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菱湖中学 2018 学年第一学期 12 月月考高一语文试题卷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脊骨(j) 召唤(zho) 什刹海(ch) 蠕动(r)B. 狭隘(i) 跫音(qing) 黑魆魆(q) 窗临远阜(f)C. 着色(zhu) 颓圮(p) 一场透雨(chng) 玲珑剔透(t)D. 一瞥(pi) 撩起(lio) 簌簌声(s) 命途多舛(chun)【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项,脊骨 j,B 项,黑魆魆 x,D 项,一瞥 pi。本题还要注意积累几个多音字, “绿”是多音字,意思是“蓝和黄混合成的颜色”时,读【 l 】 ,如,色;专用于某些名词的时候,读【
2、l 】 ,如,林,营。 “刹”意思为“寺庙佛塔”时读【ch】 宝 ;意思为“止住”时读【sh】 车。 “着”是多音字,意思为“穿,接触,挨上,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在别的物体上,下落、来源,派遣”时读【zhu】 穿,眼,想;意思为“感受,受到,燃烧,亦指灯发光,入睡”时读【zho】 上不天,下不地,凉;意思为“计策,办法”时读【zho】 高儿;作助词时读【zhe】 走。【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普通话字音字形识记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
3、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南京大屠杀是一场噩梦,惨绝人寰,无数罹难者的名字被一撇一捺地写在纪念馆中,每一个名字记录的不仅仅是生命,更是历史,是沉甸甸的湎怀和敬畏。B. 17 岁青年李某年少气盛乱讲意气,为朋友之事,在某溜冰场伙同其他人员致王某重伤,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3 年,缓刑 4 年。C. 在 20 世纪 90 年代,汪国真清新凝练的诗歌风靡全国,使当时年轻人的心灵感到熨贴和温暖。- 2 -D. 她递过来的那一瓢水如同甘霖,滋润了我的心田,此后我面对任何磨砺都没皱过
4、一下眉头 ,我决心像她那样去帮助别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形。A 湎怀缅怀。B 意气义气。C 凝练凝炼,熨贴熨帖。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这座房屋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拆除,现在茕茕孑立,矗立在马路中央。B. 来这儿欣赏树洞画的市民不绝如缕,看着这些美丽的树洞画,大家无不啧啧赞叹,击掌叫绝。C. 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D. 这些战士远离家乡,远离繁华,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但是他们一个个甘之如饴,毫无怨言。【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
5、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A 项, “茕茕孑立” ,孤零零一个人站在那里。形容孤单,无依无靠。结合“这座房屋”分析,使用对象有误。B 项, “不绝如缕” ,形容形势十分危急,或指声音细微悠长。结合“来这儿欣赏树洞画的市民”分析,此处望文生义。C 项, “无所不为” ,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结合“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克服重重困难”等分析可知,感情色彩失当。D 项, “甘之如饴” ,感到像糖一样甜,形容甘愿承受艰难、痛苦。使用正确。故选 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4 月 1 日开始,北京大幅提高重点区域停车费,这是继车辆限行、摇号限购政策之后,北京实施的又
6、一“治堵新政” 。B.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我们可以通过社交服务网站与朋友保持更加直接和方便的联系,扩大交际范围。C. 在连续遭遇本赛季的五连败后,湖人队的处境令人堪忧,如果后两场比赛再失利,湖人队将跌落至西部赛区第四名。D. 互联网应建设成“互联网” ,一方面由爱孩子的父母联合起来删除不健康的网页,另一方- 3 -面要培养孩子正确使用、识别、传播网络信息的能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 项,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我们”成分残缺,句子没有主语,应去掉“随着”或“使” ;C 项, “连续” “五连败”成分赘余,去掉“连续” ,或改为“在连续遭遇本赛季的失败后” ;
7、“令人”和“堪”成分赘余,去掉“令人” ,或改为“令人忧虑” ;D 语序不当, “使用、识别、传播”改为“识别、使用、传播”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
8、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5.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是 明代文学家杨慎的词作临江仙开首两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很容易让人想到苏子瞻的诗句“ ” 。两首词都以一去不复返的江水来比喻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A.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B.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D.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结合语境内容“想到苏
9、子瞻的诗句”分析,A 项、B 项,是杜甫诗句;D 项,是张若虚的诗句。平时注意积累。故选 C。6.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尽管你像冰一样坚贞,像雪一样纯洁,你还是逃不过谗人的诽谤。(排比)- 4 -B. 难道美丽除了贞洁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伴侣吗? (反问)C. 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 (对比)D. 现在却跟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比喻)【答案】A【解析】A 是比喻,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所以不是排比。7.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 “
10、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厂长严肃地说。B.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让她签上一个名。C. 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D.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生哲学,儒家坚持以修身为本,追求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A 项,中间问,问号放到句尾,房到“同志们”后;B 项,或和顿号不能连用,去掉一个;C 项,为疑问,问号改为逗号。8.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字词类活用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
11、项是A. 不霁何虹 B. 辇来于秦 C. 顺流而东 D. 义不赂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此题ACD 项为名词动用,虹:出现彩虹;东:向东;义:坚持正义。B 项,辇:名词作状语,乘辇。9.下列四个选项中,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不拘于时,学于余A.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B. 耳得之而为声- 5 -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洎牧以谗诛【答案】B【解析】试
12、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 “也” ,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 “于” ,定语后置句注意“之” “者” ,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 “以”引导。此题例句和 ACD 项均为被动句,B 项没有特殊句式。10.下列句子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通晓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各的专长。B.
13、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醉了就枕着枕头躺下,躺下就做梦。C.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太子丹用了荆轲的计策,就迅速带来灾祸。D. 摽掠其人,倚叠如山(秦国)攻击掠夺六国的人民, (夺来的珍宝)堆积如山。【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B 项,应为“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 ;C 项,应为“等到太子丹用了荆轲刺秦的计策,才迅速带来灾祸” ;D 项,应为(秦国)从百姓那里掠夺来的珍宝堆积如山。1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14、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下列对词句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总领全词,为下文赞美周郎埋下伏笔,创造出雄浑的气势。B. “乱石穿空,惊涛拍浪,卷起千堆雪”用词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地描绘了赤壁奇景。- 6 -C. “小乔初嫁了” “羽扇纶巾,谈笑间”等词句从正面多角度赞美周郎的年少得志、指挥若定的从容神态。D. “江山如画”承上总括, “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 ,再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答案】C
15、【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 项, “正面”不对。 “小乔初嫁”是侧面描写。 “小乔” ,周瑜的妻,是当时著名的乔氏姊妹中的妹妹。词中提到他们的婚事是为了突出周瑜年轻得意的神态。故选 C。【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
16、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2.下列对文学常识陈述正确的一项是A. 欧亨利,美国优秀短篇小说家,他的小说构思巧妙,结局出人意料,耐人寻味,故有“欧亨利式的结尾”之说。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对贝尔曼的描写不多,连最感人的画叶子镜头也没写,这是因为他在小说中不是主要人物,所以作者惜墨如金。B.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荀子既是思想家,又兼长于文学,在战国诸子中,他与孟子、庄子对后世影响最深。他提出“性善论” ,是法家思想的重要代表,韩非子即为他的学生。C.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有
17、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对偶等形式,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其特点为“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有时虚设主客,通过“抑客扬主”的方式阐述观点。D. 杜牧,字牧之,宋代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樊川别墅,故后世又称他为 “杜樊川” 。【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 7 -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 项, “这是因为他在小说中不是主要人物”错误。贝尔曼是主要人物。B
18、项, “法家”错,应为“儒家” 。D 项, “宋代”错误。唐代,晚唐诗人。故选 A。13.六国论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
19、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
20、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恰当的一项是A. 六国论中作者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B.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 “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C. 六国论从六国灭亡立论,中心句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论- 8 -证主要采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D. 欧亨利擅长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和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
21、在俏皮的描写中领悟内在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A 项, “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错误。论证的是不赂者以赂者丧。B 项, “古代武将”错误。羽扇纶巾是古代成语,中性词。形容儒雅从容,举止潇洒。旧小说中多用来形容诸葛亮的形象。应该是“古代儒将” 。C 项, “引用论证”错误,应该是对比论证。故选 D。【点睛】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
22、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
23、,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节选)1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9 -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南亩:农田九土:九州 呕哑:难听的音乐独夫:孤单的人 戍卒:陈胜吴广等起义者楚人:刘邦 炬:焚烧A
24、. B. C. D. 15. 下面两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A. 句的两个“之”相同,句的两个“而”不同B. 句的两个“之”不同,句的两个“而”也不同C. 句的两个“之”相同,句的两个“而”也相同D. 句的两个“之”不同,句的两个“而”相同16. 对文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B. 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C. 对于秦得到灭亡和阿房宫被烧
25、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D. 第二段作者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自身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答案】14. B 15. B 16. C【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锱铢:形容极为细微;呕哑:象声词,指声音嘈杂;独夫: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楚人:项羽。故选 B。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
26、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10 -【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 “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 “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代词,指金银珠宝;助词,的。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故选 B。【1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
27、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 项, “寄予了一定的同情”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没有同情之意。现代文中的“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但在文言中除解释“值得怜悯”外,还有可爱、可惜的意思。这里的“可怜”解释为“可惜” 。作者用这二字,使无穷感慨充溢字里行间。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迅速灭亡;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一场烈火之中化为灰烬。秦朝速亡的史实说明,不能爱民,难图久安。但是,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无视历史教训,沉湎声色,又大起宫室,身居积薪之上,仍以为安。历史兴亡,激荡胸中;目睹现实,感慨万端。神奇瑰丽之阿房宫
28、付之一炬令人可惜,显赫一时的秦王朝毁于一旦令人可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尘,唐王朝的命运不也令人可忧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作者的不安与忧愤溢于言表。故选 C。【点睛】参考译文:唉,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 (秦皇如此奢侈浪费, )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
29、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 (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 (结果)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项羽放一把火,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族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叹呀!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秦王朝灭亡得太迅速)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 11 -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30、下面小题人类“返老还童”不再是梦想近日,台湾大学、南开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科学家通过体细胞核移植的方法,成功地从端粒酶杂合缺失的小鼠体细胞中得到端粒延长且具有真正发育多潜能性的多能干细胞。这一成果从实验和理论层面都表明:人类“返老还童”不再是梦想。20 世纪 70 年代,科学家发现 DNA 每复制一轮,末端都将损失一段 DNA 片段。如果没有补偿机制,DNA 在经过万千代复制后,最终将不断缩短甚至消失,从而造成两个后果衰老和肿瘤。这被 DNA 双螺旋结构发现者詹姆斯沃森称为“末端复制问题” 。此后,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卡罗尔格雷德发现,DNA 复制时损失的基因片段是端粒,它像一顶安全帽一
31、样,通过自我“牺牲”来保证 DNA 序列的完整性。通过进一步研究,两位科学家证实,一种被称为“端粒酶”的物质在维持甚至延长端粒长度方面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布莱克本和格雷德也因发现了端粒酶以及端粒酶保护染色体末端端粒的机理而获得 200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台湾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教授宋丽英、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林和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中心教授徐捷合作,利用端粒酶基因杂合缺失的小鼠模型,通过体细胞核移植的方法,成功地得到了端粒显著延长的多能干细胞。在最为严格的多能性检测的四倍体胚胎互补实验中,上述实验得到的多能干细胞被证明是具有真正发育多潜能性的。端粒酶基因杂合缺失的小鼠生育的后代小鼠能
32、够正常繁殖,并未发生早衰迹象。这一实验结果表明端粒酶基因杂合缺失的细胞通过核移植后形成的多能干细胞,能分化发育成身体内任何种类细胞,可用于自身细胞组织修复,并具有安全性。据了解,体细胞核移植是目前最主要的体细胞重编程技术手段,最近世界上已有多个实验室通过这一技术有效获得了具有发育分化多潜能性的人类胚胎干细胞。 “在核移植过程中,卵子通过表达一些特异因子修补了体细胞核中缺失的端粒酶基因,最终得到的多能干细胞的端粒长度被有效延长,功能得以恢复。 ”课题组成员、博士研究生郭仁朋表示,该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干细胞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应用,造福那些被早衰症等疾病折磨的病人,而且从理论上为人们实现“返老还童”
33、的梦想打开了一扇天窗。(选自 光明日报 ,有删改)17. 下列不属于“人类返老还童不再是梦想”的原因的一项是- 12 -A. 科学家找到了具有真正发育多潜能性并能分化发育成任何种类细胞的多能干细胞。B. 科学家发现了“末端复制问题” ,即 DNA 每复制一轮,末端都将损失一段 DNA 片段。C. 在核移植过程中,卵子通过一些特异因子修补了体细胞核中缺失的端粒酶基因,有效延长了多能干细胞的端粒长度。D. 实验过的端粒酶基因杂合缺失的小鼠生育的后代小鼠能够正常繁殖,并未发生早衰现象。18.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科学家证实, “端粒酶”在维持甚至延长端粒酶长度方面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B
34、. 细胞通过核移植后,可用于自身细胞组织修复,且没有风险。C. 在临床应用上,多能干细胞能够造福那些被早衰症等疾病折磨的病人。D. 科学家通过实验获得了具有分化多潜能性的人类胚胎干细胞,因此在理论上有希望“返老还童”了。【答案】17. B 18. D【解析】【1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 项,与“人类返老还童不再是梦想”的原因无关,这只说明了一个客观事实。故选 B。【1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
35、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 项, “端粒酶在维持甚至延长”错误。结合文本内容“通过进一步研究,两位科学家证实,一种被称为端粒酶的物质在维持甚至延长端粒长度方面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分析可知,原文中称为“端粒酶”的物质在维持甚至延长端粒长度方面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B 项, “可用于自身细胞组织修复,且没有风险”错误。原文说“核移植后形成的多能干细胞,能分化发育成身体内任何种类细胞” 。C 项, “在临床运用上”错误,材料中说是“有助
36、于” 。故选 D。【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13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
37、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
38、,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 “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填空题19.
39、名句默写。(1)举酒属客,_,_。(2)_,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_。(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_,_。(4)_,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5)雷霆乍惊,宫车过也;_,_。(6)遥想公瑾当年,_,_。(7)夫六国与秦皆诸侯,_,_。(8)_,_,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14 -【答案】 (1). 诵明月之诗 (2). 歌窈窕之章 (3). 余音袅袅 (4). 泣孤舟之嫠妇 (5). 惑而不从师 (6). 其为惑也 (7). 廊腰缦回 (8). 钩心斗角 (9). 辘辘远听 (10). 杳不知其所之也 (11). 小乔初嫁了 (12). 雄姿英发 (13). 其势弱于秦 (14). 而犹
40、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15).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16). 可谓智力孤危【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诵” “嫠”“缦” “钩” “初” “殆”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简答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妈妈的银行存款美国 凯瑟琳福伯斯每个星期六的晚上,妈妈照例坐在擦干净的饭桌前,皱着眉头归置爸爸小小的工资袋里的那点钱。钱分成好几摞。“这是付给房东的
41、。 ”妈妈嘴里念叨着,把大的银币摞成一堆。“这是付给副食商店的。 ”又是一摞银币。“凯瑞恩的鞋要打个掌子。 ”妈妈又取出一个小银币。“老师说这星期我得买个本子。 ”我们孩子当中有人提出。妈妈脸色严肃地又拿出一个 5 分的镍币或一角银币放在一边。我们眼看着那钱堆变得越来越小。最后,爸爸总是要说:“就这些了吧?”妈妈点点头,大家才可以靠在椅子背上松口气。妈妈会抬起头笑一笑,轻轻地说:“好,这就用不着上银行取钱了。 ”妈妈在银行里有存款,真是件了不起的事。我们都引以为荣。它给人一种暖乎乎的、安全的感觉。我们认识的人当中还没有一个在城里的银行有存款的。我忘不了住在街那头的简森一家因交不起房租被扫地出门
42、的情景。我们看见几个不认识的大人把家具搬走了,可怜的简森太太眼泪汪汪的。当时我感到非常害怕。这一切会不会,可不可能也落到我们的头上?- 15 -这时戴格玛滚烫的小手伸过来抓住我的手,还轻轻地对我说:“我们银行里有存款。 ”马上我觉得又能喘气了。莱尔斯中学毕业后想上商学院。妈妈说:“好吧。 ”爸爸也点头表示同意。大家又急切地拉过椅子聚到桌子面前。我把那只漆着鲜艳颜色的盒子拿下来,小心翼翼地放在妈妈面前。这就是我们的“小银行” 。它和城里的大银行不同之点在于有急需时就用这里面的钱。昆斯廷摔断胳膊请大夫时动用过。戴格玛得了重感冒,爸爸要买药的时候用过。莱尔斯把上大学的各类花销学费多少,书费多少,列了
43、一张清单。妈妈对着那些写得清清楚楚的数字看了好大一会儿,然后把小银行里的钱数出来。可是不够。妈妈闭紧了嘴唇,轻声说:“最好不要动用大银行里的钱。 ”我们一致同意。莱尔斯提出:“夏天我到德伦的副食商店去干活。 ”妈妈对他赞赏地笑了一笑。她慢慢地写下了一个数字,加减了一番。爸爸很快地心算了一遍。 “还不够,”他把烟斗从嘴里拿下来端详了好一会之后,说道, “我戒烟。 ”妈妈从桌子这边伸出手,无言地抚摸着爸爸的袖子,又写下了一个数字。我说:“我每星期五晚上到桑德曼家去看孩子。 ”“好。 ”妈妈说。大家一起出力干活,使得去大银行取钱的事一再拖延。这简直像游戏一样有趣。在罢工期,妈妈到克茹帕的面包房去帮忙
44、。得到的报酬是一大袋发霉的面包和咖啡蛋糕。妈妈说,新鲜面包对人并不太好,咖啡蛋糕在烤箱里再烤一下吃起来和新出炉的差不多。爸爸每天晚上到奶制品公司刷瓶子。老板说那里的发酸牛奶可以随便拿。妈妈把酸了的牛奶做成奶酪。最后,罢工结束了,爸爸又去上工了。那天妈妈的背似乎也比平时直了一点。她自豪地环顾着我们大家,说:“太好了,怎么样?我们又顶住了,没上大银行取钱。”后来,好像忽然之间孩子们都长大了。我们一个个结了婚,离开了家。爸爸好像变矮了,妈妈的黄头发里也闪烁着根根白发。在那个时候,我们买下了那所小房子,爸爸开始领养老金。也在那个时候,我的第一篇小说被一家杂志接受了。收到支票的时候,我急忙跑到妈妈家里,
45、把那张长长的绿色的纸条放在她的膝盖上。我对她说:“这是给你的,放在你的存折上。 ”她把支票在手里捏了一会,说:“好。 ”眼睛里透着骄傲的神色。我说:“明天,你一定得拿到银行里去。 ”“你和我一起去好吗,凯瑟琳?”“我用不着去,妈妈。你瞧,我已经签上字把它落到了你的户头上。只要交给银行营业- 16 -员,他就存到你的账上了。 ”妈妈抬头看着我的时候,嘴上挂着一丝微笑。 “哪里有什么存款,”她说,“我活了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进过银行的大门。 ”20. 小说中妈妈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分点概括。21. 文中为什么要提到简森一家因交不起房租被扫地出门的遭遇?22. 文章最后, “妈妈”说她从来没有在银行里
46、存过款,小说以此收尾,有何作用?23. 关于这篇小说的标题,有人主张译为“美丽的谎言” ,你认为哪一个更恰当?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20. 勤俭持家(精打细算) 、充满智慧、坚忍、乐观、善于教育 21. (1)与自家还能安居乐业作对比,其中既有勉强度日的庆幸,也有朝不保夕的担忧,突出了母亲操持家务的艰辛不易,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赞叹和感激之情。 (衬托母亲的能干和有智慧)(2)插叙简森一家的遭遇,使一家子心理上获得安慰和鼓舞,更交代了全家团结一心克服困难的力量源泉,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2. 塑造人物形象。小说结尾“妈妈”的行为,使读者对在艰难困苦生活之中慈爱、坚韧、精于持家的
47、母亲形象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了她深藏的睿智,是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丰富故事情节。小说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反复强调母亲确实有那样一笔银行存款,只在结尾处才告诉读者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银行存款,故事也随之戛然而止。这样的安排,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情节更为曲折。深化小说主题。小说中多次出现的母亲“无中生有”的“银行存款” ,在家庭陷于困境之时,给家人带来了温暖、希望和勇气。这时的“银行存款”已经具有了象征意义,直至结尾真相大白,使主题更加丰富。照应文章标题。小说结尾“妈妈”说从没有存款,也没进过银行的大门,这就与文题“妈妈的银行存款”相呼应,结构严谨。 23. 答案一:“妈妈的银行存款”更恰当
48、。理由: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点明主人公与“银行存款”的关系,突出故事情节。内涵丰富,引人遐想。答案二:“美丽的谎言更恰当” 。理由: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暗示主题,耐人寻味。【解析】【20 题详解】- 1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语言方面, “这就用不着上银行取钱了” “最好不要动用大银行里的钱” “太好了,怎么样?我们又顶住了,没上大银行取钱” ;动作方面, “抬起头笑一笑轻轻地说” “紧闭了嘴唇,轻声说” “自豪地环顾着大家” 。从这些语言和动作中可分析出母亲是一个非常乐观坚强的人,一直欺骗我们说银行有存款,让我们心生自豪,并且激励我们奋斗拼搏,也表现了母亲治家管理孩子的智慧之处;在罢工期间,妈妈去面包房帮忙,把发霉的面包和发酸的牛奶重新做成美食,说明母亲是一个勤俭持家的人;在家庭困难的境况下,母亲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希望,充满乐观,这种乐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