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 2012届湖南省武冈三中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请用一句话简洁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分) 9月 18日,中国海监巡航编队 (中国海监 50、 66、 75、 83、 51、 15、 26、 27、46、 49船 )加强了对钓鱼岛海域的巡航监视。期间,国家海洋局中国海监总队还应有关方面要求,派船协同渔政船开展有关执法活动。 在中国海监巡航编队巡航期间,日本海上保安厅 6艘巡视船、 3架飞机对我海监编队进行干扰。中国海监编队向其严正申明我国政府的立场,宣示主权。 答案:中国海监巡航编队加强了对钓鱼岛海域的巡航监视 试题分析:分析短文主体对象和主体事
2、件:中国海监巡航编队,巡航钓鱼岛。其实这是一则新闻,在第一段中找到导语的关键句即可。 考点:概括内容 点评:本题不难,材料短小,叙述简洁清楚,易于概括。对于新闻,概括内容,抓住主要对象和事件主干就行,如果有导语,就引用导语中的关键一句话。概括内容,就是把具体的描述性文字去掉,什么对象,什么活动,概括出来即可,不要分述,不要评价。 综合实践:我也作点诗词研究( 6分) 古人云: “腹有诗书气自华。 ”研究积累千古传诵的诗词佳句,可 以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 那么,在 “唐诗宋词中的 ”的综合性学习中 ,你确定的研究专题是什么 你拟定了怎样的研究步骤 你收集积累了哪些感兴趣的诗词佳句 你的研究结果如
3、何呢 请你展示一下吧 ! 【小题 1】你确定的研究专题是什么 ( 2分) 研究专题 【小题 2】请按步骤写出你的研究方案 (写出最主要的步骤 ,不少于三步 )。要求 :步骤具体 ,思路清晰 ,具有操作的连续性和可行性 ,语言通顺、简明。( 3分) 第一步 : 第二步 : 第三步 : 【小题 3】写出你收集到的与你的研究专题相对应的佳句。( 1分) 答案: 【小题 1】唐诗宋词中的月亮 (唐诗宋词中的爱国情、唐诗宋词中的爱情 )。 【小题 2】(第一步:小组分工收集唐诗宋词中与月亮有关的诗词。第二步:查找资料,分析鉴赏咏月诗句。第三步:小组交流,写出探究报告。 【小题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小题 1】 试题分析:唐诗宋词中所表现的主题,是很多的,可选择自己熟悉的拟题。 考点:对唐诗宋词的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唐诗宋诗中可拟的主题很多。语文学习中,此类的活动还是很有意义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小题 2】 试题 分析: “按步骤 ”,要注意研究所进行的活动的先后顺序,不可颠倒,看清要求。 考点:实践活动方案拟作 点评:本题不难,要求不高,学生写出大致写出三个有先后次序的步骤即可。此类活动的步骤不外乎三个步骤:收集、整理、研究(作出报告),如果细划,研究又要细分为讨论、映证,补充材料、总结等步骤。 【小
5、题 3】 试题分析:所写佳句要与本研究主题有关。 “佳句 ”,写得精彩的句子,当然要在唐诗宋词的范围内。 考点:古诗名句识记。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记的唐诗宋词中的名句还是比较多的。此题拟题甚好,将学习唐诗宋词,对古诗知识的了解 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是对学生知识与能力双考查。 中考临近了,小明却还在看电视。这时妈妈走过来,生气地说: “马上要中考了,你居然还在看电视? ”小明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说,才可能不让妈妈生气?( ) A我都长大了!这事不用你管! B妈妈,你别生气,只看一会儿,让我休息休息。 C难道你就只会批评我吗?你有时还看通宵呢! D看一会儿电视你就说,你就不能让我休息一下吗
6、? 答案: B 试题分析: ACD三句是对妈妈的埋怨与质问,是不合适的,只要 B句即有对妈妈的理解劝说,又说明了自己电视的原因,语气上对妈妈是尊重的。 考点:口语表达 点评:本题容易,学生易于判断选项。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口语更是在人际关系更是重要。口语表达,要注意四点,一是要说清楚,准确表达说话者的意思,起到交际的作用,二是要简洁,快捷地表达所传递的信息,三是要注意彼此的身份和说话的场合,不影响彼此的关系,四是要用口语,而不能过多地用书面语。 选择题 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的一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怨天尤人不仅是一种懦弱, 。 , ,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者并不是一个一帆风顺 的幸运
7、儿,必然要经历各种痛苦和挑战,而战胜一切困难的人首先必须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前提就是反省自身。 不但掩盖了自己不能面对的现实 更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还留下了将来可能重蹈覆辙的隐患 而不客观地责怪他人还会衍生出新的矛盾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文段前后句子中的 “关联词 ”,比如文段首句中有 “不仅 ”一词,它与 “还 ”“更 ”之类的关联词搭配,表示句子之间递进的关系。再注意一下前提句和供选句中有没有词语之间意义上的关联,比如文段的首句中 “懦弱 ”和 句中的 “不成熟 ”之间就有意义上的关联。 考点:语言逻辑关系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答此类排序题,首先要搞清几个句子的关系
8、,比如哪是总写句,哪是分写句,哪是表示前提,哪是表示结果,句与句之间有没有时间或空间或逻辑上的先后承接关系,观察有没有相关的提示顺序的词语(关联词),比如本题中 “不仅 ”“更 ”“还 ”“不但 ”“而 ”,要思考这些关联词之间的搭配关系。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小说是一种文学作品,它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B秋水选自庄子,成语 “望洋兴叹 ”就出自本文。 C扁鹊见蔡桓公告诉我们大与小、多与少是相对的。 D愚公移山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 答案: C 试题分析:扁鹊见蔡桓公讲的道理是,不要害怕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而接受别人的批评。 考点:文学知识判断。 点评:本题不
9、难, C项容易判断,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学习这些名篇名文,不仅要了解其内容,更要理解其表达的思想,通过阅读接受其讲的道理,阅读时要多思考文章的深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天气慢慢炎热起来了,同学们切忌不要下河游泳。 B从学雷锋活动中,让我们更进一步理解了雷锋精 神的实质。 C长沙市正在修建地铁,地铁开通之后,将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 D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预测,到 2020年中国废弃手机数量将比 2007年增长大约 7倍左右。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句中 “切忌不要 ”冲突, “切忌 ”已经包含 “不要 ”的意思,就把 “不要 ”删去; B句中 “从 中,让 ”
10、 无主句,把 “让 ”删去; D句 “倍左右 ”有词不当, “倍 ”不能用 “左右 ”,删去 “左右 ”。 考点:病句判断。 点评:本题有难度,选项中有的病句不好判断。判断病句,先可找句子主干(主谓宾),看是不是有残缺或搭配不当的问题,然后再看句子中的一些词语,是不是有 “意义错误 ”“相互矛盾冲突 ”“词序不当 ”“情感或语体色彩不对 ”等问题。平时学习对病句的类型要总结归纳,把握特点,加强记忆。 下面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到这个份上 ,遣词造句都不重要了 ,一切妙手偶得、无处不妥贴、无处不耐人寻味 ,读者会陪你哭陪你笑。 B闻着路边那沁人心脾的花香,我顿时觉得神清气爽。
11、 C就你这点小本事还敢在专家面前班门弄斧,也不怕贻笑大方。 D初中生活快结束了,同学们依依不舍,期待着能在新的校园再次相逢,共享天伦之乐。 答案: D 试题分析: D项中的 “天伦之乐 ”,是指亲人之间团聚的欢乐,形容家庭之乐,指家人之间的乐趣,不适用于校园生活。 考点:成语辨识。 点评:本题容易,皆是常用成语。成语使用正误的判断,要注意三点,一是意义,二是感情色彩,三是适用对象,这三点是相辅相成的,解答此类题时,先要了解句子的意思和语境,然后要了解成语的这三个特点,再作判断。 下列各句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 项是( ) A捶炼框骗慨叹锲而不舍 B无垠淅沥荒诞旁逸斜出 C璀灿葱茏无稽前仆后继
12、 D典籍磨砺流连浮想联篇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中 “捶 ”为 “锤 ”,锻打的意思,所以是 “金 ”字旁; “框 ”为 “诓 ”,用语言欺骗,所以是 “言 ”字旁; C 项中 “灿 ”为 “璨 ”,此词本字是 “璨 ”, “灿 ”为误写;D项中的 “篇 ”为 “翩 ”,本指鸟飞的样子,词语中是形容很多想象涌现。 考点:错别字判断。 点评:本题有难度, C项学生判断不出错误。汉字中有非常多的形声字,即一个字由表示意义的 “形 ”和表示读音的 “声旁 ”组成,像 “诓 ”字, “言 ”是声旁, “匡 ”是形旁(形,指的是意义,而不是外形)。掌握这个形声字的这具特点,再结合词义,便可判断形声
13、字中的错别字。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坦荡如砥( d)恹恹欲睡( yn)湛凉( zhn) 矜持( jn) B揠苗助长( yn)惴惴不安( zhu) 婆娑( sh) 秀颀( q) C澎湃( png bi)馨香( xn)楠木( ln) 甬道( yng) D春意盎然( ng)狡黠( xi)韶华( sho)禀赋( bn)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中 “揠 ”读 y, “娑 ”读 su, C项中 “湃 ”读 pi, “楠 ”读 nn, D项中 “禀 ”读 bng。 考点:汉音判断。 点评:本题有难度,不细心易错,其中有的字音难辨识,如 “湃 ”“楠 ”“禀 ”等。识字读音
14、,是最基本的语文能力,要加强训练。字音拼读错误,原因有二,一是识字功夫不过关,将字读错,二是拼音不过关,把拼音搞错。解决的办法是,平时学习里读准字音,加强记忆。做题时注意拼音易错处,比如 “b”与 “”“p”、 “n”与 “l”、 “x”与 “q”以及平舌与翘舌前鼻音与后鼻音等。 现代文阅读 (一)兄 弟( 8分) 春旺和福生是兄弟,春旺是 哥,福生是弟。 春旺不大喜欢福生,因为他一直觉得爹娘偏心,对福生好。小时候村里家家都不宽裕,偶尔有了好吃的,爹娘总是由着福生吃,还反复对春旺说: “你是哥,多让着弟弟。 ”春旺二十岁的时候,爹娘叫他把福生带去打工,春旺心里不情愿,可拗不过爹娘,还是把福生带
15、了出来,不过春旺告诉福生,自己所在的城东工地不要人了,把福生介绍到了城西工地,那个工地有他们村里的大牛。春旺让福生有事找大牛,别往自己的工地跑。大半年了,兄弟俩就见了两次面,每次见面福生总告诉春旺,他在公司很好,让春旺不要担心。 中秋节到了,春旺的工地活儿多, 没有放假,但发了月饼,一共四个,四个品种。春旺拿起一个最贵的肉馅儿月饼,喜滋滋的。他闻了闻,口水差点儿流出来。他忍不住三口就吃掉了这个月饼。因为吃得快,他没吃出月饼的滋味,只是觉得特别好吃。春旺想自己是哥,过节还是该去看看福生。 吃过晚饭,春旺就出了工棚。春旺想自己不能空手去见福生,得带月饼,一个就行。春旺挑了一个最便宜的盐椒月饼,然后
16、往城西走去。 半路上,春旺遇到了福生。春旺问: “你去哪里? ”福生说: “哥,我正准备去你那儿,在这里遇到你就太好了! ”福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月饼说: “哥,这是我们公司发的月饼,给 你一个尝尝! ”春旺一看,正是刚吃过的那种很好吃的肉馅儿月饼,他说: “福生啊,哥也发了月饼,也给你带了一个! ”说着从口袋里掏出那个盐椒月饼,一把塞给了福生。福生捏着春旺给他的月饼,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春旺和福生在街道找了个地方坐下来。春旺抬起头看看天上的月亮,福生也抬起头看看天上的月亮。春旺说: “爹娘也在看月亮吧? ”福生说: “肯定在看!他们肯定很想我们! ”春旺说: “吃月饼吧。 ”福生说: “好
17、,吃月饼吧。 ”春旺随口问: “好吃吗? ”福生说: “好吃。 ”福生也问: “哥,好吃吗? ”春旺说: “好吃,真好吃! ”春旺这回可 吃出味儿了,他吃得很香。他看到福生像自己一样,也吃得很香,不免尴尬地笑了一下。春旺等福生吃完月饼就说: “回去吧,太累了,明天还得干活。 ”福生点头说: “回吧,明天还得干活呢! ” 三天后,大牛来找春旺,说要跟他借点钱,给他上大学的儿子买电脑。尽管春旺不情愿,可是自己才发了工资,况且大牛是村里人,不借说不过去,只得把工资借给了大牛。大牛接过钱,兴奋地说: “太谢谢了!我知道你们哥俩都是好人!前几天中秋,公司什么都没发,福生去超市花十块钱买了两个肉馅儿的月饼
18、,非要送我一个。 ”春旺听得愣住了。 送走大牛,春旺走到一边, 捂着脸留下了眼泪 两天后,福生进了春旺所在的工地,住进了春旺的工棚,福生的床挨着春旺的床。睡觉,两人顶着头,挨得很近很近。 (选自中学时代 2011年第 4期,有删改) 【小题 1】用一句话概括哪件事使春旺对福生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 2分) 【小题 2】春旺把福生介绍到城西工地,这对下面的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结合具体情节回答。 ( 2分) 【小题 3】 从下面句中加点动词中任选一个分析其表达效果。( 2分) (春旺)说着就从口袋里掏出那两个盐椒月饼,一把塞给了福生,福生捏着春旺给他的月饼,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小题 4】
19、请展开想像,根据要求填空。( 2分) 要求:( 1)填写一个描写福生动作的句子;( 2)填写一个描写福生神态的词语。 半路上,春旺遇到了福生。 ( 1) 。春旺问: “你去哪里? ”福生说: “哥,我正准备去你那儿,在这里遇到你就太好了! ”福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月饼 ( 2) 地说: “哥,这是我们公司发的月饼,给你一个尝尝! ”春旺一看,正是刚吃过的那种很好吃的肉馅儿月饼,心中一喜。他说: “福生啊,哥也发了月饼 ,也给你带了一个! ” 答案: 【小题 1】春旺得知福生特意买月饼送给他。 【小题 2】暗示兄弟俩对彼此在外打工的情况不怎么了解,为下文兄弟俩互送月饼的情节做铺垫,与福生搬进春旺的
20、工棚照应,引出人物大牛及大牛告知春旺福生送月饼的真相。 【小题 3】 “塞 ”表现了春旺想用自己的热情掩饰自己的私心;或: “捏 ”表现了福生感受到春旺情谊时的欣喜和对兄弟情谊的珍惜。 【小题 4】答案:只要与上下文情节吻合就可。参考示例:( 1)福生迈着大步匆匆赶路 ( 2)兴奋 【小题 1】 试题分析:文章一开始就写 “春旺不大喜欢福生 ”,先铺垫,后来 大牛的话道出了福生送月饼给春旺的实情。 “用一句话根据 ”,要说到两个人,要说到事件,语言要简练。 考点:对文章细节的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分析文中有关细节便可作答。阅读此类文章,要注意前后情节的关联,一般来说,文章前面在情节上都有所铺
21、垫,欲言又止,文后肯定有照应的内容,阅读时要读前思后,读后忆前,这样对文章的内容就有整体的把握,了解文章写什么。 【小题 2】 试题分析:阅读下文,下文写到兄弟俩在工地打工见面互送月饼,所以 “春旺把福生介绍到城西工地 ”此句为下文作了铺垫。 考点:对文章内容前后照应的了解。 点评: 本题不难,文章内容上前后照应是很明显的。事件叙述得清楚,就要将事件前后相关情节的联系写清楚,阅读时,要思考前后情节的关联性,思考这种写法的好处,给自己的写作提供借鉴。 【小题 3】 试题分析:福生先送月饼给春旺,春旺才送月饼给福生的,见春旺不是主动的,心里是舍不得的,但又不愿意让春旺看出来,所以用 “塞 ”这个让
22、对方明显感觉到热情的动作,而春旺还是激动的,对月饼代表的兄弟情谊很珍惜,所以是 “捏 ”着月饼。 考点:人物细节描写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不太容易从人物的动作描写理解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但本题拟题还是不错的, 让学生了解到写人物就是要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提醒学生分析人物要从细节着手。 【小题 4】 试题分析:注意前后句 “春旺遇到了福生 ”“春旺问 ” ,说明福生并没有主动,所以福生的动作不能指向春旺,比如 “跑上去 ”“拥抱 ”等都不符合情节,应该是福生径自要做着什么。而福生最终表现出兄弟友情,春旺自然是很激动的。 考点:本题有点难度,难在学生对福生的性格不太了解,会写福
23、生主动向春旺发出某一动作。人物的动作行为是人物心理和性格的表现,阅读中,要通过人物动作行为来分析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写作时,一样通定人物 的动作行为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点评: 宁静是一种生产力( 9分)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 “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这句话颇有意味,意思是指大家都在忙碌的事情,你能够悠闲地对待它,才会有时间、有心思去满足自己的闲情逸趣。 别人忙碌追逐的,你不追赶,别人置之不理的,你用心去体会。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发现什么呢?发现一种生活方式,发现生命的质量。菜根谭里说: “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平气和者百福自集。 ”讲的是同样的道理。 宁静有时也是一种
24、生产力。一个人能够平心静气,就能够获得一种智 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 我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一位木匠把手表掉在半人高的刨花里,让众多徒弟去找,大家乱哄哄地找,怎么也找不着。后来他的儿子独自在夜里静静地听手表走动的响声,终于找到那块手表。事情很简单,道理却很深刻。想想看,宁静难道不是一种生产力吗? 庄子中说: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天地万物是可以映照在我们心中的,前提是心要安静。喧嚣的小溪把碎沫拍打在山崖上的时候,澎湃的大海把浪花摔打在沙滩上的时候,它能照见世界吗?它什么也看不见。 一个人的心里有 太多欲望,过分在意他人的赞誉和诽谤之语,这颗心
25、就会像喧嚣的小溪碎沫和澎湃的大海浪花,鼓动着,躁动着,这样的人能静下来吗?如果不能拥有一份宁静,不能拥有一种闲适,我们能看见生命的本真吗? 安静下来,在中国人本来的生命规律中去发现悠然的欢喜,对今天这个时代而言,也许不仅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说它是雪中送炭也不为过。 (选自趣品人生,有删改 ) 【小题 1】阅读 两段,注意出现的两个论据,完成表格内容( 3分) 论据 证明观点 论证方法 论据特点 论证作用 菜根谭名言 心平气和能发现生命的质量 A 具有权威性 B 木匠儿子找手表 一个人平心静气能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 举例论证 确凿,可信度高 【小题 2】第 段中, “获得一种
26、智慧的能量 ”与 “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 ”能否对调?为什么?( 2分) 【小题 3】第 段把加点的词 “太多 ”、 “过分 ”删去行不行?请说明理由( 2分) 【小题 4】你身边也有一些人不够 “宁静 ”,请举例说明,并为他们提出建议。( 2分) 答案: 【小题 1】 A引用论证 B以确凿的资料和具体的事例论证了中心论点宁静是一种生产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题 2】不能。因为只有先获得,然后才能提高,两者有承接及递进的关系。 【小题 3】不行 “太多 ”“过分 ”用来表示程度的,起修饰限制的作用,如果删去,就导致说法绝对,不符合实际情况,破坏了语言的严密性、逻辑性。 【小题 4】答案:
27、要具体,即身边的人不宁静的表现;建议也要有可操作性。示例:自习课时东张西望,说笑聊天,找不到事做。建议:看看周围认真做事的同学,想想老师布置了什么任务,然后定下这节课的任务。 【小题 1】 试题分析:在议论文中,用书籍记载的材料,用名人的名言来证明观点,都属于引用论证(注意不能只写 “引用 ”,要写 “引用证论 ”),用具体的事例证明论点叫举例论证。 考点:论证方法。 点评:本题不难,所用论证方法所证明的观点很容易看出来。关于 “举例论证 ”和 “摆事实 ”这两个说法,其实本质是一样的,一般来说,从全篇文章来说论证方法,就说 “摆事实,讲道理 ”,针对某一般文章,具体问论证方法,就说 “举例论
28、证 ”。所要说明的是, “引用论证 ”“比喻论证 ”都属于 “讲道理 ”。 【小题 2】 试题分析:细心理解 “获得 ”“提高 “的意思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考点:论证语言的逻辑关系。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语言的逻辑关系判断能力是比较差的。一般此 类问题,回答都是否定的,说原因,就要分析相关内容,看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联系。不能对调,自然是在内容上有先后承接或递进或总说分说的关系。 【小题 3】 试题分析:个人的心里有欲望,在意他人的赞誉和诽谤之语,并不没有错,作者是要说明一种不正确的思想,所以要用修饰性词语,所以这些修饰性词语不能删,删去了就违背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考点:论证语言的表达效
29、果。 点评:本题不难,仔细阅读便可理解。证论性语言也要讲究严密严谨,这样才能证明论点,才有说服力,论证性语言的严密严谨,一般表现在论证性语言判断的准确性和限定修饰性语言 的适用性上,阅读时要加以体会,如本题,注意“太多 ”“过分 ”的修饰对说明道理的作用。 【小题 4】 试题分析:理解 “不够宁静 ”的含义:不能静心做事做学问,身心浮躁。可从学校生活中举例说明,一些学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因为静不下心来。提的建议要针对举的例子,要具体有可操作性。 考点:理解文意,发表观点。 点评:本题是主观题,不难,学生能写出一些观点来。阅读,读进去以后,往往要 “读出来 ”,即从文章里理解到道理,联系生活实
30、际思考生活中社会中的问题,将阅读深化,训练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二 )中国结( 9分) 中国结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具有丰富的内涵。 中国结起源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可谓历史悠久。据易 系辞载: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 ”梁武帝诗有所思中有 “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之句。可见,在古老的华夏土地, “结 ”被先民们赋予了特定的表情达意功能,备受人们的尊重。 中国结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纺织类工艺品。它的最大特点是工艺精巧,每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线绳,靠一双巧手,用绾、结、穿、缠、绕、编、抽等多种工艺技法循环有序地编结而成。其形式多为上下一致、左右对称、正反相同,首
31、尾可以互相衔接的完美造型。同时,中国结的命名,也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吉祥美满的象征义,如 “双寿 ”、 “双喜 ”、 “龙凤呈祥 ”“鲤跃龙门 ”、 “福寿双全 ”、“万事如意 ”、 “吉庆有余 ”等,将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结饰送给亲友,不但喜气洋洋,也是一种千情万意的祝福。 在编织中国结时,最主要的材料是线绳。一般说来,用来结 艺的线绳约为100厘米长, 4-6毫米粗,线绳的种类很多,过去主要有丝、棉、麻,现代材料则增加了尼龙、混纺等,不仅色泽更加亮丽,耐用度也大大提高,究竟采用哪一种线绳,要根据所编织的结的用途而定,用来编结的线绳的纹路愈简单愈好,纹路复杂的,虽然单看绳线很美观,用来编结却不合
32、适,不但纹式失色,绳线本身的美感也会被淹没。线的粗细,要视饰物的大小和质感而定,形大质粗的首选粗线,形小质细的宜选细线。线的硬度也要适中,若线太硬,会给编结者增加难度,结形也较生硬;若线太软,编出的结输廓不清晰,结形不挺拔,不能体现线条的韵律 美。 一件结饰要讲究整体美,不仅要用线恰当,线纹平整,结形匀称,结与饰物的关系也要协调。选线要注意色彩,若与古玉一类的古雅物件配编中国结,应选择含蓄的色调,诸如咖啡色或墨绿色;若为一些色彩单调,深沉的物件编中国结,夹配少许金,银或亮红等色调醒目的细线,立刻就会使整体结饰有栩栩如生之感。 如今,中国结仍然随处可见,广为流行,中式服装上精致的盘扣,让人不禁倾
33、心于古老的东方神韵;新春佳节时,吉祥喜庆的 “春 ”字结红遍千家万户。中国结这一传统的手工编织艺术,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生发出多种现代审美意蕴,带给人们无限的 情趣和生活美感。 (选自百科文章 2012年第 1期,有改动) 【小题 1】阅读全文,依据文章思路,在下面的图框中填写合适的内容。( 2 分) 中国结的特点 结与饰物的搭配 【小题 2】第 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 【小题 3】根据第 段文字,概括中国结的特点。( 3分) 【小题 4】如果右图这个中国结赠与他人,你觉得赠给谁最合适?说说你的赠送缘由。( 2分) 答案: 【小题 1】中国结的历史和功能
34、编织中国结的材料及对材料的要求 【小题 2】引资料(或举例子),具 体地说明了中国结历史悠久且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特点。 【小题 3】( 1)工艺精巧;( 2)造型完美;( 3)命名具有吉祥美满的象征义。 【小题 4】不设统一答案:,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第二段 “中国结起源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 ” ,是写历史;第四段 “在编织中国结时,最主要的材料是线绳 ”是写中国结的材料,抓住各段的中心句即可解答。 考点:梳理文字内容,概括说明要点。 点评:本题不难,文段中有明确的中心句提示。读懂一篇文章,就要了解各段写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会概括内容。概括的方法之一就是抓住各段
35、的关键语句,综合归纳,除此之处,还可以看看文章开头有没有总领内容,文章结尾有没有总结全文的概括性文字。 【小题 2】 试题分析:对 “中国结的命名 ”的说明,文中举了很多例子(用 “如 ”领起),而这些例子所用的语言(词语)又不是作者创造的,是大众常用的吉祥语,所以说明方法又是引用。 考点:说明方法。 点评:本题不难,答出举例即可。本句说明方法包含了两种,这说明两种说明方法在一起并非是冲突的。引用说明方法的特点有三,一是引用的东西形式上是语句 “言论 ”,如果叙述一段事例,就不是引用,二是引用的东西性质上是独立存在的,不 是作者主观创造的,如果作者自己说的话,即使用了引号,也不是引用,三是引用
36、此材料是为了说明说明对象的,目的性明确。 【小题 3】 试题分析: 考点: 点评: 【小题 4】 试题分析:阅读文段要细节,此段中有三个关键提示: “最大的特点 ”“其形式 ”,“同时 ” 。 “最大特点 ”,意为还有其它特点,要继续看下文,如果下文只是写这一特点,那此特点就是唯一的。 “其形式 ”指的是第二特点, “同时 ”指的是第三特点,作者是由主到次的介绍中国结的三个特点。 考点:说明对象的特征。 点评:本题不难,答点都在一段文字中,但学生易错,把 “最 大的特点 ”当作总特点,忽略以下另两个特点。说明对象的特征有时间是唯一的,而更多时候是多方面的,对一说明对象,作者可以从几个方面去说明
37、,说明几个方面各自的特点,所以要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要把所有的特点都概括出来,不可遗漏。 文言文阅读 【甲】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 、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 “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
38、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 “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
39、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乙】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小题 1】下列句子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然得而 腊 之以为饵(腊肉) 岁 赋其二(每年) B若 毒 之乎(怨恨) 则久已 病 矣(困苦不堪) C吾恂恂 而 起(表修饰的连词)黑质 而 白章(表并列的连词) D 商女 不知亡国恨(歌女)谨 食 之(喂养) 【小题 2】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B可以已大风、挛 、瘘、疠 C而乡邻之生日蹙 D烟笼寒水月笼沙 【小题 3】下列句子没有省
40、略现象的一项是( ) A触草木,尽死; B言之,貌若甚戚者。 C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D言之,貌若甚戚者。 【小题 4】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A “烟笼寒水月笼沙 ”运用互文手法描绘了一副朦胧迷离的画面。 B “夜泊秦淮近酒家 ”交代了时间和地点。 C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最重要的原因是毒蛇可以治病。 D第二段中蒋氏的捕蛇遭遇可用成语 “九死一生 ”来形容。 【小题 5】对比选文写法与内容,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关心百姓疾苦,乙文担忧国家命运,这两位作者都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B同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甲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封建统治 者横征暴敛的罪恶,乙文主要运用
41、了陈后主的典故讽刺了晚唐官僚贵族醉生梦死的腐败空虚生活。 C在表达方式上,甲文先议后叙,乙文是先写景叙事再议论抒情。 D甲文的主旨句是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乙文的主旨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小题 6】翻译准确的一项( ) A太医以王命聚之(太医借皇上的命令招募能捕蛇的人。) B几死者数矣(几次都差点死了。) C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如果我的蛇还在,就可以放心地睡。) D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好像可信。)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C 【小题 4】 C 【小题 5】 C 【小题 6】 C 【小题 1】
42、试题分析: A项中 “腊 ”为 “晒、晾 ”。 “腊之 ”的 “之 ”指的是 “腊肉 ”, “腊 ”是名词动用。 考点:文言字词辨识。 点评:本题不难,课文注释中有解释。学习古文,要注意文言字词含义的变化,词类的活用在古文中是常用见,对课文注释中提到的尤其是注意识记,记住本义和转义,是什么 “活用 ”,在九年级学习阶段,也要大致了解。古文中词类活用常见的有,通假,名词作状语,形容词名用,名词动用,使动用法等。 【小题 2】 试题分析: C项 “而乡邻之生日蹙 ”,这样的划分破坏了句子的原意,应该是“而乡邻之生日蹙 ”,此句中说的不是乡邻的 “生日 ”如何,而是说乡邻 “生活 ”如何。 “日 ”
43、意为 “一天比一比 ”(蹙:贫困),是名词用状语。 考点:文言朗读停顿。 点评:本题不难,文段是学过的课文,对 C项中的错误,老师讲授时肯定要重点提及。文言朗读停顿的判断,是重要的,朗读是理解文章准备,朗读不对,就会理解错误,本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诵读与理解是相辅相成的,读准能帮助理解,同样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也能帮助自己读好文章,所以解答此类题,先要把句子的 意思看懂。 【小题 3】 试题分析: A句 “触草木,尽死 ”, “触 ”前省略了 “蛇 ”, “尽死 ”前省略了 “草木 ”;BD句 “言之,貌若甚戚者 ”, “言之 ”前省略了 “他 ”(蒋氏)。 考点:文言句子结构特点。 点评:本
44、题不难,学习理解好句意更可判断。古文的语言是极其精炼的,语句中往往省略了一些成分,常常是主语省略(如本题)和介词后的宾语省略(比如, “以为 ”,很多是 “以之为 ”),学习古文时要注意古文语句结构的这个特点,翻译时省略的成分要补充出来。 【小题 4】 试题分析: “永之人争奔走焉 ”的原因是交蛇可以不交租,说明租税繁重,比 毒蛇对百姓的伤害还严重。 考点:古诗文内容与写作方法的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对捕蛇者说的内容和思想比较熟悉。此题拟题较好,题干中 “赏析 ”一词和选项提示了学生 “赏析 ”指的是什么:评析作品的内容和写作方法,以考代学。 【小题 5】 试题分析:甲文捕蛇者说不是先议
45、后叙,而是先叙后议,先是蒋氏自述经历,后是作者的议论 “苛政猛于虎也 ”。 考点:古诗文写作方法。 点评:本题不难,甲文捕蛇者说学生很熟悉,错误点易于判断。 “写作方法 ”是个宽泛的概念,对于古文来说,在概念上没有严格的界定,怎么叙述议论,怎么描 写抒情,表达方式都属于 “写作方法 ”的内容,另外还有 “对比 ”“衬托 ”“用典 ”“互文 ”“动静结合 ”等。学习古文,写作方法上常识性的知识也要了解。 【小题 6】 试题分析: A句中的 “聚 ”是 “征收 ”的意思,是征收蛇,而不是 “募能捕蛇的人 ”;B句中的 “几 ”是 “几乎 ”的意思,不是 “几次 ”的意思; D句中的 “犹 ”是 “
46、更加 ”的意思,不是 “好像 ”的意思。 考点:翻译文言句子。 点评:本题有难度,选项中的错误点不太明显,学生不太容易判断。学习古文在翻译句子时,一定要字字落实,不可遗漏,不能只求大概的意思。对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虚词也要 准确理解,比如 “而 ”就有很多种关联的方式,有表示并列,有表示承接,有表示转折,有表示假设,要仔细分辨。 名著导读 名著茶座:填出歌词中的人名。( 2分)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 ” 这首红楼梦主题曲中的 “阆苑仙葩 ”指的是 , “美玉无瑕 ”指的是 。 答案:林黛玉 贾宝玉 试题分析:阆苑仙葩 只林黛玉本为西方灵河岸上三生
47、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其中, “阆苑 ”者,传说中的神仙居处是也,语见宋朝苏轼的次韵赵德麟雪中惜梅且饷甘酒诗: “阆苑千葩映玉宸,人间只有此花新 。 ”仙葩:仙花。这里比喻林黛玉品行的高洁和容貌之美。美玉无瑕 所谓 “瑕 ”者,玉的斑点是也,所以这一句指的是贾宝玉心地纯洁,没有沾染功名利禄的之心。 考点:名著知识了解。 点评:此题看似简单,但学生不一定能答好,因为学生只知识红楼楼里有这两个人物,但并不知道这两个隐喻,不过,此题拟得不错,很巧妙地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了解,考题很有文学性。 默写 按下列要求默写古诗文句子(共 8分,每空 1分) 【小题 1】使至塞上中与范仲淹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 ” 【小题 2】人们常用无题中的 “ , ”来赞颂无私奉献或执着追求的精神。 【小题 3】浣溪沙中被誉为 “天然奇偶 ”的名句是 “ , 。 ” 【小题 4】水调歌头中的 “ , ”表达了对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 答案: 【小题 1】大漠孤雁,长河落日圆 【小题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小题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题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试题分析:按 “要求 ”默写,就要把 “要求 ”中的提示语看清楚,注意不要错选,不要多写少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