来说,最突

18、出的差异在语音上面。我们把北方方言与粤方言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这种情况。北方方言的辅音音位有 22 个,粤方言只有 19 个,北方方言一般只有 4 个调位,粤方言则有 9 个,另外还有两种变调;北方方曹的元音没有长短之别,也没有塞音韵尾,而粤方言的元音不仅有长短之别,而且有一套塞音韵尾。在词汇上,不同的方言也有一些差别。不仅一般词可以不同,有些基本词也不尽一样。例如北方方言的“桌子”,粤方言叫“台”t i35;北方方言的“ 瓶子”,粤方言叫“樽”tsoen 53,北方方言的“精明能干 ”,粤方言叫 “呖”lik 等。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这些表示日常生活用语的基本词汇在各方言里有所差别,但一般来讲,

19、政治用语、科技语在各方言中却比较一致,它们具有超方言的特点。方言间语法上的分歧一般来说不像语音或词汇上的分歧那么大,但也还是能看出其差别的。如北方方言的“他先说”( 状语在动词之前),粤方言做“ 他说先 ”(状语在动词之后)虽然同一语言的各方言间有着种种差别,但毕竟共同点居多,否则就不可能还属于一个共同语。例如,汉语各方言都有 S-V-O 的基本语序,一般都缺少形态变化,很多词和语素是相同的,另外,在语音上也有着比较规则的对应关系。【知识模块】 语言和社会31 【正确答案】 语言的统一除了表现为不同的方言集中统一为民族共同语外,还表现为不同的语言统一成一种语言,而不同语言的统一主要是通过语言转

20、用来实现的。语言转用大多随武力征服或民族迁徙而发生。由于各民族都有坚持本民族语言、保持本民族文化的心理倾向,所以,语言转用往往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这一过程大致是:开始的时候,一个民族在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同时,出于社会交往的需要,逐渐学会另一民族的语言而形成双语现象,而后新学会的语言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使用的范围不断扩大,本民族语言随之退居次要地位,直至最终停止使用,语言转用才算完成。例如满族转用汉语就延续了三百多年,高卢的克勒特语和拉丁语的融合则花费了四个世纪之久。【知识模块】 语言和社会32 【正确答案】 语言转用要经过双语阶段。这是一个两种语言密切接触的过程,因而在双语阶段,语言间

21、会发生远大于单语情况下的影响,于是,即使是被替代的语言,也会在胜利的语言中留下自己的历史印记。一般情况下,胜利的那一种语言往往保存着自己的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继续按其内部规律发展,但同时也从失败的那一种语言里吸收一些成分丰富自己。例如汉语在历史上曾与蒙语、满语等语言发生过融合,其结果是汉语成为胜利者,而“萨其玛” 、“邋遢”,“ 哈尔滨”等词语则作为蒙语、满语的“ 遗迹”保存在现代汉语中。英语也曾作为胜利的一方同化了凯尔特语、古丹麦语和诺曼人的法语,但这些语言中的不少词语,如 sky(天空)、give(给) 、take(拿) 、they(他们)、people( 人民) 、war(战争)等以及-

22、ance、-al 等构词后缀却又被英语所吸收。【知识模块】 语言和社会33 【正确答案】 汉语的语素大都是单音节的,汉字又是基本上以字为单位来记录语素的,汉语汉字的这些特点使得说汉语的人在习惯上认定汉语的每个音节和每个汉字都是有意义的,因而在吸收外来成分时,就不习惯只把汉语的音节和汉字当做没有意义的记音符号来使用,也就是不习惯完全借音的借词形式,而总是喜欢用自己的语素来构成新词,喜欢用意译词和仿译词的形式来吸收外来成分。即使要利用借词形式,也总是想方设法地使借词带上意译的成分。常见的做法是在音泽形式上加上汉语表示类名的成分,即在音译形式上面加上一个意译的成分,对所表示的事物的类属做出说明。例如“吉普车”(jeep) 、“酒吧”(bar)、“ 卡车”(car) 等。或者在音译外语词时,尽可能选取与外语原词意义相关的汉字,使人们能够从汉字的意义上获得借词词义的提示。例如“基因”(gene)、“香波”(shampoo)、“的确良”(dacron)等就是这类借词。【知识模块】 语言和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