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28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914221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2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2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2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2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2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 2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是【 】(A)司法类推适用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C)平等适用刑法原则(D)罪刑相适应原则2 刑法的时间效力的内容不包括【 】(A)颁布时间(B)生效时间(C)失效时间(D)溯及力3 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是【 】(A)犯罪概念(B)犯罪构成(C)犯罪的主观要件(D)犯罪的客观要件4 陆某(15 岁) 先后唆使张某(15 岁) 盗窃他人财物折价 1 万余元;唆使李某(19 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共计 2000 元;唆使王某(15 岁)抢劫他人财物共计 1500 元。陆某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B)抢劫罪(

2、C)绑架罪(D)抢劫罪、绑架罪5 下列关于紧急避险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避险行为损害的利益可以大于所避免的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B)实行避险行为对行为主体没有任何限制(C)危险的来源中不包括人的危害行为造成的危险(D)避险必须是出于不得已而采取的行为6 主观上区分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标志是【 】(A)是否发生在犯罪实行阶段(B)行为人是否放弃犯罪(C)行为人是否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D)行为人是否“ 自动” 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7 对于教唆不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的教唆犯【 】(A)应当从重处罚(B)可以从重处罚(C)应当加重处罚(D)可以加重处罚8 犯罪的手段行为

3、或者结果行为,与目的行为或者原因行为分别触犯不同罪名的情况,是【 】(A)连续犯(B)结合犯(C)集合犯(D)牵连犯9 在我国,有权对犯罪者适用刑罚的是【 】(A)公安机关(B)人民检察院(C)人民法院(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10 死缓罪犯在缓期 2 年执行期间,被核准执行死刑的条件是【 】(A)严重违反监规监(B)实施了新的犯罪(C)故意犯罪(D)抗拒改造11 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一般自首是指犯罪人【 】(A)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B)被动归案后如实交代自己被指控的犯罪事实的行为(C)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D)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及其所

4、知道的他人罪行的行为12 依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 6 个月并宣告缓刑的,对其缓刑考验期限最短不能少于【 】(A)6 个月(B) 1 年(C) 2 年(D)3 年13 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借到 M 国探亲的机会滞留不归。一年后甲受雇于 N 国的一个专门收集有关中国军事情报的间谍组织,随后受该组织的指派潜回中国,找到其在某军区参谋部工作的战友乙,以 1 万美元的价格从乙手中购买了 3 份军事机密资料。甲的行为构成【 】(A)叛逃罪(B)间谍罪(C)投敌叛变罪(D)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14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主体是【 】(A)依法被确定的枪

5、支、弹药、爆炸物的制造、销售企业(B)依法被指定的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制造、销售企业(C)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D)一般主体,但只限于自然人15 甲与乙通奸多年,某日,甲要乙杀死其夫,乙不同意。甲毒打乙,并砸毁其家中物品,扬言如果乙 2 日内不能杀死其夫,就要乙自杀,乙不忍心杀夫而自杀身亡。甲的行为【 】(A)构成故意杀人罪(B)构成通奸罪(C)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D)不构成犯罪16 下列行为中,不属于拐卖儿童罪行为的是【 】(A)拐骗(B)绑架(C)接送(D)收养17 乙女听说甲男能将 10 元变成 100 元,便将家里的 2000 元现金交给甲,让甲当场将 2000 元变成 2 万元

6、。甲用红纸包着 2000 元钱,随后“变” 来“变”去,趁机调换了红纸包,然后将调换过的红纸包交给乙,让乙两小时后再打开看。乙两小时后打开,发现红纸包内是餐巾纸。甲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B)诈骗罪(C)侵占罪(D)抢夺罪18 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构成的妨害公务罪,与刑法规定的其他妨害公务罪的区别是【 】(A)以暴力方法,造成严重后果(B)以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C)以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D)不要求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但要求造成严重后果19 传播淫秽物品罪的主观方面是【 】(A)故意犯罪(B)故意犯罪,且具有牟利的目的(C)故意犯罪,但不要求具有

7、牟利的目的(D)故意犯罪,且具有营利的目的20 玩忽职守罪的主体是【 】(A)国家工作人员(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非国有公司职员(D)国有企业中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二、多项选择题21 成立不作为犯在客观上要求行为人须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的法律性质的义务,该义务的来源主要有【 】(A)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B)法规明文规定的义务(C)职务或者业务要求的义务(D)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E)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22 下列属于辨认控制能力分类的有【 】(A)完全辨认控制能力(B)相对辨认控制能力(C)部分辨认控制能力(D)减轻辨认控制能力(E)限制辨认控制能力23 与自然人犯罪相比,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的特

8、点有【 】(A)整体性(B)双重性(C)全面性(D)局限性(E)无罪主寸性24 根据刑法的规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犯罪有【 】(A)教唆他人犯罪,但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B)中止犯罪(C)防卫过当(D)犯罪未遂(E)胁从犯25 下列犯罪中属于集合犯的有【 】(A)赌博罪(B)非法行医罪(C)故意杀人罪(D)盗窃罪(E)放火罪三、名词解释26 危害公共安全罪27 逃汇罪28 伪证罪29 非法行医罪四、判断题30 我国刑法理论所使用的国际刑法一般是指超国家的、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予以适用的刑法。【 】(A)正确(B)错误31 在我国犯罪的所有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都适用我国刑法。【 】(A)

9、正确(B)错误32 我国公民李某乘开往菲律宾的中国轮船,在轮船驶入公海时,李某发现与自己素有仇怨的马某(我国公民)也在船上,于是乘马某不备,一刀将其捅死。对李某的犯罪行为适用我国刑法。【 】(A)正确(B)错误33 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上的从旧兼从轻原则比较符合平等适用刑法的原则。【 】(A)正确(B)错误五、简答题34 简述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相冲突的处理原则。35 简述被害人承诺的成立条件。36 简述诽谤罪与侮辱罪的主要区别。六、论述题37 试述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异同。七、案例分析题37 某日深夜,30 岁的李某潜入一住宅区内行窃。当其翻窗进入一户人家房内时,见 28 岁的王某正在撬一个

10、柜子,即喊道:“你小子在这里干啥?”王某受惊,欲逃走,被李某拉住。王某这时才发现是自己的老相识李某,便说:“这个柜子真难撬。” 于是两人合力将柜子撬开,从中窃得价值人民币 8000 余元的高级照相机及现金 4000元。在逃离时,王某为了破坏现场,将房内的一个电炉插上电源并在其上面放了一个纸箱。逃离该住宅区后,李某问王某:“你刚才在后面磨蹭什么?”王某说:“我把房里的电炉插上了。” 李某听后没有吱声。当晚,该住宅区因此发生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问:38 李某构成什么罪? 王某构成什么罪 ?两人之间有无属于共同犯罪的行为 ?39 如果当时李某看见王某将电路插上电源,并问王某:“干吗?”

11、王某回答:“破坏现场呀!”李某夸道:“ 还是老兄厉害。 ”接着两人离开现场,大火烧毁了整幢楼房。此时,李某与王某对放火行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 2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刑法第 3 条、第 4 条、第 5 条的规定,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1)罪刑法定原则;(2)平等适用刑法原则;(3)罪刑相适应原则。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刑法时间效力包括刑法的生效时间、失效时间、溯及力与限时法效力,不包括颁布时间。故应选 A 项。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任何行为,凡是符合某种犯罪构成的,就成

12、立犯罪;凡是不符合犯罪构成的,就不成立犯罪。4 【正确答案】 B5 【正确答案】 D6 【正确答案】 D7 【正确答案】 A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一般认为牵连犯,是指犯罪的手段行为或者结果行为,与目的行为或者原因行为分别触犯不同罪名的情况。即在犯罪行为可分为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时,如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分别触犯不同的罪名,便成立牵连犯,在犯罪行为可分为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时,若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分别触犯不同的罪名,也成立牵连犯。9 【正确答案】 C10 【正确答案】 C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自首分为一般自首和特别自首。其中,一般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

13、为。12 【正确答案】 B13 【正确答案】 B14 【正确答案】 C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凭借某种权势或利用某种特殊关系,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心理强制方法,使他人自杀身亡的,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故应选 A 项。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拐卖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儿童的行为。因此,本题应选 D 项。17 【正确答案】 B18 【正确答案】 D19 【正确答案】 C20 【正确答案】 B二、多项选择题21 【正确答案】 A,B,C,D,E22 【正确答案】 A,B,C,D,E【试题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及司法实践。行为人的辨认控制能力

14、可分为:(1)完全辨认控制能力;(2)相对辨认控制能力;(3)部分辨认控制能力;(4)减轻辨认控制能力;(5)限制辨认控制能力;(6)无辨认控制能力。23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具有整体性,即单位的刑事责任是单位整体的刑事责任,而不是单位内部各成员的刑事责任。(2)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具有双重性。即对于单位犯罪,原则上除了追究单位整体的刑事责任外,还要追究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3)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具有局限性,即一方面,单位不可能成为一切犯罪的主体,因而不可能对一切犯罪承担刑事责任,从法律

15、规定上说,只有当刑法规定了单位可以成为某种犯罪的主体时,才可能将单位认定为犯罪主体;另一方面,对犯罪的单位本身,只能适用有限的刑罚方法,即只能判处罚金,而不能判处其他刑罚。24 【正确答案】 A,D25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集合犯,是指犯罪构成预定了数个同种类的行为的犯罪。一般认为,包括常习犯、职业犯与营业犯。其中 A 项属于营业犯, B 项属于职业犯。三、名词解释26 【正确答案】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危害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的安全以及公共生活的平稳与安宁的行为。27 【正确答案】 逃汇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将外汇存放境外,或者将

16、境内的外汇非法转移到境外,数额较大的行为。28 【正确答案】 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29 【正确答案】 非法行医罪: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行为。四、判断题3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我国刑法理论所使用的国际刑法一般是指规定违反国际公法原则(或违反人类共同利益) 的犯罪及制裁的法律。本题中所指的国际刑法在世界上还不存在。3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刑法第 6 条第 1 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

17、适用本法。第 11 条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这意味着即使上述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也不适用我国刑法。3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我国轮船应视为我国领域,而且李某是我国公民,故本案无论从属地原则考虑还是从属人原则考虑,都应适用我国刑法。3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上的从旧兼从轻原则比较符合罪刑法定的原则。因为“从旧”表明了对行为时不受处罚的行为,不能适用裁判时的法律给予处罚;即使行为时应受处罚的行为,原则上也应按行为时的法律处罚。这正体现了定罪判刑以行为时有法律的明文规定为限的思想。另一方面,罪

18、刑法定原则包含着保障行为人自由的观念,因此,当适用新法有利于行为人时,应适用新法的规定。五、简答题34 【正确答案】 (1)当某种行为同时符合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的规定时,应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仅适用特别刑法。(2)如果某一行为同时符合两个同等效力的特别刑法的规定,则应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仅适用新的特别刑法。(3)如果某一行为同时符合两个效力不同的特别刑法,则应适用效力更高的特别刑法。35 【正确答案】 (1)被害人对被侵害的法益具有处分权限。(2)承诺者必须对所承诺的事项的意义、范围具有理解能力。(3)承诺必须是被害人的真实意志,故戏言性的承诺、基于强制或者威压作出的承诺无效。(4)承

19、诺至迟必须存在于结果发生时,被害人在结果发生前变更承诺的,则原来的承诺无效。(5)经承诺所实施的行为不得超出承诺的范围。36 【正确答案】 诽谤罪与侮辱罪在客体、主体、主观方面都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两点:(1)诽谤罪的方法只能是口头或文字的,不可能是暴力的;侮辱罪的方法既可以是口头、文字的,也可以是暴力的。(2)诽谤罪必须有捏造并散布有损于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的行为;侮辱罪既可以不用具体事实,也可以用真实事实损害他人名誉。六、论述题37 【正确答案】 (1)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相同点: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前提相同。都必须是在

20、合法权益正在受到紧迫危险时才能实施。责任相同。都可以在合理限度内给某种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害,不负刑事责任;如果超出法定限度造成损害结果的,都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危害的来源不同。正当防卫的危害来源仅限于人的不法侵害,而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既可以是人的不法侵害,也可以是自然灾害、动物的侵袭,疾病等特殊情况形成的危险以及人的危害行为造成的危险。行为所损害的对象不同。正当防卫只能损害不法侵害者的利益,而紧急避险则是损害无辜的第三者的合法权益。行为的限制条件不同。只要有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都可以实施正当防卫,而紧急避险的实施,只能是在没有任何其他方法排

21、除危险的情况下,不得已而实施。对损害程度的要求不同。正当防卫所造成的损害可以大于不法侵害者可能造成的损害,即只要所造成的损害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不过于悬殊即可,而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则只能小于或者等于所避免的损害,不能大于所避免的损害。主体的限定不同。正当防卫是一切公民的权利,对行为主体没有限制,而紧急避险对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在避免本人的危险时不适用。七、案例分析题38 【正确答案】 李某构成盗窃罪,王某构成盗窃罪与放火罪。李某与王某有共同盗窃的故意,并共同实施了盗窃的行为,因而是共同犯盗窃罪。王某在放火时,并没有与李某商量,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而且李某也没有实施放火行为,所以李某不能构成放火罪的共犯。39 【正确答案】 李某、王某应当构成共同犯罪。因为二人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并且有协同一致的犯罪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