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义薄云天2.4信陵君窃符救赵课件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ppt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1143846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义薄云天2.4信陵君窃符救赵课件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义薄云天2.4信陵君窃符救赵课件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义薄云天2.4信陵君窃符救赵课件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义薄云天2.4信陵君窃符救赵课件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义薄云天2.4信陵君窃符救赵课件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 信陵君窃符救赵,一个“夷门监者”何以对天下大事了如指掌?大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小到兵符所藏之地、魏王最幸之妾以及魏公子与如姬的私人交葛,无不在侯嬴的视野之内,这恐怕不是用一般的关心国家大事或窥私癖所能解释的。比较顺理成章的理由是,侯生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隐者,而是一个胸有韬略却一直未能找到施展抱负的机会的有志者。当他发现信陵君确是一个仁而下士且不乏义勇气概的政治家时,觉得自己韬光养晦待机而发数十年深埋心底的夙愿终于可以实现了。但老于世故的侯生并没有急不可耐,而是沉着冷静地处理着这个关乎自身一世功业的大事。先是用一系列戏剧化的近乎刁难的行为进一步试探公子的为人和品性,然后是一番滴水不漏的解

2、释使魏公子深受感动。“欲擒故纵”法的娴熟运用使得“侯生遂为上客”。,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1.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概括每一段落的段意,然后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参考答案:第一部分包括第1、2、3段。概述信陵君的身份和为人声望。 第二部分包括第4、5段。详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行为举动。 第三部分包括第6到第11段。记述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全过程。 2.本文是史传类文章,作者怎样写的? 参考答案:本文按史传类文章的一般写法,开头交代信陵君的身份

3、,概括介绍他的为人,然后选取交结侯嬴和窃符救赵两个重点事件,详细描写,从两个不同的侧面表现信陵君的思想品德,完成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刻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3.文章前两个自然段是怎样介绍信陵君的?这部分所写的内容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文章首先按传记的一般体例,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份:“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异母弟”“封公子为信陵君”。然后介绍他的品德特点:“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最后介绍信陵君的威望:“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诸侯)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这部分的概括介绍,起了笼罩全篇的作用。文章的后两部分就具体描写信陵君“仁而下士”及他“仁而下士”所获取的成果。,基础导练

4、,问题导读,4.作者在记叙信陵君对待侯生的两件事中是如何去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特征的? 提示:可以从刻画的角度、方法,处事环境、细节等角度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作者通过不同的角度去写信陵君,写他“置酒,大会宾客”,等宾客坐定,他才“从车骑”“自迎夷门侯生”且“虚左”以待。而侯生毫不谦让直上公子上座,“侯生摄弊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又写侯生“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而信陵君“颜色愈和”;还写“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信陵君则“色终不变”。至家,“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通过这些不同人物的不同反映,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把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

5、生。同时所选的这几个细节,都安排在“大庭广众”的特定的典型环境中,更使得信陵君求贤若渴、仁而下士的鲜明形象,得到充分而具体的展现。,基础导练,问题导读,5.对于赵国的求救,魏王及信陵君各抱什么态度? 参考答案: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由此可看出他自私、怯懦,屈从于秦国的压力,而取观望态度。信陵君则明确救赵即自救,见义勇为,“数请魏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6.对侯生“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应如何看待? 提示:可从当时的时代背景、人们的价值观念等角度做深入分析探讨。

6、参考答案: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考虑:战国时代士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是“士为知己者死”“臣事君以忠”,信陵君“仁而下士”,就会有“为知己者死”之士。作者写侯生的自刭及朱亥“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都反映了当时“士为知己者死”的道德观念。 观点一:侯生自刭,是在信陵君窃到兵符,又得到朱亥,正向侯生辞别出发时。前面说到要椎杀晋鄙,信陵君马上就“泣”,侯生用这样的举动来激励信陵君,坚定公子夺晋鄙军的意志,并表明事必成功的信心。 观点二:侯生为信陵君出谋窃符救赵,虽使信陵君救赵成功,但对魏王是采取了欺骗的行为,是不忠的。作为洁身自好的侯生,为保住自己的声誉,也会自刭。,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参考译文:

7、魏公子叫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昭王去世后,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当时范雎从魏国逃出到秦国任秦相,因为怨恨魏相魏齐屈打自己几乎致死的缘故,就派秦军围攻大梁,击败了魏国驻扎在华阳的部队,使魏将芒卯战败而逃。魏王和公子对这件事十分焦虑。 公子的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无论有无才能或才能大小,他都谦恭有礼地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士人。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人都争相归附于他,招致食客三千人。当时,诸侯各国因公子贤德,宾客众多,连续十几年不敢动兵谋犯魏国。,基础导练,问题导读,有一次,公子跟魏王正在下棋,不想北边边境传来警报,说“赵国发兵进犯,将进入边境”。魏王立

8、即放下棋子,就要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公子劝阻魏王说:“是赵王打猎罢了,不是进犯边境。”又接着跟魏王下棋如同没发生什么事一样。可是魏王惊恐,心思全没放在下棋上。过了一会儿,又从北边传来消息说:“是赵王打猎罢了,不是进犯边境。”魏王听后大感惊诧,问道:“公子是怎么知道的?”公子回答说:“我的食客中有个人能深入底里探到赵王的秘密,赵王有什么行动,他就会立即报告我,我因此知道这件事。”从此以后,魏王畏惧公子贤能,不敢任用公子处理国家大事。,基础导练,问题导读,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已经七十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城东门的看门人。公子听说了这个人,就派人去拜见,并想送给他一份厚礼。但是侯嬴不肯接受,说:“我

9、几十年来修养品德,坚持操守,终究不能因我看门贫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礼。”公子于是就大摆酒席,宴饮宾客。大家来齐坐定之后,公子就带着车马以及随从人员,空出车子上的左位,亲自到东城门去迎接侯先生。侯先生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帽,就径直上了车子,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贵座位,丝毫没有谦让的意思,想借此观察一下公子的态度。可是公子手握马缰绳更加恭敬。侯先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屠宰场,希望委屈一下车马载我去拜访他。”公子立即驾车前往进入街市,侯先生下车去会见他的朋友朱亥,他斜眯缝着眼看公子,故意久久地站在那里,同他的朋友聊天,同时暗暗地观察公子。公子的脸色更加和悦。,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在这个时候,

10、魏国的将军、宰相、宗室大臣以及高朋贵宾坐满堂上,正等着公子举杯开宴。街市上的人都看到公子手握缰绳替侯先生驾车。公子的随从人员都暗自责骂侯先生。侯先生看到公子脸色始终不变,才告别了朋友上了车。到家后,公子领着侯先生坐到上位上,并向全体宾客介绍了侯先生,满堂宾客无不惊异。大家酒兴正浓时,公子站起来,走到侯先生面前举杯为他祝福。侯先生趁机对公子说:“今天我侯嬴为难公子也够了。我只是个城东门抱门插关的人,可是公子委屈车马,亲自在大庭广众之中迎接我。我本不该再去拜访朋友,今天公子竟特意陪我拜访他。可我也想成就公子的名声,故意让公子车马久久地停在街市中,借拜访朋友来观察公子,结果公子更加谦恭。街市上的人都

11、以为我是小人,而认为公子是个高尚的人,能礼贤下士啊。”在这次宴会散了后,侯先生便成了公子的贵客。,基础导练,问题导读,侯先生对公子说:“我所拜访的屠夫朱亥,是个贤能的人,只是人们都不了解他,所以隐没在屠夫中罢了。”公子曾多次前往拜见朱亥,朱亥故意不回拜答谢,公子觉得这个人很奇怪。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在长平大败赵国军队后,接着进兵围攻邯郸。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给魏王和公子送信来,向魏国请求救兵。魏王派将军晋鄙带领十万之众的部队去救赵国。秦昭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就派使臣告诫魏王说:“我就要攻下赵国了,这只是早晚的事,诸侯中有谁敢救赵国的,拿下赵国后,一定调兵先攻打它。”魏王很

12、害怕,就派人令晋鄙不要再进军了,把军队留在邺城扎营驻守,名义上是救赵国,实际上是采取两面倒的策略来观望形势的发展。平原君使臣的车子连续不断地到魏国来,频频告急,责备魏公子说:“我赵胜自愿依托魏国跟魏国联姻结亲,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就是因为公子拥有高尚的情义,能热心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如今邯郸危在旦夕,早晚就要投降秦国,可是魏国救兵至今不来,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又表现在哪里!再说公子即使不把我赵胜看在眼里,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你的姐姐吗?”公子为这件事忧虑万分,屡次请求魏王赶快出兵,又让宾客辩士们千方百计地劝说魏王。魏王由于害怕秦国,始终不肯听从公子的意见。公子估计终究不能征得魏王同

13、意出兵了,就决计不能自己活着而让赵国灭亡,于是请来宾客,凑集了战车一百多辆,打算带着宾客赶到战场上去同秦军拼命,与赵国人共赴死难。,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公子带着车队走过东门时,见到侯先生,把打算同秦军拼一死命的情况全都告诉了侯先生。然后向侯先生诀别准备上路,行前侯先生说:“公子努力干吧,老臣我不能随行。”公子走了几里路,心里不痛快,自语道:“我对待侯先生算是够周到的了,天下无人不晓,如今我将要死难,可是侯先生竟没有一言半语来送我,我难道对待他有闪失吗?”于是又赶着车子返回来,想问问侯先生。侯先生一见公子便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公子会回来的。”又接着说:“公子好客爱士,闻名天下。如今有了危难,想

14、不出别的办法却要赶到战场上同秦军拼命,这就如同把肥肉扔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作用呢!如果这样的话,还用我们这些宾客干什么呢?公子待我情深意厚,公子前往可是我不送行,因此知道公子为此不满会返回来的。”公子连着两次向侯先生拜礼,进而问对策。侯先生就让旁人离开,同公子秘密,基础导练,问题导读,交谈,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经常放在魏王的卧室内,在妻妾中如姬最受宠爱,她出入魏王的卧室很随便,只要尽力是能偷出兵符来的。我还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死,如姬悬赏了三年之久,从魏王以下的群臣左右中寻找报父仇的人,但没能如愿。为此,如姬曾对公子哭诉,公子派门客斩了那个仇人的头,恭敬地献给如姬。如姬要为公子效命而死,是在

15、所不辞的,只是没有行动的机会罢了。公子如果开口请求如姬帮忙,如姬必定答应,那么就能得到虎符而夺取晋鄙的军权,向北可救赵国,向西能抵御秦国,这是春秋五霸那样的功业啊。”公子听从了侯嬴的计策,请求如姬帮忙。如姬果然盗出晋鄙的兵符交给了公子。,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公子拿到了兵符准备上路,侯先生说:“将帅在外作战时,有机断处置的权力,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以有利于国家。公子到那里如果两符相合,验明无误,可是晋鄙仍不交给公子兵权反而再请示魏王,那么事情就危险了。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以跟您一起前往。这个人是个大力士,如果晋鄙听从,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他不听从,可以让朱亥击杀他。”公子听了这些话后,便哭了

16、。侯先生见状便问道:“公子害怕死呀?为什么哭呢?”公子回答说:“晋鄙是魏国勇猛强悍、富有经验的老将,我去他那里恐怕他不会听从命令,必定要杀死他,因此我难过地哭了,哪里是怕死呢?”于是公子去请求朱亥一同前往。朱亥笑着说:“我只是个市场上击刀杀生的屠夫,可是公子竟多次登门问候我,我之所以不回拜答谢您,是因为我认为小礼小节没什么用处。如今公子有了急难,这就是我为公子杀身效命的,基础导练,问题导读,时候了。”就与公子一起上路了。公子去向侯先生辞行。侯先生说:“我本应随您一起去,可是老了,心有余力不能成行。请允许我计算您行程的日期,您到达晋鄙军部的那一天,我面向北刎颈而死,来表达我为公子送行的一片忠心。

17、”公子于是上路出发。,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到了邺城,公子拿出兵符假传魏王命令代替晋鄙担任将领。晋鄙合了兵符,验证无误,但还是怀疑这件事,就举着手盯着公子说:“如今我统帅着十万之众的大军,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任。今天你驾单车来代替我,这是怎么回事呢?”正要拒绝接受命令。这时朱亥取出藏在衣袖里的四十斤铁椎,一椎击死了晋鄙,公子于是统帅了晋鄙的军队。然后整顿部队,向军中下令说:“父子都在军队里的,父亲回家;兄弟同在军队里的,长兄回家;没有兄弟的独生子,回家去奉养双亲。”经过整顿选拔,得到精兵八万人,开拔前线攻击秦军。秦军解围撤离而去,于是邯郸得救,保住了赵国。赵王和平原君亲自到郊界来

18、迎接公子。平原君背着盛满箭支的囊袋走在前面引路。赵王连着两次拜谢说:“自古以来的贤人没有一个赶上公子的。”在这个时候,平原君不敢再拿自己跟信陵君相比了。,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公子与侯先生诀别之后,在到达邺城军营的那一天,侯先生果然面向北刎颈而死。 魏王恼怒公子盗出了他的兵符,假传君令击杀晋鄙,这一点公子也是明知的。所以在打退秦军拯救赵国之后,就让部将带着部队返回魏国去,而公子自己和他的门客就留在了赵国。赵孝成王感激公子假托君命夺取晋鄙军权从而保住了赵国这一义举,就与平原君商量,把五座城邑封赏给公子。公子听到这个消息后,产生了骄傲自大的情绪,露出了居功自满的神色。门客中有个人劝说公子道:“事情有

19、不可以忘记的,也有不可以不忘记的。别人对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记;公子对别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掉它。况且假托魏王命令,夺取晋鄙兵权去救赵国,这对赵国来说算是有功劳了,但对魏国来说那就不算忠臣了。公子却因此自以为有功,觉得了不起,基础导练,问题导读,我私下认为公子实在不应该。”公子听后,立刻责备自己,好像无地自容一样。赵国召开盛大欢迎宴会,赵王打扫了殿堂台阶,亲自到门口迎接贵客,并执行主人的礼节,领着公子走进殿堂的西边台阶。公子则侧着身子走一再推辞谦让,并主动从东边的台阶升堂。宴会上,公子称说自己有罪,对不起魏国,于赵国也无功劳可言。赵王陪着公子饮酒直到傍晚,始终不好意思开口谈封献五座城邑的事

20、,因为公子总是在谦让自责。公子最终留在了赵国。赵王把鄗邑封赏给公子,这时魏王也把信陵邑又奉还给公子。,曲折回环 情思盎然 读信陵君窃符救赵张朴俊 有史公作传如生,爱客若君,真令读者慷慨悲歌不已; 其门馆风流未谢,于今视昔,闻谁能拔抑塞磊落之才? 题写在信陵君祠内的这副对联,不仅深情地赞颂了“能拔抑塞磊落之才”的信陵君,也高度地评价了太史公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名篇之一魏公子列传。课本上的信陵君窃符救赵即节选自魏公子列传。由于此段故事极其生动,历来被作为戏剧题材搬上舞台。,信陵君富有政治远见,又具有军事才能。虽然他与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并称“战国四公子”,但他的声誉却远在其他三公子之上

21、。司马迁赞道:“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正如茅坤说:“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司马迁就是用这样的凝情之笔写下了魏公子列传,通篇称呼信陵君为“公子”,共计147处,赞誉之情溢于言表。信陵君窃符救赵作为历史传记,确实颇为出色;作为文学散文,也十分优美。它不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人物形象跃然目前,而且信陵君为国忘身、谦逊待士、虚心纳谏的品格,“真令读者慷慨悲歌不已”。,信陵君一生四处交游,可叙写之事甚多,但司马迁在为他立传时,并非事无巨细,兼收并蓄,而是根据信陵君为人处世的性格特征,对纷繁

22、的史料和众多的事迹作了严格的取舍,精心的安排。作者把信陵君的政治远见写在魏世家中,对信陵君的军事才能,虽然写入列传,但只以寥寥数语一带而过,传记的重点放在信陵君性格特征的主要方面“仁而下士”上,并以信陵君一生中最主要的事件救赵为主线,组织材料,展开情节。作品以峰回路转、曲折回环的结构,曲尽其意、情思盎然地写出了深深感人的故事情节。一开始,作者按照传记的惯例首先叙述了人物的姓名、身世。之后,便突出地对信陵君的性格特征作了介绍:“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文章以一连串的生动情节,描写信陵君与他的门客的事迹,充分表现了信陵君“下士”与“不敢以其富贵骄士”的高尚

23、品格。宴请夷门抱关者侯嬴以及侯嬴为信陵君策划“窃符救赵”是信陵君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所以作者把此事作为中心事件来写,写得极为详尽,也极为精彩。侯生年老家贫,是一个地位卑下的“夷门监者”,在当时的社会,这样的人是为世俗所不齿的。然而,信陵君听说他是个贤者,就“往请,欲厚遗之”,侯生“修身洁行”,不肯受。信陵君就专为他“置酒,大会宾客”,并亲自赶车去迎接他,还为他赶车到屠户中拜访朋友朱亥,而侯生见朱亥后,却“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这时,“从骑皆窃骂侯生”,而“公子色终不变”。到家后,信陵君又引侯生“遍赞宾客”,并且“为寿侯生前”,待侯生为上宾。这一系列的行动,没有丝毫勉强。侯生对信陵君多方试探,

24、信陵君表现出来的只是“执辔愈恭”“颜色愈和”“色终不变”。信陵君这种礼贤下士的真诚态度,深深感动了侯生,侯生终于把信陵君当成知己,为他谋划,并为他献身。,作品不仅表现了信陵君的礼贤下士,而且还描写了信陵君急人之难、救人之危、爱民如子的仁爱思想。信陵君的“仁”是贯串全篇的。当秦围邯郸,赵求救于魏,而魏王畏秦不救时,信陵君“计不独生而令赵亡”,决心“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当侯生为他策划“窃符救赵”,估计晋鄙老将军“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时,信陵君难过地掉下了眼泪;矫杀晋鄙后,他下令:“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信陵君的仁爱。,司马迁的史记是忠实于

25、历史事实的。他的作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他对信陵君这个历史人物是十分敬佩的,他是满怀敬意为信陵君作传的。但是,作者并没有把他笔下的人物神化,而是写成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成功也有失误的活生生的人物。当矫杀晋鄙救赵后,赵王“以五城封公子”时,信陵君“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这时有门客劝告他:“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于是他“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这些描写,一方面表现了信陵君的一些弱点,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从善如流、勇于改过的精神。这些描写,无损于人物形象,相反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且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26、思想。,这篇作品的情节是十分生动而感人的,作者对材料的处理颇费匠心,结构很完整,又不平铺直叙,而是曲折回环,波浪起伏。例如宴请侯生一段,公子为侯生“置酒,大会宾客”,当公侯将相已“坐定”后,公子却亲自赶车去迎接地位卑微的“夷门监者”,情节顿生波折;侯生坐车赴宴途中,又要求“枉车骑过之”去看朱亥,又是一折;在见朱亥后又故意“久立,与其客语”,真有些使人等得心急。再如“窃符救赵”一段中,邯郸被围,赵王求救于魏,魏王派晋鄙领兵救赵。然而,秦王又告魏王说:“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于是魏王“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使文章再生波折。公子力劝魏王救赵,“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无奈,决心“

27、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这等于以卵击石,人们不能不为公子担心。公子“行过夷门,见侯生”“辞决而行”,侯生出人意料地说:“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情节发展到这里为之一顿。公子“行数里,心不快”,以为“我岂有所失哉”,于是“复,引车还,问侯生”,文章又一波折,这一波折,引出了侯生为公子策划“窃符救赵”,并推荐朱亥同行。人们预感到情节发展的前景:为了救赵存魏,屡立战功、受人崇敬的老将军晋鄙不得不被杀,真是惊心动魄,不能不使人为之心动。,有人论史记说:“读一部史记,如直接当事人,亲睹其事,亲闻其语,使人乍喜乍愕、乍惧乍泣,不能自止,是子长叙事入神处。”这话一点不假,信陵君窃符救赵通篇扣人心弦,使人百读不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