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8-2019 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历 史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2、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I 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1西周时,一般人见面以推手为礼,如果推手位置偏下,表示没有亲属关系;位置偏高一定是同族人;位置适中则是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人。这说明西周时期( )A“礼”贯穿人们生活方方面面B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C分封制和礼乐制互为表里D见面的礼节决定血缘亲疏2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
3、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3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C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4秦朝置吏律中规定:官府的主管官员,由此官府调往彼官府,只许其只身前往,不准把原任官府的官吏,任用为新任官府的官吏。规定是为( )A规范官府人员任用程序
4、B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C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 D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一个国家该要有个凝固的中央。开始是封建,四分五裂,慢慢地就统一集中。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这说明( )A从汉朝到唐朝中央集权不断强化B宋朝以后,由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地方再无反叛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程度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应适度6在整体地理环境内,希腊居民的活动范围局限在了地中海的周边,形成了一个个分散的、与母邦相独立的殖民点。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 )A有利于希腊发展工商业B有利于希腊
5、航海事业的发展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D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7法学家博登海默说:“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且永恒的。罗马的法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只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候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它。”这说明自然法( )A影响全世界法律的制定B体现的精神具有普适性C蕴含了人人平等的原则D立法技术较高难以超越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8“希腊民主城邦的宪政决定了普通公民具有在公共场合发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任何人都是不可少的要学会如何辩论,这就要求有一种较高层次的教育。”
6、这表明古希腊城邦的民主宪政( )A推动了自由观念的形成B提高了公民参政积极性C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养D促进了教育体制的完善9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101688 年“光荣革命”后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这说明“光荣革命”( )A确立的民
7、主原则大于实际意义B对英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不大C巩固了土地贵族在议会中的地位D没有改变英国国家权力结构11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联邦参议员每州两名,由各州议会指定,总统由每州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最髙法院机构由参议院提名及同意后,再由总统任命产生。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实践三权分立的政治理想B构建民主共和的政治框架C为防止多数人民主的暴政D防止联邦政府权力专制化121787 年制宪会议上,与会代表达成一个妥协:黑奴在选派国会代表和纳税时按自由民人数的 3/5 计算,奴隶贸易进行到 1808 年停止。这一妥协有利于调和( )A南方与北方的矛盾B大州与小州的矛盾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立法与司
8、法的矛盾1319 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14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A“天朝上国”思想依然浓厚B进入与西方平等交往时期C国人对中西新关系没有异议D洋务运动得以迅速兴起15“他们没有能够利用清王朝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长期存在的、很难解决的矛盾,阻止两者相互勾结
9、反对自己”,“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有利于集中力量打击主要敌人清王朝,避免两面受敌。”材料评价的是( )A反割台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戊戌变法运动16中日双方对 1894 年 7 月 25 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 点 45 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 点 52 分,彼我相距约 3000 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
10、相171919 年,尚未成为职业革命家的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指出,“辛亥革命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C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3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18时任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联合西南将领通电全国,电文曰:“某等眷怀祖国,义愤填胸,痛禹甸之沉沦,悯华胄之奴隶。圣贤桑梓,染成异族腥膻与其强制签字,贻羞万国,毋宁悉索敝赋,背城借一。军人卫国,责无旁贷,共作后盾,愿效前驱。”材料反映的是( )A北洋军阀通电赞成共和以投机革命B五四
11、运动的爱国要求得到军人响应C北伐的胜利进军造成军阀内部分裂D日本全面侵华激起爱国将领奋起请战191840 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从世界潮流来看,它的性质属于( )A维护主权的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B工业文明国度与农业文明国度的较量C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D东西方的一次决战20列强获得下列侵略权益的先后顺序是( )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划定使馆区在通商口岸设厂ABCD21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指出,形式上,辛亥革命与其说是开端,倒不如说是终结。作者旨在说明辛亥革命( )A改变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2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
12、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231949 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24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正义的人,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该材料推
13、崇马克思的理由是( )A马克思指导了法国巴黎公社运动B马克思改造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C马克思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25列宁在“四月提纲”中为当时俄国革命指明了的新的方向是( )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发动武装起义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6“旧官吏把乘坐豪华马车视为莫大的荣耀,而公社委员却将豪华马车看作他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障碍。当他们乘着马车奔驰在大街小巷,穿行于黎民百姓之间的时候,只觉得浑身不自在,甚至可以说是如坐针毡。”材料反映巴黎公社( )A财政困难,倡导勤俭节约B委员们具有“公仆”意识C坚决打碎旧的国家机器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27193
14、6 年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指示:“一、反对新的内战,主张南京与西安间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二、用一切方法联合南京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达到推动南京走向进一步抗日的立场”这一指示( )A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4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D使中共放松了对国民党应有的警惕281935 年 10 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性及其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地阐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这一材
15、料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 )A开始全面抗战的政策B应对日本扩大侵华作抗战准备C加强西南建设以剿灭共产党和红军D重视西部开发以促进全国稳定发展291956 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30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时说:“两岸复归统一,是结束政治对立,不是领土和主权再造,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
16、岸同胞的心灵契合。”他强调了( )A一国两制原则B平等协商精神C民族认同感的价值D反对外来干涉的决心312012 年 10 月 4 日,台湾民进党常委、台湾行政当局前负责人谢长廷以个人身份访问祖籍地漳州,受到村民热烈欢迎;2012 年 11 月 8 日,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对这两则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台湾各政党均接受“一个中国”原则B民进党改变立场放弃了“台独”主张C“台独”遭到两岸人民的共同抵制D坚持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提321965 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 1937 年的 1
17、7.9%上升到 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331972 年 2 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34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
18、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36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一讲话( )A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台B推动了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C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D反映出“一边倒”
19、的外交政策3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希腊内战为超级大国的冲突提供了另一个舞台。美国总统警觉到苏联有可能会扩张到东地中海地区”,于是推出了(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北大西洋公约D“铁幕”演说38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5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D动荡的国际局面要求建立一个“单极世界”39七国集团(由七大工业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
20、拿大组成的联盟)中 4 个欧洲国家无视美国反对.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这反映出当今世界( )A多极化趋势明显B中美争夺世界领导权C秩序混乱且多变D区域集团化发展受阻40联合国安理会 2016 年 2 月 4 日就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中国坚持通过和平、对话和政治方式解决问题的原则立场,同俄罗斯一道投了否决票。中国表示愿根据有关原则立场,积极、建设性地参与磋商,同各方一道,为推动通过政治对话妥善解决叙利亚问题而作出努力。中国的这一做法( )A表明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有关活动B表明中俄结盟来共同对抗西方国家C反映了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表明中国坚定不移的
21、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第 II 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二、材料分析题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当时有所谓三公、九卿,这是政府里的最高官。希腊,在一个小小半岛上,已包有一百几十个国,他们所谓的国,仅是一个城市,每一个城市的人口,也不过几万,只要城市居民到一旷场上,那里便可表现所谓人民的公意。中国到秦、汉时代,国家疆土,早和现在差不多,户口亦至少在几千万以上,而且中国的立国规模,并不是向外征服,而是向心凝结。何况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国,几千万个农村,散布全国,我们要责望当时(秦汉)的中国人,早就来推行近代的所谓民选制度,这是不是可能呢?摘编自钱穆
22、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当然,美国资产阶级对外用这一手来对付其他国家,但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民主只能逐步地发展,不能搬用西方的那一套搬那一套,非乱不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才有希望。摘编自邓小平文选(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秦汉时期与希腊政治体制差异及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局限性和进步性。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42制度建设是一个国家建设的核心内容,自古至今中国人都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
23、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尽管它没有实现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但这次革命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为后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积累了经验和教训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材料二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
24、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1)在辛亥革命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有哪些?为什么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2)材料二说的“特殊民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体现的?你从中国人民对民主政治的探索历程得到什么启示?432014 年全国人大将每年的 12 月 4 日定为“宪法日”,依法治国再迈新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材料一 自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
25、主义者在辛亥革命之后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但它的内在缺陷也使得这部宪法最终沦为废纸。而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而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此时的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摘编自张晋藩著:中国宪法史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土地革命期间,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 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54 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
26、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 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富强和独立的历史使命,又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中呈现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曲折的原
27、因。2018-2019 学 年 黑 龙 江 省 鹤 岗 市 第 一 中 学高 一 下 学 期 第 一 次 月 考 ( 开 学 )历 史 答 案1B【解析】材料主要表述的是西周时期的见面礼节,以见面时“推手”的位置判断见面双方的血缘亲疏,B 正确。A 选项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故 C 错误;血缘亲疏决定见面礼节,而非见面礼节决定血缘亲疏,故 D 错误。2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青铜器铭文以越来越多、越来越规范的字句追颂祖先,记述其功业,体现了其重视历史传承,故 D 项正确;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是金文,在商代就已经存在,故 A项错误;西周青铜器仍然是作为
28、礼器和兵器使用,功用没有发生重大改变,故 B 项错误;宗法制在西周走向完善,且材料中缺乏足够信息体现宗法制受到严重挑战,故 D 项错误。3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武则天时期,中书、门下二省的名称改为了凤阁、鸾台,使低等级的官员可以参与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换频繁,这些措施加强了君主专制,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故 B 项正确;材料只说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提及其职权扩大的相关内容,故 A 错误;三省六部制属于中央官制,与官员晋升无关,排除 C;材料主要说的是凤阁、鸾台及宰相数量的增加,没有体现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的加强,故 D 错误。4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秦朝
29、对官府的主管官员的任职和调动的规定主要是为了预防结党营私,党同伐异,即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5D【解析】材料的主要信息是:从汉至清,中央过于集权导致地方政治一天不如一天。A 没有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材料中反映的是中央集权过度强化的弊端,B 错;C 项结论不能从材料中得出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材料表述的现象是中央过于集权的结果,那就说明要使地方政治健康发展,应当适当地方分权。所以答案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斗争6D【解析】古希腊多山近海的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广泛的海外贸易、
30、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观念,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故选 D;ABC 均不符合“最大影响”的限定,排除。7B【解析】根据材料中“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且永恒的”、“这是因为有的只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候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它”可以知道罗马的自然法中蕴含的自然、公平、正义和理性的法理精神是永恒不变的,具有普适性,故 B正确;A 项夸大了自然法的影响,排除;C 项不是材料的主旨,应排除;D 项说法不符合题意和史实,应排除。8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和理解,
31、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据材料“普通公民具有在公共场合发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任何人都是不可少的要学会如何辩论,这就要求有一种较高层次的教育。”可知,希腊城邦的教育注重培养在公共场合发言的能力,以保证宪政的实施,说明该做法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故 C 正确;ABD 均与材料主旨无关。故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9A【解析】本题考查了罗马法的内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罗马法的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故选 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10A【解析】题干说明“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议会有最高立
32、法权,但因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议会实际上并没有发挥其作用,故 A 项正确;B 项“影响不大”说法错误;C 项“巩固”说法错误;D 项“没有改变”说法错误。点睛:对材料“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1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 1787 年宪法中对联邦参议员、总统、最髙法院机构的选举的规定是为了为防止多数人民主的暴政,维护民主制度,故 C 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三权分立的信息,而是强调防止多数人民主的暴政,排除 A。构建民主共和的政治框架不是主要目的,而是强调防止多数人民主的暴政,排除 B。D 项只是对材料的
33、片面解读,材料不仅强调联邦政府,还包括议员选举、法院等内容,排除。12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后南方实行种植园经济,保留奴隶制度,黑奴按照自由民人数的五分之三计算,实现了南方和北方的妥协,有利于缓和南方和北方矛盾,故 A 项正确;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妥协是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议员的产生方式,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B 项排除;中央与地方妥协是联邦制的实行,材料没有体现出,故 C 项排除;立法与司法的矛盾妥协是三权分立原则,材料没有体现出,故 D 项排除。13A【解析】注意解读材料的关键信息。结合材料“19 世纪晚期”“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联系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
34、命的进行,德国经济迅速发展。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国家,A项正确。1871 年德意志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排除 B 项;C 项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决定政治”的基本原理;D 项表述有误。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德意志帝国的体制特点14A【解析】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外交。依据材料“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可知,A 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A。考点:近代中国反封建、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影响15B【解析】天平天国运动遭到清王朝和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
35、联合绞杀,导致失败,故正确;反割台斗争清政府没有镇压,故错误;义和团清政府是支持,故错误;戊戌变法运动不涉及外国资本主义,故错误。16A【解析】本题考查对史料的鉴别能力。中日双方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由此导致了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记载有较大差别;B、C、D 三项均不是中日双方对丰岛海战记述各异的原因。17D【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 说明辛亥革命起到思想启蒙作用,故答案为 D 项。A 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也不是从此角度论述的,排除;B 项符合史实,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 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也
36、未论述,排除。18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悯华胄之奴隶。圣贤桑梓,染成异族腥膻与其强制签字,贻羞万国,”可知上述电文反对外国列强势力,维护国家主权。而 A、C 是反映的国内的事情,与题意不符;再结合吴佩孚的身份,与 D 项所反映的时期不符正确答案为 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19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 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依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而这时的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已经步入了工业文明,故 B 项正确;AC 两项都是从革命史观描述的,排除;鸦片战争不是东西方的决战,故 D 说法错误。【点睛】“从世界潮流来看”是关
37、键信息。20A【解析】协定关税是在 1842 年的南京条约中取得的,领事裁判权是在 1843 年的五口通商章程中获得的,划定“使馆界”是 1901 年辛丑条约的规定,在通商口岸设厂是日本在 1895 年马关条约中获得的特权,因此正确排列顺序是,A 选项符合题意。其它三项排列错误,BCD 选项排除。21B【解析】根据材料“辛亥革命与其说是开端,倒不如说是终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故 B 项正确;辛亥革命后,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 A 项错误;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因此辛亥革命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故 C 项错误;辛
38、亥革命虽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不符“倒不如说是终结”,故 D项排除。【点睛】关键信息“辛亥革命与其说是开端,倒不如说是终结”。22D【解析】本题考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阶段特征。材料中“皖直交斗”的关键信息说明了当时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正在混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该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项。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A 项“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 项“义和团运动时期”和 C 项“辛亥革命时期 ”均不符合材料信息。【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中国的阶段特征北洋军阀统治时期23B【解析】渡江战役时期,新中国尚未成立,还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故 A 项错误;人民解放军
39、的这一行动捍卫了中国领海、领土、领空等主权,否定了列强在华特权,故 B 项正确;这一行动只是使列强退出长江流域,西方国家还可以通过东南沿海等地援助国民党,故 C 项错误;“另起炉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外交政策,故 D 项错误。【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渡江作战点睛:本题不仅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考查学生对选项的分析甄别能力。如果学生基础知识牢固,可以通过排除法答对。本题易错选 C、D 两项,这也是出题者为学生设置的陷阱,C 项需要从西方列强活动的区域来分析;D 项与材料内容有很高的相似度,但通过时间可以把其排除。24D【解析】由材料“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正
40、义的人民,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可知,这主要强调了马克思在思想方面的贡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 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即马克思主义,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故 D 项正确,B 项错误;马克思没有指导巴黎公社,故 A 项错误;列宁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 C 项错误。【点睛】“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正义的人民,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是解题的关键。25A【解析】1917 年 4 月,列宁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指出俄国革命是从第一阶段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第二阶段即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
41、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的手中,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为当时俄国革命指明的新的方向。故选 A。考点:十月革命。点评:四月提纲的主要内容有: 指出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应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提出了新建立的国家政权形式应是苏维埃共和国; 提出了“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夺权。26B【解析】材料中“而公社委员却将豪华马车看作他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障碍”说明公社委员愿意与民众亲密接触,公社委员是民选的代表,更是为民众服务的“公仆”,所
42、以 B 项表述最符合题意,A项与题意明显不符合,C D 两项材料并无直接体现。27B【解析】根据材料“1936 年”、“主张南京与西安间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该指示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故答案为 B 项。A 项,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奠定基础的是遵义会议,排除。C 项,1937 年 9 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排除。D 项,中共并没有放松对国民党的警惕,排除。【点睛】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认真分析国内外复杂的形势,认为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
43、危机形势下,应把国际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确定的逼蒋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重要基础。28B【解析】材料中蒋介石重视四川的出发点主要是从抗战的角度,所以 C 项的剿灭共产党和红军、D 项的西部开发应该予以排除,材料体现了国民政府应对日本扩大侵华作抗战准备,但 1935 年当时并没有开始全面抗战,故 A 项也予以排除。故本题选 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国民党抗战准备29C【解析】A 在材料中未体现。新政权建立是在 1949 年,与材料时间“1956 年”不符,故 B 错误;依据材料时间
44、“1956 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 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国家法制,故 C 符合题意;材料中未体现政治体制改革,排除 D。点睛:本题以民主法制建设这一热点问题切入考查新中国法制建设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时间“1956 年”结合时代背景分析。30C【解析】从材料中的“不仅是形式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可知习总书记更加强调两岸同胞在民族认同感上的价值认同,C 正确,排除 A。BD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31D【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第一个材
45、料是强调“以个人身份访问祖籍”,第二个材料是强调只要不主张台独,实际上两个材料的本质的共同点在于坚持一个中国而非其他的三个选项,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D。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坚持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提32B【解析】本题考查了现代中国的对外交往。60 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所以中国加大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故选 B。60 年代中国与美国之间没有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也就谈不上与西方国家外交关系正常化和打破欧美对华经济制裁。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3C【解析】A.项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建立外交是在 19
46、79 年,A 错误。B 项,材料中说美国开始寻求解决办法,说明美国对中国不再是之前的封锁与敌视,因此 B 项错误。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这个说法本身有问题,中美两国社会性质不同,而且即使在后来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中美之间只是不再对抗,双方关系还不会好到成为战略同盟的地步,因此 D 项错误。C 项,从材料中,尼克松说开始寻求中美不再是敌人的办法,这就说明了中美的关系和之前的对抗于封锁时期有重大的变化,因此选 C。【考点定位】必修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中美关系改善34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着重体现了美国通过黑人爵士乐演唱家来起到沟通的作用,让非洲人民了解到美
47、国,对美国产生好感,结合时间信息“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可知这是美苏争霸的一种具体体现,美国此举是通过文化渗透来达到争夺中间地带的目的。因此本题选择 D选项。A 选项没有反映材料的内涵,美国此举不是为了内部问题,而是着重于外部问题;B 选项错误,这一举动不是显示美国的经济实力,因为这是一场文化交流;C 选项错在当时的不结盟运动刚刚开展,而且不结盟运动是国家层面的关系,美国此举与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无关。【考点定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格局的确立美苏争霸【名师点睛】美苏争霸和多极化趋势发展是高考的长效热点问题,往往会从材料中体现出美苏争霸的实质以及美苏争霸的影响。本道
48、题关注的是美苏争霸的形式,两个国家是如何争霸世界的。除了我们熟悉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手段,其实还有文化手段。本题就举了一例有关文化渗透争取中间地带的史实。美国后期将这种文化形式的渗透发展为和平演变,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一大原因之一。35C【解析】本题考查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掌握。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是一个大的概念,我们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确立”与“解体”是一始一终,代表着两极格局的开始与结束,说明贯穿两极格局的就是苏联与美国实力的此消彼涨,在两者的冷战中提升自己的实力,以达到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因此本题选择 C 选项。A 错在“趋同”;B 错在违背了“冷战”;D 错在“淡化”【考点定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中的主线36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我们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