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4.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同步练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1142232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下册4.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同步练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4.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同步练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4.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同步练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4.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同步练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4.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同步练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 在调查当地的生态环境时,其调查的方式包括( ) 。实地调查 到当地环保部门咨询 自己想象 通过图书馆、报纸杂志社、电视台或者互联网收集资料A. B. C. D. 【答案】D【解析】在调查当地的生态环境时,主要的调查方式有:进行实地调查,到当地的河流和湖泊附近,相关的厂矿企业中进行调查;到当地环保部门咨询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的相关情况和有关的治理措施;可以查阅报刊、杂志上刊登的相关信息,电视台和互联网上也有大量的信息可供参考。但是,绝不能凭空想象。2. 工业、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磷,家用洗涤剂是生活污水中磷的一个重要来源(洗涤剂中含有三聚磷酸钠

2、) 。在处理污水时要不要除去磷?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 磷是生物的营养元素,不必除去B. 含磷的污水是最好的肥料,不必除去C. 含磷的污水排到自然水体中会引起藻类增殖,使水变质,必须除去D. 磷对人体无害,除去与否无关紧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磷虽然是生物的营养元素,但摄入过多有害,且水中含量过高时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致使水生藻类大量繁殖,由于水中缺氧造成水中生物大量死亡,遗体腐败,水质恶化,所以 A 错误;磷过多对人有毒害,且水中含量过高时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致使水生藻类大量繁殖,由于水中缺氧造成水中生物大量死亡,遗体腐败,水质恶化,所以 B 错误;水中含量过高时会造成水体富营养

3、化,致使水生藻类大量繁殖,由于水中缺氧造成水中生物大量死亡,遗体腐败,水质恶化,C 正确;含磷的污水虽然是很好的肥料,水中含量过高时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致使水生藻类大量繁殖,由于水中缺氧造成水中生物大量死亡,遗体腐败,水质恶化,D 错误。考点:富营养化污染与含磷洗衣粉的禁用。3. 下列关于地表淡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2A. 不断循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 利用量已经超过总用量的二分之一C. 全世界有 60%的地区供水不足D. 五亿人因水源卫生条件而生病【答案】A【解析】地表淡水在逐年减少,全世界约有 60%的地区处于缺水状态。同时水源污染带来许多严重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健康。4. 下

4、列是垃圾分类的几种方法,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 ) 。A. 生活垃圾类、建筑垃圾类、工业垃圾类、其他类B. 金属类、纸张类、竹木类、玻璃类、塑料类C. 玩具类、包装类、食品类、其他类D. 生物类、非生物类【答案】B5. 下列关于使用农药、化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可造成水质污染 B可造成土壤污染 C可造成大气污染 D有利于保护生物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化肥、农药使用不当,造成土壤酸化、板结以及土壤污染,并随雨水流入江河,会造成水污染。考点:水域环境的保护。6. 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最有效的个人行为是( ) 。A. 玻璃包装物的回收利用B. 积极参与制定环境保护法的活动和宣传活动

5、C. 以自行车代替汽车作为个人的交通工具D. 由食肉者改为素食者【答案】B【解析】环境保护和环境改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效,而环境保护和环境改善的措施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只有制定一套系统、全面、完整的环境保护法规并使人人都遵守,才能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而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最有效的个人行为就是积极参与制定环境保护法的活动和宣传活动,并带头遵守这一法规,所以 B 选项才是最有效的个人行为。而选项 A、C 和 D 都是个人局部的行为,虽然对环境的3保护有一定的作用,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环境状况,形不成整体的强大的社会力量,其作用极为有限。7. 我市对生活垃圾已经实施分类投放,金属饮料罐应投

6、放在标有哪种标志的垃圾箱中( )A. B. C. D. 【答案】A【解析】垃圾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 ,政府相关部门提倡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在街道边放置各类垃圾箱,上面有不同的标志,贴有如图: 属于可回收废物,贴有如图: 属于有害垃圾,贴有如图: 属于厨房垃圾。贴有如图: 属其它垃圾,这样可以使不同的垃圾分放在不同的地方,可以使不同的垃圾得到不同的处理,垃圾的再生利用是垃圾资源化的最佳途径。金属饮料罐大部分是铝制品,属于可回收废物,应投放在标有 标志的垃圾箱中。8. 上世纪 50 年代,桃花流水母是湘江中常见的一种低等动物,后来一度绝迹。近来,环境监测工作者在湘江流域又发现了大量桃花流水母,这

7、标志着湘江水质有了很大改善。根据株洲是一座工业城市的特点分析,湘江水质好转主要是由于市委市政府加强了哪项管理( )A. 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面积B. 净化并控制工业污水排放C. 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D. 大量开采河床沙石使河床加深【答案】B【解析】桃花水母是湘江中常见的一种低等动物腔肠动物,水母则对环境和水质要求很高。生长最佳环境是无污染、人为痕迹少的弱酸性水质。因此威胁桃花水母生存的主要原因是水污染。株洲是一座工业城市,因此工业废水较多,废水中含有许多有害化学物质,若直接流入湘江就会污染湘江水质,使桃花水母死亡;而近来在湘江流域又发现了大量桃花流水母,表明湘江水质有了很大改善。湘江水质

8、好转主要是由于市委4市政府加强了净化并控制工业污水排放。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 自然资源有些不可能再生,应合理开发利用C. 自然资源有些可再生,也应合理开发利用D. 对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时可采取砍伐量小于再植量【答案】A【解析】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A 错误;非再生资源总会有枯竭的一天,因此应合理地开发和利用,B 正确;有些自然资源可再生,也应合理地开发和利用,C 正确;对森林资源要采取砍伐量小于再植量的利用措施,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D 正确。10. 我国是土地沙漠化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地沙漠化造成的城市沙尘暴日益严重。下列

9、行为不能造成沙尘暴的是( )A. 大量砍伐树木,破坏森林,使森林面积大量减少B. 草原过度垦殖、放牧,植被遭到破坏C. 由于城市化加剧,工程建设形成大量粉尘D. 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大海【答案】D【解析】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裸露的土地很容易被大风卷起形成沙尘暴甚至强沙尘暴。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大海,不能造成沙尘暴。11. 世界气候大会 2009 年 12 月 7 日18 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会议上,为了应对越来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各国首脑就减少“

10、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磋商并签订“减排”协议。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主要是指( )A. 氧气 B. 硫化氢等有毒气体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答案】C【解析】温室气体会大量吸收红外线,将一部分本该反射回太空的红外线困在地球大气内,也就将红外线的温度保留在大气内,从而保证了地球表面的温度。但当温室气体过量时,地球大气内的温度便提升了,超过了地球的正常温度,导致了全球变暖的结果。温室气体有很多,有甲烷、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等。512. 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日常行为是( )A. 乱扔废电池B. 滥用洗涤剂C. 使用可降解的纸袋D. 随地吐痰【答案】C【解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已威

11、胁到生物圈,如人类的乱砍乱伐等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保护植被刻不容缓,治理环境污染迫在眉睫,使用可降解的纸袋是利于保护环境的日常行为,C 正确。13. 下列关于对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B. 防止汽车尾气污染,鼓励骑电动车C. 杜绝污染物的随意排放D. 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重视新能源开发【答案】B考点: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14. 2009 年 12 月 19 日经过马拉松式的艰苦谈判,在达成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协议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排行动做出了安排。下列做法不能减轻温室效应的是( )A. 大量使用酒精、

12、沼气,既可解决能源紧张问题,也有利于减轻酸雨污染B. 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C. 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D. 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酒精、沼气燃烧的产物会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大量使用酒精、沼气,即可解决能源紧张问题,也有利于减轻酸雨污染,但不会减轻温室效应,故不符合题意B.使用节能技术和产品,能够降低能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减轻温室效应,故不符合题意C.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由于光合作用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所以能够减轻温室效应,故不符合题意6D.提倡公共交通或者步行,可以减少个人能耗,利于减轻温室效应,

13、故不符合题意考点: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15. 为保护环境而提倡的“低碳生活” ,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各项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农田秸秆焚烧处理 少开空调、少吹风扇 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 少看电视,多户外运动 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 用餐时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低碳生活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主要表现在节电、节气和回收等三个方面,如节约用电(随手关灯、少开空调、少吹风扇、少看电视、及时关闭电脑)

14、 、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乘公交车、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建议父母建造沼气池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农田秸秆焚烧会产生大量的二 氧化碳、浓烟,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浪费电能,使用一次性筷子、餐盒和少用纸巾等,不但要增加制造中的能量消耗。同时从原料上,还要多伐棵树,不利于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可见 A 符合题意。考点: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二、填空16. 人类对环境无度的索取将造成生物圈 _紧缺,环境受到_,从而对人类产生许多_的影响,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答案】 (1). 资源紧缺 (2). 破坏 (3). 负面【解析】三北防护林工程

15、在防沙治沙、减少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的发生、保护农田、保持水土、维持碳-氧平衡、调节气候、发展生态经济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人类对环境无度的索取将造成生物圈资源紧缺,环境受到破坏,从而对人类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17. 保护我们的家园,首先要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并结合当地近年来人口数量变化、_和_等,分析在生态环境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制定出保护我们家园的计划 “计划”一要_ ,二要_。7【答案】 (1). 绿地面积 (2). 气候变化 (3). 详细周全 (4). 切实可行【解析】保护我们的家园,首先要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包括该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类型、植被面积占该地区面积的百分比

16、,并结合当地近年来人口数量变化、绿地面积和气候变化等,分析在生态环境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制定出保护我们家园的计划。 “计划”一要详细周全,二要切实可行。18. 到目前为止,_是我们发现的唯一适合各种生物生存的场所,也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场所。【答案】地球【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唯一家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可见题中的叙述是正确的考点:生物圈的范围19. 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和_垃圾三类。【答案】有害【解析】垃圾可分

17、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就是可以再生循环的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指除可回收垃圾之外的垃圾;有害垃圾是指存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20. 地球不仅是人类的就家园,也是地球行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草原和森林是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当人类过度砍伐森林和过度放牧时,野生动物的_就会丧失,导致一些野生动物处于濒危的境地。【答案】栖息地【解析】栖息地被破坏如人类的乱砍滥伐、不合理的垦荒种田、围湖造田、过度放牧等;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自然资源的需要量越来越多,导致生物资源逐渐减少,是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主要原因。所以人口快速增长是破坏或

18、改变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最主要原因。森林和草原是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人类为了发展经济而滥伐森林和过度放牧,会造成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丧失,导致一些野生动物处于濒危的境地。三、其他题型21. 在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中,玉米、鸡、猪、人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和做饭,沼渣可以做肥料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8(1)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从玉米的_作用开始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_,所以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 (2)此生态系统中,人、猪、鸡和玉米之间通过_关系形成食物链请写出一条食物链(至少包含三个环节):_。 (3)在此

19、生态系统中能将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的微生物是腐生的_,它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_。 (4)若工厂排放的有害物质如铅、汞等进入此生态系统,这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_ 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最后进入人们的餐桌。【答案】 (1). 光合 (2). 递减 (3). 人 (4). 吃与被吃 (5). 玉米猪人 (6). 细菌(真菌、甲烷菌) (7). 分解者 (8). 食物链(食物网)【解析】试题分析:(1)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

20、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从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单向流动。所以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人。(2)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有:玉米人;玉米猪人;玉米鸡人,一共有 3 条食物链。(3)一些杆菌和甲烷菌,能将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在沼气池内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甲烷,因此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分解者。(4)有害物质如铅、汞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即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人。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和

21、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22. 某兴趣小组为农民设计了冬季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9(1)牛通过_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进入蔬菜大棚,蔬菜在光照条件下,利用二氧化碳进行_作用,合成有机物;(2)稻草除了作为牛的饲料外,还可与牛粪混合进行发酵,参与发酵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被称为_,能够把有机物分解为_。(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着_进行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答案】 (1). 呼吸 (2). 光合 (3). 分解者 (4).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 (5). 食物链 (6). 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解析】 (1)牛是动物,作为消费者能

22、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供大棚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释放氧气。(2)细菌、真菌是分解者,稻草与牛粪混合,其内的微生物发酵能分解稻草与牛粪的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3)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来源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并且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向下流动的。能量的流动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23. 美国一位土壤学家曾在四千年的农民一书中指出,中国能够维持土壤肥力几千年,使它们没有被所供养的亿万民众所耗竭,其诀窍在于中国农民一直实施的是一种“无废弃物农业” (如图所示) (1)在“无废弃物农业”中,无机盐可以在生态系

23、统反复循环。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主要是植物的_从土壤中获得。(2)牲畜和人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将摄取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尿素10等物质,可见,动物在自然界具有_的作用。【答案】 (1). 根 (2).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解析】 (1)植物的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可以调节植物体内的 PH 值,维持正常的渗透压,构成植物细胞,还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因此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植物主要是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2)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水、尿素等物质,又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可见动物在生态系

24、统中的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4. 人类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人类的生存又会不断地影响生物圈。_【答案】对【解析】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人类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人类也能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25. 人类不应仅将自己看作生物圈中的一员,而应以主宰者的姿态对待生物圈。_【答案】错【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圈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人类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现在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的破坏等因素的影响,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因此人类不应仅将自己看作生物圈中的一员,而不应以主宰者的姿态对待生物圈。考点: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