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如皋东部共同体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30405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如皋东部共同体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江苏如皋东部共同体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江苏如皋东部共同体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江苏如皋东部共同体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江苏如皋东部共同体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如皋东部共同体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 , 正确的是 ( ) A接近正圆的球体 B大地如覆盖 C天圆地方 D地方如棋局 答案: A 试题分析: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 C、 D 说法受当时的条件影响,都有局限性。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 6378千米;极半径 6357千米;平均半径 6371千米,赤道周长 4万千米,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地球形状的证据:环球航行,卫星照片,远方驶来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登高望远,月

2、食等。 下列有关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地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东经度和西经度的度数均按顺时针方向逐渐增大 B东半球的经度按顺时针方向逐渐增大 C西半球的经度是按逆时针方向逐渐增大 D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方向 答案: D 试题分析:东经和西经是以 0经线为界的,以南极点为中心,东经度数按顺时针方向逐渐减小,西经度数按顺时针方向逐渐增大,故 A错;东西半球是以20W经线和 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为界的,东半球的经度按顺时针方向先减小后增大,西半球的经度是按逆时针方向先增大后减小,故 B、 C错;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在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呈顺时针的, D对。 考点:

3、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点评:本题还可以变为 “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地图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一个? ” 从卫星照片上看,地球表面最显着的差别是 ( ) A草原和沙漠的分布 B山脉和河流的分布 C城市和农村的分布 D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答案: D 试题分析: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 上去更像“水球 ”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 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 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从卫星照片上看,地球表面最显着的差别是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故选 D。 考点:地球的海陆分布。 点评: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

4、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下列关于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有 ( ) 两极周围均是陆地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东、西半球海陆分布比较均匀 除了北冰洋以外,其他大洋均跨南、北半球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南极附近是陆地,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 错;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对;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错;北冰洋全部位于北半球,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均跨南、北半球。故选 C 。 考点:地球的海陆分布。 点评:地球表面 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 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说法 , 正确的是 (

5、) A七分是陆地 , 三分是海洋 , 海洋彼起连成一片 B七分是海洋 , 三分是陆地 , 海洋彼起互不相连 C七分是陆地 , 三分是海洋 , 海洋彼起互不相连 D七分是海洋 , 三分是陆地 , 海洋彼起连成一片 答案: D 试题分析: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 “水球 ”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 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 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海洋彼起连成一片,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所以选 D。 考点:地球的海陆分布。 点评: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

6、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 ( ) A北美洲 B南美洲 C非洲 D亚洲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球上的陆地被分为七个大洲,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洲是面积最大,是4400万平方千米,大洋洲面积最小,是 900万平方千米。故选 D。 考点:七大洲概况。 点评:( 1)亚洲面积最大,共有 4400万平方公里,为欧洲的四倍多或大洋洲的五倍,全球的陆地,亚洲几乎占了 3/10。 ( 2)在东半球的西南部,有一块略似三角形的大陆,这块大陆加上它东面的“小陆 ”马达加斯加岛等 ,组成了一个外形非常单调的大洲,它就是非洲,面积3020万

7、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二大洲。 ( 3)大洋洲指太平洋西南部的大陆及赤道南北的许多岛屿,是世界上最小的一洲。面积只有 897万平方公里。 ( 4)北美洲:位居大西洋、太平洋和北冰洋之间的美洲,全洲面积 2422.8万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三大洲。 ( 5)南美洲:巴拿马运河到德雷克海峡之间的美洲,全洲面积 1791万平方公里。 ( 6)南极洲总面积有 141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的 9.4,为世界第五大洲。 下列各组所列的两大洲中,以运河作为分界的有 ( ) 亚洲、非 洲 亚洲、欧洲 欧洲、非洲 北美洲、南美洲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亚洲、非洲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亚洲、欧洲分界线是

8、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和土耳其海峡,欧洲、非洲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北美洲、南美洲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故以运河为界的是 和 ,选 C。 考点: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点评: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大洋洲相邻,分界线分别是:亚洲与欧洲的界线 乌拉尔山 乌拉尔河 里海 大高加索山脉 黑海 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的界线 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的界线 白令海峡;亚洲与大洋洲的界线 帝汶海 -阿拉弗拉海。欧洲与非洲的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欧洲与北美洲的界线 丹麦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的界线 巴拿马运河;南美洲与南极洲的界线 德雷克海峡。 根据下列陆地轮廓判断,不属于大陆的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

9、:大陆是指地球上面积广阔而完整的陆地,屿是指四面环水并在 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从图上观察选项中的陆地轮廓可知,选项A 是非洲大陆, B 大洋洲大陆, C 中的轮廓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D是南极大陆。故选 C。 考点:岛屿、大陆、洲等概念。 点评:注意在学习中区分相似的概念。( 1)岛屿和半岛:岛屿是指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半岛是指陆地一半伸入海洋或湖泊,一半同大陆相连的地貌部分,它一般是三面被水包围。( 2)大陆和大洲:大陆是指面积广大的陆地;大洲是指地球上大陆和它附近岛屿的总称为大洲。( 3)洋和海:洋一般远离大陆,由半岛、岛屿 、群岛同海

10、划开,面积大,深度大,受大陆的影响小,具有独立的潮汐和洋流系统;海是海洋靠近大陆的部分,内侧是大陆,外侧是大洋,中间以群岛、岛屿为界海洋的边缘部分,深度较小,没有独立的潮汐和洋流系统。( 4)边缘海和内海:边缘海是指濒临大陆,以半岛或岛屿同大洋分开,如黄海、北海等;内海是指伸入大陆内部,仅以狭窄水道同大洋或边缘海相通,如渤海、黑海、波罗的海。 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 ( )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地壳的变动 海平面的升降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应选 C

11、。 考点:海陆变迁点的原因。 点评:根据海陆变迁的原因,分清主次原因。 世界着名的 “低地国 ”是 ( ) A芬兰 B荷兰 C爱尔兰 D波兰 答案: B 试题分析:欧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其地形以平原为主,著名的 “低地之国 ”是荷兰。境内 60以上的地区海拔不超过 1米, 27的土地低于海平面,最低点为 6.7米。故选 B。 考点:西欧地形特点的典型国家。 点评:西欧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多半岛、岛屿和海港,是海拔世界最低的洲。总体南北高,中间低。 对于大陆漂移假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是科学家在掌握大量科学证据的前提下提出的 B仅仅是一种假说,永远不会被人类证实 C它的提出,

12、使人类重新认识了地球 D是根据一次偶然发现而提出的,缺乏科学依据 答案: C 试题分析: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 -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北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 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并经过实地考察,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故选 C。 考点:海陆轮廓形成的假说。 点评:海陆轮廓形成的假说的证据: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相互对应、大西洋两岸构造呼应、精确的大地测量的数据证实大陆仍在缓慢地持续水平运动等。 下列各项,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 ( ) 世界一些地方的大陆轮廓的凹凸十分吻合

13、 非洲和南美洲生活着不会飞的同种 海牛和鸵鸟 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 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世界一些地方的大陆轮廓的凹凸十分吻合和非洲和南美洲生活着不会飞的同种海牛和鸵鸟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说明了海陆变迁;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说明了地球海陆分布的面积比例。故选 D。 考点:海陆轮廓形成的假说。 点评: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 -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北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并经过实

14、地考察,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喜马拉 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 ( ) A位于板块交界处 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 C位于火山、地震带上 D位于板块挤压部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对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形成高山,在不断的挤压下,还将不断上升。故选 D。 考点:板块运动。 点评:红海的扩张、东非大裂谷的形成是板块张烈形

15、成的;地中海的缩小、珠穆朗玛峰的升高是板块挤压造成的。 根据板块运动的规律推测,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 ) 大西洋面积将扩大 地中海将会消失 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将分离 非洲 大陆与南美大陆将发生碰撞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大西洋中间有一条生长型的板块边界线,所以它的面积将扩大;地中海中间有一条消亡型边界线,所以它的面积会不断缩小,直至消失;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是一个大板块,板块内部相对比较稳定;非洲大陆与 南美大陆之间隔着大西洋,而大西洋面积会不断扩大,因此二者不可能发生碰撞。故选 D。 考点:板块运动。 点评:全球分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16、南极洲板块 外出旅游最常用的地图有 ( ) 导游图 地形图 政治地图 交通图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导游图就是指在各大景区的门口或者在景区门口显眼处的景区指示图,有的景区,在景区内的各个景点也有,告诉旅游者的位置在哪里,这样方便旅游者浏览景区; 地形图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物位置、形状 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 政治地图是反映世界各国、各地区、各大洲政治区划和国际政治关系,并使用各种比例尺和不同投影方法编制的一种专题地图。 交通图是反映各地交通状况的地图。综上分析,选 C。 考点:地图的功能。 点评:不同地图功能不同,要会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适合的地图。 下列有关地图的叙述 , 正

17、确的有 ( ) 在任何地图上都可以根据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来判别方向 地形图上 , 等高线在陡崖处出现重合 有了地图 , 就可以知道图示范围内的地形高低起伏状况 地图的比例尺大小不同 , 所表示的内容详略程度就不同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并不是在任何地图上都可以根据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来判别方向,有的地图上有指向标,应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故 错;地形图上 , 等高线出现重合处是陡崖, 对;只有地形图才能知道图示范围内的地形高低起伏状况, 错;地图的比例尺大小不同 , 所表示的内容详略程度就不同, 对。故选 C。 考点:地图种类、三要素、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 点评:(

18、 1)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和图例。 ( 2)地图种类有:自然地图、人口图、经济图、政治图等。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凹进 , 可以判定为 ( ) A山谷 B盆地 C陡崖 D山嵴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故选 A。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 点评: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地形部位有山谷、山脊、山峰、鞍部、陡崖等。高度有海拔和相对高度,海拔为绝对高度,以全球平均海平面为起点;相对高度为一个事物相对于另

19、一个事物的高度,计算采用两者的海拔高度差。 由于地球是圆形的 , 所以在海边有帆船从远方驶来 , 总是先看到 ( ) A船身 B船头 C船尾 D桅杆 答案: D 试题分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由于地球是球体,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后看到船身。故选 D。 考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证据。 点评: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月食尤其是月环食时,可以看到地球挡在太阳和月球之间的影子,月食就是地球在月亮上

20、的投影,从形状可以证明地球是圆的等。 关于本初子午线的叙述 , 错误的是 ( ) A本初子午线就是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B本初子午线就是 1800 经线 C本初子午线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 D本初子午线就是 00经线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初子午线,即 0度经线,亦称格林尼治子午线,是位于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一条经线(亦称子午线)。本初子午线的东西两边分别定为东经和西经,于 180度相遇。故选 B。 考点:经线和纬线特点。 点评: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上的零度经线,它是为了确定地球经度和全球时刻而采用的标准参考子午线。 符合经线特点的叙述有 ( ) 与地面垂直 长度不等 与纬线垂直

21、相交 连接南北两极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经线的特点:经线形状为半圆,指示南北方向,相交于南北极点,长度都一样长、与纬线垂直相交。根据经线的特点可知选 A。 考点: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点评:东经 180度和西经 180度的经线是同一条经线。经线和纬线是人们假想的,在地球表面并不真实存在。 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是 ( ) A赤道 B 20W经线和 160E经纬 C 20E经线和 160W经线 D本初子午线和 180经线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球上的 0纬线,又称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W和 160E组成的经线圈 。故选 B。 考点:半球的划分。 点评:

22、,南、北半球是以赤道分界的,东、西半球并不是以本初子午线和 180经线为界的,而是以 20W经线和 160E经纬为界的,这点一定要记清。 表示东径的符号是 ( ) A S B W C E D N 答案: C 试题分析: S代表南纬, W代表西经, E代表东经, N代表北纬。故选 C。 考点:东经和西经的表示方法。 点评:东经、西经、南纬、北纬分别用英语单词东( East )、西 (West )、南(South)、北 (North)的第一个字母表示的。 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球围绕太阳旋转 B地球本身不发光 C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D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答案: C 试题分

23、析: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昼半球,相对于另一半未被照亮的半球被称为夜半球。地球在不断自转,一个具体的地点总是不断地昼夜交替。故选 C。 考点:地球的自转及意义。 点评:地球绕着地轴不停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 24小时(或一天),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 A自西向东 B自南向北 C自北向南 D自东向西 答案: A 试题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也就是 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差。故选A。 考点:

24、地球自转的方向。 点评: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 下列地理现象不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 A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B昼夜交替 C二分至二至日的产生 D四季交替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地球公转,使地球上产生了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地球五带的不同,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和时差。二分至二至日的产生也是四季的交替。故选 B。 考点:地球的公转及意义。 点评:地球自转和公转及意义容易搞混淆,同学们学习中注意区分。 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方是 ( ) A 23.50 S B赤道 C 66.50N 或 66.50 S D 23.50 N 答案: B 试题分析:太阳总在南回归线( 23.50 S

25、)和北回归线( 23.50 N)之间移动,一年当中: 23.50 S和 23.50 N只有一次太阳直射,赤道有两次直射, 66.50N 和66.50 S没有太阳直射。故选 B。 考点:四季的形成原理。 点评:每年的春分日( 3月 21日前后)和秋分日( 9月 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 我国大部分地区所处的温度带是 ( ) A北寒带 B南温带 C北温带 D热带 答案: C 试题分析:温度带的划分是以回归线和极圈划分的。北极圈是北寒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是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南极圈是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是 23.5N,南回归线是23.5S,北极

26、圈是 66.5N,南极圈是 66.5S。我国大部分都在北温带,只有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故选 C。 考点: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点评: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 地球上终年炎热的地区是 ( ) A温带地区 B两极地区 C高山地区 D赤道地区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不同纬度的地方,阳光照射的程度不同,获得的太阳热量也不同,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一年有两次太

27、阳直射现象,获得热量的多,终年炎热的是热带;在北温带和南温带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分明;北寒带和南寒带太阳光斜射的厉害,甚至有一段时间太阳总在地平线以下,获得热量最少,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故选 D。 考点:五带的划 分及气候特点。 点评:温度带的划分是以回归线和极圈划分的。北极圈是北寒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是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南极圈是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 下列各项不属于地图要素的是 ( ) A图例 B方向 C分层设色 D比例尺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图是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地图在反映地面景物时,要对它们进行选择或综合

28、,运用各种符号,按一定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其中比例尺、方向、图例就构成了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故选 C。 考点:地图的三要素。 点评:分层设色地形 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它能够直观的告诉我们地势起伏状况。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下列所列的四个比例尺中 , 最小的是 ( ) A图上 1 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100千米 B 1 50000 C五十万分之一 D 1: 1000000 答案: A 试题分析:比值的大小可按比例尺的分母确定,分母小则比值大,比

29、例尺就大;分母大则比值小,比例尺就小。 A是文字型比例尺,图上 1cm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B是数字型比例尺,图上 1cm代表实地距离 50000厘米 =500米 =0.5千米; C是数字型比例尺,图上 1cm代表实地距离 500000厘米 =5000米 =5千米;D是是数字型比例尺,图上 1cm代表实地距离 1000000厘米 =10000米 =10千米。故选 A。 考点:地狱的三要素。 点评:数字型比例尺、文字型比例尺、线段型比例尺。根据用图的目的和要求的不同,地图比例尺也有大小之分。比值的大小可按比例尺的分母确定,分母小则比值大,比例尺就大;分母大则比值小,比例尺就小。图幅大小相同的

30、地图, 比例尺越大,图幅所包含的实地面积就越小,但显示的地形就详细,精度也就越高。 综合题 将下列经纬网中特殊点的地理位置用地理坐标正确表示出来,并填入表格:(8分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自转方向,经度向东方向增大为东经,减小为西经,纬度向北方向上增大为北纬,减小为南纬,东、西半球的划分: 200W 和 1600E 经线圈,赤道是南北半球分界线, A位于北极点,地理坐标为北纬 90, B点位于南极点,地理坐标为南纬 90;每条经线相差 30,故 C点地理坐标为( 0, 0), D点地理坐标为( 0, 180)。 考点: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经线 (子午线 )和纬线特点:

31、(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的特征:形状为半圆;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2)纬线: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的特征:形状为圆;指示东西方向;互相平行;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成一点。 读图 “地球某种运动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 本图表示地球的 _运动,地球在轨道上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是_。 (2) 地球在这种运动的过程中,地 轴的方向是 _的,且它的空间指向 _。 (3) 由于地球在图中 A、 B、 C、 D 的不同位置,受 _的情况不完全相同,从而形成春、夏、秋、冬四季。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正好 _。 答案

32、: (1)公转,一年( 2)倾斜保持不变( 4)太阳照射相反 试题分析: (1)由图看出,地球绕着太阳转,所以填:公转;地球在轨道上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是是一年。 ( 2)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方向是倾斜保持不变的,与公转轨道总是保持 66.5的夹角,并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 3) A位置太阳照射赤道 ,为春分日; B位置太阳照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C位置太阳照射赤道,为秋分日; D位置太阳照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由于太阳照射部位不同,不同部位得到的太阳光热也不同。从而形成春、夏、秋、冬四季。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 考点:四季的形成。 点评:公转示意图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一要明确公转方向,以确定春分和秋分的顺序;二要确定南极和北极,以确定哪个极圈内出现极昼和极夜,判断冬至和夏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