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湖北省阳新县兴国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31611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湖北省阳新县兴国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湖北省阳新县兴国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湖北省阳新县兴国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湖北省阳新县兴国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湖北省阳新县兴国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湖北省阳新县兴国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角 色( ju) 楔 子( xi)本 分 ( fn)参 差 ( ch) B 堤 防( d) 伺 候( s)惊 愕 ( ) 喘 气( chun) C脚 镣 ( lio)战 栗 ( l) 觊 觎( j)暮 霭 ( i) D国 粹 ( cu) 给 予( gi)自 诩 ( x)脑 髓 ( su)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参差 c B伺候 c D给予 j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点评:拼音不仅是我们学习汉字、学好普通话的工具,更是我们的一项语

2、言技能。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料诮赋予谐奏曲羽扇纶巾 B萧瑟安祥核辐射舞 f歌台 C慰藉瑕疵练习簿燥动不安 D陷阱憔悴挡箭牌残羹冷炙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料峭 协奏曲; B安详 舞榭歌台 C躁动不安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点评:本考点考查的对象主要是常见字、常用字、易混字,特别是易混字,即因音近、形近或音义相近而容易混淆的常见、常用字。考查的重点是音形相近易混的词语、成语或熟语。所设置的别字误区多与生活实际关系密切,干扰性强,迷惑性

3、大,不易直接作出判断。但只要我们识记时联系意思去记,就问题不大。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写作过程中 ,一定要注重用词的规范性 ,引用古文或名言名句应当准确。但有人往往为了追求文章通俗易懂 ,而随意 _成语和引文 ,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美国校园枪杀案引起当地民众的强烈抗议,愤怒情绪迅速扩散到全国,甚至美国总统奥巴马都表态 _调查此案。 “咦!怎么没收到? ”高松年直跳起来,假惊异的表情做得 _,比方鸿渐的真惊惶自然得多。 A篡改敦促 栩栩如生 B窜改 敦促 惟妙惟肖 C篡改 催促 栩栩如生 D窜改 催促 惟妙惟肖 答案: B 试题分析: “窜改 ”指改动 ,这里的

4、 “ 窜 ”本身就是改动的意思。 “篡改 ”则指为了某种目的而采取作伪的手段故意改动或曲解 ,这里的 “篡 ”是曲解的意思。 “窜改 ”是个中性词 ,多用于文章、成 语、古书等。 “篡改 ”则除了指改动外 ,又强调这种改动是曲解和故意的 ,是个贬义词 ,多用于某种权威性的理论、指示或主张等。 “敦促 ”是指以诚恳或迫切的态度催促或提醒注意,在这里比 “催促 ”更庄重。 “惟妙惟肖 ”和 “栩栩如生 ”都有形容表现得非常的逼真的意思。但 “惟妙惟肖 ”偏重于酷似,即 “肖 ”, “栩栩如生 ”意为像活的一样,即 “如生 ”。此外 “惟妙惟肖 ”还可以表现人的表演和模仿非常逼真传神; “栩栩如生

5、”多指艺术作品,不用来表现人的活动。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点评:在词语运用中理解、揣摩词语,并不断地积累、丰富自己 的语言仓库。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中,要把自己遇到的陌生的字词、不熟悉的词语想办法用到自己日常会话中和写作中。要注意养成勤翻字典、词典,勤用工具书的好习惯,这是最基础的工作,必须进行。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2012年 12月 18日,兴国高中举行了第三届 “班主任节 ”庆祝活动,多个学校的领导参与并致辞祝贺。 B湖北省卫生厅发言人称前不久黄石发生霍乱疫情的主要原因是由患者不注意饮食和环境卫生造成的。 C自从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

6、和教学方式不仅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而且学生的学习行为也逐步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走向 “合作、探究 ”的自主式学习。 D日方非法 “购买 ”钓鱼岛的行径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日方应正视当前中日关系的严峻局面,承认钓鱼岛主权争议,回到谈判解决钓鱼岛问题的轨道上来。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多个学校的领导 ”产生歧义。 B.句式杂糅。 “主要原因是 ” 与“由 造成的 ” C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将 “不仅 ”放在 “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 ”的前面。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点评:修改病句 要清楚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首先从句子主干入手,如果主干没问

7、题,然后分析修饰语和中心语的搭配,除了理论之外还需要语感。所以语感的培养对语文很重要。 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 “元曲 ”,关汉卿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和马致远、汤显祖、白朴合称 “元曲四大家 ”。 B哈姆莱特中鬼魂一角对剧情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的出现改变了哈姆莱特的命运,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哈姆莱特,剧作伊始就以他悲伤而庄严、惨苦而坚定的形 象奠定了全剧的悲剧氛围。 C鲁侍萍热烈地奉献于爱情,却惨遭遗弃,尽心经营家庭,却饱受凌辱 ;作为一个用心良苦的母亲,她全心全意地指望儿女们能有一个幸福的将来,却被一场势不可挡的 “大雷雨 ”摧毁了一切。

8、 D柳永 ,字耆卿 ,北宋专业词人。其人精通音律 ,擅长铺陈点染 ,有 “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一句出自他的望海潮。 答案: A 试题分析:他和马致远、汤显祖、白朴合称 “元曲四大家 ”错误。 “元曲四大家 ”是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点评:要牢牢抓住现行初、高中语文教材(包括读本)所涉及 的所有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知识,不要忽视在学习重点、自读提示、课文祝捷、课后练习中提到的相关知识内容,尤其不要忘了读本中关于文学史的一系列文章和所涉及的名言名篇。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每题 3分,共 9分) 江南 style为什么这样红 所有人都想知道,一

9、个挺着肚腩的男人,重复着几句莫名其妙的歌词,做出纵马疾驰时的蹦跳动作,以此制成的音乐视频为什么会在 2012年红遍全球。根据最新统计,这段名为江南 style的视频成为全世界观看人数最多的 YouTube视频。其观看次数达到了 82200万次,超过贾斯汀 比伯的宝贝。 社会学家分析说,这首 “神曲 ”充满了对韩国首尔上流社区江南的讽刺。在韩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已经成为总统选举中的议题。心理学家则认为,演唱者朴栽相的形象迎合了西方对亚洲男性的固有想象: “在这里亚洲男人要么是功夫武士,要么是引用孔子语录的先知,要么是高中里的怪才。 ” 相比之下,科学家另有一番解释。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市场学教授詹

10、姆斯 凯拉瑞斯指出,江南 style之所以风靡世界,与一种名叫耳朵虫的大脑神经运动有关。 耳朵虫并不是一种虫子,也跟耳朵没有太大关系。凯拉瑞斯打比方说, 它是一种认知瘙痒。某些音乐片段能激发脑部的不正常反应,这些不正常的反应就像皮肤上的瘙痒,让脑子不断地注意这些音乐,结果只能是越痒越挠、越挠越痒。 这一现象和 19 世纪德国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有关。在我们的大脑中,信息往往都是根据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存储。有些提取的线索一旦出现,就会自动触发相关的信息。譬如看多了由最炫民族风伴奏的各种视频,下次看到有节奏的舞蹈,就会不由自主地哼唱起 “你是我天边最 江南 style更是

11、如此。有人评价说: “身形偏胖的朴载相,不断重复着扬鞭套马、策马狂奔 的动作。配上音乐节奏,让人莫名就有了跟着一起舞蹈的冲动。 ” 人们很早就发现,节奏简单且不断重复的片段更容易绕梁三日。在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 1876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中,主人公只是在报纸上读到了一段有着华尔兹旋律的顺口溜就因此着魔。在镇上晃荡的时候,他的脚跟着顺口溜机械地踏着节拍。有人对江南 style进行研究发现。它有 5个音节每 3 6秒就会重复 4次,在整首歌中重复了 100次以上。 “关于耳朵虫最有趣的是它揭示了我们脑袋中有一部分很明显是不受自己控制的。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一个叫做 “神经黑客 ”的栏目如此介绍这一

12、奇特的现象。 根据凯拉瑞丝的说法,所有无法忘却的神曲,都是一种 “不自主音乐想象 ”。这些想象不仅来得毫无防备,走得也莫名其妙。 在马克 吐温的小说中,被顺口溜折磨得快要疯了的主人公,恰好遇到了一个神父。把顺口溜复述给了神父后,他终于得到了解脱, “舌头获得了自由,再次吐出了欢快的言语 ”。可惜,神父却 “中招了 ”。 当然,耳朵虫并不尽是烦恼。上世纪 80年代,芝加哥一家主营停车场业务的公司, 就以此开发出一套 “主题音乐楼层提醒系统 ”。在不同的楼层播放不同的流行音乐,若是有人停车以后忘记自己停在那一层了,只需想想当时听到的是哪首歌曲,然后在电梯里按下对应的按钮就可以了。 有了耳朵虫的帮助

13、,各大神曲可谓所向披靡。 “它总在脑海里弹出来,就像是网页上弹出的广告一样,让我感到有点排斥。 ”一个年轻人如此形容给他带来很大困扰的最炫民族风。为了驱赶脑海中的 “弹出广告 ”,他听了各种古典音乐,“总以为,古典音乐是经典中的经典,可听了似乎也不太管用,脑子里还是 最美的云彩 ”。 或许,真的应该听从马克 吐温 100 多年前的建议。在那篇题为蛊惑的旋律的小说结尾,他严肃地指出: “各位读者,如果你碰到类似无情的旋律,理当避而远之,避而远之,视之瘟疫 !” 【小题 1】下列表述中,不属于 “江南 style在 2012年风靡全球 ”原因的一项是( ) A江南 style充满了对韩国首尔上流社

14、区江南的讽刺,在韩国,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B江南 style的演唱者朴载相挺着肚腩、做出纵马疾驰时的蹦跳动作的形象迎合了西方对亚洲男性的固有想象。 C江南 style的某些音乐片段能激发人们脑部的不正常反应,这些不正常的反应, 让脑子不断地注意这些音乐。 D江南 style是一种 “不自主音乐想象 ”,不仅来得毫无防备,而且走得也莫名其妙。 【小题 2】下列对 “耳朵虫 ”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耳朵虫并不是一种虫子,也跟耳朵没有太大关系,它其实是一种类似皮肤瘙痒的大脑神经运动。 B耳朵虫就是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是由艾宾浩斯在 19世纪提出的。在我们的大脑中,信息根据信息

15、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存储,某些提取的线索一旦出现,就会自动触发相关的信息。 C耳朵虫揭示了我们脑袋中有一部分很明显是不受自己控制的,一些节 奏简单且不断重复的音乐片段更容易激发耳朵虫的功能。 D尽管耳朵虫可以帮助各大神曲像网页上弹出的广告一样,在脑海里弹出来,让有些人感到有点排斥;但人们也可以合理利用它。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南 style的歌词莫名其妙,节奏简单重复,演唱者挺着肚腩,动作滑稽,但却迅速风靡全球,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忧虑,都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B对江南 style现象,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科学家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的自己的见

16、解,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C江南 style对人们的影响,并非个例。在中国有人看到有节奏的舞蹈,就会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最炫民族风;在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笔下,主人公只是在报纸上读到了一段有着华尔兹旋律的顺口溜就因此着魔。 D要想避免类似江南 style的 “神曲 ”带来的困扰,可以听从马克 吐温 100多年前的建议,避而远之,视之瘟疫。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 “江南 style来得毫无防备,走得也莫名其妙 ”不属于 “江南 style在 2012年风靡全球 ”原因,只是对 “耳朵虫 ”现 象的介绍。 【小题 2】根据原文 “这一现象和

17、 19世纪德国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有关 ”可知,耳朵虫只是和 “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 ”相关,并不能和 “不自 “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 ”完全等同起来;且 “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 ”是由艾宾浩斯提出的,但耳朵虫不是。 【小题 3】 “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忧虑 ”错误,在文中没有依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点评:我们也应了解命题的特点,出题者在命题时往往是从局部到整体出题的,即:重要句子(重要概念) 分 论点 中心论题 作者倾向。但在平时复习时,我们最好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这样才能完全读懂原文,并能准确把握文

18、章的要点与重要信息。即:作者倾向 中心论题 分论点 重要句子(重要概念)。要养成回文对照、辨同析异的做题习惯,选择题的众多选项基本上都来自于原文,因此辨析原文语句与选项的差别是正确解答的前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共 19 分) 奇 遇 莫 言 1982年秋天,我从保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通乡镇的汽车每天只开一班,要到早晨六点。举头看天,见半块月亮高悬, 天清气爽,我便决定不在县城住宿,乘着明月早还家,一可早见父母,二可呼吸田野里的新鲜空气。 这次探家我只提一个小包,所以走得很快。穿过铁路桥洞后,我没走柏油路。因为柏油公路拐直角,要远好多。

19、我斜刺里走上那条废弃数年的斜插到高密东北乡去的土路。土路因为近年来有些地方被挖断了,行人稀少,所以路面上杂草丛生,只是在路中心还有一线被人踩过的痕迹。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粱地、玉米地、红薯地等,月光照在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几乎没有风,所有的叶子都纹丝不动,草蝈蝈的叫声从庄稼地里传来,非常响亮,好像这叫声渗进了 我的肉里、骨头里。 路越往前延伸庄稼越茂密,县城的灯光早就看不见了。县城离高密东北乡有 40多里路呢。除了蝈蝈的叫声之外,庄稼地里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我忽然感觉到脖颈后有些凉森森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特别响亮与沉重起来。我有些后悔不该单身走夜路,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路

20、两边的庄稼地里有无数秘密,有无数只眼睛在监视着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着我,月光也突然朦胧起来。我的脚步不知不觉地加快了。越走得快越感到背后不安全。终于,我下意识地回过头去。 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 继续往前走吧。一边走一边骂自己 :你是解放军军官吗 你是共产党员吗 你是马列主义教员吗 你是,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而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共产党员死都不怕还怕什么 有鬼吗 有邪吗 没有 !有野兽吗 没有 !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但依然浑身紧张、牙齿打战,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 “连篇累牍 ”地涌进脑海:一个人走在路上。突然听到前边有货郎挑子的嘎吱声,细细一看,只见到两个货挑

21、子和两条腿在移动,上身没有 一个人走夜路碰到一个人对他嘿嘿笑,仔细一看,是个女人,这女人脸上只有一张红嘴,除了嘴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是 “光面 ”鬼 一个人走夜路 忽然看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在吃青草 我后来才知道我的冷汗一直流着,把衣服都溻湿了。 我高声唱起歌来: “向前向前向前 杀 ” 自然是一路无事。临近村头时,天已黎明,红日将出未出时,东边天上一片红晕,村里的雄鸡喔喔地叫着,一派安宁景象。回头望来路,庄稼是庄稼道路是道路,想起这一路的惊惧,感到自己十分愚蠢可笑。 正欲进村,见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定睛一看,是我的邻居赵三大爷。他穿得齐齐整整,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 我忙问: “三大爷,起这么早

22、!” 他说: “早起进城,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 ” 我跟他说了几句家常话,递给他一支带过滤嘴的香烟。 点着了烟,他说: “老三,我还欠你爹五元钱,我的钱不能用,你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他吧,就算我还了他钱。 ” 我说: “三大爷,何必呢 ” 他说: “你快回家去吧,爹娘都盼着你呢 !” 我接过三大爷递过来的冰冷的玛瑙烟袋嘴,匆匆跟他道别,便急忙进了村。 回家后,爹娘盯着我问长问短,说我不该一人走夜路,万一出点什么事就了不得。我打着哈哈说: “我一心想碰到鬼,可是鬼不敢来见我 !” 母亲说: “小孩子家嘴不要狂 !” 父亲抽烟时,我从兜里摸出那玛瑙烟袋嘴,说: “爹,刚才在村口我碰到赵 三大爷,

23、他说欠你五元钱,让我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你抵债。 ” 父亲惊讶地问: “你说谁 ” 我说: “赵家三大爷呀 !” 父亲说: “你看花了眼了吧 ” 我说: “绝对没有,我跟他说了一会儿话,还敬他一支烟,还有这个烟袋嘴呢 !” 我把烟袋嘴递给父亲,父亲竟犹豫着不敢接。 母亲说: “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 !” 【小题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 ) A小说通过秋夜 “我 ”一个人穿行在庄稼地里的趣味性的描绘,处处彰显出一种文学的品味、速写和张力。 B “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 ”一句独立成段, 是想着重交代 “我 ”当时无惧无畏的心理,所谓 “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

24、之 ”。 C赵三大爷死了也要还债这一情节,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一位长者高尚的道德情操。 D小说情节设计巧妙,前面路上没碰到鬼,进村的时候反而碰到赵三大爷,“奇遇 ”传达了这么一个信息, “原来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 ” E小说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和现代社会融为一体,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小题 2】分析小说第二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小题 3】分析小说第五段写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有什么作用 。( 4 分) 答: 【小题 4】 “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 ”这一结局在前文均有暗示,结合文本内容,请试作分析。( 7分) 答: 答案: 【小

25、题 1】 BE 【小题 2】第二段的景物描写, 反映了高密故乡特有的浓郁的环境特征。( 1分)一方面写出了家乡月夜的宁静幽美,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1分) 另一方面以声衬静,写出了月夜的沉寂,冷清,( 1分)为下文写 “我 ”的恐惧害怕作铺垫。( 1分) 【小题 3】细腻形象的写出了 “我 ”当时内心的恐惧害怕,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分)照应前后文,同时还为下文赵三大爷的出现作了一个很好的 铺垫,虚实结合,形成对比烘托。( 2分) 【小题 4】这是典型的 “出人意料,情理之中 ”的笔法,在小说结尾时突转,使文章精彩巧妙,出奇制胜,于平静处掀起波澜,引人深思,(分析评论得 3 分)前文

26、伏笔暗示主要体现在: “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 ”一个 “闪 ”字写出了赵三大爷的特殊身份。 “穿得齐齐整整,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 ”迷信里讲,死人阴气重,不敢与活人阳气相接。 “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 ”只有鬼魂才能未卜先知。 “我的钱不能用。 ”那是冥钱,阳间当然不能用。 “接过三大爷递过来的冰冷的玛瑙烟袋嘴 ”, “冰冷 ”一词也暗示了赵三大爷已成鬼魂。 “父亲惊讶地问:你说谁 ”, “惊讶 ”一词也可知赵三大爷已成鬼魂。 “父亲竟犹豫着不敢接 ”,可见父亲内心的疑惧,暗示了赵三大爷已成鬼魂。(答其中 4点就给 4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 B: “是想着重交代 “我 ”当时无惧

27、无畏的心理 ”错误,我一直都很害怕。D:构造的是一个主观感觉的世界。 【小题 2】从题干中可以知道这是一段环境描写,因此,需要从一般环境描写作用的几个角度考虑。 “土路因为近年来有些地方被挖断了,行人稀少,所以路面上杂草丛生,只是在路中心还有一线被人踩过的痕迹。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粱地、玉米地、红薯地等,月光照在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 ”反映了高密故乡特有的浓郁的环境特征,写出了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这段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寂静、冷清的氛围,为后文 “我 ”的恐惧害怕作铺垫。 【小题 3】本题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去考虑。从内容上来说,渲染了一种害怕的氛围,突出了

28、“我 ”当时内心的恐惧害怕。从结构上来说,前后文照应,同时为下文赵三大爷的出现作了一个铺垫。 【小题 4】 “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 ”这一结局在前文均有暗示,这需要读者在读小说的过程中细细分析。如果是一个细心的读者,在文中处处可见伏笔。 “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 ”显然,在对赵家三大爷的描写过程中,与对现实中一般人的描写是不同的,因此,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点评:小说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构思的精巧别致。巧妙的构思首 先表现在新颖、独特、有悬念、有起伏,结构精巧。小说的构思精巧还表现在含

29、蓄曲折。所以阅读小说时,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既是小说的一个考查点,也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这种题就考查对小说作品结构的把握,具体考查对小说情节安排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时就要从全文入手,注意小说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间的正面和侧面、明和暗的关系,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 文言文阅读 用斜线( /)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不超过 6处)( 3分) 子曰: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 答案:子曰: “诵诗 三百 授之以政 不达 使于四方 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 ” 试题分析:译文 孔子说: “把诗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办事;让他当外交使节

30、,不能独立地办交涉;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 考点:断句。 点评: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 标点有很大的帮助。 将第 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小题 1】时承平久,郡县无守备,山东故不置重兵。( 3分) 答: 【小题 2】七月,彦视师兖州。甫出城,遇贼万余,彦缒入城。( 3分) 答: 【小题 3】然征妖

31、贼时,诸将多杀良民冒功,而其子官锦衣,颇招摇都市。( 4分) 答: 答案: 【小题 1】当时国家太平很长时间,郡县都没有守备,山东本来就不设置重兵。 【小题 2】这年七月,赵彦到兖州视察军队。刚出城就遇上了上万人的贼人,赵彦赶忙用绳子吊进城中。 【小题 3】然而,在征讨妖贼时,部下很多将士用杀很 的良民来冒充功劳,并且他的儿子在锦衣卫做官,在都市里十分炫耀、张扬。 试题分析: 【小题 1】注意 “时 ”当时; “承平 ”太平; “故 ”本来; “置 ”设置。 【小题 2】注意 “视师 ”视察军队; “甫 ”刚刚; “缒 ”用绳子吊着; “彦视师兖州 ”省略句。 【小题 3】注意 “然 ”然而;

32、 “征 ”征讨; “官 ”名词作动词,做官; “招摇 ”炫耀,张扬。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点评:翻译一般要求直译,每个词语是什么意思,都要有所体现,还要考虑句式的特点,有的还要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有的语气要体现出来,翻译出来的句子要简明通顺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每小题 3分,共 9分) 赵彦,肤施人。万历十一年进士。授行人,屡迁山西左布政使。光宗嗣位,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辽阳既失,彦请增兵戍诸岛,特设大将登州。登、莱设镇,自此始。 时承平久,郡县无守备,山东故不置重兵 。彦任都司杨国栋、廖栋,而檄所部练民兵,增诸要地守卒。请留京操班军及广东援辽军,以备征

33、调。荐起故大同总兵官杨肇基为山东总兵官。 七月,彦视师兖州。甫出城,遇贼万余,彦缒入城。 肇基急迎战,而令国栋及栋夹击,大败之横河。国栋又大破贼沙河,乃筑长围以攻邹。抗守三月,食尽,贼党尽 出降。 彦已加兵部待郎,论功,进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再加太子太保,荫子锦衣卫世佥事,赍银币加等。三年八月召代董汉儒为兵部尚书,极陈边将克饷、役军、虚伍、占马诸弊,因条列综核事宜。上称善,立下诸边举行。杨涟劾魏忠贤二十四罪,彦亦抗疏劾之,自是为忠贤所恶。 彦有筹略,晓畅兵事。 然征妖贼时,诸将多杀良民冒功,而其子官锦衣,颇招摇都市 。给事御史交劾之。彦三疏乞罢。魏忠贤挟前憾,令乘传归,子削籍。寻追叙兵部时边功,

34、即家进太子太傅。未几卒。 节选自明史 赵彦传 【小题 1】下面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 檄 所部练民兵檄:命令 B荐 起 故大同总兵官杨肇基为山东总兵官起:起用 C 荫 子锦衣卫世佥事荫:庇佑 D子削 籍 籍:户口 【小题 2】下面划线的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 备征调请立太子为王, 以 绝秦望 B 乃 筑长围以攻邹 乃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 因 条列综核事宜 因 宾客到蔺相如门谢罪 D自是 为 忠贤所恶约 为 婚姻 【小题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明以前,像登州、莱州这样的边境是没有设置兵力防备的。赵彦巡抚山东时,开创了这一历史性时代

35、。 B明朝国泰民安时,山东是没有兵力部署的。赵彦起用了自己的故友杨肇基为山东总兵官。 C在论功行赏时,赵彦不仅因功勋卓著一再加官晋职,还庇佑自己的儿子得到了世袭锦衣卫佥事一职的美差。 D足智多谋且通晓军事的赵彦,但还是因为当年手下人冒功和自己儿子过于招摇,被大臣们弹劾,不得不乞求罢官归田,最终在家里被进职为太子太傅。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 “籍 ”本义指户口,联系前后文可知在这里指官籍。 【小题 2】 A项均为目的的连词 “用来 ”; B项前者为连词 “于是 ”,后者 为副词“竟然、却 ”; C前者为介词 “根据 ”,后者为介词

36、 “通过 ”; D项前者表被动,可译作 “被 ”,后者为动词 “成为 ”。 【小题 3】 “赵彦起用了自己的故友杨肇基为山东总兵官 ”错误。赵彦起用的不是 “故友 ”,而是原来的大同总兵杨肇基为山东总兵官。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含义。 理解文中常见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点评: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 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

37、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内容理解题。一般来说,作者通过短小的文言语段,记叙一件事,表达一个中心或一种哲理。所以我们了解了 全文的内容后,还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蕴藏在文章里的写作意图。有时作者将主旨蕴藏在叙事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时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时发表议论,直抒胸臆,以此来揭示文章的中心,我们也要倍加注意。

38、 参考译文 赵彦,肤施人。万历十一年中进士。先授行人的官职,后屡次迁升做到山西左布政使。明光宗即位,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抚山东。辽阳失陷后,赵彦请求朝廷增兵守卫各个海岛,特地在登州设了大将。登州、莱州设置兵镇,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当时国家承平日久,郡县都没有守备,山东本来就不设置重兵。赵彦任用都司杨国栋、廖栋,命令他们的部门训练民兵,增援各要地的守兵。赵彦又请求朝廷留驻南京的操班军和广东的援辽军,用来防备征调时用。他还推荐起用原大同总兵杨肇基为山东总兵官。这年七月,赵彦到兖州视察军队。刚出城就遇上了上万人的贼人,赵彦赶忙用绳子吊进城中。杨肇基急忙迎战,并命令杨国栋和廖栋夹击敌人,在横河将贼

39、人打得大败。杨国栋又在沙河大破贼兵,于是筑起长围来攻打邹县县城。贼兵抵抗坚守了三个月,但城中的粮食已经吃完,贼兵都出城投降了。 赵彦已经加官到了兵 部待郎,又因论功行赏,进一步升至尚书兼右副御史,再加太子太保的职务,荫庇儿子做了锦衣卫世袭佥事的官,并被赏赐加倍的银币。天启三年八月,诏令赵彦代替董汉儒做兵部尚书。他极力陈述守边将军克扣军饷、役使兵士、虚报部伍名额、私占马匹等众多弊政,并详细用条款列出综合核查等事宜。皇上认为很好,立即下令各边地如法执行。大臣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条罪状,赵彦也上疏弹劾了魏忠贤,从此被魏忠贤厌恶。 赵彦富有谋略,晓畅军事。然而,在征讨妖贼时,部下很多将士用杀害的良民来

40、冒充功劳,并且他的儿子在锦衣卫做官,在都市里十分招摇经常滋事 。所以,给事和御史都交相弹劾他。赵彦多次上书乞求罢官归田。魏忠贤心怀前恨,让他乘传车回老家,并沙削夺了他儿子的官籍。不久,朝廷又追叙赵彦在兵部任职时的边功,于是就让他在家里进升为太子太傅。不久以后,赵彦就去世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小题 1】这首诗中的 “青 ”字与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中的 “绿 ”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说说 “青 ”字的妙处。( 4分) 【小题 2】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哪些景物?全诗表达了 作

41、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案: 【小题 1】 “春 ”下单着一个 “青 ”字,别有韵味。这个 “青 ”字使全句飞动起来,春风唤醒了沉睡的河畔,吹 “青 ”了芳草,绿油油,嫩茸茸,青毡似地沿着河畔伸展开去。这一盎然春意,多靠 “青 ”字给人们带来信息。 (4分) 【小题 2】描写了晚春江上落日、绮霞、远山、青草等景物,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思念友人的感情。( 4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这里 “春 ”下单着一个 “青 ”字,别有韵味。这个 “青 ”与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 ”的 “绿 ”同一杼轴。王安石的 “绿 ”,由 “过、到、入、满 ”等经几次涂改方始得来,足见锤炼功力。韩琮在此炼

42、得 “青 ”字,早于王安石几百年,应该说是 “先得我心 ”。正是这个 “青 ”字使全句飞动起来,春风唤醒了沉睡的河畔,吹“青 ”了芳草,绿油油,嫩茸茸,青毡似地沿着河畔伸展开去。这一盎然春意,多靠 “青 ”字给人们带来信息。 【小题 2】夕阳西下,含山欲坠,天边的云霞经夕阳映照,色彩斑斓。远处的青山一抹,就仿佛是美人的翠黛。春风吹青了河边的芳草,绿油油的一片,顺着河畔延伸开来。现在还不是望乡思家的时候啊。全诗四 句,有景有情,前三句重笔状景,景是明丽的,景中的情是轻松的。末一句收笔言情,情是惆怅的,情中的景则是迷惘的。诗中除晚日、远山都与乡情相关外,见春草而动乡情更多见于骚客吟咏。 考点:鉴赏

43、文学作品的语言。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点评: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时,抓住主要景物,运用描写再现画面,描述时要注意忠实于原诗,想象合理,语言优美。炼字题答题步骤一般包括如下几步:首先解释本字的字面意思,如果有修辞手法,要点明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诗意,语言尽可能优美;最后点明作者的感情。分析作者的情感 ,要从意象入手,意象一般都有固定的寓意,意象和作者情感紧密相关。 语言表达 请仿照示例,将下面对作品中人物理解的话补写完整。要求: 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 每小题补写的字数不超过 40字。 (4分 ) 刘兰芝遣归前与婆婆的告别,既是她对婆婆专横霸道、无理指责的坚决反抗,也

44、是她对自由独立人格尊严的自我捍卫。 【小题 1】窦娥的三桩誓愿,既是 ,也是 。 【小题 2】祥林嫂额角的伤疤,既是 ,也是 。 答案: 【小题 1】她对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官吏的强烈控诉 无力改变现状,寄望于天地神明的无奈幻想。 【小题 2】她拼死抗拒婆 家随意买卖自身的见证 她被愚弄到自觉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标记。 试题分析:从句式结构可以看出, “既是 也是 ” ,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分句,因此,后者应该在前者基础上更进一步。从例句上来看, “她对婆婆专横霸道、无理指责的坚决反抗 ”是表面现象, “她对自由独立人格尊严的自我捍卫 ”是行为的内涵。因此,窦娥和祥林嫂的这两个人物也应如此。 考点:

45、句式仿写。 点评:先要分析、确认原句的句式特点、修辞手法,尤其是分句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然后依样画 “葫芦 ”。若是续后句或补上句,还要考虑上下文语意的照应和文路的一致。仿用句式的题 型大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仿照例句,单独造句,仿写的句子与例句之间在内容上没有任何内在联系,主要要求仿句句式结构及句子内在的逻辑关系与例句保持一致或基本一致。本题就属于这种类型的。 阳新电视台要招聘业余记者和业余播音员各一名,应聘者很多,竞争十分激烈,如果你打算应聘,请你分别从 “记者 ”和 “播音员 ”的要求上介绍自己的优势。(每句不超过 30个字) ( 4分) 【小题 1】应聘记者: 【小题 2】应聘播音员:

46、答案: 【小题 1】应聘记者:本人善于观察分析,口头和书面表达及应变能力较强。 【小题 2】应聘播音员:本人相貌端正,口齿清晰,普通话纯正,朗诵水平较高。 试题分析:本题应该抓住记者和播音员需要的素质,从而有的放矢。记者侧重观察力,敏锐性,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播音员侧重相貌,普通话水平等。 考点:语言表达准确、简明、明确。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要揣摩出出题人的意图,了解记者和播音员职业的特点,语言既要简洁。同时还要把自己的特长表现出来,让对方能够一眼就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欣赏下面这幅漫画,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小题 1】为这幅漫画拟一则标题。 (不能拟为 “无题 ”,字数不超过 6个字

47、) ( 2分 ) 答: 【小题 2】简要说明漫画寓意。( 2分) 答: 答案: 【小题 1】治病的代价 (或 “代价 ”)(意思对即可 ) 【小题 2】 )讽刺批评了某些医院 (或医生 )缺乏医德【从箭的伤口位置变化看】,金钱至上【象牙没了】,以蒙骗损害患者来谋取利益的不良风气。【箭伤也体现大象是因为人类的捕杀才进的医院】 试题分析: 【小题 1】要想给漫画拟标题,首要前提是要能够看懂漫画内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即可。从漫画内容上看出,一头大象左边身体受伤而去医院治疗,结果医生给大象治疗的身体右边,而且象牙还没了。由此可见,大象为了治病,付出 了惨重的代价。 【小题 2】漫画的寓意应该联系当前的社会现实。因为漫画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影射,是对社会中某些现象的讽刺。从箭的伤口位置变化看,讽刺批评了某些医院 (或医生 )缺乏医德。 考点:语言表达准确、简明。 点评:每一幅漫画都是对现实生活直接和间接的反映,都具有一定的生活时事背景。所以,解读漫画还要跳出画面,联系生活时事,想想周围有没有漫画中所要歌颂或批评的对象,这是正确解答漫画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默写 默写填空。(从下面 8句中任选 5句作答)( 5分,每空 1分) 【小题 1】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醉花阴) 【小题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小题 3】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 【小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