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1385057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南京师范大学 2014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5,分数:25.00)1.普通教育学 (分数:5.00)_2.社会本位论 (分数:5.00)_3.最近发展区 (分数:5.00)_4.有效教学 (分数:5.00)_5.行动研究 (分数:5.00)_填空6.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 1。 (分数:2.00)7.决定教育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是 1。 (分数:2.00)8.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1。 (分数:2.00)9.解决社会生活的课程是 1。 (分数:2.00)10.课改文件的名称是 1。 (分数:2.00)1

2、1.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信息,反映学生成长变化的评价方法是 1。 (分数:2.00)12.学生品德构成的基本因素有 1、 2、 3、 4。 (分数:2.00)13.学制发展的方向是 1。 (分数:2.00)14.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1。 (分数:2.00)15.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育属于 1。 (分数:2.00)三、判断并作出说明(总题数:5,分数:45.00)16.义务教育的特点是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分数:10.00)_17.教育影响都是积极正向的。 (分数:10.00)_18.师生关系就是知识的传授关系。 (分数:10.00)_19.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分数:10

3、.00)_20.班级是一个“准自治组织”。 (分数:5.00)_四、问答题(总题数:4,分数:40.00)21.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分数:10.00)_2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分数:10.00)_23.试述课程编制(开发)的基本程序或步骤。 (分数:10.00)_24.试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分数:10.00)_五、材料题(总题数:1,分数:20.00)一位教师在给学生讲人教版第七册钓鳟鱼的课文,老师提问“仔细读课文,看看父亲是一位怎样的人?”生 1:“为什么还没有到时间父亲就允许我钓鱼,而钓到鱼又让我放走?”老师脸带怒色地说:“你没有听清楚老

4、师的问题,坐下。”生 1 很害羞地坐了下去,这一堂课就再也没有举手了。生 2:“我觉得这位父亲对自己的孩子很严格。”老师:“仅仅是严格吗?”生 2 也坐了下去,再也没有发言。老师:“在没有人的情况下,父亲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规则,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下课后老师向同事抱怨:我给了他们机会,可是他们不珍惜,只好我自己报了答案,我也没有办法。(分数:20.00)(1).这位教师的行为是否合适,为什么?(如果有理论依据最好)(分数:10.00)_(2).如果换作是你,你会怎么做?(请结合材料论述)(分数:10.00)_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南京师范大学 2014 年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

5、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5,分数:25.00)1.普通教育学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普通教育学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重要著作,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普通教育学是有关教育一般问题的知识体系,它是教育科学的基础性学科之一,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基础、必修课程,其目的在于帮助他们养成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技能和一定的教育管理与研究能力等等。2.社会本位论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社会本位论是解释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时的一种观点,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立,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6、,与个人本位论相对。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孔德、德国的那托尔普、法国的涂尔干等。他们认为: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其发展必须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个人社会化;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社会本位论看到了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忽视了教育对个体的价值,不利于个体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3.最近发展区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最近发展区是由维果茨基提出来的,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学生在有指导的情

7、况下、借助成人或他人的启发和帮助可以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他主张教学应当了解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以确定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从而带动儿童的发展。4.有效教学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有效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情境、教学过程中为最大程度地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促进学生的发展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是针对教学策略的效果而言的。有效教学策略的获得与实施是教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和条件。有效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8、、系统综合性、灵活性、启发性等。影响教学策略有效性的因素有学习者的状况、教师的自身素质、课堂教学的环境等。5.行动研究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行动研究是实践者为了改进工作质量,将研究者和实践者、研究过程与实践过程结合起来,由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共同合作,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自主的反思性探索,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活动。它的基本特征有: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作为一个完整单元来讲,行动研究过程主要包括问题、计划、行动和反思四个环节。填空6.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 1。 (分数:2.00)解析:社会性

9、生产劳动7.决定教育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是 1。 (分数:2.00)解析:政治制度8.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1。 (分数:2.00)解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9.解决社会生活的课程是 1。 (分数:2.00)解析:实践课10.课改文件的名称是 1。 (分数:2.00)解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实行的纲要11.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信息,反映学生成长变化的评价方法是 1。 (分数:2.00)解析:档案袋评价12.学生品德构成的基本因素有 1、 2、 3、 4。 (分数:2.00)解析: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13.学制发展的方向是 1。 (分数:2.00)解

10、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14.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1。 (分数:2.00)解析:课堂教学15.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育属于 1。 (分数:2.00)解析:人本主义理论三、判断并作出说明(总题数:5,分数:45.00)16.义务教育的特点是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正确 义务教育是根据宪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它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17.教育影响都是积极正向的。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 教育的影响不只有积极正向的一面,也有消极和负向的一面。18

11、.师生关系就是知识的传授关系。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 师生之间的现实关系是丰富多样、不断变化的,可以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视角进行研究。师生之间存在文化的授受关系,即人类文化历史与文化现实关系的直接反映。教师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是人类已有文化的掌握者,而学生拥有的文化资源相对不足,这种文化势差客观上使教师和学生构成传授和接受的关系。师生之间也存在代际关系、政治关系、道德关系和法律关系等。19.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正确 教学不是简单地传递、灌输书本知识,而是结合具体教育情景批判

12、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过程,其间涉及教材内容的调整和加工,教材资源的整合和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等。20.班级是一个“准自治组织”。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正确 班级的主要成员是学生,中小学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未成年人,因此班级组织是一个“准自治组织”。“准自治组织”是指由未成年学生组成的班级并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管理自己,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外部的力量。四、问答题(总题数:4,分数:40.00)21.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指的是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上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未完

13、成性、能动性以及人身心发展的自身规律性。这些特点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对教育工作提出了必须遵循的要求。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未完成性 人是未完成的动物,现代科学指出,人在生理上尚未完成,这是人的自然属性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生理上的未完成性,也决定或影响到人的社会性与精神性。人的生存是一个无休止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人的未完成性,也为人的可塑性提供了可能。 这说明教育的任务就是塑造人,使人成为人。儿童发展的未完成性,蕴含着人的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可塑性,潜在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和发展可能性。这就要求教育要引导儿童朝着有利于社会和个人的方向正向发展,把儿童塑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14、能动性 人是能动地、自主地完成和完善的。人的发展是一个自觉能动的过程,这是人的发展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特性。人与动物不同,人是一个能动的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和适应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积极地、能动地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 能动性为教育活动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也为教育活动提供了基本的依据。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 从形式上看,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整体性。这些规律性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规律性。 顺

15、序性 正常情况下,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个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阶段性 人的发展变化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人的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

16、,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个别差异性 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体现在,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这要求教育者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地发展。 整体性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儿童心理是一个有机系统,其形成与发展是心理各个方面协调统一的过程。教育要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对象的特征,把学生看做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22.我国教育目的的

17、基本精神是什么?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我国教育目的表述虽几经变化,但其基本精神却是一致的,包含一个总的精神,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主人。其基本精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教育目的的这个规定,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也指出了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这就要求:要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要坚持全面的人才观念;要坚持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相结合的观念。 (2)坚持全面发展 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一般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生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力、体质的增强;心理方面的

18、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的智、德、美等方面的发展。 (3)培养独立个性 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就是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这种独立个性是全面发展的独立个性,是与社会同向的个性化,自由发展是与社会同向的自由发展。独立个性的发展是受教育者的高层次的需要,也是他们使命感、事业心、创造性的源泉。 总之,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23.试述课程编制(开发)的基本程序或步骤。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课程编制是一个复杂的

19、、系统的研究与发展过程,它要通过教育行政人员、课程专家、学科专家、社区代表以及教师与学生等多方人员的协同工作来完成。在课程编制理论上有很多模式,最为著名的是美国课程专家拉尔夫泰勒的目标模式,它是目前在课程理论与实践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编制模式。根据各种课程编制模式以及我国的课程编制实际,课程编制过程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1)课程规划阶段 课程规划就是课程工作者根据教育目标、培养目标制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的过程。制定课程标准是课程规划阶段的重要工作,课程标准又称教学大纲,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规划。它既是教师教学的指南,也是编写教科书、测量和评价学科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 (

20、2)课程实施阶段 课程规划阶段制定出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等只是预期的或理想的课程。只有通过具体的实施过程才能变成现实的课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地说就是根据选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选定确切的教材,把课程中蕴含的知识、态度、情感、方法、价值观等传递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行政人员、教师、学生、家长等都是重要的能动因素,其中教师、学生是最重要的因素。 (3)课程评价阶段 课程评价就是对课程规划和课程实施活动以及整个课程系统所进行的评价活动,以期对已有的课程编制过程进行反馈,从而为新一轮的课程编制提供修正和完善的事实依据。课程评价在整个课程编制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课程规划和课程实

21、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规划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规划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课程实施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以及整个课程系统的评价。在我国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必须高度重视课程评价,要建立新的课程评价体系。 (4)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根据各种考试的不同目标和性质,确定考试的方法和考试结果的处理。要遵循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探索基本思路,积极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推动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的措施有:着眼整体,改革和完善考试内容;结合实际,改革和完善考试标准;重视过程,改革和完善考试方法,如自测和统测的结合、形成性测试和终结性测试相结合等。24.试述杜威的教育

22、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杜威是 20 世纪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他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及教育理论的研究,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杜威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本质 a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实质上是针对当时教育脱离社会生活的现状,要求改造不合时宜的学校教育和学校生活,使之更有活力,更有乐趣,更具实效,更有益于儿童发展和社会改造。 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进一步提出“学校即社会”,意在使学校生

23、活成为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一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的社会。 b教育即生长 杜威的“教育即生长”实质上是在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他针对当时教育无视儿童天性,消极地对待儿童,不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兴趣的现状,提出了“教育即生长”的观念,要求摒除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之物,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 c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机体不会只受环境的塑造,它还存在着对环境的主动的改造。就这个意义而言,杜威的“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指构成人的身心的各种因素在外部环境和人的主动经验过程中统一的全面改造、全面发展、全面

24、生长的过程。 教育的目的 杜威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他所希求的是过程内的目的,认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生长”。杜威认为,在非民主的社会里,教育目的是外在于并强加于教育过程的;在民主社会里,教育目的应该内在于教育的过程之中。杜威主张以生长为教育的目的,其主要意图在于反对外在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压制,要求教育尊重儿童的愿望和要求,使儿童从教育本身中、从生长过程中得到乐趣。 论课程与教材 a从做中学 杜威以其经验论为基础,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杜威并没有把个人直接经验和人类间

25、接经验对立起来,他只是反对传统教育中不顾儿童接受能力的直接灌输、生吞活剥式的获取间接经验的方式。 b教材心理化 杜威主张教材心理化,认为教材心理化可以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统一起来。杜威一向反对将成人和专家编就的以完整的逻辑体系为表现形式的教材作为教育的起点,认为教育必须以儿童个人的直接经验为起点,并强调对直接经验加以组织、抽象和概括。 论思维与教学方法 杜威对以教师、教科书、教室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以为然,由此他推崇“从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讲是一种在经验的情境中思维的方法。杜威的思维是反省思维,意指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

26、难解决、疑虑排除、问题解答。杜威把他的思维五步法直接运用到教学方法上,形成了教学的五个步骤,即情境问题资料方法检验。 论道德教育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认为个人的充分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社会的进步又可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个人与社会是可以相得益彰的。 在实施德育方面,道德教育应在社会性的情境中进行,道德教育应有社会性的情境、社会性的内容和社会性的目的。学校生活、教材、教法皆应渗透社会精神,这三者都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2)现实意义 杜威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的巨人,其教育观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活动性、经验性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富有智慧

27、。这种教育观宣告了教育理论旧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始。 杜威提出的许多教育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思路,在具体论述中提出的许多观点,直到今天仍对我们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 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育思想,曾对美国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如日本、中国、土耳其、墨西哥和苏联等。因此,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是世界性的。 杜威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杜威的影响下,美国的六三三学制、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被大量介绍到中国,一些大城市还建立了实验学校或“杜威学校”。教育家,如陶行知,还吸取杜威教育理论中有益的东西,加以改造,并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来。杜威

28、来华和他的教育著作在中国的广泛译述,影响了旧中国教育的实施,推进了世界新教育改革在中国的传播,但却阻滞了马列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发展。五、材料题(总题数:1,分数:20.00)一位教师在给学生讲人教版第七册钓鳟鱼的课文,老师提问“仔细读课文,看看父亲是一位怎样的人?”生 1:“为什么还没有到时间父亲就允许我钓鱼,而钓到鱼又让我放走?”老师脸带怒色地说:“你没有听清楚老师的问题,坐下。”生 1 很害羞地坐了下去,这一堂课就再也没有举手了。生 2:“我觉得这位父亲对自己的孩子很严格。”老师:“仅仅是严格吗?”生 2 也坐了下去,再也没有发言。老师:“在没有人的情况下,父亲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规则,是一

29、个品德高尚的人。”下课后老师向同事抱怨:我给了他们机会,可是他们不珍惜,只好我自己报了答案,我也没有办法。(分数:20.00)(1).这位教师的行为是否合适,为什么?(如果有理论依据最好)(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该教师的做法不合适,教师应该遵循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发扬教学民主精神。根据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

30、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材料中第一位学生没有回答教师的问题,而是反问教师一个问题,这是因为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的阶段,对文章充满了疑惑和猜测,学生向教师反问是学生思维运作的表现,教师应该遵循学生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和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第二位学生回答不全面,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每个孩子的想法都不一样,不可能全都一次答对或者让老师满意,而这时正是教师发挥作用的契机。学生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正是学生回答不到位或错误,教师才可能将这些生成的资源加以利用,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积极思维。(2).如果换作是你,你会怎么做?(请结合材料论述)(分数:10.

31、00)_正确答案:()解析:我的做法 随着学校教育环境和社会现象的多元化,对未成年人来说,教育不容忽视。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分析问题能力都比过去有所增强。在这种客观情况下,他们所表现出的一系列反应有好的、积极的一面,但他们不可避免地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面对这种情况,我的做法具体为: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教学过程本来就是师生间交互的动态过程,教学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既定的计划严密进行,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把握大体方向的前提下,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同学们听取不同的答案,开拓思维。 语文本没有固定的答案,仁者见仁,智者

32、见智,材料中的的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见解给予评论和回应,让学生有成就感,而不是否定学生,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尊重学生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心理相对较为脆弱,而且任何一个处理可能就会影响其今后的一生。学生是有尊严的,我们应该给予他们一定的爱和尊重。 a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点评学生的答案时,决不要对学生讽刺挖苦,进行人身攻击,尤其是常犯错误的同学,更需要保护他的自尊心。 b把语言先“包装”一下再进行点评。教师可以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点评学生的答案,既让他容易接受,又能达到指正的效果。 c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切不可求全责备。教师既要看到学生身上的不足和不完美的地方,更要

33、看到他们未来不可限量的前程。 以身立教,身正为范,提高个人魅力 教师的世界观、品性、生活以及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留下痕迹。可见,教师要充分考虑自身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所以,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严于律己,品德高尚,博学多才,积极进取,通过自己良好的思想、个性、才能、情感、意志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 材料中,教师对学生的言辞和态度使学生 1 和学生 2 都没有得到主动发表见解的良好回应,于是这一堂课就再也没有人举手发言。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善于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而不是抑制他们的想象,让他们害怕开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