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创造过程)-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1404110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创造过程)-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创造过程)-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创造过程)-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创造过程)-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创造过程)-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创造过程)-试卷 1及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1,分数:22.00)材料_2.文学创造(分数:2.00)_3.艺术发现(分数:2.00)_4.创作动机(分数:2.00)_5.艺术构思(分数:2.00)_想象_灵感_直觉_9.艺术直觉。(四川大学 1997年)(分数:2.00)_10.形象思维。(北京师范大学 1999年)(分数:2.00)_11.艺术发现。(北京师范大学 2001年)(分数:2.00)_二、简答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2.为什么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分数:2.00)_13.作家获

2、取材料的途径有哪些?具体怎样?(分数:2.00)_14.请简述回忆与沉思这一心理现象。(分数:2.00)_15.直觉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是什么?(分数:2.00)_16.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分数:2.00)_17.请简述艺术发现的重要性。(或为什么说艺术发现被称为“艺术家的眼睛”?)(分数:2.00)_18.试述灵感的特点与个人体会,并尝试与直觉比较。(分数:2.00)_19.在文学创造中,理智与感情的关系怎样?(分数:2.00)_20.如何认识文艺创作中的灵感现象?(北京师范大学 1999年)(分数:2.00)_21.“艺术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它抓住了一个人,就把他变成了工具。艺术家不

3、是一种具有自由意志追求自己终极目标的人,他听凭艺术通过他来实现它的目标。作为人,他可以有各种情绪,有意志,有个人的各种目的。然而作为艺术家,他是一个在更高意义上的人他是集体人一个体现整个人类无意识的精神生活并使之成形的人。每当创作居支配地位时,人类生活就违背自由意志,被无意识所统治,并由它成形,不是歌德创作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作出了歌德。”(四川大学2001年)(分数:2.00)_22.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说与创作动机有什么关系?(首都师范大学 2001年)(分数:2.00)_23.艺术构思过程中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 2001年)(分数:2.00)_三、填空题(总题数:2,分数

4、:4.00)24.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分数:2.00)_25.文学创作的两个基本阶段是( )和( )。(首都师范大学 2001年)(分数:2.00)_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创造过程)-试卷 1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1,分数:22.00)材料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解析:2.文学创造(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种旨在创造新的意识形态的艺术生产活动,其过程十分复杂和细微,一般可划分为发生、构

5、思和物化三个阶段。)解析:3.艺术发现(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解析:4.创作动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它是与一定的主观愿望或目的相联系的。)解析:5.艺术构思(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解

6、析:想象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就其本义来说,就是“想出一个象来”,并对它进行反复思考、加工,换言之,想象就是把过去经验的记忆和先前形成的中心之象存某种新刺激下重新合成一个新结构的过程。)解析:灵感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它是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并艰苦地思索之后,突然在无意之间获得的对所思主题(意念或形象)的一种顿悟。其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亢奋性和创造性。)解析:直觉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作家凭借过去的知识积累,过去的经验,已有的、炉火纯青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并与目前所专注的思想趋向、情绪趋向等相结合,对某种事物(或现象)做出的突破性顿

7、悟。)解析:9.艺术直觉。(四川大学 1997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艺术构思中,直觉是指作家凭借过去的知识积累,过去的经验,已有的、炉火纯青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并与目前所专注的思想趋向、情绪趋向等相结合,对某种事物(或现象)做出的突破性顿悟。)解析:10.形象思维。(北京师范大学 1999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简单地说,就是借助形象来思维。它是指在艺术构思中,以想象为中心环节,综合运用联想、感情、理智、回忆等多种心理机制,以创造具有丰富审美意义的形象或意念为目的思维方式,由于形象思维主要体现在艺术创造中,因此它又叫艺术思维。在文学创造巾,形象

8、思维与抽象思维相辅相成,相互为用,而总体上,形象思维包含抽象思维。)解析:11.艺术发现。(北京师范大学 2001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艺术发现是指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2.为什么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第一,社会生活是文学材料的唯一源泉。毛泽东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

9、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段话比较精辟地概括了文学材料的本质属性,言简意明地指出了储存文学材料的仓库和获取文学材料的唯一源泉社会生活。但社会生活是外在的、客观的。一切社会事件、现象等,在未进入作家头脑之前,在未经作家心灵照射之时,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材料,还不能对文学创造起作用。第二,这时,它们还只是“准材料”,只有当它们被烙印在作家头脑中,并转化为主体心灵深处的记忆时,它们才对文学创作起作用,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材料。第三,按马克思的看法,文学创造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生产,因而其材料在性质上必然与

10、一般物质生产的材料有所不同,区别就在于文学材料不是独立于生产者(作家)之外,而是储备在他内心的精神现象,或者说存在于他记忆中的表象材料。例如,同是面对“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先生在其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表现了亢奋的情绪和执著的追求,而俞平伯先生在同名文中表现了一种空灵和清幽的境界,如此不同是因为作者精神、性情投射使然。因此,我们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解析:13.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有哪些?具体怎样?(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有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是按照作家精神专注的趋向和程度而划分的。无意获取是作家从小在社会生

11、活和实践中所接收到的大量刺激。对于这些刺激,他虽然没有有意地记忆或着意地思索,但它们却作为连续不断的信息流悄悄地进入大脑,有些甚至会在长期记忆中扎根。作家,只要生活在社会中,就有各种刺激和信息(或普通或特殊)不断地“侵犯”他,“骚扰”他,其中必然包含着可用来从事文学创造的大量材料。例如,法国著名作家普鲁斯特,一生除家乡小镇伊利耶和首都巴黎之外没去过任何地方。35 岁以后,他更是“终年生活在一问门窗经常不打开的房间中”。但这并不妨碍他写出世界名著:七卷本的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从事文学创作的材料,主要就是通过无意识获取的途径得到的。有意获取,是指作家出于某种理想冲动,或为了完成某一个创作任务,而

12、围绕一个中心,并采用有意记忆(或笔记、摄影等)的方式,去有意接受刺激或积累信息的途径。例如,罗曼罗兰、纪德到十月革命后的苏联采访,巴金到朝鲜战场考察,都属此类。但必须说明的是,处于这种境况的作家,虽可能被热情所驱使,然而心灵深处却无法摆脱一种无意识定位,即把自己视为短暂的投身者、参与者或局外人。这导致他们往往不自由地以两种极端眼光或批判、或挑剔一一来看待所接受的那些刺激和信息。 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是从作家获取材料的渠道来划分的。实践获取,主要指作家主动(或被迫)投身某一生活领域(或某种社会实践)去感受刺激,并获取信息的途径,这种材料又叫做直接材料。例如,司汤达从军,凯尔泰斯被投入“奥斯威辛“,

13、王蒙遭流放,陀思妥耶夫斯基、索尔仁尼琴、丛维熙、张贤亮进监狱都属此类。很明显,这种日复一日的既单调而又严酷的生活实践,对本人来说,并非易事,而是一种无奈的求生,但却丰富了这些作家的记忆储备,直接获取了许多难忘的文学创作材料。书本获取,则是指由于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它常常要依据前代或古人传递下来或同代人所提供的思想材料来从事创作,所以又叫做间接材料。例如,凡尔纳一生创作的 100多部(篇)幻想小说,其材料大部分都是从法国国立图书馆的书刊中获取的。)解析:14.请简述回忆与沉思这一心理现象。(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艺术构思时的心理机制是十分纷繁复杂的,回忆与沉思是其中常见的重要的

14、心理现象。回忆就是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它是艺术构思的重要机制。有时作家有一个很好的创作意念,却苦于无法下笔,这并不是因为他缺乏材料,而是因为大脑中一时回忆不起来有关的信息,或暂时无法在意念与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在艺术构思中,回忆常常是由外在的刺激或内部需要在特殊情况下激活了某一意念而发生的。人在记忆时往往自发地将信息压缩为一簇簇的集合体,一个集合体就是一组内部联系紧凑的信息项,它能够像一个单词一样被记住。当外在的刺激或内在的需要与某一创造意念挂钩时,神经传导活动便迅速把它传到大脑的相关区域,此时,创造主体便可以在那些集合体中扫描,并找出所需要的信息。 沉思是寂静和孤独中对心中的某个

15、形象或某个意念的深沉思索。沉思是在寂静中从对于某个形象或意念的追忆开始,慢慢地越走越远,以致偏离原形象或意念,甚至不经意间已经跨入其他领域时,所得到的意外收获。回忆开始时,作家可能被某物所触而有意地沉潜于与某个形象或某种意念有关的思索中。但由于思考往往像野马一样狂奔乱跑,因而有时思索的主线会脱离原来形象的启示及其轨道,而无意中将思考的重心转移到其他方向。对此,作家一般是茫然无知的,漫无目的,听之任之。然而,也许就在此时,一种新的发现或一种创造的闪光出现了。例如,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作命运攸关的时刻,就是由深度沉思而得到的,并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沉思的又一心理功能是对沉思的对象从事二度体验,使之

16、成为富有诗意的东西。一般地说,未经沉思或二度体验的对象,其客观性很强。由于没有受到主体精神的濡染、驯化,这些对象往往不具有诗意的性质,也不能给人以审美的享受。而经过沉思或二度体验(即使是痛苦的、悲哀的)之后,由于对象的多余部分被作家的独特眼光所剔抉,而不足部分则被填充、改造、丰满、升华,又被其感情所濡染、浸透,无形中便具有了某种可让人玩味的盎然诗意,进而带来审美愉悦。许多作家都喜欢“朝花夕拾”,就是这个道理。例如,苏轼在妻子逝世十年后,才提笔写出意味隽永的“悼亡词”,就是在二度体验中所获取的诗意成果。 沉思之所以最善于发挥创造力,是因为作家在孤独、寂静中比平时更能向内挖掘,更能倾听内心的呼唤,

17、因而新形象、新意念更容易浮现,也更容易被连缀起来。)解析:15.直觉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直觉在文学创作中主要有两大作用:第一,作家对某一独特事物(或现象)的瞬间把握,往往是由直觉得来的。有时,作家对闯入眼、耳、鼻、舌、身等感官的某一毫不起眼的事物(或现象)可能是一个人、一件事、一朵小花、一株青草,甚或一团暗影、半个字形等突然着迷,一下子意识到其中有某些东西可“写”。虽然他一时半会讲不出什么道理来,却可能由此出发,逐渐建构起一篇作品。对此,巴尔扎克有很好的体会。他说,有时对一个细节、一个字的洞察就可能唤起一整套意念,再从这些意念的滋长、发育和酝酿中

18、,诞生出一场场显露匕首的悲剧,或风趣横溢的喜剧,一一那简直是“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英国女作家伍尔夫的著名小说墙上的斑点,便是从第一次看见客厅墙上的斑点,突然萌生出一连串思绪开始的。第二,作家第一次听到某故事(或某现象)时,能发觉背后某种异乎寻常的发人深省的内蕴,而这一内蕴就好像是为他准备、为他所见而别人毫无察觉的。这也是直觉的功能之一。例如,1887 年 6月,阿费柯尼把自己从监狱女看守长那里听到的有关罗查利的故事讲给了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听了这个故事后,立刻直觉到它背后似乎蕴藏着某种待发掘的东西,马上请求别人把这个故事让给自己。按说是柯尼先听到这个故事的,可为什么它到托尔斯泰手里,才变成了

19、具有警世意义的小说复活呢?这说明,柯尼只把查利之事当作轶闻或笑料随便讲讲,而托尔斯泰则从这个故事中“直觉”到一种无法言传的魅力。由此可见,直觉主要是作家凭借过去的知识积累,过去的经验,已有的、炉火纯青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并与目前所专注的思想趋向、情绪趋向等相结合,对某种事物(或现象)做出的突破性顿悟。)解析:16.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第一,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在此一发现之前,作家都有相对长久地沉思于某一事物的心理经验,所谓“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蓦然领悟的发生,只不过是内心经验酝酿后从阈限下的破土而出。第二,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

20、凡观察力的结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对作家来说,这种独特眼光和非凡的观察力不是外在于他的东西,也不是某种技巧、方法,甚至也不仅是天才,而是和他的内在蕴藉有关的深层的心理内容的外射。他们所以能在此事物中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东西,是彼时彼境的需要、情绪、态度、价值观和凝聚成团的早先经验等许多因素综合作用所产生的无意导向。第三,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常常只是一个机缘,是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从物理世界看,手指活动只是有机体机械力的运动,当茨威格由此而发现赌徒正在挣扎的灵魂的时候,便融进了自己的内在体验。第四,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

21、物,而只是把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知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这个创造物灌注着作家的内心经验,近似原物实际却是世上从来没有过的东西。例如周敦颐所礼赞的莲花,其外表并没有超出它在自然界的植物性状,但蕴含着士君子高雅情操的莲花却是独特的“这一个”。)解析:17.请简述艺术发现的重要性。(或为什么说艺术发现被称为“艺术家的眼睛”?)(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艺术发现在文学创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第一,艺术发现是文学

22、创造活动发生的最早契机。虽然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材料是文学创造的起点,但艺术发现却是文学创造赖以发生的根由。没有艺术发现,没有启迪,没有爆出思想火花,没有从外在事物或现象中看出宇宙或人的生命的本质,并借此唤起能量,作家就不能进入创造过程的大门。艺术发现像一盏灯塔,照亮了主体积储在记忆中的有关材料,并使其在短暂的瞬间,围绕此种发现进行有序的排列组合,从而进入创造过程。第二,有了艺术发现,作家能从习见的事物中独具慧眼地看出某种新成分或新特征,从别人熟视无睹的现象上察觉出潜藏于其下的非凡意蕴,从极平凡、极平淡的旧形式之间寻找到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一种异乎寻常的新形式。此时,不管发现多么微小,但正是“

23、所发现”的这一点,迅速成为作家从事文学创造的突破口。正因为如此,艺术发现被称为“艺术家的眼睛”。例如,周敦颐从莲花看出士君子的本色,鲁迅从车夫透视出自己的“小我”,茨威格从手指活动中窥测到青年赌徒灵魂的挣扎和搏斗。显然,正是作家的艺术发现,使这些原来常见的事物以一个新面貌、新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成为蕴含着作家张显人生本质透视灵魂的独特的“这一个”。第三,艺术发现对整个文学创造过程也具有重要作用。没有艺术发现,作家创造不出独创性的文学作品。因此,作品的独特风貌及其内在灵性,一般都是以艺术发现中那不同寻常的“发现“为基础进行独特开掘的。)解析:18.试述灵感的特点与个人体会,并尝试与直觉比较。(分

24、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是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并艰苦地思索之后,突然在无意之间获得的对所思主题(意念或形象)的一种顿悟。灵感的特点是:第一,非预期性。它是突如其来的,出于作者自己的意料之外,如李德裕在文章论中所说:“文章之为物,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而且它来的时间也不确定,或夜深人静熟睡之际,或百思不得其解将要放弃之时,或干别的事情时受到触发或刺激灵感来时无影,去时也是无踪的。它是一种“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结果,不及时捕捉,就会消失,转瞬即逝。所以当灵感来临时,就是牺牲寝食也要及时捕捉,并尽可能记下全部轮廓。

25、过后,再以“语不惊人死不休”、“字字看来都是血“的精神,仔细地从头到尾修改定型。第二,亢奋性。获得灵感的创作主体,往往高度兴奋,有时甚至出现一种迷狂状态,这是主体心理积淀、心理潜流被激活的结果。在灵感状态中,作家往往浮想联翩,内心幻象迭出,情感因之激动不可抑制,有时甚至像犯病一样。第三,创造性。处于灵感状态的作家,思维高度活跃,储备于大脑中的各种材料信息会得到充分运用,这样,极易进入佳句纵横、新意迭出之境界。 直觉是指作家凭借过去的知识积累,过去的经验,已有的、炉火纯青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并与目前所专注的思想趋向、情绪趋向等相结合,对某种事物(或现象)做出的突破性顿悟。其特点是推理过程的省略

26、和事物本质的直接揭示。这是一体化的两个方面。“省略了“推理过程,不是“不要“推理过程,恰恰相反,直接认知和洞察事物,不但要依据过去积累的一切知识和经验,而且这些知识和经验还要烂熟于胸,并经过平时反复和多次的推理、判断和使用。只有这样,当某一事物初次呈现在面前时,才能从整体上迅速猜测、洞察、并一跃而抓住其背后隐藏的奥秘。 灵感与直觉的区别在于:第一,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觉却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的突兀判断;第二,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第三,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觉却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解析:19.在文学创造中,理智与感情的关系怎样?(分数

27、: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理智是指作家心理中有意识的、理性的认知(思维)。感情分为情绪和情感,前者指有机体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后者指作家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其体验。 感情在艺术构思中是动力因素,而理智则是约束、规范这些动力的嚼勒。对于完整的文学创造过程来说,它们都不可缺少。古人认为“为文尤须放荡,但又须随时以嚼勒制之“,便很好地道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屠格涅夫、波隆斯基和托尔斯泰等一起散步,在牧场见到一匹老骟马。托尔斯泰抚摸它并讲了一大通话。屠格涅夫和波隆斯基听得出了神,无法自制地说:“您过去什么时候真的是一匹马吧?“这件轶事说明,托尔斯泰所叙述的“文

28、学小品“有理智因素也有感情因素。理智因素保证着他把握的主要形象是马而不是月亮,并确立他的情感方向是同情而不是其他;感情则使他对马的叙述带有自己的精神和灵魂,并赋予马本来没有的生活历程和心理活动。显然,如果没有感情推动,托尔斯泰不会代马立言;而如果没有理智约束,托尔斯泰的叙述可能会变成谁也听不懂的梦呓。 在文学创造中,两者缺一不可:没有感情徒有理智,理智便有束缚想象力的负作用;失去理智而徒有感情,感情也有将作家推向不知所往的可能。理智与感情之间是冲突还是相互促进,往往被作家当下心理状态所决定。对艺术构思来说,信息在大脑中的储存不单纯是一个个消极因素符号,也不是波澜不惊的死板材料,相反,任何信息(

29、符号、材料)都是携带着一定情绪能量或情感因子的。这就是说,作家对内心有关刺激、信息、符号、材料的积累,实质上也是情感的积累。例如,当“母亲”这个符号被唤醒,并作为表象浮现于大脑之时,对她的“爱”也同时进入(并留存在那里了)。这种表象复现时所携带的情感,是作家的需要、态度和价值取向等内在的因素不断向符号、材料进行浸染、渗透的结果。 事实上,其他心理材料的复现,也都羼杂着主体的是非判断和感情判断。在艺术构思时,许多表象、材料在心头翻滚,许多是非、感情也在翻滚,理智和感情的冲突可能愈演愈烈。因此,要想顺利地完成构思,必须很好把握理智、把握感情,并很好地调节双方的关系。)解析:20.如何认识文艺创作中

30、的灵感现象?(北京师范大学 1999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是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并艰苦地思索之后,突然在无意之间获得的对所思主题(意念或形象)的一种顿悟。它具有三个特征:第一,非预期性。它是突如其来的,出于作者自己的意料之外,如李德裕在文章论中所说:“文章之为物,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而且它来的时间也不确定,或夜深人静熟睡之际,或百思不得其解将要放弃之时,或干别的事情时受到触发或刺激灵感来时无影,去时也是无踪的。它是一种“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结果,不及时捕捉,就会消失,转瞬即逝。所以当灵感来临时,就

31、是牺牲寝食也要及时捕捉,并尽可能记下全部轮廓。过后,再以“语不惊人死不休“、“字字看来都是血”的精神,仔细地从头到尾修改定型。第二,亢奋性。获得灵感的创作主体,往往高度兴奋,有时甚至出现一种迷狂状态,这是主体心理积淀、心理潜流被激活的结果。在灵感状态中,作家往往浮想联翩,内心幻象迭出,情感因之激动不可抑制,有时甚至像犯病一样。第三,创造性。处于灵感状态的作家,思维高度活跃,储备于大脑中的各种材料信息会得到充分运用,这样,极易进入佳句纵横、新意迭出之境界。 因此,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灵感对于文艺创作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还需说明的是,灵感的降临并不是如古时柏拉图所说是神的功劳,而是主

32、体经过艰苦的艺术构思、苦思冥想的结果。唐代皎然诗式云:“有时意静神至,佳句纵横,若不可遏,宛若神助。不然,盖由先积精思,因神至而得乎。”他断然否定了“神助”说,认为应该归功于“先积精思“,可以说这是很深刻的见地。清人王国维曾引用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来形容构思之艰辛,可谓生动形象。总之,对于文艺创作中的灵感现象要辩证地分析,既要看到这些现象,也要认识这些所以产生的根由。)解析:21.“艺术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它抓住了一个人,就把他变成了工具。艺术家不是一种具有自由意志追求自己终极目标的人,他听凭艺术通过他来实现它的目标。作为人,他可以有各种情绪,有意志,有个人的各种目的。然而

33、作为艺术家,他是一个在更高意义上的人他是集体人一个体现整个人类无意识的精神生活并使之成形的人。每当创作居支配地位时,人类生活就违背自由意志,被无意识所统治,并由它成形,不是歌德创作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作出了歌德。”(四川大学2001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是分析心理学家荣格关于艺术创作动力的看法。他认为艺术创作的动力来源于集体无意识,而艺术创作是一种自发活动,艺术家只是艺术作品实现的工具,服从艺术的调遣,欲罢而不能,完全被一种异己的力量所控制。这种异己力量就是集体无意识,它植根于每个个体的心灵深处,为平常人所意识不到。被集体无意识控制而进入创作状态的作家被荣格称为“作

34、为诗人的个人”而与“作为个人的诗人”相对。“作为诗人的个人“是指那些作为集体无意识的代言人的伟大诗人,他创作的是超个体的伟大的作品。如歌德的浮士德、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等。与弗洛伊德的艺术创作是性欲升华的观点相比,荣格将集体无意识看成是艺术的原动力无疑有了很大的进步。艺术创作的确有超个体的普遍性,而它自身也有其发展的规律,这些都是符合创作实际的,有助于我们对创作规律的深入理解。但这一观点也有其明显的偏颇:一是将艺术家看成消极地屈从于外在力量的奴隶;二是将集体无意识神秘化。)解析:22.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说与创作动机有什么关系?(首都师范大学 2001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35、:“集体无意识“说是荣格理论的核心部分。集体无意识是无意识的深层结构,相对于无意识表层结构的个体无意识,其内容是“原型”或“原始意象“,即过去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集体经验,比如,再生原型、死亡原型、受难原型、魔鬼原型等等。荣格认为,作家是集体无意识的代言人,而艺术创作则是由一种原始意象的无意识活动所组成。他说:“艺术是一种天赋的动力,它抓住一个人,使他成为它的工具。艺术家不是拥有自由意志,寻求实现其个人目的的人,而是一个允许艺术通过自己实现艺术目的的人。“并进一步指出,艺术创作的动力来自无意识中的“自主情结“,而艺术创作是一种自发活动,这种活动“无情地奴役艺术家去完成自己的作品,甚至不惜牺牲其健康和普通人的幸福”。荣格的这种创作动力源于集体无意识的理论,虽然过分强调了集体无意识的力量,有失偏颇,但对于我们理解创作动机还是有很大帮助的。另外,集体无意识理论对于我们研究创作动机也有一定的助益。由于创作主体的个体差异、创作时空的变化及作品本身功能的多样,创作动机显得异常复杂,对它的研究也极为困难。荣格关于人格类型内倾与外倾的划分及艺术家大都属于“内倾直觉型“的典型的强调,对于我们了解作家的创作动机是很有启发意义的。)解析:23.艺术构思过程中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