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1385064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山东师范大学 2010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6,分数:30.00)1.教育目的 (分数:5.00)_2.教学 (分数:5.00)_3.教育制度 (分数:5.00)_4.学校管理 (分数:5.00)_5.最近发展区 (分数:5.00)_6.精细加工策略 (分数:5.00)_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40.00)7.简要回答大学中“三纲领、八条目”的内容及其含义。 (分数:10.00)_8.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特征。 (分数:10.00)_9.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 (分数:10.00)_10.简要分析罗杰斯

2、的学习理论。 (分数:10.00)_三、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0)11.有人认为“近墨者黑”,有人认为“近墨者未必黑”。请联系相关理论和个体实践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分数:20.00)_12.中国当前的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你选择某一方面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尝试提出解决的对策。 (分数:20.00)_13.试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数:20.00)_14.试述评杜威的教育本质论。 (分数:20.00)_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山东师范大学 2010 年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6,分数:30.0

3、0)1.教育目的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历史上教育思想家对教育目的有不同论述,大致可分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两类。从社会的需要来认定教育目的,是社会本位论;从个体发展来确定教育目的,是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都有意义,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2.教学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教学是在一定的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

4、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3.教育制度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教育制度既有与其他社会制度相类似的性质,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即客观性

5、、规范性、历史性和强制性。教育制度除了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外,还要受到整个社会的制约。4.学校管理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学校管理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学校的各种要素,以实现培育人的社会活动。学校管理的作用在于学校对本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后勤和师生员工等各项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区别于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进行的教育行政管理,学校管理的主体和客体都是学校自身,即学校管理是学校对自身的管理。学校通过管理,把各项工作及其组成要素结合起来,发挥整体功能,以实现其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各项工作目标。5.最近发展区 (分数:

6、5.00)_正确答案:()解析:最近发展区是由维果茨基提出来的,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或他人的启发和帮助可以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他主张教学应当了解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以确定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从而带动儿童的发展。6.精细加工策略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指通过对学习材料的精细加工(对学习材料的意义进行

7、添加、构建或生成等),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帮助学习者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并把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运用精细加工策略的教学要做到: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充分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精细加工的实例,让学生掌握精细加工的方法;及时反馈评价等。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40.00)7.简要回答大学中“三纲领、八条目”的内容及其含义。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大学中“三纲领”的内容及含义 大学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德 “明明德”就是指把人天生的善性“明德”发扬光大,这是每个人为学做人的第一

8、步。 亲民 儒家要求凡事都须由己及人,把个人自身的善转化为他人、尤其是民众的善,于是高一步的目标是“亲民”。朱熹认为,“亲民”应改作“新民”,解释为推己及人,使人们去其“旧染之污”,以臻于善的境界。 止于至善 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止于至善”。大学对此的解释是:“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三纲领”表达了儒家以教化为手段的仁政、德治思想。朱熹认为“三纲领”,第一条重在修己;第二条重在治人;第三条是最终目标。“三纲领”虽是三步要求,但又是层层递进、浑然一体的整体要求,舍一而不能完成其他。 (2)大学中“八条目”的内容及含义 大学认为人的完善是一

9、个过程,又可细分为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八条目”。“八条目”前后相续,逐个递进而又逐个包含,也体现了阶段与过程的统一。 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被视为“为学入手”或“大学始教”,格物是学习儒家“六德”“六行”“六艺”之类;致知则是在格物基础上的提高。 诚意、正心、修身 a诚意主要指人的意念、动机的纯正; b正心指不受各种情绪的左右,始终保持认识的中正; c修身是人的一种综合修养过程,是人品质的全面养成,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齐家、治国、平天下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个人完善的最高境界。齐家是成为家庭与家族的楷模,为人效法;治国是齐家的扩大和深化;平天

10、下是治国的扩大。其基本精神一以贯之,即为政以德,以孝悌、仁恤、忠恕之道治国。8.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特征。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表现出人文主义的特征。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教育思想体系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即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1)人本主义 人文教育思想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这种后天的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这些都表现出人本主义的内涵,充分肯定了人的力量和人的价值。 (2)古典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人

11、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性质,但这种古典主义绝非纯粹的“复古”,而是含有古为今用、托古改制的内涵。 (3)世俗性 不论是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来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4)宗教性 人文主义教育仍然具有宗教性,几乎所有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们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他们希冀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5)贵族性 人文主义教育的贵族性重要体现为: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

12、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上层人物。 综上可见,人文主义教育具有两重性,即进步性与落后性并存。尽管人文主义教育还有不足之处,但它扫荡了中世纪教育的阴霾,展露出新时代教育的灿烂曙光,开辟了欧洲近代教育的先河。9.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下,经由思考与推理而达到目的的心理历程,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 第一步是确定问题到底是什么,这意味要理解和表征问题,即从什么角度看待问题,包括问题的条件和目标。这一阶段要做好识别相关信息、语义理解、整体表征和问题归类等工作。 寻求解答阶段 在寻求

13、解答时,可能存在以下两种一般的途径: a算法式要求对能实现问题解决的全部可能性一一加以检验。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但能保证问题的最终解决。 b启发式策略指根据目标的指引,试图不断地将问题状态转换成与目标状态相近的状态,从而只试探那些对成功趋向目标状态有价值的操作方法。 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 执行计划时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策略运用的熟练性和灵活性上,其根本原因是不同个体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以及在元认知能力上存在差异。 评价结果阶段 当个体选择并完成某个解决方案后,还应该对结果进行评价,检验推理是否合理、答案是否正确、从该问题解决活动中可得到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等。10.简要分析罗

14、杰斯的学习理论。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20 世纪 60 年代,罗杰斯将他的“来访者中心疗法”移植到教育领域,创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教学理论,成为 20 世纪最重要的教育理论之一。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教育就是要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汇一体”的人,也就是既用情感的方式也用认知的方式行事的情知合一的人,即“全人”。 (2)有意义的学习观 罗杰斯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种。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

15、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罗杰斯认为有意义学习主要具有四个要素,即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学习是自发的、全面发展和自我评估。 (3)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罗杰斯主张废除教师这一角色,代之以“学习的促进者”。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在于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促进者”与“学习者”的人际关系之中,主要包括真诚一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同理心,在这样

16、一种心理气氛下进行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总体来看,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他们的自然人性论、自我实现论及其“患者中心”出发,在教育实际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对传统的教育理论造成了冲击,推动了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三、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0)11.有人认为“近墨者黑”,有人认为“近墨者未必黑”。请联系相关理论和个体实践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环境是多种因素的复合体,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但是把人看成是环境的消极适应者,或者片面夸大环境作

17、用是不对的。“近墨者黑”夸大了环境对个体的发展的作用,而“近墨者未必黑”是正确的说法,这是因为影响人发展的因素除了环境因素之外还有遗传、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等因素。 (1)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环境是指环绕在人们周围并对其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是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的特点为: 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对于儿童的发展来说,环境主要指的是前人的历史活动所创造的个体生活和活动于其中的、与他相互作用的、对他的发展产生影响的那一部分外在世界。 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环境的给定性指的是由自然、历史,由前人、他人为儿童个体所创设的环境,它对于儿童来说

18、是客观的、先在的、给定的,是不能选择的。 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 (2)人的身心发展的其他主要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的素质。 a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b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遗传素质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教育 教育是人发展的最重要的外因,原因如下: 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19、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了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内容; b教育活动是由教育者领导和组织的,能使受教育者不断地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c教育对环境的自发影响给予调节,排除和克服不良环境的消极影响。 个体的能动性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教育必须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其作用。a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 b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c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总上所述,“近墨者黑”属于环境决定论的错误观点。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方面,遗传因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和教育因素对个体的发展起一定的促进或制约作用,人的主观

20、能动性则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因,夸大任何一方面的作用都是不正确的。12.中国当前的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你选择某一方面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尝试提出解决的对策。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由于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从局部来看,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也不平衡,因此,不平等仍是无法完全解决的必然的现象。 (1)当前我国的教育不平等现象 入学机会上的不均等 在我国,这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和两性之间;在不同教育阶段,则主要表现在中等和高等教育阶段,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入学机会的不均等。 学校资源的配置不均等 在物质资源方面,城乡之间、

21、地区之间差异极大,尤其表现在中小学师资力量和教学仪器装备方面。 受教育过程中的机会不均等 它主要表现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差别对待,如教师对不同学生的期望和态度的不同,教师与不同学生的交往时间和交往方式的不同,对不同学生的评价标准或评价方式的不同,公开的或隐蔽的对学生进行能力分组,贴上“好”、“坏”学生的标签等。 学业成功的机会不均等 学生学业成功机会的不均等主要表现在不同地区之间教育质量相差较大;女学生的学业成功机会较少;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学业成功机会不均等方面。 (2)“入学机会不均等”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原因 造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的原因是高考招生机会不公平。我国目前高

22、考招生省区分数线反差过大以及省际名额分配不公的问题,是当今中国教育不公平的重要体现之一,其实质是目前我国高考招生机会不公平的问题。目前,由于高考招生机会不平等,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后果,给很多考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还给国家和社会建设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造成高考招生机会不公平的原因有多方面,高等教育资源不足是其根本原因;长期形成的高考招生格局是其历史原因;高考招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其人为原因。 建议 a取消各种加分奖励制度。为避免引起较大的负面影响,可以有计划地、逐步地取消现有的各种不公平的加分奖励政策。 b改良配额制。改善当前对发达省区配额过多的现状;适当提高对落后省区的配额比例;适当

23、提高考生人数众多省区的配额比例。 c采取新的方式确定各省区的分数线。 d在发展中促进高考招生机会的公平。高考招生机会公平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应该在发展中不断促进高考招生机会公平。13.试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生活教育”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一项重要思想,是贯穿其全部教育活动的基本思想。陶行知曾赴美国留学,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回国后,在反对传统教育,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的实践活动中,他提出了“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理论不仅指导了当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实践,还给后世教育以重大的现实启示。 (1)生活教育理论

24、的内容 “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强调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生活就是教育,人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教育。 a教育与生活具有一致性 陶行知认为教育与生活是融合的,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 b教育对生活具有从属性 这是指生活决定教育,即生活决定了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和方法等方面。 c教育对生活具有改造性 这是指教育绝不是被动地适应生活,而是应当对生活起巨大促进作用。 “生活即教育”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尽管它在生活与教育的区别和系统的知识传授方面有所忽视,但在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离

25、社会生活的弊端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 a“社会即学校”是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陶行知鼓励劳动群众在社会中学习、向社会学习,而他本人也在社会上先后办过各种方便劳动群众及其子弟的学习场所,通过社会的大学校,使他们受到教育。 b“社会即学校”是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即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

26、、教育观有所改变。“社会即学校”,还可以使被传统学校拒之门外的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思想。 “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对事是做,对己之长进是学,对人之影响是教。“教学做合一”包含以下要点: a“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 b“教学做合一”是因为“行是知之始”; c“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 d“教学做合一”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 (2)对生活教育理论的评价 意义

27、生活教育论是以“生活”为逻辑的起点和归宿,以“生活”为中心和基础,以生活与教育的辩证关系为基本矛盾而展开的。生活教育要培养自觉追求真理,能为真理而献身的人;能为整个国家谋幸福,为整个人类谋利益的人;有道德的人;具有健康的体魄、劳动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团体自治的能力和改造社会的精神的人;具有创造精神的人,能为实现真理去创造,去探索,去奋斗的人。生活教育论成为陶行知实践普及教育和民主教育理想的重要理论和方法。 局限性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把生活与教育混同,没有意识到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区别与内在联系,忽视了教育的特殊性。14.试述评杜威的教育本质论。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

28、析: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精神领袖,对现代教育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包括“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和重组,其中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和重组是杜威教育本质的核心。 (1)杜威的教育本质观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活”这一命题关注的主要是正规的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及个人(儿童)生活的关系。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理想的学校生活应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契合,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契合,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趋势,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教育即生长” 杜威的“教育即生长”实质上是在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

29、教育观。他针对当时的教育无视儿童天性,消极地对待儿童,不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兴趣的现状,提出了“教育即生长”的观念,要求摒除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之物,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符合儿童兴趣和需要。这里的生长是机体与外部环境、内在条件与外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a经验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机体不仅受环境的塑造,同时也对环境加以若干改变,经验的过程就是一个实验的过程、运用智慧的过程、理性的过程。 b经验是一种行为、行动,它涵盖认识的、情感的、意志的等理性、非理性的因素,是儿童各方面发展和生长的载体。在经验过程中,儿童不仅获得知识

30、,而且形成能力、养成品德。“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儿童身心的各种因素的全面改造、全面发展、全面生长。 c经验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不单是有机体受着环境塑造,还存在着有机体对环境的主动的改造。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和水平,顾及儿童兴趣,提高儿童参与教育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注意改善外部条件,以使儿童的经验更具教育价值。 d经验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不存在终极目的的发展过程,因此教育就是个人经验的不断生长。 (2)评价 意义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个命题的涵义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生活的过程、生长的过程、经验(改造)的过程是一个过程。这三个命题是杜

31、威教育理论的总纲领。杜威这些教育概念,都是根据他的理论观点,针对“传统教育”而提出来的。他猛烈抨击“传统教育”压抑儿童个性发展、漠视儿童的才能和兴趣、使学习成为儿童的沉重负担、残害儿童的健康等诸种弊病;反对“传统教育”以生硬灌输的方式传授过时的书本知识,反对以训练的方法获得那种孤立的技能和技巧;认为“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生活,不适应美国现实的需要。杜威对传统教育的批评,在许多方面是切中时弊而富有积极意义的,对当时的美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局限性 杜威的这些教育观点,就其强调教育对象的特点,注意实际有用的科学知识和比较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要求教育同实际的社会生活协调一致而言,是有合理因素的,在当时也是比较新颖的。但是,从总体上说,杜威把教育本质归结为一种追随儿童先天本能的生长、适应眼前的即时生活和获取个人主观经验的过程,则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尽管杜威的教育本质论有其局限性,但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多价值,深刻影响着现代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