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化学试题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 ,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B.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C.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 ,诗句中体现的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A.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所以 A 选项是正确的; B.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所以 B 选项是正确的; C.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
2、的是萃取原理,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错误;D.石蜡的燃烧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 D 选项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C。2.将下列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静置后溶液分为两层,下层几乎无色的是A. 酒精 B. 苯 C. CCl 4 D. 氢氧化钠溶液【答案】B【解析】【详解】A酒精与水互溶,不能萃取溴水中的溴,A 错误;B苯与溴水发生萃取,苯的密度小于水,下层几乎呈无色,B 正确;C四氯化碳与溴水发生萃取,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上层几乎呈无色,C 错误;D. 氢氧化钠溶液与溴水反应生成溴化钠、次溴酸钠和水,溶液褪色,但不分层,D 错误;答案选 B。3.做化学实验时,
3、必须十分重视安全和环保问题。下列操作方法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是A. 制取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打开试管上的橡皮塞B.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C. 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D.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 -【答案】C【解析】【详解】A产生倒吸的原因是装置内压强减小,使收集装置中水槽中的水进入制气装置,打开试管上的橡皮塞可防止倒吸的水进入制气装置中,A 正确;B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为防止倒吸,应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B 正确;C实验结束后的废液中有的含有有毒物质,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应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4、经处理后再排放,C 错误;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停沿试管倾斜方向移动试管可使试管内的液体受热均匀,然后再局部加热,D 正确。答案选 C。【点睛】本题考查了实验室的常见的危险情况的处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安全事故的正确处理要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判断。4.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A. 分离碘酒中的碘 B. 蒸发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读取气体体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分离碘酒中的碘,应采取蒸馏操作,错误;B、不需要用石棉网,错误;C、有两个出气口,无法检验,应选用分液漏斗,错误; D、读体积时要内外压强相同,正确。考点:基本实验操作【名师点晴】本
5、题属于化学实验的核心内容,尤其是物质的分离、提纯、鉴别、检验等为高考考查的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思路是根据分离提纯物的性质和状态来定的。具体如下:分离提纯物是固体(从简单到复杂方法) :加热(灼烧、升华、热分解),溶解,过滤(洗涤沉淀),蒸发,结晶(重结晶);分离提纯物是液体(从简单到复杂方法) :分液,萃取,蒸馏;分离提纯物是胶体:盐析或渗- 3 -析;分离提纯物是气体:洗气。该类试题充分体现了“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指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
6、的分子(直径为 1.3 n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的 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钴酞菁”分子能透过半透膜B. “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带电C. 此项工作可以用来改变分子的某些物理性质D. “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为溶液【答案】C【解析】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 1.3nm) ,属于胶体分散系,具有胶体的性质,具有丁达尔现象、能透过滤纸等性质。A、 “钴酞菁”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故 A 错误;B、 “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不带电,呈电中性,故 B 错误;C.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
7、菁”的分子(直径为 1.3 nm)恢复了磁性,此项工作可以用来改变分子的某些物理性质,故 C 正确;D. “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故 D 错误;故选 C。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A KCl 溶液 I2 加热,升华B KNO3 K2SO4 BaCl2溶液,过滤C Cu CuO 稀硫酸,过滤D CaCO3 CaO 盐酸,过滤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 4 -【详解】A、碘单质易升华,因此加热可以除去氯化钾固体中的单质碘,但在溶液中不能通过升华除杂,A 错误;B、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
8、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引入新杂质氯化钾,应该用硝酸钡,B 错误;C、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硫酸铜,过滤后可以除去铜中的氧化铜,C 正确;D、碳酸钙、氢氧化钙均与盐酸反应。应该是溶于水过滤,D 错误。答案选 C。7.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酸都能电离出氢离子,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B.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有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 电解质是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D.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A、酸都能电离出氢离子
9、,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例如硫酸氢钠等,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才是酸,A 错误;B、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得失或偏移,宏观特征是有化合价的改变,B 正确;C、溶于水因自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如果溶于水又与水反应所得溶液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如 SO2、NH 3等,C 错误;D、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才是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属于中和反应,D 错误。答案选 B。8.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选项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A 氨气 硫酸 小苏打 氧化钙 干冰B 烧碱 盐酸 食盐 氧化
10、钠 一氧化碳C 石灰水 CH3COOH CuSO45H2O 过氧化钠 二氧化硫- 5 -D NH3H2O HNO3 碳酸钙 氧化铁 SO3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详解】A、氨气不是碱,氨气溶于水后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是碱,A 错误;B、盐酸是氯化氢水溶液,为混合物,酸为纯净物,盐酸显酸性;一氧化碳是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B 错误;C、石灰水是氢氧化钙与水的混合物,碱为纯净物,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C 错误;D、一水合氨属于碱,硝酸属于酸,碳酸钙属于盐,氧化铁为碱性氧化物,三氧化硫与水化合为硫酸,属于酸性氧化物,D 正确。答案选 D。9.以下各组离
11、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含有大量 SO42-的溶液:加入 Mg2+、Cu 2+、Cl -、NO 3-B. 滴加酚酞变红的溶液:加入 SO42-、Cu 2+、K +、Cl -C. 所含溶质为 NaHSO4的溶液:加入 K+、CO 32-、NO 3-、Na +D. 常温下,加入铁粉能生成 H2的溶液:加入 Na+、Ca 2+、Cl -、HCO 3-【答案】A【解析】【详解】A. 含有大量 SO42-的溶液中,SO 42-、Mg 2+、Cu 2+、Cl -、NO 3-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A 正确;B. 滴加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碱性条件下 Cu2+不能大量存在,B 错误;C. 所含溶
12、质为 NaHSO4的溶液中含有大量氢离子,氢离子与 CO3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不能大量存在,C 错误;D. 常温下,加入铁粉能生成 H2的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 HCO3-不能大量存在,D 错误。答案选 A。10.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可以用离子方程式“2H +CO32-=H2O+CO2”表示的是A. 醋酸溶液,碳酸钠溶液 B. 硫酸溶液,碳酸钾溶液- 6 -C. 盐酸,碳酸氢钠溶液 D. 硝酸溶液,大理石【答案】B【解析】【分析】离子方程式 2H+CO32-H 2O+CO2可以表示可溶性强酸或强酸的酸式盐与可溶性碳酸盐反应,生成物为可溶性盐和二氧化碳、水,据此解答。【详解】A醋酸为
13、弱酸,醋酸与碳酸钠反应,醋酸分子不能拆,A 不符合;B碳酸钾与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H+CO32-H 2O+CO2,B 符合;C碳酸氢钠为弱酸的酸式盐,碳酸氢根离子不能拆,C 不符合;D大理石为碳酸钙,为难溶性物质,应保留化学式,不能拆,D 不符合;答案选 B。【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反应的书写,明确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和注意问题,明确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注意化学式拆分。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 42-Ba 2+BaSO 4B. NaHCO3溶液与 HCl 溶液反应:CO 32-+2H+CO 2+H 2OC.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2Ag +Cu
14、 2+2AgD. 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盐酸:Ca(OH) 2+2H+Ca 2+2H2O【答案】C【解析】【详解】A. 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镁两种沉淀:Mg 2+SO42-+2OH-+Ba2+BaSO 4+Mg(OH) 2,A 错误;B. NaHCO3溶液与 HCl 溶液反应:HCO 3-+H+CO 2+H 2O,B 错误;C.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Cu+2Ag +Cu 2+2Ag,C 正确;D. 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盐酸:OH -H +H 2O,D 错误。答案选 C。【点睛】选项 D 是解答的易错点,对于微溶性的强电解质:在反应物中视情况而定。如澄清石灰水中 C
15、a(OH)2以 Ca2 、OH 存在,可以拆成离子的形式;石灰乳中主要以不溶的Ca(OH)2存在,不能拆成离子形式。在生成物中,一般不能拆,以化学式形式表示。12.要使含有 Ag+、Cu 2+、Mg 2+、Ba 2+等离子的溶液中的离子逐一形成沉淀析出,下列所选择试- 7 -剂及加入试剂的顺序正确的是A. H2SO4HClK 2SNaOHCO 2 B. Na2SO4NaClNa 2SNH 3H2OC. NaClNa 2SO4H 2SNaOH D. Na 2SNa 2SO4NaClNaOH【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先加入 H2SO4,Ag +、Ba 2+都形成沉淀,错误;B. 先加入 Na
16、2SO4,Ag +、Ba 2+都形成沉淀,错误;C.加入 NaCl 溶液,有 Ag+形成沉淀,又加入 Na2SO4溶液形成 BaSO4沉淀;再加入 H2S 溶液形成 CuS 沉淀,最后加入 NaOH 溶液形成 Mg(OH)2沉淀,符合题意,正确;D.若先加入 Na2S 会形成 Ag2S、CuS 沉淀,不符合题意,错误。考点:考查使溶液中的离子逐一形成沉淀析出的沉淀试剂的选择及加入顺序的知识。13.人们用 NH4Cl 溶液来处理废切削液,使 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NaNO 2NH 4Cl=NaClNH 4NO2 第二步:NH 4NO2 N22H 2O,下列叙述中正确
17、的是两步反应中 N 元素都被氧化 NH 4Cl 在反应中充当还原剂NaNO 2在反应中充当氧化剂 第二步中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NH 4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NaNO 2NH 4ClNaClNH 4NO2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NH4NO2 N22H 2O 中氮元素化合价分别从3 价、+3 价变化到 0 价,即在第二步反应中,NH4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氮气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因此选项正确。答案选 D。14.(NH4)2Cr2O7是一种受热易分解的盐,下列各组对(NH 4)2Cr2O7受热分解产物
18、的判断可能正确的是A. CrO3 + NH3 + H2 B. Cr2O3 + NH3 + H2OC. CrO3 + N2 + H2O D. Cr2O3 + N2 + H2O【答案】D【解析】【分析】重铬酸铵(NH 4)2Cr2O7受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 N 元素的化合价应升高,Cr 元素的化合价- 8 -应降低,以此解答该题。【详解】重铬酸铵(NH 4)2Cr2O7受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 N 元素的化合价应升高,即由-3价升高为 0,生成氮气,Cr 元素的化合价应降低,由+6 价降低为+3 加,生成 Cr2O3,由元素守恒可知,还生成水,答案选 D。【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把握反应中
19、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化合物中 N、Cr 元素的化合价以及原子守恒的灵活应用。15.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A. 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 CO32B. 加入稀硝酸后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一定有 SO42C. 分别含有 Ba2 、CO 32-和 Na 的三种盐酸盐溶液,用 H2SO4溶液就能一次鉴别开D. 加入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不消失,一定有 Cl-【答案】C【解析】【详解】A盐酸能与含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一定含有CO32 ,且气体也可以是二氧化硫,A 错误;
20、 B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如果溶液中含有亚硫酸根,也会被氧化转化为硫酸根,B 错误;C钡离子与硫酸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碳酸根与硫酸反应产生气体,钠离子与硫酸不反应,可以鉴别,C 正确;D白色沉淀不一定是氯化银,也可能是硫酸银等,再加盐酸,白色沉淀也不消失,不能确定一定含有氯离子,D 错误。答案选 C。【点睛】掌握离子的性质、检验所需要的试剂是解答的关键,易错点是容易忽略其它离子的干扰以及试剂的加入顺序等。16.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 。铜被氯化铁溶液腐蚀的方程式为2FeCl3+Cu2FeCl 2+CuCl2;FeCl 3溶液也能与铁反应 2FeCl3+Fe3FeCl 2;当向盛有
21、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烧杯底部不可能出现的是A. 有铁无铜 B. 有铜无铁 C. 有铁有铜 D. 无铁无铜【答案】A【解析】【分析】- 9 -根据反应 2FeCl3+Cu2FeCl 2+CuCl2、2FeCl 3+Fe3FeCl 2判断还原剂,得出铁的还原性大于铜,再利用多种还原剂和一种氧化剂反应的时候,还原性强的物质优先反应来分析解答。【详解】由 2FeCl3+Cu2FeCl 2+CuCl2可知还原剂为 Cu,2FeCl 3+Fe3FeCl 2中还原剂为 Fe,根据金属活动顺序,铁的化学活动性大于铜,因此铁的还原性大于铜。则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
22、粉,一定是铁优先与铁离子反应,则有铁必须有铜,当铁完全反应后,铜开始反应,氯化铁过量时,铁和铜都完全反应,即不会出现有铁无铜的情况,答案选 A。【点睛】本题考察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优先规律,明确当多种还原剂和一种氧化剂反应的时候,还原性强的物质优先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是选项目的 操作A 配制稀硫酸 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B确定 NaCl 溶液中是否混有 Na2CO3取少量溶液滴加 CaCl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浑浊C制备 Fe(OH) 3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 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加热煮沸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23、后,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详解】A、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密度大于水,配制稀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注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A 错误;B、碳酸钙是白色沉淀,因此确定 NaCl 溶液中是否混有 Na2CO3时,可取少量溶液滴加 CaCl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浑浊,B 正确;- 10 -C、长时间加热煮沸会使氢氧化铁胶体聚沉形成红褐色沉淀,C 错误;D、为避免试剂相互污染,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时,应该是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后,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端管口到出,
24、D 错误。答案选 B。18.今有 11 种物质:铝线;石墨;氯气;BaSO 4晶体;纯硫酸;金刚石;石灰水;乙醇;熔融的 KNO3;NH 3;盐酸。其中:(1)能导电的是(填序号,下同)_;(2)属于电解质的是_;(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4)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的是_。【答案】 (1) (2) (3) (4)【解析】试题分析:(1)金属单质、石墨、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可以导电,因此能导电的是: 。(2)电解质的前提为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如溶液不是电解质,BaSO 4晶体、纯硫酸、熔融的 KNO3属于电解质。(3)乙醇和 NH3是本身不能电离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4)单质和混合
25、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所以铝线、石墨、氯气、金刚石、石灰水、盐酸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考点定位】不同种元素考查电解质、非电解质及物质导电性判断【名师点晴】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分类,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应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 。而 Cu 则是单质(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或金属) ,K 2SO4与 NaCl 溶液都是混合物。(2)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受热熔化时本身能否发生电离是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理论依据,能否导电则是实验依据。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 NaCl 晶体。(3)溶液导电能力强弱与单位
26、体积溶液中离子的多少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在溶液的体积、浓度以及溶液中阴(或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11 -19.有下列反应:2KMnO 416HCl(浓)2KCl2MnCl 25Cl 28H 2O CaOH 2OCa(OH) 2Ba(OH) 2H 2SO4BaSO 42H 2O Zn2HClZnCl 2H 2 2KClO 3 2KCl3O 2 CaCO 3 CaOCO 2 2COO 2 2CO2 SO 42-Ba 2 BaSO 4 (1)既是分解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既是化合反应又
27、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均填序号)。(2)请用单向桥表示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其中,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_,还原产物是_。(3)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答案】 (1). (2). (3). (4). Cl2 (5). MnCl2 (6). Ba2+2OH-+2H+SO42-BaSO 4+2H 2O【解析】【详解】 (1)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则2KMnO 416HCl(浓)2KCl2MnCl 25Cl 28H 2O 中 Mn 和 Cl 元素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
28、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CaOH 2OCa(OH) 2中元素化合价均不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a(OH) 2H 2SO4BaSO 42H 2O 是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Zn2HClZnCl 2H 2中 Zn 和 H 的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置换反应;2KClO 3 2KCl3O 2中 Cl 和 O 的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aCO 3 CaOCO 2中元素化合价均不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分解反应;2COO 2 2CO2中 C 和 O 的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12 -SO 42-Ba 2 BaSO
29、4中元素化合价均不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因此既是分解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2)反应中 Mn 从+7 价降低到+2 价得到 5 个电子,Cl 从1 价升高到 0 价失去 1 个电子,则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用单向桥表示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其中,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 Cl2,还原产物是 MnCl2。(3)反应 Ba(OH)2H 2SO4BaSO 42H 2O 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Ba2+2OH-+2H+SO42-BaSO 4+2H 2O。20.NaCl 溶液中混有 Na2SO4、CaCl 2溶液和淀粉胶体,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从中提纯
30、出 NaCl晶体。相应的实验过程如下:(1)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所用试剂(写化学式):试剂_;试剂_。(2)判断试剂已过量的方法是:_。(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入试剂的作用:_(4)操作是利用半透膜进行分离提纯。操作的实验结果:淀粉_(填“能”或“不能” )透过半透膜;SO 42-_(填“能”或“不能” )透过半透膜;请用实验证明上述结果,完成下表(可不填满,也可增加)_:限选试剂:1mol/L AgNO 3溶液、1mol/L BaCl 2溶液、1mol/L Ba(NO 3)2溶液、碘水、稀盐酸、稀硝酸编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13 -【答案】 (1). BaCl 2 (2). HCl
31、(3). 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钡溶液已过量 (4). Ba2+CO32-=BaCO3 Ca2+CO32-=CaCO3 (5). 不能 (6). 能 (7). 编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取半透膜外液体,加入少量碘水液体没有变成蓝色,证明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另取半透膜外液体,加入足量稀盐酸和少量 1mol/L 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证明SO42-能够透过半透膜【解析】【分析】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操作为渗析;除去粗盐中含有的 Ca2+、SO 42-可溶性杂质的方法:加入过量 BaCl2,除去硫酸根离子;再加入过量 Na2CO3(去除钙
32、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 ,则试剂为 BaCl2,操作为过滤,沉淀 A 为硫酸钡,试剂为 Na2CO3,操作为过滤,沉淀 B 为碳酸钙和碳酸钡,试剂为盐酸,加入盐酸可除去过量的 Na2CO3,最后蒸发结晶可得到 NaCl晶体,以此解答该题。【详解】 (1)由以上分析可知试剂为 BaCl2,试剂为 HCl;(2)由于硫酸钡是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则判断试剂已过量的方法是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钡溶液已过量;- 14 -(3)试剂为 Na2CO3,加入试剂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a2+CO32-BaCO 3、Ca 2
33、+CO32-CaCO 3;(4)胶体粒子和浊液粒子半径比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质粒子可通过半透膜,即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SO 42-能透过半透膜;检验淀粉,可取半透膜外液体,加入少量碘水,液体没有变成蓝色,证明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检验 SO42-,可另取半透膜外液体,加入足量稀盐酸和少量 1mol/L 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证明 SO42-能够透过半透膜,即编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取半透膜外液体,加入少量碘水液体没有变成蓝色,证明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另取半透膜外液体,加入足量稀盐酸和少量 1mol/L 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证明SO42-能够透过半透膜【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操作,本题注意 Ca2+、SO 42-的性质,把握除杂原则,提纯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注意把握实验的先后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