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953236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集宁一中 20182019 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总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按顺序它们分别是A. 儒、道、墨、法B. 墨、儒、法、道C. 法、儒、道、墨D. 道、法、墨、儒【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要结合儒、墨、道、法各家的主张及特征来判断,道家“无为”符合“隐士派”的特征;法家主张变革,加强中央集权,为统治阶级采用,所以可称

2、之为“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墨家代表小生产者利益,所以,符合“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的特征;儒家强调“仁” “ 仁爱” ,所以可称之为“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因此 D符合材料列举的顺序。 ABC 顺序错误。2.陆九渊认为, “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他提出求理的方法是A. 格物致知B. 心即理也C. 发明本心D. 致良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陆九渊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强调内心的反省,故排除 B,C 项正确。格物致知是朱熹求理的方法,排除 A 项。致良知是王阳

3、2明的求理方法,排除 D 项。3.“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两千多年来,二十四节气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体现了我国A.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B. 古代科学的实用性特点C.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D. 古代宗教迷信色彩浓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二十四节气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故二十四节气在指导农业生产方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故 B 项正确。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发展的成果有效转化应用,A 项说法因果倒置,排除。材料反映二十四节气在指导农业生产方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手工业发展无关,排除 C 项。材料反映二十四节气在指导农业生产方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4、没有体现宗教迷信色彩,排除 D 项。4.齐民要术中“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功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劳而无获”反映的农学思想是A. 因地制宜B. 多种经营C. 商品生产D. 重农抑商【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选项可知,因地制宜是指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与材料“顺应天时,裁量地利,根据规律办事,那么用力少而成功却多”相符合,故 A 项正确。多种经营指生产活动涉及多种领域,与材料强调因地制宜不符,排除 B 项。材料强调农业生产需要因地制宜,没有涉及商品生产,排除 C 项。重农抑商是指重视商业、抑制农业,与材料强调因地制宜不符,排除 D 项。5.从字体演变的角度分析,下图体现了汉字

5、3A. 形象化的发展方向B. 逐渐走向繁复化C. 将写意发挥到极致D. 实用性不断增强【答案】D【解析】材料显示古代书法字体由繁到简演变,故 B 错误;实际上体现出古代字体逐渐有欣赏到实用性,故 D 正确;C 是草书特点。A 是甲骨文的特点。6.有人称,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 。这种“新文化”A. 追求浪漫神秘的宏大气势B. 注重铺陈排比的修辞手法C. 适应了早期城市资产阶级D. 休现了走向平民化的趋势【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商业生活” “瓦舍勾栏”等信息可知,宋代文化走向平民化的趋势,故 D 项正确

6、。材料强调宋代文化走向平民化的趋势,与追求浪漫神秘的宏大气势的艺术特点不符,排除 A 项。注重铺陈排比的修辞手法应是汉赋的特点,与材料强调宋代文化走向平民化的趋势不符,排除 C 项。宋代尚未出现资产阶级,排除 D 项。7.“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念奴娇亦壁怀古中的名句。它反映出作者的词风是A. 刚健豪放B. 清新婉约C. 通俗易懂D. 沉郁悲壮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苏轼念奴娇亦壁怀古着重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词风气势豪迈,刚健豪放,故 A 项正确。词风清新婉约是婉约派的特点,与材料豪放派的特点不符,排除 B 项。材料反映

7、的词风是气势豪迈,刚健豪放,与通俗易懂不符,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词风是气势豪迈,刚健豪放,与沉郁悲壮不符,排除 D 项。8.京剧研究学者刘老君在浅谈京剧的发展京剧与城市的关系一文中认为“戏剧与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戒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则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 ”这说明京剧产生的重要前提是A. 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B. 各地商人纷纷在北京建立会馆C. 北京地区的贵族、官员十分多D. 四大徽班相继到北京汇报演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戏剧与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剧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 ”可知,北京作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京剧的产生提供了重要条件,

8、故A 项正确。BCD 项也是京剧产生的原因之一,但属于 A 项的具体表现,与题意和设问不符,排除。9.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闸述了基督教徙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 ,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 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大凡受过教育”C.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也位D.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基督教徙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 ,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可知,马丁路德的主张使人们获得了精神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实际上是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故 D 项正确。宗教改革时期尚未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而是

9、5启蒙运动,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大凡受过教育” ,而是强调马丁路德的主张使人们获得了精神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排除 B 项。宗教改革时期,人们依然信仰上帝,故 C 项说法错误,排除。10.恩格所说:“和启蒙学者的相关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这段话揭示了下列哪一文学现象产生的时代背景A. 古典主义文学B. 启蒙运动文学C. 浪漫主义文学D. 现实主义文学【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可知,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 30 年代的欧

10、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故 C 项正确。古典主义是 17 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与材料强调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不符,排除 A 项。启蒙文学强调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内容,反映启蒙作家的理性崇拜和渴望参加现实斗争的倾向,与材料强调浪漫主义文学的背景不符,排除 B 项。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与材料强调浪漫主义文学的背景不符,排除D 项。11. 哥白尼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场“革命

11、” 。这是因为它A. 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B. 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C. 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D. 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答案】A【解析】“地球中心说”是中世纪神学基础。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提出,是对中世纪的“地球中心说”的挑战。故选 A。612.15 世纪欢洲学者曼内带认为:“人来到世界,并非是为了经受苦难,而是为了享受快乐,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但是,世界形成之后的一切,则是人类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句话集中包含的思想是A. 民主主义B. 浪漫主义C. 理性主义D. 人文主义【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

12、“享受快乐是人类自己努力的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故 D 项正确。民主主义与专制主义相对,材料未涉及民主主义,排除 A 项。浪漫主义,属于文学艺术风格,材料也未涉及,排除 B 项。理性主义,属于启蒙运动思想,与材料无关,排除 C 项。点睛:本题以人文主义为切入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人来到世界是为了享受快乐是人类自己努力的结果” ,结合人文主义的概念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13.某些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并直接面对自然风景写生,将光色瞬间变换的效果记录下来。这一绘画流派是A. 古典主义B. 浪漫主义

13、C. 印象派D. 现代主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旨在考查对主要画派创作风格的识记,联系教材可知题干所述,画家对光色原理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将瞬间的效果记录下来,这是印象主义画派的创作特点,故正确答案是 C。考点: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印象主义14.一位同学的研究性学才报告中,有以下几个小标题:“默片时代” “有声时代” “黑白时代” “彩色时代” 。该同学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7A.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B. 电影的发展历程C.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D. 电视的发展历程【答案】B【解析】根据几个标题“默片时代” 、 “有声时代” 、 “黑

14、白时代” 、 “彩色时代”可推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最可能是电影的发展历程,B 项正确。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中没有涉及“默片时代” 、“有声时代”等内容,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电影的发展历程,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无关,排除 C 项。电视的发展历程与材料信息“默片时代” “有声时代”不符,排除 D 项。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默片时代” 、 “有声时代” 、 “黑白时代” 、 “彩色时代”等,结合电影的发展历程分析即可知道答案。15.“中体西用”是对中西文化的一种重新审视,企图化解中西文化的冲突,实现一种中西文化的结合模式。此“模式”A. 宣传了西万先进科学技术 B. 消除了中西文化的差异C. 动摇了儒

15、家思想主导地位 D. 意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答案】A【解析】“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主张在坚持封建专制统治基础上,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挽救清王朝,故排除 CD,选 A;文化差异不可能消除,排除 B.16.梁启超在 1901 年发表的中国积弱溯源论中认为,中国积弱的根源是国人“不知国家与天下之差别” “不知国家与朝廷之界限” “不知国家与国民之关系” 。梁启超分析中国积弱的根源,其目的在于A. 唤起国人现代国家意识B. 表达实业救国的紧迫性C. 动员国民参加民主革命D. 为推翻满清作思想准备【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梁启超认为中国积弱的根源在于国民意识和爱国心的薄弱,故目的是唤醒

16、8国民爱国意识,救亡图存,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实业救国的信息,而是强调唤起国人现代国家意识,排除 B 项。梁启超主张改良,不会动员国民参加民主革命,排除 C 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推翻满清作思想准备,排除 D 项。17.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殊途同归” 。 “同归”是指两派都致力于( )A. 实行三民主义 B. 实行君主立宪 C. 推动民主进程 D. 建立共和政体【答案】C【解析】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AD 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B 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因此答案为 C。18.1920 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

17、定从当年秋季起,民国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与此改变有关的事件是A. 国民大革命B. 中共成立C. 新文化运动D. 辛亥革命【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20 年”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有关,故 C 项正确。国民大革命发生在 1924-1927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A 项。中共成立于 1921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B 项。该现象的出现与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有关,与辛亥革命无关,排除 D 项。19.1928 年,毛泽东发表文章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18、”这表明当时共产党人致力于A. 将革命重心放在国民党统治区B. 探索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C. 保卫和巩固红色的抗日根据地D. 改变国共两党力量悬殊的局面【答案】B9【解析】根据材料“有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体现,表明当时共产党人致力于探索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故 B 项正确。建立工农的武装割据政权远离国民党统治的中心,位于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排除 A 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发生在全面抗战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C 项。1928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十分薄弱,故 D 项说法错误,排除。20.下图统计数据的变化充分体

19、现了邓小平理论中的A. 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局势B. 科教兴国的战略C. 解放发展生产力的阐述D. 经济特区的构想【答案】C【解析】从表中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数据可以知道,自1978 年实行改革开放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数据均呈上升趋势,阐述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故 C 选项是正确的。题干主要是从经济角度进行分析,排除 AB;题干没有体现对外开放政策,排除 D。21.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曾在中山大学说:上世纪 20 年代物理学“遍地黄金” ,爱因斯坦 26 岁时一年写出三篇震惊世界的文章, “因为物理学几大原则问题正在等待破解”

20、 。爱因斯坦的贡献是A. 经典力学体系,描述了宇宙运行的法则B. 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角度C. 量子论对微观世界认识有革命性进步10D. 以太说,否定了传统以来光的传播理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爱因斯坦相对论指出了时间、空间和物体的质量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随着物体的运动而发生变化,打破了传统的绝对时空观,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故 B 项正确。经典力学体系是牛顿力学的内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A 项。量子论是普朗克提出的,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C 项。以太说是 17 世纪笛卡儿的成就,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D 项。点睛:解决本题分两步走:一是抓住材料关键

21、信息“上世纪 20 年代物理学遍地黄金 ”,二是紧扣设问要求“爱因斯坦的贡献” ,结合物理学的相关成就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22.毛泽东在 1958 年 6 月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原子弹,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 10 年工夫完全可能。 ”毛泽东提出搞一点原子弹的直接的国际因素是A. 20 世纪初物理学理论的提出B.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C. 美苏等国家对原于弹的垄断D.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56 年” “原子弹” “人家就说你不算数”等信息可知,当时中苏关系恶化、中美敌对,而美苏对核武器的技

22、术垄断增加了我国的国防压力,故 C 项正确。20 世纪初物理学理论的提出,与材料强调中国研究原子弹的国际因素不符,排除 A 项。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是中国研究原子弹技术的客观原因,与材料“人家就说你不算数”等信息不符,排除B 项。D 项属于国内因素,排除。23.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之比)变化情况统计,据此说明我国高等教育A. 短时期实现全民普及B. 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11C. 义务教育取得新突破D. 录取率与经济发展相悖改革【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时间有 40 年左右,不是一个短期的时间,A 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高等教育招生比例明显增大,说明我国的教

23、育逐渐由精英化教育发展为大众化教育,故 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高考录取率,属于高等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C 错误;材料看不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果有关系,也应该是正相关,而不是相违背,D 错误。2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争奇斗艳,学术科技领域也不断创新发展,科学文化领域生机勃勃。这是因为A. 制定了“星火计划”B. 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C. 提出了“三个面向”D. 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坚持贯彻“双百”方针,我国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学术科研领域也取得巨大成就,故 D 项正确。星火

24、计划是第一个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与材料不符,排除 A 项。科教兴国是指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以振兴国家,并用科技和教育使国家强大、振兴起来,与材料不符,排除 B 项。 “三个面向”是指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与材料不符,排除 C 项。第卷(材料题)二、材料题(共 2 小题,共 52 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本师异道,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司,是以上

25、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12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伐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要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及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的价值。【答案】 (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 (

26、为政以德) ;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行大一统。(2)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被重视,未产生实践效果。原因:在当时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情况下无法实施。董仲舒的思想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原因: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3)促进道德自觉和理想人格的建立,强化了中华民族气节和德操,增强了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解析】(1)根据材料一“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可从以德治民方面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根据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

27、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大一统方面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关于孔子的思想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不被重视,未产生实践效果方面回答社会效果;可从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环境方面回答原因。关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国家统一、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方面回答社会效果;可从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方面回答原因。(3)关于儒学的价值,根据材料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促进道德自觉和理想人格的

28、建13立、强化了中华民族气节和德操、增强了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方面回答儒学的价值即可。点睛:解答本题要紧扣“两材”: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 ,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 ,解题时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解题时回顾教材中关于孔子思想、董仲舒新儒学、儒学的价值等相关内容。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

29、手。26.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 ”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 。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材料二 16 至 17 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楚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

30、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 、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 18 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 80 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 ,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 80 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

31、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4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的本质目的有何相似。(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3)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近代中西方启蒙运动发展的相似点。【答案】(1)态度:伏尔泰尊崇儒学;孟德斯鸠、卢梭批判儒学。目的: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发展资本主义。(2)方案的不同: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描绘出资产阶级国家的新蓝图。经济根源: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18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3)相似点:借助外来文化为思想武器;都进行过激烈争论;否定专制暴政,主张开明民主。【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指出其态度差异;第二小问从启蒙思想的目的分析即可,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发展资本主义。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第二小问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资产阶级力量角度回答。第(3)问从借助外来文化、否定专制暴政等角度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