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党湾镇初级中学九年级11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3分) “生活像花一样 ”大型公益活动日前启动,历时超过两个月左右。 市政府努力挖掘隐藏在街巷里弄的养花能手,给他们提供展示亮相, 还联合市民学校举办定期社区花友会,开展园艺知识讲座。 答案: 删去 “超过 ”或 “左右 ” 加 “亮相 ”后加 “的机会 ”或 “的平台 ”“的舞台 ”等 将 “定期 ”和 “举办 ”位置调换。 选择题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亵 渎 ( d) 扒 窃( p) 恪 尽职守( k) B 佯 装( yn
2、g)装 ( jng) 面面相 觑 ( q) C 嗔 视( chn) 提 防 (t)锲 而不舍( qi) D 栈 桥( zhn) 诓 骗( kung)吹毛求 疵 ( z) 答案: A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3分 ) A消逝消声匿迹范畴更胜一筹 B桑梓莘莘学子寒暄喧宾夺主 C对峙恃才放旷证明旁证博引 D真谛根深蒂固表彰相得益章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央政府对建设珠港澳大桥一直持积极的态度,但需要经过 郑重 的科学论证。 B 2010年 1月 12日 16时 53分,海地发生了自 1770年以来最严重的大地震,这个西半球最贫穷的国家遭受了 空前绝后
3、的打击。 C他竟然 忘乎所以 ,以出卖救命恩人来牟取自己的蝇头小利。 D人生在世,应当有美好的追求,如果万事只想着 凑合 一下就好,何谈光明的未来? 答案: D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是的,春已把她微凉的气息散到天宇四周。 _。笨拙的雕在一颗广玉兰的枝头上徘徊了许久,继而乘春风之势腾空而起,遨游于苍穹之间,须仰面才可以看得见。 公园里,翠绿的热带鱼与橙红的蜜蜂,不紧不慢地游着,是云野?是海里?不管他! 澄清蔚蓝的天空里,一架银色的飞机如北归的雁,悠悠地划出一道弧线,逶迤在天 际。 于是冬日的乌云只好怏怏地离去,变得缥缥缈缈起来。 乳白的薄烟散漫开来,轻盈地溶入了苍穹
4、,于是风筝们更见得分明而且活泼了。 A B C D 答案: A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夸张将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描绘得生动形象。 B夏日骤雨初歇,无论马路上有多少灰尘和落叶,积水依然澄清,清晰地映出了明净的天空,冉冉的云和摇动的树枝。 C越来越多的人直击 “躲猫猫 ”事件,大家在质问:看守所的监控设备为什么长时间失控,国家每年拨的经费哪里去了,事情发生后,为什么管理人员不去查找原因? D上海市政府对世博会的安保工作提出了: “高效能、快反应、零事故 ”的要求。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哈欠声声 当你较长
5、时间工作,疲惫不堪;或者挑灯夜读,睡意袭来,你会不由自主地做出以下动作:两只眼睛眯成一条缝,嘴巴张得很大,身体往后仰,深深吸一口气,并发出持续哈气的声音 不用猜,这是谁都有过的体验 打哈欠。打哈欠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非主观意志所能控制得了。美国马兰里大学生理学家普罗文和贝宁格研究打哈欠时发现,哈欠源于大脑中的 “哈欠中枢 ”。当一个人受到劳累、觉醒和睡意等因素的刺激时,激发相关分子大量分泌,进而引起 “哈欠中枢 ”兴奋,随即向人体肌肉发出 “指令 ”,有关的肌肉严格遵照 “指令 ”运动,于是,一个哈欠诞生了。 正因为打哈欠需要面部的肌肉运动来完成,如果你感觉某种场合或时刻不宜打哈欠,可以通过
6、有意识地咬紧牙关来抑制。不过,打呵欠的过程运行得不顺畅,会让你觉得很不舒服。一个哈欠的持续时间虽然很短暂,大约 6秒钟左右,但其生理作用却是显著的。在这期间人闭目塞听,全身神经、肌肉完全松弛,你便能在生理与心理上得到一次很好的休息,其效果胜过镇静剂。 另外,科学家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温和的人更容易打哈欠。探究人员对一批志愿者分别进行了测试,方法是给受试者播放各种频频打哈欠的人的录像以及催眠的乐曲,观察哪些受试者容易打哈 欠,哪些人无动于衷,再对他们进行心理测试。结果显示,不打哈欠的人往往心肠硬、近乎冷酷,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相反,那些容易打哈欠的人大多善良、敏感、容易动情,很容易博得别
7、人的好感。 一群人在一起,其中有一个人打哈欠,周围的人也会跟着打起哈欠来。这种现象暗示:难道打哈欠有传染性?确实如此,打哈欠的确能传染。一些科学家通过磁共振成像的手段,对大脑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打哈欠时的脑部活动区与表示同情心的脑活动区域一致。换句话说,打哈欠的 “传染 ”现象,可能代表了一种无意识的 “心智模仿 ”。瑞士一位科学家设计制作了一 种特殊的半身人头塑像,特殊之处在于这个人一直在甜甜地打着哈欠,给你一幅困乏欲睡的摸样。失眠者只要看着这个头像,不一会儿就会打起哈欠,然后进入梦乡。这种头像因能传染哈欠,发挥催眠作用,故称之为 “安眠像 ”。 打哈欠看上去虽不雅,却是人体的一种自我
8、保护反应。每打一次哈欠,必有深沉悠长的吸气,有利于更多的氧气进入肺部到达血液。另外,打哈欠时,可驱动携氧的血液流向大脑,提升用脑效率,对脑力劳动者尤为有益。 【小题 1】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在文中的指代意思( 4分) 你便能在生理与心理上得到一次很好的休息, 其 效果胜过镇静 剂。 确实如 此 ,打哈欠的确能传染。 【小题 2】根据本文内容,给 “打哈欠 ”下一个科学定义。( 3分) 【小题 3】打哈欠对人有哪些好处?请根据文意分点回答。( 3分) 【小题 4】第三段中写 “探究人员对一批志愿者分别进行了测试 ”,第四段中写“瑞士一位科学家设计制作了一种特殊的半身人头塑像 ”,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9、?( 4分) 答案: 【小题 1】 打哈欠 一个人打哈欠,周围的人跟着打起哈欠。(打哈欠的 “传染现象) 【小题 1】打哈欠是人受到劳累等因素刺激,激发相关分子大量分泌,引起 “哈欠中枢 ”兴奋,有关肌肉受其 “指令 ”而运动的 生理现象。 【小题 1】能使生理与心理上得到休息;有利于更多的氧气进入肺部到达血液;提升用脑效率。 【小题 1】说明温和的人更容易打哈欠:说明打哈欠的确能传染(打哈欠代表了一种无意识的 “心智模仿 ”)。 【小题 1】本题考查筛选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加点词语的前后文来筛选加点词语的指代内容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对 “下定义 ”这种说明方法的运用能力。根据 “第一
10、段 ”的内容来给 “打哈欠 ”下定义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内容逐一分点概括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表达效果。一般方法为:说明方法 +说明对象的特征。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对玉米的温软记忆 不经意间,心底就会涌起丝丝柔情。为爱,还是为爱。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 今夜,我谈情说爱,但不关乎爱情。我想唠叨的是对玉米的温软记忆。 故乡的玉米天生丽质。金黄的色泽,光亮的质感,生动了乡间岁月。八、九月间,正是玉米的丰收季节,童年的我提着竹篮钻进了玉米地。一棵棵玉米风姿绰约,翠绿的衣衫在风中沙沙作响,红棕色的穗子轻舞飞扬,排排挺立如模特女郎
11、。我则成了选美的裁判。我热衷的是杨 贵妃式的美,谁最丰满,我就选谁。我喜悦地做着选、掰、装的动作,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刽子手。 经过我的精心挑选,竹篮里静卧了一篮睡美人。我高兴地提着它们回家,剥去翠绿的外衣,捋去细长的穗子,露出饱满的躯体。有时,那甜蜜的米粒里还会藏着可爱的小虫,在洞穴里探头探脑。这可是甜蜜的陷阱。见到它们,我往往用菜刀将那一块削去,然后用清水洗净,倒进装满水的铁锅里烘煮。不到一个小时,玉米的浓香就会弥漫整个房间,接下来,全家人开始享用。刚出锅的玉米烫手,小孩子都用干净的毛巾包住一头吃。不久,玉米的温度降了许多,拿在手里特温 暖、柔软。太嫩的玉米水份多,甜甜的,软软的。牙齿没长好
12、的小孩喜欢啃,牙齿快掉光的老人乐意吃。其实,那成熟的玉米才更有滋味,更有嚼头。 少年的我在外地读书,很少归家,往往节假日才回来一趟。年年暑假回家,首先迎接我的便是笑嘻嘻的玉米。可是,我因长期在清淡的校园生活,肠胃已不习惯吸收这高营养的美食。第一天回去,刚吃了一个玉米就开始腹疼,我不敢再吃。父亲赶忙从医院拿来酵母片,吩咐我吃下。接连好多天,我都不敢尝一口那香喷喷的玉米。母亲眼睁睁地看见玉米被干光,而我却未能尝一口,心底里难受,就劝我再试试。说哪会那么巧 ,一吃就肚子疼呢。在母亲的一再劝说下,我便折了半个玉米吃。还没吃干净,肚子就疼起来,而且还疼得厉害。母亲焦急地说: “怎么这样灵验呢?就吃半个都
13、不行。 ”“就是你一个劲让她吃,她说了不吃,你还叫她吃。这下可好。 ”父亲厉声呵斥着母亲,然后又急冲冲去医院拿酵母片。我目睹这种情景,两行温软的液体立刻从眼眶溢出。母亲见了连忙问: “怎么这么疼呢? ”我流泪笑着说: “并不是很疼的。 ”其实我想说这是幸福的泪,可我说不出口。 后来,我这娇气的肠胃逐渐适应了,不知不觉又能吃了,母亲的心才得到满足。 如今,每次见到玉米,我都 会想起它带给我的暖暖的、软软的感觉。 【小题 1】第二段说, “我想唠叨的是对玉米的温软记忆 ”,我对玉米的 “温软记忆 ”具体有哪些呢?请根据文意分点概括回答。( 6分) 【小题 2】联系上下文,指出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
14、文中的具体内容。( 2 分) 故乡的玉米 天生丽质 。 我热衷的是 杨贵妃的美 。 【小题 3】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4分) 金黄的色泽,光亮的质感,生动了乡间岁月。 经过我的精心挑选,竹篮里静卧了一篮睡美人。 【小题 4】第五段说: “其实我想说这是幸福的泪,可我说不出口。 ”请根据文意分 析其中的原因。( 4分) 答案: 【小题 1】一是丰收季节里玉米独特而美丽的色彩与形状。二是 “我 ”选摘玉米和家人享用的情景。三是父母对 “我 ”吃不了玉米的纠结。 【小题 1】 色泽金黄,质感光亮 丰满 【小题 1】 从色彩和质感上写出了玉米的魅力品质,表现了玉米丰收给乡间带来
15、的快乐与繁荣的景象。 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玉米的美丽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玉米的喜爱之情。( 4分。内容 2分;情感 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小题 1】母亲为自己好意劝我吃玉米却引起我腹痛而内疚,父亲则为我两次赶到医院取 药,并且因此呵斥母亲;体现出父母对我深沉的疼爱,使我感到极大的幸福,这种感情太过浓郁,使我感到任何语言都是多余甚至是矫情的。( 4分。内容 2分,感情 2分,意思符合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内容逐一分点概括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加点词语的语境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联系前后文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赏析
16、文章精妙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的一般方法为:方法 +效果 +情感,在分析效果和情感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才行。 【小题 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中语句内涵的能力。根据文中 “父母 ”对 “我 ”的表现来 分析其中的原因即可。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新城王大司马霁宇镇北边时,常使匠人铸一大杆刀,阔盈尺,重百钧,每按边,辄使四人扛之。卤簿所止,则置地上,故令北人捉之,力撼不可少动。司马阴以桐木依样为刀,宽狭大小无异,贴以银箔,时于马上舞动,诸部落望见,无不震悚。又于边外埋苇薄为界,横斜十余里,状若藩篱,扬言曰: “此吾长城也。 ”北兵至,悉拔而火之,司马又置之。既而三火,乃以炮石伏机其下,
17、北兵焚薄,药石尽发,死伤甚众。既遁去,司马设薄如前,北兵遥望皆却走,以故帖服若神。后司马既老乞骸归,塞上复警,召 再起,司马时年八十有三,力疾陛辞。上慰之曰: “但烦卿卧治耳。 ”于是司马复至边,每至处,辄卧幛中。北人闻司马至,皆不信,因假议和,将验真伪,启帘见司马坦卧,皆望榻伏拜,挢(伸出)舌而退。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新城王大司马霁宇 镇 北边时(镇守) B每 按 边,辄使四人扛之(按照) C北兵至,悉拔而 火 之(用火烧) D司马 阴 以桐木依样为刀(暗中)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乃 以 炮石伏机其下 以
18、君为长者 B北兵至,悉拔 而 火之狼亦黠矣, 而 顷刻两毙 C时 于 马上舞动仓鹰击 于 殿上 D又于边外埋苇薄 为 界宫中府中,俱 为 一体 【小题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上慰之曰: “但烦卿卧治耳。 ” 启帘见司马坦卧,皆望榻伏拜,挢舌而退。 【小题 4】结合文中材料,对王霁宇这一人物作简要评价( 4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AC 【小题 1】 皇上安慰他说: “只是烦劳你躺卧着管理罢了。 ” 北人掀起帘子,看到王司马悠闲地躺着,(于是)都望着他的卧榻跪拜,伸伸舌头退下。 【小题 1】王司马借用真假大杆刀震慑北人,设置苇帘边境伏击北人,八十 三岁高
19、龄重回边疆,这表明王司马是一个勇武刚毅、足智多谋、热爱国家、为国分忧的将领。(结合文中材料分析归纳给 2分; “勇武刚毅、足智多谋、热爱国家、为国分忧 ”答出其中两点给 2分。) 【小题 1】本题考查对加点词语的理解能力。 B每按边,辄使四人扛之(巡视) 【小题 1】本题考查对加点词语的理解能力。 A项中的 “以 ”都为 “把 ”的意思, C项中的 “于 ”都为 “在 ”的意思。 【小题 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 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章对 “王霁宇 ”的具体描写来分析该人物形象即可。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
20、诗,完成两小题。 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小题 1】诗歌写了一个怎样的野步者形象?( 2分) 【小题 2】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是本诗的一大特点,请结合三、四两句作简要赏析( 3分) 答案: 【小题 1】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 【小题 1】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 “烂醉 ”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 【小题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根据诗歌的内容来分析 “野步者 ”的形象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
21、诗句时的一般方法为:揭示手法 +分析表达作用 (句意 +文意 +主旨情感 ) ,在分析效果时结合诗歌的内容即可。 语言表达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 3分) 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 “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 ”他嬉皮笑脸地回答: “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如果你是公交车上的乘客,请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答案:示例:雷锋挤的是时间,钻的是技 术;而你挤的是车子,钻的是空子。 (请你把钻劲、挤劲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不要用它来损人利己。) 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 (句序合理,语意贯通;可以增删和调换词语
22、,但不得改变原意 )(3分 ) 在挑选阅读物的时候,掌握识别什么不应该读的艺术就成了至为重要的事情。 作家们就局限于时髦和流行观念的狭窄圈子里。 人们总是在阅读最新的,而不是所有时代中最好的作品。 答案:因为人们总是在阅读最新的,而不是所有时代中最好的作品,所以作家们就局限于时髦和流行观念的狭窄圈子里,因此,在挑选阅读物的时候,掌握识别什么不应该读的艺术就成了至为重要的事情。 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20个字, 3分) 本报讯 老人名叫张忠泉。当天记者接到报料赶到盐城慈善会时,张忠泉正在办理捐赠的相关手续。从老人断断续续的叙述中,记者了解到,张忠泉是原盐城市一建公司的退休工人,今
23、年已经 83岁,临近退休的时候入了党。老人一生积善行德,经常把有限的积蓄捐赠给希望工程、残疾人和一些要帮助的人。也正因为如此,十几年前,家人与他反目,不再相认。退休后,老人常在汽车站一带踏三轮车,卖饮料、苍蝇拍、蚊香盘之类东西,并不停地捡破烂。在盐城市慈善会,张忠泉老人签订了捐赠协议,协议明确这笔钱主要用与救灾,其中,老人特别强调,有 1000 元作为特别党费,请慈善会代交给组织。张忠泉老人说,这 10万元中,有一部分是自己的退休工资,还有一部分是他几年间靠捡破烂卖废品得来的。为了积攒这 10 万元钱,老人没买过衣服,现在身上的衣服、手套、鞋子都是捡来的,吃的也很简单,只要不饿就行。 答案:八旬捡破烂老翁捐出 10万元积蓄救灾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小题 1】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小题 2】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小题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 【小题 4】酒困路长惟欲睡, 。(苏轼浣溪沙) 答案:略 作文 凝聚亲情才会有幸福的家庭,凝聚友情才会有温馨的集体,凝聚爱心才会有和谐的社会,凝聚智慧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实现理想 请以 “凝聚 ”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 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按中考评分标准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