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调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分值 150 分 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卷 阅读题 (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现代的思想家们常常说,语言文字参与建构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可以呈现一个民族深层的思维和意识结构。那么从汉字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呢?汉字是现在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是由图画抽象、规
2、范、滋生而成的。古代的汉字表明,古人不习惯于抽象而习惯于具象,比如“牛” ,各种字形始终突出地显现着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又如食物,有“米” “稻” “禾” “黍”等等,但并没有一个总的类名,如庄稼、粮食之类。反过来看,汉字的这种象形性也对中国人的思想世界产生极大影响,使中国人的思想世界始终不曾与事实世界的具体形象分离,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汉字的衍生和分类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知识的感知方式。汉字的衍生是一个树形滋生的过程,以造字时代独立产生的象形“初文” (章太炎语)为根,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几种造字的方法,滋蘖出“字” 。从每个“初文”中产生的与
3、它意义相关的一批字,在后来被视为同属于某一个“部首” ,它们所表示的现象或事物,在古人看来就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类” 。这种分类方式与近代西方有所不同,古代中国人特别注意一个现象、一个事物可以感知的表象,以此作为分类的依据。因此那些以类相从的字,无论以什么“初文”为义符, “初文”的象征性总是使这个字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使人们一看就可以体会它的大体意思。这种归类的思路,以事物可以感知的特征为依据,通过感觉与联想,甚至隐喻的方式进行系联。例如“木”作为“初文” ,是植物的抽象名称,那么以“木”为义符的字应该都表示树木,如梅、李、桃、桂等等,但实际上, “木”这一类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它可以是
4、树木的一部分,如“本” “末” ,可以是与树木有关的某些性质与特征,如“柔”“枯” ,甚至还可以是与树木并不直接相关,却可以从树木引申的其他现象,如“杲” (日在- 2 -木上,明也) 、 “杳” (日在木下,冥也) 。再如“彳”字,本来是象形的纵横相交的十字路口,殷商时代的卜辞中,不少字 就与它有关,而“役”字,在甲骨文中本不从“彳” ,但当它在后世以“彳”为义符后,就使人觉得从役之人好像真的总是在路上奔波。当汉字作为一种不言而喻的思想运算的符号被接受时,人自己创造的文字就反过来影响、制约和规范了人对世界的认识。汉字的象形性也影响了汉语的句式,独立呈意性使汉字在任何场合均无需严密的句法即可表
5、现意义。这就使得古代中国人的思维世界似乎不那么注意逻辑、次序和规则,话语发出者和接受者凭着共同的文化习惯,就能够表述和理解很复杂的意义。我们除了能从汉字本身大体了解古人“怎么想” ,还可以从中了解他们“想什么” ,比如能从汉字的字形中探寻某种思想和制度的起源,从汉字的分类中理解古人生活的重心和兴趣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把古老的汉字置于思想史的视野之中,考察其中的思想史意义。(摘编自葛兆光作为思想史的汉字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意识中的世界是由语言文字建构的,因此从汉字中,我们能读出古代中国人深层思维和意识结构中的一些东西。B. 汉字以象形为基础,由具体图画
6、演变而成,它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方式衍生滋蘗,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符号体系。C. 古代中国人创造了表具体事物的文字,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类名,如有“米” “黍”等字,却无表“庄稼” “粮食”这类抽象意义的字。D. 由“木”引申出“梅” “李” ,进而引申出“本” “末” ,再引申出“杲” “杳” ,体现汉字通过感觉、联想、隐喻等方式进行归类。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论述了从象形的汉字中看中国古人深层思维和意识结构这一观点,从汉字、汉字的衍生和分类、汉语的句式等方面展开论述。B. 古代汉字中的“牛”的各种字形都突显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为古代中国人习惯于具象
7、而不习惯于抽象的观点提供了例证。C. 文章第三段论述了汉字是以象形“初文”为根衍生的,人们一看到以“初文”为义符、以类相从的字就可以体会它的大体意思。D. “役”字原不从“彳” ,后以“彳”为义符,人们才觉得从役与在路上奔波有关,这证明了汉字不一定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字留下了创造者思维方式的烙印,影响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古代中国人的思维始终与具体形象相联系,与汉字的象形性大有关系。B. 古代中国人主要通过表象来感知世界,这使汉字有了强烈的象形性;汉字的象形性又反过来使中国人的思想缺乏运算、推理、判断等活动。C. 象形性使汉字能独立
8、呈现意义,说话者在缀词成句表达意思时,无需严密的句法,听话者就能借助共同的文化习惯顺畅理解话语的意思。D. 古老的汉字能让我们理解古人的生活重心和兴趣,感知其思维方式和知识观念,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应当被作为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水袖之痛 肖复兴胡文阁是梅葆玖的徒弟,近几年名声渐起。作为梅派硕果仅存的男旦演员,胡文阁的声名无疑沾了梅派的光。当然,他自己很努力,唱得确实不错。六年前,我第一次看他的演出,是在长安剧院,梅葆玖和他前后各演一折御碑亭 。坦率地讲,说韵味,他还欠火候,和师傅有距离;单说声音,他要比师傅更亮
9、也更好听,毕竟他正当年。其实,我对胡文阁的兴趣,不仅在于他梅派男旦的声名和功力,还因为听他讲了自己的一件往事。20 世纪 80 年代,他还不到 20 岁,在西安唱秦腔小生,却痴迷京戏,痴迷梅派青衣,便私下向名师李德富先生学艺。青衣的唱腔当然重要,水袖却也是必须苦练的功夫。四大名旦中,水袖舞得好的,当数梅、程二位。水袖是青衣的看家玩意儿,它既可以是手臂的延长,载歌载舞;又可以是心情的外化,风情万种。那时候,不到 20 岁的胡文阁痴迷水袖,但和老师学舞水袖,需要自己买一匹七尺长的杭纺做水袖。这一匹七尺长的杭纺,当时需要 22元,正好是他一个月的工资。为了学舞水袖,花上一个月的工资, 也是值得的。但
10、关键问题是,那时候, 胡文阁的母亲正在病重之中他很想在母亲很可能是一辈子最后一个生日的时候,给母亲买上一件生日礼物。但是,他已经没有钱给母亲买生日礼物了。在水袖和生日礼物两者之间,他买了七 尺杭纺做了水袖。他想得很简单年轻人,谁都是这样,把很多事情想得简单了下个月发了工资之后,再给母亲买件生日礼物。在母亲的病床前,他把自己的想法对母亲说了。已经不能讲话的母亲嘶哑着嗓子, “呃呃”地不知在回答他什么。然而,无情的病魔没有给胡文阁补上母亲生日礼物的机会。母亲去世了,他才明白,世上有的东西是补不上的,就如同落到地上的叶子,再也无法如鸟一样重新飞上枝头。- 4 -30 多年过去了,直到现在,胡文阁都非
11、常后悔。水袖,成为他的心头之痛,是扎在他心上的一根永远拔不出来的刺。胡文阁坦白道出自己的心头之痛,让我感动。我们也常常会面 临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事业、爱情、婚姻、子女我们觉得每件事都比父母重要。即使在母亲病重的时刻,胡文阁还觉得自己的水袖更重要呢。都说人年轻时不懂爱情,其实,年轻时是不懂亲情。爱情,总还要去追求,亲情只要伸手接着就是,那么轻而易举。问题是,胡文 阁还敢于面对自己年轻时的浅薄,坦陈内疚多少孩子吃凉不管酸,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对不起父母的地方,没有什么心痛之感,而是将那一根刺当成绣花针,为自己绣出美丽的图画。想起我的父母,我常常会涌出无比惭愧的心情,因为在我年轻的时候
12、,一样 觉得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父母总是被放在了后面。记得当初母亲从平房搬进新楼之后,已年过80,腿脚不利索,我生怕她下楼不小心会摔倒,便不让她下楼。母亲去世之前,一直想下楼看看家前面新建起来的元大都公园,总是兴致很高地对我说: “听说那里种了好多月季花!”正是伏里天,我对她说:“天凉快点儿再去吧。 ”谁想,没等到天凉快,母亲突然走了。那时候,总以为父母可以长生不老 地永远陪伴着我们。我们就像蚂蟥一样,趴在父母的身上,理所当然地吸吮着他们身上的血。我不知道,如今的胡文阁站在舞台上舞动水袖的时候,会不会在一瞬间想起母亲。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听到他讲述自己这件 30 多年前的往事之后,无论是在舞
13、台上,还是在电视里,再 看到他舞动水袖的时候,我总有些走神,忍不住想起他的母亲,也想起我的母亲。 (原载今晚报 )4下列对文本相关 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 确的一项是( )(3 分)A文章开篇写胡文阁作为梅派男旦的声名和功力,目的是为下文写他的心头之痛做铺垫。B胡文阁决定先买水袖再给母亲买生日礼物,主要原因就是他觉得亲情容易得到,所以可以暂时不必在乎。C作者写到许多年轻人对待亲情和对待自己的事情的不同态度,意在表明,胡文阁的“心头之痛”,并非个别现象,从而增强文章的现实意义。D作者在写胡文阁时,融入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使文章情感更加厚重感人,也更能引发读者深思。5.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划线
14、“而是将那一根刺当成绣花针,为自己绣出美丽的图画”一句。(6 分)6紧密结合全文,理解“水袖”在文中的含义。 (6 分)- 5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15 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 58.4%,较 2014 年上升了 0.4 个百分点 。从阅读量来看,2015 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 4.58 本,与 2014 年相比增加了 0.02 本,但对比 2013 年的 4.77 本还有微弱下降。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 54.76 期和 4.91 期,与2014 年相比也出现 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们
15、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阅读环境,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重要的阅读方式。据林克艾普大数据,2012 年至 2015 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分别为 2.35 本、2.48 本、3.22 本和 3.26 本,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 2014 年的 58.1上升至64.O,提升了 5.9 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增速最快。据统计,2015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 62.21 分钟,比 2014 年的 33. 82 分钟增加了 28.39 分钟。这是历次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 1
16、小时。数据监测发现,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数字化阅读形式。在数字化阅读用户中,9 0 后成为了绝对的主力军,占比达到 53%;80 后以 22%的占比紧随其后;其他年龄层占比 25%,可以预见的是,未来 OO 后的数字阅读潜力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摘编自林克艾普公司2016 年最新国人阅读大数据分析报告)材料二:2014 年,我国 15 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 2007 年增加了 3.48 个百分点,基础教育进一步普及,人口识字率持续上升;2014 年 6 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 2007年上升 4.97 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
17、文化素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对国民图书阅读量、阅读习惯、数字阅读发展趋势等进行统计研究。近 5 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2014 年人均图书阅读量 4. 56 册、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 58%,反映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图书市场稳步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读书数量较低,发达国家不仅以经济手段支持图书产业发展,- 6 -也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社会读书氛围,如韩国颁布读书振兴法、美国颁布卓越阅读法,从立法层面鼓励读书。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18、,国民 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中国图书市场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摘编自2017 - 2022 年中国图书零售连锁市场供需预测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三:2015 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 4.58 本,这其中还包括教材教辅。而据不完全统计,犹太人以 64 本的年人均阅读量雄踞世界首位。日本、法国、韩国的人均阅读读书量分别为 40 本、20 本和 11 本。与日韩等国相比,我国纸质图书平均阅读量差距不小。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大原因是,确实没时间读书,首份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天用于休闲的时间仅 3.156 个小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18 个国家平
19、均工作时间为 5.736 小时,而中国人工作的时间则达到 9.249 小时。有限的休闲时间,国人又大把扔进了应酬、交际中。相对于其他国家,我们中国人工作强度是全世界最大的。此外,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快餐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也令人们很难静下心捧一本书细细品味。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影响,从小学到大学,被强迫学习,读死书,导致很多人对读书都很抵触,甚至害怕读书。 (摘编自天下趣事网2016 年中国人读书数据等)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3 分)A根据材料一,虽然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但数字化阅读更受年轻人的喜爱,数字化阅读将会取代纸质
20、化阅读。B根据材料一,2015 年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相 比 2014 年增长了接近一倍,是历年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 1 小时。C材料二认为,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国民不断增长的阅读消费需求将支撑图书市场进一步发展。D材料三认为,我国国民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比日韩等国少的最直接原因,是中国人的工作强度全世界最大,导致国民没有时间读书。8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材料一显示 2013 至 2015 年,我国国民阅读方式中,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电子书的阅读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B材料一显示,2015 年手机阅读增
21、速最快,这一趋势与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任何时- 7 -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阅读的倾向一致。C材料三显示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中还包括了对教材和教辅的阅读,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抵触。D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分析,都认为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虽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但会越来越好。9请你对提高我国国民阅读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结合材料简要阐述。(6 分)二、古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郑兴裔字光锡。早孤,叔父藻以子字之,分以余赀,兴裔不受,请立义庄赡宗族。及藻没,遂解官致
22、追报之义。乾道初,建康留司请治行宫备巡幸,兴裔奏劳人费财,乞罢其役。徙福建路兵马钤辖,过阙入见,询以守令臧否,兴裔条析以对。帝曰:“卿识时务,习吏事,行当用卿。”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建、剑、汀、邵盐策屡更,漕臣请易纲运为钞法,兴裔极言其不可。帝善其数论事,诏加成州团练使。时传闻金欲败盟,召兴裔为贺生辰副使以觇之,使还,言无他,卒如所料。累差浙东、浙西、江东提刑,请祠以归。寻诏知阁门事兼干办皇城司,又兼枢密副都承旨。军妇杨杀邻舍儿,取其臂钏而弃其尸,狱成,刑部以无证左,出之。命兴裔覆治得实,帝喜,赐居第。丁母忧去官,服阕,复故职,除均州防
23、御使。再使金,还,迁潭州观察使。 复请祠,起知庐州,移知扬州。扬与庐为邻。初,兴裔在庐尝却邻道互送礼,至是按郡籍,见前所却者有出无归,遂奏严其禁。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民旧皆茅舍,易焚,兴裔贷之钱,命易以瓦,自是火患乃息。又奏免其偿,民甚德之。修学宫,立义冢,定部辖民兵升差法,郡以大治。楚州议改筑城,有谓韩世忠遗基不可易者,命兴裔往视,既至,阙地丈余增筑之。帝阅奏,喜曰:“兴裔不吾欺也。”(选自宋史郑兴裔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
24、因著为令B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C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 8 -D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义庄”旧时多指某些较富有的族人拨出部分田地,作为宗族的田产,以供祭祀、办学、救济本族孤寡等费用。B“丁母忧”指为母服丧。旧制,“丁母忧”、“丁母艰”、“丁母丧”“内艰”都指遭逢母亲丧事。“丁忧”指古代官员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
25、C“服阕”指在父母亲去世后,朝廷官员开始服丧;仪礼丧服中所规定的丧服,分五个等级,称为五服。D“学宫”旧指各府县的孔庙,为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有时也指学校,文中“修学宫”的“学宫”即指学校。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郑兴裔感恩叔父抚养。他幼年丧父,由叔父郑藻抚养长大;当叔父郑藻去世后,他就辞去官职,以表达对叔父的追念与报恩之意。B郑兴裔为官忠于职守。当传闻金国想毁弃盟约时,他受命出使,将事情查实清楚;任扬州知州时,他遏制了邻地互相送礼的歪风。C郑兴裔关心民间疾苦。到任扬州后,自己借钱给百姓,让他们把房顶的茅草换成瓦片消除了火灾隐患,后来 又免去他们的欠
26、债。D郑兴裔为政多有智谋。复查杨氏案,最终查得实情,受皇上恩赐;制定了部辖民兵升差的法度:在楚州改动筑城时,想出好办法。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徙福建路兵马钤辖,过阙入见,询以守令臧否,兴裔条析以对。(5 分)(2)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5 分)(二)古代诗歌鉴赏(9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 杜牧暖云如粉草如茵,独步长堤不见人。一岭桃花红锦黦 ,半溪山水碧罗新。高枝百舌 犹欺鸟,带叶梨花独送春。仲蔚 欲知何处在,苦吟林下拂诗尘。【注】张祜:唐代诗人,家世显赫,初居姑苏,后至长安,辟诸侯府,被
27、元稹排挤,遂至淮南,隐居以终。黦(yu):污迹。百舌:一种叫声婉转的鸟。仲蔚:“张仲蔚者,- 9 -平陵人也,与同郡魏景卿俱修道德,隐身不仕,常居穷素,所处蓬蒿没人,闭门养性,不治荣名,时人莫识。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 第一句连用两个比喻描写了暮春时节诗人来南亭所看到的美好风光。B. 第三句写桃花 满山遍野开放,就像红锦一样美丽灿烂,没有污迹。C. “独步长堤不见人” ,这“人”可指任何人,也可指诗人的朋友张祜。D. “独送春”运用拟人手法,以梨花送春,照应题目中的“残春”二字。15. 从全诗看,表现了诗人对张祜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 分)
28、(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填写下列诗文的空白部分。 (6 分)(1)在离骚一文中作者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句子是: , 。 (2)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 , 。(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 。 第卷 (表达题,共 80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719 题。古人说:“一生一死,乃见交情。 ”这话不错,患难之交最珍贵。可凡事都有悖论:瓷- 10 -器越华贵,越经不起碰摔;交情越深厚,越经不起伤害。楚汉之际,张耳与陈余结为 ,后来只因一次误会,竟 ,刀戈相见。 “
29、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 ) ,价值观不一样很难交朋友。许多人觉得薛宝钗最配贾宝玉,宝玉偏不喜欢。无他, 。有的人交朋友很实际, 。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嘛,可是一旦目的达不到,就翻脸不认人,所谓的“好朋友”成了“狗屎一堆” 。有一首诗写得好,说朋友是“雪夜的火炉,雨中的红伞,无言的牵挂,彼此的忧欢,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人的胸膛”可是,我们无须背诵华丽的辞藻,不必探寻朋友的哲理内涵。人之交友出于天性。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为的是能有几位同行的人生路上伙伴,走得不寂寞。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莫逆之交 针锋相对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见利忘义B刎
30、颈之交 水火不容 话不投机半句多 唯利是图C刎颈之交 针锋相对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唯利是图D莫逆之交 水火不容 话不投机半句多 见利忘义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秉性相同,还能互补,关系不大B秉性不同,关系不大,不能互补C秉性不同,关系不大,还能互补D秉性相同,关系不大,还能互补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为的是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人生路上不寂寞B为的是能有几位人生路上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C为的是人生路上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D为的是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人生路上20.下面是班班长的班会总
31、结发言,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够简明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5 分) 为了让我们班有一个良好的学风、班风,我们坐在一起献计献策。刚才同学们的抛砖引玉,体现了对班级的爱心和责任心,我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表示要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也表示会遵守 纪律,迎头赶上。我殷切期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我班的班风从此有一个彻底的改观!这既是目前的当务之急,也是责无旁贷的。- 11 -21.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示例: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材料:慷慨激昂 光辉灿烂 热烈蓬勃力透纸背 璀璨耀眼 如火如荼晚霞 星斗 书法(1) (2) (3) 4、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22. 作文:世界上还有许多无形的墙,这建筑在人类的心里,它往往使人与人之间发生误解和纷争 请以“墙”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明确文体。 不少于 800 字。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