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1385065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山东师范大学 2013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5,分数:50.00)1.中体西用 (分数:10.00)_2.朱子读书法 (分数:10.00)_3.京师同文馆 (分数:10.00)_4.导生制 (分数:10.00)_5.学习风格 (分数:10.00)_二、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60.00)6.简述北宋的三次兴学及其结果。 (分数:10.00)_7.请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分数:10.00)_8.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分数:10.00)_9.简述要素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分数:10.00)_10.简述

2、教学过程的实质。 (分数:10.00)_11.简述问题解决的含义及心理过程。 (分数:10.00)_三、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0)12.结合实际论述教师应具备的素养以及如何培养这些素养。 (分数:20.00)_13.试评述“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分数:20.00)_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山东师范大学 2013 年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5,分数:50.00)1.中体西用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中体西用是 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中

3、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中体西用的基本思想是传授经史之学,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充中学的不足。中体西用认可西学,给封闭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一个缺口,使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由可能成为“现实”,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注入了新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2.朱子读书法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朱子读书法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学生通过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归纳出来的读书的方法。朱熹强调读书穷理,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他自己一生又酷爱

4、读书,对于如何读书有深切的体会,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的弟子将其概括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朱子读书法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读书法,集古代读书法之大成,值得认真研究和参考。3.京师同文馆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新式学堂,1862 年由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是中国政府自行创建的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也是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诞生。京师同文馆以学习外国语为主,主要培养翻译人员。其主要特点有:课程中,外语居于首位,后来课程有所增加,又开设了算学、化学、万国公法、生理、天文、物理等

5、科目,此外,汉文经学贯穿始终;特别重视对学生封建道德习惯的培养,向学生灌输殖民主义思想;学校管理受外国列强的控制,学校的经费、校长和教员的聘请以及管理大权都由外国人控制。4.导生制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导生制是指先由教师对学生中间年龄大、成绩好的施教,而后由他们任导生,代替教师的职责转教其他的学生,又称兰卡斯特贝尔制。这种制度节省师资、花费少,在英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初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精神,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鼓励学生、班级之间进行竞争。但它不能给学生以系统、充分的知识,有机械和生硬的毛病,只注重学生的外部动机,

6、不考虑学生的兴趣,还实行体罚,所以只能满足民众对低水平初等教育的要求,不可能适用于各种程度的教育,后来逐渐被正规的初等学校教学制度所取代。5.学习风格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这一概念是由哈伯特塞伦于 1954 年提出的。学习风格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因素,它制约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率,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作为个体稳定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的学习风格,源于学习者的个性,是学生的个人学习活动的定型化和习惯化,学生一旦形成某种学习风格,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二、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60.00)6.

7、简述北宋的三次兴学及其结果。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自庆历四年后,宋朝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三次著名的兴学运动,即庆历兴学、熙宁兴学和崇宁兴学。 (1)庆历兴学 庆历兴学是范仲淹于庆历三年主持的兴学运动,庆历兴学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三项: 令州县立学,规定应科举者,需在州县学读书三百日方准应试,曾经应过试的,亦需再学百日; 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罢帖经墨义,着重策论和经学; 改革太学,诏令下湖州取胡瑗之“苏湖教法”为太学改革的模式。 不久之后,“庆历兴学”由于范仲淹被排挤出朝廷而告失败,但它对于北宋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且其余波一直荡漾不息。 (2)熙宁兴学 熙宁兴学是王安石于熙

8、宁二年主持的兴学运动,主要措施包括四个方面: 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 整顿地方学校; 颁定三经新义; 设置专门学校; 改革科举制度。 王安石变法推行教育改革,发展官学,使宋代教育为之一振。第二次兴学虽然又以失败告终,但对北宋教育制度的形成及宋代中后期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 (3)崇宁兴学 崇宁兴学是蔡京于崇宁元年主持的兴学运动,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 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 新建辟雍,发展太学; 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 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 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虽然前两次均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都不同程度地将宋朝教育事业向

9、前推进了一大步。第三次兴学对宋朝教育事业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更是超过了前两次。因此,这三次兴学运动是宋朝“兴文教”政策最直接、最重要的体现。7.请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学生的学习通常指学生在学校里进行的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狭义的学习。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是: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要求个人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学习可以从学习现有的经验、理论、结论开始,同时补充以感性经验。在目的性上,间接经验的学习形式是主要的;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上,特别要求教师能把学校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经验相联系。 (2)学生的学习是在有计划

10、、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 学生的学习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并达到社会的要求,因此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由于教师既掌握所教知识的内在联系,又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因此,能够保证在较短时间内,采用特殊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前人经验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3)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学生的学习与人类学习一样,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但他们的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环境,而是为了适应将来的环境。当学生意识不到他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的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时,就不愿为学习付出努力。因此教师要注意用各种方法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学生的学习是在

11、学校的班集体中进行的 班集体这一特殊团体中的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等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 总之,学生的学习既有人类认识过程的一般特点,又有其特殊性。教育者应该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8.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表现出人文主义的特征。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教育思想体系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即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1)人本主义 人文教育思想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这种后天的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

12、自然。这些都表现出人本主义的内涵,充分肯定了人的力量和人的价值。 (2)古典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性质,但这种古典主义绝非纯粹的“复古”,而是含有古为今用、托古改制的内涵。 (3)世俗性 不论是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来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4)宗教性 人文主义教育仍然具有宗教性,几乎所有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们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他们希冀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

13、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5)贵族性 人文主义教育的贵族性重要体现为: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上层人物。 综上可见,人文主义教育具有两重性,即进步性与落后性并存。尽管人文主义教育还有不足之处,但它扫荡了中世纪教育的阴霾,展露出新时代教育的灿烂曙光,开辟了欧洲近代教育的先河。9.简述要素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要素主义教育是 20 世纪 30 年代末作为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的对立面出现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巴格莱。要素主义教育理论具有以下要点: (1)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

14、校教育的核心 要素主义教育家认为,在人类的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超时间和空间的要素,它们是种族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基础,学校教育应把这些要素列入教学计划。同时,他们还强调必须按逻辑系统来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 (2)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 要素主义教育家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注重思维能力的严格训练,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一切教育的目标都应该是发展人的智慧力量。此外,还要特别注重“天才”的发掘和培养。 (3)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 要素主义教育家指出,对学生的学习应该坚持严格的学业标准,使学生刻苦和专心地学习,不能像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那样只强调儿童个人的兴趣和自由

15、。 (4)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要素主义教育家反对“儿童中心主义”,认为应该把教师放在整个教育体系的中心,充分发挥教师核心地位的作用,树立教师的权威。 总之,要素主义教育对美国的学校教育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它的教育理论和策略受到了美国政府的重视,对西欧和苏联也有一定影响。但由于其片面强调系统的、学术性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也受到社会和教育界一些人士的抨击。10.简述教学过程的实质。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共同活动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一种特殊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关于教学

16、过程的实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师生为传承知识而相互作用的认识活动是教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最突出、最基本的特点。 教学过程要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所制约,但它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即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洁性。 (2)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 教学过程以社会交往为背景。个体的学习与认识活动都是通过交往进行的,有目的地进行教学也是通过社会交往与联系社会生活来帮助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与社会价值。 教学以交往、沟通、

17、交流为重要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运用交往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进行认知,而且运用交往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沟通、感染与培养。 (3)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认识世界、进行交往,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并追寻与实现价值增殖目标的过程。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其对价值目标的追寻活动,并不只是与教学过程相联系,还与其他教育活动甚至学生的全部生活过程相联系。11.简述问题解决的含义及心理过程。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问题解决的含义 问题解决一般是指形成一个新的答案,超越过去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而产生一个解决方案。当常规

18、或自动化的反应不适应当前的情境时,问题解决就发生了。它需要应用已习得的概念、命题和规则,进行一定的组合,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解决问题是由处理问题时所涉及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构成,既涉及思维或认知的成分,也涉及情感或动机的成分,还涉及行为或行动的成分。 (2)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下,经由思考与推理而达到目的的心理历程,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 第一步是确定问题到底是什么,这意味要理解和表征问题,即从什么角度看待问题,包括问题的条件和目标。这一阶段要做好识别相关信息、语义理解、整体表征和问题归类等工作。 寻求解答阶段 在寻求解答时,可能存在以

19、下两种一般的途径: a算法式要求对能实现问题解决的全部可能性一一加以检验。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但能保证问题的最终解决。 b启发式策略指根据目标的指引,试图不断地将问题状态转换成与目标状态相近的状态,从而只试探那些对成功趋向目标状态有价值的操作方法。 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 执行计划时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策略运用的熟练性和灵活性上,其根本原因是不同个体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以及在元认知能力上存在差异。 评价结果阶段 当个体选择并完成某个解决方案后,还应该对结果进行评价,检验推理是否合理、答案是否正确、从该问题解决活动中可得到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等。三、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

20、.00)12.结合实际论述教师应具备的素养以及如何培养这些素养。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教师素养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多方面的专业要求,是顺利进行教育活动的前提,也是教师胜任教育工作的基本条件。 (1)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高尚的师德 a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 b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c热爱集体,团结协作; d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宽厚的文化素养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其能力,促进其个性生动活泼地发展。因此,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同时,教师还应有比较宽厚广博的文化修养。 专门的教育素养 a

21、教育理论素养 主要指教师对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能恰当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设想。 b教育能力素养 主要指保证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操作能力。具体而言,它包括:课程开发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引导与创新能力。 c教育研究素养 主要指教师运用一定的观点方法,探索教育领域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富有问题意识、“反思”能力,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灵活地解决和改进各种教育问题。 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前提。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内部心理状

22、态的平衡及内部心理活动与外部世界的协调。教师应善于自我维护,要经常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调适的方法,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2)教师素养的培养 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 师范教育承担教师的职前培训任务,是发展基础教育第一位的工作。要发展师范教育,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就要做到: a采取有效的政策性措施,鼓励和吸引大批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增强师范教育的吸引力。 b树立师范生正确的教育理念、对师范坐行职业能力的训练,以便忠诚于胜任教师的职责。要引导师范生树立如下观念:师范院校的学习不仅与自己的职业准备有关,而且是个人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能为将来自己的个性全面

23、而自由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加强教师在职提高 教师的在职提高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的终身教育过程,它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教师在职提高的途经,主要包括教学反思、校本培训、校外支援与合作等形式。 a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把自己放到研究者和反思者的位置,通过对教育教学日常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的观察、分析、反思与解决,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的智慧与能力。 b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专家指导下进行的,以教师任职的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主要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全体教师实行的全员性在职培训的活动。 c校外专业支援与合

24、作 其主要形式有跨校合作、专家指导、政府教育部门和教研机构组织的各类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等。跨校合作包括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大学或师范院校的合作。13.试评述“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根据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和和社会本位论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教育价值观,具体分析如下: (1)个人本位论 基本观点 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以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为代表。其主要观点有: a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制订的 教育的真谛在于使人的本性得到完善的发展,除此之外,教育

25、没有其他目的。如果按照社会的要求规定教育目的,教育就会抹杀人的本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湮没而失去个性。 b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个人本位论者认为,社会价值只有在有助于个人发展时才有价值,否则,单纯地关注社会价值的实现就会压抑和排斥个人价值,个人价值恒久高于社会价值。 c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谋求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而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和个性 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如果按照社会要求去要求个人,这些社会要求就会阻碍个人本能的健全发展。 评价 a意义 个人本位论突出了个人的独立性与能动性,强调了个体的自然属性的价值,这对于正确地认识教育的功能和价值是有意义

26、的。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对于人们认识教育的价值和功能、促进人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b不足 个人本位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它过分强调教育应当为个人发展服务,而忽视了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对于社会的作用,很容易使教育脱离社会实际。 (2)社会本位论的内容及其评述 基本观点 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把满足社会需要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哲学家那托尔普、法国思想家涂尔干、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等。社会本位论者认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教育应该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来设计。主要有以下观点: a教育目的不应从个人本位出发,而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

27、会需要决定; b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发展依赖于社会; c个人只是教育的加工原料,其发展必需服从社会需要; d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个人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延续;e教育的结果或效果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 评价 a意义 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要指向于国家利益和公民培养,并据此来满足社会需要,有一定的合理性。 b不足 社会本位论的不足也是明显的,主要在于它过分夸大了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并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完全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人工具化,不利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3)树立正确的教育目的

28、价值取向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教育价值观各有优势和不足,在确立我国的教育目的时,应当吸取众家之长,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具体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始终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方向,始终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要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教育目的始终强调我们所要培养的人是符合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社会主义方向的人。 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社会主义的教育必须具有以前各社会阶段所未有的高度的民主特征。除了教育机会均等方面的进展之外,这一民主特征的重要内涵就是尊重个体的存在价值、促进个性的充分发展。 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在强调全体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般要求的同时,也必然重视个人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其他个性品质,强调个体才能和特长的充分发挥,从而寓一般于特殊之中,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目的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