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河北省波峰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31741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河北省波峰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2014年河北省波峰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2014年河北省波峰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2014年河北省波峰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2014年河北省波峰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河北省波峰中学高一上学期 9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 不恰当 的一项是: A我时时徜徉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天地里,体会最细微的感情,陶醉于诗人们对大自然 叹为观止 的描画。 B上有危崖如欲倾坠,下有深潭不可逼视。轰隆的巨响, 振聋发聩 ,游人们打着手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 C谷歌突然宣布抛弃 Web Kit后,立即引起了 Web Kit用户和 Web开发者不小的恐慌,因为谷歌的这一行动意味着 Web Kit会成为 明日黄花 。 D横店有中国竹艺博物馆、东阳木雕博物馆、徐氏艺术精品收藏馆等,形成规模宏大的展馆系列, 琳琅满目 的

2、艺术精品让游客得到极大的精神享受。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 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叹为观止:叹 :赞赏;观止 :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振聋发聩: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B应为 “震耳欲聋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琳琅满目: 琳琅 :精美的玉石。满眼

3、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采用 “一体两翼三层四类 ”的课程结构,我校开设的选修课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今年兄弟学校前来我校学习逾 5000人次以上。 B解决朝核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是对话谈判,各方应通过恢复六方会谈,平衡解决各自关切,推进半岛无核化进程,实现半岛长治久安。 C世卫组织表示,没有迹象表明 H7N9禽流感病毒在中国出现持续性人际传播的情况,但不排除它能够像 H5N1病毒那样通过有限的方式进行传播。 D作为消费者,你是否想过,正是某些畸形的消费需求造成了商业经营

4、对生态的污染和破坏,从这个意义上说,消费者既是受害者,又是自己的加害者。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寻病因。分析可知, A项中“逾 ”和 “以上 ”语意重复。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传。 B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

5、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经过汉代刘熙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C徐志摩、戴望舒、艾青都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他们作品分别有再别康桥、雨巷和大堰河 我的保姆。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共 130篇,被鲁迅先生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答案: B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浩如烟海,而且因为以前没有把它列入考试范围,考生并没有多少有意识的积累,现在它 “不期而遇 ”,考生不应茫然无措,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 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在备考时考生往往只凭一些简单的复习 资料来识记,其结果,往往是基础薄弱

6、,识记模糊,答题时会 “关公战秦琼 ”,张冠李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 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作为恢复该考点的第一年,想必不会太难,肯定会以课本内容为主。因此,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 “重要 ”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单元知识短文及课本后的附录,如中国文学的鉴赏 20世纪中国文学概述古代小说鉴赏现当代戏剧鉴赏中国古代文学概述鲁迅的生平和创作唐诗简介 等等绝不能等闲视之。在熟悉课本上的文学常识后以 “重要 ”为标准,适当向课外拓展。 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

7、大文学体裁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网络。分析可知, B项中应为 “刘向整理编辑 ”。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共 6分,每题 3分) 人类中心主义是当代生态学出现之后,被人们用来指称近现代西方主流哲学文化的一种说法。人类中心主义是 “现代性 ”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导致生态危机不断加重的重要原因,因而受到生态学者的批判。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西方近代以来的主流哲学与文化,确实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特别是启蒙运动以来的主流传统,主张人是自然界的主宰。一切价值都是由人决定的,是为人

8、的利益而产生存在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根本出发点是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在这样的关系中,自然界作为 “他者 ”是没有任何 “内在价值 ”的。如果说自然界有什么价值的话,那就是供人类支配 、占有和使用的价值。人类以控制、征服自然而显示人类的价值和优越性。 儒学所说的 “以人为中心 ”,诚然出于对人的重视和关心,把人的问题放在重要地位,其中当然包括人类的利益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它要解决人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问题。这才是儒学的中心课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脱离自然界,不能把人和自然界对立起来,将自然界视为 “异己 ”的存在,只从人的 “自我意识 ”、 “精神主体 ”去解决人的问题,而必须把人和自然界联

9、系起来,在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中去解决。 儒学以 “天 ”为最高存在,但 “天 ”不是别的,就是自然界。这里的自然界, 当然不是物理学上所说的自然界,而是哲学上所说的自然界,即宇宙整体或全体。“天 ”即自然界,不是无生命的僵死的存在,是有生命的并在不断地创造生命,即 “天地之大德曰生 ”。因此,自然界是人类生命之源和价值之源,用哲学的语言来说,天即自然界,不仅是人的存在本体,而且是人的价值本体。冯友兰先生指出 “天 ”有五义,其中有 “自然之天 ”、 “义理之天 ”两种,其实这两种含义是统一的,就是说, “天 ”即自然界既是存在的又是有价值意义的。这种价值是 “内在的 ”,它就是 “天道 ”、

10、“天德 ”、 “天命 ”或 “天理 ”。天即自然界是一个生命整体,其中有 “形而上 ”的层面,也有 “形而下 ”的层面,但 “形而上 ”与 “形而下 ”是统一的,“形而上 ”就在 “形而下 ”之中。 儒家肯定,人是万物中最 “灵 ”的,也是万物中最 “贵 ”的。这就把人与万物区别开来了。这里的 “灵 ”是指人心之 “灵明知觉 ”,其中包括 “思 ”这样的理性能力。这里的 “贵 ”,是指人性的价值内容。但人性与生命存在是不能分开的,它就存在于人的形体中。这是灵肉、神形一元论,不是灵肉、神形二元论。人死后,其性与神亦不存在。儒学中没有 “灵魂不死 ”之说。这就保证了人与自然界的内在统一。 冯友兰先

11、生说: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哲学是以 研究人为中心的 人学 。 ”这说明儒学是以研究人的问题为中心,不是以确立人的权力为中心。在这个意义上说,儒学即是人学,而人学即是仁学。仁是人的存在本质。仁是付出,不是索取;仁是义务,不是权利。这当然不是说,儒学完全不考虑人的利益,它只是反对利益至上主义,反对一切以人的利益为衡量标准。 【小题 1】下列对于儒学中 “天 ”的定义,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 “天 ”当然不是物理学上所说的自然界,即不是一个纯粹的物理世界。 B “天 ”是儒学的最高存在,它不是别的,就是我们的自然界或宇宙。 C “天 ”即生生不息的自然界,既是人的存在本体,而且还是人的价值本体

12、。 D “天 ”就是冯友兰先生指出的 “五义 ”,它是内在的,有 “形而上 ”的层面,也有“形而下 ”的层面。 【小题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人类中心主义的出现象征了社会的 “现代性 ”,同时也是导致生态危机不断加重的重要原因,受到生态学者的批判。 B儒家肯定人性与生命存在不可分离,没有 “灵魂不死 ”之说,这便保证了人与自然界的内在统一。 C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的利益,儒学中的 “人的问题 ”当然也包括人类的利益问题,可见两者对于 “人的利益问题 ”的看法是一致的。 D儒学的中心课题是要解决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的问题,由此形成了以研究人为中心的中国的传统哲学 “ 人学 ”。

13、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1】 试题分析: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基本方法有: 1对概念的理解要以准确判断概念的本质属性为基础。 2对词语比喻含义的理解与确认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对词语的引申义、临时义、隐含义、概括义的理解。 4代词指代意的确定必须紧扣上下文的内容,要注意指代内容有近距离指代,也有远距离指代。 对有些指代性词语还应特别注意其前后指代是否一致,范围是否统一等。有时指代内容没有现成词语可供使用,需要对文章进行分析、归纳与综合。 5对词语的理解还需要了解一些语法知识,如构词法、词语或短语的结构特点等。结合原文, C

14、 揭示了儒学中 “天 ”的本质特征。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A曲解文意,人类中心主义的出现不能象征社会的 “现代性 ”。 C两者的看法不相同。 D因果颠倒,第六段冯友兰先生是说中国传统哲学是以研究人为中心的 “人学 ”,这说明儒学是以研究人的问题为中心,不是以 确立人的权力为中心。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 锬稀 br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

15、“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 ,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 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以其无礼于

16、晋,且 贰 于楚也从属二主 B晋 军 函陵,秦军 锬献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 执事 执行事务 D 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外交使节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是寡人之过 也 将以有为 也 B吾 其 还也 其 皆出于此乎 C不阙秦,将 焉 取之吴之民方痛心 焉 D 使 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决负约不偿城,乃 使 其从者衣褐 【小题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小题 4】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第三自然段,简要分析。( 3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17、 【小题 3】译: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 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小题 4】 亡郑利晋而阙秦,存郑利秦; 晋国忘恩负义,不可共事; 晋贪得无厌,下一步将会侵损秦国的土地。 【小题 1】 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是 2004年版考试说明保留内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

18、个实词的 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意思去理解。可知 C执事:执行事务的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 “也 ”“其 ”“焉 ”“使 ”四个常见文言虚词,结合具体用法和语境可知: A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B语气词,表商量,还是;副词,表揣测,大概。 C疑问代词,哪里;代词,他。 D副词,于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 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

19、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关键字词和句式: “以为 ”“东道主 ”“行李 ”“共 ”等。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烛之武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办法。一开始,烛之武使秦伯认为烛之武完全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这就引起秦伯对烛之武的好感,愿意听烛之武把话说完,这就为进一步说服秦伯提供了可能。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 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围,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临

20、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出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总之,第一步:向秦伯示弱,避其锐气;第二步是说明攻郑对秦无益;第三步:说明舍郑对秦国有利;第四步是说明真正获利的是晋国,一旦晋国强大,对秦国也不利。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参考译文】 九月十三日,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 晋军驻 扎函陵,秦军驻扎 锼 稀 蛑墓 担骸肮 椅樟耍 绻 芍蛑 淙 鼐 毓 右欢 岢吠恕!敝墓 怂 囊饧 蛑 渫拼撬担骸俺荚谧衬甑氖焙颍 星也蝗绫鹑耍 衷诶狭耍 霾涣耸裁词铝恕!敝墓 担骸拔颐挥屑霸缰赜媚 衷谖笔

21、辈爬辞竽 馐俏业墓 怼欢 鹜隽耍 阅 膊焕 。 敝蛑 浯鹩 恕 br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 锬稀 杂谥 唬骸肮 樱 羰怪蛑 浼鼐 赝恕!惫 又 窃唬骸俺贾 骋玻 滩蝗缛耍唤窭弦樱 弈芪 惨选!惫 唬骸拔岵 荒茉缬米樱 窦倍 笞樱 枪讶酥 病恢觯 右嘤胁焕 桑 毙碇 br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 “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

22、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 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23、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故振慑

24、,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 “起,取武阳所持图 !”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 L之。未至身,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 “王负剑 !王 负剑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

25、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 【小题 1】对下列句中划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持千金之资 币 物币:礼品 B厚 遗 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 谢 曰谢:道歉,道谢 D图 穷 而匕首见穷:穷尽 【小题 2】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图穷而匕首见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 威 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小题 3】依据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横线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 函 封,燕王拜送于庭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箕

26、 踞以骂 B又 前 而为歌 C皆 白衣冠 以送之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 怪 之 【小题 4】下列对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群臣侍殿上者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 和 相同, 和 相同 B 和 相同, 和 不同 C 和 不同, 和 相同 D 和 不同, 和 不同 【小题 5】下列对 “易水诀别 ”部分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太子及宾客 “皆白衣冠以送之 ”,是为了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 B文中的音乐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C三个 “皆 ”字写出了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D整个送行场面

27、的描写,有主有次,有景有情,虽不足百字,却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小题 6】把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每句 3分) ( 1)复为慷慨羽声,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 ( 2)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 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A 【小题 4】 B 【小题 5】 B 【小题 6】 (1)又变成声调激愤的羽声,送行的人都发怒而瞪大眼睛,头发向上冲顶起帽子。 (2)秦王大惊,挣扎着站起来,袖子扯断了。 (3)事情突然发生,没意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态。 【小题 1】 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是 2004年

28、版考试说明保留内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 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意思去理解。可知 C谢:谢罪。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 “通假 ”就是 “通用、借代 ”,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

29、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 )。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 ,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祸首之一。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 “本字 ”。例如: “女还 ,顾反为女杀彘。 ”(曾子杀彘)句中 “女 ”就代表 “汝 ”。通假字本质上属于错字或别字,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该题各项通假字分别为: A“见 ”通 “现 ”, B“卒 ”通 “猝 ”, C“振 ”通 “震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

30、临时改变它的词性或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 ,就叫做词类活用。随着词性的改变,这个词又同时具有新的含义。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 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 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4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此外 ,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重要的特殊现象,因此必须了解并学会推断。否则,会影响对一些句子的理解。分析可知: A作状语; B方位名词作动词; C名词作动词; D意功用法。 考点:理

31、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五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 “主 谓 宾 ”“定(状) 中心词 ”,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为了方便我们学习,就称它为“倒装句 ”,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分析可知: B( 、 定语后置; 被:遭受,不是被动句; “见 ”是被动句的标志。) 考点:理解与现代 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5】 试题分析:评价文章的

32、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正确理解额把握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恰当的评价。分析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是否准确、深刻、全面、客观或偏激、浮浅、片面、主观臆断等。考点所说的 “评价 ”与辨别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阅读要求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对文中体现的内容进行主观的评价。得出的结论不是文章 本来的,是在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赏析基础上进行的主观的理解,突破了单纯的文字理解,进入高层次的要求,体现出 “这一个 ”特点,更具有主观能动性、思辨能力、创造力

33、等。结合原文语境分析可知, B应为悲壮的气氛。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6】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 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关键字词和句式分别有: “慷慨 ”“上指冠 ”“绝 ”“卒 ”“度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 冬至:冬至日,二十四节气之一,

34、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驿: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出差的官员中途歇息的地方。 远行人:指诗人自己。 【小题 1】简析 抱膝灯前影伴身 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4分) 【小题 2】作者是怎样写 “思家 ”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6分) 答案: 【小题 1】 “抱膝 ”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 “灯前 ”自然引出“影 ”,而 “伴 ”字又将 “影 ”和 “身 ”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 “影 ”陪伴抱膝枯坐的 “身 ”,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小题 2】

35、 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 “思家 ”的。(想像 1分,画面描绘 2分) 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冬至佳节,在家中和 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如今远在邯郸的客店里,将怎样过法呢?只能抱着膝坐在孤灯前,在静夜中,惟有影子相伴。第二句,就写他在客店里过节。 “抱膝 ”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 “灯前 ”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 “夜 ”,托出 “影 ”。一个 “伴 ”字,把 “身 ”与 “影 ”联系起来,并赋予 “影 ”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其孤寂之

36、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诗是其中早期的一篇佳作,反映了游子思家之情,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 的乡愁。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因而才更显得感情真挚动人。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 “思 ”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 “思 ”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杜甫月夜 “今夜 州月,闺中只独看 ”,有异曲同工之妙。宋人范 文在对床夜语里说: “白乐天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语颇直,不如王

37、建 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 ,有曲折之意。 ”这议论并不确切。二者各有独到之处,不必抑此扬彼。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9分) 【小题 1】看万山红遍, , ,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小题 2】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小题 3】金沙水拍云崖暖, 。(毛泽东七律 长征) 【小题 4】 , ,东临碣石有遗篇。(毛泽东浪淘沙 北戴河) 【小题 5】子犯请击之。公曰: “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不仁;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左传) 答案: 【小题 1】层

38、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小题 2】怅寥廓 【小题 3】大渡桥横铁索寒 【小题 4】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 【小题 5】因人之力而敝之;失其所与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的默写识记。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养。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作家和作品要对应,不出现常识性错误。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 “漫 ”“舸 ”“寥廓 ”“敝 ”等。每句 1分,句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添字等情况,该空不给分。学生对于常见名句名篇的准确背诵和规范书写能力,平时要夯实基本功。 考点:默写常 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

39、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50分) 如果电脑长时间不清理垃圾,不删除没有用的旧程序和旧文件,电脑的运行速度就会减慢,最终会像老牛拉破车一样,哪怕最简单的开机,也会让你等上很久。 人生也是一样,生活会丢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旧物和残骸,堵在人生的路口上,让我们看不清要去的路途,让生活这场旅行变得沉重和迷惘。为此,有人认为若我们不丢掉生活中的一些旧物,就不能找到生活的出口;有的人认为若我们不丢掉自尊,就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认为若我们不丢掉旧情,就不能开始新的生活;有的人认为若我们不丢掉幻想,就不能投入实际行动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所见所闻,以“我要丢掉 ”为标

40、题(先将题目填补完整),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记叙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不得套作,不得 抄袭。 答案: 参考例文 我要丢掉人生的许多 丢掉,意味着什么呢?有人说,丢掉意味着放弃;有人说,丢掉意味着重新开始;还有说的更好的,丢掉意味着轻装上阵。丢掉的目的是为什么?有人说,丢掉是为了贪图享乐;有人说,丢掉是为了洗礼自己的心灵;有人说,丢掉是为了更好的前行。其实,在我看来,丢掉就是为了更好的前行,为了让前进的脚步更轻盈。 当我们踏入高三的水深火热之中,我知道我们要丢掉对学习的厌恶感。一个人,总要有一件自己不想做却必须要做的事情。我们不可以放弃,我们应当以砝琅砖上刻着的狮子的那般勇猛来面对,如果不

41、丢掉 此时厌恶感,那么你将面对更多让你厌恶的东西,在你前进的道路上将有更多的绊脚石。可以丢掉的东西很多,丢掉了的就是不要了的,就是废弃的。热气球想要飞的更高,所以他要丢掉一些沙袋。人生的路,那么长,可我们的负重那么多,到底哪些我们可以丢掉呢? 鲁迅告诉我们,可以丢掉自己的职业,但不可以丢掉自己的灵魂。令人痛恨的日本侵略者刺杀着国人的时候,那些旁观的中国人却无动于衷,鲁迅在看到这一幕之后,他丢掉了他的职业,果断地弃医从文来拯救国人的灵魂,因为没有什么比一个人纯净的心灵更重要。求医可以说是鲁迅从文的一个包袱,当他丢掉 了这个包袱之后,他有更多的时间去书写,去呼吁爱国,去叫醒大地。丢掉求医的包袱,他

42、前进的脚步更加轻盈。他笔像锐利的刀子,直抵敌人的心脏。 夏小嫣告诉我们,要理智的丢掉坏心情,给自己前进的道路铺上璀璨的红宝石。作为新浪网的专栏作家,她不会像韩寒一样说三道四、锋芒毕露,她注重的是一个人的好心情。难过时,读一读她的文章,心情就不再阴暗,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可以这般妙趣横生。她的座右铭就是 “没心没肝的笑 ”,他告诉我们要理智的丢掉自己的坏心情,从阴影中走出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自己最好的状态去迎接每一天。丢掉坏心情,并不 是说做到就能做到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感性的一面,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理性的一面。所以,理智的丢掉坏心情,我们不是运动员,我们不需要沙袋,我们要轻盈地行走在大

43、路上,那样我们再不会轻易跌倒。 有时候我们也需要丢掉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你是一个拥有小车的白领,这个夜晚,你要和你的情侣去看电影,所以你要开车去接你的女友。此时,路边有一位大妈在路边晕倒了,救护车还没来,你又很想载那位大妈去医院,那么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呢?这是一个公司面试职员时所出的题目,而大多数人栽在了这道题上。有的人选择开车送大妈,有的人选择开 车接女友,可是唯独没有人想到让路人开车送大妈去医院,而自己乘车陪女友看电影。我们往往就是这样,总是死死抓住自己手里的 “车 ”,却不懂放手。当我们丢掉自己的一些有利条件时,或许对我们会更有利,脚步更轻盈。 丢掉,不是让你丢掉你手中的巧克力,而是让你

44、丢掉它的包装纸,或许这样吃起来更方便;丢掉,不是让你丢掉你新买的网球鞋,而是让你丢掉它的标签。总之,丢掉不会让你银行里的数字少几位,不会让你受损。敢于丢掉的人,就是敢于选择的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我们需要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丢掉那些 “糟粕 ”,我们或许有一刻漫步 云端的闲暇。 试题分析:半命题作文是限制和开放的结合,是束缚与自由的统一,这种自由直观地体现在对不完全题目的补充上,是考试作文的一种重要的命题形式。半命题作文给考生提供了一定的选择空间,本题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创造的空间,在题目上作了一些提示,如 “有人认为若我们不丢掉生活中的一些旧物,就不能找到生活的出口;有的人认为若我

45、们不丢掉自尊,就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认为若我们不丢掉旧情,就不能开始新的生活;有的人认为若我们不丢掉幻想,就不能投入实际行动 ” 这样做,实际上已经把半命脉题目作文和话题的距离拉近了,有 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写出好的文章来。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是补题,首先要研究试题目前后的提示和要求,从中选出自己最熟悉的、感悟最深的、别人想不到的最能出新的来补充题目,补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立意、选材、构思、布局几乎都要涉及,千万不能轻率从事。考生不必拘泥于这些内容,可以自己另外补题,使题目更有新意。 特别强调: 如果需要补上一个人物,我们能补上一个文学人物或历史人物,那显然在立意上已经胜人一筹了。 如果你没有选择提示里所提供的词语,另外构思新词,等于说你的构思已经在上万份试卷与众不同了,轻松抢占先机 。补好了题目,就相当于写全命题作文了,在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与之相同。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