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第9_10课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918224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第9_10课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单元第9_10课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单元第9_10课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单元第9_10课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单元第9_10课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910 课 登岳阳楼 菩萨蛮(其二)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坼(ch) 乾坤(qin kn) 戎马(rn)凭轩(xun) 涕泗(s) 菩萨(p s)垆边(l) 曾谙(n)2.辨形组词Error! Error!Error! Error!二、词语积累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吴楚东南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乾坤日夜浮:象征日月星辰等戎马关山北:借指战争凭轩涕泗流:眼泪、鼻涕游人只合江南老:只应画船听雨眠: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垆边人似月: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三、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

2、流。(4)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5)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2.课外名句(1)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韦庄木兰花2(2)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一、作者简介(1)杜甫,详见蜀相 。(2)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唐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他生活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早年寓居长安、洛阳、虢州等地。壮岁南游,足迹遍长江南北,浪游十余年,到昭宗乾宁元年(894)才考中进士,任校书郎。他的诗多为记游怀古、感乱伤离之作,写得有情致,因他有反映黄巢义军攻入长安的长诗秦妇吟而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 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

3、木兰辞并称为“乐府三绝” 。韦庄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 ,但风格与温不同,一般比较清丽自然,清朗疏淡,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家,著有浣花集 。二、背景展示(1)这首诗是大历三年(768)冬,诗人自公安(今属湖北)到达岳阳(今属湖南)后写的。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其余两个是黄鹤楼、鹳雀楼)。杜甫曾两次登岳阳楼,这首诗所记当是第一次,时间大约是到达岳阳之初,当时诗人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不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蕴涵

4、着浩然胸怀的名篇。(2)菩萨蛮,词牌名。韦庄菩萨蛮共有五首,这是第二首,五首词并非一时一地之作。这首词为作者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1.登岳阳楼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答:_答案 写了洞庭水、岳阳楼、吴楚大地、天地日月星辰、孤舟、关山、栏杆。这些景物壮阔而悲凉。2.按常情,作客异乡的游子总因不得还故乡而愁绪满怀,但菩萨蛮(其二)这首词却偏偏反过来说:“还乡须断肠。 ”这是为什么?这和词人所要表达的主旨有什么关系?答:_答案 作 客 他 乡 总 有 思 乡 之 情 , 但 本 词 却 反 过 来 说 “还 乡 须 断 肠 ”, 富 有 诗 意 , 因 为 江 南 的 风3景 太 美 了

5、 , 江 南 太 让 人 留 恋 了 , 若 正 当 当 游 之 年 而 北 归 , 北 来 的 人 岂 不 要 思 念 这 迷 人 的 江 南 ?年 老 由 于 游 兴 淡 漠 , 倒 也 罢 了 。 其 新 意 在 于 , 把 “江 南 好 ”的 主 题 强 调 到 无 以 复 加 的 程 度 。一、阅读登岳阳楼 ,回答问题:1.结合全诗,赏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中“坼” “浮”的表达效果。答:_答案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既是实写,又寓想象。从楼上望去,洞庭湖把祖国东南之地分为两半,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一“坼”一“浮” ,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形

6、象。2.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 在诗的尾联,诗人又从狭处跳到阔处,从个人推及国家。 “戎马关山北”五字,体现出诗人胸中装有黎民社稷,襟怀无比宽广。二、阅读菩萨蛮(其二) ,回答问题:3.简要分析“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两句蕴涵的意境。答:_答案 第一句从色彩角度写出了江南水乡的特点,富有诗意,且给人以开阔、明净的感觉;第二句有词人自身的心绪流露,悠闲之极。4.简要分析菩萨蛮(其二)的结构特点。答:_答案 这首词写景只有两句,却以写意的画法,画出江南水乡的最大特点,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象空间。写江南的人

7、美,只写垆边女的皓腕,而“似月”的美貌,又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象空间。开头用“人人尽说”这一侧面描写的手法,令人信服。一般游子,总会发出“思归”而不得的感慨,而这首词的结尾又巧妙地呼应开头,反传统而用之,说游人和客居者应老死于此,否则将遗憾无穷,俏皮而极富新意。白居易在忆江南中描写江南美景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结合菩萨蛮(其二)的江南美景,说说二人在描写景物上有何不同。答:_答案 白居易以对仗的形式,采用对比的手法,直接描写江南春景静态之美;韦庄江南美景中动静结合,景人互映,让人痴迷难舍。意境更深更美,情感更真更烈(未老还乡须断肠)。41.课本素材点击素材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

8、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运用示例 江南的天是透明的,它安静,它晶莹;江南的风是轻盈的,它飘荡,它轻徐。江南的山是温柔的,它绵延,它空灵,山色空蒙雨亦奇;江南的水是多情的,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的女子娇小玲珑,秀气至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当你漫步于这秀美的山水之间,静卧在画船中静听着滴答的雨声小眠,你会感受到,你的生命已经融入到了江南的生命中,在这一刻,定格成为永恒的宁静。2.课外素材文明出境游,莫让陋习使国家蒙羞据上海春秋旅行社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经理讲述:一对 80 后夫妻,还带着一个 5 岁的孩子,他们参加的是 10 月 17 日至 22 日的日本六日游,路线包括名古屋、大阪、东京、

9、箱根和富士山。17 日晚上,这一家三口从宁波出发,抵达了名古屋,入住东横酒店。他们住的是一间双床房,当晚想把两张床拼在一起。挪开床后,发现床下有个备用的新马桶盖,他们以为是上一个住店游客购买后遗忘在酒店的,于是起了贪小便宜的心理,就把它装到自己行李箱里了。因为日本大多数酒店都是直接退房,不查房,所以当时酒店并没有发现。18 日上午,地接导游接到酒店电话,于是我们的随团领队就找到游客了解事情经过。客人承认自己拿走了马桶盖,当晚就寄还给了东横酒店,还写了一封道歉信。现酒店方对此事已不予追究,“年轻人难免会犯错,我们应该给他们改正的机会” 。点评 “赴日游客带走酒店马桶盖”一事,经网络曝光后引起热议

10、。很多人认为这件事“丢中国人的脸” 。此事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原因也在于其触动了国人的集体羞耻感。虽然有人说,不要动辄就把游客的个人行为和国民素质联系起来,这听起来很不错,不过只是一种美好的文字游戏。所谓“中国人的素质”都是通过每个具体人的具体言行呈现的。所以看到游客在海外偷马桶盖感到“丢中国人的脸”是最本能的、最朴素的反映。这种集体的羞耻感和舆论压力,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集体教育,会让当事人羞耻,会推动形成提升文明素养的共识。请你思考 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5肩 膀常常会想,要怎样一副铁肩才扛得起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剧变产生的心理落差?才扛得起夹缝中的芸芸众生的声声叹息?才扛得起中

11、国诗歌在社会剧变中的大课题?(1)所以,不敢想象杜甫是怎样用他并不健壮的躯体承载着一切。驾一叶平平仄仄搭起的小舟,穿梭于暗流涌动的江水中,我能想象杜甫逆流而上的艰难。他走在唐朝的下坡路上,注定要弓着腰,低着头,一点一滴地细数着黎民百姓的苦难,然后蘸着浓于墨的悲哀,含泪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他的使命决定了他不可能过得轻松。 “穷则独善其身” ,多少人用这句话安慰自己,摇摇头,屈服于黑暗的社会现实,从此只为个人和家庭的前景奔走。可是,杜甫的心是与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连在一起的,所以不管多艰难,他都要用自己的肩膀撑出一片天地,容纳他们的叹息。于是有了破旧茅屋中的那声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

1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有了那句又恨又悲的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而咸阳桥上“直上干云霄”的哭声也从此被后人深深铭记。他是真正的人民“代言人” ,以自己的肩膀扛起一段属于百姓的“诗史” 。翻开杜甫的人生,不由得让人想起这句话:“文章憎命达。 ”他仕进无门,困顿十年,方得小职,安史之乱中又流亡颠沛,为人所俘,直至最后,贫病交加而死。当他幼年在自己的枣树上爬上爬下,把笑声洒满整个庭院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命运之神已给他安排下这样一条坎坷异常的人生之路。幼时身体羸弱的他也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将用这一副肩膀扛起自己人生的不幸和整个时代的悲哀。(3)而杜甫竟然扛住了。尽管生活已是“

13、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可他从没把自己的目光拘囿于个人的得失与悲喜,就在他即将撒手人寰,在他为自己举行告别仪式的时候,还在关心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他总是放眼大众,深入到人们的心中,体察最底层人民的苦难。然后聚焦,酝酿,提炼,挥洒。杜甫是大儒,可他分明又是高于传统的儒家。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杜甫却不管穷达,都要兼济天下。儒家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杜甫却是不管在不在位,都要谋其政。(4)那些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歌的叙事诗中少见直接的抒愤与哀喊,他总是从局外人客观平静的视角冷眼旁观,从一种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迸发出更为沉重和浓郁的愤懑

14、。这样的诗不知使后代的多少人怒火胸中烧,泪水眼中噙。西川的一句诗也许是杜甫最好的写照:在一个晦暗的时代,你是唯一的灵魂。(5)都说“男人铁肩担道义” ,那么杜甫就是古往今来真正的大男人。一副肩膀,看似柔弱,却撑起了中国历史上一座文学与道义的高峰,让人远远观望,赞叹不止。思悟要点(1)开头连用三个问句有怎样的效果?提示 开篇点题,领起下文;引人思考,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杜甫“铁肩”的社会意义。6(2)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一种素材技法?提示 典型人物再现法:让人物直接出场,对人物进行描写。(3)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一种素材技法?提示 一句诗句引用再评点法:围绕着一句诗

15、展开议论,抒发情感。侧重于“点”的论述。(4)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一种素材技法?提示 引用多个诗句,围绕着诗句内容,从不同角度展开议论,抒写情感。侧重于“面”的论述。(5)写西川的一句诗在描写方面属于哪一种方法?提示 侧面描述。体现了对杜甫一生的高度评价。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楚东南坼 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B.老病有孤舟 老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C.皓腕凝霜雪 凝:聚集,凝聚D.还乡须断肠 须:应该,应当答案 B解析 老病:年老且生病。2.下列对文本分析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登岳阳楼是杜甫中年时期的作品。B.登岳阳楼意境宏大,炼字炼句准

16、确。C.菩萨蛮,词牌名,与诗歌内容无关。D.“人人尽说江南好”一句,受白居易忆江南中“江南好”句子的影响。答案 A解析 应为其晚年时期的作品。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登岳阳楼中描绘洞庭湖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自然景象的句子是“_,_” 。(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家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 。(3)菩萨蛮(其二)中描写江南人物之美的句子是“_,_” 。(4)菩萨蛮(其二)中抒发诗人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感的句子是7“_,_” 。答案 (1)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2)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3)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4)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二、阅读理解4.阅读

17、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泊岳阳楼下杜 甫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檠,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B.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炼字,比如颔联中的“翻” “洒”就是炼字的典范。C.“图南” “鲲鹏”是诗人化用典故,都出典为庄子秋水 。其中,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D.全诗以豪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

18、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E.诗人在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答案 CE解析 C 项典故错,出自庄子逍遥游 。E 项“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错。(2)本诗与登岳阳楼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 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的内容, 泊岳阳楼下仅用“留滞”与“艰危”二词分别略作点染;登岳阳楼则以年老病弱、亲故凋零、漂泊异乡具体写境遇之困顿,又以关山之北兵戎未息写时局之动荡,从而表达对艰危时局的深深忧虑。异:泊岳阳楼下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料,但诗人临危弥坚,报国豪情高涨,仍期待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登岳阳楼

19、虽在自身境遇困顿不堪中仍不减忧国忧民之热肠,但诗中无论是“昔闻” “今上”之感慨,还是年老漂泊之感伤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都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故只能凭轩远望,涕泗横流。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木兰花8韦 庄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词中刻画了一位悲愁、深情的思妇形象,在暮春时节登上小楼,遥望边关征人,因问讯无人而愁看落花,叹息垂泪。B.起句在词序上有点倒装,并不是“独上小楼”便觉“春欲暮” ,而是正当“春欲暮”时我们的

20、这位女主人公“独上小楼” 。C.词中“消息断,不逢人”的“人” ,是指远在玉关的丈夫,因长久戍边,多年未归,致使音信皆断,表达思妇盼夫归的愿望。D.“坐看落花”的“坐” ,和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意思相同,是说思妇长久地坐在院子里看落花而自悲遭际。E.“千山万水”点明征人所在的“玉关”遥远难行,远望不见,愁闷无端,当然只好托诸魂梦,希望在梦中相见了。答案 CD解析 C 项应该是为“玉关”征人传递“消息”的“人” 。D 项“坐”应理解为“因为” 。(2)“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两句,俞陛云在五代词选释中称之为“情至之语” ,请作具体分析。答:_答案 由日间的相思到夜里的幽梦,可见相思之深;因玉关道路未曾走过,所以担心梦中也无从寻觅,可见相思之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