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33503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自然界只是观念的外化,它在时间上不能发展,只是在空间中展示自己的多样性 ”,这一观点是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观点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由题中 “自然界只是观念的外化 ”可看出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它在时间上不能发展 ”是静止的观点,是形而上学观点。故 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主观唯心主

2、义和形而上学观点。 点评:此题属于判断型选择题,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把握和理解,相对来说,考查面较窄,但一般立足于易混知识的考查。 “别因为落了一根牛毛,就把一锅奶油倒掉;别 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事业毁掉。 ”这句俗语的哲学启示是 A要树立创新意识 B要反对唯心主义 C要树立辩证否定观 D要克服唯意志论 答案: C 试题分析:辩证否定观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汲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辨证否定的实质是 “扬弃 ”。辨证的否定,既不是肯定一切,也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克服的

3、是旧事物中的过时、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题中 “别因为落了一根牛毛,就把一锅奶油倒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事业毁掉。 ”是说不能全盘否定,要树立辩证否定观。故 ABD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辩证否定观。 点评:辩证否定观是高考经常考查的内容。对于辩证否定观要从含义、特点、实质、和要求全面把握。本题难度适中。 几十年前,父母亲朋对远行者的叮咛是 “一定要写信来 ”; 90年代后,离别的嘱托变成 “常打电话 ”;如今, “发个信息 ”、 “发个邮件 ”、 “我们 QQ聊 ”越来越成为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通信方式的变迁启示我们要坚持 A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群

4、众路线和群 众观点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在实践中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 答案: A 试题分析: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通信方式不断变迁说明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故 BCD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点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我们应学会从试题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核心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整合,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题难度适中。 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增建筑量最大的国家,但建筑的平均寿命却只有2530 年,大大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正处于建筑寿命 “青壮年 ”的建筑在 “城市拆迁潮 ”、 “形象工程热 ”中非正常 “死亡 ”,暴露出一些地方

5、在建筑规划领域存在的问题是 缺乏全局观念,不善于统筹安排 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不能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缺乏正确价值观的指导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我国正处于建筑寿命 “青壮年 ”的建筑在 “城市拆迁潮 ”、 “形象工程热 ”中非正常 “死亡 ”说明一些地方在建筑规划领域缺乏全局观念,不善于统筹安排。是为了政绩,不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缺乏正确价值观的指导。并没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故 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树立全局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把握能力,考生要准确的把握材料信息,就要准确的抓住材料中的关

6、键词句,本题又是四选三的题型,只要排除了一项,答案:就已经出来了。 有人说: “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中年是一篇散文,老年是一部哲学。 ”这句话表明 A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 B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中 C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D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 答案: D 试题分析:同一个人在不 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表明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故 C项错误。本题选 D项。AB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矛盾特殊性。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材料型的选择题,如果考生不理解材料,那就不知道该如何选起

7、,所以考生一定要先弄懂材料的意思,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出对应的选项。此类题型是高考经常考查的题型。本题难度适中。 下图漫画 “交叉地带 ”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要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漫画 “交叉地带 ”是只注重各自的部分,不能从大局出发,没有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狭隘的 “个人主义 ”没有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故本题选 B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联系、价值观。 点评:注意漫画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本题可采用透视寓意法。透过漫画标题、文字说明、注等提炼

8、漫画的寓意,符合这一寓意的题肢就入选。本题难度适中。 歌曲国家中唱到 “一玉口中国 一瓦顶成家 都说国很大 其实一个家 一心装满 国 一手撑起家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 在世界的国 在天地的家 有了强的国 才有富的家 ”。下列名言与歌词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B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C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中歌词的寓意是国家与家的联系,体现联系的观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皮和毛的联系。故本题选 B项。 A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联系的观点。 点评:本题一方面是检验学生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

9、检验学生从古诗文中抽象概括出相应哲学观点。此题难度适中。解答好此题关键有两点:一是对教材相关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二是对古诗文的准确解读。 论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和弟子到卫国,弟子问,人口那么多,怎么发展呢?孔子回答 “富之 ”。弟子又问,大家都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孔子说 “教之 ”。就是说,要教育。孔子主张先富裕,然后 “教之 ”,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D意识完全依赖于物质而存在 答案 : B 试题分析:孔子主张先富裕,然后 “教之 ”是说一切以时间和地点为转移,因为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本题选 B项。 AC

10、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点评:因果型选择题是题干与题肢之间构成因果关系的选择题,一般根据材料与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判断。一般采用探因寻果直选法、因果优选法、因果排除法。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这表明 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不是一帆风顺的 旧事物必然要走向灭亡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意味着

11、新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没有说新事物的优越性及旧事物必然要走向灭亡。故本题选 B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点评:本题是设问中带 “这 ”的选择题。这种题型在高考中经常考查,故需重视。解题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搞清设问中的 “这 ”在材料中的 “指代性 ”,否则极有可能误选。本题难度适中。 平面与圆锥面相截,截口的几何特性随平面与圆锥轴线的交角而变化。交角是直角时,截口是圆;稍变一点,圆变成了椭圆;再变,过了一个关键点,椭圆就变成了抛物线。截口的这种变化过程包含的哲理是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 整体与部

12、分是辩证统一的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 析: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题中 “交角是直角时,截口是圆;稍变一点,圆变成了椭圆;再变,过了一个关键点,椭圆就变成了抛物线。 ”说明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故本题选 D 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 点评: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是高考的重要要求之一,考生要加强这方面能力的训练。 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

13、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 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该地农牧民种植沙柳资源林,发展沙柳产业,改变落后面貌的事例表明 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经济发展中起主体作用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社会实践是创造物质

14、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故 项错误。该地农牧民种植沙柳资源林,发展沙柳产业,改变落后面貌的事例表明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经济发展中起主体作用。本题选 C项。 考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点评:本题是二二制组合式单选题,最简洁的解法,就是排除错误或与题干无关的选项。本题就是排除无关选项或排除错误。本题难度适中。 铁道部在其客 服中心网站上公布,将原先 1.11.4 米的儿童购买儿童票的规定,修改为 “随同成年人旅行的身高 1.21.5 米的儿童,享受半价儿童票 ”,这种调整体现了 A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B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C主

15、观与客观的统一 D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答案: C 试题分析:客观实际变化了,我们的认识也要跟着发生变化,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题中对购买儿童票的规定的改变说明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故 ABD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来回答问题,还要求学生学会通过材料的分析得出结论,这也是高考出题的一个惯例。本题难度适中。 2010年,起源于动漫的 “给力 ”一词,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被视为网络影响力增强和网络词汇 “转正 ”的象征。网络热词现象表明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主观认识随着社会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观对人们改

16、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网络热词是一种社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给力 ”一词,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被视为网络影响力增强和网络词汇“转正 ”的象征。说明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故本题选 B 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点评: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经常要求考生结合材料理解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和社会意识的能动反作用。体现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的材料有:随着经济、政治、科技与社会的变化发展,人们的人才观念、就业观念、消费

17、观 念、和价值观念发生变化,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等的出现。体现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的材料有:增强社会的信用意识、发挥抗震救灾精神、航天精神等各种精神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我国目前的谍战片,不管剧情怎么变化、任务关系如何复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突出信仰。潜伏中有一句经典台词: “信仰是无底的深海。 ”风声结尾有一段旁边: “老鬼不是一个人,他们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黎明之前中,刘新杰与谭忠恕最终因信仰不同而分道扬镳。材料体现了 A个别寓于一般之中,一般离不开个别 B信仰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不竭的力量 源泉 C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D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

18、一般寓于个别之中,一般离不开个别。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故 AC项错误。由题中 “老鬼不是一个人,他们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说明价值观的重要性, “刘新杰与谭忠恕最终因信仰不同而分道扬镳。 ”说明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本题选 D项。 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点评:关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主要是用来分析树立某种正确价值观的必要性。比如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有时也用来分析某种错误价值观的危害,比如错误的政绩观。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

19、“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都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这么大呢? ”企业家回答: “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是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因为实践具有 A社会历史性 B客观规律性 C主观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题中 “企业家回答: “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是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可看出实践的这一特点。故本题选 D项。 AB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实践的特点。 点评:本题需引导学生注意在题目涉及区分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时,材料强调计划方案规划的

20、制定,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材料强调历史过程一般体现实践的历史性,材料强调实践的直接现实性。 “当数学原理用于现实时,是不确定的;当它们确定时,又不适用于现实。 ”这表明 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 真理与实践不具有统一性 认识的发展具有无限性和反复性 有的真理是确定的,有的真理是不确定的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真理与实践具有统一性,真理来自于实践,可以指导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真理是变化发展的。真理具有确定性。故 项错误。由题中话可看出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认识的发展具有无限性和反复性。本题选B项。 考点:真理的条件性和认识的发展具有无限性和反复性知识点。

21、 点评: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此类题目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地判断、推理、归纳、预测、分析、说明原因、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应用能力和综合认识及评价问题的能力,常用 “这表明 (说明 )”“这意味着 ”“这就是说 ”等词语联结题干和题肢。 王安石提出 “形者,有生之本 ”,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答案: A 试题分析: “形者,有生之本 ”是唯物主义观点。而心外无物是唯心主义观点。故 A项与之对立。本题选 A项。 BCD项都是唯物主义观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唯物主义观点。 点评:逆向型选择题题干中一

22、般有 “不是、不属于、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具有 ”等提示语,要求从选项中把不和题意的选出来。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的答案:。也可用概念分析法、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2010年 10月 10日三连十寓意 “十全十美 ”,不少人认为在此日结婚一定幸福美满。 8月份以后,咨询出国旅游蜜月结婚的新人比以往同期增加三倍,不少旅行社根据这一情况做足了文章 ,抢滩蜜月市场。据此回答题。 【小题 1】 “三连十就会十全十美 ”体现了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 B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C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D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小题 2

23、】旅行社抢滩蜜月市场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主观意识出发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1】试题分析: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2010年 10月 10日三连十寓意 “十全十美 ” 不少人认为在此日结婚一定幸福美满。认为自己的幸福和选择结婚的日子紧密联系,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 ABD项错误。本题选 C项。 【小题 2】试题分析:题中 “旅行社根据这一情况做足了文章,抢滩蜜月市场。 ”

24、说明旅行社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故 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点评:本题是一材多用型选择题。这种选择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分析说明评价同一事物和现象的能力。这种题型对知识综合性考查的要求很强,对考生发散性思维的要求较高。解答这种题型要求对材料认真分析,找出材料所反映的显性和隐性信息,领会其实质。认真分析备选项,然后对材料的信息加以对比,鉴别淘汰,选择题肢,找出正确选项。解答选择题的所有方法都可以用。 当前,经济下行的风险基本消失,而通胀预期有所强化。我国根据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

25、、新问题,既保持了宽松政策 的相对稳定性,又有针对性的微调货币政策,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善于抓主要矛盾 B从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工作方法 C分清矛盾主次方面 D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事物的变化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材料 “既保持了宽松政策的相对稳定性, ”说明相对静止。 “又有针对性的微调货币政策, ”说明绝对运动。总起来体现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故本题选 D项。 ABC 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点评:此类考题,首先考查学生对于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这是高考的一个趋势,不直接告诉考生一个 信息。其次材料中的关键词 “既保持了宽松政策的相对稳定

26、性,又有针对性的微调货币政策 ”是我们解题的钥匙,把握以上两点,学生就能正确解题了。 澳门回归十年来,走过的道路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有问题不足;但相对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来讲,瑕不掩瑜。澳门成功的经验之一是坚持从澳门实际出发,在坚持 “一国两制 ”的前提下,走自己的路,不盲从,不简单地模仿别人。这一经验说明 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把握事物的性质和主流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来源于实践的认识,促进了实践的发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处理问题的关键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故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把握事物的性质和主流。无论正确的认识还是错误的认识都来源于实

27、践,只有正确的认识,才促进实践的发展。故 项错误。澳门成功的经验是正确的意识,促进了事物的发展。 “坚持从澳门实际出发,在坚持 “一国两制 ”的前提下,走自己的路,不盲从,不简单地模仿别人。 ”是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题选 D项。 考点: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处理问题的关键。 点评:解答这类选择题明确提供的材料,提出问 题,正确答案:隐藏在各个选项中,要求学生充分理解材料和各选项的基础上进行选择。要求学生对各选项中的解释是否符合材料提供的信息相一致。本题难度适中。 “人口普查始于一家一户,奉献社会源于一点一滴 ”、 “普查时有你,普查后为你 ”,这是全国第六次人

28、口普查的宣传标语。以下说法与宣传标语一致的是 A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B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物或损之而异,或益之而损 D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中 “人口普查始于一家一户,奉献社会源于一点一滴 ”表明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前提。说明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物或损之而异,或益之而损 ”是要注重量的积累。故本题选 C项。 AB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点评:、学生灵活调动和运用教材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古诗词是做好本题的关键。题目难

29、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内涵和意境,二是能准确掌握教材相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 是 A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局部和整体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D “心 ”是人的力量的源泉 答案: C 试题分析:千人同心意味着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说明整体的重要性。所以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蕴含的哲理是局部和整体之间是辩证统一的。故 ABD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局部和整体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点评:解答诗词名言引文类题目的关键是双向理解

30、与把握。对诗词名言的理解与把握应结合语文知识,借助诗词欣赏和文言文阅读,努力提高对古诗 词、古文的鉴赏能力;此外还要对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原理熟练理解和把握。因此在复习备考时,要注重学科间的知识渗透,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漫画向前走包含的哲理是 螃蟹:向前走的人要多蠢有多蠢 A认识会受到主体条件的制约 B认识总是无限发展的 C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D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答案: A 试题分析: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认识会不同。漫画中的语言 “螃蟹:向前走的人要多蠢有多蠢 ”说明认识会受到主体条件的制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 D项错误。本题选 A项。 B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

31、题意应排除。 考点:认识会受到主体条件的制约。 点评:本题是学生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漫画、运用哲学道理分析问题。难易程度适中。解答本题一是要分析漫画,了解漫画的寓意和体现的哲学道理。二是要分析四个题肢,明确四个题肢体现的哲学道理。本题难度适中。 在现代家居设计中,最能体现设计感的往往是部分而非整体,一个 “点睛之笔 ”的创意设计往往能让人眼前一亮,记忆犹新,并能迅速提升整个居室的层级。这蕴含的哲理是 A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服从整体 B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会 影响整体的功能 C整体和部分相互转化,关键部分会发挥整体的功能与效果 D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

32、大于整体的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本题中 “一个 “点睛之笔 ”的创意设计往往能让人眼前一亮,记忆犹新,并能迅速提升整个居室的层级。 ”也就是关键部分对整体的重要性。说明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会影响整体的功能。故 ACD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点评:注意 “侧重强调 ”在哲学 “关系类 ”试题中的广泛运用,比如:在考查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时,有时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有时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在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时,有时侧重强调整体离不开部分,有时侧重强调部分离不开整体;在考查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时,有时侧重强调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有时侧

33、重强调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遇到此类问题,我们一定要对材料进行细致分析,准确把握其具体倾向。 综合题 在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潮流的背景下,上海世博会第一次提出了 “低碳世博 ”的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世博园区内 建成了我国面积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示范区;灯光设备大量采用节能的 LED光源;清洁能源车辆的使用使园区内公共交通实现 “零排放 ” 参加世博会的许多国家不断交流和实践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充分展现了科技节能的创新成果,从而打造出一届 “绿色的世博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世博 ”。 ( 1)简要回答材料中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 (6分) ( 2)结合材料,草拟一份 “低碳生活 ”倡议书的

34、提纲,并写出相应的哲学依据。(至少三点)( 6分) 答案:( 1)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潮流,上海世博会为顺应潮流提出来 “低碳世博 ”理念。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在低碳理念指导下,上海打造出了一届 “绿色世博 ”。 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倡导低碳世博就是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表现。 ( 2) 树立节约意识、低碳意识。依据:意识的反作用。 从家庭和个人生活实际出发,节约用电、用水、用纸等。依据:物质决定意识。 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依据:量质变的 辩证关系原理

35、。 试题分析:我们首先整合辩证唯物论的原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原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等。然后,我们再依据材料,选择回答角度。材料强调 “低碳世博 ”的理念。所以我们不难断定知识指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第( 2)问怎样进行低碳生活,要结合身边事例回答,注意要写出相应的哲学依据。 考点:辩证唯物论道理。 点评:运用唯物论分析材料,首先要清楚唯物论有哪些哲学原理,然后按照前后顺序一个一个在头脑里过一下,看材料适用其 中的哪些原理。答题时不应急于下笔,想清楚我答题要用几个原理,形成几层意思,然后用序号区分开层

36、次表述。 材料一: “十一五 ”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尽管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仍待解决,但 “十一五 ”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的胜利完成为 “十二五 ”乃至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 重要基础。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出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

37、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1) “十一五 ”的光辉历程给我们哪些唯物论和认识论的启示。( 12分) ( 2) “十二五 ”规划关于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的建议中蕴含了哪些哲学道理?( 9分) 答案:( 1)唯物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并充分发挥意识的反作用;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规律结合起来。 认识 论:注重实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充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并不断在实践中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2) 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

38、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实现科学发展既要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又要统筹兼顾。 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和多样的,世界又是变化的发展的,要求我们要坚持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实现科学发展要注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这是坚持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的体现。 人民 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科学发展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试题分析:本题以 “十一五 ”和 “十二五 ”规划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回答第()问时,注意审题,限定知识点是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知识。唯物论启示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并充分发挥意识的反作用;要把发挥主观能动

39、性和尊重规律结合起来。认识论知识:注重实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充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 2)问注意审读设问,抓住 “十二五 ”规划中关于如 何实现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的建议 ”一一进行分析。实现科学发展既要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又要统筹兼顾。体现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实现科学发展要注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这是坚持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的体现。科学发展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考点: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知识点及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和多样的,是变化发展

40、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点评: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 伴随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追求人生幸福已成为国家、公民个人共同关注的热点。为了让学生感知人生的真正幸福,珍惜幸福生活,某校组织了一次人生幸福大讨论。下面是讨论中的两则案例,请你一同参与。 案例一 追求人生幸福: 人民网 “今日谈 ”

41、栏目: 2010年 12月 2日刊发了郭明 义的幸福观一文,在网友中引起强烈共鸣。网友们纷纷通过留言表达对 “幸福 ”、对郭明义幸福观的理解。 网友 “大漠飘雪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种人帮助别人获得的幸福感,看似毛毛雨,可是人人做到了,我们这个社会将是多么的其乐融融啊! 网友 “杨维兵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幸福的认知越来越多元,但郭明义的幸福观值得所有人学习 -这是一种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幸福观;这是一种用善良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幸福观。 网友 “窦永堂 ”:郭明义的幸福观兼顾了全局与局部、集体与个人、眼前与长远,闪烁着道德与人性的光芒,值得全社会珍视。幸福观 可以有所不同、有所侧重,但是前

42、提和基础不能少,核心价值观不能缺失。 ( 1)如果你参与了此次讨论,你认为一个人怎样才能追求人生的幸福?( 8 分) 案例二 同票同权: 1953年,中国制定第一部选举法时规定: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时,农村和城市每位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为 8:1。当时中国城市人口比重只有 13.26%,做那样的规定是为了体现工人阶级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和工业化发展方向。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城乡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人口比重大大减少,城镇人口已达46.6% 修改选举法,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客观 条件已经具备。 2010年 3月 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选举法修正案,明确取消城乡差别,一步

43、到位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开启 “同票同权 ”时代。 ( 2)选举法的修改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哪些道理?( 9分) 答案:( 1) 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追求人生幸福必须立足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和贡献,要学会无私奉献。 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追求。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与集体的关系,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个人素质。 ( 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44、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选举法修订是根据城乡发展变化的实际作出的决策,它也必将指导以后的选举工作。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选举法的修订将推动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必须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价值判断和选择,坚持群众观点和 群众路线。相关法律的修改是维护人民利益的体现。 试题分析:本题是探究题型。开放性较强。以某校组织的一次人生幸福大讨论。考查怎样才能追求人生的幸福实质是考查怎样实现人生价值。依据课本知识从立足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和贡献,要学会无私奉献。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

45、人生选择。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追求。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与集体的关系,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个人素质。这几方面组织答案:。第( 2)问属限定性体现类主观题,考查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知识,和对材料有效信息的解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首先要明确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知识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次要将这几个方面与材料信息比对,进而确定理论要点。 考点:怎样实现人生价值。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知识。 点评:解答主观题要做到 “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 ”所谓两审读,就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 围。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和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