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湖北十堰茅箭区实验学校初一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30914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湖北十堰茅箭区实验学校初一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湖北十堰茅箭区实验学校初一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湖北十堰茅箭区实验学校初一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湖北十堰茅箭区实验学校初一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湖北十堰茅箭区实验学校初一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湖北十堰茅箭区实验学校初一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A森林古猿 B长臂猿 C猕猴 D黑猩猩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距今 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考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如图,当膈肌由乙状态向甲状态转变时,正在 A完成吸气动作,此时膈肌舒张 B完成呼气动作,此时膈肌舒张 C完成吸气动作,此时膈肌收缩 D完成呼气动作,

2、此时膈肌收缩 答案: B 试题分析: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 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 胸廓扩大 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 外界气体进入肺;当膈肌由乙状态向甲状态转换时,膈的顶部上升,因此胸廓的上下径减小胸廓缩小,此时膈肌舒张,肺随胸廓的回缩而缩小,肺内气压增加大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出肺,形成呼气 考点:此题考查了呼吸运动的原理 . 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吸入到人体内的氧气最终要到达 A肺 B血液 C细胞 D心脏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从外界获得氧气,外界空气通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到达人体的肺,进入肺泡,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通过

3、气体交换,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交换到肺泡内,呼出体外,肺泡内的氧气交换到毛细血管的血液中,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的各处组织细胞内,在细胞的线粒体里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考点: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到达的部位 下列对肺泡结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肺泡数目极多 B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 C肺泡壁由一层薄的上皮细胞构成 D肺泡有弹性,是因为肺泡壁由肌肉构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肺泡的数量很多,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都 浔。 挥幸徊闵掀赴 挥衅交 。 庥欣 诜闻萦胙褐 浣 衅 褰换唬 br考点: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当病菌侵

4、入人体时,人体内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到防御和保护功能的是 A血红蛋白 B血小板 C白细胞 D红细胞 答案: C 试题分析:红细胞:两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吞食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个体最小,性状不规则,无细胞核,有凝血和止血过的作用通过分析可知,当病菌侵入人体后,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到防御和保护功能的是白细胞 考点:血细胞的功能 如图,这是人体大脑中的血管,请问 分别是什么血管 A小静脉毛细血管小动脉 B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 C小静脉毛细血管小静脉 D小动脉毛细血管小动脉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图中血液的流

5、 动方向由主干流向分支可以看出 是动脉血管,管壁较厚、弹性大;图 血液的流动方向由分支流向主干可以看出是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小; 是连通在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血管,里面的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管的特点 肺动脉中血液成分是 A含氧少,含养料多 B含氧多,含养料多 C含氧多,含养料少 D含氧少,含养料少 答案: A 试题分析:血液类型:动脉血,含氧多,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 血液循环中的路线为:肺循环:右心室 -肺动脉 -肺中的毛细管网 -肺静脉 -左心房,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身体各处的毛细管网 -上下腔静

6、脉 -右心房,经过体循环后,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考点:本题考查血液循环的途径及其血液成分的变化 某人因感冒发烧而进行输液治疗,注射的药物首先流入心脏的哪个腔? A左心房 B右心房 C右心室 D左心室 答案: B 试题分析:心脏的有四个腔,左右心室、左右心房,血液循环中的路线:肺循环:右心室 -肺动脉 -肺中的毛细管网 -肺静脉 -左心房;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身体各处的毛细管网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医生给他注射青霉素进行治疗(一般从上肢静脉注射青霉素)时,药物经上肢静脉进入毛细血管,汇集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再流入右心室,随着肺循环到达病灶,所以药物最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考点:

7、本题考查心脏的结构和相连通的血管,以及血流的方向。 无偿献血是我国现行的献血制度,它要求某个年龄段的健康公民自愿无偿献出一定数量的 自身血液。这个年龄段和献血数量应是 A 8岁 18岁, 400500毫升 B 18岁 30岁, 300400毫升 C 18岁 55岁, 200300毫升 D 55岁 65岁, 100200毫升 答案: C 试题分析: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无偿献血是终身的荣誉,无偿献血者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爱戴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献血是爱心奉

8、献的体现,使病员解除病痛甚至抢救他们的生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 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 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 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都可以参加献血每次可以献血 200-300毫升,最多 400毫升,两次献血间隔期应为 6个月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无偿献血的年龄要求和献血量 人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成分是 A不含氧气 B全部是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有所增加 D不含氮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体呼吸时,从外界吸入空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氧减含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吸入的氧要提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9、,同时这个过程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经过一系列的途径被运输到肺,由人体呼出,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 量增加 考点:呼气和吸气 下面有关呼吸道的描述,不科学的是 A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 B呼吸道仅仅是气体进入人体的通道 C呼吸道虽说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但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D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答案: A 试题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出的通道,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

10、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呼吸道虽然能阻挡灰尘,使空气清洁,但不能清除空气中的所有的有害物质,如有毒气体等,即:对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考点: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合理膳食是指: A多吃主要的供能物质如米饭、面条等糖类物质 B多吃蔬菜、水果 C多吃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如肉、鱼等高蛋白质物质 D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互相搭配 答案: D 试题分析:合理膳食必须符合个体生长发育和生理状况等的需要,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含量适当,比例适中,以全面满足身体需要,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和健康,这样的膳食才能符合均衡膳食的要求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不

11、能以每某一种为主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烹调时要注意低盐、低脂肪,并少放味精等每天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早餐吃好,中午吃饱,晚上 吃少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 3: 4: 3 考点:此题考查了均衡膳食的要求:营养合理、比例适中,符合个体的自身情况 产生卵细胞,形成受精卵以及胚胎发育的场所分别是 A阴道,输卵管,子宫 B卵巢,阴道,子宫 C输卵管,子宫,卵巢 D卵巢,输卵管,子宫 答案: D 试题分析: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各有不同的用途,卵巢有产生卵细胞,分沁雌性激素的作用;子宫有的功能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及产生月

12、经的地方;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输卵管输送卵子及受精完成与胚胎初期发育的地方 考点:人体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在母体内,胎儿与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是 A脐带 B子宫 C胎盘 D羊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胎盘是哺乳动物妊娠期间由胚胎的胚膜和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母子间交换物质的过渡性器官胎儿在子宫中发育,依靠胎盘从母体取得营养,而双方保持相当的独立性 考点: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其原因是青春期 A可以使人的脑的发育完善 B使人体各部分协调发展 C为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D是思维判断能力最强的阶段 答案: C 试题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

13、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也都迅速发育,青春期是为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的最好时期 考点: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在下列食物成分中,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蛋白质 、糖类 脂肪 水 无机盐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

14、膜的构建;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维生素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 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 防治夜盲症的最佳食物是 A水果 B动物肝脏 C 新鲜蔬菜 D标准面粉 答案: B 试题分析:动物的肝脏中含丰富的维生素 D和维生素 A,其中维生素 A能维持人的正常视力,能预防夜盲症 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开始消化的部位依次是 A口腔、小肠、胃 B口腔、胃、小肠 C胃、小肠、口腔 D胃、口腔、小肠 答案: A 试题分析: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

15、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 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

16、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因此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开始化学消化的器官依次是口腔、胃、小肠 考点:此题考查了三大营养物质的起始消化部位 我们吃进的淀粉在消化道内消化后的最终产物主要是: A麦芽糖 B葡萄糖 C维生素 D氨基酸 答案: B 试题分析: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 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考点:淀粉的消化过程以及消化终产物 牙齿的咀嚼、胃肠的蠕动,能将大块食物磨碎成小块,这样有利于消化的主要原因是 A增加了食物的营养成分 B减

17、少了食物在消化道内移动的阻力 C增大了食物与消化液接触的面积 D减少了食物的储存体积 答案: C 试题分析:牙齿的咀嚼可以把食物磨碎,从而可以减轻胃肠的负担,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属于物理消化,可以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的混合,从而增大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可以更好地进行化学消化 . 考点:胃和肠的结构特点 填空题 人体内血液之所以能在全身血管内循环往返的流动,是因为人体内有一个给血液加压的 “加压泵 ”,这个 “加压泵 ”就是 。 答案:心脏 试题分析:心脏在跳动时,首先心房收缩,心室舒张;然后心室收缩,心房舒张;接着心房和心室同时舒张,心脏完成一次跳动心脏就像一台机器的发动机,人体内的血液在心脏和

18、血管中循环流动的动力,就是来自于心脏的跳动 考点:心脏的结构。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 ,富含 。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答案:细胞核;血红蛋白 试题分析:成 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考点:红细胞的功能 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呼吸,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答案:肺 试题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

19、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考点:此题考查肺的功能 当你降生到这个世界时,你的第一声啼哭就标志着你开始从空气中直接获取 ,并排出体内产生的 。 答案:氧气;二氧化碳 试题分析:肺的通气是指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 气体交换分别是指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如图所示:氧气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在气体的运输过程中

20、没有发生气体交换,因此当你降生到这个世界时,你的第一声啼哭就标志着你开始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并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方面:肺的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 吸收,这个过程叫做 。 答案:吸收 试题分析: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

21、物质的吸收过程 科学实验中的数据,往往存在 ,因此需要设置重复组,科学实验的数字结果,应当取各重复组的 。 答案:误差;平均值 试题分析:在科学实验中,为了减少获取实验数据的误差,常常设重复组,科学实验的数据,应当取各重复组的计算平均值为了提高实验的准 确性,应考虑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增加重复次数 考点:此题考查怎样处理实验数据,减小实验数据的误差 男性的睾丸产生的 和女性的卵巢产生的 都是生殖细胞,这两种生殖细胞结合就形成 ,受精卵就是新生命的开始。 答案:精子;卵细胞;受精卵 试题分析:男性睾丸产生的生殖细胞精子,女性卵巢产生的生殖细胞是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人体胚

22、胎的发育从此开始 考点: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综合题 下图所示为人体健康肺内的肺泡及包围这些肺泡的毛细血管结构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气体 X是 ,气体 Y是 。 ( 2)血液经过此循环后, 血变为 血。 ( 3)将肺部的血送入心脏的是?( ) A肺动脉 B肺静脉 C主动脉 D上下腔静脉 答案:( 1)二氧化碳;氧气 ( 2)静脉血;动脉血 ( 3)肺静脉 试题分析:( 1)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是: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

23、,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因此根据图示中箭头的方向可知, X为二氧化碳; Y为氧气 ( 2)( 3)肺循环是右心室 肺动脉 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就由含二氧 化碳多,含氧较少的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二氧化碳较少的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考点:此题主要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情况以及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判断题 三种血细胞中只有白细胞有细胞核。 答案:错 试题分析: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无细胞核,

24、呈两面凹的圆饼状,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 考点:血液的组成。 相同级别的动脉的管腔比静脉管腔大。 答案:错 试题分析: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的特点如下表 管壁 管腔 血流速度 动脉 最厚,弹性大 较小 最快 静脉 较厚,弹性小 较大 较慢 毛细血管 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非常细,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非常慢 可见动脉的血流速度最快、管壁厚、弹性大 考点:血管的功能及管壁、管腔、血流速度的不同 无机盐是一种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又不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 答案:错 试题分析:蛋白质、糖类和脂肪是人体的三大供能

25、物质,它们也都能构成人体细胞;而维生素既不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水、无机盐参与构成人体细胞,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原料 考点:各种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 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通过咽。 答案:对 试题分析: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喉除了是气体出入肺的通道外,还是发声的器官,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通过咽 考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人体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 质来自于卵黄。 答案:对 试题分析:人体进行生殖时,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处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输卵管处形成后,边分裂边向子宫内移动,即

26、胚胎发育在输卵管处就已经开始在此时,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储存的卵黄 考点: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探究题 下图为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瓶内均装入澄清的石灰水。 ( 1)如果气体的进出均选择弯管,在实验时,应向甲瓶 ,向乙瓶 。 ( 2)经向两瓶内分别吹气、吸气后,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 瓶。 答案:( 1)吹气;吸气 ( 2)甲 试题分析:( 1)如图为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如果气体的进出均选择弯管,在实验时,应向甲瓶吹起,因为甲瓶中的弯管是深入到石灰水中的,如果向甲瓶吸气就会把瓶中的石灰水吸进口腔内乙瓶中的弯管没深入到石灰水中,而直

27、管是深入到石灰水的,应该向乙瓶中吸气,因为,如果向乙瓶中吹气,乙瓶中的气压增大,会把石灰水从直管中压出 ( 2)人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而吸入的气体中含较多的氧气,因此,经向两瓶内分别吹气、吸气后,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甲瓶,因为向甲瓶吹气后,吹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 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考点:此题是关于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探究实验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每空 1分,共 5分) 下表为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的实验记录表 试管 加入的物质(各 2毫升) 温度 试剂 实验现象 1号 淀粉糊 +唾液 0 碘液 变蓝 2号 淀粉糊 +唾液 73 变

28、蓝 3号 淀粉糊 +唾液 37 不变蓝 4号 淀粉糊 +清水 37 ( 1)请在表内填写 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 变蓝 或者 不变蓝) ( 2) 1、 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了 。 ( 3) 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因为唾液里的 将淀粉分解成了 。 ( 4) 4号试管与 号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 答案:( 1)变蓝 ( 2)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 3)唾液淀粉酶;麦芽糖 ( 4) 3 试题分析:( 1) 试管 加入的物质(各 2毫升) 温度 试剂 实验现象 1号 淀粉 +唾液 0 变蓝 2号 淀粉 +唾液 73 碘液 变蓝 3号 淀粉 +唾液 37 不变蓝 4号 淀粉 +清水 37

29、 变蓝 ( 2)由( 1)可知: 1号试管和 3号试管形成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温度(低温), 1号试管遇碘变蓝色, 3号试管遇碘不变蓝色,说明低温抑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将淀粉没完全分解或没分解 2号试管和 3号试管形成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温度(高温), 2号试管遇碘变蓝色,说明高温抑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将淀粉没完全分解或没分解比较1、 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最适宜的温度是 37 ( 3) 3号试管遇碘没变蓝,是因为唾液中含有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完全分解成了麦芽糖 ( 4) 4号试管和 3号试管形成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唾液, 3号试管遇碘没变蓝, 4号试管 遇碘变蓝,说明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 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