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省中考真题数学.docx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136818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9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江西省中考真题数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7年江西省中考真题数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7年江西省中考真题数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7年江西省中考真题数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7年江西省中考真题数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年江西省中考真题数学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6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6的相反数是 ( ) A.16B.-16C.6 D.-6 解析: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即在这个数的前面加负号 . 答案: C. 2.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与欧洲开通了互利互惠的中欧班列 .行程最长,途经城市和国家最多的一趟专列全程长 13000km,将 13000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 ) A.0.13 105 B.1.3 104 C.1.3 105 D.13 103 解析:将 13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1.3 104

2、. 答案: B. 3.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A. B. C. D. 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 答案: C. 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 A.(-a5)2=a10 B.2a 3a2=6a2 C.-2a+a=-3a D.-6a6 2a2=-3a3 解析:根据整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 . 答案: A. 5.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2x2-5x+1=0的两个根为 x1, x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x1+x2=-52B.x1 x2=1 C.x1, x2都是有理数 D.x1, x2都是正数 解析:先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 x1+x2=52 0, x1x2=12 0,然后利

3、用有理数的性质可判定两根的符合 . 答案: D. 6.如图,任意四边形 ABCD中, E, F, G, H分别是 AB, BC, CD, DA 上的点,对于四边形 EFGH的形状,某班学生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中,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出如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当 E, F, G, H是各边中点,且 AC=BD时,四边形 EFGH为菱形 B.当 E, F, G, H是各边中点,且 AC BD时,四边形 EFGH为矩形 C.当 E, F, G, H不是各边中点时,四边形 EFGH可以为平行四边形 D.当 E, F, G, H不是各边中点时,四边形 EFGH不可能为菱形 解析: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

4、得的四边形必为平行四边形,根据中点四边形的性质进行判断即可 . 答案: D.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 6小题,每小题 3分,满分 18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 7.函数 y= 2x 中,自变量 x的取值范围是 _. 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被开方数大于等于 0,就可以求解 . 答案: x 2. 8.如图 1 是一把园林剪刀,把它抽象为图 2,其中 OA=OB.若剪刀张开的角为 30,则A=_度 . 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 . 答案: 75. 9.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在“正负术”的注文中指出,可将算筹 (小棍形状的记数工具 )正放表示正数,

5、斜放表示负数 .如图,根据刘徽的这种表示法,观察图,可推算图中所得的数值为 _. 解析:图中表示 (+2)+(-5)=-3. 答案: -3. 10.如图,正三棱柱的底面周长为 9,截去一个底面周长为 3 的正三棱柱,所得几何体的俯视图的周长是 _. 解析:从上边看是一个梯形:上底是 1,下底是 3,两腰是 2, 周长是 1+2+2+3=8. 答案: 8. 11.已知一组从小到大排列的数据: 2, 5, x, y, 2x, 11 的平均数与中位数都是 7,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_. 解析:根据平均数与中位数的定义可以先求出 x, y 的值,进而就可以确定这组数据的众数即可 . 答案: 5. 12.

6、已知点 A(0, 4), B(7, 0), C(7, 4),连接 AC, BC得到矩形 AOBC,点 D的边 AC上,将边 OA 沿 OD 折叠,点 A 的对应边为 A .若点 A 到矩形较长两对边的距离之比为 1: 3,则点 A 的坐标为: _. 解析:由已知得出 A=90, BC=OA=4, OB=AC=7,分两种情况: (1)当点 A 在矩形 AOBC的内部时,过 A 作 OB的垂线交 OB于 F,交 AC于 E,当 A E: A F=1: 3时,求出 A E=1,A F=3,由折叠的性质得: OA =OA=4, OA D= A=90,在 Rt OA F 中,由勾股定理求出 OF= 22

7、4 3 7 ,即可得出答案; 当 A E: A F=3: 1 时,同理得: A ( 15 , 1); (2)当点 A 在矩形 AOBC的外部时,此时点 A 在第四象限,过 A 作 OB的垂线交 OB于 F,交 AC于 E,由 A F: A E=1: 3,则 A F: EF=1: 2,求出 A F=12EF=12BC=2,在 Rt OA F中,由勾股定理求出 OF=2 3 ,即可得出答案 . 答案: ( 7 , 3)或 ( 15 , 1)或 (2 3 , -2).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分,共 30 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 13.(1)计算:21

8、211xxx ; (2)如图,正方形 ABCD 中,点 E, F, G分别在 AB, BC, CD 上,且 EFG=90 .求证: EBF FCG. 解析: (1)先把分母因式分解,再把除法运算化为乘法运算,然后约分即可; (2)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 B= C=90,再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得 BEF= CFG,然后根据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判定 EBF FCG. 答案: (1)解:原式 = 1 1 11 1 2 2xxxx; (2)证明:四边形 ABCD为正方形, B= C=90, BEF+ BFE=90 , EFG=90, BFE+ CFG=90, BEF= CFG, EBF FC

9、G. 14.解不等式组: 263 2 4xxx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 解析:分别求出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根据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即可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 . 答案:解不等式 -2x 6,得: x -3, 解不等式 3(x-2) x-4,得: x 1, 将不等式解集表示在数轴如下: 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3 x 1. 15.端午节那天,小贤回家看到桌上有一盘粽子,其中有豆沙粽、肉粽各 1个,蜜枣粽 2个,这些粽子除馅外无其他差别 . (1)小贤随机地从盘中取出一个粽子,取出的是肉粽的概率是多少? (2)小贤随机地从盘中取出两个粽子,试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表示所有可能的结果,并求出小贤取出

10、的两个都是蜜枣粽的概率 . 解析: (1)直接利用概率公式求出取出的是肉粽的概率; (2)直接列举出所有的可能,进而利用概率公式求出答案 . 答案: (1)有豆沙粽、肉粽各 1个,蜜枣粽 2个, 随机地从盘中取出一个粽子,取出的是肉粽的概率是: 14; (2)如图所示: 一共有 12种可能,取出的两个都是蜜枣粽的有 2 种, 故取出的两个都是蜜枣粽的概率为: 2112 6. 16.如图,已知正七边形 ABCDEFG,请仅用无刻度的直尺,分别按下列要求画图 . (1)在图 1中,画出一个以 AB为边的平行四边形; (2)在图 2中,画出一个以 AF为边的菱形 . 解析: (1)连接 AF、 BE

11、、 CG, CG交 AF 于 M,交 BE于 N.四边形 ABNM是平行四边形 . (2)连接 AF、 BE、 CG, CG交 AF于 M,交 BE 于 N,连接 DF交 BE于 H,四边形 MNHF是菱形 . 答案: (1)连接 AF、 BE、 CG, CG交 AF 于 M,交 BE于 N.四边形 ABNM是平行四边形 . (2)连接 AF、 BE、 CG, CG交 AF于 M,交 BE 于 N,连接 DF交 BE于 H,四边形 MNHF是菱形 . 17.如图 1,研究发现,科学使用电脑时,望向荧光屏幕画面的“视线角”约为 20,而当手指接触键盘时,肘部形成的“手肘角”约为 100 .图 2

12、 是其侧面简化示意图,其中视线 AB 水平,且与屏幕 BC 垂直 . (1)若屏幕上下宽 BC=20cm,科学使用电脑时,求眼睛与屏幕的最短距离 AB的长; (2)若肩膀到水平地面的距离 DG=100cm,上臂 DE=30cm,下臂 EF 水平放置在键盘上,其到地面的距离 FH=72cm.请判断此时是否符合科学要求的 100? (参考数据: sin69 1415, cos21 1415, tan20 411, tan43 1415,所有结果精确到个位 ) 解析: (1)Rt ABC中利用三角函数即可直接求解; (2)延长 FE交 DG 于点 I,利用三角函数求得 DEI即可求得的值,从而作出判

13、断 . 答案: (1) Rt ABC中, tanA=BCAB, AB= 204t a n t a n 2 011B C B CA =55(cm); (2)延长 FE交 DG 于点 I. 则 DI=DG-FH=100-72=28(cm). 在 Rt DEI中, sin DEI= 2 8 1 43 0 1 5DIDE , DEI=69, =180 -69 =111 100, 此时不是符合科学要求的 100 . 四、 (本大题共 3小题,每小题 8分,共 24 分 ). 18.为了解某市市民“绿色出行”方式的情况,某校数学兴趣小组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调查了某市部分出行市民的主要出行方式 (参与问卷

14、调查的市民都只从以下五个种类中选择一类 ),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 .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市民共有 _人,其中选择 B类的人数有 _人; (2)在扇形统计图中,求 A类对应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3)该市约有 12万人出行,若将 A, B, C这三类出行方式均视为“绿色出行”方式,请估计该市“绿色出行”方式的人数 . 解析: (1)由 C类别人数及其百分比可得总人数,总人数乘以 B类别百分比即可得; (2)根据百分比之和为 1求得 A类别百分比,再乘以 360和总人数可分别求得; (3)总人数乘以样本中 A、 B、 C三类别百分

15、比之和可得答案 . 答案: (1)本次调查的市民有 200 25%=800(人 ), B类别的人数为 800 30%=240(人 ). (2) A类人数所占百分比为 1-(30%+25%+14%+6%)=25%, A类对应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 360 25%=90, A类的人数为 800 25%=200(人 ), 补全条形图如下: (3)12 (25%+30%+25%)=9.6(万人 ), 答:估计该市“绿色出行”方式的人数约为 9.6万人 . 19.如图,是一种斜挎包,其挎带由双层部分、单层部分和调节扣构成 .小敏用后发现,通过调节扣加长或缩短单层部分的长度,可以使挎带的长度 (单层部分与双层

16、部分长度的和,其中调节扣所占的长度忽略不计 )加长或缩短 .设单 层部分的长度为 xcm,双层部分的长度为ycm,经测量,得到如下数据: (1)根据表中数据的规律,完成以下表格,并直接写出 y关于 x的函数解析式; (2)根据小敏的身高和习惯,挎带的长度为 120cm 时,背起来正合适,请求出此时单层部分的长度; (3)设挎带的长度为 lcm,求 l的取值范围 . 解析: (1)观察表格可知, y是 x使得一次函数,设 y=kx+b,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解决问题; (2)列出方程组即可解决问题; (3)由题意当 y=0, x=150,当 x=0时, y=75,可得 75 l 150. 答案: (

17、1)观察表格可知, y是 x使得一次函数,设 y=kx+b, 则有 4 736 72kbkb,解得 1275kb , y=-12x+75. (2)由题意 1201752xyyx ,解得 9030xy, 单层部分的长度为 90cm. (3)由题意当 y=0, x=150,当 x=0时, y=75, 75 l 150. 20.如图,直线 y=k1x(x 0)与双曲线 y= 2kx(x 0)相交于点 P(2, 4).已知点 A(4, 0), B(0,3),连接 AB,将 Rt AOB沿 OP方向平移,使点 O 移动到点 P,得到 A PB .过点 A 作 A C y轴交双曲线于点 C. (1)求 k

18、1与 k2的值; (2)求直线 PC的表达式; (3)直接写出线段 AB扫过的面积 . 解析: (1)把点 P(2, 4)代入直线 y=k1x,把点 P(2, 4)代入双曲线 y= 2kx,可得 k1与 k2的值; (2)根据平移的性质,求得 C(6, 43),再运用待定系数法,即可得到直线 PC的表达式; (3)延长 A C交 x轴于 D,过 B 作 B E y轴于 E,根据 AOB A PB ,可得线段 AB扫过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 POBB 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 AOPA 的面积,据此可得线段 AB扫过的面积 . 答案: (1)把点 P(2, 4)代入直线 y=k1x,可得 4=2k1,

19、 k1=2, 把点 P(2, 4)代入双曲线 y= 2kx,可得 k2=2 4=8; (2) A(4, 0), B(0, 3), AO=4, BO=3, 如图,延长 A C交 x 轴于 D, 由平移可得, A P=AO=4, 又 A C y轴, P(2, 4), 点 C的横坐标为 2+4=6, 当 x=6时, y=8463,即 C(6, 43), 设直线 PC的解析式为 y=kx+b, 把 P(2, 4), C(6, 43)代入可得 424 63kbkb ,解得23163kb , 直线 PC的表达式为 y=-23x+163; (3)如图,延长 A C交 x轴于 D, 由平移可得, A P AO

20、, 又 A C y轴, P(2, 4), 点 A 的纵坐标为 4,即 A D=4, 如图,过 B 作 B E y轴于 E, PB y轴, P(2, 4), 点 B 的横坐标为 2,即 B E=2, 又 AOB A PB , 线段 AB 扫过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 POBB 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 AOPA 的面积 =BO B E+AO A D=3 2+4 4=22. 五、 (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9分,共 18 分 ). 21.如图 1, O的直径 AB=12, P是弦 BC上一动点 (与点 B, C不重合 ), ABC=30,过点P作 PD OP 交 O于点 D. (1)如图 2,当 PD

21、AB 时,求 PD 的长; (2)如图 3,当 DC AC 时,延长 AB 至点 E,使 BE=12AB,连接 DE. 求证: DE 是 O的切线; 求 PC 的长 . 解析: (1)根据题意首先得出半径长,再利用锐角三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 OP, PD的长; (2)首先得出 OBD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得出 ODE= OFB=90,求出答案即可; 首先求出 CF的长,进而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 PF的长,进而得出答案 . 答案: (1)如图 2,连接 OD, OP PD, PD AB, POB=90, O的直径 AB=12, OB=OD=6, 在 Rt POB中, ABC=30, OP=OB t

22、an30 =6 3 233 , 在 Rt POD中, PD= 22 2 26 2 3 2 6O D O P ; (2)证明:如图 3,连接 OD,交 CB于点 F,连接 BD, DC AC , DBC= ABC=30, ABD=60, OB=OD, OBD是等边三角形, OD FB, BE=12AB, OB=BE, BF ED, ODE= OFB=90, DE是 O的切线; 由知, OD BC, CF=FB=OB?cos30 =6 3 332 , 在 Rt POD中, OF=DF, PF=12DO=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 CP=CF-PF=3 3 -3. 22.已知抛

23、物线 C1: y=ax2-4ax-5(a 0). (1)当 a=1时,求抛物线与 x轴的交点坐标及对称轴; (2)试说明无论 a为何值,抛物线 C1一定经过两个定点,并求出这两个定点的坐标; 将抛物线 C1沿这两个定点所在直线翻折,得到抛物线 C2,直接写出 C2的表达式; (3)若 (2)中抛物线 C2的顶点到 x轴的距离为 2,求 a的值 . 解析: (1)将 a=1代入解析式,即可求得抛物线与 x轴交点; (2)化简抛物线解析式,即可求得两个点定点的横坐标,即可解题; 根据抛物线翻折理论即可解题; (3)根据 (2)中抛物线 C2解析式,分类讨论 y=2或 -2,即可解题 . 答案: (

24、1)当 a=1时,抛物线解析式为 y=x2-4x-5=(x-2)2-9, 对称轴为 y=2; 当 y=0时, x-2=3或 -3,即 x=-1或 5; 抛物线与 x轴的交点坐标为 (-1, 0)或 (5, 0). (2)抛物线 C1解析式为: y=ax2-4ax-5, 整理得: y=ax(x-4)-5; 当 ax(x-4)=0时, y 恒定为 -5; 抛物线 C1 一定经过两个定点 (0, -5), (4, -5); 这两个点连线为 y=-5; 将抛物线 C1沿 y=-5翻折,得到抛物线 C2,开口方向变了,但是对称轴没变; 抛物线 C2解析式为: y=-ax2+4ax-5. (3)抛物线 C

25、2的顶点到 x轴的距离为 2, 则 x=2时, y=2或者 -2; 当 y=2时, 2=-4a+8a-5,解得, a=74; 当 y=-2时, -2=-4a+8a-5,解得, a=34; a=74或 34. 六、 (本大题共 12分 ) 23.我们定义:如图 1,在 ABC看,把 AB点绕点 A顺时针旋转 (0 180 )得到 AB ,把 AC 绕点 A 逆时针旋转得到 AC ,连 接 B C .当 + =180时,我们称 A B C 是 ABC的“旋补三角形”, AB C 边 B C 上的中线 AD叫做 ABC的“旋补中线”,点 A叫做“旋补中心” . 特例感知: (1)在图 2,图 3中,

26、 AB C 是 ABC的“旋补三角形”, AD是 ABC的“旋补中线” . 如图 2,当 ABC为等边三角形时, AD与 BC的数量关系为 AD=_BC; 如图 3,当 BAC=90, BC=8时,则 AD 长为 _. 猜想论证: (2)在图 1中,当 ABC为任意三角形时,猜想 AD与 BC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 拓展应用 (3)如图 4,在四边形 ABCD, C=90, D=150, BC=12, CD=2 3 , DA=6.在四边形内部是否存在点 P,使 PDC 是 PAB的“旋补三角形”?若存在,给予证明,并求 PAB的“旋补中线”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 解析: (1)首先证明

27、 ADB是含有 30是直角三角形,可得 AD=12AB即可解决问题; 首先证明 BAC B AC,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即可解决问题; (2)结论: AD=12BC.如图 1中,延长 AD到 M,使得 AD=DM,连接 E M, C M,首先证明四边形 AC MB是平行四边形,再证明 BAC AB M,即可解决问题; (3)存在 .如图 4中,延长 AD 交 BC的延长线于 M,作 BE AD于 E,作线段 BC 的垂直平分线交 BE于 P,交 BC 于 F,连接 PA、 PD、 PC,作 PCD的中线 PN.连接 DF交 PC于 O.想办法证明 PA=PD, PB=PC,再证 明 APD

28、+ BPC=180,即可 . 答案: (1)如图 2中,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BC=AB=AB =AC, DB =DC, AD B C, BAC=60, BAC+ B AC =180, B AC =120, B = C =30, AD=12AB =12BC. 如图 3中, BAC=90, BAC+ B AC =180, B AC = BAC=90, AB=AB, AC=AC, BAC B AC, BC=B C, B D=DC, AD=12B C =12BC=4. (2)结论: AD=12BC. 理由:如图 1中,延长 AD到 M,使得 AD=DM,连接 E M, C M B D=DC,

29、 AD=DM, 四边形 AC MB是平行四边形, AC =B M=AC, BAC+ B AC =180, B AC + AB M=180, BAC= MB A, AB=AB, BAC AB M, BC=AM, AD=12BC. (3)存在 . 理由:如图 4中,延长 AD交 BC的延长线于 M,作 BE AD于 E,作线段 BC的垂直平分线交BE于 P,交 BC于 F,连接 PA、 PD、 PC,作 PCD的中线 PN. 连接 DF 交 PC于 O. ADC=150, MDC=30, 在 Rt DCM中, CD=2 3 , DCM=90, MDC=30, CM=2, DM=4, M=60, 在

30、 Rt BEM中, BEM=90, BM=14, MBE=30, EM=12BM=7, DE=EM-DM=3, AD=6, AE=DE, BE AD, PA=PD, PB=PC, 在 Rt CDF中, CD=2 3 , CF=6, tan CDF= 3 , CDF=60 = CPF, 易证 FCP CFD, CD=PF, CD PF, 四边形 CDPF是矩形, CDP=90, ADP= ADC- CDP=60, ADP是等边三角形, ADP=60, BPF= CPF=60, BPC=120, APD+ BPC=180, PDC是 PAB的“旋补三角形”, 在 Rt PDN中, PDN=90, PD=AD=6, DN= 3 , PN= 22 2 23 6 3 9D N P D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