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33458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公元前 8前 6世纪,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提出了强烈改革要求。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 “山地派 ”的政治权利 B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实行激进社会变革 C工商业奴隶主要求打破 “平原派 ”的政治专权 D工商业奴隶主要求维护贵族寡头政治 答案: C 下列说法不符合俄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是( ) A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B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自治机构在卫生、教育以及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D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掌握行政官僚手里 答案: B 日本尊攘派形成的原因是 ( ) 外国势力入侵,日

2、本民族危机加深 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对内恐怖镇压 中下级武士得到部分大名和人民的支持 各地人民起义风起云涌 A B C D 答案: A 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 ) A “废藩置县 ” B废除封建等级身份制度 C殖产兴业 D “文明开化 ” 答案: B 明治政府实行的改革措施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有( ) 宣布 “四民平等 ”,平民有更多的自由 华族和士族只要不当官也可以经营工商业和农业 政府以公债补偿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 取消封建割据局面 A

3、 B C D 答案: D 木户孝允明确指出: “立国之本,惟在于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于教育而已。 ”材料反映了明治政府 “文明开化 ”政策的重点是( ) A 培养出国人才 B 教育改革 C “求知于世界 ” D 派使团出访西方 答案: B 日本 1889年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治大权,内阁辅佐天皇。包含相似规定的宪法是( ) A德意志帝国宪法 B英国 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英国权利法案 答案: A 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政治活动的标志是 ( ) A新学伪经考的发表 B “公车上书 ” C定国是诏的颁布 D强学会成立 答案: B 将康有为的下列活动按时间顺序排

4、列,正确的是( ) 组织保国会 创办万国公报 第一次上书光绪帝 发起公车上书 A B C D 答案: A 谭嗣同在维新变法期间曾说过: “京居既久,始知所愿皆虚,一无可冀。概念横目,徒深悲。平日所学,至此竟茫然不可取 ”。这句话表明谭嗣同 ( ) A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而十分苦闷 B放弃了变法自强的远大抱负 C对维新派主观不满,开始转向革命 D十分悲观,并准备同顽固派妥协 答案: A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主要是由于( ) 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

5、量 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 中国的维新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而进行的,未发生权力重心的转移 A B C D 答案: C 戊戌变法运动的突出功绩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答案: D 1861年前,俄国一农民有一诉讼案件,将怎样处理( ) A实行公开审判 B可以请律师 C按等级进行审 D可由陪审团陪理 审 答案: C 俄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 ) 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 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A

6、B C D 答案: A 梭伦改革规定,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 A满足工商业奴隶主的要求 B实现雅典社会的稳定 C彻底解决平民面临的问题 D为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答案: B 梭伦改革中打破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局面的关键性措施是 A颁布 “解负令 ” B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C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D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答案: C 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 588 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条件是自己有( ) A栽种葡萄的技术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大量的土地 D高超的手工业技术 答案: D 公

7、元前 594年开始的梭伦改革对雅典开辟了一条通向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不包括 A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B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 C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稳定了社会 D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了楷模作用 答案: C 下列各项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应是( )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贵族采用新的剥削方式 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私田产品 齐国采用 “相地而衰征 ”和鲁国实行 “初税亩 ” A B C D 答案: D 观察下图,从图中获得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 A商鞅为了实现变法敢于同旧贵族展开斗争 B

8、商鞅的变法主张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 C商鞅变法在秦国得到了一定的支持 D商鞅变法必然以失败而告终 答案: D 商鞅 “为田开阡陌封疆 ”对生产关系的变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 A促进了封建剥削方式的产生 B使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模式 C小农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 D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土地私有制 答案: D “商君遗礼宜,弃人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赘:男方到女方家落户) ”材料所述现象对秦国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有 瓦解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增加户数,提高了政府的赋税 收入 使社会风气奋发图强 打击了秦旧的习俗 A B C D 答案: D 商鞅变

9、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 只有改革才能求生存 只有改革才能促发展 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 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A B C D 答案: C 导致下表中俄国经济状况的根源是 ( ) A农奴制盛行 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C俄国科技落后 D垄断组织尚未产生 答案: A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经历了缓慢而谨慎的酝酿过程,其主要原因是( ) 改革必然触动封建地主利益,阻力非常大 大力发展资本主义 害怕引起人民大规模暴动 为了维护封建地主利益 A B C D 答案: D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 1)( 2)题。 材料一:雅典的战神山议事会是古代雅典的一种政治机构,因会议厅设在雅典卫城以西

10、 300米高的战神阿瑞斯山丘而得名。这一机构可能是由氏族中的长老会议演变而来。王权废除后,它由卸任的执政官组成,起初拥有广泛的权力。后来,随着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它的权力逐渐被削弱。 材料二: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雅典公民讨论战争、媾和及选举等重大事务的场所。一切成年的雅典男性公民皆有权参加公民大会。但是,只有前三个等级的成员才享有被选举权,属于最低等的人不得竞选各级职官。 材料三: “四百人会议 ”由雅典的四个部 落各选 100名代表组成,为公民大会拟定议程,准备和审议公民大会的议案。前三个等级的公民都可以当选。 材料四:公民陪审法庭是雅典的最高司法机关,财产很少甚至

11、于没有财产的公民都可出庭担任陪审员,是充分体现平民参与政权的民主机构。 ( 1)战神山议事会的权力在公元前 6 世纪后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原因何在?本质上反映出什么问题?( 6分) ( 2)一个雅典年收入 200麦斗以下的平民,在公元前 7世纪他可以在材料所反映的那个机构中担任官职?公元前 6世纪呢?为什么?( 6分) 答案:( 1)战神山议事会的权力在公元前 6世纪逐渐被削 弱,其部分职能被公民大会、 “四百人会议 ”、公民陪审法庭所取代。( 2分)原因是梭伦改革的进行及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斗争的结果。( 2分)本质上反映出雅典贵族政治逐渐被民主政治取代。( 2分) ( 2)公元前 7世纪他

12、不能在任何机构任职,因为战神山议事会由贵族控制,且公民大会无实权。( 2分)公元前 6世纪,他只能担任陪审员。( 2分)因为他是第四等级,在公民大会和 “四百人会议 ”中只享有选举权。( 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强调 “轻罪重刑 ”,主张 “以刑去刑 ”,对此韩非子评论道: “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 ,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春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 韩非子 材料二: “连坐 ”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

13、暴,在陨石上刻 “始皇死而地分 ”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杀掉,这也是一种 “连坐 ”。 材料三: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 “六虱 ”,认为应该统统毁灭。 请完成: ( 1)韩非子对商鞅的 “轻罪重刑 ”持何种态度? (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 (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 “六虱 ”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答案:( 1)赞扬态度。( 1分) ( 2

14、) “连坐 ”与什伍相结合。直接目的是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 4 分) ( 3)商鞅认为 “六虱 ”是其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不利于新法的推 行。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4分) ( 4)使秦朝法律严苛、文化专制严重,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是导致秦亡的重要原因。( 3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

15、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惟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 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一、兹以御誓文(即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为目标,制订国是,建立制度法规 二、天下权力,总归于太政官(即中央政府,非指官职),以除政令分歧之弊 四、亲王、公卿、诸侯之外,他人不得升为一等官职,此所以尊皇室、敬大臣也 十一、各府、各藩、各县所颁政令亦应以御誓文为原则 日本维新政体书 材料三 第一条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第五条 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 第十九条日本臣民适合法律命令所规定之资格 者,均得被任为文武官及其他公务。 日本帝国宪法 请

16、回答: ( 1)材料一中 “停步不前 ”在克里米亚战争前的突出表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 “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的学习结果是什么? (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三,日本政体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据材料指出其具体表现。材料二和材料三在任用官员的原则上有何不同? ( 3)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答案: (1)表现:农奴制度、沙皇专制度。 (2分 )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改革仍有不足,对农民掠夺太多( 2分) (2)由君主专制改成君主立宪制。 表现在:宪法规定设立帝国议会,由议会协助天皇行使立法权。( 2分)材料二依据的原则是封建等级

17、;材料三依据的是近代法律。( 2分) ( 3)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 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8年 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决万机于公议;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 “五条誓文 ”。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 代化进程。 材料二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 “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 戊戌变法 材料三 “拿过去若干

18、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 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梁启超)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 “五条誓文 ”给日本政治近代化提出了什么方向?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天皇政府革新政策对日本的影响? ( 2)材料二中康有为对改革进程的估计是什么?对改革之后的中国状况,材料三中梁启超是如何评价的?材料一所描述的现象对材料二中康有为的思想有何影响? (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康梁维新之路不能拯救中国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1)设立议会,实行民主。( 2分)。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使日本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保留大量封 建残余,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 4分) ( 2)通过改革能使中国迅速走向独立和富强。( 2分)认为中国社会有进步,但比起西方各国发展缓慢。( 2 分)日本明治维新是康有为变法的蓝本。( 2 分) ( 3)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根本原因 );封建势力过于强大;没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任答 2点即可得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