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自考(心理学)模拟试卷 1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饥择食、渴择饮 ”,这种行为动机属于 【 】(A)内在生理性动机(B)外在生理性动机(C)内在社会性动机(D)外在社会性动机2 在困难复杂的学习或工作中,其活动效率与动机强度的关系是 【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中度最适宜(D)两者无关3 有些人喜欢呆在具有竞争性和能体现较高地位的场合或情境中,他们也会追求出色的成绩,这些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是 【 】(A)成就动机(B)权力动机(C)工作动机(D)交
2、往动机4 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级需要是 【 】(A)尊重的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安全的需要5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社会交往需要属于 【 】(A)生理与安全的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求知与审美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6 人们遭遇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时产生的情绪体验称为 【 】(A)心境(B)激情(C)应激(D)感情7 关于情绪的功能,以下陈述不正确的是 【 】(A)情绪具有激励作用(B)情绪只影响心理健康,不影响生理健康(C)情绪的外部表现具有信号传递作用(D)在困难复杂的任务中,低水平的情绪有助于保持最佳的操作效果8 “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 ,这说
3、明情绪具有的功能是 【 】(A)信号功能(B)调控功能(C)激励功能(D)健康功能9 俗话说:“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这表明人格具有 【 】(A)独特性(B)统合性(C)稳定性(D)功能性10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的各方面彼此和谐一致时,就会呈现出健康人格特征;否则,就会使人发生心理冲突,产生各种生活适应困难,甚至出现“分裂人格” 。这体现了人格特性的 【 】(A)独特性(B)稳定性(C)统合性(D)功能性11 在认知类型中,根据大脑左右半球差异而划分的认知风格类型是 【 】(A)冲动型与沉思型(B)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C)主动型与被动型(D)系列型与同时型12 张飞争强好斗,为人热情直率,
4、朴实真诚,但鲁莽冒失,其气质类型是 【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13 小明思维灵活,行动敏捷,适应性强,但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小明的气质类型是 【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14 有的人正直无私,有的人虚伪自私。像这些具有道德评价含义的人格差异,我们将其归为 【 】(A)气质差异(B)能力差异(C)性格差异(D)兴趣差异15 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风格,如人们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的差异是性格的 【 】(A)态度特征(B)情绪特征(C)意志特征(D)理智特征16 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其中
5、个人特质包括 【 】(A)中心特质、首要特质、重要特质(B)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C)中心特质、重要特质、根源特质(D)根源特质、首要特质、次要特质17 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继承并发扬了奥尔波特的理论,其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 【 】(A)中心特质(B)首要特质(C)根源特质(D)表面特质18 投射测验的理论依据是 【 】(A)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B)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C)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D)奥尔波特人格特质理论19 主题统觉测验属于 【 】(A)感觉测验(B)知觉测验(C)情绪测验(D)人格测验2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选拔间谍时采用了一种测量策略,将候选人置于一个模拟的秘
6、密情境中,考察其应对压力、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这一策略是 【 】(A)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B)情境测验(C)性格教育测验(D)投射测验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3 分21 长时记忆22 发现学习23 概念24 流体智力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25 什么是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26 简述减少社会惰化的有效途径。27 简述群体的主要功能。28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29 毕生发展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 31、32 小题任选 1 题,2 题均答者,以前 1 小题计分,8 分。第 33 小题必答。10 分。共 18 分30 试论述记忆的基本过程。31 影响青少年人格形成的因素
7、有哪些?请联系实际论述青少年人格发展的保障条件。32 试述皮亚杰有关儿童学龄期的社会性发展理论。五、案例分析题33 请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下面的案例进行分析:古时候,惠州有一对亲姐妹嫁在同一个村子,又互为邻居。姐姐没有生育,其夫又娶了小老婆。这一天,妹妹生了男孩。正巧,姐夫的小老婆同一天生了个女孩,但他们却对外诡称生的是儿子。一天半夜,他们放火烧了一间房屋,趁人们救火忙乱之机,偷偷将自家的女孩与妹妹的儿子互换衣服,把女孩留在妹子家,把男孩抱回。妹妹发觉以后,前去索要,姐姐却无论如何不肯,于是告到官府。惠州知州陈祥坐堂审理。见姐妹各执其词,争执不休,一时又找不到确凿证据。正苦于无法定断,忽急中生智,
8、计上心来。他佯装自言自语:“一子,两家相争,既然无法判明,只有杀子结案。”言毕,即令衙役在堂前放一水缸,对姐妹们说:“你们这样争吵不休,本官又无良策决断,不如把这孩子淹死,来解决这场争端吧!”又密令衙役假装把孩子投入水缸的样子,同时驱赶姐妹出堂。妹妹见状失声大哭,奋力去救孩子,不顾衙役阻拦,以至摔倒堂前,仍要拼命去救儿子,姐姐却扬长而去。陈祥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把孩子断还给妹妹。然后严审姐姐,她不得不供出了实情。全国自考(心理学)模拟试卷 1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
9、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机的种类。生理性动机也称为驱力,是由个体的生理需要所驱动而产生的动机。它以个体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对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饥、渴等便是保证有机体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生理性动机。又因为它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故属于内在生理性动机。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动机的最佳水平随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简单容易的活动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当活动难度加大时,动机强度要降低。3 【正确答案】 B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斯洛的需要理论。马斯洛将需要分为
10、五个层次,这五个屡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5 【正确答案】 B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情绪状态。当人面临危险或突发事件时,人的身心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这种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叫应激。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情绪情感的功能。人对社会的适应是通过调节情绪来进行的,情绪调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疾病,故 B 项的说法错误,答案选 B。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情绪情感
11、的功能。情绪情感具有健康功能,即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各种疾病。题干中的这句话就形象地说明了情绪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格的稳定性特征。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要想改变它,是较为困难的事情。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说明的就是人格的稳定性。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格特性。人格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的各方面彼此和谐一致时,就会呈现出健康人格特征;否则,就会产生各种生活适应困难,甚至出现“分裂人格”。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知类型的划分。达斯等人在脑神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系列型与同时型认知风格。他们认为左优势脑的个体在对信息进行加工时,表现出系列型加工风格;而右优势脑的个体则表现出同时型加工风格。12 【正确答案】 A13 【正确答案】 B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性格差异。性格是一种与社会最密切相关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镶嵌了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其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例如,有的人呢正直无私,有的人虚伪自私。像这些具有道德评价含义的人格差异,我们都将其归为性格差异。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13、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是在人们的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风格,包括人们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的差异。例如,有的人毒性思维过多,总是往坏处去想;有的人则视野开阔,不患得患失。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两类。共同特质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个人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个人特质又分为三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17 【正确答案】 C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投射测验。投射测验一般是由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
14、自己的动机、态度、感情以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映出来,然后由主试将其反应加以分析,就可以推出若干人格特性。它的理论依据是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19 【正确答案】 D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情境测验。情境测验是将被试放在类似或模拟“真实”的标准情境中,通过观察被试的实际表现以推测其能力、品行或人格的方法。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选拔间谍时采用的一种测量策略。军事心理学家们没有采用纸笔测验,而是将候选人置于一个模拟的秘密情境中,考察候选人应对压力、解决问题、维持领导力以及忍受各种审讯而不透露机密的能力。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3 分21 【正确答案】 长
15、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22 【正确答案】 发现学习:指在缺乏经验传授的条件下,个体自己去独立发现、创造经验的过程。23 【正确答案】 概念:是指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识活动的基本单元,是以词的形式来表现的。24 【正确答案】 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25 【正确答案】 研究认为,人类个体进行社会交往,除维持生存的客观需要外,还有着深刻的心理动因,从产生行为动机的心理需要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本能、合群需要和自我肯定的需要。(1)人的交往需要是一种本能,
16、是在个体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2)每一个人都具有合群需要,个体不可能没有人际交往,适当的人际交往是人类个体满足自身合群需要的手段。(3)每一个人对自身的了解都来源于社会学习过程,尤其是对自我的了解,必须依赖于与他人的交往。26 【正确答案】 (1)不仅公布整个群体的工作成绩,而且还公布每个成员的工作成绩,使大家都感到自己的工作是被监控的,是可评价的。(2)帮助群体成员认识他人的工作成绩,使他们了解不仅自己是努力工作的,他人也是努力工作的。(3)不要将一个群体弄得太大,如果是一个大群体,就可以将它分为几个小规模的群体,使得更多的成员能够接受到外在影响力的影响。27 【正确
17、答案】 群体生活是人类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群体的主要功能有:(1)给成员以心理上的归属感。同一群体的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会表现出观念与行为的一致性,当与其他群体相比较时,成员就会产生一种属于自己群体的感觉,这就是归属感(情感方面的影响)。(2)使成员具有认同感。同一群体的成员对重大事件和原则问题的认识倾向于与群体保持一致。当个人对外界情况不明时,这种认同就会发生很大的相互影响,有时甚至会是盲目的(比如在认知方面的影响)。(3)使成员获得社会性支持。当个体的思想与行为符合群体要求时,就会受到群体的赞许与鼓励,使个体获得社会性支持,从而强化了这种与群体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行动方面的影响)。28
18、【正确答案】 (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29 【正确答案】 (1)人生的发展,除了身体在生物意义上的发育、成熟以外,是一个伴随人的一生的过程,其行为的变化过程贯穿于从胎儿期到死亡的全部一生,行为变化过程反映了个人的不同行为表现增强和减退的情况。(2)发展具有多维性和多向性,发展的方向也因发展内容的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3)发展由获得和丧失组成,是一个有序变化的过程,并非仅仅意味着增长。(4)心理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和可塑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形式。(5)心理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个体的发
19、展是年龄阶段、历史阶段和非规范事件等多种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 31、32 小题任选 1 题,2 题均答者,以前 1 小题计分,8 分。第 33 小题必答。10 分。共 18 分30 【正确答案】 一个完整的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编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保持,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提取。(1)编码。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一般来说,我们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取的外界信息,首先要转换成各种不同的记忆代码,即形成客观物理刺激的心理表征。如何对信息编码直接影响到记忆的储存和以后的提取,一般情况下,对信息采用
20、多种方式编码会收到更好的记忆效果。(2)保持。也称储存,已经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时间后才可能被提取出来再次活动,参与深度加工或付诸应用。但信息的保存并不都是自动的,除强度高、印象深刻的以外,在大多数情况下,为了日后的应用,我们必须主动地想办法,努力将信息保存下来。即便如此,已经储存的信息还可能受到破坏,出现遗忘。(3)提取。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只有被提取出来加以应用,才是有意义的。提取有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回忆和再认。例如,在实验中,主试呈现几个电话号码,让被试根据自己的记忆进行复述,这就是回忆或重现。日常所说“记得” 指的就是回忆或重现。如果让被试在一组电话号码中选出哪些电
21、话号码是已经给出的,就是再认。回忆由于线索较少,因此在各种记忆中是最困难的。再认容易,原因是原刺激又呈现在眼前,材料已经重现,有各种线索可以利用,需要的只是确定它的意义或和其他事物的关系等。31 【正确答案】 (1)生物学因素。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基因、生化因素、脑结构与功能等。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及难易。(2)社会文化因素。文化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强大的塑造力量。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力因文化而异,这要看社会对顺应的要求是否严格。社会文化具有对人格的塑造功能,这反映在不同文化的民族中是有固有的民族性格。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历来就被人们所认可
22、,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3)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4)早期童年经验。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来决定人格;早期童年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5)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
23、场所。教师、学生班集体、同学与同伴等都是学校教育的元素。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同龄伙伴对孩子人格发展具有“扬善弃恶” 的作用,学校是人格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其对人格的塑造能力是不容忽视的。(6)自然物理因素。自然环境对人格不起决定性影响作用,更多地表现为一时性影响;自然物理环境对特定行为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人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保障条件:(1)社会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人格健康发展的氛围。(2)父母要选择恰当的教养方式。(3)学校教育要培养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人格。32 【正确答案】 皮亚杰曾用观察法、对偶故事法、两难故事法,以及儿童对惩罚的看法来研
24、究儿童的道德判断以及儿童对规则的认知规律。他发现,儿童对已有的道德定向的认知表现出以下四个特点:(1)从认识单纯的规则到了解真正意义的准则。(2)从单方面的尊重到多方面的尊重。(3)从约束的道德品质到合作的道德品质。(4)从他律到自律。皮亚杰在其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中,把儿童的道德品质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 岁) 。该阶段的儿童不顾规定,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即规则对于他来说,还不具有约束力。(2)权威阶段(67、8 岁)。在这个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即他律的道德感在一些情感反应和作为道德判断所特有的某些显著的结构中表现出来。(3)可逆性阶段(
25、810 岁)。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是儿童的思维进入了具体运算阶段,也就是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特点。(4)公正阶段(1012 岁)。在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而这种公正和平等是符合儿童自身的特殊情况的,公正感成为情感领域中的核心规范。五、案例分析题33 【正确答案】 (1)陈祥断子的奥秘就在于巧妙地利用了人们的情感,当他佯称要把孩子淹死的时候,妹妹“失声痛哭”“摔倒堂前”“拼命救儿”姐姐却无动于衷,扬长而去。两种不同的表现,使孩子的归属也一清二楚了。(2)情感是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高级的主观体验。人认识和变革客观现实的时候,对现实中的对象和现象总是持有各种各样的态度,并因此
26、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明媚的春光使人产生愉悦,祖国建设的巨大成就使人自豪,流氓的厚颜无耻激人愤怒,做错了事感到内疚等。所有这些,都是人的情感的不同形式。上述妹妹正是出于母子的骨肉之情才不顾一切去救孩子的。这是一种世界上最真挚、最深厚、最伟大的情感,装是装不来的。(3)表情是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交往的一种手段。人们除了言语交往之外,还有非言语交往,如表情。在人类交往过程中,言语与表情经常是相互配合的。同是一句话,配以不同的表情,会使人产生完全不同的理解。所谓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就更多地依赖于表情的作用。而且,表情比言语更能显示情绪的真实性。有时人们能够运用言语来掩饰和否定其情绪体验,但是表情则往往掩饰不住内心的体验。情绪作为一种内心体验,一旦产生,通常会伴随相应的非言语行为,如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等。一些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类交往活动中的信息表达时发现,表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