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921-2009 《水稻白叶枯病检验鉴定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1233273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7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1 T 921-2009 《水稻白叶枯病检验鉴定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B51 T 921-2009 《水稻白叶枯病检验鉴定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B51 T 921-2009 《水稻白叶枯病检验鉴定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DB51 T 921-2009 《水稻白叶枯病检验鉴定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DB51 T 921-2009 《水稻白叶枯病检验鉴定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65.020.99 DB51B19 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 9212009水稻白叶枯病菌检验鉴定技术规程 Insp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Rules of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2009-03-05 发布 2009-03-10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1/T 921200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术语和定义 1 3 原理 1 4 4 试剂与材料 . 1 5 仪器及用具 2 6 取样 2 7 检验方法 2 8 结果判断 2 9 除害处理 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水稻白叶枯病间接ELI

2、SA 检验程序 . 4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水稻白叶枯病田间典型症状 . 6 DB51/T 9212009 II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 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B 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厅植物检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兰鸰、陈素清、帅波、吴志平、李耄、袁曦、万佳 DB51/T 9212009 1 水稻白叶枯病菌检验鉴定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白叶枯病的取样方法、田间症状识别、实验室检验鉴定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水稻白叶枯病菌检验和鉴定。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水稻白叶枯病菌 Xant

3、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Ishiyama) Dye) 指引起水稻白叶枯病的病原细菌。属黄单胞杆菌属细菌。 2.2 噬菌体prophage 是一种感染细菌和放线菌的病毒,本文特指侵染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病毒。 2.3 噬菌斑plaque 在培养基的菌苔上出现一个由于细菌被噬菌体裂解后造成的半透明的空斑,称噬菌斑。 3 原理 水稻白叶枯病菌通过带菌种子远距离传播,该病菌属难以很快获得纯培养,且鉴定比较困难。因此,在鉴定时除了进行田间识别外,主要采取用噬菌体检测、血清学的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噬菌体检测其原理是利用噬菌体的寄主专化性,细菌被噬菌体寄生后,细胞壁溶解或

4、破裂,细菌消解,在固体培养基上出现半透明的圆斑噬菌斑。通过噬菌斑的有无判断被检样品是否带菌。酶联免疫间接法(ELISA)检测的原理是利用水稻白叶枯病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和酶的高效催化反应,形成酶标记的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当碱性磷酸酶标记的免疫复合物与相应底物结合,并催化无色底物生成有色产物,根据显色反应,判断被检样品是否带菌。 4 4 试剂与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在本标准中使用确认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4.1 ELISA 检验 4.1.1 样品提取液 取 1.15 g磷酸氢二钠(Na2HPO4) 、 0.2 g氯化钾(KCl )、 0.2 g磷酸二氢钾(KH2PO4

5、 )、8 g氯化钠(NaCl)、0.2 g叠氮化钠(NaN3) ,用 1000 mL蒸馏水溶解,并调整pH 值到 7.4。 4.1.2 洗涤液 取 1.15 g磷酸氢二钠(Na2HPO4)、0.2 g 氯化钾(KCl )、0.2 g 磷酸二氢钾(KH2PO4)、 8 g氯化钠(NaCl)、0.5 g吐温 20 ,用 1000 mL蒸馏水溶解,并用氢氧化钠(NaoH )或盐酸(HCl )调整pH 值到 7.4。 4.1.3 封闭液 取 5 g 无脂奶粉(nonfat dried milk ),用 100 mL 样品提取液溶解。 4.1.4 包被液 取 2.93 g碳酸氢钠(Na2HCO3)、1.

6、59 g氯化钠(NaCl) 、0.2 g叠氮化钠(NaN3 ),用 1000 mL蒸馏水溶解,并用氢氧化钠(NaoH )或盐酸(HCl )调pH 值到 9.6。 4.1.5 抗体稀释液 取 2.5 g 脱脂奶粉、加 100 mL 洗涤液溶解。 4.1.6 抗体 兔抗水稻白叶枯菌抗体球蛋白,按市售产品要求进行稀释。 DB51/T 9212009 2 4.1.7 酶标抗体 市售碱性磷酸酶标记的羊抗兔抗体球蛋白。 4.1.8 底物缓冲液 用 80 mL灭菌蒸馏水将 0.01 g氯化镁(MgCl2.6H2O)、0.02 g 叠氮化钠(NaN3)、9.7 mL二己醇胺(CH2CH2OH)溶解后,调PH值

7、到 9.8,定容到 100 mL。 4.1.9 底物溶液 将 5 mg 对硝基苯磷酸盐(C6H5NO3)溶解于 5 mL 底物缓冲液中。底物溶液制备需在孵育结束前 10 min内,避光条件下制备。 4.1.10 终止液 将 12 g 氢氧化钠(NaOH),用 100 mL 蒸馏水溶解。 4.1.11 肉汁冻培养基 3 g 牛肉浸膏、 1 g 酵母浸膏、 5 g 蛋白胨、 10 g 葡萄糖(或蔗糖)、 15 g 琼胶,用 1000 mL 蒸馏水溶解,并用氢氧化钠(NaoH )或盐酸(HCl )调整 pH 值到 7.07.5。 5 仪器及用具 小型粉碎机、恒温箱、酶联板、微量移液器、手持放大镜、显

8、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容器、吸水纸、小烧杯、酶标仪、培养皿等。 6 取样 6.1 叶片检验取样 在水稻孕穗期前后,进行田间调查,发现水稻白叶枯病疑似症状的,取叶片样送实验室检验。 6.2 种子检验取样 对种子,采取对角线五点或随机取样送实验室检验。 7 检验方法 7.1 症状识别 发现叶片上有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田间症状特征相同或疑似的,可通过症状进行初步判断。水稻白叶枯病田间症状识别见附录B 。 7.2 细菌溢检查 将田间采回的样本,切取植株病健交界处组织约20 mm2,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在低倍显微镜下检查,有无云雾状菌液自叶脉中涌出。 7.3 噬菌体检验 取种子样本10 g 脱

9、壳,置于无菌的研钵中,加灭菌水20 mL 浸泡研磨。或取叶片3 g剪碎置于无菌的烧杯中,加灭菌水20 mL 浸泡搅拌。 30 min后,取上层清液1 mL 加入无菌培养皿中,再加入1 mL 浓度为1x109cfu的白叶枯病菌纯培养液,混匀,经3 min 5 min 后,再加入10 mL 已溶化并冷却至45 50 的肉汁冻培养基,摇匀静置。设三次重复。置于2528的温箱中,培养10 h12 h后,观察噬菌斑有无。 7.4 间接 ELISA 检验法 按附录A 中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 8 结果判断 8.1 症状判定 叶片症状符合附录A 的特征,且细菌菌溢检查有菌溢,判定样品为水稻白叶枯病。 8.2

10、噬菌体检验 噬菌体检验结果发现有噬菌斑,判定样品为带水稻白叶枯病菌 8.3 ELISA 8.3.1 目测观察 在阴性对照不显色,且阳性对照显黄色的前提下,样品反应孔黄色则判定为阳性,即样品带水稻白叶枯病菌;样品反应孔无颜色变化则判定为阴性,即样品不带水稻白叶枯病菌。 DB51/T 9212009 3 8.3.2 用酶联检测仪测定光密度值 在阴性对照孔的光密度值 0.1 时,样品反应孔的光密度值大于阴性对照孔光密度值的2 倍,判定为阳性反应,即样品带水稻白叶枯病菌;否则判定为阴性,即样品不带水稻白叶枯病菌。 9 除害处理 检验过程中使用的有关材料和用具,在使用完毕后须进行消毒除害处理;经检疫鉴定

11、后的样品,应在-80 至-20 保存三个月,以备复检、谈判和仲裁,保存期满后,需进行灭活处理。 DB51/T 9212009 4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水稻白叶枯病间接 ELISA 检验程序 A.1 制样 A.1.1 植株样品 将供试样品剪成 20 mm2小片,装在小烧杯中,按照供试样品质量( g):间接样品提取缓冲液体积( mL) 1: 10的比例加入间接样品提取缓冲液研磨样品, 静置5 min,浸出液经10000 rpm 离心2 min,弃上清液备用。 A.1.2 种子样品 取种子20 g,用小型粉碎机粉碎10 s ,使谷壳破裂。将谷壳用25 mL 样品提取缓冲液研磨浸泡10 min

12、 ,浸出液经10000 rpm 离心2 min,弃上清备用。 A.1.3 病原菌菌株 用接种环挑取一环病原菌菌液,加入1 mL 样品提取液中混匀悬浮沉淀,经10000 rpm 离心2 min ,弃上清液;重复3 次。 A.2 包被 A.2.1 加样 在制备好的样品中每管加入200 L包被液混合均匀,取100 L加入酶联板各反应孔中,每个样品设三次重复。设置阳性对照、水稻健康组织浸泡液和包被缓冲液为阴性对照。 A.2.2 封闭 将酶联板置于37 的恒温箱中至酶联板反应孔中的样品完全干燥。在每个反应孔中加入 200 L 封闭液,置于密封且可保湿的容器中,25 恒温孵育30 min 。 A.2.3

13、洗板 将反应孔中的液体倒出, 用洗涤液加满每个反应孔,静置1 min2 min后,将洗涤液倾出,重复洗涤2次。洗板完成后将酶联板倒置于干净吸水纸上,吸干反应孔中的水分。 A.3 结合抗体 A.3.1 加抗体 每孔加入100 L用抗体稀释液稀释100倍的抗体,置于保湿容器中,25孵育1 h。 A.3.2 洗板 在每个反应孔加入洗涤液,倒出,再加入洗涤液,静置3 min后将洗涤液倒出。再重复2 次。洗板完成后将酶联板倒置于干净吸水纸上,吸干反应孔中的水分。 A.4 结合酶标抗体 A.4.1 加酶标抗体 每孔加入100 L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稀释的酶标抗体,25孵育1 h。 A.4.2 洗板 同A.3

14、.2 。 A.5 显色 每孔加入100 L 底物溶液。25避光孵育60 min, 至阳性对照显色。 DB51/T 9212009 5 A.6 终止反应 显色后在每孔中加入50 L 终止液。目测或用酶标仪读取OD值。 DB51/T 9212009 6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水稻白叶枯病田间典型症状 B.1 水稻白叶枯田间典型症状 B.1.1 普通型 即典型的叶枯型症状。一般在分蘖期后才较明显。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现黄绿色或暗绿色斑点,后沿叶脉从叶缘或中脉迅速加长扩展成条斑,可达叶片基部和整个叶片,病健交界线明显,成波纹状或直线状。病斑黄色或略带红色,最后变为灰白色或黄白色,病部易见蜜

15、黄色珠状菌脓。 B.1.2 急性型 主要在环境条件适宜品种感病的情况下发生。叶片病斑暗绿色,扩展迅速,几天内可使全叶呈青灰色或灰绿色,最后变为灰白色,呈开水烫伤状,随即纵卷青枯,病部有蜜黄色珠状菌脓。 B.1.3 凋萎型 多在秧田后期至拔节期发生。病株心叶或心叶下1-2 叶先呈现失水、青卷、尔后枯萎的症状,随后其他叶片相继青枯。 B.1.4 叶黄型 病株的较老叶片颜色正常,新出叶则呈均匀褪绿或黄色或黄绿色宽条斑,以后病株生长受到抑制。 B.2 水稻白叶枯病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症状比较 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发病部位 从叶尖或叶缘开始 叶面任何部位 病斑形状 初为暗绿色短线状,后发展成黄绿色长条纹状,后为灰白色条斑,病、健组织界线明显,分界处成波纹状。 初为暗绿色针头状油点,后扩展成由黄绿色到黄褐色,受叶脉限制形成细条病斑。对光透视病斑 不透明 半透明 菌脓 田间湿度大时,产生菌脓。蜜黄色、珠状、大而量少、易脱落。 田间湿度即使较低,也可产生菌脓。腊黄色、露珠状、较小而量多、不易脱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