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聊城三中高二第二学期第四次阶段性测试物理试题.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32844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2010学年聊城三中高二第二学期第四次阶段性测试物理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09—2010学年聊城三中高二第二学期第四次阶段性测试物理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09—2010学年聊城三中高二第二学期第四次阶段性测试物理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09—2010学年聊城三中高二第二学期第四次阶段性测试物理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09—2010学年聊城三中高二第二学期第四次阶段性测试物理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092010 学年聊城三中高二第二学期第四次阶段性测试物理试题 选择题 如图所示是汽车中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左图所示的位置,经过 7s后指示在如右图所示位置。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 ( )A 7.1m/s2 B 5.7m/s2+ C 1.6m/s2 D 2.6m/s2 答案: C 木块 A、 B分别重 50N 和 60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为均为0.25,夹在 A、 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 F=1N 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 B上,如图所示,力 F

2、作用 20080806 后 ( ) A木块 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 12.5N B木块 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 8N C木块 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 9N D木块 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 15N 答案: BC 如图所示是一个单摆的共振曲线( g=10m/s2),则 ( ) A此单摆的摆长约为 2.8m B此单摆的周约约为 0.3s C若摆长增大,共振曲线的峰将向上移动 D若摆长增大,共振曲线的峰将向左移动 答案: A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谱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B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是光的干涉现象 C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 D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发出紫外线脉

3、冲信号来转换频道的 答案: B 下列关于简谐振动和简谐机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振子的周期与振幅有关 B横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C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的某个质点的振动速度就是波的传播速度 D单位时间内经过介质中一点的完全波的个数就是这列简谐波的频率 答案: BD 某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 x 与时间 t 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质点振动的频率是 4Hz B质点振动的振幅是 2cm C在 t=3s时,质点的位移为零 D在 t=4s时,质点的速度最大 答案: BC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固定一根弹簧秤,使其测量挂钩向下,并在钩上悬挂一个重为 10N

4、的钩码,弹簧秤弹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通过一传感器直接得出,如图,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从时刻 t1到 t2,钩码处于失重状态 B从时刻 t3到 t4,钩码处于超重状态 C电梯可能开始在 15楼,先加速向下,接着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最后停在 1楼 D电梯可能开始在 1楼,先加速向上,接着匀速向上,再减速向上,最后停在 15楼 答案: AB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汽车拉着拖车在水平道路上沿直线加速行驶,根据牛顿 运动定律可知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拉汽车的力 B设想能创造一种理想的没有摩擦力的环境,用一个人的力量去推某一万吨巨轮,则从理论上可以说一旦施力于巨轮,巨轮立即产生一个加速

5、度,但由于巨轮惯性很大,施于巨轮后,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会产生一个明显的速度 C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必须施加推力,才能沿平面匀速运动,推力撤去后小车很快停止运动,这说明力是维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原因 D一汽车关闭发动机后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直线滑行,车速越大,滑行距离越长,说明它的惯性越大 答案: B 如图是用来粉刷墙壁的涂料滚的示意图。使用时,用撑竿推着涂料滚沿墙壁上下滚动,把涂料均匀地粉刷到墙壁上。撑竿的重量和墙壁的摩擦均不计,而且撑竿足够长。粉刷工人站在离墙壁某一距离处缓缓上推涂料滚,使撑杆与墙壁间的夹角越来越小。该过程中撑竿对涂料滚的推力为 F1,涂料滚对墙壁的压力为 F2,下

6、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1增大, F2减小 B F1减小, F2增大 C F1、 F2均增大 D F1、 F2均减小 答案: D 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 g=10m/s2) ( ) A小球下落最大速度为 5m/s B小球第一次反弹初速度的大小为 3 m/s C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 0.45m D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 1.25m 答案: ABC 实验题 ( 12分)在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的实验时,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加速度( a)同时跟合外力( F)和质量( m)两个因素有关。要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

7、关系的基本思路是:先保持 m不变,研究 a与 F的关系,再保持 F不变,研究 a与 m的关系。 ( 1)小薇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她想用砂和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少这种做法而带来的实 验误差,你认为在实验中还应该采取的两项措施是: a b ( 2)小薇同学利用实验中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时,处理方案有两种, a利用公式 计算;根据 利用逐差法计算。两种方案中,你认为选择方案 比较合理,而另 一种方案不合理的理由是 。 ( 3)下表是小薇同学在探究 “保持 m不变, a与 F的关系 ”时记录的一组实验数据,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下面的坐标中做出 a-F图像: 物理量 次数 1 2

8、3 4 5 6 m砂 ( ) 0 010 0 020 0 030 0 040 0 050 0 060 ( N) 0 098 0 196 0 294 0 392 0 490 0 588 a( m/s2) 0 196 0 390 0 718 0 784 0 990 1 176 ( 4)针对小薇同学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采集与处理,就其中的某一环节,提出一条你有别于小薇同学的设计或处理方法: 。答案:( 1) a把木板的末端垫起适当高度以平衡摩擦力( 2分); b砂和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 2分) ( 2) b( 2分);纸带开始一段的点分布密集,位移的测量误差大( 1分) ( 3)如图(

9、3分,其中,坐标轴名称正确,标示坐标标度 1分,图线正确 2分)。 ( 4)采用气垫导轨以减小摩擦力;利用 “光电门 ”和计算机连接直接得到加速度,利用 v-t图像计算加速度;用弹簧秤测量砂 和桶的重力;用力和加速度的比值是否不变来处理数据,等等。( 2分) ( 8分)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已知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 L1=100,双缝与屏的距离 L2=700,双缝间距 d=0.25。用测量头来测量亮纹中心的距离。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左右移动,让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准亮纹的中心(如图(乙)所示),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

10、线对准另一条亮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 ( 1)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分别对准第 1条和第 4第条亮纹的中心时, 手轮上的读数如图(丙)所示,则对准第 1条时读数 X1= 、对准第 4条时读数 X2= 。 ( 2)写出计算波长 的表达式, = (用符号表示), = nm。答案:( 1) 2.190, 7.868 ( 2) , 676 (每空 2分) 计算题 ( 8分)跳伞运动员 476米高空自由下落,下落一段时间后才打开伞,开伞后以 2m/s2的加速度匀减速竖直下落,到达地面的速度为 4m/s( g取 10m/s2),求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时间和自由下落的距离? 答案: t=t1+t2=22s

11、 h1=80m ( 10分)一列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波速为0.6m/s, P点的横坐标 x=0.96m,从图示时刻开始计时,此时波刚好传到 C点。 ( 1)此时刻质点 A的运动方向和质点 B的加速度方向是怎样的? ( 2)经过多少时间 P点第二次达到波峰? ( 3)画出 P质点开始振动后的振动图象。答案:解:( 1)均沿 y轴正方向 ( 2分) ( 2)由图像可知,波长 ( 1分) 波的周期 ( 1分) 波从该时刻传播到 P经历的时间 ( 1分) P开始向下振动,第二次到达波峰 经历时间 ( 1分) 所以 t=t1+t2=1.9s ( 1分) ( 3) ( 10分)如图所

12、示,一束光线以 60的入射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反射后在正上方与平面镜平行的光屏上留下一光点 P。现将一块 上下两面平行的 透明体平放在平面镜上, 如图中虚线所示,则进入透明体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再从透明体的上表面射出,打在光屏上的光点 P与原来相比向左平移了3.46cm,已知透明体 对光的折射率为 。 ( 1)作出后来的光路示意图,标出 P位置; ( 2)透明体的厚度为多大? ( 3)光在透明体里运动的时间多长?(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解: ( 1)光路示意图如图所示(注意出射光线平行,各处光线的箭头)( 2分) ( 2)由 ( 1分) 设透明体的厚度 d,由题意及光路图有 (

13、 2分) 解得 d=1.5cm ( 1分) ( 3)光在透明体里运动的速度 ( 1分) 光在透明体里运动的路程 ( 1分) ( 2分) ( 12分)如图所示为一倾角 =30的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在A、 B间始终保持 v =1m/s的恒定速率向上运行,一质量为 m=2kg的物体无初速度地放在 A处,传送带就将物体送上去。设物体与传送带的滑动摩擦力, AB间的距离 , ,求物体 从 A处传送到 B处所需的时间 t。 某同学根据以上条件,提出一种计算时间 t的方法:由可解得 t。请判断上面的解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如果正确,请代入数据计算出结果;如不正确,请给出正确的解法和结果。 答案: .5s (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