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8-2019 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历 史 注 意 事 项 :1.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 粘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2、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卷本 卷 共 24 个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48 分 。 在 每 小 题 给 出 的 四 个 选 项 中 , 只 有 一 项 是 符合 题 目 要 求 的 。1(2018 广东实验中学期末考试)考古资料表明,西周甚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青铜器物
3、实现了标准化生产B是血缘同宗在文化上的体现C诸侯国的青铜器皆周王所赐D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同质化2(2018 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A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B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C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D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3(2019 河南省洛阳市联考)唐代科举考试中实行投卷、荐举制度。所谓“投卷”,就是参加进士科的考生可以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择优编成长卷,投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以求得他们赏识,以提高自身知名度和及第机会。由此可见,唐代的投
4、卷制度A使士族门第不再有吸引力B使科举制的地位日益稳固C导致攀结权贵的不良风气D客观上推动了文学的繁荣4(2018 内蒙古中学期末考试)如下表主要反映出A古代中国地方行政诡秘多变和反复无常B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C从秦朝到元朝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D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5(2018 福建省南平市)明代都察院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为“三法司”,如果在办案的过程中,刑部或大理寺错误严重,都察院有权对其进行弹劾,都御史还有提督各道、考察百官、朝会纠仪的权力。明代都察院A削弱相权并监督百官B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C具有三权制衡的特点D保障了国家机器运转6(原创题)柏拉图认为,这种“民主政体”是
5、一种很坏的政体,最大缺点是“极端民主”、“过度自由”。只要人民推举,不管什么人都可当执政者,而富有治国才能的贤人却反而被抛弃。柏拉图认为的“最大缺点”A带来了雅典经济和文化的全面繁荣B是对雅典民主政体全面客观的评价C有利于调动当时雅典居民积极参政D为后世民主集中制出现提供了借鉴7(2018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大部分条文,都是明确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尤其是契约缔结及财产私有;同时少部分条文属于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公法”。近代法国拿破仑最引以为傲的,是其颁布并成为后世典范的“民法典”。这反映了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A私权保护与契约构筑社会
6、规范B西方法律轻视国家利益的保护C罗马法被延用并不断发展到近代D注重条文的大陆法系更具优越性8(2019 江西省抚州市七校联考)根据 1975 年美国参议院通过的第 22 条规则,如果全院五分之三的议员投票赞成,即可实施中止辩论规则,任何人的发言均不得超过一小时。这一规定的目的是A简化辩论程序B提高议事效率C维护宪政体制D保障国会权力9(2019 四川省仁寿县零诊)1917 年至 1919 年,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寥寥无几。1919 年以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 400 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
7、原因是A一战暴露资本主义侵略争霸本质B工人阶级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C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D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0(2019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1941 年以后,国统区的经济、国民党政府的财政开始陷入困境,1943 年以后达到非常严峻的地步,而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垄断却大大加强,这就使人民对国民党统治更加不满。抗战时期国统区的这一状况A反映了共产党政治影响力提升B导致国民党的统治迅速崩溃C反映了国民党政治地位的下降D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11(2019 湖北省联考)近代以来美国为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采用三权分立,而新中国成立创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却规定实行议
8、行合一。这主要由于A人民在国体中的地位不尽相同B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C不同阶级革命的结果必然不同D经济基础要与上层建筑相适应12(2019 江苏省如皋市教学质量调研)19481949 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13(2019 四川省仁寿县零诊测试)下图漫画反映的是,2015
9、 年 3 月,继英国之后,欧洲大国法、德、意均不顾美国的反对,宣布计划成为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该漫画的内容反映了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强化B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开始形成C英、法、德、意与美国同盟关系已彻底破裂D英、法、德、意认同中国取代美国主导世界14(2019 湖北省联考)1958 年,戴高乐在法国重新掌权后推行:坚持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摆脱美国的核保护;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建立一个摆脱美苏控制,以法国为中心的,法德联合为支柱的,由欧洲主权国家联合起来的“大欧洲联合”;用缓和的外交政策代替冷战。这主要表明A昔日欧洲霸主地位的情结仍在其心中B积极开展以联合
10、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应掌握自己的命运D和平发展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主题15(2019 湖南省醴陵市联考)英国选择福州作为通商口岸,“意在武夷山茶”,但从 1842 年福州开放近 9 年,福州港茶叶外销量仍然极低。直到 1853 年,福州的茶叶贸易才开始兴盛,到19 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鼎盛,与上海、武汉合称为中国三大出口茶市,并长期居第一。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机器制茶业兴起 B海关关税的降低3C国内政局的变动 D清政府的扶植政策16(2019 重庆市调研测试卷)宋以后,中国东南闽岭各地种棉者渐多,开始种植由海外引进的占城稻以及由西北引进的西瓜,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都有
11、进一步发展;在湖南洞庭湖区还出现了比较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专业户”。这表明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种植结构B宋代农村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C宋代农村经济作物成为种植主体D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17(2019 河南省洛阳市联考)19 世纪六七年代,除欧洲外其他独立国家很少受到自由贸易政策的影响。相反,贸易保护主义的主张在美国和德国却找到了市场。这反映出A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激烈B自由贸易政策超越了时代潮流C经济实力影响国家外贸政策D美、德挑战英国的业霸主地位18(高三广东省湛江市)1961 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农业六十条(修正案)”,缩小社队规模,取消公共食堂制对于供给制问题,规定社员一切
12、收入都“按劳动工分进行分配”。这一修正案A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B调整了农业的生产关系C结束了人民公社体制D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19(2019 云南省昆明市调研测试)1990 年我国出口总额达到了 621 亿美元,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改善了自 1984 年以来连续逆差的状况。到 1991 年 6 月底,国家外汇储备已上升到 330 亿美元。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A经济结构渐趋于合理B已形成典型的外向型经济C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D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20(2018 湖南省长郡中学临考冲刺)20 世纪 20 年代末至 30 年代中期,苏联不断充实企业技术、生产、财务计划的内容,增加计划指标,并相应减少
13、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苏联上述举措A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壮大了国营经济的力量C推动了公有制经济的建立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21(2019 江西省抚州市七校联考)下面是一幅关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漫画。其主要寓意可能是A扩大经济合作范围融入全球化B提升整体实力应对外部挑战C打破地域障碍加强制度化建设D减少贸易壁垒以便优势互补22(2018 四川省双流中学模拟)2018 年 3 月 23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对从中国进口的 600 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4 月 5 日,中国就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 232 措施,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项下向美方提出
14、磋商请求,正式启动争端解决程序。中美贸易战中的某些现象说明A美国经济衰落趋势在不断加强B世贸组织是解决争端的唯一途径C经济一体化使贸易战不可避免D全球化背景下出现国家主权让渡23(2018 三明中学期末考试)宋代之前,音乐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教化,庄严、正经的宫廷音乐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到了宋代,以娱乐为目的的市井音乐(类似于流行音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宫廷音乐则逐渐衰落,让位于市井音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市民社会的形成B民间教育的发达C宋代理学的兴起D频繁的对外交流24(2018 山东中学期末考试)(题文)“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自由竞争的新局面。以及启蒙思想的破灭,使这一时期的人们处于憧
15、憬和失望的波峰浪谷之中,释放并表现自我成为一股潮流。”这段话反映了下列哪一部作品产生的背景A悲惨世界 B人间喜剧 C母亲 D等待戈多4第 II 卷本 卷 包 括 必 考 题 和 选 考 题 两 部 分 , 共 计 52 分 。 第 25 题 、 第 26 题 为 必 考 题 , 每 个 试 题考 生 都 必 须 做 答 。 第 27 题 第 29 题 为 选 考 题 , 考 生 根 据 要 求 做 答 。25(2018 湖南中学期末考试)阅读材料,回答下要列要求。(25 分)材料一 目睹西方列强在中国大肆倾销商品,攫取巨额利润,近代有识之士产生利权意识,主张挽回利权。其主要策略和手段是振兴商务
16、,鼓吹商战,商战成为中国人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之最响亮的口号。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向中国大肆输出资本,划分势力范围,掠夺中国路权、矿权。与之相应,他们所倡导的“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向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将主权与利权同时并提而将主权置诸重要地位。他们曾经寄希望于满清政府之自强御侮,然而清政府腐败无能,一次又一次地出卖国家利权,不能不令人大失所望。最后,他们总算从西方民主主义思想中找到了民权思想,并将实现民权视作维护国权所必不可少的前提,对收回利权运动的发展与流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袁为鹏从利权观念的变迁看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材料二 近代早期的英国经济民族主义者认为,
17、国内贸易虽然重要,但对外贸易是检验一个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为便于远洋贸易而进行殖民扩张,是英国摆脱对西欧其他国家依赖并最终变成强国的关键。他们强调:“在我们出口的货物里边,不应只注意到自己富余的东西,还必须考虑到我们邻友们的必需品;即使是他们不需要的以及尚未在别的地方加工制成的东西,我们也应(除了出售原料之外)尽量加工制造以从中牟利。”他们强烈要求政府限制乃至禁止羊毛出口,在他们的努力下,英国于 1617 年最终禁止羊毛出口。摘编自傅琼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刍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经济民族主义和近代早期英国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主张的异同,并说明不同之处产生的原因。(17 分
18、)(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晚清或近代早期英国的经济民族主义的认识。(8 分)26(2018 云南中学期末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摘编白邱世兵中国国际舆论环境的历史变迁一略论西方的中国观的演变上表为 16 世纪到 20 世纪 30-40 年代内方中国观的变迁有关言论。请从表中任选两个时间段,并对其中的西方中国观加以解读。(要求:选明时间,观点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27(2018 湖北中学联考)(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 19 世纪 60 年代,英国中等妇女是最受社会约束的阶层,她们也最先起来进行斗争。“
19、妇女选举权全国联盟”等妇女组织先后以各种方式进行斗争以争取普选权,但英国政府视而不见。一战爆发后,大量妇女听从英国政府劝说到工厂从事以前由男人从事的工作。1917 年俄国纪念国际妇女节直接引发了二月革命,后来的十月革命又催生了布尔什维克政权英国妇女争取普选权运动风声再起,1918 年英国下议院通过了人民代表法案,给予 30 岁以上、拥有财产的妇女投票权。摘编自陆伟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等材料二 陕甘宁边区关于妇女工作的部分文件时间 颁布机构 文件名 内容或结果1937 年 5 月 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妇女与男子在选举和被选举权上享有平等的权利。
20、51937 年 9 月 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关于边区妇女群众组织的新决定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妇女积极参加国防教育和识字运动,增加她们的救亡知识,提高她们的文化水平。1939 年 3 月 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妇女工作的决定等中国女子大学在延安落成,它先后培养了 1000 余名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妇女干部。1939 年 4 月 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目前妇女运动的方针和任务的指示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的原则。1943 年 2 月 中共中央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方针的决定陕甘宁边区妇女的生产运动逐渐走向高潮。(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后英国妇女获得投票权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1、 19 世纪以来英国妇女解放的特点。(7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妇女解放相比,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的特点,并分析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的历史意义。(8 分)28(2018 福建中学期末考试)(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 分)材料一 “如果世界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晨静之乡的冲突可能会是严重的,也许会是激烈的,但它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可是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偶然因素,朝鲜将成为美国和苏联之间力量竞赛中的一名小卒,而双方的目的则跟朝鲜半岛毫无关系,朝鲜人本身也已沦为牺牲品。”(美)贝文
22、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的第一次失败材料二 日本因为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中国因为战争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朝鲜因为战争而牺牲无数且至今分离对峙,美军因为战争而重返朝鲜,苏联因为战争而成功地把中国诱入与西方决裂的道路。摘自中俄秘档里的朝鲜战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朝鲜战争扩大的原因。(8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对主要参战国的影响。(7 分)29(2018 东阳中学期末考试)(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 分)材料 吴敬梓,康熙四十年(1710)出生在“科第仕宦多显者”的一个官僚家庭。他深切渴望有朝一日能在科场上大显身手,二十三岁中秀才,
23、之后一直没有中举。在逐渐看到了官僚的徇私舞弊,举业中人的利欲熏心,他对举业由热衷到失望,从而潜心创作儒林外史。吴敬梓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以后,他不知不觉地对新鲜信息已有所吸收。他认为读经书,做学问,要采取“不在宋儒下盘旋,亦非汉、晋诸贤所能笼络”的态度,并公然斥责当时的理学家“于经生制举业外,未尝寓目,独好窃虚谈性命之言,以自便其固陋”。儒林外史以深刻的笔触批判了科举制度,反对八股取士的办法,无情地讽刺和嘲笑了那些热衷功名富贵的人,并剖示了科举制度对他们的毒害。吴敬梓的笔触并没有停留在这种政治文化的外显层次上,而是发展到宏观的民族文化的深隐层次,儒林外史触及知识分子的精神解放的问题,即知
24、识分子在八股取士的牢笼下如何冲破精神罗网的问题。在艺术上,讽刺大师吴敬梓是用饱蘸辛酸泪水的笔来写喜剧,来描绘封建主义世界那幅变形的图画的。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吴敬梓创作儒林外史的时代背景。(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林外史的历史价值。(7 分)2018-2019 学 年 上 学 期 高 三 年 级 期 末 考 试历 史 答 案第 卷1【解析】各诸侯国与周王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这表明,诸侯国与周王在文化上的一致性,故 D 正确;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上,并未达到青铜器的标准化生产力水平,故 A 排除;材
25、料中并未涉及血缘的内容,故 B 排除;材料中并未体现出青铜器是周王赐予,故排除 C。【答案】D2【解析】材料“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表明中央派官员逐级将法律宣讲到地方,使全民都要知晓法律、遵守法律,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A 正确;材料与“诸侯国争霸割据”无关,排除 B;材料不是反映文化传播,而是宣讲法律,C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派官员逐级将法律宣讲到地方,无法体现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排除 D。【答案】A3【解析】唐代科举考试中实行投卷、荐举制度,说明存在不通过科举考试而入时而仕的情况,即士族门第依然具有吸引力,故排除 A;投卷、荐举制
26、度的存在说明科举制并不完善,排除 B;攀结权贵的不良风气并非始于实行投卷、荐举制度,排除 C;参加进士科的考生可以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择优编成长卷,投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以求得他们赏识,这说明擅长诗文可以辅助科举考试,故选 D。【答案】D4【解析】表中主要反映从秦代到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演变,联系所学可知,这种趋势带来的影响是,中央权力不断得到加强,地方权力越来越被削弱。故答案为 C 项。A 项中的“诡秘多变和反复无常”说法错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有规律可循,排除;B 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D 项中的“矛盾与困局”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答案】C5【解析】督察
27、院的目的是促使各部门有效协调发展,保障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D 正确;督察院不会削弱相权,A 错误;办事效率不符合材料主旨,B 错误;督察院具有三权分立并制衡的作用,C 错误。【答案】D6【解析】雅典直接民主形式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存在许多弊端,因此需要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民主集中制来解决这一弊端,故答案 D 项。柏拉图否定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不是它的优点,排除 A 项;柏拉图的评价忽视了雅典民主政治对城邦的贡献,不够客观和公正,排除 B 项;雅典民主政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政治,而非“居民”,排除 C 项。【答案】D7【解析】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和拿破仑“民法
28、典”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比较的能力。根据材料,十二铜表法的大部分条文,尤其强调契约缔结及财产私有,注重私权保护和契约;而拿破仑的“民法典”对后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起到了立法规范的作用,两者反映了私权保护与契约来构筑社会规范,A 项正确;B 项“轻视”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C、D 两项从材料中无法反映,排除。故选 A。【答案】A8【解析】根据“如果全院五分之三的议员投票赞成,即可实施中止辩论规则,任何人的发言均不得超过一小时”可知,这一规定是中止辩论规则以及辩论时间的限制,有利于缩短时间,提高议事效率,故 B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简化辩论程序”,排除 A;中
29、止辩论规则以及辩论时间的限制与维护宪政体制没有直接联系,排除 C;材料反映的是参议院中止辩论规则以及辩论时间的限制,与“保障国会权力”无关,排除 D。【答案】B9【解析】根据材料,五四运动后,各地出版的刊物数量猛增,并且介绍新思潮的刊物数量增多,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说明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故 C 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五四运动后介绍新思潮的刊物数量的剧增,反映的是时局变动对思想变化的影响,与一战无关,故 A 错误;B 不是五四运动后介绍新思潮的刊物数量的剧增的主要原因,排除;新文化运动1915 年已经开始,并不是五四运动后介绍新思潮的刊物数量增多的最主要原因,故 D 错误。【答案】C
30、10【解析】材料中“人民对国民党统治更加不满”表明国民党的威信下降,政治地位在下降,故C 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共产党政治影响力”问题,排除 A;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统治迅速崩溃,B 错误;人民对国民党统治更加不满,不利于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排除 D。【答案】C11【解析】依据材料结合相关所学知识可知,中美两国实行不同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这是因为两国的经济基础和国家性质不同,实现民主共和的道路也不同,即两国的具体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因此 B 项正确。A 项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C 项两国阶级革命的结果不同及D 选项经济基础不同皆为 B 项两国国情不同的具体阐述,因此 B 项可以概括
31、 A、C、D 三个选项,更符合题意,故正确选项为 B 项。【答案】B12【解析】材料信息“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表明中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 A 项正确;此时西方国家仍然对国民党政权予以支持,故 B 项错误;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 C 项错误;中共的这一政策是针对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故 D 项错误。【答案】A13【解析】根据“继英国之后,欧洲大国法、德、意均不顾美国的反对,宣布计划成为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美国最终未能阻止四国加入中国牵头成立的亚投行,漫
32、画反映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在经济上的表现,故 A 正确;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开始形成,B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 项中“彻底破裂”表述太绝对,错误;美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中国取代美国主导世界”表述错误,排除D。【答案】A14【解析】依据材料“坚持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摆脱美国的核保护;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建立一个摆脱美苏控制,以法国为中心的,法德联合为支柱的,由欧洲主权国家联合起来的“大欧洲联合”;用缓和的外交政策代替冷战。”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执行独立的外交政策,主导欧洲的联合,成为美苏两极之外的重要力量,这表明在复杂国际中应掌握自
33、己的命运,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材料并非主要体现法国的霸主情结;B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表明法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材料并非主要表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D 选项不符合题意,错误。【答案】C15【解析】19 世纪五六十年代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南方一带的国内市场受到很大影响,大量茶叶只能出口,福州茶叶贸易开始兴盛。因此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政局的变动,故答案为 C 项。当时还没有出现机器制茶,排除 A 项;B、D 项不符合史实,当时清政府海关出口关税没有降低,也没有清政府的扶植,均排除。【答案】C16【解析】经济作物的种植主要是面向市场,南方一些地区开始种植经济作物,
34、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到了农村的种植结构。故答案为 A 项。我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B 项;“成为种植主体”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C 项;宋朝时期新航路尚未开辟,排除 D 项。【答案】A17【解析】材料中“除欧洲外其他独立国家很少受到自由贸易政策的影响”,说明受自由贸易政策影响的国家较少,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还不够激烈,故 A 错误;19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自由贸易政策顺应了当时时代的潮流,并非超越时代潮流,故 B 错误;19 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和德国尚不能挑战英国工业霸主的地位,故 D 错误。19 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主张自由贸易主义,因为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
35、工厂”,其工业产品非常具有竞争力;而“贸易保护主义主张在美国和德国找到了市场”,是因为此时美国、德国的经济实力相对落后于英国,因此用贸易保护主义来抵制英国的产品竞争,故 C 正确。【答案】C18【解析】“缩小社队规模,取消公共食堂制对于供给制问题,规定社员一切收入都按劳动工分进行分配”反映了中共中央对农村分配制度的调整,实质是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故 B 正确;1978 年开始经济体制改革,A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83 年取消人民公社,C 项中“结束了”表述错误,排除;材料中修正案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1962-1965 年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D 错误。【答案】
36、B19【解析】“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国家外汇储备已上升到 330 亿美元”表明 90 年代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反映出我国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故 C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排除 A;材料只是表明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并没有到“外向型经济”的程度,C 错误;21 世纪初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D 时间不符合题意,错误。【答案】C20【解析】材料中的“增加计划指标,并相应减少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是为了建立计划经济体制。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因此苏联的上述举措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故答案为 A 项。“国营经济”和“公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37、方面的变化,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B、C 项;苏联通过新经济政策,在 1925 年已基本完成经济恢复的任务,排除 D项。【答案】A21【解析】根据“APEC”“trade”,漫画说明亚太经合组织要打破贸易壁垒,反对贸易保护,体现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减少贸易壁垒以便优势互补,故 D 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亚太经合组织打破贸易壁垒,无法体现“扩大经济合作范围”,排除 A;材料无法体现“提升整体实力应对外部挑战”,排除 B;根据“trade”可知,亚太经合组织意在减少贸易壁垒,并非打破地域障碍,C 错误。【答案】D22【解析】“对从中国进口的 600 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体现出
38、美国的贸易保护,结合所学,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下,为了享受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利益,国家应在坚持国家利益原则的前提下,在适当的领域限制或让渡国家主权,故 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美国经济衰落,A 错误;B 项中“唯一途径”表述太绝对,错误;C 项中“不可避免”表述过于绝对,错误。【答案】D23【解析】根据“到了宋代,以娱乐为目的的市井音乐(类似于流行音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宫廷音乐则逐渐衰落,让位于市井音乐”,结合所学,宋朝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队伍壮大,适应市民需要的文化艺术随之兴起,宫廷音乐让位于市井音乐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故 A正确;宫廷音乐让位于市井音乐和民间教育、宋代理学、
39、对外交流无关,排除 BCD。【答案】A24【解析】17、18 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们为人类设计了一个自由、平等的“理性王国”,但现实社会并没有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么美好,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风格的文学、艺术。A 是浪漫主义,B 是现实主义,C 是苏联文学,D 是现代主义,故 A 正确。【答案】A第 II 卷25(25 分)【解析】(1)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主张与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的异同点,可以根据材料一中的“其主要策略和手段是振兴商务,鼓吹商战”“他们曾经寄希望于满清政府之自强御侮”和材料二
40、中的“但对外贸易是检验一个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他们强烈要求政府限制乃至禁止羊毛出口”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至于原因分析可以从社会性质、国情等方面分析,言之有理即可。(2)对晚清或近代早期英国的经济民族主义的认识,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各自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来回答。【答案】(1)相同:主张依靠政府的力量;认为发展经济是强国的重要手段;主张在对外贸易中谋利;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主张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不同:英国殖民扩张带有侵略性质,中国强调收回利权,带有救亡图存性质。原因:英国处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通过殖民掠夺实现资本原始积累。中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争取民族
41、独立是主要任务。(2)认识 1: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与经济渗透的一种被动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洋务运动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以产生与发展。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一个否定,它显示出近代中国人在中外交往中开始走向近代化,催生和助长了近代政治民族主义,到 20 世纪初,推动了中国人民的利权观念的重心由经济利益转向国家主权,助推形成了推翻清王清的巨大洪流,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认识 2:从英国角度来看:英国早期经济民族主义加速了英国农业生产逐渐完成了资本主义化;同时也使英国工商业的
42、资本主义方式日益得到巩固,最终促成了英国社会的转型。26(12 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表格概括出两个时段观点,然后依据材料进行分析论证,本题可以从 19 世纪或者 20 世纪 30-40 年代选取时间,前者通过比较 19 世纪西方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差异去论证;后者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从而获得西方国家的好评回答。【答案】19 世纪:西方对中国的评价比较消极,主要是因为西方随着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普遍建立,启蒙运动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强盛,加大了殖民扩张。同时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各方面显示出衰落态势,并不断受到西方的侵略。20 世纪
43、3040 年代:美国军政界对中国评价比较积极,要是因为日本侵华与二战爆发,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中国战场成为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正是中国的坚持抗战减轻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压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美国在亚洲及太平洋战场需要中国的协助和配合,因此对中国评价比较高和积极。27(15 分)【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历史背景:战前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妇女对国家的贡献;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第二先问,特点:中等阶级妇女是这场运动的先锋;下层运动和上层改革相结合;通过立法保障妇女权益;妇女解放斗争具有长期性。(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特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妇女解放与抗日救亡相结
44、合;妇女解放运动的主体为广大农村妇女;涉及内容广泛。第二先问,历史意义:提高了边区广大劳动妇女的地位;改良了边区的社会风气;有力地推动了边区建设,支援了抗战;增进了边区广大妇女对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政治认同感。【答案】(1)历史背景:战前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妇女对国家的贡献;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回答其他答案,如政府迫于现实的压力等,可以酌情给分)特点:中等阶级妇女是这场运动的先锋;下层运动和上层改革相结合;通过立法保障妇女权益;妇女解放斗争具有长期性。(回答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2)特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妇女解放与抗日救亡相结合;妇女解放运动的主体为广大农村妇女;涉及
45、内容广泛。历史意义:提高了边区广大劳动妇女的地位;改良了边区的社会风气;有力地推动了边区建设,支援了抗战;增进了边区广大劳动妇女对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政治认同感。(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28(15 分)【解析】(1)原因:根据“如果世界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两个阵营的中间”得出苏联与美国在欧亚大陆划分势力范围,分别扶植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大对立政权;根据所学,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2)分别从对中国、对朝鲜和对美国的影响分析回答,对中国,可从捍卫了国家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等角度回答;对朝鲜,根据“朝鲜因为战争而牺牲无数且至今分离对
46、峙”得出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对美国,可从侵略、战争政策受到打击和坚定了美国继续敌视新中国的政治立场分析解答。【答案】(1)苏联与美国在欧亚大陆划分势力范围,分别扶植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大对立政权;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视社会主义阵营为最大的障碍,决不容许对方势力扩张;二战后东西两大阵营对峙,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是“冷战”在亚洲的延伸发展。(2)对中国,捍卫了国家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对朝鲜,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对美国,侵略、战争政策受到打击,坚定了美国继续敌视新中国的政治立场和“冷战”政策。29(15 分)【解析】(1)背景:根据“在逐渐看到了官僚的徇
47、私舞弊,举业中人的利欲熏心”“吴敬梓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以后,他不知不觉地对新鲜信息已有所吸收”“深刻的笔触批判了科举制度,反对八股取士的办法”“并公然斥责当时的理学家”分析总结。(2)价值:根据“深刻的笔触批判了科举制度,反对八股取士的办法,无情地讽刺和嘲笑了那些热衷功名富贵的人,并剖示了科举制度对他们的毒害”得出批判了明清科举取士对读书人的毒害及其时代弊端;根据“触及知识分子的精神解放的问题,即知识分子在八股取士的牢笼下如何冲破精神罗网的问题”得出反思当时知识分子的出路与精神解放问题;根据“来描绘封建主义世界那幅变形的图画的”分析得出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制度日趋没落。【答案】(1)科举取士扼杀人才成长;理学僵化,束缚知识分子思想;商品经济发展,新观念冲击传统思想;君主专制强化,政治黑暗腐败。(2)批判了明清科举取士对读书人的毒害及其时代弊端;反思当时知识分子的出路与精神解放问题;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制度日趋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