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1098637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第卷 (共 6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有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1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 ,故雅言又称“正言” 。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 、 书 、执礼,此三者必雅言。这表明A诸侯各国丢弃传统文化 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 D孔子对传统文化的尊崇2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A道家、法家 B法家、墨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3湖

2、南里耶考古发掘了大量秦简。简牍字体属古篆书,字体繁简有别,姿态各异。内容包括祠先农简、地名里程简、户籍简等。这反映了当时秦朝A中央集权制度已形成 B书写字体由繁向简演变C经济发展受国家主导 D统治范围最远到达湖南4秦汉之际,儒家经典多佚。汉代儒者将流落民间口头流传的儒家经典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整理下来,便是今文经学,大一统、更化改制、兴礼诛贼等是其阐发的主要主张。据此可知,汉代今文经学A接续了孔孟的道统思想 B形成了训话考证的治学学风C适应了社会治理的需要 D奠定了儒家信仰的理论基础 5有学者借用数据库方法,统计了两汉时期反映社会观念的一些关键词在汉代代表性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取前七位,按从多

3、到少顺序排列:西汉是“道” “义” “礼” “平” “利”“法” “孝” ,东汉是“道” “平” “礼” “法” “义” “孝” “信” 。这一现象说明两汉社会A伦理道德是社会准则 B道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信仰C礼法并用,教化为重 D公平观念导致功利思想消亡6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 ,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据材料可知A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主流思想 B中国古代法律具有灵活性特点C儒学理念渐趋影响法制法规 D古代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7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知识分子政策。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

4、坚持文治,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这说明A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 C统治政策影响着文化科技发展 D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 8宋代以前,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由木柱支撑而成。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明代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这种变化反映了A民族矛盾推动中原防御体系的升级 B科技的新应用促进筑城技术的改变2C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社会的浮华之风 D工商业发展刺激重农抑商政策强化9宋代绘画,发展出艺术精神看似对立的两种形式,一种达至写实巅峰,对自然物的描绘达到高度的工整,细微精致。另一种高度写意,借外在自然形象民表达内心情感,强调疏淡和精匀,不加修饰的草草

5、逸笔,每笔可见禅机。这主要归功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文化政策的宽松 C水墨技术的成熟 D理学思想的影响10在价值层面上,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 ,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A经济的发展影响价值观念 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理学的发展已经走向没落 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11 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 ”材料反映的是 A传统儒家思想动摇 B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C民主进步思潮产生 D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12有人论述中国某书法字体“

6、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 。这种书法字体最有可能是 A小篆 B行书 C楷书 D草书131876 年当郭嵩焘以公使衔出使英国时,文士们刻薄地讥笑他弃圣贤之邦而追随于洋鬼,然李鸿章认为他是当世所识英豪,与洋务相近而知政体者,以筠仙(郭嵩焘)为最。这提示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A以历史亲历者标准来衡量 B以社会需要标准来考察C置于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 D注重评判者的阶级立场14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初用意仅在于确立儒学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但到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梁启超、章太炎等著名学者则

7、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禁止诸子百家在社会上流传,是汉武帝在学术文化上的专制独裁政策。这一变化说明A对儒家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 B西方思想冲击儒学正统地位C思想认识受社会政治的影响 D国人民主科学意识不断增强151894 年成立的兴中会以“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 A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 B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C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 D明确提出国家的根本是民族统一 16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几乎都供奉“天地君亲师” 牌位,到民国时期

8、很多人家中却改作“天地国亲师” ,甚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亦如此。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制思想已经被根除 B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3C新文化运动推动的结果 D近代国家观念正逐步地形成171904 年,中国科举史上进行最后一科会试:第一场考中国治史论五篇,体现出注重现实、着眼改革的思想;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关于当时内政外交的重要问题;第三场考四书 五经义。这次考试A折射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努力 B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奠定了人才基础C标志着清末新政上升到新阶段 D体现了中国教育的半殖民地特点1819 世纪末以来,中国民主发展过程中,既出现了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又出现了英国式立宪和日

9、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对立。对于究竟在中国采取怎样的政治体制,一直存在着争论。这些争论A使中国近代化民主革命任务形成 B有助于根除君主专制思绪蔓延C弥补了西方民主政治体制缺陷 D深化了人们对民主观念的理解 191919 年 3 月,北大学生发起讲演团活动,演讲的题目主要有“如何求幸福” 、 “赌博之害” 、 “交友之益” 、 “家庭与社会”等。这反映出当时 A文化平民化成为趋势 B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C追求新思想成为主流 D传统文化被新文化否定20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但是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所发表的文章中专门讨论民主和科学的合计不超过 10 篇,而同时期申报等新闻媒体和保

10、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出现这一现象说明A国民并不关心民主科学的实质 B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C新文化运动具有形式主义倾向 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21国民政府于 1934 年发起新生活运动,强调培养卫生习惯以及雷厉风行、信守诺言、礼貌待人和礼义廉耻这四种传统的价值观。其目的是A提高民众素质,培养现代国民 B宣传传统文化,愚弄黎民百姓C摒弃粗鄙陋俗,融人国际社会 D培养忠义精神,抵抗日本侵略22 “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

11、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论述主要运用的是 A文明史观 B阶级斗争史观C全球史观 D现代化史观23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他认为:“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由此说明两人的义利观A都反映了社会现实 B都基于政治的需要C都是为了发展经济 D从根本上是对立的241930 年 6 月,共产国际在给中共的指示中强调,必须集中精力组建和加强红军,以期将来根据军事和政治形势,去夺取一个或数个工业中心和行政中心。据此可知4A工农武装根据道路蓬勃发展 B中国革命探索道路曲

12、折C中共得到了苏联的全面援助 D工农红军亟待发展壮大251959 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35 部优秀电影同时展出,新中国的电影创作步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 l959 年”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 B “双百”方针的提出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D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26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 、 海岸风雷 、 地下游击队 ,罗马尼亚电影多瑙河之波 、 橡树,十万火急 ,南斯拉夫影片桥 、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以战争和革命为题材的电影风靡中国。对这种现象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中国宣传、文化

13、部门的推动 B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崇尚革命和英雄的年代C当时中国的电影事业逐步走向低潮D这些影片与五十年代流行于中国的苏联影片风格上基本不同271978 年 12 月中粮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达成协议,在华设厂装罐并销售可口可乐。原本计划在上海设厂,但上海出现了“卖国主义、打击民族工业”等声音,不得不改在北京烤鸭厂的厂房里。上述案例表明A引进外资是对民族工业的严重阻碍 B旧的政治路线化依然阻碍着社会进步C改革开放需要思想解放 观念开放 D社会生活巨变推动了经济文化发展28中国经济转型开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起点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修补与完善。1992 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

14、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和目标。2003 年中国明确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这一过程可知,中国经济转型的最大特点是A不断深入且层层递进 B具有渐进性与阶段性C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 D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291992 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展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 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30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起大落。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

15、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改制的先师;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当今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花。这说明儒家思想的扬弃主要是A统治者个人喜好 B当时的经济状况 C文人学者的喜好 D现实政治的需要31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5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C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 D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32在古希腊的服饰设计中,男女通用的“多利亚”服饰,向外翻折的复式底边与穿着者的肚脐平齐,正好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女式服装“雅典娜”中腰带的设计凸显了上下身的比例关系。这些

16、设计反映了当时希腊A平等自由理念 B崇尚理性之美 C开放包容精神 D注重功利实用33但丁神曲中的主人公贝亚特里丝是一位银行家的女儿,她以“超凡人圣”的形象担当了引导但丁进入天堂的向导,取代了掌管天国钥匙的圣徒彼得的位置。薄伽丘的十日谈更是用“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表达对市民社会风俗的积极倡导。可见,二人的文学作品 A已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 B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基督教C突出人文主义的思想主题 D仍是中世纪神学影响下的文学34黑格尔认为宗教改革的实质内容就是:人通过自己本身被规定,要去自由地存在。这表明宗教改革A打破了中世纪的宗教世界观 B开启了欧洲近代思想解放潮流C推动了人们自由观念的发展

17、D结束了天主教会在西欧的统治35 大国崛起激情岁月解说词:“伏尔泰和所有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如同冲破重重黑暗的亮光,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枷锁,开启了科学和理性之门。 ”那么,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核心思想是A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 B集中力量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C打倒等级制度,倡导君主立宪 D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36法国启蒙思想体现了一个历史时代的特征,主要是指A它是 18 世纪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而后影响全世界B深刻体现了反特权、反宗教神学的需要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夺权的需要D反映了资产阶级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的需要371957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

18、人阿尔贝加缪(1913 -1960)的代表作是局外人 、 西西弗神话 、卡利古拉三步曲其中经典台词有:“今天,妈妈死了。可能是昨天,我不清楚。 ”这种文学流派是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 D现代主义38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B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639美国比较现代化学者布

19、莱克说:“虽然搞现代化比较早和比较晚的国家的前提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的前提都是十分相似的。 ”他所说的如中国等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十分相似”的“前提”是指 A近代工业的起步 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C国内市场的形成 D来自外部世界的挑战40有学者提出“研究世界历史就如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他在此处所强调的史学观点是A唯物史观 B全球史观C文明史观 D现代化史观第卷(共 40 分)二、非选择题(41 题 28 分,42 题 12 分)41(25 分)阅读材料,完成

20、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世界经济发展中,采取经济民族主义政策也并非弱国特有的现象。如英国长期保留传统的经济藩篱,据统计,英国在 1796-1845 年中的大多数关税率是 30%- 35%,最高的年份达 65%。英国 1846 年废除谷物法 ,取消许多进口货物的关税,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后,欧洲国家响应英国,有保留地开放门户时间并不长。1879 年,俾斯麦发表演说呼吁加强保护主义。他指出,广开门户使德国全部产业的发展和整体的经济地位蒙受损失,采取保护主义的一些国家正在繁荣起来。他指的正在繁荣的国家显然主要是美国,美国建国后不久即推行联邦财长汉密尔顿提出的经济民族主义政策,通过一系列关税立法扶植制造业和工

21、业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除了武力扩张、禁运等传统形式,还出现了外贸国家垄断制、反补贴、保护手段。反倾销、最惠国待遇、促进企业联合建立卡特尔等保护手段。-摘编自陆灵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民族主义的嬗变材料二 目睹西方列强在中国大肆倾销商品,攫取巨额利润,近代有识之士产生利权意识,主张挽回利权。其主要策略和手段是振兴商务,鼓吹商战,商战成为中国人经济民族主义思 想之最响亮的口号。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向中国大肆输出资本,划分势力范围,掠夺中国路权、矿权。与之相应,他们所倡导的“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向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将主权与利权同时并提而将主权置诸重要地位。

22、他们曾经寄希望于满清政府之自强御侮,然而清政府腐败无能,一次又一次地出卖国家利权,不能不令人大失所望。最后,他们总算从西方民主主义思想中找到了民权思想,并将实现民权视作维护国权所必不可少的前提,对收回利权运动的发展与流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7-摘编自袁为鹏从利权观念的变迁看晚清经济民族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九世纪欧美主要国家经济民族主义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12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积极影响。(10 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民族主义的认识。(6 分)42(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3、。材料严格意义上的留学生运动,是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历史现象。近 150 年来,留学生作为一支学贯中西的新型知识群体,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中国先进文化的构建。高潮时期 主要方向 方式 规模及代表人物清末同治时期 留学美国 官费1872-1975 年间 120 名(广东 84 名,江苏 20 名,浙江 9 名,福建 4 名,安徽 2 名,山东 1 名),詹天佑、唐绍仪等清末光绪年间 留学日本 官费、自费各半1896 年至 1912 年期间近 3 万人赴日留学,黄兴、宋教仁、秋瑾、鲁迅等民初五四前后留美、留法、留苏庚子赔款赴美,留法、留苏由民间社团组织梅贻琦、胡适、竺可,桢等(赴美

24、)周恩来、邓小平等 (赴法勤工俭学)刘少奇、刘伯承、蒋经国等(赴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全方位,欧美发达国家居多初期公费为主,进入 21 世纪后,自费留学占主流从 1978 年到 2015 年底,走出国门的留学生累计达 40421 万人;2015 年,有来自 202 个国家和地区的 397635 人来华留学。李彦宏、张朝阳等-据李喜所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依据材料信息,概括近现代中国留学教育某一阶段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历史影响等方面予以解读。(要求:解读清晰,史实准确,与所概括的特点之间形成严密合理的逻辑关系。)8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25、历史答案1- 5 D D A C C 6-10 C C B B A 11-15 B D C C B 16-20 D A D A B 21-25AB A B B 26-30D C B B D 31-35B B C C D 36-40C D C D B41(28 分)答案:(1)(共 12 分)主要特点:随国家实力的变化而调整;重视保护和发展本国工业;保护本国经济手段多样化。(6 分)原因: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国际竞争加剧。(6 分)(2)(共 10 分)趋势:由侧重于“利”到侧重于“权”(由侧重于经济利益向政治主权方面转变);利权观念与资产阶级民主

26、观念合 流。(4 分)影响:发展了民族经济,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有利于西方进步思想的传播;推动了国内社会变革。(6 分)(3)认识:经济民族主义是现代民族国家出现之后产生的一种以本民族的利益为诉求的思想;经济民族主义是经济全球化的孪生物;经济民族主义是把双刃剑(6 分)42 题(12 分)答案:第一阶段 :特点:官费;留学美国;主要学习军事和工艺技术、自然科学;留学生多来自沿海家庭。(4 分)背景: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西学的传播;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的兴起。(答出任意 4 点即可 得 4 分影响:成为近代民族工业和海军的中坚力量;促进了工业、科技与国防的现代化。(答出 2

27、 点即可的 4 分)。第二阶段: 特点:留学日本;主要学习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自费留学人数大增(留学逐渐成为社会风尚)。背景: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强盛;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剧;清末新政;科举制废除,民间求学风气转变;距离日本近费用低、文化风俗习惯相似。影响:成为民主革命运动的骨干;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第三阶段:特点:主要到美国法国、俄国留学;留学资金来源多样化;浓厚政治色彩(学习马克思主义,探索救国救民道路)。背景:新文化运动提升民众的民主科学意识;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美国返还部分庚子赔款影响:促进中国科学化的发属,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中坚力量。第四阶段特点;以留学欧美经济文化发达国家为主;自费留学逐渐占主流;规模空前:双向。背景:改革开放(政策因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思想解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全球化潮流;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影响: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融合;友谊的桥梁,增强国际了解与沟通;促进我国经济科技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要求:特点依据材料提取,概括准确。(答出 4 点得 4 分)历史解读必须包括有特定的时代背景(答出 4 点得 4 分)及历史影响(答出 2 点得 4 分)两部 分。(解读要与所提取概括的特点之间形成严密合理的逻辑关系,解读清晰、史实准确)。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