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安于现状是我们的普遍弱点,在微小甜蜜的小屋中将自己的创造天赋 束之高阁 的人实在难以成为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B俗话说得好:知错就改不算错, 犯而不校 错中错。我是你的朋友,你做错了事可以对我说,让藏在心灵深处的心事,也出来晒晒太阳。 C王教授开设考古专题课,普及考古学的知识,引起考古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他那 坐而论道 的风度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D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今日发表通告,指出 360公司和腾讯公司之争,将用户利益 置之度外 ,表示将依据职权,
2、会同有关部门对两公司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A一年前,欧洲一厢情愿地声称重返多边主义的奥巴马将开启欧美关系新时代,但时至今日,欧洲舆论又认为正在翻开欧美疏远的新一页。 B温哥华冬奥会女子 1500米速滑比赛中,比利时选手率先出现了重大失误,周洋趁机超过了她,获得了该项比赛的冠军。 C此次四部门发布意见对中职困难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 作进行具体部署,是落实本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重要举措。 D公安机关介入足球打假而形成的威慑力已经显现,但 “风头 ”过后,假球会不会卷土重来 这种担心难道不多余吗 答案: C 依次填入下面一
3、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春节里延续至今的各种风俗, 。 , 。 , , 。 带有浓郁中国味儿春节习俗也随之播撒到世界各地 凸显自己的文化身份 赋予了这个千百年来华夏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万种风情 体现本民族的文化认同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 海外华人更是通过对传统习俗的呵护 A B C D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10年, “东方主义 ”话语方式改变的契机 对近代中国影响及干扰最大的西方文化理论,是美国学者萨义 德提出的 “东方主义 ”。所谓 “东方主义 ”是西方统驭东方的话语方式,这种话语方式由传教士开始,随着西方对东方的殖民扩大,到 19世纪
4、定形,建构成一种优劣对比的知识体系,通过教育、媒体以及留学生,向全球扩散,这种话语方式本质上就是强弱不对等所造成的。强者对弱者永远有说三道四的权力,反之则不然。它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弱者会被教育得产生 “自认劣等意识 ”。 东方民族里,对 “东方主义 ”的反省,伊斯兰知识分子较有成就,但也较为悲观。英国学者透纳曾经指出: “东方主义的终结,必经视野和典范的巨大重塑,但这种知识的重建只能产生在西方与东方政治关系出现主要改革的条件下,经济的改变需要权力的改变。 ”而显然今天的伊斯兰世界无法拥有这样的条件。退而求其次,透纳 希望人们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保持 “精神的冷静与慷慨 ”,抛弃东方主义赖以存在的人
5、们自认劣等的前提,但这种话说得容易,要东方人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保持慷慨不挑剔,那不是千难万难? 而中国人的 “东方主义 ”经验,是以伊斯兰世界相比,在归属程度上并不稍逊,在 17世纪时中国犹为世界最富裕的国家, 而后即每况愈下,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中国人均所得只有欧洲的 0.75,对人说三道四成了西方理所当然的特权,中国似乎有一种 “中国性 ”,这种较为劣等的元素存在,乃是中国落后、停滞的原因。 但这种情况近年来有了改变。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美国专家在谈到亚洲新秩序时开始有人提出中关 “共管 ”,这就是现实权力改变所造成的自然结果。真正值得体味的,乃是弱者现实权力的改变,它必然会向话语权
6、这个方向渗透。于是 2009年时代杂志肯定起中国来,并认为中国的高瞻远瞩、重视教育和孝道等五点可堪借鉴。 话语的改变除了涉及权力外,也和话语双方的主观期待有关,因此外国的说法变了,是否希望中国慷慨地拿出外汇来帮忙?或是希望中国在减碳上让步?这些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只知道西方对中国的说法变了,这只是个开始。西方的“东方主义 ”说法流传长久且已建制化,要真正实现对异文化 的尊重,非好几个世代不可。西方选择性地说中国好话,可以欣慰,但大可不必志得意满,西方和中国一样,要努力改变的多着哪 !此外,西方对中国的话语方式逐渐改变,至少等于瓦解了中国的 “自认劣等的意识 ”。往后中国人,特别是学术文化界脱离了
7、 “东方主义 ”的诅咒,已有可能更客观地对待自己。 【小题 1】下列关于 “东方主义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西方文化理论中,美国学者萨义德提出的 “东方主义 ”对近代中国影响及干扰最大。 B “东方主义 ”是西方统驭东方的话语方式,这种话语方式本质上是强弱不对等造成的。 C弱者 “ 自认劣等意识 ”的存在,使得 “东方主义 ”话语方式建构成了优劣对比的知识体系。 D “东方主义 ”作为一种强者对于弱者的话语方式,它是由传教士开始,通过教育、媒体以及留学生等途径向全球扩散的。 【小题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今天的伊斯兰世界依然无法改变自身在 “东方主义
8、”话语方式中的处境。 B英国学者透纳认为,经济的改变要以权力的改变为前提,只有西方与东方政治关系出现主要改革, “东方主义 ”才能够终结。 C中国人的 “东方主义 ”经验,在归属程度上并不稍逊于伊斯兰世界,中国似乎有一种 “中国性 ”较为劣等的元素存在,它造成中国的落后、停滞。 D西方对中国的说法变了,和西方国家的主观期待也有关系,西方国家有何企图,我们不得而知。 【小题 3】下列对本文作者观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要东方人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保持 “精神的冷静与慷慨 ”,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不挑剔,这看似困难,实则容易。 B西方对中国的话语方式的逐渐改变,使中国人不再有 “自认劣等的意识
9、”,并能够更客观地对待自己。 C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了,西方开始选择性地说中国好话,比如时代杂志对中国的肯定,这说明弱者现实权力发 生改变必然会向话语权方向渗透。 D西方的 “东方主义 ”说法流传长久且已建制化,要真正实现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还需要很长时间。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因果倒置。原文第一段中提到: “东方主义 ” 建构成一种优劣对比的知识体系,通过教育、媒体以及留学生,向全球扩散,它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弱者会被教育得产生 “自认劣等意识 ” 【小题 1】 “经济的改变要以权力的改变为前提 ”错,原文 “经济的改变需要权力的改变 ”
10、,结合本段内容可知,是说东方在经济改变之后,寻求有权力的改变,才会有东西方的关系的改变, “东方主义 ”才能终结。 【小题 1】 A项 “看似困难,实则容易 ”是对原文的错误理解。 B项 “使中国人不再有 ”“并能够 ”都过于绝对。 D 项 “要真正实现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 ”不正确,原文是 “要真正实现对异文化的尊重 ”,可见文章强调的是 “西方 ”对 “东方 ”,不是 “相互 ”的, “异文化 ”说成 “不同民族 ”是偷换概念。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木 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 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 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
11、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考试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进行。 “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 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把它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
12、上面写着 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 1贝多芬的欢乐颂; 2柴可夫斯基的 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 “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 “为什么? ” 朱丹答: “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 曲。 ” 大师问: “为什么? ” 朱丹说: “因为今天是 12月 13日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 “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 朱丹答: “没有忘记。 ” 大师说: “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
13、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 朱丹说: “请原谅 ”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 “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朱丹披着雪花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
14、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急促,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 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 “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 ”朱丹问: “为什
15、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 “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以木笛作为全文的线索结构全篇。选材独特,结构安排也有新意,可谓匠心独运。 B文章中画线句写朱丹 “一身黑色云锦衣衫 ”,运用外貌描写,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 “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 ”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表现朱丹当时参加决赛时的紧张心理。 C小说中 “孩子方阵 ”的自发出现,表现了像朱丹一样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数,这样就使朱丹的举动更具有典型意义,从而起到
16、了 深化主题的作用。 D开始时大师觉得朱丹要求换曲子是对自己的不敬,但纪念碑前的演奏,让大师发现这是一位很难得的青年,有出色的音乐才华,所以录取了他。 E这篇小说在艺术技巧方面很有特点: 情节曲折生动,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细节描写生动细致。 场面描写庄严凝重,真切感人。 【小题 2】文章中对 “雪 ”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小说中的朱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 4】探究 “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 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结合小说反映的主题说说你从 中获得的启示。 答案: 【小题 1】 BD 【小题 1】 点明了故事发生的
17、时令,渲染了一种肃穆,悲壮的气氛。 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少年儿童、朱丹)作铺垫,打基础。 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主人公朱丹纯洁高尚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凸现了少年儿童心灵的洁白无暇。 【小题 1】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音乐才华,而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 首先他具有出色的音乐才华,这主要表现在: 是两位参加决赛的选手之一; 从纪念碑前的吹奏可以看出他具有很高的音乐才华,大师的高度称赞和最终被音乐学院录取也证明这一点。( 3 分)同时他具有崇高的民族 精神,这主要表现在: 宁可落选也不愿吹奏欢乐曲, 到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凭吊死难同胞,并吹奏起悲壮的木笛。( 3分) 【小题 1】作用: 这句话交代了
18、朱丹被录取的根本原因。(情节) 指出了朱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丰富、深化人物形象。(人物形象) 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题。(主题)(每点 2分) 启示:才华横溢固然重要,但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更值得敬佩。作为一名中学生,要不忘民族的耻辱,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的有用之才,成为时时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卫士。 【小题 1】 B这道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文中写 朱丹 “小心谨慎地 ”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说明他对木笛的珍爱,而木笛是一种中国民族乐器,其意图显而易见,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 D考查情节及主题:大师最后录取朱丹是因为认识到他既有出色的音乐才华,更有崇高的民族精神,因而能
19、够理解他,接受他。 【小题 1】从渲染氛围、推动情节、烘托人物三方面分析即可,每点 2分 【小题 1】此题考查人物形象的鉴赏。 【小题 1】本题考查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能力层次为 F,侧重 “探究 ”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 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扣住民族精神、国家
20、尊严回答,言之成理即可,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 季羡林 晚近,季羡林先生的头衔,除了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通常还有一项“国学大师 ”。为此,有人在报上陈辞,认为 “季羡林的专业是佛学和梵文研 究,算不上国学大师 ”。有人又撰文反驳,认为 “传统国学的许多重大领域季羡林都涉及到了,绝对称得上是国学大师 ”。 2007年 5月,中央电视台拍摄季老的专题,拿我作陪衬,其间就提到了这段公案,问我怎么看。卑之无甚高论,窃以为,这事不值得争辩,在东西融会、环球一村的 21世纪的今天,国学大师也者,既不应是一味钻故纸堆的冬烘先生,也无所谓荣辱褒贬。要我说,季羡林就是季羡林
21、,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他的平凡,即如他所说,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他的大有人格魅力,就在于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 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后八个字,是我自己加的,季先生生前若听到,一定不赞成。记得有一年,胡光利、梁志刚两位学兄出版此情犹思 季羡林回忆录,在前言中写上 “国学大师 ”“国宝级学者 ”“北大惟一终身教授 ”等词,季先生阅后,坚决要求删去。季先生说: “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不过生的晚些,活的时间长些罢了。 ” 2006 年,第 19
22、届世界诗人大会在我国山东泰安召开,会上,季羡林、高占祥、李国彝三位被评为世界桂 冠诗人。这又是一 顶高帽。组织者的心思,咱不去猜测,高占祥、李国彝二位的成就,咱也不去评估,且说季先生。季先生在中学时,曾有 “诗人 ”外号,说明他是喜欢诗的,是有这方面的素养的,但他一生发 表之诗,据笔者所知,不会超过十首。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还自谦是票友。以不到十首诗的数量,荣膺世界桂冠诗人称号,他老人家肯定会感到惶恐。我没有猜错,一次见面中,季先生说了创作经过。季先生讲: “原本是泰安地区来人,说请我写一首诗,关于泰山的。我自幼景仰泰山,至今初衷不改,兴致一上,就动笔了。 7月 29日( 2005年
23、), 温总理来,来得特早,我桌上摊着稿纸,没有收拾。总理问我最近在写什么,我说在写关于泰山的诗,并且念了开头几句。以后新华社就作了报道。再以后,你们都知道了的,我季某人忽然就成了桂冠诗人。 ”说到这儿,季先生转为 “难得糊涂 ”,他说: “桂冠诗人不是随便戴的哦,他们这么做,只能使我脸红。 ” “中国牌 ”的荣誉有它本土特色的游戏规律:往往,在你需要的时候,它总是千推万阻,避而不见;在你不需要的时候,它却是不邀自来,蜂拥而至。 算了,撇开这些背后的玄机不谈,话题还是回到季先生。笔者觉得,仅就 94岁的老人,依然拥有这般创作活 力,泰山颂就值得一读;在这一点上,季先生完全用不着脸红。季先生写完搁
24、下,但一直未定稿,他自觉不够完善,到了2008年 12月 21日, 97岁了,又拿出来修改,在一处添了三行 24字: “万木争高,万卉争艳。争而不斗,和谐自然。天人合一,宛然实现。 ”其他几处亦有修改。这种 “春蚕到死丝方尽 ”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泱泱中华,特点是人多,人多思想杂,俗话说 “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 ”,许多议论,是颇为滑稽的。譬如有人转给我一篇文章,是从网上下载的,讽刺季老是官迷,理由是从杨绛的我们仨推测,那个想当中国社科院副院长, 而最终没有当成的,估计就是季羡林。嘻嘻,胡为乎来哉!熟悉季老的人都知道,他对官场,一向敬而远之,了无兴趣。证以笔者的目睹:那还是上世纪 90
25、年代,一天,有老友自城内来见季先生,落座,喝茶, 老友说起近来见了哪些哪些高官,禁不住眉飞色舞,唾星四溅。季先生干坐一旁,默然无语,待老友走后,只幽幽地说了一句: “他还很得意。 ”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即以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来说,倒的确有这么一回事: “文革 ”后,某要员曾建议季先生出任此职。季先生么,婉拒了。尔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为此,有人曾当面讶 怪: “为什么放 着副部级的职位不要,却要这个副局级呢? ”季先生说: “什么级别,我脑子里没想过这个! ” 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 (节选自文汇报作者 卞毓方)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
26、当的两项是 A季羡林是一个平凡的人,他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但他一生发表的诗,不超过十首;因此,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B季羡林先生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正是 “国学大师 ”应有的魅力和境界。 C 94岁的季羡林老人创作了泰山颂一诗: “万木争高,万卉争艳。争而不斗,和谐自然。天人合一,宛然实现。 ” 97岁时,又拿出来修改,表明季先生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文稿,恰恰说明了 “文章不厌百回改 ”、 “佳作常从改中出 ”。 D “文革 ”后,有人建议季先生出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季先生么,婉拒了。尔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
27、是痛快地应承。人贵有自知之明,与其力不从心,不如扬长避短。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 E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几处人们对季老先生的不一致的评价,然后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件事情简要描述出来,虽未 直接评论,但足以让读者了解季老先生的为人。这种笔法在传记中颇有说服力。 【小题 2】文中说: “季羡林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那么,他的 “人格魅力 ”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小题 3】文章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 “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 ”。说说表明了季先生怎样的 “心迹 ”。( 6分) 【小题 4】对于季羡林究竟算不算 “国学大师 ”,作者没有直接评论。你读了本文以后,如何评价季羡林先生呢?(
28、8分) 答案: 【小题 1】 BE 【小题 1】(学识)学贯古今,知识渊博;(品质)诚实谦虚,严谨执着;超凡脱俗(答 “清高 ”亦可),热爱 教育。( 6分。意思接近即可) 【小题 1】对官场,敬而远之,了无兴趣,清高脱俗;鄙视艳羡高官厚禄、投机钻营的人(或:鄙视那种爱慕虚荣之人);一心扑在他 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上,这显示了季先生为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6分。意思接近即可,少一角度扣 2分) 【小题 1】传统国学的重大领域季羡林先生都涉及到了,学识渊博;既不是一味钻故纸堆的冬烘先生,也无所谓荣辱褒贬;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还自谦为
29、票友。他是一位不可超越的 “国学大师 ”。 【小题 1】 5分,对一项给 2分。 A更主要的是 “平凡 ”; C非 “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文稿 ”,实为治学严谨; D非 “有自知之明 ”、 “力不从心 ” 【小题 1】此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的鉴赏。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 8 分。围绕以上几点展开即可,未结合文章内容,只是进行空洞评价,赋分减半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许善心,宇务本,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诵记,多闻默识,为当世所称。家有旧书万余卷,皆遍通
30、涉。 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 ,陵大奇之 ,曰: “才调极高,此神童也。 ”起家除新安王法曹。 陈亡,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藉草东向,经三日。善心哭尽哀,入房改服,复出北面立,垂涕再拜受诏。明日乃朝,伏泣于殿下,悲不能兴。上顾左右曰:“我平陈国,唯获此人。既能怀其旧君,即是我诚臣也。 ” 左卫大将军宇文 述每旦借本部兵数十人以供私役,常半日而罢。摄御史大夫梁毗奏劾之。上方以腹心委述,初付法推,千余人皆称被役。经二十余日,法官候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其数虽多,不合通计,纵令有实,亦当无罪。诸兵士闻之,更云初不被役。上欲释之,付议虚实,百僚咸议为 虚。善心以为述于仗卫之所抽兵私役,虽不满日,阙
31、于宿卫,与常役所部,情状乃殊。又兵多下番,散还本府,分道追至,不谋同辞。 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 。苏威、杨汪等二十余人,同善心之议。其余皆议免罪。炀帝可免罪之奏。 宇文化及杀炀帝之日,隋官尽诣朝堂谒贺,善心独不至。许弘仁驰告之曰: “天子已崩,宇文将军摄政,合朝丈武莫不咸集。天道人事,自有代终,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广善心怒之,不肯随去。弘仁反走上马,泣而言曰: “将军于叔全无恶意,忽自求死,岂不痛哉 !”还告唐奉义,以状白化及,遣人就宅执至朝堂。化及令释之 ,善心不舞蹈而出。化及目送之曰: “此人大负气。 ”命捉将来,骂云: “我好欲放你,敢如此不逊! ”其党辄牵曳,因遂害之
32、。 (节选自隋书卷五十八)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垂 涕 再拜受诏 涕:眼泪 B初付法 推 ,千余人皆称被役 推:审问 C法官 候 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 候:等候 D虽不满日, 阙 于宿卫 阙:空缺 【小题 2】以下句子中,全都是表明许善心忠诚于隋朝的一组是 善心哭尽哀,人房改服 善心怒之,不肯随去 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 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 忽自求死 ,岂不痛哉 善心不舞蹈而出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善心自幼聪明,所听到的当时就能记下来,家里有旧藏书一万多卷,所涉猎的范围很广,被徐陵称为神童。 B许
33、善心对陈朝十分忠诚,深受隋文帝赏识,认为他既然能怀念旧日君王,也就是我朝的忠臣。 C许善心认为宇文述在侍卫中抽调士兵役使不满整天,虽然有缺于宿卫,但与平常役使这些部门的情况没有什么不同。 D宇文化及派士兵捉他到朝堂,又下令释放了他,许善心没有拜谢就出去了,化及认为他心中有很大的气愤,就害死了他。 【小题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 ( 2)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 ( 3)其党辄牵曳,因遂害之。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C 【小题 1】 C 【小题 1】( 1)他十五岁就开始有文字方面的能力,曾经写文笺给
34、父亲的朋友徐陵,徐陵非常惊奇。 ( 2)现今大概一个月,才开始翻供,宇文述有罪是明摆着的,怎能舍弃问罪 ( 3)他的同伙就拉走 善心,于是就害死了他。 【小题 1】候,观望 【小题 1】此题考查对句意的分析与理解, 能表现许善心忠诚于隋朝。 【小题 1】虽然不满整天,但有缺于宿卫,与平常役使部下,情况很不同。 【小题 1】( 1) “属 ”“奇 ”各 1分,句意 1分;( 2)殆、翻覆、舍各 1分,句意1分;( 3)辄、牵曳各 1分,句意 1分。 参考译文 许善心字务本,九岁就失去父亲,为母亲范氏所抚养。自幼聪明,有思理,所听到的当时就能记下来,见闻多,默默地记下,为当时人所称道。家里有旧藏书
35、一万多卷,所涉猎的范围很广。他十五岁就开始有文字方面的能力,曾 经写文笺给父亲的朋友徐陵,徐非常惊奇,对人说: “才情格调极高,这是神童啊 !”出仕担任新安王法曹。 陈朝灭亡,许善心穿白色衣服号哭于西阶之下,睡在草垫上,面向东方,经过三天。善心哭声很悲哀,进入房间改换衣服,又出来向北面站立,流泪拜两拜接受了诏书。第二天才穿朝服在殿下俯伏哭泣,悲哀得不能起立。隋文帝顾视左右的人说: “我平定陈国,只获得这一个人。既能怀念他的旧日君王,也即是我的忠臣啊。 ” 左卫大将军宇文述每天借用本部士兵几十人来供自己私下使用,常常一用半天。御史大夫梁毗上奏弹劾他。皇帝刚将宇文述当做心腹,开始让 法官推问详情,
36、千余人都称被搜使;经二十多天后,法官窥察皇帝的意思却说,每次使用时间不超过一天,数量虽多,不可以都计较,纵使是事实;也不应追究罪行。这些土兵听说后,转而说没有被役使。皇帝想放过这事,让众人说这事的虚实,百官都说没这事。善心以为宇文述于侍卫的处所抽取士兵私下役使,虽然不满整天,但有缺于宿卫,与平常役使部下,情况很不同。又士兵多离 开京城,已经回到家乡,分道追问,不能互相谋议,而说辞却相同。攻今大概一个月,才开始翻供,宇文述有罪是明摆着的,怎能舍弃问罪 苏威、杨汪等二十多人和善心说同样的话,其余的 都称应免罪。隋炀帝赞同免罪。 宇文化及杀炀帝当天,隋朝官员都到朝堂拜谒称贺。善心独自不到。许弘仁跑来
37、告诉说: “天子驾崩,宇文将军摄政,满朝文武,都汇集了。天道人事,自然有它的更替,谁想到您竟独自低首徘徊象这样呢 ”善心发怒,不能随从而去。弘仁骑马返回,哭泣着说: “将军于他全无恶意,忽然自己想求死, 岂苯悲痛啊广回来告诉唐奉丈;以其情状告诉宇文化及,派遣士兵到房间里捉住他到朝堂。化及下令释放。,善心却不拜舞就出去。化及目送他,说: “这是心中背负了很大的气愤啊。 ”下令捉回来;责骂他说: “我好好放你,竟敢如此不 逊 !”他的同伙就拉走善心,于是就害死了他。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
38、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小题 1】把 “回头烟柳渐重重 ”中的 “渐 ”字改为 “却 ”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5分) 【小题 2】这首词的下阕与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全词来看,所表达的情感是否完全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小题 1】不好。 “却 ”字只是表现出被重重烟柳挡住视线, “渐 ”字则生动的表现出词人离别时不断回顾的情态,然而越行越远,柳色逐渐转浓,突出词人不忍离去的情怀,愈来愈深的离愁。 【小题 1】不完全相同,柳词主要表现对恋人的眷恋和离别之愁,而徐词中不仅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而且 “浮生常恨
39、飘蓬 ”和对未来旅途的想象,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等句,还表现了孤寂凄凉、饱经漂泊的羁旅之愁。 【小题 1】此题考查练字,此处的 “渐 ”更能表现作者观点。 【小题 1】本题考查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 “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 查。 语言表达 根据语境要求,填写三个与画线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6分) 在以 “感恩 ”为主题的班会上,学生 A说:感恩父母, 给予我们生命,抚养我们成人 ; B说感恩老师, , ; C说:感恩朋友, , ; D说:感恩挫折, , 。班长总结说: “只有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人生充满信心,才能带来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感激。 ”
40、答案:交给我们知识,教会我们做人;带给我们快乐,传给我们温暖;给予我们勇气,促使我们进取。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5分) 5月 2日下午 4点,载着 198名朝鲜红楼梦剧组演员的专列驶入丹东口岸。据了解,由朝鲜闺家级艺术团 血海歌剧团潜心 50 载创作的大型歌舞剧红楼梦将于 5月 6日至 9日登陆北京电视台大剧院。又有消息说 “韩国版古装红楼梦 ”要上演了。于是,有网民很担心,说 “完了,中国四大名著要换国籍了 ”。 ( 1)一句话概括上述消息的内容。 ( 2)你对上述消息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答案:( 1)朝鲜、韩国演红接梦引起网民对名对知识产权的担心。( 2)艺术无国界,他们演出红接
41、梦表明了我国古典名著的国际影响力,应该担心的是他们对作品会有什么样的解读。 默写 补 写出下列名 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 【小题 2】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 ! 【小题 3】今宵酒醒何处? 、 。 【小题 4】羽扇纶巾,谈笑间, 。 【小题 5】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小题 6】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答案: 【小题 1】赢粮而景从 【小题 1】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小题 1】杨柳岸、晓风残月 【小题 1】樯橹灰飞烟灭 【小题 1】料峭春风吹酒醒 【小题 1】重湖叠 t清嘉 作文 作文 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60分 ) 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就问: “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地飞翔? ”蝴蝶告诉它: “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温暖的巢穴的勇气。 ”蛹就问蝶: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 ”蝶告诉它: “从蛹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 ”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实现理想,要有不凡的人生,必须敢于为实现理想而经历艰苦的磨砺,在磨砺中重新更生,塑造一个 “新我 ”。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得少于 800字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