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年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世界史基础真题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8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8,分数:40.00)1.阿维农之囚(分数:5.00)_2.黄金诏书(分数:5.00)_3.彼特拉克(分数:5.00)_4.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分数:5.00)_5.哈里发(分数:5.00)_6.布拉格之春(分数:5.00)_7.日俄战争(分数:5.00)_8.威斯敏斯特法(分数:5.00)_二、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0)9.简述英国议会的起源。(分数:20.00)_10.你怎样看待中世纪欧洲王权的特征?(分数:20.00)_11.德日两国在战后反思战争罪行
2、的原因、具体表现以及影响。(分数:20.00)_2016年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世界史基础真题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8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8,分数:40.00)1.阿维农之囚(分数:5.00)_正确答案:(14世纪世俗王权与教皇斗争的重要事件。法王腓力四世因向教会征收捐税而得罪教皇。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开除法王教籍,后被法王囚禁。1305 年,选出的新教皇克力门五世移居靠近法国边界的阿维农城,此后连续七任教皇都驻在此城,共驻 了 70 年(13081378 年),成为法王控制下的傀儡。阿维农之囚是对教皇权力的严重打击。)解析:2.黄金诏书(分数:5.00)_正确
3、答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于 1356年颁布的帝国基本法。规定:皇帝由七大选 帝侯选举产生,皇位虚悬时由萨克森公爵和莱茵伯爵摄政,教皇不得兼任代理皇帝,同时确认了选帝侯在其领地内的政治、经济上的权力。黄金诏书从法律上确定了德意志侯国的分立体制,进一步削弱了皇权,加剧了德意志的政治分裂。)解析:3.彼特拉克(分数:5.00)_正确答案:(意大利诗人,被认为是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擅长十四行体的抒情诗。他的歌集歌颂了对恋人劳拉的爱情,摆脱了教会的禁欲主义的束缚,表现了人文主义者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彼得拉克创作的十四行诗成为欧洲诗歌中的一种 重要体裁。他与但丁、薄伽丘齐名,文学史上称他们
4、为“三颗巨星”。)解析:4.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分数:5.00)_正确答案:(法国大革命期间建立的法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1792 年 9月 22日,新选出的议会即国民公会开幕,国民公会通过废除君主制的议案,宣布成立法兰 西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共和国历经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掌权和雅各宾派的专政,热月政变后,又相继有热月党人、督政府和执政府时期。1804 年 5月为法兰西第一帝国所代替。)解析:5.哈里发(分数:5.00)_正确答案:(阿拉伯国家集宗教、行政、军权于一身的国家首脑。阿拉伯语译音,意为“代理者”“继承者”。系指真主安拉使者穆罕默德的继承人。阿拉伯国
5、家的最初四任哈里发在麦地那进行统治;661 至 750年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迁都大马士革;750 至 1258年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又迁都巴格达(762 年);1258 年该王朝最后一位哈里发被蒙古人所杀,哈里发职务实际上已告废止。)解析:6.布拉格之春(分数:5.00)_正确答案:(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一场政治民主化运动。4 月,捷共中央全会通过了推行政治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行动纲领,宣布它将“创立一个新的、符合捷克斯洛伐克国情的、富有人情味的社会主义社会”。该纲领明显地表现出捷克斯洛伐克要求摆脱苏联控制和苏联模式,争取独立发展的倾向。这场运动直到当年 8月 20曰苏联及华约成员国武装人侵
6、捷克才告终。)解析:7.日俄战争(分数:5.00)_正确答案:(19041905年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1904 年 2月 8日,日本不宣而战,海军偷袭旅顺俄国舰队。10 日,日俄两国正式宣战。结果俄国在海陆两战中均败给日本。1905 年 9月,在美国的调停下,日、俄签订朴次茅斯和约。日俄战争不仅对日、俄两国,而且对世界历史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俄国战败,加速了 1905年革命的到来,而 1905年革命又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十月社会主义革 命准备了条件。日本战胜了欧洲陆军强国俄国,从此跻身于世界列强,更加增强了称霸东亚的野心。)解析:8.威斯敏斯特法(分数:5.00)_正确答
7、案:(1931年英国国会通过的确认各自治领地位的法案。主要内容:联合王国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联邦、爱尔兰共和国和纽芬兰组成英联邦;自治领为独立和平等的主权国,以英王为国家元首;主权国议会与帝国议会平等,具有废止或修正与英国法律相抵触的法律、命令、规则或规章的权力;凡未经自治领明确请求并得到其同意,英国议会无权代为立法;在对外事务上,规定自治领有独立的外交权,可派 出及接受外交使团。威斯敏斯特法标志着英帝国转变为英联邦。以后,英国通过英联邦形式,加强在贸易领域中的协商,并组成英镑集团。)解析:二、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0)9.简述英国议会的起源。(分数:20.00)_正确
8、答案:(关于英国议会的起源,我国学者长期因袭苏联人的传统观点。他们认为,英国 议会的产生是 13世纪英国社会经济变化的结果,其产生的过程表现为三大事件: 1215 年大宪章、1265 年孟福尔召集紧急的议会和1295年“模范议会”。他们一般把 议会的起点定在 1265或 1295年。但是三大事件不能涵盖议会产生的全过程,甚至 不是这一过程的最主要事件。英国议会的起源与英国政治文化传统、政治体制沿 革、社会关系的演变和调整等多重因素有关。英国的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尽管不是平等的,但确有某种契约性质。从亨利一世 到“失地王”约翰,国王都一再宣称,更动法律必须与封臣协商。国王法庭的受召者一般限于享有大片
9、封土的大贵族,不包括中小贵族。这种只有大贵族出席的法庭叫贵族会议。国王从大贵族中选出一部分人组成常设法庭,叫作御前会议。在亨利一世和亨利二世时期,国王加强了对司法权的控制,御前会议成为普通法最高上诉法 庭。1164年克拉伦登法令宣布,审理涉及大贵族的重大案件时,大贵族仍有出席御 前会议的义务。但这种会议不是所有大贵族均能参加,而是只有受到国王邀请的人才能出席,因此这种会议被称为御前扩大会议。直到 13世纪初,御前扩大会议很少 召开。但亨利三世时期的政治危机改变了御前扩大会议的地位,此后御前扩大会议 频繁召开。1236 年国王的秘书在记录中第一次称之为“议会”,至 1255年人们已经 普遍把御前
10、扩大会议称为议会。英国大贵族反抗王权的现实途径是控制中央会议,通过立法限制王权。大贵族与王权的斗争深刻影响了议会的形成过程。这主要表现在下列四个方面:第一,议会获得批税权。1215 年大贵族迫使国王约翰接受大宪章。其中第 12条规定,今后“未经公意”,国王不得征收封建常税以外的赋税。第 14条规定,国王征收任何形式的非常税均需召全体封臣到场,共同议决。1225 年大宪章又补充了御前扩大会议有权批准赋税的条款。由于亨利三世在以后多次确认大宪章时没有重申这些条款,在 1297年召开的会议上,大贵族向爱德华一世发难,要求国王把有关条款重新纳入大宪章,否则便拒绝在对外战争中与国王合作。国王被迫让步,议
11、会的批税权从此确立。第二,议会成为大贵族反抗国王的重要舞台。议会的批税权为大贵族提供了要挟国王的武器。包括 1258年大贵族强迫国王接受的“牛津条例”在内的一系列限制王权的立法也都是国王在大贵族拒不批税的压力下勉强同意的。第三,议会的最高立法权得到确认。“牛津条例”宣布,议会法案享有最高权威,任何人的任何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但“牛津条例”只推行了几年。1318 年大贵族 重申,法律更动权为议会专有。第四,大贵族成为议会的主体。从亨利三世至爱德华二世,历代国王摄于议会批税权,在立法时都曾对大贵族作出过让步。14 世纪 20年代爱德华二世在大贵族的压力下进行政治改革以后,大贵族可以参与对全部请愿的
12、审议,从而真正成为议会的主体。第五,议会走向制度化。“牛津条例”曾规定,国王每年必须召开三次会议,但 1265年贵族叛乱失败后,此规定不再执行,议会召开与否,全凭国王的意志。然而,为了征税,国王不得不经常召开议会。1275年爱德华一世在致教皇的信中说,一年召开两次议会已成为制度。1213年中小贵族代表首次被召到御前扩大会议,每郡派代表 4名。13 世纪中期以后,中小贵族出席议会的次数渐多,但其出席的意义仅限于批准赋税,并不参与其他议会事务。在推行“牛津条例”和叛乱大贵族掌权的几年里(1258 1265 年),中小贵族在议会的地位一度发生变化。1265 年,当政的叛乱贵族孟福尔陷于政治危机,为寻
13、求政治上的支持,他召集的议会除邀请每郡派两名中小贵族参加外,还请东南五港口和其他城市各派 4名(一说两名)市民代表参加。尽管在动乱年代地方代表在议会中的地位呈上升趋势,但这只是暂时现象。亨利三世恢复王权统治以后,在 1265至 1275年里共召开了 16次议会,没有一次邀请地方代表参加。爱德华一世统 治期间,共召开了近 50次议会,中小贵族代表仅出席过 14次,市民代表仅出席过 1 次。14 世纪 20年代的政治改革使地方代表在议会中的地位发生根本变化,地方代表遂开始享有直接请愿的权利。在 1325年以后,地方代表终于成为议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 1327年起,凡以地方代表集体名义提交的请愿
14、书必须先经全体地方代表审议,这为下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解析:10.你怎样看待中世纪欧洲王权的特征?(分数:20.00)_正确答案:(中世纪欧洲一个最突出的特征是王权是有限的。1222 年的金玺诏书和 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是当时制约王权的代表性的法律文件。同期的欧洲法学家以契约论作为限制王权的理论依据,提出了法律在国王之上、制约国王而不是相反,反抗暴政具有合法性。中世纪欧洲王权有限性在一定程度上源自日耳曼的传统,根本原因在于存在世俗和宗教的两重权威,而世俗社会多元化治理方式和民主因素又是对王权的重要牵制。可以从两个方面的关系来阐述其特征:一方面是教权与王权的斗争:神圣罗马帝国建立后,皇帝不仅
15、控制了德意志教会,而且一度左右了教皇的选举。罗马教会力量自克吕尼改革后也开始增长,教廷为摆脱受制局面,强调教权高于王权。从 11世纪开始,双方矛盾激化,围绕授职权及争夺基督教世界最高领导权等问题,展开了长期的斗争,至 13世纪再次达到顶峰,13 世纪以后双方都开始衰落,激烈的政教冲突不再发生,更多的是紧密合作。16世纪空前规模的宗教改革运动和德意志农民战争后,罗马教皇实力增强,成为各个国家的监管者。由于帝国结构松散、封建诸侯权力大、皇帝权力相对较小,因此皇帝必须依赖教皇维持精神统治,这种依赖的关系导致教权强大,教皇权力大于王权。皇帝或者国王等君主登基需要由教皇或者教皇授权的主教来加冕,意思是君
16、权神授。有时教皇甚至能够决定皇帝的任用和罢免。另一方面是封君封臣的关系:中世纪欧洲王权相对较弱,主要表现在:(1)王室领地少,国王不能在贵族领地内直接向人民征税;(2)国王军队很少,遇有战事需召集贵族带领他们的士兵参战;(3)取得自治权的城市内部管理不受国王干预;(4)“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伴随着基督教的传播,教会神权政治思想也不断发展。世俗社会多元化治理方式和民主因素也是制约王权发展的重要因素。)解析:11.德日两国在战后反思战争罪行的原因、具体表现以及影响。(分数:20.00)_正确答案:(作为二战罪魁祸首的德国和日本对其罪行的反省有着明显的差异。前者恳切认罪,作出各种努力以取得
17、受害国家及人民的谅解;而后者则百般推脱,极力掩饰甚至美化其侵略行径。(一)原因:造成德日两国态度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对法西斯罪行清算的程度不同是主要原因,即战胜国对德日两国的改造程度不同及受害国对两国的态度不同是重要因素。二战结束后,苏、美、英、法四国根据波茨坦会议的精神,对德国进行了分区占领,德国残余的法西斯势力和军国主义余孽受到严厉处置,军国主义被清除的比较彻底,德国政治生活逐渐正常化。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了单独占领、特殊政策扶持,力图将日本纳人其冷战集团,作为亚洲的反共桥头堡。因此,日本轻易逃 脱了大量的战争赔款,其最大的战犯天皇裕仁也得以逃脱罪罚,天皇制被保留下来。到 1958年,基本
18、上所有日本战犯都得到了赦免。这种宽大的政策导致日本法西斯势力没有被根除,军国主义余孽没有被肃清,因而留下了种种后患。(二)表现:德国自政府至民众都勇于承认战争罪行,承担战争罪责,作出各种努 力,以换取受害国家及人民的谅解。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阿登纳早在 1951年就明确表态:“纳粹以德国人民的名义犯下了滔天罪行,对此我们有义务进行道德和物质的赔偿”。德国总理施罗德在庆祝诺曼底登陆 60周年纪念活动上也表示:“德国人民未能阻止那场丑陋的战争,因此深感历史责任无可推卸。我们知道是谁发动了战争,我们承认自己的历史责任,我们会严肃地承担起这一历史责任”。而日本政府及大多数民众则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态度,不
19、仅不承认战争罪行,还极力掩饰甚至美化 其侵略行径,推卸战争责任,不仅如此,日本政要还多次公然对供奉着十四名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顶礼膜拜,篡改历史教科书,企图抹灭侵略历史。(三)影响:德日两国在反省二战罪行上的态度如此不同,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今天看来,他们如何对待过去的历史对其国际形象也 有着重大影响。由于德国能够积极诚恳地承认战争罪行,勇敢承担起战争罪责,加之其经济的迅速发展,现已在国际社会树立起了负责任的强国形象,并在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日本虽然借美国的帮助,在战后经济得到了腾飞,但由于它不愿承担战争责任,严重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情感,至今仍然得不到亚洲甚至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信任。)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