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定律4_4力学单位制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935634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定律4_4力学单位制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动定律4_4力学单位制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动定律4_4力学单位制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动定律4_4力学单位制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4-4 力学单位制A 组:合格性水平训练1单位制(多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力学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质量的单位、位移的单位选定为基本单位B牛、千克米每二次方秒都属于力的单位C在厘米、克、秒制中,重力加速度 g 的值等于 9.8 cm/s2D在力学计算中,所有涉及的物理量的单位都应取国际单位答案 BD解析 力学单位制中,质量、长度、时间的单位被选为基本单位,故 A 错误;根据F ma,1 N1 kgm/s2,故 B 正确;在厘米、克、秒制中, g 值不变, g9.8 m/s2980 cm/s2,故 C 错误;在力学计算中,没有特殊说明,所有物理量的单位都应取国际单位,故D 正确。2

2、单位制导出单位是由基本单位组合而成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的单位是 m/s2,是由 m、s 两个基本单位组合而成的B加速度的单位是 m/s2,由公式 a 可知它是由 m/s 和 s 两个基本单位组合而成 v t的C加速度的单位是 m/s2,由公式 a 可知,它是由 N、kg 两个基本单位组合而成的FmD以上说法都是正确的答案 A解析 在力学中选长度、时间、质量的单位为基本单位,而 m/s、N 都是导出单位,所以 B、C、D 错误。3单位制(多选)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F kma 中,比例系数 k 的数值( )A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 1B是由质量 m、加速度 a 和力 F 三者的大小所

3、决定的C是由质量 m、加速度 a 和力 F 三者的单位所决定的D在国际单位制中一定等于 1答案 CD解析 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的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课本上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 F ma 是根据实验结论导出的,其过程简要如下:实验结论一:a F;实验结论二: a 。综合两个结论,得 a 或 F ma。上式写成等式为 F kma,其1m Fm中 k 为比例常数。如果选用合适的单位,可使 k1。为此,对力的单位“N”作了定义:使质量是 1 kg 的物体产生 1 m/s2的加速度的力,叫做 1 N,即 1 N1 kgm/s2。据此,公式 F kma 中,如果各物理量都用国际单位(即

4、F 用 N 作单位、 m 用 kg 作单位、 a 用 m/s2作单位),则 k1。由此可见,公式 F kma 中的比例常数 k 的数值,是由质量 m、加速度2a 和力 F 三者的单位所决定的,在国际单位制中 k1,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 k 都等于 1,故 A、B 错误,C、D 正确。4单位制(多选)用国际单位制验证下列表达式,可能正确的是( )A x at(x 为位移、 a 为加速度、 t 为时间)B a g (a 为加速度、 为动摩擦因数、 g 为重力加速度)C F m (F 为作用力、 m 为质量、 v 为速度、 R 为半径)vRD v (v 为速度、 R 为半径、 g 为重力加速度)gR答

5、案 BD解析 将等式两边各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代入后进行单位运算,经过验证可知B、D 可能正确。5单位制有关下面的物理量和单位的归属情况正确的是( )密度 牛顿 米/秒 加速度 长度 质量 千克 时间A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B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C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D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答案 B解析 密度、加速度、长度、质量和时间是物理量名称,不是单位(基本单位或导出单位)的名称,A、D 错误;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有七个,其中力学部分有三个:米、千克、秒,本题所列名称中,只有千克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B 正确;国际单位制的单位是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的,

6、牛顿是力的单位,其定义是:使质量是 1 kg 的物体产生1 m/s2的加速度的力,叫做 1 N,于是可知,牛顿这个单位是由牛顿第二定律 F ma 和基本单位导出的,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同理,米/秒是由公式 v 及基本单位导出的,xt是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C 不正确。6单位制写出下表中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物理量 时间 速度 加速度 力 功 功率单位符号答案 物理量 时间 速度 加速度 力 功 功率单位符号 s m/s m/s2 N J W7单位制的应用一个质量 m2 kg 的物体在水平拉力 F 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 t6 s 速度变为 v1

7、2 m/s。求:(1)物体的加速度 a 的大小;(2)水平拉力 F 的大小。答案 (1)2 m/s 2 (2)4 N3解析 (1)由运动学规律可知 v at则 a m/s22 m/s 2。vt 126(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 ma22 N4 N。B 组:等级性水平训练8. 单位制的应用如图所示,是采用动力学方法测量空间站质量的原理图,若已知飞船质量为 3.0103 kg,其推进器的平均推力为 900 N,在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推进器工作 5 s,测出飞船和空间站速度变化是 0.05 m/s,则空间站的质量为( )A9.010 4 kg B8.710 4 kgC6.010 4 kg D6.

8、010 3 kg答案 B解析 根据飞船和空间站的速度变化,得出它们的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它们的总质量,总质量减去飞船的质量就是空间站的质量。由加速度定义式: a v v0tm/s20.01 m/s 2。0.055由牛顿第二定律 F( m1 m2)a 得:m2 kg8.710 4 kg。F m1aa 900 3.01030.010.019单位制的应用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间的单位关系。下面给出的式子中, l 是长度, v 是速度, m 是质量, g 是重力加速度,这些量都用国际单位制单位。试判断下列式子的单位,并指出这些单位所对应的物理量的名称。(1)

9、:单位_,物理量名称_。lg(2) :单位_,物理量名称_。v2l(3)m :单位_,物理量名称_。v2l答案 (1)s 时间 (2)m/s 2 加速度 (3)N 力解析 将各物理量的单位都取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再由公式导出。10单位制的应用据报载,我国自行设计生产运行速度可达 v150 m/s 的磁悬浮飞机。假设“飞机”的总质量 m5 t,沿水平直轨道以 a1 m/s2的加速度从静止做匀加速起动至最大速度,忽略一切阻力的影响,求:4(1)“飞机”所需的动力 F;(2)“飞机”起动至最大速度所需的时间 t。答案 (1)5000 N (2)150 s解析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飞机”所需的动力F ma5000 N。(2)从起动至最大速度所需时间 t 150 s。va11单位制的应用一个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物体,质量为 7 kg,在 21 N的水平恒力作用下,5 秒末的速度是多大?5 秒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答案 15 m/s 37.5 m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 ma,即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为 a m/s23 m/s 2,Fm 217所以物体在 5 秒末的速度是v at35 m/s15 m/s,5 秒内通过的路程是s at2 352 m37.5 m。12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TR 101 648-1999 Tele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 Network (TMN) Managed Object Modelling Guidelines (V1 2 1)《通信管理网络(TMN) 管理目标建模指南(版本1 2 1)》.pdf ETSI TR 101 648-1999 Tele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 Network (TMN) Managed Object Modelling Guidelines (V1 2 1)《通信管理网络(TMN) 管理目标建模指南(版本1 2 1)》.pdf
  • ETSI TR 101 651-2016 Classification of the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conditions for equipment in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V2 1 1)《电信网络中设备电磁环境条件的分类(V2 1 1)》.pdf ETSI TR 101 651-2016 Classification of the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conditions for equipment in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V2 1 1)《电信网络中设备电磁环境条件的分类(V2 1 1)》.pdf
  • ETSI TR 101 655-2013 IMS Network Testing (INT) Report on the automatic conformance review during the IMS plugtest 2012 TTCN-3 based trace analysis of SIP and Diameter messages (V1 .pdf ETSI TR 101 655-2013 IMS Network Testing (INT) Report on the automatic conformance review during the IMS plugtest 2012 TTCN-3 based trace analysis of SIP and Diameter messages (V1 .pdf
  • ETSI TR 101 661-1999 Terrestrial Trunked Radio (TETRA) Technical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Managed Direct Mode Operation (DMO) (V1 1 1)《陆地集群无线电(TETRA) 技术要求规范 受控的直接模式操作(DMO)(版本1 1 .pdf ETSI TR 101 661-1999 Terrestrial Trunked Radio (TETRA) Technical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Managed Direct Mode Operation (DMO) (V1 1 1)《陆地集群无线电(TETRA) 技术要求规范 受控的直接模式操作(DMO)(版本1 1 .pdf
  • ETSI TR 101 662-1-1999 Internet Access V5 2 Controlled Internet Access in the Access Network (AN) Phase 1 Part 1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V1 1 2)《因特网接入 接入网络(AN)中受V5 2控制的因特网接入 第1阶段 .pdf ETSI TR 101 662-1-1999 Internet Access V5 2 Controlled Internet Access in the Access Network (AN) Phase 1 Part 1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V1 1 2)《因特网接入 接入网络(AN)中受V5 2控制的因特网接入 第1阶段 .pdf
  • ETSI TR 101 662-1-1999 Internet Access V5 2 Controlled Internet Access in the Access Network (AN) Phase 1 Part 1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V1 1 2)《因特网接入 接入网络(AN)中受V5 2控制的因特网接入 第1阶段 _1.pdf ETSI TR 101 662-1-1999 Internet Access V5 2 Controlled Internet Access in the Access Network (AN) Phase 1 Part 1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V1 1 2)《因特网接入 接入网络(AN)中受V5 2控制的因特网接入 第1阶段 _1.pdf
  • ETSI TR 101 664-1999 Intelligent Network (IN) IN Interconnect Security Features (V1 1 1)《智能网(IN) IN互连的安全特性(版本1 1 1)》.pdf ETSI TR 101 664-1999 Intelligent Network (IN) IN Interconnect Security Features (V1 1 1)《智能网(IN) IN互连的安全特性(版本1 1 1)》.pdf
  • ETSI TR 101 665-1999 Intelligent Network (IN) Service Capability Modelling for IN-CS4 (V1 1 1)《智能网(IN) IN-CS4的业务能力建模(版本1 1 1)》.pdf ETSI TR 101 665-1999 Intelligent Network (IN) Service Capability Modelling for IN-CS4 (V1 1 1)《智能网(IN) IN-CS4的业务能力建模(版本1 1 1)》.pdf
  • ETSI TR 101 666-1999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Conformance Testing Methodology and Framework the Tree and Tabular Combined Notation (TTCN) (Ed 2++) (V1 .pdf ETSI TR 101 666-1999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Conformance Testing Methodology and Framework the Tree and Tabular Combined Notation (TTCN) (Ed 2++) (V1 .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