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1186926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静宁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卷)历史一选择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朝秦暮楚”的典故源自战国时期,当时秦楚两国相互对抗,有的小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安全,时 而倾向秦国,时而倾向楚国。这个成语从某个方面也反映出这一时期由于统治者的重视,人 才流动非常频繁。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背景有( )A.井田制和分封制逐渐确立 B.生产力发展,士阶层在社会生活中活跃C.学在官府,向学风气兴起 D.各种学术流派兴起,纷纷著书立说2.论语载,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这表明他在教学方法上主张( )A启发诱导

2、B学思结合 C因材施教 D温故知新3.孟子尽心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 善教得民心。”据此可知,孟子强调 ( )A道德教化 B兴办教育C克已复礼 D礼法并用4.某思想家指出, “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 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 ”春秋战国时期实践这一思想最成功的地区是( ) A.燕国 B.齐国 C.秦国 D.楚国5.有 一 家 父 母 得 知 其 小 孩 在 外 偷 了 东 西 , 如 果 他 们 相 信 荀 子 的 理 论 , 可 能 对 小 孩 采 取 的 态 度是 (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

3、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6. 管仲认为, “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 ;孟子指出, “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墨子 主张, “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故选择天下 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 )A.众多学术流派思想趋同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C.等级森严、追求国家统一 D.重建统治秩序成为社会诉求7.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广为流行,其中儒

4、家、墨家、道家、法家最为著名,这些学派的思想( )A都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 2B都强调尊卑等级关系,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 C都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D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8.史 书 载 , 汉 初 萧 何 曹 参 “为 相 , 填 以 无 为 , 从 民 之 欲 而 不 扰 乱 ”。 它 反 映 了 汉 初 的 统 治 思 想 是(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9.从秦朝“焚书坑儒”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社会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一变化不能说明的是( )A两者统治思想不同 B都是加强中央集权需要C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D不

5、同政治制度决定思想文化的不同命运10.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思想,实际上源自先秦哪家学派(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11.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 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C宋明理学 D佛教传入12.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 地之礼也。”董仲舒此言的目的是( )A. 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 B. 说明等级礼仪的重要性C. 宣传儒学的独尊地位 D. 阐述君主专制需要神学13.汉武帝一方面选

6、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 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A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 B君相之间矛盾尖锐C封国威胁了专制皇权 D儒法思想并行发展14.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 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 )A儒学地位不断上升 B太学生成为做官主要途径C私人讲学风气盛行 D完整的地方教育系统建立15.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的解释权,确定 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世界的权威。这反映出唐代( )A“三教合流”趋势开

7、始出现 B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C理学主流思想空前强化 D儒学思想内部危机重重316.“官僚阶层过去为豪门大族所垄断,至此而改变为与绅士阶层相表里。军队中的将领逐渐失去 了左右政治的力量,文官政治确立为统治帝国的原则儒家单独的伦理性格已经不能完全 适 应 时 代 的 需 要 ,而 必 须 掺 和 理 智 上 的 新 因 素 ,才 能 适 应 于 新 的 环 境 。”材 料 所 阐 述 历史 阶 段 是 ( )A.战国 B.秦朝 C.唐宋 D.明清17.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 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子弟遵

8、从纲常伦理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社会秩序18.朱熹认为,“道不远人,理不外事”,他不赞同学者把精力仅仅用在从内心中寻找终极意义。 这说明朱熹( )A.推崇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B.反对内心自省C.主张理学原则的生活化 D.提倡知行合一19.王八蛋是“忘八端”的谐音。古时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忘记了这八端即忘了做人的根本。后来,“忘八端”被讹传为“王八蛋”。从这材料中能得出的结论是( )A.儒家思想的法制化 B.儒家思想的宗教化C.儒家思想的道德化 D.儒家思想的哲学化20.王安石提出“形

9、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21.北宋理学家程颐认为唐代“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 其意在强调 ( )A.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C.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D.佛道兴盛冲击儒家伦理道德22.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 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 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

10、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23.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 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4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24,李贽主张“因材”“并育”“各从所好,各骋所长”。李贽的这些言论 ( )A.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 B.主张发展人的个性C.否定了“天理”的存在 D.抨击了道学的虚伪25.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应以“各得其私,各得其利”的原则制定“天下之法”,

11、取 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这一主张体现了( )A.“儒法并用”的治国主张 B.废除君主制度的民主思想C.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D.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26.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27.有 学 者 认 为 ,明 清 之 际 的 一 位 思 想 家 “通 过 对 理 气 、 道 器 、 能 所 、 知 行 等 诸 多 哲 学 问 题 的 讨论 , 表 现 出 朴 素

12、 的 辩 证 思 维 最 终 完 成 了 在 理 论 上 终 结 宋 明 理 学 的 思 想 使 命 。 ”该 思 想家 应 该 是 ( )A王阳明 B李贽 C顾炎武 D王夫之28.从汉代至明清,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总趋势是 ( )A直面社会现实,逐渐关注民生 B.不断传承发展,服务专制皇权 C.根植于自然经济,逐渐落后于世界 D.博采众家之长,紧随世界潮流29.有人指出,他们(智者)并不构成一个固定的学派,其政治主张不尽相同,也没有统一的学说, 但是其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这里的“共同之处”是指 ( )A.探索自然奥秘 B.强调人的价值 C.注重人性研究 D.关注道德知识30.苏格拉底

13、认为,人应该实现人所具有的本质,要对过去的一切观念重新进行审查,要随着历史 的进展而确立新的观念、新的思想。这反映出他主张( )A.不断地认识自我 B.不必遵守法律判决 C.肯定美德的作用 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531.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 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

14、。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1 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2 分)( 2) 历 代 许 多 家 训 体 现 了 以 仁 为 核 心 的 儒 家 伦 理 。 据 材 料 二 , 归 纳 儒 家 伦 理 的 主 要 内 容 。( 4 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5 分)32.儒家思想历经发展改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为中华文明做出了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 分)材料一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

15、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6材料二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琴心相挑,雪夜私奔。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寡妇“逾墙淫奔,无耻之尤”;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1) 据 材 料 一 , 概 括 宋 代 理 学 兴 起 的 原 因 (4分 ) , 并 结 合 所 学 知 识 概 括 宋 代 理 学 的 历

16、 史 影响 。 ( 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家与李贽对卓文君追求爱情这一行为的评价, (2 分)说明出现不同评价的原因。 (4 分)3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 分)材料一: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官办% 民办% 其他% 不明%宋代 1528 7069 0 1403元代 1723 6115 033 2128明代 5721 2984 024 1271清代 5667 2411 056 1859据邓洪波中国书院史整理材料二:清末留学教育高潮出现于废科举、兴学堂的急剧变革中,其发展轨迹深受特定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废科举前,出国留学者为新学堂青年学生

17、,士绅、官僚及女子留学风气未开。废科举后,留学教育突破社会阶层和年龄、性别的界限,大量负有科举功名者、在职官员、亲贵子弟纷纷远游,女子留学也开始获得一席之地。20 名湖南留日女学生,年龄在 20 岁以上者 13 人,其中最大者已 48 岁,最小者仅 14 岁。士绅留学生年龄普遍较大。如:蔡元培首次留德已逾不惑之年;入读日本法政大学的进士、举人,平均 29.1岁。留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及文化、年龄层次的差异性对留学课程的选择产生直接影响。1904 年,中国留日 1300 名学生中,习文科(包括法政、师范和普通科)者达 1100 余人,学武科者 200 余人。1909 年清学部举行游学毕业生考试,录用

18、 225 人,即有 168 人习法政科(其中出身举贡监者 128 人),占总数的 65.88%。其后几次留学毕业生录用考试,合格7者中习法政专业者均占 60%以上。张亚群论清末留学教育的发展材料三: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变化,(2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2 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清末留学教育的特点。(6 分)(3)根据材料三,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女性比例总体呈什么变化趋势?(1 分)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变化趋势对中国女性发展的意义(3 分)8历史答案1选择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5 BCAC

19、A 6-10 DDBDB 11-15 BADAB 16-20 CDACA 21-25 ACCBD 26-30 CDBBA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31.(1) 根本:孝悌。 (1 分)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2 分,每点 1 分)(2) 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4 分,每点 2 分)(3) 积极作用 :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发展。 (5 分,每点 2 分,三点满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32.(1)原因:通经致用,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4分,每点 2 分)历史影响

20、:维系专制统治;压抑人的自然欲求;升华抽象思辨;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人格建树、民族气节、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等)。(4 分,任两点满分)(2)评价:宋明理学家反对卓文君追求爱情的行为;李贽肯定卓文君追求爱情的行为;(2 分,每点 1 分)原因:宋明时期,封建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理学家强调妇女要保持贞节,用“三纲五常”来维系专制统治,压制人的自然欲求,因而理学家反对卓文君追求爱情的行为;明朝末期,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蔑视礼教、追求人性解放成为一种时代潮流,李贽主张人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因而他肯定卓文君追求爱情的行为;(4 分,每点 2 分)33.(1)变化:从宋代到清代,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民办书院比例总体下降;到明清时期,官办书院在比例上超过了民办书院。(2 分,每点 1 分)主要原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强化,思想控制加强。(2 分)(2) 特点:留学生群体涵盖面广泛;留学生来源广,年龄层次跨度大;在留学科目结构上, 9法政科盛极一时。(6 分,每点 2 分)(3)变化趋势:逐年增加。(1 分)意义:整体上提高了女性的文化素质;逐步实现中国社会男女平等,为世界妇女解放运动做出了贡献;女性更多的参与政治生活,有利于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3 分,每点 2 分,任两点满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