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ZBG25 013一90久效磷乳油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久效磷乳油的技术条件、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由久效磷原药与适宜的乳化剂和溶剂配制成的久效磷乳油。有效成分:久效磷化学名称:0,0一二甲基一0-(1一甲基一2-(甲基氨基甲酞)乙酞基磷酸醋。结构式:OIP /CHsOCH,CONHCH,分子式:C,HNO,P相对分子质量:223.17(1987年国际原子量)2引用标准GB 1600农药水分测定方法GB 1603农药乳剂稳定性测定方法GB 4838乳油农药包装GB 669。久效磷含量分析方法3技术要求3. 1外观:棕色或红
2、棕色液体,无可见的悬浮物和沉淀。3.2久效磷乳油还应符合下列指标要求:指标名称指标40%乳油久效磷含敏,%(二/二)要34.0水分,%(二/二)簇0. 4酸度(以H,SO;计),环恤/m)簇2.0乳液稳定性(稀释500倍)合格低温稳定性,合格热贮稳定性即合格注1),2)为抽检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1990一04一11批准1991一01一O1实施I】3f)ZBG25 013一904检验方法4.1久效磷含量的测定按GB 6690进行测定。4.2水分的测定按GB 1600中的卡尔费休法测定。4.3酸度的测定4.3.1试剂和溶液a.乙醇(GB 679)溶液:50% ( V/V);b.氢氧化钠(
3、GB 629)标准滴定溶液:。(NaOH)二0. 02 mol/L;c.澳甲酚绿一甲基红指示液:3份1 g/L滨甲酚绿乙醉溶液与1份2 g/L甲基红乙醉溶液混合摇匀。4.3.2分析步骤称取1g(精确至0.0002g)试样,放人250 mL三角瓶中,加入50 mL50%乙醇溶液,滴加8-10滴混合指示液,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绿色为终点。同时做空白测定。4.3. 3计算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久效磷乳油的酸度X,按下式计算:c(V,一Vo) X 0. 049刀盈X100式中:。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V,滴定试样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V。一一滴定空白消耗氢氧化
4、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仇称样量,9;0. 049一一与1. 00 m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 (NaOH)=1. 000 mol/L相当的硫酸以克表示的质量。4.4乳液稳定性试验将样品稀释500倍,按GB 1603测定;上无浮油下无沉油或沉淀为合格。4. 5低温稳定性试验量取约80 mL试样于100 mL烧杯中,放入0士1的冰箱或冰一水浴中,放置1h,并不时加以搅拌,观察杯内是否有固体或油状物析出;没有,为合格。4.6热贮稳定性试验4.6.1仪器a.恒温箱(或恒温水浴):控温精度为士20C;b.安瓶:50 mL,长颈;c注射器。4.6.2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将约30 mL试样注入干净的安瓶
5、中(避免试样接触安瓶颈),置此安瓶于冰一盐浴中冷却,用煤气灯封口(避免溶剂蒸发).至少封2瓶。将封好的安瓶先放人一金属容器内,再将该容器放入54士2恒温箱(或恒温水浴)中,贮存14天。热贮后,除久效磷含量允许降至贮前测得含量的85%,酸度允许升至3%外,其他指标仍应符合标准要求。5检验规则5.1久效磷乳油,应由生产厂的质量监督检验部门进行检验。低温稳定性和热贮稳定性为抽检项目,至少三个月抽检一次。生产厂应保证出厂的乳油,都符合本标准要求。每批出厂的乳油,都应附有一定格式1131ZBG25 013一90的质量证明书。5.2使用单位有权按照本标准的各项规定,对收到的久效磷乳油的质量进行检验,检验各
6、项指标是否符合本标准要求。5.35. 4每批久效磷乳油的量,应不超过包装贮罐的容量。取样方法用随机方法从每批总数的5%中取样;小批者,不得少于3箱。将所取样品混合均匀,取出约500 g,分别装到两个清洁、干燥带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瓶上粘贴标签,注明:生产厂名称、产品名称、批号和取样日期,一瓶送交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检验,一瓶封存。5.5检验结果若有的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应重新自两倍量的包装箱中取祥检验。重新检验的结果,即使只有一顶扎你不符合要求,则整批久效磷乳油产品为不合格。5.6当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发生争议时,可以通过协商解决;或由法定的检验机构,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仲裁分析。6标志,包装、运翰和贮存6.1久效磷乳油的包装和标志,应符合GB 9838中的有关规定。6.2贮运时,严防潮湿,受热和日晒;贮存库应保持低温、干燥、通风良好;不得与食物、种子、饲料混放;避免与皮肤接触,防止由口鼻吸入。6.3在正常贮存条件下,本产品的保证期为2年(从生产日期算起):在保证期内,久效磷含量应不低于31. 0%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化学工业部科技司提出。本标准由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归口。本标准由沈阳化工研究院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宇凯、刘国秀、张云真、诸本贤、吴成德。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