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马关县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8月入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927176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马关县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8月入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云南省马关县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8月入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云南省马关县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8月入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云南省马关县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8月入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云南省马关县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8月入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云南省马关县一中 2019 届高三 8 月份入学考试高三历史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分卷 I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 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 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 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仍在北方,A、C、D 三项不符合史实,故 A、C、D 项错误;从题干中“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 “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的信息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发展,故 B 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经济重心【名师点睛】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而南方经济后来居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我经济重心南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

3、区经历了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2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

4、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大力兴办漕运,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2. 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 )A. 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B. 紧缩货币出新招C. 减税减支零通胀D. 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 ,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

5、易逆差)【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等国家经济进入到滞涨时期,凯恩斯主义失灵,到八十年代里根上台之后,采用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起到一定作用,但后期陷入到“四高”问题,即使减税减支也不可能出现零膨胀,符合题意的是 C 项。3. 以下是某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家的评价。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

6、、正义、自强A. 道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B.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C. 墨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D. 法家 墨家 儒家 道家【答案】C3【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兼爱”的思想,属墨家;体现了“无为”思想,属道家;体现了以法律为准绳的思想,属法家;中的“仁爱”思想属于儒家,所以本题答案选 C 项;ABD 排列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各家思想【名师点睛】高考中对中国古代诸子百家思想内容的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异同;诸子百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代各家思想背后的阶级基础,因此

7、要对各家思想有总体把握和细节的识记。4. 1912 年 3 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有研究者发现,同年 6 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 (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 ”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A. 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 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C. 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 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

8、力。从“公堂会审之时, (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看,被告的封建等级观念根深蒂固,故 D 项正确;A,B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 项的说法错误。所以答案选 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名师点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从此他们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3)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4)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5.1985

9、年,邓小平指出, “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 ;“这几4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 , “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这一判断A. 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B. 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C. 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D. 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这就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题干的论断,有助于我国的经济建设。故 C 符合题意。A、B 两项不符合史实,当时世界仍然处于两极格局状态;中国确立改革开放方针是在 1978 年的十一届三

10、中全会上,故 D 项与史实不符。所以应选 D。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概况6.它兴起于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与传统戏剧不同,没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舞台形象和情节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三倒四,道具功能奇特怪异。这种戏剧产生的背景是( )A.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B. 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建立C.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D. 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的冲击【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舞台形象和情节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三倒四,道具功能奇特怪异”的描述手法属于现代主义文学特点,这种文学写作特点主要是反传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经济危机爆发对于人们心灵

11、和身体创伤导致新的写作方法,故 D 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不是现代主义写作风格出现背景,故 A 项错误。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建立是现实主义出现背景,故 B 项错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不符合现代主义作品背景,故 C 项错误。7. 下图是一张拍摄于 1920 年 2 月的老照片,北京大学首次迎来了 3 位女子旁听生,三名裹着小脚的女子在北京大学留下了她们的合影,国立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率先开放女禁。对5这一事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大学开放女禁使女性形式上获得完整的教育权B. 女子获得高等教育权标志着中国近代民主化达到高峰C. 有助于把女子从“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D. 新文

12、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女子教育的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女子获得高等教育权与中国近代的民主关系不大,更不能说是民主化达到顶峰,说法过于绝对,也不符合史实,故选 B。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8. 20 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受两次世界大战影响而创作的文学与艺术作品有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 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卡尔森的寂静的春天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 19 世纪的文学作品;卡尔森的寂静的春天并非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故本题应选 A。考点:19 世纪以来的

13、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两次世界大战影响而生的文艺作品9.19391941 年,国民政府军队为保卫长沙奋勇抗日。下面是电视剧长沙保卫战主题歌词节选,该内容反映的时代主题是呼唤( )6A.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 全民团结坚持抗战C. 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D. 全民强身不作病夫【答案】B【解析】【详解】 “19391941 年”正处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好男儿,报国在今朝” “快团结”说明歌词号召全民族抗战的主题,故 B 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是 1937 年 9 月,故A 项错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不符合中国抗战主旨,故 C 项错误。全民强身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D

14、 项错误。10.2011 年 4 月上海华联等超市销售“染色馒头”事件一经曝光,上海市长韩正要求立即成立联合调查组,对这件事情彻底查处。韩正在批示中提出:“每个环节都必须查实,依法严惩,严肃问责,及时向社会公布。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B.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C. 始终代表社会主义发展方向D.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 “染色馒头”是关注民众饮食健康问题,韩正批示进行严查正是“三个代表中”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故 D 项正确。先进文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A 项错误。先进生产力不符合

15、材料主旨,故 B 项错误。社会发展方向不符合材料人民利益主旨,故 C 项错误。11.古罗马宗教中的神祗来源很广泛,其中包括来自古希腊神话中的贞洁处女之神戴安娜、战争与智慧之神密涅瓦、爱与美之神维纳斯等。这种文化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 罗马宗教信仰有包容性7B. 罗马奴隶制经济的发展C. 罗马帝国不断向外扩张D. 罗马法不断发展与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知,罗马宗教中的很多神祗来源于古希腊神话的神,结合所学罗马发展史实可分析出,罗马曾经征服过希腊的诸多地区。为了有效控制新扩占的地区,罗马帝国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法律、宗教等,故 C 项正确。罗马宗教信仰有包容性不是材料中现

16、象形成原因,故 A 项错误。材料主要原因是适应对外扩张的需要,不是奴隶制经济发展,故 B 项错误。材料中现象原因与罗马法发展不符合,故 D 项错误。12.到 2013 年底,我国共参加了 130 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 300 多项多边条约,累计派出参加联合国维和官兵和警察 l4500 多人次。我国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和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能源安全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特征之一是A. 多边外交日益丰富多彩B. 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C. 经济外交取得丰硕成果D. 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130 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 、 “3

17、00 多项多边条约” 、 “联合国维和”的信息归纳可知,这是多边外交的成就,故 A 项正确;材料中“130 多个” “300 多项”表明,外交涉及的不可能都是世界大国,故 B 项错误;“联合国维和” 、 “反恐”不是经济方面,概念错误,故 C 项错误;以上外交对象应该包括世界大国、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等,以偏概全,故 D 项错误。故答案选 A。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时期的外交多边外交【名师点睛】21 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和国际格局多极化、民主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中国由努力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发展为积极谋求国际秩序的重大发展,具体体现为“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这是中国外交理论的一个重大

18、发展,是中国外交领域一个新的理论平台。表明中国要完全成为国际社会的成员,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与世界融合,已成为国际体系的维护者、建设者和改革者。813.薄伽丘的十日谈被称为“人曲” ,是因为它A. 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B. 讴歌了人性,提倡人类平等C. 使文艺复兴从质朴走向高雅D. 打碎了基督教神权统治枷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的记忆。薄伽丘的十日谈写于文艺复兴时期,主张人文主义思想,主张人的本性,反对教会遏制人性和欲望,所以也被称为“人曲”.A 为古希腊的智者运动;C 为莎士比亚;D 项目的“打碎了”表述不当。考点 :文艺复兴点评 :本题紧扣教材,考查对书本知识的

19、掌握。14. 1931 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1932 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 )A. 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 B. 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C. 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 D. 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1931 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1932 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故 B 正确。红军对敌处于军事劣势地位,故 A 排除。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与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无

20、关,故 C 排除。当时红军实现战略方针没有改变,故 D 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国共的十年对峙红军反围剿15. “不管是文明的什么组成部分一民族或文化特征只要一进入中国,它们就都并入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的哺育。 ”下列选项,不能论证该观点的是A. 拜上帝会 B. 中山装 C. 毛泽东思想 D. 一国两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材料信息和辨别历史事物、历史解释的能力。题干中的9材料主要说明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和被中国文化吸收和改造的情况,而“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解决中国统一大业的创举,与外国文化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21、的理论与实践一国两制16.下面漫画的反应是票证在不同时期价值观变化,从理论根源上看,导致这种变化的是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使中国富起来的重大事件,使中国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发生这种变化起主要作用的是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其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所以答案是 B。17. 哈佛大学教授弗格森认为,119 事件(即 1989 年柏林墙坍塌)比 911 事件(即2001 年美国世贸中心双塔坍塌)的影响更为深远,是世界经济的转折点。其主要依据是此事件A. 标志着两极格局的解体 B. 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进

22、程C. 转移了美国的战略重点 D. 瓦解了美国主导的经济体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和辨别历史事物及历史解释的能力。简单概括佛格森教授的观点,即:柏林墙坍塌是促使世界经济发生重大转折的一个历史事件。柏林墙坍塌后德国实现了统一,从经济角度来看原来分裂的两个市场合二为一,局部市场的紧密联系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德国的统一18.有人说,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不是制宪会议或者国民议会的成果,而是一系列战争胜利的产物它的内容集中体现了俾斯麦的意志” 。由此

23、可见,1871 年宪法( 10)A. 具有强烈的专制主义色彩B. 具有鲜明的民主政治色彩C. 确立了“人民主权”原则D. 使议会真正掌握了立法权【答案】A【解析】【详解】德国统一之前是四分五裂,德意志在俾斯麦领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统一,统一后颁布的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明显专制主义特点,材料“内容集中体现了俾斯麦的意志”正说明这一点,故 A 项正确。材料说德意志宪法具有专制主义色彩,不是民主色彩,故 B 项错误。 “人民主权”不符合德意志宪法专制色彩特点,故 C 项错误。德意志皇帝权力至高无上,控制立法权,故 D 项错误。【点睛】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三个特点:主导权掌握在容克

24、地主阶级手中;不彻底、不完善,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19. 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 ”这一段史料可以说明( )A. 汉高祖认识到了秦亡之根本原因B. 汉初“封建”并未撼动郡县制的地位C. 郡国并行制是严重的历史倒退D. 秦朝推行郡县制违背了历史传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汉高祖” 、 “矫秦始皇之失策” 、 “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等信息可知,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但封国制的地位并未撼动郡县制的地位,故 B 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汉高祖没有正确认识到秦亡是因为暴政,排除 A。C 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与材

25、料强调汉初封建王侯并未撼动郡县制的地位不符,排除。D 项说法错误,秦朝推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排除。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本题的题眼是“汉高祖” 、 “矫秦始皇之失策” 、 “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等信息,根据对题眼的了解,结合汉朝郡国并行制的内容,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120. 1971 年 10 月 26 日,中国代理外交部长姬鹏飞收到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发来的电报:先生,我荣幸地通知你,10 月 25 日举行的联合国大会第 1976 次会议上,以 76 票赞成,35票反对,17 票弃权,通过了下述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

26、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据此判断A. 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B. 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C. 超级大国敌视、孤立和封锁新中国政策的破产D. 中美建交后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只

27、能是超级大国敌视、孤立和封锁新中国政策的破产。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超级大国敌视、孤立和封锁新中国政策的破产分卷 II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共 45 分) 21.陈独秀眼中的中西文化东方记者又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伊古以来之政治原理,本以民主主义为基础。政体虽改而政治原理不变;故以君道臣节名教纲常为基础之固有文明,与现时之国体,融合而会通之,乃为统整文明之所有事。 ”呜呼!是何言耶?夫西洋之民主主义(Democracy)乃以人民为主体,林肯所谓“由民(bythepeople)而非为民(forthepeople) ”者是也。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

28、,旨以君主之社稷即君主祖遗之家产为本位。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民本主义,乃日本人用以影射民主主义者也,其或径用西文 Democracy 而未敢公言民主者,回避其政府之干涉耳) ,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倘由东方记者之说,政体虽改而政治原理不变;则仍以古时之民本主义为现代之民主主义,12是所谓蒙马以虎皮耳,换汤不换药耳。毋怪乎今日之中国,名为共和而实不至也。即以今日名共和而实不至之国体而论,亦与君道臣节名教纲常,绝无融合会通之余地。盖国体既改共和,无君矣,何谓君道?无臣矣,何谓臣节?无君臣矣,何谓君为臣纲?如何融合,如何会通,敢请东方记者进

29、而教之,毋再以笼统含混之言以自遁也陈独秀:再质问记者 (19192,原载新青年6 卷 2 号)(1)简述陈独秀与东方杂志论争的社会背景。(2)概述材料中陈独秀与东方杂志记者的主要分歧。(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陈独秀中西文化观的认识。【答案】 (1)新文化运动兴起,陈独秀胡适等倡导民主与科学,对传统文化进行激烈批判,引发部分知识分子的不满。(2)对民主的认识不同:记者认为民贵君轻可以作为民主主义的基础,而陈独秀则认为这只是民本主义,跟民主精神想去甚远;对纲常名教的认识不同:记者认为纲常名教可以与民主政体相融合,而陈独秀则认为两者无会通余地;对政体与政治原理的关系认识不同:记者认为政体虽

30、改而政治原理可以不变,陈独秀则认为政体改变政治原理亦应随之变化。(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评分项一:观点答案 l:能将陈独秀作为文化解读的对象提出观点:陈独秀对中西文化的解读是基于自身文化救国的理想,是其将自身的理想与信念投射于文化的结果。答案 2:能够跳出文本,将文本内容与社会背景联系起来提出观点:陈独秀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是基于当时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答案 3:就文本本身内容提出观点:陈独秀对中西文化有绝对化之嫌。答案 4: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陈独秀主张全盘西化等。评分项二:史实答案 1:能提取文本提供的信息,并将其与文本解读者所处背景、立场等

31、史实建立联系。答案 2:能从本文中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答案 3: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的信息。答案 4:没有使用文本信息评分项三:论述答案 l:能够进行由表及里的论述。答案 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答案 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13答案 4:回避问题评分项四:组织答案 1:叙述成结构。答案 2:叙述连贯通顺。答案 3:仅能罗列史实。【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出处新青年及材料所述陈独秀与记者之间的论争内容可知是关于封建的纲常名教君道臣节等与民主共和的政体是否能相融合的问题,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前期这个时间,所以结合新文化运动前期批判封建文化即引发的

32、结果去回答即可。(2)根据材料中的“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与 “现代之民主主义”可知是对民主的认识不同;由“以君道臣节名教纲常为基础之固有文明,与现时之国体,融合而会通之”与“今日名共和而实不至之国体而论,亦与君道臣节名教纲常,绝无融合会通之余地”可知是对中国的纲常名教的认识不同;由“伊古以来之政治原理”与“是所谓蒙马以虎皮耳,换汤不换药耳”可知是对政体与政治原理的关系认识不同。(3)这一题考查的能力要求较高,考查知识迁移、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和语言表达等诸多能力。解答这一题需要考生现根据材料提炼出想要论证的观点,然后围绕自己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相应的背景、思想主张等史实作为论据,还要在答案

33、中将史实和观点之间建立起充分的逻辑联系,并用历史性语言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考点: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青年 。22.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片断一 初创1802 年,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不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1805 年,美国军方宣布,其所需火药将全部由杜邦火药厂生产。(1)据片断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说明杜邦火药厂初创时期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答案】 (1)利用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契机,采用机器生产;当时战争不断,火药市场广阔(若从殖民扩张或美国西部开发等角

34、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片段一“1802 年以及 1805 年”从工业革命开展促使采用机器生产回答,依据所学从 19 世纪初期殖民扩张导致战争以及美国西部开发等角度思考回答其他原因。23.【历史选修 1】阅读下列材料:14材料一泰西各国皆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制治固有本也。而四海之大,万民之众,同甘共苦,先忧后乐,若理一人,上下一心,君民一体,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引自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引自康有为请定宪法开国会折材料

35、三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人上书。引自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有何异同?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2)材料三的观点同材料二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一变化?【答案】 (1)同:设议院,行君民共体;异:后者还主张开国会,行三权鼎立之制。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实行政治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愿望更加强烈;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学说进一步传播。(2)变化:不再提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主张以君权变法。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

36、济力量弱小,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康有为变法方法改变,主张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变革。【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和二的内容直接归纳二者观点的异同,联系早期维新派和维新派登上历史政治舞台的时代背景即可找出答案;(2)对比材料三和材料二的文字内容可以明显看出材料二的主张较材料三激进,具体表现在不再提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主张以君权变法。结合康有为在变法主张采纳前后的背景可以找出其变化的原因,即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康有为主张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革。15考点:维新变法运动点评:维新变法运动一直是高考中的常频考点和

37、重难点,对其的考查角度较多,形式多样。就考查角度而言大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戊戌变法运动的时代背景中日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运动的关系戊戌变法运动的具体内容戊戌变法运动的性质和方式戊戌变法运动的影响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戊戌变法运动的局限性。就本题而言,考查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方式,这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手法如出一辙。24.【历史选修 3:20 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从德国打了败仗, “公理战胜强权” ,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力强,专门侵害各国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败,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这就叫做“公理战胜强权” 。独秀文存材料二

38、 1918 年 11 月,北京大学举行集会。胡适在演讲中说:“这一次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所以加入战国,全是因为要寻一个解决武力的办法。 ”“如今且说美大总统所主张,协商各国所同声赞成的解决武力的办法”彭明五四运动史(1)材料一中,陈独秀评论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中国人非常关注这一事件?(2)材料二中的“协商国”主要指哪些国家?胡适为什么说“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武力”的办法?【答案】 (1)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2)国家:英、法等国。原因:战争前期美国向协约国提供了大量物资;美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办法:

39、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一涉及到一战,所以陈独秀评论的就是一战,中国人非常关注这一事件的原因要从中国是战胜国,中国希望通过战胜国来提高自身的地位,所以非常关注。(2) “协商国”主要指英法,这是基本识记点。 “全靠美国的帮助”包括战前的帮助16和战中的帮助两个方面, “解决武力”的办法是指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企图称霸世界的“十四点原则” 。25.【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私人企业和私人的主动性应该成为“国家主义”的基础。然而,鉴于这个大民族和大国的整个需要,并且考虑到私人资本不能做很多事情

40、,因此经济应该由国家控制。凯末尔土耳其国家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凯末尔认为,尽管考虑到私人企业和活动仍然是我们的基本主张,但我们的主要政策之一是国家积极关心涉及民族普遍性问题和重大利益问题,特别是国有经济问题。现代土耳其材料二到 30 年代末,土耳其全国铁制品生产的 100,钢制品生产的 80,水泥制品生产的 55,均被国有苏美尔银行所控制。而国有埃蒂银行则控制了土耳其全部的煤炭和铜矿生产。危机中的土耳其:从国家主义到新殖民主义(土耳其由)1927 年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仅占 014的比例,逐渐上升到了 1939年的 023,成为在当时除了苏联和日本以外,工业发展速度在世界上最快的国家。现代土耳其的

41、兴起(1)据材料一,概括凯末尔对私人企业的认识。(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凯末尔的“国家主义” 。【答案】 (1)私人企业应成为国家主义的基础;国家应控制私人企业的发展;私人企业只是国有经济的补充。(2)评价:凯末尔的“国家主义”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国家主义,实现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对国民经济重要部门的控制) ;使民族工业迅猛发展,巩固了民族独立(新生政权) ,较顺利地渡过 19291933 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解析】(1)根据材料一“私人企业和私人的主动性应该成为国家主义的基础”可概括为私人企业应成为国家主义的基础;根据材料一“经济应该由国家控制” “我们的主要政策之一是国家积极关心涉及民族普遍性问题和重大利益问题,特别是国有经济问题”可概括为国家应控制私人企业的发展、私人企业只是国有经济的补充。(2)关于评价凯末尔的“国家主义” ,可从凯末尔“国家主义”的内容特点及影响进行评17价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