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1186000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时量:80 分钟 总分 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说,君子在与他人保持和谐友善的同时还能坚持独立思想而不苟同于人,小人习惯于附和苟同别人的观点,但内心深处却并不友善。后世儒者经常以此诫勉君臣,这体现出儒学A. 具有调节政治关系的功能B. 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C. 倡导与人为善、社会和谐D. 重视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答案】A【解析】从材料来看,孔子的思想被应用到君臣关系上,这说明孔子的儒学

2、思想在政治领域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故本题选择 A 选项。B 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对社会的影响;C 选项材料没有体现;D 选项不是材料要传达的含义。2.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 ,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子的要求。这种现象A. 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B.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 体现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D. 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答案】C【解析】据材料“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孔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故老子和孔子都有类似的思想,这说明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故 C 项正确

3、;“个人私欲膨胀”不能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征,故 A 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与后代相比并不高,故 B 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社会逐步瓦解,这是老子和孔子思想产生的背景,不是其影响后果,故 D- 2 -项错误。故选 C。3.下表是西汉公卿中儒学名师或师从名家的儒者(包括太学生)状况统计。这反映了两汉时期A. 学校教育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B. 官吏群体的儒学水平不断提高C. 儒学并未取得思想的统治地位D. 官吏从政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答案】B【解析】【详解】表格显示从西汉初年到东汉时期,博士、师从名师或入太学者、未任博士的名儒以及在文化状态可考公卿中所占比例都呈现上升趋势,

4、可见由于汉代尊儒措施的实施,导致汉朝从事官吏群体的儒学水平不断提高,故 B 项正确;表格没有体现出儒家经典作为学校教育的教科书,故 A 项错误;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学就取得了独尊地位,故 C 项错误;材料只能说明官吏儒学水平提高,不能反映出综合素质的提升,故 D 项错误。4.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3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民贵君轻体现了

5、以人为本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显然是注重君主,违背了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故本题选择 B 项;A错在“全部” ;C、D 中信息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思想5.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 ,佛教“大无为”而“治心” ,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A.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 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解读古文史料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契嵩和尚认为儒家与佛教都是圣人之学,对治世治心都有帮助。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6、契嵩和尚是看到了当时儒家文化的庞大影响力,想借助于儒家文化来宣扬佛教,这是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的表现,故 A 项正确;佛教与儒家在宋以前就开始了合流, “开始出现合流”说法错误,故 B 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契嵩和尚虽认为儒教和佛教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儒教仍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其统治地位并未发生动摇,故 CD 项均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佛教思想6.王夫之指出,为民为公,乃千古之法的精义所在,君主虽位尊权重,其意志仅一人之义,属“私” 。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害怕这个国王暴虐地执行法律。由此可知,两

7、人主张的相似之处是A. 体现鲜明的民主共和精神B. 勾画未来社会发展蓝图C. 质疑和防止君权过于集中D. 都有新阶级力量的推动【答案】C【解析】- 4 -根据所学知识右知,中国明清时期的思想家并没有提出民主共和的思想,也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发展蓝图,据此可排除 AB;由于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状态,资产阶级还没有产生,所以可排除 D;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两人都是反对君主专制的,反对君权过度集中,故选 C。7.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 。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 ,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清中叶

8、以后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B. 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C. 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D. 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昆曲不适应人们的文化需求,所以清中叶以后日趋衰落,故 D 项正确。AC 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 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点睛】花雅之争是清代中叶以来戏曲花部和雅部之间的竞争。 “花”泛指昆曲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声腔。 “雅”是指昆曲。昆曲日趋衰落的原因是花部戏剧内容普遍贴近百姓生活,唱腔清新活泼,强烈地吸引着观众;昆曲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8.“从 3 世纪到 13 世纪。中国一

9、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 ”中国“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 。材料表明A. 封闭性强导致落后B. 重在思想不断解放C. 中国缺乏理性精神D. 西方注重科学研究【答案】C【解析】- 5 -根据材料信息,中国科学地位明清以后落后了,是因为“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并不是因为封闭性强导致落后,故 A 项错误;中国古代科技重总结实践经验,轻理论概括和抽象,材料强调“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 ,而没有强调思想解放的问题,

10、故 B 项错误;根据“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可知,题目材料主要强调中国古代科技思想中有许多非理性的成份,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西方科学研究的情况,故D 项错误。点睛:解答历史选择题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限定词语,明确题目的时间、内容和解答限定,进而以此为突破口,排除错误项,是得出正确选项的常用方法。9.诗经中的史料可以用于先秦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研究,即使诗中的那些草木鸟兽虫鱼,也是古代博物学以及古代农业史、天文学史等学科宝贵的信实材料。这表明诗经A. 保存的完整性B. 价值的多重性C. 史料的真实

11、性D. 内容的多样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反映的诗经中的史料可以用于社会和自然界多方面的研究,说明诗经的内容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故答案为 D 项。A、B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诗经中的资料不能说都是真实的,排除 C 项。10.在中国古代,一代一代的诗人们用磅礴的气势,有力的语言,唱出了无数振奋人心的黄钟大吕之声。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这是鲍照的决心和誓言。 “大鹏一日从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这是李白的宏伟之志。对于这类诗词所创造的意境,唐代诗僧皎然用“忠” 、 “志” 、 “力”去标举它。这反映了A. 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B. 儒学精神融入社会生活C.

12、 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D. 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答案】B- 6 -【解析】儒家倡导“仁义礼智信” ,崇尚孝顺和忠心,材料中“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体现出儒家思想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故 B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治影响,故 A 错误;经世致用是明清时期思想主张,故 C 错误;D 中普遍认同说法绝对。11.古希腊建筑师们在设计伊瑞克提翁神庙时,计划把 6 根单调的石柱雕刻成少女形象,但少女的脖子纤细,无法承受神庙的重量,如果加粗少女颈部,则会影响美观。建筑师们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给每个少女颈后保留一缕秀发,再在头顶加上花篮。这主要体现了古希腊A. 注重人文与审美契合的建筑理念

13、B. 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C. 建筑师具有活跃思维和高超技艺D. 希腊艺术人才辈出成就斐然【答案】A【解析】材料既体现了人文精神又注意到了审美情趣,所以是注重人文与审美契合的建筑理念,选 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古希腊妇女的社会地位一直未提高,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D 均只是材料的表面现象而非材料所要体现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强调了两层意思,一是“石柱雕刻成少女形象”体现人文精神,二是“会影响美观”说明也是注意审美的。12.路德对于当时没有任何神学根据、夸张地宣传赎罪券功效的行径很是气愤。于是依据神学问题辩论的正常惯例,在 1

14、517 年 10 月 31 日夜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提纲贴在了威登堡教堂大门上,提纲中的言辞比较温和。这说明当时路德A. 运用学术辩论手段揭露教会的腐败B. 信奉“教随国定”原则C. 号召基督徒为民族国家建立而斗争D. 与罗马教廷彻底决裂【答案】A【解析】材料中“路德通过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 ,提纲中的言辞比较温和”体现出路德对于教会斗争的采用策略的灵活性,故 A 项正确;路德主张“信仰得救”的思想,故 B 项错误;材- 7 -料中论述对教会斗争的策略,不是为民族国家建立而斗争,故 C 项错误;路德主张信仰方式的变化,不是与罗马教廷彻底决裂,故 D 项错误。13.自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15、以后,当时罗马公教以教皇为首,利用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象征,维持着欧洲的统治秩序。而到 14、15 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意识B. 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教会的腐败C. 科学发展破除了对神学的迷信D. 德国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由把教皇当成精神象征到把教皇看作外国人,主要是因为经济的发展,民族国家的形成,他们迫切要求摆脱教皇的控制和束缚,A 项正确。题干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并没有体现人文主义者揭露教会的腐败的信息,排除 B。该时期,近代科学正在产生发

16、展,尚未破除对神学的迷信,排除 C。德国宗教改革发生于 16 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A。14.1610 年,欧洲耶稣会传教士曼纽尔迪亚士在天问略中文版中告诉中国读者,最近一位著名的西方智者已经设计制造了一个极好的工具。通过这个工具,月亮看起来放大了1000 倍,土星的光环也清晰可见。下列评价与这位西方智者的科学贡献相符的是A. 开创了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B. 开创了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C. 为生命科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D. 为现代物理学提供理论基础【答案】A【解析】从“通过这个工具,月亮看起来放大了 1000 倍,土星的光环也清晰可见”可以得知这个工具是望远镜。

17、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给出的时间可知,这一位科学家是伽利略,所以本题选择A 选项。B 选项时间不符;C 选项领域与题意不符;D 选项时代不符。15.汉代田庄在地方拥有相当大的社会势力,出现了“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的局面,时人有“宁负两千石,无负豪大家”之说。这反映出当时- 8 -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 政治实力与经济实力开始重合C. 豪强大族操控国家政权D. 抑制豪强成为社会发展之必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代田庄在地方拥有相当大的社会势力,甚至豪强家族比郡守还可怕,这反映出当时豪强威胁了中央集权,所以抑制豪强成为社会发展之必须,故 D 项正确。A 项不符合史

18、实,排除。BC 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6.唐代法律规定“奴婢贱人,律比畜产” “奴婢既同资财即合由主处分” ,而到宋代中期后法律上则将“奴婢”之名改为“人力” “女使” ,佃户、雇工、人力、女使等皆为国家“编户齐民” 。这一变化说明A. 国家法律体系日益完善B. 儒家仁政思想得到提升C. 经济发展促进身份平等D. 封建等级秩序趋向瓦解【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显示奴婢在唐朝地位不如牲畜,主人有权任意处置,到宋代奴婢成为“编户齐民” ,说明在宋代奴婢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故 C 项正确;材料的主旨并不是论述国家法律的问题,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奴婢地位变化主要是经济发展导致,不是儒家思想

19、提升的结果,故 B 项错误;奴婢地位变化不能说明封建等级秩序的瓦解,故 D 项错误。17.1877 年,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蚕丝、茶叶,其出口比重分别为 269%、494%,而到了 1894 年,这一比重则分别为 262%、249%。这一变化可以折射出中国A. 出口商品种类的增加B. 传统手工业的升级换代C. 自然经济日益走向解体D. 蚕丝出口数量保持稳定【答案】A【解析】- 9 -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信息说明到 1894 年中国蚕丝出口比重稍微下降,茶叶出口比重大幅下降,这意味着,中国其他出口商品的增加,故 A 正确;BC 不符合史实;D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20、18.1912 年 2 月 17 日,南京临时政府在剪辫通告中规定:“如有逾期不剪者,即将其公民权剥夺,并严加惩治。 ”这说明,当时南京临时政府A. 致力提高国民民权觉悟B. 重视清除封建政治的根基C. 注重塑造主流文化意识D. 强化了政府法令的权威性【答案】C【解析】【详解】辛亥革命时期把剪辫子作为是否革命的标志,南京临时政府以法令的形式规定剪辫子,显然是要求国民与清王朝彻底决裂,从而树立民国的主流文化意识,故 C 项正确;材料不是从提高国民觉悟角度出发,故 A 项错误;材料目的是和清王朝的文化意识决裂,不是清除封建政治的根基,故 B 项错误;材料不是强化政府法令的权威性,主要是树立政府主流

21、意识,故 D 项错误。19.读下图,据此可知A. 经济特区间的发展存在着差异B. 经济特区带动了全国的发展C. 对外开放与体制改革相辅相成D. 对外开放呈现多层次的特点- 10 -【答案】A【解析】【详解】从图示信息看出,深圳、珠海等城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呈增长趋势,深圳、珠海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汕头、海南,说明经济特区间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故 A 正确;图示信息无法体现经济特区带动了全国的发展,排除 B;图示信息无法体现对外开放与体制改革的关系,排除 C;材料只有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信息,无法体现“多层次”的特点,排除 D。20.据统计,中国农村 1984 年获得了创纪录大丰收,产量从 1983

22、 年的 305 亿吨达到 407亿吨,人均粮食产量超过了 1957 年,乃至解放前的最高水平;粮食增产率从 19571978 年间的 21提高到了 19791984 年间的 49。这可以佐证A. 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农业建设上B. 农业实现了现代化生产C. 市场经济对农业具有推动的作用D. 经济改革助推农业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1978 年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使农民积极性大提高,导致农业生产大丰收,材料中总产量和人均产量的剧增正是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效应,故项正确;材料说明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不是工作重心的转移,故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农业生产大发展,并不是

23、农业现代化,故 B 项错误;中国实行市场经济是在 1992 年之后,故 C 项错误。21.18 世纪的苏格兰启蒙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不同,它是以亚当斯密提出的“商业社会”理论为中心而进行的另一种启蒙。亚当斯密改变了 18 世纪法国一批思想家从政治的维度来思考现代社会的转型这一模式。这从侧面印证了A. 法国的启蒙原则无推广价值B. 英国已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C. 自由主义源于商业发展需求D. 苏格兰的启蒙运动独树一帜【答案】B【解析】【详解】亚当斯密是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倡导者,这一思想在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得到- 11 -广泛运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已经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材料说明英国的思想启蒙和法

24、国思想启蒙注重社会转型不同,说明英国的启蒙注重经济发展的理论,故 B 项正确;法国启蒙思想的发展不仅促使法国大革命,还促使美国人民独立战争,故 A 项错误;材料论证的是英法启蒙思想的不同比较,故 C 项错误;材料论证的是自由主义思想与启蒙运动思想比较,并不是说苏格兰的启蒙运动独树一帜,故项错误。22.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A. 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B. 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C. 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D. 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答案】A【解析】柱状图中的数据代表的是 1618 世纪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隶数量,很明显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大幅增加的,这个时间段主要是在工业革命之前,

25、所以反映的是黑奴贸易这一早期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对外殖民扩张的手段,故选 A;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是在 20 世纪初,题干时间与之不符,故排除 B;题干反映的是整个欧洲,而“日不落帝国”只体现了英国,另外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不仅仅是依靠贩卖黑奴,故属于以偏概全,所以排除 C;黑奴贸易的主要意图是满足美洲奴隶制种植园的需要,故 D 排除。点睛:这一题以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奴隶贸易为考查点,这既是所学的主干知识,也是关注人类命运的反思材料。选项对所学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整合,知识的容量较大。考生需要对重要的概念如黑奴贸易、早期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日不落帝国”等有

26、正确的认知,再结合时代特征才可以准确作答。同样考查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23.1920 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下设有 52 个总管理局,分别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 12 -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苏俄此举主要是为了A. 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B. 探索符合国情的工业建设模式C. 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D. 争取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答案】A【解析】【详解】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进入三年的国内战争时期,为了满足前线工人生活和军需需要,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于一切企业实行国有化措施,材料中现象正是这一措施的体现,故 A 项正确;战时共产主

27、义政策中工业化措施并不是符合苏俄国情的工业化模式,故 B 项错误;材料措施是满足前线国内战争工业品的需要,故 C 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故 D 项错误。【点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24.二战后,在法国看来,建立包括法、德参加的欧洲联合组织,有利于将联邦德国纳入共同的利益之中和欧洲的监督之下,加强欧洲的世界地位,而法国在欧洲联合组织中的主导作用则有助于凸显其世界大国地位;在联邦德国看来,加入欧洲联合组织,有利于消除法国对德国的成见和疑虑,取信于国际社会以重新崛起。基于这种观念的转变,法德两国A. 共同协商以推进德国实现统一B. 共同提出欧洲经济援助计划C. 联合

28、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 通过主权让渡推进区域一体化【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内容上看出,法国与德国的联合对双方都有利,因此利益的驱使其最终走向联合,但这种联合是通过主权让渡来实现的,故 D 正确;A 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法国和德国的联合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无关,故 C 错误。- 13 -25.以下是“19371948 年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各项指标变化表” 。该表数据变化表明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据优势体现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有利于美国二战后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A. B. C. D. 【答案】C【解析

29、】【详解】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各项指标所占比例都较高,反映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占据优势,也就有利于美国二战后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正确,但未涉及经济发展的全球化问题,排除;故选 C。【点睛】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各项指标”比较高,结合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企图建立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知识分析解答。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 世纪 40 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 ,租界中“华洋杂居” ;60 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 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

30、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 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 。1949 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14 -材料二 16 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 年已有棉纺厂 99 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 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 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 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

31、大城市。19611981 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 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0 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答案】 (1)交通便捷;工商业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制度突破。(2)内河主航道入海口,沿海港口城市,中西文明交汇,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基础,持续的规划建设,浦东

32、新区的开放和开发,国家发展战略推动。(3)人口拥挤和贫民窟现象;人口老龄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解析】第(1)问, “相同因素”要看清设问要求的时间限定是“近代” 。依据材料一信息“19 世纪40 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 ”、 “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 、 “19 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和材料二信息“1830 年已有棉纺厂 99 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 “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 “20 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交通方面、工业化推动以及制度角度回答。第(

33、2)问, “有利条件”的回答也要紧扣设问时间限定“20 世纪中期以后” 。依据材料信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海的地理位置、中西文明影响、近代民族工业的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浦东新区的开放和开发等角度分析。第(3)问, “问题” ,依据材料信息“19611981 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 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 15 -贫民区仍然存在”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人口问题、城市布局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角度分析。点睛: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规模、发展程

34、度都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当生产力水平很高时,城市整体处于平衡状态,社会结构相对稳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便不会出现城市社会问题;相反,若生产力水平较低,城市发展过程中便会出现失调现象,如生产资料供不应求;能源消耗高,但经济效益低等社会问题随之出现。对城市问题的关注,会给发展转型期的中国带来一些借鉴与反思。本题以上海和曼彻斯特两个城市的发展为切入点,考查考生概括、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契合了社会转型和文明演进的社会热点,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问题进行了关注,涵盖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考生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进行说明。试题整体难度不大。27.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某一角度说,历史就是从有趣的故事中悟出生活的智慧。典故名称故事内容半费之讼古希腊有一个名叫欧提勒士的人,他向著名的辩者普罗达哥拉斯学法律。两人曾订有合同,其中约定在欧提勒士毕业时付一半学费给普罗达哥拉斯,另一半学费则等欧提勒士毕业后头一次打赢官司时付清。但毕业后,欧提勒士并不执行律师职务,总不打官司。普罗达哥拉斯等得不耐烦了,于是向法庭状告欧提勒士,他提出了以下二难推理:如果欧提勒士这场官司胜诉,那么,按合同的约定,他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如果欧提勒士这场官司败诉,那么按法庭的判决,他也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他这场官司或者胜诉或者败诉,所以,他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应付给

36、我另一半学费。而欧提勒士则针对老师的理论提出一个完全相反的二难推理:如果我这场官司胜诉,那么,按法庭的判决,我不应付给普罗达哥拉斯另一半学费;如果我这场官司败诉,那么,按合同的约定,我也不应付给普罗达哥拉斯另一半学费;我这场官司或者胜诉或者败诉,所以我不应付给他另一半学费。李 由英国学者李约瑟他在其编著的 15 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 16 -约瑟难题 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第一段是:为何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

37、期的欧洲?中国的政教分离现象、文官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流派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第二段是:为何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三只黑天鹅“黑天鹅”一词,来源于这样一个典故,在发现的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17 世纪之前的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这个不可动摇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7 年意大利公投失败、英国脱欧成功、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被公认为是世界的三只黑天鹅。据百度百科等任选一个典故,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典故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

38、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示例:从“半费之讼”看智者学派故事中的普罗达哥拉斯和欧提勒士这对师生因为学费问题而对薄公堂,从辩论技巧、个人智慧上来看,欧提勒士都无可挑剔,这体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 ,追求个人主义的人文精神。古希腊商品经济的繁荣、民主政治的发展,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出现了以研究人和人类社会的智者学派,其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否定了神的意志,树立了人的尊严,开启了人文主义的先河。但是对个人价值的过度推崇,导致了个人主义的盛行,出现了诸如“半费之讼”事件的出现,社会道德的沦丧,城邦危机。鉴于此,苏格拉底提出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39、,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这一历史典故启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既要注重个人自由,也要加强道德修养,协调个人发展、兼顾集体利益,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解析】- 17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题型,首先要依据材料中故事提取观点,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对于提取的观点进行分析论证和说明即可。比如从“内容半费之讼”提取观点,可以结合材料中信息以及所学从古希腊商品经济的繁荣、民主政治的发展,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说明原因以及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进行分析回答,最后从历史典故启示我们作为总结语言即可。【点睛】开放式论述题确定论题至关重要,拟定论题的最基本的原则是要对所选论题非常熟悉,自

40、己头脑中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来支撑自己所选论题。自己掌握的史实越多,论证起来就越容易、越充分,得分率也就越高。28.【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孙中山游历日本期间,对日本具有现代民主管理色彩的乡村治理颇感兴趣,认为“人民自治是政治的极则” 。这些蕴含浓郁民主色彩的乡村治理思想为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乡村治理提供了制度依据和实践尺度。在民国政府酝酿乡村自治时,晋、苏、浙、赣等省已有较为成型的乡村治理实践,特别是山西村治运动颇有声势。晏阳初的定县实验与梁漱溟的邹平探索也给国民政府提供了参照范例。乡村治理既有国民党维护“三民主义”的政治需求,也有当政者对乡村社会实行有效管控的现实压力,乡村治理成

41、为国家与社会寻求平衡的突破口。1928 年 9 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县组织法 ,标志着孙中山村治思想的全面展开。但是,具有民权色彩的现代乡村制度并未走太远,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发展壮大,为了强化国家行政权力对乡村世界的直接掌控,以削弱日益壮大的中国共产党,民国政府重新开始实施保甲制度,改变了乡村治理的制度走向。这一制度转变带来的恶果是,南京国民政府始终未能破解社会阶级矛盾,激发农村内生活力。摘编自清末民初乡村治理再考察(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乡村自治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乡村自治转向保甲制度的影响。【答案】 (1)西方乡村自治思想传入中国

42、;孙中山的乡村治理思想提供了制度依据;国民党维护“三民主义”的政治需求;部分地区的乡村治理实践已见成效;军阀割据;共产党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六点任取五点,每点,(2)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社会阶级矛盾长期无法缓解;民权被践踏,农村缺乏发展动力;政府离心离德,失去民心。 (积极影响,消极影响,答一点给,任答两点即给【解析】- 18 -【详解】 (1)根据材料“对日本具有现代民主管理色彩的乡村治理颇感兴趣”可知西方乡村自治思想传入中国;根据材料“这些蕴含浓郁民主色彩的乡村治理思想为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乡村治理提供了制度依据和实践尺度。 ”可知孙中山的乡村治理思想提供了制度依据;根据材料“晋

43、、苏、浙、粉等省已有较为成型的乡村治理实践,特别是山西村治运动颇有声势。姜阳初的定县实验与梁漱溟的邹平探索也给国民政府提供了参照范例。 ”可知部分地区的乡村治理实践已见成效;根据材料“乡村治理既有国民党维护三民主义的政治需求”可知国民党维护“三民主义”的政治需求;根据材料“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发展壮大”可知共产党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根据所学可知军阀割据。(2)根据材料“为了强化国家行政权力对乡村世界的直接掌控”可知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根据材料“南京国民政府始终未能破解社会阶级矛盾,激发农村内生活力。 ”可知社会阶级矛盾长期无法缓解;民权被践踏,农村缺乏发展动力;根据所学可知政府离心离德,失去民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