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牲)-试卷 1及答案解析(总分:4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8,分数:16.00)1.文学的含义(分数:2.00)_2.文学的文化含义(分数:2.00)_3.文学的审美含义(分数:2.00)_4.文学的通行含义(分数:2.00)_5.审美意识形态(分数:2.00)_6.文学的无功利性(分数:2.00)_7.文学活动的功利性(分数:2.00)_形象_二、填空题(总题数:3,分数:6.00)9.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分数:2.00)_10.广义的文学语言指的是( )。(南开大学 1999 年
2、)(分数:2.00)_11.文学理论的意识形态属性主要表现在文学的( )和( )上。(首都师范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7,分数:14.00)12.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分数:2.00)_13.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是什么?(分数:2.00)_14.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分数:2.00)_15.恶劣的个性化。(南开大学 1 999 年)(分数:2.00)_16.你怎样理解文学形象的间接性?(首都师范大学 2。01 年)(分数:2.00)_1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厦门大学 2001 年)(分数:2.00)
3、_18.你怎样看待文学的审美性与娱乐性的关系?(四川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四、论述题(总题数:5,分数:10.00)19.试论文艺的社会功能。(复旦大学 1995 年)(分数:2.00)_20.举例论述在文学与“世界”的关系上。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的区别。(华中师范大学 2000 年)(分数:2.00)_21.试论审美的超越性。(厦门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22.结合具体作品论述文学中形象与理性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23.结合具体作品论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北京师范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研究生入学考
4、试文学理论(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牲)-试卷 1答案解析(总分:4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8,分数:16.00)1.文学的含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含义包括文化含义、审美含义和通行含义。)解析:2.文学的文化含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中外文学史上,文学最初并不是指今天所谓“语言艺术”或“美的艺术”,而是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这正是文学的文化含义。)解析:3.文学的审美含义(
5、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是一种审美形态,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歌、小说、剧本、散文等。这是从文学的文化含义中独立出来的狭义文学观念。文学不再指代用语言或文字传输的所有文化现象,而仅仅指所有文化现象中富有审美属性的那一部分。这样,文学就成为与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不同的特殊审美形态了。)解析:4.文学的通行含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与此含义不相符的哲学、历史学、科学、宗教学、伦理学等其他文化形态,当然就不属于文学范畴,而成为非文学了。)解析:
6、5.审美意识形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审美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被看作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但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们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解析:6.文学的无功利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从目的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不带有直接功利目的,即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
7、图。在文学活动中,无论作家还是读者,在创作或欣赏的状况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并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而只是获得审美体验,审美在其直接性上是无功利的。)解析:7.文学活动的功利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作为作家或读者的话语活动,文学虽然与直接的功利目的无关,但间接地仍旧有深刻的社会功利性,显现为审美地掌握世界这一深层目的。实际上,直接的无功利性正是为了达到间接的功利性。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的功利性在于,它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作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由于文学在其话语结构中显示了社会关系的丰富与深刻变化,因而间接地体现出掌握现实社会这一功利意
8、图。)解析:形象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指艺术形象,即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它是文学的特有存在方式。与人们认识活动中的感性形象不同,审美形象既具有感性特征,同时又渗透想象、虚构或情感等精神过程。与科学活动中的理性概念不同,文学中的审美形象总是假定的、不确定的或模糊的。由于以形象形态存在,文学必然地表现为直觉方式。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解析:二、填空题(总题数:3,分数:6.00)9.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分数:2.00)_解析:10.广义的文学语言指的是( )。(南开大学 1999 年)(分
9、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规范语言)解析:11.文学理论的意识形态属性主要表现在文学的( )和( )上。(首都师范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目的 方式)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7,分数:14.00)12.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被视为美的“语言艺术”,至少有着两种不同的含义:广义的文化含义和狭义的审美含义。广义的文学认为,在中外文学史上,文学最初并不是指今天所谓“语言艺术”或“美的艺术”,而是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
10、、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这正是文学的文化含义。文学的审美含义是指文学是一种审美形态,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歌、小说、剧本、散文等。这是从文学的广泛的文化含义中分离、独立出来的狭义的文学观念。文学不再指代用语言或文字传输的所有文化现象,而仅仅指所有文化现象中富有审美属性的那一部分。这样,文学就成为与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不同的特殊审美形态了。现代文学理论界通行的还是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即,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与此含义不相符的哲学、历史学、科学、宗教学、伦理学等其他文化形态
11、,当然就不属于文学范畴,而成为非文学了。)解析:13.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的含义经常发生复杂的演变,正是在这种演变中,通常意义上的非文学有可能会变成文学,这正显示了文学含义的不确定性与不断变化的特点。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并不简单地在于审美属性及语言形式,而主要存于:第一,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第二,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特性;第三,文学蕴涵着特殊而无限的意味。文学的含义往往在具体的文学活动中发生演变,尤其是把通常的非文学移位成新的文学。其实,这一点正突出了文学与文化的密切联系:文学本来就是文
12、化的一部分,从文化中既汲取资源又回头施加影响。尤其是现代先锋作家,往往突破现有的陈规陋习,从纷纭反复的文化世界中寻求新文学生长的因子,这就可能使文学的含义出现新的变数。某些先锋文学群体也可能以新的文学观去向权威挑战,形成与现成规范不同的新文学新“惯例”。同时,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观念,人们常常会按这种观念去创造新的文学,或者把以往的非文学解读为文学、非经典阐释为经典。所以要历史地、具体地对待文学的含义。)解析:14.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属性就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
13、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其中,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属于审美范畴,是直接的;功利性、理性、认识性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隐含在深层,是间接的。无功利性指人的文学活动不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功利性指文学的社会影响作用。文学的无功利性是直接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是实现间接的功利性的手段。形象是文学特有的存在方式,是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理性指作品有其理性的思想,在文学中,理性是以特殊的形势存在的。文学是形象的,但在深层
14、又具有某种理性。这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的显现。情感性指作品中总充满了作家的喜怒哀乐等情感;认识性指作品包含着作者对笔下形象事物的思想认识。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性认识则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性、形象、情感等审美因素中包含着功利、理性与认识性等非审美的意识形态因素,因而具有审美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解析:15.恶劣的个性化。(南开大学 1 999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指的是用拙劣的细节描写手法,对偶然性的人物的空洞的非本质特征作不厌其烦的描写的一种流行的人物描写倾向。这是恩格
15、斯在批评自然主义文学时所使用的一个概念。)解析:16.你怎样理解文学形象的间接性?(首都师范大学 2。01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首先,文学不同于造型、表演艺术形式,它用语言塑造形象,是间接的,需要接受者想象完成,在想象中间接地形成对形象的完形和塑造。其次,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其中,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属于审美范畴,是直接的;功利性、理性、认识性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隐含在深层,是间接的。 形象是文学特有的存在方式,是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文学的直接的审美感性特征决定了文学直接的
16、是形象的,但在深层具有某种理性,即文学创作阅读及形象本身都可能与某种间接的或深层的理性考虑有关,这其实从另一侧面体现了文学形象的间接性。)解析:1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厦门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活动的发展,由经济因素最终决定,但会受到诸如政治、道德、哲学等因素的直接影响。因此文学活动的发展往往会和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相对于文学活动的发生问题,文学活动的发展问题更加复杂。文学伴随生产劳动而产生,并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但文学发展的进程也有特殊的情况,就是它的发展同经济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显得快些,有时显得慢些,有时
17、甚至同生产呈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体现:一种情况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的,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反而在文学艺术上领先,如18 世纪的德国和 19 世纪的俄国。实际上,不平衡关系只是说明了文学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方面,而这一关系的另一方面则是两者发展上的平衡关系,就是说,经济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会最终制约文学发展水平。18 世纪的德国、19 世纪的俄国虽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在文学与哲学上的成就又与当时各自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状况是适应
18、的。进一步说,不平衡与平衡两者共存于文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之中,从局部的情况,或者从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看,不平衡关系确实是存在的,但在总体的方面看,或者我们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来分析,那么文学发展的水平就在经济发展水平的曲线上左右摆动,二者之间总是大致平衡的。因此,物质生产或者说经济基础是文学发展中起“最终的支配作用”的东西。)解析:18.你怎样看待文学的审美性与娱乐性的关系?(四川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它们的共同点在于情感的愉悦,这里说的审美性指审美精神的陶冶净化(审美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而娱乐性重在情绪的宣泄、释放。娱乐性偏重于作品内容方面的接受
19、,如情感的宣泄和补偿所产生的愉快心情。审美能力则主要是对作品从内容到形式的把握和品析能力,由此产生的愉悦较多地属于精神层面方面,在精神愉悦过程中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因此,文学的审美功能与娱乐功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般来说,审美是较高层次的娱乐活动,需要一定的审美观照能力,以接受与理解作品的形式化美感为主;娱乐则是大众化、粗浅化的审美,较少受到审美准备和训练的限制,并以消除自身的紧张和疲劳为主。文学接受既可以使接受者享受到一般地精神自由的快乐,也能够使接受者形成更为敏锐和细腻的审美能力,丰富与提高自己的审美趣味,享受到特殊的形式美感与审美性愉悦。)解析:四、论述题(总题数:5
20、,分数:10.00)19.试论文艺的社会功能。(复旦大学 1995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艺的社会功能,以审美功能为主,另外包括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首先,审美功能是以培养和提高人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引导人们去追求高尚的审美理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塑造完美的人格气质作为自己的旨趣的。包括:(1)精神享受与愉悦感的获得。(2)情感的宣泄、补偿与升华。(3)认识空间的拓展。(4)人格境界的提高。(5)审美能力的提高。 其次,文学是认识的。文学作为审美形态,必然包含认识因素,虽然这种认识的表达,往往并不直接呈现于艺术形象世界中,但无可否认地却又总是
21、被归纳出来。人的思想感情,经过观察、体验、分析、研究,通过与文学作品中表达的自然世界发生各种“粘连”,从而实现对世界的认识。 教育功能是指文学作品影响人的思想,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生活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的作用。对于文学教育的重视,并不始于今天,孔子有“不学诗,无以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的说法,认为不管是出入应对,还是人格教育,诗经都是最适合,最适用的百科全书式的教材。柏拉图所建立的理想城邦是“禁止一切模仿性的诗进来”的,因为“这类诗对于听众的心灵是一种毒素”,这从另一个方面显示了文学艺术对人的重大
22、影响。伴随着文学教育的开展,对文学功能的论述,也很兴盛。不管是东方孔子的“兴、观、群、怨”说,还是西方贺拉斯的“寓教于乐”,都在文论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概括有关文学功能的论述,就是康德所说的“无目的性”和“合目的性”。 从以上可以看出,文学的功能是一个以审美属性为基础,所构成的多层次系统,而“文学的社会作用是整体地综合地产生的”。所以,在实际的阅读体验中,“无目的性”和“合目的性”不断互动,文学的各种功能在不同的平台上得以实现。据此,文学教育应该也应是一个以义学的审美属性为中心所形成的多层次互动的过程,加之文学作品的实际构成多样,受众的“期待视野”有差异,所以文学教育更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
23、个性化的色彩丰富的双向交流活动。这个活动中,以审美为核心,在文本和受众的任何一个结合点都存在着无限生发的可能性。)解析:20.举例论述在文学与“世界”的关系上。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的区别。(华中师范大学 2000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如果将高雅文学、通俗文学、探索文学与艾布拉姆斯所说的“世界”相比,可以发现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类型的属性。一般说来,高雅文学的特点是高雅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文学对“世界”是忠实的。这种忠实不仅表现在它按照“世界”的面目再现和表现“世界”,而且表现在它逼真地描写和刻画“世界”的面貌、形态、情状。通俗文学对“世界”是不忠实的,不论这个“世界”是客观
24、的、外在的、物理的“世界”,或者是主观的、内在的、心理的“世界”,它对于“世界”持一种超越的态度。通俗文学是一种富于理想的文学,它在社会理想、精神理想、审美理想的追求上与浪漫主义文学是一致的。它所建立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想象、充满梦魇、满足人们白日梦需要的“世界”。从文学史上看,高雅文学由于以揭示“世界”的真实为至上追求,竭力按照“世界”的固有样式再现和表现“世界”,所以它一般既不屈从于富于同情心的读者的善良本性和美好愿望,又不妥协于公众的传统道德,也不会因为遵从普遍推崇、认可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评判和流行时尚而牺牲、削弱自己对于“世界”的真实的独到的发现与揭示。通俗文学则不同,它宁愿牺牲“
25、世界”本身的真实性和复杂性,而尽可能满足读者的想象和梦魇的需要,满足读者愉悦耳目、实现愿望、宣泄感情的要求,它往往以人造的虚拟的“世界”来取悦读者。通俗文学不以“世界”为蓝本,不以真实见长,不拘泥于“世界”的本来图景,不认同“世界”的本真,它所虚拟的人造的“世界”是对人们生活的一种调剂、一种慰藉、一种陶醉,它甚至运用奇特的想象、隐幽的神秘和将感情推向极端,向理性主义的限制发出挑战。武侠小说中那些侠骨柔情、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英雄好汉,劝谕小说中那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言情小说中那些天下有情人经过种种磨难最终皆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都是牺牲“世界”本身的真实性和复杂性,而极尽虚拟之能事的
26、人造的梦幻的“世界”的表现。从这一点来看,说通俗文学是“逃避文学”或“脱离现实的文学”不是没道理的。当然,通俗文学对于“世界”采取一种超越态度并不是说它完全脱离了“世界”,而是说它对“世界”采取一种扬弃、改写、添加的态度,这主要表现在它对情节的制造和安排上。一般来说,其情节具有起伏跌宕、生动曲折、紧凑集中的美学原则,很少有高雅文学中的“闲笔”、“衬笔”,情节来自现实的“世界”,但并不等于现实的“世界”,是一种夸大的“世界”。)解析:21.试论审美的超越性。(厦门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保持审
27、美性质并不仅仅意味着超乎社会之上而升人纯审美之境,而可能同时意味着更充分和巧妙地体现社会属性。真正成功的文学作品,总是善于把隐秘的社会意图隐藏或渗透在审美诗意世界中,并赋予这种审美诗意世界以多重读解的可能性。文学的无功利性是直接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是实现间接的功利性的手段。从目的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不带有直接的功利目的,即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在文学活动中,无论作家还是读者,在创作或欣赏的状况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并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而只是获得审美体验,审美在其直接性上是无功利的。文学活动的功利性在于作家或读者的话语活动,文学
28、虽然与直接的功利目的无关,但间接地仍有深刻的社会功利性,显现为审美掌握世界这一深层目的。实际上,直接的无功利性正是为了达到间接的功利性。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的功利性在于,它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作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由于文学在其话语结构中显示了显示社会关系的丰富与深刻变化,因而间接地也体现掌握现实社会这一功利意图。)解析:22.结合具体作品论述文学中形象与理性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从方式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处处以形象感人,但也含有某种理性。形象是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
29、感性形态,它是文学的特有存在方式。而理性是由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所构成的思维过程,它通常被认为与形象方式相对。从审美意识形态角度看,文学仍然必须依赖理性。虽然无论作家创作还是读者欣赏都主要依赖形象,形象被置人文学、成为文学的直接存在方式,这本身就常常依赖于理性的力量。在创作中,理解时代的意识形态氛围,分析素材,构思主题、情节、人物关系,预测读者反应和批评界态度等,常是掺杂在作者的理性过程中的。更进一步讲,文学的艺术形象本身就蕴含着某种理性。艺术形象充满了活生生的感性直觉,这表面看来超越于理性过程之上,但实际上可能把人导引或提升导一个通常感性和理性都无法达到的至高境界。例如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
30、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达出诗人有关归隐田园的理性意图。然而,这种理性意图却不是由哲学推理方式而是通过活生生的形象描绘去实现的。诗人的归隐田园的理性意图往往隐藏在活的形象的审美直觉中。可见,文学直接的是形象的,但在深层又具有理性,文学创作、阅读以及形象本身都可能与某种简单的或深层的理性考虑有关。)解析:23.结合具体作品论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北京师范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状况
31、。(1)文学的无功利性是直接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是实现间接功利性的手段。例如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诗人把自己的满腔愁绪都灌注到赏秋过程中,这意味着原有的带有现实功利色彩的愁怀被暂时地稀释或化解了,变成了无功利的个人的触景生情。不过,这种无功利的触景生情实际上在深层也有着功利性目的,即个人的失意被提升到中国文人的一种普遍的精神高度。(2)形象是文学的特有存在方式,是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理性指作品有其理性的思想,在文学中,理性是以特殊的形势存在的。文学是形象的,但在深层又具有某种理性。这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的显现。例如陶渊明的饮酒
3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达出诗人有关归隐田园的理性意图。然而,这种理性意图却不是由哲学推理方式而是通过活生生的形象描绘去实现的。诗人的归隐田园的理性意图往往隐藏在活的形象的审美直觉中。(3)情感性指作品中总充满了作家的喜怒哀乐情感;认识指作品包含着作者对笔下形象事物的思想认识。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性认识则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例如巴黎圣母院中的一些人物形象,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情感评价,例如卡西莫多的外丑内美,主教的外善内恶等。而这些人物也表达客观理智认识,是可以被归纳出来的,如雨果本人所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性、形象、情感等审美因素中包含着功利、理性与认识等非审美的意识形态因素,因而具有审美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