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八)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1400183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八)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八)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八)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八)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八)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八)及答案解析(总分:49.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44,分数:44.00)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世界性(国际性)的哲学 B全人类的哲学C代表全世界无产者利益的哲学 D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分数:1.00)A.B.C.D.2.社会意识形态A是反映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社会意识形式B随着社会存在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C在阶级社会中有鲜明的阶级性D对社会存在不具有相对独立性(分数:1.00)A.B.C.D.3.辩证法的“个别一般个别”、认识论的“实践认识实践”和群众路线的“群众领导群众”之间的关系表明A前者是哲学基础,后者是实际工作中的运用B这

2、三个公式是一致的C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是统一的D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可以具体化为认识路线和工作方法(分数:1.00)A.B.C.D.4.根据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的原理,应承认A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错误的思想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C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D改造世界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分数:1.00)A.B.C.D.5.关于什么是哲学,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A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B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意识形态C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D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分数:1.00)A.B.C.D.6.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唯物辩证法认为A肯定总是属于矛盾的主

3、要方面B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C事物自己否定自己就是质的飞跃D肯定和否定互相依赖,互相渗透(分数:1.00)A.B.C.D.7.体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就要坚持A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B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C社会主义道路和各国模式相结合的原则D社会主义本质和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情相结合的原则(分数:1.00)A.B.C.D.8.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的内容是A上层建筑第一性,经济基础第二性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的方向C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和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D经济基础是经济结构,上层建筑构成政治结构(

4、分数:1.00)A.B.C.D.9.下列属于矛盾的斗争性的现象有A生物界的生存竞争 B社会领域的阶级斗争C人民内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D思想理论领域不同意见的争论(分数:1.00)A.B.C.D.10.社会发展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是因为社会发展A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B其必然性要通过偶然性来实现C过程中新旧事物反复较量,其总趋势是前进的D会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分数:1.00)A.B.C.D.11.与自然规律相比,社会规律的特点是它A具有客观必然性 B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C只有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存在和发生作用D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分数:1.00)A.B.C.D.12.生产资料所有制

5、关系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A只有它才能把生产力中人和物的要素相结合,使生产力成为现实B它才是区分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标志C它决定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D它构成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四个环节(分数:1.00)A.B.C.D.13.列宁说的“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或“个别就是一般”是指A个别同一般完全相同(即个别等于一般) B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C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 D一般只有通过个别而存在(分数:1.00)A.B.C.D.14.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生产方式A是人类社会的物质承担者 B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C只有相对的独立性D其变化决定社会

6、历史的变化和社会形态的更替(分数:1.00)A.B.C.D.1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的主要表现是A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B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性原则的状况C为无产阶级提供了思想武器D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分数:1.00)A.B.C.D.16.劳动在认识的发生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A劳动要求人首先以观念方式把握和改造对象B劳动使主体建构认识对象C认识结构是通过劳动及其内化逐渐形成和发展的D劳动促进了人的交往及语言、符号的产生和发展,使认识获得了社会遗传方式(分数:1.00)A.B.C.D.17.“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

7、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这说明A没有独立存在的意识、精神 B意识永远依赖于物质C语言是现实的意识。是意识的表现形式 D意识也就是物质的东西(分数:1.00)A.B.C.D.1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理论认为A人是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统一 B人是价值目的和价值手段的统一C强调人的价值在于贡献而不是在索取 D强词人的价值在自我而不在他人(分数:1.00)A.B.C.D.19.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客体是认识的对象C认识直接来源于客体D反映包含了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与重构(分数:1.00)A.B.C.D.20.实践活动内在地包含着的关系有A

8、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社会的关系C人与人的关系 D人与其自身意识的关系(分数:1.00)A.B.C.D.2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这是因为A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B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和颗粒C无数的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D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转化(分数:1.00)A.B.C.D.22.经济结构的主要功能有A把生产力中的人与物相结合 B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C决定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 D构成人类社会的本质(分数:1.00)A.B.C.D.23.关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下述观点正确的有A非理性因素作为人的认识

9、能力对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B人总是在一定的非理性因素影响下从事认识活动的C意志对人的认识的进行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和推动力量D非逻辑力量可以弥补逻辑思维的不足,激发人的创造力(分数:1.00)A.B.C.D.24.感性认识的可靠性和局限性都在于它具有A直接性 B间接性 C具体性 D抽象性(分数:1.00)A.B.C.D.25.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有A理性认识必须正确 B必须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C需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D必须坚持到群众中去(分数:1.00)A.B.C.D.26.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即生产实践是A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B人的最基本的活动C人和自然

10、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D人与人之间互换其活动的过程(分数:1.00)A.B.C.D.27.下述有关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正确观点有A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 B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可以相互代替C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 D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分数:1.00)A.B.C.D.28.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的客观性是指A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B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C联系概念是对事物联系的反映 D人们不能改变任何事物的联系(分数:1.00)A.B.C.D.29.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对立统一关系的重要意义是A要区分可能性与不可能性、现实可能性和非现实可能性B要区分有利和不利的两种可能C要立足实现、创造条件,把好的可

11、能性变为现实性D要分析原因、预测结果(分数:1.00)A.B.C.D.30.“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的著名论断表明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B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性质、发展D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某一社会形态(分数:1.00)A.B.C.D.31.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A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原因在前结果在后的关系C包括一切前后相继的现象 D对立统一的关系(分数:1.00)A.B.C.D.32.在社会发展中,主体的选择性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是内在统一的,这是因为A主体选择的可能性空间是由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

12、生产力和其他既定条件所决定的B主体选择有既定前提和受社会规律的制约C主体的选择是社会发展决定性的实现方式D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与人的自觉创造过程的统一(分数:1.00)A.B.C.D.33.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下述观点正确的有A熟知不等于真知 B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C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D感性认识中渗透理性认识(分数:1.00)A.B.C.D.34.思维和存在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因为它是A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B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分数:1.00)A.B.C

13、.D.35.思维具体即理性具体A属于理性认识B不同于感性具体,它是抽象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C是对事物某一方面本质的概括 D是对事物多方面属性或本质的把握(分数:1.00)A.B.C.D.36.实践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这是因为A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 B劳动实践把人类与动物区别开来C实践使人成为“社会存在物” D实践使人成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分数:1.00)A.B.C.D.37.关于事物的度,下述正确的观点有A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 B度是质和量的统一C度就是事物的关节点或临界点 D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适度原则(分数:1.00)A.B.C.D.38.与唯物主义反映论相反,唯心主

14、义把认识看作是A人的本能活动 B纯精神领域的活动C对独立于物质世界之外的观念的东西的领悟D对主观体验、感觉、心灵活动的内省(分数:1.00)A.B.C.D.39.“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这说明A意识就是存在 B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C意识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D意识是存在的反映(分数:1.00)A.B.C.D.40.事物的量变是指A事物在规模和程度上的变化 B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和场所的变动C对事物的度的超出或突破 D事物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分数:1.00)A.B.C.D.41.庄子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个观点是A

15、朴素辩证法的观点 B说明时空的无限与有限相同C说明时空的有限包含着、体现着无限 D不可知论的观点(分数:1.00)A.B.C.D.42.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A价值就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B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C人的需要受社会实践和历史条件制约D价值关系是一种自然现成的关系(分数:1.00)A.B.C.D.43.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下述观点正确的有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C有些事情是纯粹必然的,有些事情是纯粹偶然的D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分数:1.00)A.B.C.D.44.事物的联系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其表现有

16、A联系是运动的前提 B联系构成运动C运动是联系的表现 D没有联系就没有运动(分数:1.00)A.B.C.D.二、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5.00)从古到今的哲学家们都承认人们所感知的世界存在着千姿百态、复杂多样的事物和现象,并力求探索世界万物共同的本质、本原,作出了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 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是因为万物都是以湿的东西为养料,热本身就是从湿里产生、靠湿气维持,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则是潮湿本性的来源。材料 2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的本原是一。“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

17、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材料 3近代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愤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材料 419 世纪德国人杜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即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材料 5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请回答:(分数:5.00)(1).材料 1、材料 2 的不同哲学倾向

18、和共同特点;(分数:1.25)_(2).材料 3、材料 5 的共同哲学倾向和不同点;(分数:1.25)_(3).材料 4、材料 5 的不同哲学倾向;(分数:1.25)_(4).材料 5 同材料 1、材料 3 共同点与不同点。(分数:1.25)_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八)答案解析(总分:49.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44,分数:44.00)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世界性(国际性)的哲学 B全人类的哲学C代表全世界无产者利益的哲学 D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分数:1.00)A. B.C. D. 解析:2.社会意识形态A是反映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社会意识形式B随着社会存在

19、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C在阶级社会中有鲜明的阶级性D对社会存在不具有相对独立性(分数:1.00)A. B. C. D.解析:3.辩证法的“个别一般个别”、认识论的“实践认识实践”和群众路线的“群众领导群众”之间的关系表明A前者是哲学基础,后者是实际工作中的运用B这三个公式是一致的C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是统一的D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可以具体化为认识路线和工作方法(分数:1.00)A. B. C. D. 解析:4.根据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的原理,应承认A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错误的思想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C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D改造世界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分数:1.00

20、)A.B. C. D. 解析:5.关于什么是哲学,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A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B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意识形态C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D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分数:1.00)A. B. C. D.解析:6.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唯物辩证法认为A肯定总是属于矛盾的主要方面B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C事物自己否定自己就是质的飞跃D肯定和否定互相依赖,互相渗透(分数:1.00)A.B. C. D. 解析:7.体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就要坚持A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B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C社会主义道路和各国模式相结合

21、的原则D社会主义本质和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情相结合的原则(分数:1.00)A. B. C. D. 解析:8.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的内容是A上层建筑第一性,经济基础第二性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的方向C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和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D经济基础是经济结构,上层建筑构成政治结构(分数:1.00)A. B. C. D.解析:9.下列属于矛盾的斗争性的现象有A生物界的生存竞争 B社会领域的阶级斗争C人民内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D思想理论领域不同意见的争论(分数:1.00)A. B. C. D. 解析:10.社会发展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是因为

22、社会发展A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B其必然性要通过偶然性来实现C过程中新旧事物反复较量,其总趋势是前进的D会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分数:1.00)A. B. C. D.解析:11.与自然规律相比,社会规律的特点是它A具有客观必然性 B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C只有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存在和发生作用D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分数:1.00)A.B. C. D. 解析:12.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A只有它才能把生产力中人和物的要素相结合,使生产力成为现实B它才是区分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标志C它决定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D它构成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四个环节(分数:1.00)A.

23、B. C. D.解析:13.列宁说的“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或“个别就是一般”是指A个别同一般完全相同(即个别等于一般) B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C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 D一般只有通过个别而存在(分数:1.00)A.B. C. D. 解析:14.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生产方式A是人类社会的物质承担者 B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C只有相对的独立性D其变化决定社会历史的变化和社会形态的更替(分数:1.00)A. B. C.D. 解析:1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的主要表现是A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B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性原则的状况C为无产阶级

24、提供了思想武器D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分数:1.00)A. B. C. D. 解析:16.劳动在认识的发生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A劳动要求人首先以观念方式把握和改造对象B劳动使主体建构认识对象C认识结构是通过劳动及其内化逐渐形成和发展的D劳动促进了人的交往及语言、符号的产生和发展,使认识获得了社会遗传方式(分数:1.00)A. B. C. D. 解析:17.“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这说明A没有独立存在的意识、精神 B意识永远依赖于物质C语言是现实的意识。是意识的表现形式 D意识也就是物质的东西(分数:

25、1.00)A. B. C. D.解析:1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理论认为A人是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统一 B人是价值目的和价值手段的统一C强调人的价值在于贡献而不是在索取 D强词人的价值在自我而不在他人(分数:1.00)A. B. C. D.解析:19.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客体是认识的对象C认识直接来源于客体D反映包含了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与重构(分数:1.00)A. B. C.D. 解析:20.实践活动内在地包含着的关系有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社会的关系C人与人的关系 D人与其自身意识的关系(分数:1.00)A. B. C. D. 解析:2

26、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这是因为A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B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和颗粒C无数的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D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转化(分数:1.00)A. B. C. D.解析:22.经济结构的主要功能有A把生产力中的人与物相结合 B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C决定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 D构成人类社会的本质(分数:1.00)A. B. C. D.解析:23.关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下述观点正确的有A非理性因素作为人的认识能力对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B人总是在一定的非理性因素影响下从事认识活动的C意

27、志对人的认识的进行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和推动力量D非逻辑力量可以弥补逻辑思维的不足,激发人的创造力(分数:1.00)A.B. C. D. 解析:24.感性认识的可靠性和局限性都在于它具有A直接性 B间接性 C具体性 D抽象性(分数:1.00)A. B.C. D.解析:25.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有A理性认识必须正确 B必须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C需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D必须坚持到群众中去(分数:1.00)A.B. C. D.解析:26.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即生产实践是A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B人的最基本的活动C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D人与人之间互换其活动的过程(

28、分数:1.00)A. B. C. D. 解析:27.下述有关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正确观点有A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 B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可以相互代替C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 D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分数:1.00)A. B.C. D. 解析:28.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的客观性是指A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B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C联系概念是对事物联系的反映 D人们不能改变任何事物的联系(分数:1.00)A. B. C. D.解析:29.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对立统一关系的重要意义是A要区分可能性与不可能性、现实可能性和非现实可能性B要区分有利和不利的两种可能C要立足实现、创造条件,把好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9、性D要分析原因、预测结果(分数:1.00)A. B. C. D.解析:30.“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的著名论断表明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B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性质、发展D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某一社会形态(分数:1.00)A. B. C. D. 解析:31.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A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原因在前结果在后的关系C包括一切前后相继的现象 D对立统一的关系(分数:1.00)A. B. C.D. 解析:32.在社会发展中,主体的选择性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是内在统一的,这是因为A主体选择的可能性

30、空间是由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生产力和其他既定条件所决定的B主体选择有既定前提和受社会规律的制约C主体的选择是社会发展决定性的实现方式D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与人的自觉创造过程的统一(分数:1.00)A. B. C. D. 解析:33.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下述观点正确的有A熟知不等于真知 B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C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D感性认识中渗透理性认识(分数:1.00)A. B. C. D. 解析:34.思维和存在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因为它是A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B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1、D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分数:1.00)A. B. C. D. 解析:35.思维具体即理性具体A属于理性认识B不同于感性具体,它是抽象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C是对事物某一方面本质的概括 D是对事物多方面属性或本质的把握(分数:1.00)A. B. C.D. 解析:36.实践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这是因为A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 B劳动实践把人类与动物区别开来C实践使人成为“社会存在物” D实践使人成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分数:1.00)A. B. C. D. 解析:37.关于事物的度,下述正确的观点有A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 B度是质和量的统一C度就是事物的关节点或临界点 D认识度

32、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适度原则(分数:1.00)A. B. C.D. 解析:38.与唯物主义反映论相反,唯心主义把认识看作是A人的本能活动 B纯精神领域的活动C对独立于物质世界之外的观念的东西的领悟D对主观体验、感觉、心灵活动的内省(分数:1.00)A. B. C. D. 解析:39.“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这说明A意识就是存在 B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C意识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D意识是存在的反映(分数:1.00)A.B. C. D. 解析:40.事物的量变是指A事物在规模和程度上的变化 B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和场所的变动C对事物的度

33、的超出或突破 D事物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分数:1.00)A. B. C.D. 解析:41.庄子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个观点是A朴素辩证法的观点 B说明时空的无限与有限相同C说明时空的有限包含着、体现着无限 D不可知论的观点(分数:1.00)A. B.C. D.解析:42.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A价值就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B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C人的需要受社会实践和历史条件制约D价值关系是一种自然现成的关系(分数:1.00)A.B. C. D.解析:43.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下述观点正确的有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

34、充C有些事情是纯粹必然的,有些事情是纯粹偶然的D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分数:1.00)A. B. C.D. 解析:44.事物的联系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其表现有A联系是运动的前提 B联系构成运动C运动是联系的表现 D没有联系就没有运动(分数:1.00)A. B. C. D. 解析:二、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5.00)从古到今的哲学家们都承认人们所感知的世界存在着千姿百态、复杂多样的事物和现象,并力求探索世界万物共同的本质、本原,作出了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 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是因为万物都是以湿的东西为养料,热本身就是从湿里产生、靠湿

35、气维持,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则是潮湿本性的来源。材料 2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的本原是一。“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材料 3近代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愤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材料 419 世纪德国

36、人杜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即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材料 5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请回答:(分数:5.00)(1).材料 1、材料 2 的不同哲学倾向和共同特点;(分数:1.25)_正确答案:(材料 1 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观点,材料 2 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商观性、猜测性,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解析:(2).材料 3、材料 5 的共同哲学倾向和不同点;(分数:1.25)_正确答案:(材料 3、材料 5 的共同哲学倾向是唯物主义;不同点是:前者是形而上学的,后者是辩证法的。)解析:(3).材料 4、材料 5 的不同哲学倾向;(分数:1.25)_正确答案:(材料 4 的观点是模棱两可的,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对立,材料 5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解析:(4).材料 5 同材料 1、材料 3 共同点与不同点。(分数:1.25)_正确答案:(材料 1、3、5 都是唯物主义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